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成套资源:2025届高考地理二轮专题复习与测试(28份)
2025届高考地理二轮专题复习与测试第二部分提能篇专题一常考图像判读
展开
这是一份2025届高考地理二轮专题复习与测试第二部分提能篇专题一常考图像判读,共2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等值线图的判读,等值线特征描述,图中易出现夜雨的地点是,此时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1.等值线图的判读
(1)读数值:通过观察其数值的大小,判断其类型(如地形类型等);分析出该事物分布大体的变化方向,进而推测其分布的原理(或影响因素);结合所给条件推测数值的移动变化方向。
(2)读疏密:等值线的疏密程度表明等值线数值的变率或变化幅度。等值线越密集,则单位水平距离的差值越大。如利用等高线的疏密程度判断坡度的陡缓、利用等压线的疏密程度判断风力的大小。
(3)读弯曲:在等值线图中,等值线不会一成不变地呈现为平行线,会发生弯曲。而在等值线弯曲的知识点上需要把握两个方向:
①数值大小的判读:在判读等值线弯曲数值时,要把握最基本的原理“凸高为低,凸低为高”,例如,等高线向高海拔方向凸出,则此处海拔低,为山谷;等高线向低海拔方向凸出,则此处海拔高,为山脊。
②探究弯曲变化的影响因素:等值线弯曲表明影响该等值线的因素在弯曲部位发生了改变。例如,四川盆地在1月份的等温线比同纬度的位置偏北,即向北弯曲,因为盆地气温较高,要凸向气温变低的方向。
(4)读闭合:对于在两条等值线之间形成的闭合曲线,主要针对两点,一是数值大小的判读,遵循“大于大的,小于小的”规律确定其数值;二是判读出呈现闭合可能出现的现象或成因。
2.等值线特征描述
(1)描述某一特定线条:如年等降水量线,可从走向、延伸方向去考虑。如果等值线有拐点,就要分段描述。
(2)描述多条线状地理事物的总体分布特点:描述其分布特点、数值变化趋势,可从极值(最大值、最小值)、疏密、延伸方向(走向)、弯曲方向等方面描述。
(3)描述可以从延伸方向和弯曲凹凸来描述
①描述延伸方向:沿纬线(东西)方向;沿经线(南北)方向;沿河流;沿地形;沿海岸线等。
②描述弯曲凹凸:向低/高纬凸;向南/北凸;向高/低海拔凸;向河流上游/下游凸等。
(2024·广东大湾区联考二模)林窗是指高大乔木由于死亡或移除后在林冠层形成的林中空隙。该空隙对原有林下灌木的生长有显著影响。下图示意我国某山西坡林区在2019年9—10月晴朗的天气下四个时间段(北京时间)人工采伐的林窗内(圆圈)地面平均温度分布。据此完成1~3题。
1.该林区可能位于( D )
A.天山B.长白山
C.祁连山D.武夷山
2.与北缘相比,林窗南缘地温在四个时间段内均较低的原因是( B )
A.太阳高度小B.光照时间短
C.土壤湿度大D.地面反射率高
3.人工采伐林木后,该林窗内灌木生长最快的位置可能是( A )
A.东北部B.东南部
C.西南部D.西北部
解析:第1题,天山、长白山、祁连山纬度较高,9—10月林窗内地面平均温度不会达到37.6 ℃,武夷山纬度低,位于亚热带,9—10月林窗内地面平均温度会达到37.6 ℃。故选D。第2题,9—10月太阳直射点位于赤道附近,武夷山位于北回归线以北,与北缘相比,林窗南缘受南侧树木的遮挡,光照不足,导致气温较低。故选B。第3题,人工采伐林木后,该林窗内东北部四个时间段温度较高,热量充足,灌木生长最快。故选A。
(2024·湖南岳阳统考二模)干燥度是表示气候干燥程度的指数,主要取决于蒸发力和降水量的大小。下图示意福建省干燥度等值线分布图。据此完成4~5题。
4.福建省南部地区蒸发力大于北部地区,下列因素中影响最大的是( A )
A.风速B.植被
C.空气湿度D.人类活动
5.福建省南部地区降水量小于北部地区,原因有( C )
①沿岸寒流减湿作用 ②地形抬升作用弱
③海洋调节作用大 ④台湾岛雨影效应
A.①②B.②③
C.②④D.①④
解析:第4题,福建省南部地区蒸发力大于北部地区,主要是因为该区域盛行东南季风,南部地区地势低,利于东南风进入,风速大,蒸发强,北部地区地势高,风速小,蒸发弱,A正确。第5题,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福建省以山地、丘陵为主,东南部沿海地区以平原为主,当地水汽主要来自东南风,北部地区地形抬升明显,南部地区地形抬升不明显,②正确;台湾岛位于福建省东南方向,当地水汽主要来自东南风,福建省南部距台湾岛较近,位于台湾岛雨影区,降水少,④正确。故选C。
(2024·浙江台州统考二模)下图为北半球不同季节,盛行风在东西方向分量的风速空间分布图。图中E代表东向分量,W代表西向分量。据此完成6~7题。
6.图1所示季节及造成两图差异的根本原因分别为( D )
A.夏季 气压带、风带移动B.冬季 气压带、风带移动
C.夏季 太阳直射点移动D.冬季 太阳直射点移动
7.北纬30°附近气流下沉的原因主要是高空( B )
①受太阳辐射少,空气收缩下沉 ②北上气流辐射冷却,增密下沉
③北上气流偏为纬向,堆积下沉 ④北上气流转为经向,辐合下沉
A.①③B.②③
C.①④D.②④
解析:第6题,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北纬30°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盛行下沉气流,在东西方向上风速为0,图1反映出副热带高气压带位置偏南,说明北半球处在冬季,图2反映出副热带高气压带位置偏北,说明北半球处在夏季,造成两图差异的根本原因是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之间移动,使得气压带、风带移动,D正确。第7题,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北纬30°附近气流下沉主要是受动力因素影响,北纬30°附近接受太阳辐射较多,①错误;在高空,北上气流向外产生辐射,温度降低,密度增加下沉,②正确;北上气流受地转偏向力的影响,偏转成纬向(西风),堆积下沉,③正确,④错误。B正确。
(2024·山东济南统考一模)成都市位于四川盆地西部,是一个多夜雨的地区。该地夜雨现象的形成不仅与地形因素密切相关,还受到大尺度空气运动的影响。下图为某年7月17日该地夜雨时垂直螺旋度等值线剖面图,垂直螺旋度能够反映大气在垂直方向上的运动特征,正值为上升运动,负值为下沉运动。据此完成8~9题。
8.图中易出现夜雨的地点是( C )
A.甲B.乙
C.丙D.丁
9.此时( B )
A.坡前东侧地面受热,气流上升B.山坡比坡前地面同高度气温低
C.山坡大气层结稳定,天气晴好D.山顶近地面气流受热辐合上升
解析:第8题,根据图中垂直螺旋度显示的运动特征可看出,丙处大气以上升运动为主,气流上升易冷却凝结形成降水,C正确。第9题,图中显示山坡乙处气流下沉,夜间坡面降温比同高度大气降温快,温度低,B正确;夜间为地面散热过程,A错误;图中显示山坡处气流下沉,层结不稳定,C错误;山顶甲处近地面降温快,气流下沉,D错误。
类型2 统 计 图
在解答有关统计图的试题时,既要观察图的直观形象,又要注意核对数据,不要被图的表面形象迷惑。判读统计图的基本方法:
(1)认真阅读材料和图名。
(2)认清图例、注记。结合图名和图例、注记等审清统计图表达的确切含义。
(3)获取图示信息,描述和判断统计图所反映的地理事象。如数值变化趋势(上升、下降、波动等)、变化速度(快、慢、幅度等)、变化规律(周期性、季节性等)、相关关系(正相关、负相关)、主导因素(比例最大的因素)等。
(4)在上述判读的基础上,充分联系相关地理知识进行综合分析,解释地理现象和地理规律的成因。
(2024·广东部分学校联考)三板溪水库位于贵州东部清水江上,蓄水运行后,取得综合效益的同时,由于水深显著提高,库区产生了明显的水温分层现象,出库水温异于天然来流水温,改变了坝下河道的水温时空分布,对鱼类的生存繁衍产生了不利影响。图1示意三板溪水库位置,图2示意实测坝前水温分布。据此完成1~2题。
1.水温分层现象最显著的季节是( B )
A.春季B.夏季
C.秋季D.冬季
2.水库正常运行后对坝下河道所有鱼类的生存繁衍产生的不利影响是( A )
A.水温低B.饵料不足
C.水量减少D.阻断洄游
解析:第1题,读图可知,深层水温季节变化小,表层水温季节变化大,水库蓄水后,由于水深显著提高,深层太阳辐射到达少,水温较低且稳定,表层太阳辐射到达多,尤其在夏季,表层水温达到最高,此时表层水温与深层水温差异最大,分层最显著。故选B。第2题,依据材料可得,水库运行后对鱼类生存繁衍产生不利影响的原因是出库水温异于天然来流水温,改变了坝下河道的水温时空分布,结合上题和所学知识可知,水库放水口一般位于大坝中低部,放的水属于深层水,水温较低,而鱼类的产卵繁殖对水温极其敏感,容易受到影响,成活率降低。故选A。
(2022·广东选择考)下图反映国内某城市群15个城市1990—2018年城市建设用地规模及排序的变动情况。据此完成3~4题。
3.由图可判断,该城市群呈现( B )
A.单核模式发展B.双核模式发展
C.多核模式发展D.金字塔式发展
4.影响各城市建设用地规模变化的主要因素是( A )
①人口规模 ②产业发展 ③建城历史 ④生态环境
A.①②B.①④
C.②③D.③④
解析:第3题,由图可知,城市建设用地规模排名前两名的城市,从1990年到2018年,城市建设用地规模增长迅速,且建成区的面积远远超过其他13个城市,由此可以判断,该城市群为典型的双核发展模式,排名前两名的城市发展迅速,成为该城市群的核心城市,B正确;单核模式是城市群中只有一个中心城市,A错误;多核模式是城市群中有两个以上的中心城市,C错误;金字塔式发展模式无法判断中心城市的数量,D错误。故选B。第4题,城市人口规模不断扩大,会使住宅区的面积增大,导致城市扩张,①符合题意;产业发展会使工业区等用地规模扩大,带动城市建成区的扩展,②符合题意;建城历史与生态环境对城市建设用地规模的变化影响不大,③④不符合题意。故选A。
(2024·广东广州一模)高技能人才是指具有一定技术、从事专业职业的人员,是提升地区创新能力、促进地区高质量发展的必要保障。下图反映2000—2015年我国部分省级行政区高技能人才迁移效率(净迁移量与迁移总量的比值)。据此完成5~7题。
5.2000—2015年我国不同省级行政区之间高技能人才迁移具有( A )
A.差异性B.封闭性
C.随机性D.均衡性
6.影响内蒙古、重庆、新疆等西部省级行政区高技能人才迁移效率变化的主要因素是( D )
A.能源B.交通
C.环境D.经济
7.近年来,高技能人才迁移呈分散趋势,表明( C )
①东部地区高科技企业增多 ②中西部地区生活成本增加
③区域间协调发展程度提高 ④区域公共服务均等化增强
A.①②B.①③
C.③④D.②④
解析:第5题,从图中可知,北京、上海、广东、浙江为高技能人才迁入地区,安徽、河南、湖北、湖南为高技能人才迁出地,内蒙古、重庆、西藏、新疆高技能人才从迁出转为迁入,因此2000—2015年我国不同省级行政区之间高技能人才迁移具有差异性。故选A。第6题,人才迁移主要受到经济、政策等因素的影响,内蒙古、重庆、新疆等西部省级行政区由迁出转为迁入的主要影响因素是经济因素。故选D。第7题,近年来,高技能人才迁移呈分散趋势,说明中西部高科技企业增多,使得高技能人才迁入重庆、新疆等省级行政区,①错误;高技能人才迁移呈分散趋势,无法反映出中西部地区生活成本增加,②错误;区域协调发展程度提高,区域公共服务均等化增强,有利于高技能人才在区域间流动,③④正确。故选C。
(2024·广东广州统考一模)TOD是指以公共交通为导向的城市发展模式。TOD理念倡导公共交通与城市功能的整合,使公交、轨道站点真正成为组织城市生活的中心。下图为我国部分城市轨道TOD水平图。据此完成8~9题。
8.城市轨道TOD综合水平最高的城市是( B )
A.哈尔滨B.深圳
C.上海D.广州
9.城市轨道TOD数量指数较高的地区位于上海、深圳、南京等地,其主要影响因素是( C )
A.地质B.气候
C.人口D.技术
解析:第8题,读图可知,深圳城市轨道TOD的质量指数和数量指数均不是最高的,但排名均位于前列,故深圳城市轨道TOD综合水平最高,B正确。第9题,轨道交通主要在人口多、经济水平高的城市发展,故TOD数量指数的影响因素主要是人口和经济水平,C正确。
类型3 区 域 图
1.宏观区域图
从近几年高考命题来看,宏观区域图对考生空间定位能力的考查有一定程度的弱化,对考生能力的考查侧重对地理问题的分析、概括与描述等,判读时要侧重以下几个方面:
(1)根据经纬度,确定地理位置;根据海陆轮廓,判断海陆位置;根据重要的地理事物,确定相对位置等。
(2)根据地理位置分析气候、地形、水文、生物等自然地理特征。
(3)根据地理位置分析人口、城市、农业、工业等人文地理特征。
2.微观区域图
“小视角,大比例尺,微观化”成为近年来高考考查的一大特点,微观区域图判读应重点关注以下几点:
(1)定区域范围与位置:微观区域图中区域范围相对较小,对其位置分析应特别关注相对位置的确定。
(2)明确图例类型与分布:明确不同图例的含义,找准其在图中的分布状况。
(3)微观图中地物的分布:尤其注意图中线性地物(河流、道路等)的延伸走向,点状地物的分布位置、密度等,以及点线地物的组合状况或位置关系等。
(4)分析区域的环境
①抓住自然要素分布状况,主要依据区域的河湖、山脉、地形、植被等的分布状况,推知自然环境特征。
②抓住人文要素分布状况,主要依据区域的道路、农田、城镇等的分布状况,推知人文环境特征。
(5)分析区域环境要素的相互关系:尤其注意分析自然环境要素与人文环境要素间的相互关系。
(2024·辽宁大连二模)河道的变化对水沙运动有较大的影响,下图为绕阳河与辽河汇合口不同时期遥感影像提取河流对比图。据此完成1~2题。
1.河道变化后,淤积减弱最明显的是( B )
A.①B.②
C.③ D.④
2.1984—2020年河道( C )
A.①处的形态变化利于绕阳河的出流
B.②处的形态变化有利于辽河的蓄洪
C.③处变化不利于上游来水快速行洪
D.④处河道变化是由流量增加形成的
解析:第1题,由图可知,①处河道变化前后都位于河流凸岸,泥沙淤积变化小,A错误;③④处河道变化前后都位于河流凹岸,泥沙淤积变化小,C、D错误;②处河道变化前位于河流凸岸,泥沙堆积明显,河道变化后②位于河流凹岸,流水侵蚀明显,河道变化后,②处淤积减弱最明显,B正确。第2题,①处河道变得更加弯曲,泄洪不畅,不利于绕阳河的出流,A错误;②处河道变得更加平直,利于辽河的泄洪,B错误;③处河道发生变化,形成了两个弯道,使河道变得迂回曲折,不利于上游来水快速行洪,C正确;④处河道变窄,可能是流量减小导致的,D错误。
(2024·广东汕头一模)铁路联系引力综合考虑两城市间客运铁路的线路数量、直达列车频次和旅行时间,反映城市在空间上相互吸引、相互联系的强弱。节点城市等级反映城市铁路联系的综合引力。高铁运输网的建设改变了城市间的联系引力格局。下图示意2012年和2015年东北地区城市铁路联系引力演化。据此完成3~4题。
3.2015年,齐齐哈尔失去了对牡丹江和鸡西的最大引力,主要原因是( C )
A.原有铁路线路废弃B.流动人口减少
C.乘客选择乘高铁中转D.经济联系减弱
4.与大连相比,沈阳经济实力较弱,但节点等级远超大连。沈阳的主要优势是( B )
A.经济部门更齐全B.地理位置居中
C.旅游业更发达D.运输方式更多样化
解析:第3题,从图中可以看出,2012年到2015年,齐齐哈尔最大引力连线减少,从重要的节点城市变成了一个普通的节点城市,齐齐哈尔与牡丹江、鸡西的最大引力连线消失,对牡丹江和鸡西的吸引力大大下降,最主要的原因可能是这几年间高铁得到迅速发展,牡丹江和鸡西的民众出行不再依赖齐齐哈尔的铁路,而是选择乘坐高铁进行中转。故选C。第4题,沈阳的经济实力比大连弱,但是节点等级远超大连,结合图中沈阳和大连的地理位置可以推知,沈阳位于辽宁省中部,与区域内其他地区的联系紧密;而大连位于辽宁省最南端,在地理位置上和其他地方的联系相对不紧密,因此其节点等级不如沈阳。故选B。
(2024·广东广州一模)美国媒体报道:当地时间7月28日19时15分(区时),阿拉斯加半岛佩里维尔东南偏东约90 km海域突发8.2级大地震,震源深度10 km。经预测,其产生的海啸波于夏威夷当地时间7月29日12时53分到达夏威夷群岛。夏威夷发布的海啸预警曾惊动了新西兰和澳大利亚政府部门。据此完成5~6题。
5.佩里维尔8.2级地震发生的区域( C )
A.属于太平洋板块B.位于板块张裂地带
C.地壳运动较强烈D.滑坡、泥石流多发
6.1月份,白令海与阿拉斯加湾气温比较及主要影响因素分别是( A )
A.阿拉斯加湾高于白令海 洋流B.阿拉斯加湾高于白令海 季风
C.阿拉斯加湾低于白令海 洋流D.阿拉斯加湾低于白令海 季风
解析:第5题,佩里维尔8.2级地震发生的区域属于美洲板块,A错误;该区域位于板块碰撞地带,B错误;从图中可以看出,地震震中位于板块分界线附近,地壳运动剧烈,C正确;地震发生区域是在海上,没有滑坡、泥石流地质灾害,D错误。第6题,1月份,阿拉斯加湾气温比白令海气温高,主要原因是阿拉斯加湾受阿拉斯加暖流影响,白令海受千岛寒流的影响。故选A。
(2024·山东青岛统考二模)在中国城市产业结构升级和乡村经济发展的宏观背景下,乡城流动人口的返乡回流现象逐渐显现。根据2016年全国流动人口调查数据,通过分析不同省市作为流出地的流动人口回流意愿,绘制了流出地视角下流动人口回流意愿的空间差异图(下图)。据此完成7~8题。
7.具有较强回流意愿的流动人口特征是( B )
A.以青壮年为主B.受教育水平低
C.进城务工时间长D.婚姻状态稳定
8.云南省和贵州省流动人口回流意愿较高的主要原因是( D )
A.地方政策支持B.矿产资源开发
C.气候条件优越D.地域文化独特
解析:第7题,我国人口回流人群的特征主要有年龄较大、受教育水平较低、没有稳定的婚姻状态等,B正确,A、D错误;进城务工时间长,对城市生活已适应,或者在城市安居,回流意愿低,C错误。第8题,我国人口回流的趋势与国家乡村振兴政策有很大关系,但不是云贵地区独有,故地方政策支持不是主要因素,A错误;矿产资源开发对人口回流的吸引较小,B错误;气候不是影响人口回流的主要因素,C错误;云南和贵州有比较独特的地域文化,少数民族多,以地域文化带动区域旅游、特色农业、农产品加工业和发展,增加了农村就业,吸引更多人回流,D正确。
类型4 示 意 图
地理示意图是用简明而形象的图形来表示某种地理事物的概念和结构,或说明内容较复杂的地理事物的成因、原理、运动过程、分布规律和演变规律等。其类型多样,一般包括地理原理图、地理过程图、关联图等。
1.地理原理图
(1)揭示原理:根据图中的构成要素及其相互关系等明确示意图包含的地理事象、揭示的原理。
(2)图文互译:在理解图中各要素间逻辑关系的基础上,尝试用简洁的文字表述示意图蕴含的地理原理和规律。
(3)依图作答:在读图的基础上,将所学原理与图示信息对接起来,综合分析、推理和归纳,得出相关问题的答案。
2.地理过程图
(1)着眼时空分布:过程示意图反映地理事物的时间、空间变化过程,一定要着眼于图中的时空信息。
(2)抓住构图要素:根据图中箭头指向、数据或曲线变化、空间变化、阶段划分等要素,描绘变化特点。
(3)分析变化规律:构建变化过程,判断主导因素,推断变化趋势。
3.关联图
(1)抓关系:分析题目所给的条件和框图,确定图中表达了哪些地理要素的关联,根据图中箭头指向、线段、方框的纵横联系提取信息,弄清事物的形成或变化过程,判断各地理要素之间的因果关系,分析图中已知信息与未显示信息之间的隐形关联等,牢牢抓住图中地理要素的地位、作用以及地理要素之间相互联系与制约的关系。
(2)巧突破:要根据关联示意图中的逻辑关系,找到突破口,从最有把握的地方入手,理顺相互关系,进一步判断其他内容。依据所厘清的关联顺序,尝试代入所选内容,验证所选内容的合理性。
(2024·广东广州一模)冰川地貌发育受地形、岩性、气候等因素影响。下图示意某谷地局部区域不同地质时期纵剖面形态。据此完成1~2题。
1.a—b—c演变过程反映该地气候( D )
A.持续变暖B.先变暖后变冷
C.持续变冷D.先变冷后变暖
2.与乙处相比,甲处冰蚀洼地规模较大的主要原因是( D )
A.岩性较硬B.冰川挟带物质较少
C.海拔较高D.河床初始坡度较大
解析:第1题,a为冰川发育前河床纵剖面,主要受流水侵蚀形成,流水为冰川融水;b为早期冰川谷底剖面线,出现明显的冰蚀洼地,反映出气候变冷,冰川侵蚀形成洼地;c时期裸露出谷底,说明冰川后退,反映出气候变暖。所以a—b—c演变过程反映该地气候先变冷后变暖。故选D。第2题,甲、乙两处为同一种基岩,岩性差异不大,如果甲处岩性较硬,应较难被侵蚀,A错误;冰川挟带物质对冰川侵蚀作用影响较小,B错误;甲、乙两处海拔均较高,且相差不大,C错误;从材料“冰川地貌发育受地形、岩性、气候等因素影响”及前面分析可知,甲、乙两地岩性、气候相差不大,所以甲处冰蚀洼地规模较大的主要原因是甲处河床初始坡度较大,冰川的侵蚀作用强,冰蚀洼地规模较大,乙处坡度较小,冰川的侵蚀作用较弱,冰蚀洼地规模较小,D正确。故选D。
(2024·广东韶关统考二模)墨西哥湾海面之下约 1 006 米的海底有一个巨大的圆形卤水池(形成过程如下图)。其卤水的盐度是普通海水的3~10倍,含氧量低,其周边有大量海洋生物遗体。据此完成3~4题。
3.墨西哥湾深海卤水池的形成过程是( B )
①新岩层产生裂隙 ②盐岩层受压拱起
③盐水汇聚低洼地 ④高浓度盐水溢出
A.②①③④B.②①④③
C.①②③④D.①②④③
4.卤水池的周边存在大量生物遗体的原因有( D )
①卤水池附近觅食的生物多 ②卤水的防腐作用强
③卤水池上方海水运动较强 ④卤水池附近含氧量低
A.①②③B.②③④
C.①③④D.①②④
解析:第3题,读图可知,盐岩层受水平挤压向上拱起形成背斜,背斜顶部受张力,产生很多裂隙,高浓度盐水随着裂隙溢出海底,与普通海水因盐度差异,形成盐跃层,最后高盐度盐水在低洼地汇聚形成卤水池。故形成过程是②①④③,故选B。第4题,卤水含有营养盐类,附近觅食的生物多,①正确;卤水盐度高,防腐作用强,使大量生物遗体保留下来,②正确;卤水池盐度高,上方普通海水盐度低,形成盐跃层,不利于上下水体交换,③错误;卤水池附近含氧量低,不利于生物腐烂分解,因此大量生物遗体保留下来,④正确。故选D。
(2024·广东揭阳统考二模)新疆阿克陶县小微企业孵化园以具有成长潜力的小微企业创业者、初创企业为目标群体,为其提供“保姆式”服务,打造出全方位、立体式的“一站式”孵化服务体系,以提高孵化对象核心竞争力、企业创业成功率和存活率。截至2019年年底,阿克陶县小微企业孵化园共入驻50家企业,目前已顺利毕业退出两家,经跟踪了解,两家毕业企业效益明显高出同类企业。下图示意阿克陶县小微企业孵化园孵化模式。据此完成5~7题。
5.阿克陶县小微企业孵化园为当地小微企业提供较少的是( D )
A.生产经营场所B.优惠政策信息
C.管理咨询服务D.产品销售渠道
6.目前已顺利毕业退出的两家企业可能为( A )
A.纺织企业和服装企业B.电子产业和钢铁企业
C.化工企业和汽车企业D.家具企业和啤酒企业
7.两家企业效益明显高于社会上同类企业,原因在于( C )
①原料成本低廉 ②市场敏锐度高 ③生产规模庞大 ④运行机制规范
A.①②B.①③
C.②④D.③④
解析:第5题,由图中可以看出,小微企业孵化园为小微企业创业者、初创企业提供了低成本的生产经营场所、优惠政策信息、管理咨询服务等,以提高孵化对象核心竞争力、企业创业成功率和存活率。故选D。第6题,阿克陶县小微企业孵化园位于我国新疆,结合当地资源和经济状况,推断可能为纺织企业和服装企业。故选A。第7题,小微企业孵化园不但为当地小微企业提供了低成本的生产经营场所、设备设施等硬件设施,还提供了管理咨询服务、投融资服务、专业技术服务等项目,这些会对企业有一定的指导作用,使它们从生产经营到人员管理再到财务运行等的规范程度均高于其他同类企业,同时对市场的敏锐度也比较高,提高了它们的竞争力。故选C。
(2024·广东部分学校入学摸底)轨道交通与城市空间息息相关,二者互为因果,相互作用。不同城市空间结构带来不同的地铁交通发展趋势,主要包括放射式网络结构(模式Ⅰ)、放射状与环状结构(模式Ⅱ)、分散型组团结构(模式Ⅲ)。据此完成8~9题。
8.与模式Ⅰ相比,模式Ⅱ( A )
A.市中心交通压力小B.土地利用率高
C.市中心就业压力小D.城镇化水平低
9.模式Ⅲ交通网络布局需要重点考虑( B )
①组团内交通走廊的长度 ②组团间交通走廊的宽度
③组团内交通网络的衔接 ④组团间交通走廊的时效
A.①②B.③④
C.①③D.②④
解析:第8题,模式Ⅰ属于放射式网络结构,不同区域之间要想实现合作联系,需要通过市中心交通网络来实现,给市中心交通带来较大的压力;模式Ⅱ属于放射状与环状结构,具有内环线和外环线,该模式不同区域之间或者区域内可以通过内环线或者外环线实现联系,市中心交通压力相对较小。故选A。第9题,优化组团内交通走廊的长度和组团间交通走廊的宽度,对加强区域之间联系有一定的帮助,但并不是重点考虑因素,①②错误;组团内各交通网络相互衔接,会完善交通网络,提高交通通达度,③正确;组团间交通走廊时效性的提高,会促进组团之间的区域联系,利于区域的经济发展,④正确。故选B。
类型5 景 观 图
地理景观图是反映地理事物或现象的实物景观图像,常用来考查学生的观察能力、描述事物特征的能力和分析判断能力及正确评价能力。地理景观图的一般判读方法如下:
(1)根据景观图的图名,确定景观图所表示的主题,且判断它属于何种地理要素或说明哪种地理现象。
(2)从景观图中找出标志性景观(如典型的植被、地形特征、标志性建筑等),进行空间定位。
(3)观察景观图中各地理要素的特征和相互关系,即图中信息的地理意义,形成对景观图所在区域的整体认识,把握区域地理特征。例如根据图中信息综合分析当地的气候、水文、植被等自然环境要素特征。
(4)根据景观图中信息,提取与设问相关的内容,联系有关知识进行分析回答。
(2024·广东统考二模)雾耕是将作物根系悬于营养雾中栽培的技术,可自动检测温度、湿度等,并通过计算机实施精准控制。浙江省青田县将部分高山废弃梯田改造成雾耕地进行叶菜生产,建立了高山生态雾耕种植基地,缓解了当地夏季蔬菜供应短缺的问题。如图示意青田县某生态雾耕种植基地景观。据此完成1~2题。
1.青田县高山生态雾耕技术克服的当地平原夏季蔬菜生产限制性因素是( C )
A.市场和劳动力B.资金和冷藏成本
C.气温和病虫害D.降水和光照
2.该县高山生态雾耕蔬菜从产地运至山麓最便捷稳定的运输方式是( B )
A.小型拖拉机运输B.缆车运输
C.山区小火车运输D.骡马运输
解析:第1题,根据材料信息可知,雾耕可以自动检测温度、湿度等,并通过计算机精准控制,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该地区的气温条件;同时,将根系悬于培养雾中栽培,利用科技精准控制,可以减少病虫害的产生,C正确;该地位于浙江省,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水热充足,经济较为发达,因此市场、劳动力、资金、冷藏成本、降水和光照并没有限制该地平原夏季蔬菜生产,排除A、B、D。故选C。第2题,根据题干信息可知,雾耕地是通过高山废弃梯田改造而成,海拔较高,地势起伏相对较大,因此,相对便捷稳定的运输方式为缆车运输。故选B。
(2024·海南海口校考二模)八达岭长城为居庸关的重要前哨,古称“居庸之险不在关,而在八达岭”。垛墙和宇墙都用城砖砌成,墙顶用一层脊砖,脊砖两边低、中间高或内侧高、外侧低。如图为北京时间12时16分某摄影爱好者拍摄的八达岭长城(40°21′N,115°59′E)景观图,此时影长约等于城墙高度。据此完成3~5题。
3.拍摄者面朝( A )
A.东方B.西方
C.南方D.北方
4.该景观图拍摄日期最可能是( C )
A.6月15日B.5月15日
C.10月10日D.9月10日
5.八达岭长城墙顶脊砖的作用是( B )
A.通风散热B.便于排水
C.避光挡雨D.防寒保暖
解析:第3题,根据计算可知,八达岭长城位于(40°21′N,115°59′E),北京时间12时16分,约为八达岭长城地方时12时,正午太阳位于正南方,影子位于正北方,因此拍摄者面朝正东方,A正确。第4题,此时为八达岭长城正午,影子长度约等于城墙的高度,说明正午太阳高度角约为45度,根据正午太阳高度角公式可知,太阳直射点位于南纬5度左右,又根据太阳直射点每4天移动约1度,说明该日为春分日之前20天左右或者位于秋分日之后20天左右,C正确。第5题,据材料可知,垛墙和宇墙都用城砖砌成,墙顶用一层脊砖,脊砖两边低、中间高或内侧高、外侧低,便于排水,B正确。
(2024·湖南郴州校联考模拟)法国某新能源公司推出了一种新型的树状风力发电机组,造型逼真、美观、占地少,同时不会发出巨大的噪声,适合置于接近人群的地方。它的枝干采用钢铁材质,每个枝节中分布着小型的垂直风力内轮叶片,像树叶一样随风摇动。由于采用了轻量设计,即使在1.5~2 m/s(人几乎无感知)的低风速下也能发电。一棵单独的风树能够提供2.3~4千瓦的发电量,足够15盏路灯用一年,其造价约合24万元。目前,只在少数国家投入使用,并未大规模推广。下图为风树景观图及叶片放大图。据此完成6~7题。
6.相比传统风力发电,风树的优点有( C )
①低风速发电 ②清洁无污染 ③噪声小
④适合布局在地势开阔的郊外 ⑤美化环境
A.①②③B.①③④
C.①③⑤D.③④⑤
7.制约风树大规模推广的主要因素是( A )
A.资金B.技术
C.市场D.地价
解析:第6题,结合材料可知,风树造型逼真、美观,可在人几乎无感知的风速下发电,且不会发出巨大的噪声,适合置于接近人群的地方,①③⑤正确,④错误;清洁无污染是传统风力发电和风树共同的优点,②错误。故选C。第7题,根据材料可知,风树虽然可以低风速发电,一棵风树提供的发电量足够15盏路灯用一年,但是造价约合24万元,成本非常高。因此制约其大规模推广的主要因素是资金,A正确;据材料可知,目前,风树在少数国家投入使用,说明技术已经成熟,不是制约其大规模推广的主要因素,B错误;全球能源需求量大,市场广阔,C错误;根据材料“造型逼真、美观、占地少”可知,地价对其影响小,D错误。
(2024·广东汕头校考三模)广东省开平市地处珠江三角洲西缘,地势低平,河网纵横,交通便利,是我国著名的侨乡。早在十六世纪中期,开平人就乘船远渡重洋谋生。清末民初,该地区匪患频发,村民纷纷建设碉楼(如图),碉楼兼顾居住和防御功能。据此完成8~9题。
8.碉楼建设主要建材需从海外购买,其主要运输方式是( A )
A.水路B.公路
C.铁路D.航空
9.除防匪患外,碉楼可防范的主要自然灾害是( B )
A.寒潮B.洪涝
C.地震D.泥石流
解析:第8题,碉楼建设时期,我国经济落后,铁路、公路、航空交通设施极差,建材不会以这些方式进行运输,B、C、D错误;建材质量重,海外距离远,适合通过海运以及河运来运输建筑材料,水运具有运量大、运费低的优点,适宜大宗货物的运输,A正确。故选A。第9题,广东省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年降水量大,且降水季节分配不均,夏季降水量大,易出现洪涝灾害,碉楼较高,如遇洪水,人们可登高减少洪涝威胁,B正确;广东省纬度很低,远离冬季风源地,受寒潮影响小,A错误;碉楼不能防御地震灾害,且我国广东省地震发生频率不高,C错误;广东省地形相对平坦,泥石流灾害少发,D错误。故选B。
一、选择题
2023年4月24日,中国首次火星探测火星全球影像图发布,天问一号任务获取的包括影像图在内的一批科学探测数据,将为人类深入认知火星作出中国贡献。研究表明,火星的大气层极其稀薄,表面平均气压只有地球的0.75%。火星大气主要成分有95%的二氧化碳,3%的氮气,1.6%的氢气,极少氧气、水汽等,充满尘埃。火星和地球的大气环流有一定的相似性,哈得来环流(即低纬环流)是最重要的大气环流系统之一,下图示意地球和火星大气圈的哈得来环流。据此完成1~2题。
1.独特的大气特征导致火星( B )
A.白天气温低于地球B.昼夜温差大于地球
C.风雨天气多于地球D.季节温差小于地球
2.形成哈得来环流的根本原因是( A )
A.太阳辐射B.地转偏向力
C.摩擦力D.气压梯度力
(2024·广东广州校考模拟)2022年5月18日,杭州市金沙湖下沉广场在加固过程中,突然发生管涌。大量的金沙湖水由此涌入下沉广场,后通过地下室进入地铁站。图1为金沙湖及周边建筑布局示意图,图2为管涌现象示意图。据此完成3~4题。
3.与此次漫水事件相关的水循环过程是( B )
A.地铁进水过程属于地下径流B.下沉广场进水属于地下径流
C.漫水明显加剧该区蒸发速度D.漫水过程减少了地表径流量
4.地铁等轨道交通实现实时设备状态显示、信息检索与查询等安全监测,主要使用的地理信息技术是( B )
A.BDSB.GIS
C.RSD.GPS
(2024·广东六校联考)基于乡村地区绿水青山的资源禀赋、开发政策、利用程度,综合考虑乡村面临的优势和难题。有研究人员构建了绿水青山视角下的乡村振兴区划框架,提出了乡村振兴“纺锤形”分类体系,把乡村分成城乡融合型、提质增效型、搬迁撤并型三个大类和生态移民、中心镇、园区化、功能提升、产业融合、社区化、易地搬迁、村庄合并、物质开发等11个亚类。下图示意该框架的具体内容。据此完成5~6题。
5.下列关于三种乡村发展大类说法正确的是( C )
A.城乡融合型,乡村人口流动较少
B.城乡融合型,乡村基础设施建设较落后
C.提质增效型,乡村适合发展生态农业
D.搬迁撤并型,乡村人口年龄结构多呈橄榄型
6.下列乡村发展类型大类和亚类从属关系对应正确的是( B )
A.城乡融合型—村庄合并B.城乡融合型—社区化
C.提质增效型—生态移民D.搬迁撤并型—物质开发
(2024·广东茂名统考二模)“深海一号”是由我国自主研发建造的全球首座10万吨级深水半潜式浮动生产储油平台,位于三亚东南方向约150千米处。通过海底管道已经向大湾区和海南输送超过30亿m3的天然气,但每年伴生的20万吨凝析油采用油轮运输。下图示意自升式钻井平台与半潜式钻井平台结构。据此完成7~8题。
7.相比可固定的自升式钻井平台,漂浮的半潜式钻井平台优点是( B )
A.稳定性更强B.适用范围广
C.操作更简单D.建设成本低
8.凝析油采用油轮而非管道运输,主要考虑运输的( A )
A.经济性B.便利性
C.灵活性D.安全性
(2024·广东珠海校考三模)科任村位于福建沿海地区,该村分布着一种偏红色的细沙沉积物,俗称老红砂,是风吹起海岸带的细沙沉积后形成的,其发育过程与发育程度受到环境变化的影响。下图示意科任村在T1、T2、T3、T4四个不同地质时期老红砂沉积过程与海平面高低的关系。据此完成9~10题。
9.科任村老红砂发育程度最高的时期是( A )
A.T1B.T2
C.T3D.T4
10.影响科任村老红砂夏季堆积较多的主要因素是( C )
A.距海岸的远近B.海平面的高低
C.风力和风向D.地表径流的多少
解析:第9题,根据材料信息可知,科任村老红砂是由风吹起海岸带的细沙沉积后形成的,因此,距离海岸线越近,沉积量越大。T4到T1海水深度越来越浅,距离海平面越来越近,因此T1时,科任村距离海岸线最近,泥沙沉积量最多,红砂岩发育程度最高。故选A。第10题,根据材料信息可知,科任村老红砂是由风吹起海岸带的细沙沉积后形成的,因此,影响老红砂沉积的主要因素为风力大小以及距离海岸线远近。根据题干信息可知,科任村老红砂夏季沉积量较大的主要影响因素在于夏季吹东南季风,风力较为强劲,有利于把海岸线的大量细沙在此沉积,C正确。
(2024·广东梅州二模)半导体产业作为一种相对复杂的高技术产业链,其上下游环节企业间深度关联使其在区域内相对集聚。珠三角地区是我国半导体产业的重要集聚区,下图示意珠三角地区不同生产环节的半导体企业资本规模结构和数量规模结构。据此完成11~13题。
11.在不同生产环节的半导体企业中,投资建厂门槛最高的是( D )
A.半导体设计B.半导体封测
C.半导体材料D.晶圆制造
12.珠三角地区半导体设计企业呈现的主要特征是( B )
A.资本规模大、企业数量少B.资本规模小、企业数量多
C.资本规模大、企业数量多D.资本规模小、企业数量少
13.半导体企业在珠三角地区的分布主要是因为珠三角地区( D )
A.接受港、澳地区的扩散B.国家和地区的政策支持
C.集聚大量高素质人才D.集聚智能家电、手机等企业
解析:第11题,读图可知,晶圆制造资本规模占比21%,但是数量规模占比仅1%,因此可知晶圆制造是投资建厂门槛最高的环节,D正确;其他环节通过计算可知,明显低于晶圆制造的建厂门槛,A、B、C错误。故选D。第12题,读图可知,珠三角地区半导体设计资本规模占比47%,而数量规模占比高达53%,因此可以推测其企业数量多,但是与数量规模相比,其资本规模相对较小。故选B。第13题,根据材料可知,半导体产业上下游环节企业间深度关联使其在区域内相对集聚,珠三角地区作为我国经济发达区之一,高端智能制造产业分布较多,因此作为其上游产业的半导体产业大量聚集在珠三角地区。故选D。
二、非选择题
14.(2024·湖北武汉校联考模拟)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黄河三角洲自然保护区地下水盐度高,土壤盐渍化严重。柽柳作为黄河三角洲优势植物,耐盐能力强,枝叶中含有大量盐分。土壤矿化度和氯离子含量均是盐度的重要指标。下图示意2020年8月黄河三角洲自然保护区某一柽柳附近不同深度的氯离子含量(单位:g/kg)分布。
(1)从地形和气候角度说明黄河三角洲自然保护区盐渍化严重的原因。
(2)分析图中雨季柽柳附近土壤呈现“盐谷”的原因。
(3)说明柽柳对黄河三角洲自然保护区的环境效益。
答案:(1)地势低,海水易倒灌;地下水平均埋藏较浅;春秋季降水少,蒸发量大,盐分易在地表聚集。
(2)植物附近土壤盐分易被吸收;柽柳灌丛截留降水,淋溶作用强;柽柳冠层遮阴,抑制土壤水分蒸发,减少内围区土壤集盐。
(3)涵养水源,保育土壤;降低土壤盐分,改善土壤肥力;保护生物多样性,维持滨海生态环境稳定。
15.(2024·广东江门统考一模)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东北低山丘陵区是东北重要的粮食产区。近年来,人们高强度的农业垦殖造成了严重的水土流失,除了有森林覆盖的山顶和山腰外,山体的其他部位都出现了侵蚀沟。研究发现,侵蚀沟的分布跟地形(海拔、坡度、坡向)、人类活动等因素有关。图1为东北低山丘陵区某区域的地形图,图2为该区域侵蚀沟在不同坡向上的分布比例(单位:%)图,图3为该区域侵蚀沟在不同坡度上的分布比例图。
(1)根据图2、图3,指出在低山丘陵区侵蚀沟主要分布的位置。
(2)分析较大的侵蚀沟(如A)主要分布在南坡的原因。
(3)请从流量角度,分析侵蚀沟在坡度最大处分布比例最小的原因。
答案:(1)侵蚀沟主要分布在坡度较缓(坡度较小)的西南坡。
(2)山体南侧是阳坡,白天接受的太阳辐射多,土壤昼夜温差大,冻融作用强烈,土壤抗侵蚀能力差;南坡积雪融化快,水流集中,侵蚀能力强;东北地区夏季盛行偏南风,南坡是迎风坡,降水多,侵蚀作用强;南坡面开发相对早,居民点也多,人类活动的影响程度较高。
(3)坡度较大的地貌部位,多位于山顶或山腰,由于坡度陡,汇水面积小,径流量小,不易形成侵蚀沟;该处的山顶或山腰有森林覆盖,对径流有截留作用, 所以侵蚀沟相对较少。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2025届高考地理二轮专题复习与测试第二部分提能篇专题一常考图像判读,共2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等值线图的判读,等值线特征描述,图中易出现夜雨的地点是,此时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5届高考地理二轮专题复习与测试第二部分提能篇专题二规范答题指导,共3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地形特征类描述方法,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三角洲的形成,辫状水系形成过程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5届高考地理二轮专题复习与测试专题强化练十三专题一常考图像判读,共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