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英语朗读宝

    专题10 遵守社会规则--中考道德与法治一轮复习全考点精讲课件(部编版)

    专题10 遵守社会规则--中考道德与法治一轮复习全考点精讲课件(部编版)第1页
    专题10 遵守社会规则--中考道德与法治一轮复习全考点精讲课件(部编版)第2页
    专题10 遵守社会规则--中考道德与法治一轮复习全考点精讲课件(部编版)第3页
    专题10 遵守社会规则--中考道德与法治一轮复习全考点精讲课件(部编版)第4页
    专题10 遵守社会规则--中考道德与法治一轮复习全考点精讲课件(部编版)第5页
    专题10 遵守社会规则--中考道德与法治一轮复习全考点精讲课件(部编版)第6页
    专题10 遵守社会规则--中考道德与法治一轮复习全考点精讲课件(部编版)第7页
    专题10 遵守社会规则--中考道德与法治一轮复习全考点精讲课件(部编版)第8页
    还剩52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5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专题10 遵守社会规则--中考道德与法治一轮复习全考点精讲课件(部编版)

    展开

    这是一份专题10 遵守社会规则--中考道德与法治一轮复习全考点精讲课件(部编版),共60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核心素养,重难点知识扫描,小强做的对吗,女儿没在家,第五课做守法的公民,只能单独使用,可以同时使用,特别提醒,小明的日记,巩固提升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八上第二单元 遵守社会规则
    (1)本单元通过讲述遵守规则、违法犯罪行为,结合学生生活实际和违法犯罪案例等,强调遵纪守法的重要性,侧重培养学生的法治意识素养。(2)引导学生树立法治意识,严守道德底线,做社会主义法治的自觉遵守者,参与到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建设进程中。
    尊重他人、以礼待人、诚实守信的意义和要求;自由和规则的关系、怎样遵守规则、维护与改进规则、违法行为的分类、犯罪的特征和刑罚的种类、怎样加强自我防范、怎样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友谊的天空:呵护友谊构筑中国价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法律在我们身边:法律的特征和作用自由平等:珍视自由的要求公民权利:维护权利的方式公平正义:个人守护正义
    第三课 社会生活离不开规则核心考点1 社会秩序核心考点2 遵守社会规则第四课 社会生活讲道德核心考点1 尊重他人核心考点2 以礼待人核心考点3 诚实守信第五课 做守法的公民核心考点1 一般违法行为与犯罪核心考点2 犯罪的基本特征核心考点3 依法维权
    1.为什么社会需要秩序?2.尊重他人有什么意义?3.怎样才能做到尊重他人?4.怎样做文明有礼的人?5.诚实守信的重要作用?6.违法行为有哪几类?7.什么是犯罪行为?基本特征是什么?8.怎样遵守规则?9.诚实守信的重要作用?10.怎样践行诚信?11.怎样才能预防犯罪?12.受到不法侵害时应怎样做?13.青少年怎样同违法犯罪作斗争?
    1.社会规则明确社会秩序的内容,社会规则保障社会秩序的实现。2.社会规则划定了自由的边界。社会规则是人们享有自由的保障。3.公民在行使自由和权利的时候,不得损害国家的、社会的、集体的利益和其他公民的合法的自由和权利。4.遵守社会规则需要他律和自律,需要我们发自内心地敬畏规则,将规则作为自己行动的准绳。5.我们要坚定维护规则,积极改进规则。6.尊重是交往的起点。尊重他人是一个人内在修养的外在表现。
    7.我们要学会积极关注、重视他人,平等对待他人,学会换位思考,学会欣赏他人。8.社会生活中,礼主要表现在语言文明、仪表端庄、举止文明等方面。9.文明有礼是一个人立身处世的前提,是一个人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交际能力的外在表现。文明有礼促进社会和谐,体现国家形象。10. 我们要从小事做起,从细节做起,努力做一个学礼、明礼、守礼的人。11. 诚信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公民个人层面的一个价值准则,是一种道德规范和品质,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一项民法原则。12. 诚信是一个人安身立命之本,是企业的无形资产,诚信促进社会文明、国家兴旺。
    13.我们要树立诚信意识,运用诚信智慧,珍惜个人诚信记录,努力做一个诚信的人。14.法律是最刚性的社会规则,不违法是人们行为的底线。15.遵章守法是社会和谐的保证。16.犯罪是具有严重社会危害性、触犯了刑法、应当受到刑罚处罚的行为。17.我们要加强自我防范,认清犯罪危害,杜绝不良行为,增强法治观念,依法自律。18.在遇到法律问题或者权益受到侵害时,要学会依法求助。19.诉讼是处理纠纷和应对侵害最正规、最权威的手段,是维护合法权益的最后屏障。20.同违法犯罪作斗争,是包括我们青少年在内的全体公民义不容辞的责任。
    第三课 社会生活离不开规则
    1、社会秩序是社会生活的一种有序化状态。2、自由不是随心所欲,它受道德、纪律、法律等社会规则的约束。3、人们建立规则的目的不是限制自由,而是保证每个人不越过自由的边界,促进社会有序运行。4、遵守社会规则,需要我们发自内心地敬畏规则,将规则作为自己行动的准绳。5、规则不是一成不变的。
    第三课社会生活离不开规则必背核心观点
    含义:社会秩序是社会生活的一种有序化状态。组成:社会管理秩序、生产秩序、交通秩序和公共场所秩序
    【★★】社会秩序的含义以及组成?P23
    ①社会正常运行需要秩序。②社会秩序是人们安居乐业的保障。
    【★★★】社会秩序的作用(为什么需要社会秩序?)P23
    【★★】生活中有哪些社会规则? P26
    联系:法律、道德等,都是人们生活中的行为规范,它们共同约束人们的行为,调整社会关系,维护社会秩序。区别:①法律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的,经过一定的法律程序制定和认可,是国家创制法律的两种基本形式。其他规则不是由国家制定的。②法律的实施以强大的国家力量作后盾,而其他行为规范主要依靠社会輿论、信念、习俗、教育和行政等力量保证实施。这是法律区别于道德等规则的最主要特征
    ★★★★法律与道德等其他规则的关系
    有了社会规则,就会有良好的社会秩序。
    ①这一观点是错误的。②社会规则不会自动起作用,需要人们自觉遵守。③如果社会成员能以遵守规则为荣,规则的作用就能得到充分发挥。④反之,如果人们不以违反规则为耻,规则就会成为一纸空文、形同虚设。
    这一观点不正确。 ①现实生活中我们的所作所为都是在规则中进行,操作有操作规则、交通有交通规则、法律有法律规则、安全有安全规则等。②社会规则维护社会秩序,社会规则既是约束人们行为规范的制度,又是维护人们生命安全的保护伞。
    有规则就有约束,有约束就不自由,规则太多不方便。
    【★★】社会规则是怎样维护社会秩序的?(社会规则与社会秩序的关系?) P26
    ①社会规则明确社会秩序的内容。②社会规则保障社会秩序的实现。
    【★★★★】为什么说自由和规则不可分?(自由与规则的关系?)P27-28
    (1)社会规则划定了自由的边界。①自由不是随心所欲,它受到道德、纪律、法律等社会规则的约束。②公民在行使自由和权利的时候,不得损害国家的、社会的、集体的利益和其他公民的合法的自由和权利。(2)社会规则是人们享有自由的保障。人们建立规则的目的不是为了限制自由,而是保证每个人不越过自由的边界,促进社会有序运行。
    【★★★】怎样自觉遵守规则?P28-29
    ①遵守社会规则需要他律和自律。②遵守社会规则,需要我们发自内心地敬畏规则,将规则作为自己行动的准绳,将规则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①这一观点是错误的。②我们要坚定维护规则,需要从自己做起,自觉遵守规则。③我们要坚定维护规则,不仅需要自己自觉遵守,还需要在保证自身安全的前提下,提醒、监督、帮助他人遵守规则。④面对不良现象,如果我们抱着“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态度,最终会导致社会环境恶化,受伤害的还是我们自己。⑤坚定维护规则,需要大家共同努力形成良好的社会环境。只有大家共同遵守规则,大家共同维护规则,才能营造遵守规则、维护规则的良好社会氛围。
      维护规则只要自己自觉遵守就可以了。
    【 ★ ★ ★】怎样维护和改进规则规则?P30-P31
    ①我们要坚定维护规则。一方面要从自己做起,自觉遵守社会规则;另一方面要在保护自身安全的前提下,提醒、监督、帮助他人遵守规则。②我们要积极改进规则。规则不是一成不变的,有的规则需要制定,有的需要废除,有的需要加以调整和完善。我们要积极参与规则的的改进和完善,积极为新规则的形成建言献策。
    第四课 社会生活讲道德
    1、尊重他人是一个人内在修养的外在表现。2、我们每个人在人格和法律地位上都是平等的。3、社会生活中,礼主要表现在语言文明、仪表端庄、举止文明等方面。4、文明有礼是一个人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交往能力的外在表现。5、诚信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公民个人层面的一个价值准则,是一种道德规范和品质,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6、诚信是我们融入社会的“通行证”。7、诚信是企业的资本,是企业的无形资产和标识。
    第四课社会生活讲道德必背核心观点
    【★】为什么说尊重是交往的起点?(尊重的意义?为什么要尊重他人?) P32-34
    ①尊重他人是内在修养的外在表现。②每个人都是有尊严的个体,都希望得到他人和社会的尊重。③尊重使社会生活和谐融洽。
    【★★★★】怎样尊重他人?P35-36
    ①积极关注、重视他人。对他人的疑惑给予细致的解答,对他人的请求给予热情的帮助。②平等对待他人。对所有人要一视同仁,不能以家庭、身体、智能、性别等原因而轻视、歧视他人。③学会换位思考。要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不把自己的意志强加给他人,体会他人的感受,理解他人的难处,包容他人。④学会欣赏他人。我们要善于发现他人的优点和长处,真诚的欣赏和赞美他人,给予他人积极的评价。
    ①人与人之间的平等,集中表现在人格和法律地位上的平等。②在人格上,我们每个人都是具有独立意识的主体,都有做人的尊严,都不容轻视。③在法律地位上,我们每个人都平等地享有法定的权利,平等地履行法定的义务。
     人与人之间平等的表现?
    【★】什么是礼?礼的表现? P37
    ①含义:礼体现了一个人的尊重、谦让、与人为善等良好品质②礼主要表现在语言文明、仪表端庄、举止文明等方面。
    【★★★】文明有礼的重要性(什么要文明有礼?)P37-39
    ①(个人)文明有礼是人立身处世的前提。文明有礼会使人变得优雅可亲,更容易赢得他人的尊重和认可。(文明有礼对个人的重要性)②(社会)文明有礼促进社会和谐。文明有礼有助于人们友好交往,增进人们的团结友爱,有利于形成安定有序、文明祥和的社会。(文明有礼对社会的重要性)③(国家)文明有礼体现国家形象。我们的一言一行都体现了国家形象,我们举行的各种仪式,体现了民族的尊严和国家的形象。(文明有礼对国家的重要性)
    ①做文明有礼的人,要态度谦和,用语文明。②做文明有礼的人,要仪表整洁、举止端庄。③做文明有礼的人,需要在社会生活中不断学习、观察、思考和践行。我们要从小事做起,从细节做起,努力做一个懂礼、明礼、守礼的人。
    【★★★】怎样做文明有礼的人?P39-40
    【★】诚信的含义 ? P19
    ①【个人】诚信是一个人安身立命之本。诚信是我们融入社会的“通行证”,一个人真诚老实、笃守诺言,无论走到哪里都能赢得信任。相反,如果弄虚作假、口是心非,就会处处碰壁,甚至无法立身处世。②【企业】诚信是企业的无形资产。一个企业只有坚持诚信经营、诚信办事,才能塑造良好的形象和信誉,赢得客户;才能带来持久的效益,长盛不衰。③【社会、国家】诚信促进社会文明、国家兴旺。国无信则衰,社会成员之间以诚相待、以信为本,能够增进社会互信,减少社会矛盾,净化社会风气,促进社会和谐;能够降低社会交往和市场交易成本,积累社会资本;能够提高国家的形象和声誉,增强国家的文化软实力。
    【★★★★】诚信的作用?(为什么诚信无价)?P42-43
    ①树立诚信意识。我们要真诚待人,信守承诺;我们不轻易许诺,许诺的事就要做到;勇于承认过错,主动承担责任,争取他人的谅解。(怎样树立诚信意识? )②运用诚信智慧。当尊重他人隐私与对人诚实发生冲突时,我们应遵循伦理原则和法律要求,既恪守诚实的要求,又尊重他人隐私。(如何处理诚实与保护隐私的关系? )③珍惜个人的诚信记录。以诚实守信为荣,以见利忘义为耻,营造社会诚信环境,努力促进社会发展和文明进步。
    【★★★★】怎样践行诚信?P43-P45
    小强和小红是邻居,小强知道一些小红的个人隐私,小明在学校里暗恋小红,于是他就向小强询问小红的电话号码 、个人喜好、生活习惯等生活隐私。小强谎称自己不知道,敷衍过去了。
    对朋友说慌是不诚实,如果诚实回答会泄露朋友隐私,好为难。告诉大家一个准则:两害相权取其轻,隐私不能碰。
    什么情况下可以不说实话?
    1.涉及他人隐私2.涉及某种机密3.保护他人自尊
    女儿是个中学生,学校里放假,而我是休病假。我要去购物中心的医疗门诊部看家庭医生,临走时我向她交待一句:“告诉姥姥,我带包饺子的面粉回来。”可就是我不在家的那一会儿,单位老板来电话问事情,我女儿告诉人家说:“妈妈到购物中心采购去了,要买面粉包饺子。”我回来一听就火上了,然而女儿却委屈地说她这是诚实,不说谎。最诚实的回答应该是:
    妈妈不在家,一会儿就回来。
    没过两天,女儿学校里的七个女孩子相约去看电影,她没在家的时候,另一个没被约去的女孩子来电话找她。这时最好的回答是:
    ①)这一观点是错误的。②由于无法抗拒的因素,单方面失约或难以履行诺言的,应尽早向对方如实说明,郑重其事向对方道歉,并要赔偿一定的损失。当然,信守承诺也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在某些特殊情况下做出的不合理、不正确的承诺就不能去履行。
    正确理解“善意的谎言”。
    ①诚实与说谎是水火不容的,做诚实的人就不应该撒谎。②在特定的交往情境中,有时需要我们隐瞒事情的某些真相,说些“善意的谎言”。但这不是出于个人的“私利”,而恰恰是维护对方利益的需要。③从根本上说,善意的谎言并不违背诚实的道德。
    不论在何种情况下,承诺一旦做出,就必须兑现。
    在任何时候,我们都不能说假话。
    这个观点是错误的。①社会生活是复杂的,我们有时会面临两难的选择。②当尊重他人隐私与对人诚实发生冲突时,我们应遵循伦理原则和法律要求,权衡利弊,做到既恪守诚实的要求,又尊重他人隐私。
    1、法律是最刚性的社会规则,不违法是人们行为的底线。2、一个人如果缺乏规则意识,法律观念不强,就难免做出违法的事情。3、无论是一般违法还是犯罪,都要承担法律责任。4、民法用规定权利和义务的方式来规范平等的社会成员之间的关系。5、刑法是惩治犯罪、保护国家和人民利益的有力武器。6、任何人的犯罪行为都应当受到法律的制裁。犯罪的法律后果是刑罚。7、在遇到法律问题或者权益受到侵害时,要及时寻求法律援助,依靠法律维护自已的合法权益。8、诉讼是处理纠纷和应对侵害最正规、最权威、最有效的手段,是维护合法权益的最后屏障。9、同违法犯罪作斗争,是包括我们青少年在内的全体公民义不容辞的责任。
    第五课 做守法的公民必背核心观点
    ①法律作为一种行为规范,明确告知人们可以做什么,必须做什么,应当做什么、不应当做什么,为人们的行为提供一个模式、标准或方向,它是评价人们的行为是否合法的准绳。②法律是最刚性的社会规则,不违法是人们行为的底线。
    【★★】法律的作用 P46
    含义:违法行为是指出于过错违反法律、法规的规定,危害社会的行为。违法行为的种类:民事违法行为(违法)、行政违法行为(违法)、刑事违法行为(犯罪)。
    【★】违法行为的含义以及分类P48
    民事违法行为和行政违法行为对社会的危害相对较轻微,称为一般违法行为。
    【★★】一般违法行为P48
    一般违法与犯罪的区别、联系
    购置财产、签订合同、劳动就业、经营创业、结婚等。
    【★】社会生活中的民事活动有哪些?请举例。P19
    ①我们要认识一般违法行为的危害,自觉依法规范自己的行为。②在社会生活中,我们要分清是非,增强守法观念,严格遵守治安管理的法律规定。③在社会交往中,我们要依法从事民事活动,积极防范民事侵权行为和合同违约行为,既要维护自己的权益,又要尊重他人的权益,促进社会健康和谐发展。
    【★★★】怎样自觉遵章守法?P51
    含义:犯罪是具有严重社会危害性、触犯了刑法、应当受到刑罚处罚的行为。特征:严重社会危害性、刑事违法性、应受刑罚处罚性是犯罪的三个基本特征。
    【★★★★】犯罪的含义及特征 P53
    犯罪的法律后果是刑罚。法网恢恢,疏而不漏。任何人的犯罪行为都应当受到法律的制裁。
    【★★】犯罪的后果P54
    ①这一观点是错误的。②违法行为根据其对社会的危害程度不同可分为一般违法行为和严重违法行为,严重违法行为就是犯罪。因此,违法不一定犯罪,而犯罪必定违法。
     违法行为就是犯罪,犯罪就是违法行为。
    主刑:管制(3月-2年)、拘役(1月-6月)、有期徒刑(6月-15年)、无期徒刑、死刑;附加刑:罚金、剥夺政治权利、没收财产、驱逐出境(适用于外国人)。
    【★】刑罚的种类P54
    1、管制。期限为3个月以上2年以下,数罪并罚不得超过3年。2、拘役。期限为1个月以上6个月以下,数罪并罚不得超过1年。3、有期徒刑。期限为6个月以上15年以下,数罪并罚不得超过20年。4、无期徒刑。无期徒刑是中国刑法规定的主刑之一,其严厉程度仅次于死刑,被判处这一刑罚的罪犯可能终身服刑,相当于国外的终身监禁。
    1.区分“拘役”与“拘留”拘役是刑事处罚,适用于犯罪分子,期限为1个月以上6个月以下;拘留不属于刑罚,拘留分为三种。刑事拘留、行政拘留和司法拘留。期限不得超过37日。被拘留的,不一定是罪犯。 2.区分“罚金”与“罚款”罚金属于刑事处罚,而罚款属于行政处罚。3、区分“刑法”与“刑罚”刑法是法律名称,它包含刑罚。而刑罚是强制方法,它由刑法规定。
    小明有一天看了一则法律的新闻,是一个政府官员被刑法判死刑的消息。小明在日记中写道:“那个大贪官违反了行政法,触犯了刑罚,受到了刑法处罚,真是大快人心!我们不能向这样的人学习,否则有了一般违法行为,受到这样的处罚就惨了!”请指出文中的错误,并说出道理。
    有了刑事违法行为或犯罪行为
    ①我们作为社会成员,要珍惜美好生活,认清犯罪危害,远离犯罪。②预防犯罪,需要我们杜绝不良行为。③生活在法治社会,我们应增强法治观念,依法自律,做一个自觉守法的人。④我们要从小事做起,避免沾染不良习气,自觉遵纪守法,防患于未然。
    【★★★★】怎样加强犯罪的自我防范?(预防犯罪?)P55-56
    ①遇到法律问题或者权益受到侵害时,要及时寻求法律救助,依靠法律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②我们可以通过法律服务机构来维护合法权益。(法律服务所、律师事务所、公证处、法律援助中心等)③受到非法侵害,可以寻求国家的法律救济。到公安机关、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控告、举报,或向人民法院起诉。
    【★★★】遇到侵害时怎样依法求助?P57-59
    含义:诉讼是人民法院在诉讼当事人参与下,依照法定程序解决纠纷和冲突的活动。地位:诉讼是处理纠纷和应对侵害最正规、最权威的手段,是维护合法权益的最后屏障。种类:民事诉讼、行政诉讼、刑事诉讼。适用情况:如果受到非法侵害,通过非诉讼手段不能解决问题,就要使用诉讼手段,通过打官司讨回公道。
    【★★★】诉讼的含义、地位、种类P59-60
    ①同违法犯罪作斗争,是包括我们青少年在内的全体公民义不容辞的责任。②在面对违法犯罪时,我们不仅要勇于斗争,而且要善于斗争,在保全自己、减少伤害的前提下,巧妙地借助他人或社会力量,采取机智灵活的方式,同违法犯罪作斗争。 (青少年见义智为的做法)③我们要积极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形成守法光荣、违法可耻的观念,做到自觉守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靠法,努力做社会主义法治的忠实崇尚者、自觉遵守者和坚定捍卫者。 (青少年怎么样尊法守法)
    【★★★★】怎样应对违法犯罪?P60-62
    ①国家: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加大执法力度,打击侵害未成年人合法权益的违法犯罪行为;加强治安管理,营造文明和谐的社会环境。
    请就预防未成年人违法犯罪提合理化建议。
    ②学校:加强对未成年人的教育和管理,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
    ③家庭:应加强对未成年人生活上的关心照顾和思想上的教育培养,履行对未成年人的监护职责和抚养义务,尊重、教育和引导未成年人
    ④个人:未成年人应该增强法治意识,恪守道德,遵守法律,理性参与网络生活,不沉迷网络游戏,自觉抵制不良诱惑,谨慎交友。正确把握好奇心,提高辨别是非能力,远离犯罪,健康成长
    辨析这种观点是错误的。②社会规则明确社会秩序的内容,保障社会秩序的实现,因此维护秩序靠规则。②但是并不是说只要有社会规则就会有良好的社会秩序。人们需要了解和学习社会规则,自觉遵守社会规则。
    维护秩序靠规则,因此只要有社会规则就会有良好的社会秩序
    建立社会规则的目的是限制自由,会使我们无法享有自由。
    错误。①社会规则是人们为了维护有秩序的社会环境,在逐渐达成默契与共识的基础上形成的。②社会规则是人们享有自由的保障。人们建立规则的目的不是限制自由,而是保证每个人不越过自由的边界,促进社会有序运行。
    遵守社会规则,只需要监督、提醒、奖恶等外在约東。(或守社会视则,只需要自我约束)
    错误。遵守社会规则,既需要监督、提醒、奖惩等外在约束,即他律,又需要自我约束,即自律。
    只要我们积极关注、重视他人,就做到了尊重他人。
    错误。(1)尊重他人,需要积极关注、重视他人。①尊重他人,需要我们考虑他人的感受,认真对待他人,给予他人应有的、适当的关注,而不冷落、忽视他人。②我们应该重视他人,对他人的疑惑给予细致耐心的解答,对他人的请求给予热情的帮助。(2)尊重他人,除了需要积极关注、重视他人外,还需要平等对待他人、学会换位思考、学会欣赏他人等。
    文明有礼只是个人的事情,与国家无关。
    错误。文明有礼不仅是个人的事情,还体现国家形象。我国素来有“礼仪之邦”的美誉。在与外国人交住的过程中,我们的一言一行都体现了中国形象。我们举行的各种仪式,体现了民族的尊严和国家的形象。
    中学生的违法行为全都是一般违法行为。
    错误。①民事违法行为和行政违法行为对社会的危害相对轻微,称为一般违法行为。刑事违法行为是违法行为中最严重的一种,就是我们常说的犯罪。②判断一种违法行为是不是一般违法行为,要看该行为违反了什么法律以及对社会的危害程度,与是不是中学生无关。
    只有犯罪需要承担法律责任,一般违法不需要承担法律责任。
    错误。无论是一般违法还是犯罪,都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中学生年龄小,实施犯罪行为也不要紧。
    错误。犯罪是我们成长道路上最凶险的陷阱。尽管法律规定人到了一定年龄实行严重危害社会行为才可能构成犯罪,但并不意味着我们年龄小实施犯罪行为也不要紧。我们作为社会成员,要珍惜美好生活,认清犯罪危害、远离犯罪。

    相关课件

    专题16 和谐与梦想--中考道德与法治一轮复习全考点精讲课件(部编版):

    这是一份专题16 和谐与梦想--中考道德与法治一轮复习全考点精讲课件(部编版),共60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重难点知识扫描,时代精神,改革创新,民族精神,爱国主义,对党忠诚不负人民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专题13 富强与创新--中考道德与法治一轮复习全考点精讲课件(部编版):

    这是一份专题13 富强与创新--中考道德与法治一轮复习全考点精讲课件(部编版),共55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命题预测,课程标准,核心素养,思维导图,重难点知识扫描,必备知识,易失分点,■易错易混,■金句链接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专题11 勇担社会责任--中考道德与法治一轮复习全考点精讲课件(部编版):

    这是一份专题11 勇担社会责任--中考道德与法治一轮复习全考点精讲课件(部编版),共46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命题预测,课程标准,核心素养,重难点知识扫描,必备知识,易失分点,易错辨析,■识图学理,第七课积极奉献社会,巩固提升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 精品推荐
    • 所属专辑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