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英语朗读宝

    【新课标】人教版语文六年级下册 10《古诗三首》课件+教案+音视频素材

    资料中包含下列文件,点击文件名可预览资料内容
    • 课件
      《10.古诗三首》.pptx
    • 练习
      《10.古诗三首》第一课时.doc
    • 练习
      《10.古诗三首》第二课时.doc
    • 音频
      10古诗三首 石灰吟.mp3
    • 音频
      10古诗三首 竹石.mp3
    • 音频
      10古诗三首 马诗.mp3
    《10.古诗三首》第1页
    《10.古诗三首》第2页
    《10.古诗三首》第3页
    《10.古诗三首》第4页
    《10.古诗三首》第5页
    《10.古诗三首》第6页
    《10.古诗三首》第7页
    《10.古诗三首》第8页
    《10.古诗三首》第一课时第1页
    《10.古诗三首》第二课时第1页
    《10.古诗三首》第二课时第2页
    当前文件暂不支持在线预览,请下载使用
    当前文件暂不支持在线预览,请下载使用
    当前文件暂不支持在线预览,请下载使用
    还剩18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25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新课标】人教版语文六年级下册 10《古诗三首》课件+教案+音视频素材

    展开

    这是一份【新课标】人教版语文六年级下册 10《古诗三首》课件+教案+音视频素材,文件包含《10古诗三首》pptx、《10古诗三首》第一课时doc、《10古诗三首》第二课时doc、10古诗三首石灰吟mp3、10古诗三首竹石mp3、10古诗三首马诗mp3等6份课件配套教学资源,其中PPT共26页, 欢迎下载使用。
    主题概括统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文化自信:感受古诗的韵味,体会祖国语言文字的韵律美、意境美,从而提高文化自信。语言运用:学习古诗的基本的方法,有借助注释、借助插图等。思维能力:借助注释和插图了解诗句的意思,想象画面,说出诗中描绘的景象。审美创造:边读边想象画面,体会诗歌表达的情感和意境。 主题概括马诗(唐)李贺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 主题概括沙如雪月如钩 此处的“钩”,是“吴钩”。“吴钩”是春秋时期流行的一种弯刀,形似月牙。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 ——李贺《南园十三首(其五)》 主题概括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主题概括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用黄金装饰的马笼头。【资料一】 唐·李商隐《李长吉小传》载,唐代诗人李贺常常早晨带一奴仆,身背古锦囊骑驴漫游,得句即放于锦囊之中,晚上回家写成,心情语录。【材料二】 李贺父名晋肃,“晋”、“进”同音,与李贺争名的人,就说他应避父讳不举进士,韩愈作《讳辨》鼓励李贺应试,但贺终不得登第。后来做了三年奉礼郎,郁郁不平。 主题概括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 主题概括马诗(唐)李贺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景情 主题概括 凉州词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出塞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主题概括石灰吟 明 于谦 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竹石清 郑燮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主题概括石灰吟 明 于谦 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清白 主题概括千锤万凿 主题概括烈火焚烧 采石工人将石灰石运进石灰灶,在灶门正对面的灶膛内叠出一个桥孔型的烧柴炉膛。烧窑工手握柴叉,将柴禾叉入炉膛,随着温度的升高,叠在上面的石灰石烧成通红。这样,大窑烧二十四天左右,小窑烧十八天左右,再把窑门封堵,过四五天后,石灰就可出窑了。 主题概括粉骨碎身 主题概括 想要变成石灰就是先             ,然后           ,最后           。真是_______。 主题概括石灰吟 明 于谦 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若等闲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主题概括【材料一】 于谦少年立志,永乐十九年进士,任监察御史,为宣宗皇帝看中,超迁兵部侍郎,在河南、山西近二十年间,他平反冤狱,赈济灾荒,政绩卓著,深得民心。于谦为官勤政、爱民、廉洁、刚直,深得景帝的信任,也因为性格刚正,招致一些朝中大臣忌恨,最终含冤遇害。【材料二】 正统年间,宦官王振专权,作威作福,肆无忌惮地招权纳贿。百官大臣争相献金求媚。每逢朝会期间,进见王振者,必须献纳白银百两;若能献白银千两,始得款待酒食,醉饱而归。而于谦每次进京奏事,从不带任何礼品。有人劝他说:"您不肯送金银财宝,难道不能带点土产去?"于谦潇洒一笑,甩了甩他的两只袖子,说:"只有清风。”   主题概括1.12岁那年,于谦偶见石灰便写下了《石灰吟》。2.23岁于谦寒窗苦读,入朝为官;32岁时,为官9年,期间清正廉明,刚正不阿,深受老百姓的爱戴。3.51岁那年,英宗被俘虏,顿时朝内一片混乱,大臣们纷纷准备投递投降书,于谦挺身而出,提出坚持保卫京城的策略,后来结合群众击溃叛军。4.52岁那年,宦官趁景帝病重,发兵拥立英宗复辟,并大力捏造于谦谋逆的谣言。5.59岁那年,于谦问斩当日,京城阴云密布,城里的老百姓不远千里赶来为于谦送行,就在于谦血洒大地那一刻,所有哀号声、痛哭声汇成一首诗在天地间响彻云霄。 主题概括竹石清 郑燮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主题概括小组自学提示(1)自由读诗,抓住关键词语,体会竹石的特点。(2)请结合诗人的生平资料和创作背景,说说这首诗是怎样借竹石来抒发作者的志向? 主题概括 郑燮是著名画家,他画的竹子特别有名,这是他题写在竹石画上的一首诗。作者73岁作《竹石图》,在他为官期间,做了不少益民利众的好事,深得人民爱戴,但他在荒年为百姓请求赈济,却得罪了知府和地方豪绅。他刚正不阿,心系民众和“出淤泥而不染”的清高性格,耻于折腰,便藐视权贵,毅然辞官而归,回扬州卖画为生。 主题概括 郑燮为官清廉耿直,爱民如子,任潍县知县县令时,正逢荒年,不顾他人阻扰,开仓救灾,让老百姓先写借条,救活一万多人,还大兴土木,兴建水池,招收饥民工作就食,当年入秋又歉收,郑燮就把老百姓的借条一把大火烧掉。就因此而被罢官,从此郑燮以卖画为生,度过贫寒的一生。 主题概括竹石清 郑燮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主题概括石灰吟 明 于谦 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竹石清 郑燮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主题概括 你也可以当一回小诗人,在于于谦创作《石灰吟》一样的年纪时,表明自己的志向,创作一首咏物诗。

    文档详情页底部广告位
    • 精品推荐
    • 所属专辑
    • 课件
    • 教案
    • 试卷
    • 学案
    • 其他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