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2024)七年级下册叶圣陶先生二三事课堂教学ppt课件
展开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2024)七年级下册叶圣陶先生二三事课堂教学ppt课件,共33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第一课时,学习目标,阅读目标,重点涉及思考探究一,写作目标,立德树人,作者简介,预习资料速查,背景资料,文体知识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14 叶圣陶先生二三事
略读方法:通过抓住评价性语句把握本文内容及结构,理解本文主旨。
品味语言:体会本文“写话”简明、顺畅、通俗、质朴而内涵深厚的语言风格。
难点,涉及思考探究二、三,积累拓展四
以小见大:学习本文在选材立意上以小见大,通过若干件小事,写出人物特点的写法。
学习叶圣陶先生的优秀品德和敬业精神,做一个严谨自律、宽厚待人、以身作则的人。
张中行(1909—2006),河北香河河北屯(今属天津)人,学者、散文家。与季羡林、金克木合称“燕园三老”。季羡林先生称赞他为“高人、逸人、至人、超人”。著有《流年碎影》《负暄琐话》等。
本文选自《读书》1990年第1 期。有删改。张中行和叶圣陶两人有多年的交往,感情深厚,亦师亦友。1988 年叶圣陶先生辞世,张中行心中的悲痛无法言喻,几个月后,他写下了这篇文章,在表达自己的痛心的同时纪念叶圣陶先生。
散文的语言特点优秀的散文,其语言大都能做到精练准确、朴素自然、清新明快、亲切感人。不同作家有不同的语言特点,有的粗犷,有的细腻,有的豪放,有的婉约,有的质朴⋯⋯
1. 修润( ):修改润色。2. 生疏( ):没有接触过或很少接触的。3. 商酌( ):商量斟酌。4. 恳( )切:诚恳而殷切。5. 譬( )如:比如。6. 朦胧( ):不清楚;模糊。7. 累赘( ):(事物)多余、麻烦;(文字)不简洁。
8. 别扭( ):(说话、作文)不通顺;不流畅。9. 拖沓( ):做事拖拉;不爽利。10. 妥帖( ):妥当合适。11. 诲( )人不倦:教育人极有耐心,从不厌倦。12. 不耻( )下问:不以向地位比自己低、知识比自己少的人请教为可耻。13. 颠沛( )流离:生活艰难,四处流浪。14. 以身作则:用自己的行动做出榜样。
( )(妥帖)( )(请帖)( )(碑帖)
( )(重量)( )(衡量)
儒( )(儒生)孺( )(孺子)
慨( )(慷慨)概( )(概括)
诲( )(教诲)悔( )(悔恨)晦( )(晦暗)
本文主要记述了哪些内容?
按照文章内容理清本文的结构。
本文表达了作者对叶圣陶先生怎样的感情?
本文赞扬了叶圣陶先生的什么品德?
略读就是快速阅读文章以了解其内容大意的一种方法。略读重在理解和感悟,不必开掘许多“微言大义”,要注意感受文中人物的思想品格和价值追求。略读要注意方法,例如:从题目猜想文章的内容,注意每一段的首句,注意结尾与开头的呼应等。
第一部分(①):交代写作的缘由,写叶圣陶先生逝世和“我”的悲哀之情。
第二部分(②—⑧):通过具体事例,表现叶圣陶先生待人厚、律己严的崇高品德。
第三部分(⑨):号召大家思考并学习叶圣陶先生的“写话的主张”。
本文通过典型事例表现了叶圣陶先生“待人厚”和“律己严”两方面的过人品德,展现了叶圣陶先生躬行君子、堪为师表的忠厚长者形象和独特而可贵的精神风貌,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的追思敬仰之情。
以小见大“以小见大”是一种在文章作品中,通过小题材、小事件和细节来揭示主题、反映内容、表现人物特点的写作手法。例如本文意在从“待人厚”和“律己严”两个方面来写叶圣陶先生的过人品德。全文在选材上,无论是“待人厚”的事例,还是“律己严”的事例,都是一些小事,但却表现了叶圣陶先生“待人厚”“律己严”的高尚品德,同时也体现了叶圣陶先生的语文主张。
我常常想,生命是什么呢?墙角的砖缝中掉进一粒香瓜子,过了几天,竟然冒出一截小苗。那小小的种子里,包含着一种怎样的力量,竟使它可以冲破坚硬的外壳,在没有阳光、没有泥土的砖缝中,不屈向上,茁壮生长,昂然挺立。香瓜子虽小,但它所体现的精神并不小。它的那股足以擎天撼地的生命力,令我肃然起敬!
假如要写一篇以“环保”为话题的作文,请你从选材和主题两方面说说怎样运用“以小见大”的手法。
写话:要求“平易自然,鲜明简洁,细致恳切”
语文:力求完美,以身作则,鞠躬尽瘁
1.分析文章题目妙在何处。
①“叶圣陶”点明了文章的写作对象。“先生”体现了对叶圣陶的尊敬。“二三事”交代了文章的写作内容。②题目简洁明了,能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
2.如何理解“双层的悲哀”?
作者得知叶圣陶先生逝世的消息时,恰逢除夕,不幸的消息伴随着辞旧迎新的鞭炮声传来。乐景反衬哀情,倍增其哀,故说是“双层的悲哀”。
3.第③段“可是他却不放弃客气,……同意不同意恢复。”这句话运用了什么描写方法?有什么作用?
这句话运用了细节描写的描写方法。写出了叶圣陶先生谦虚而恳切的态度,表现出叶圣陶先生“待人厚”的品德。
4.如何理解第⑤段两个“悲伤”?
第一个“悲伤”指叶圣陶先生为“我”的生活处境而伤感。第二个“悲伤”指“我”为这个社会缺少像叶圣陶先生这样“待人厚”的人而伤感。
5.第⑥段“以上说待人厚,……己欲达而达人’。”这句话有何作用?
这两句话是过渡句,起承上启下的作用。“以上说待人厚”,总结前文;“他还有严的一面,是律己”,引出下文。
6.文章结尾段采用了什么表达方式?有什么作用?
采用了抒情和议论的表达方式。以抒情的方式表达了作者对叶圣陶先生的怀念与钦佩之情;以议论的方式强调了叶圣陶先生“写话”主张的重要意义,号召人们向叶圣陶先生学习,深化主旨,总结全文。
1.[发散思维]学完本文后,文中叶圣陶先生的品德或主张一定深深触动了你,请结合自己的学习生活,谈谈你的收获。
叶圣陶先生“律己严”的过人品德,值得我们认真学习。例如,叶圣陶先生在写作时,小至一个标点,以至抄稿的格式,都会认真对待,不做到完全妥帖决不放松的这种“律己严”的品德,让我明白了在平时写作业时,要将文字标点、格式等写规范,不能为了赶时间而草草了事。
2.结合文章简析叶圣陶先生在语言运用方面的主张并论述本文记述其在语言运用方面的主张的作用。
叶圣陶先生在写话方面主张“平易自然,鲜明简洁,细致恳切”。比如,叶圣陶先生说:“写成文章,在这间房里念,要让那间房里的人听着,是说话,不是念稿,才算及了格。”叶圣陶先生主张写文章(文风方面)要简洁。
比如,他说:“你写成文章,给人家看,人家给你删去一两个字,意思没变,就证明你不行。”他强调的是字,主张“可简就绝不该繁”。叶圣陶先生主张“零碎的,写作的各个方面,小至一个标点,以至抄稿的格式”都要认真对待,做到完全妥帖。比如,他发现课本用字,“做”和“作”分工不明后,定标准,要求全社出版物统一,并监督执行,“做”和“作”有了明确的分工。
本文是写人记事散文,文中用不少的笔墨写叶圣陶先生在语言运用方面的主张,如写作要明白如话,用语要简洁等。叶圣陶先生是著名的语文教育家,在语文教育方面有许多中肯的见解,作者与叶圣陶先生的交往多在共同从事的教材编写工作中,对文风存在的问题,两人有一致的看法。作者记述叶圣陶先生的这些主张可以体现出叶圣陶先生的学术品格和专于事业的精神。
1.行文平实,感情真挚。从表面上看,作者没有大悲大喜,既不动声色,又有较为明显的理性色彩;实际上,全文涌动着一股感情潜流,有一种动人心弦的力量。正因为作者善于用理性来控制情感,反而使这种情感显得更加真挚。
相关课件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14 叶圣陶先生二三事教学ppt课件,共21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作者·简介,人物·介绍,写作·背景,字·词·音,整体·感知,人物性格,新课·讲解,叶先生的语文主张,问题·探究,写法·指导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1学年14 叶圣陶先生二三事教学ppt课件,共10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作者介绍,关注标题,关注开头,抓住每段中心句,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理清文章思路,把握段间关系,梳理结构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1学年14 叶圣陶先生二三事教学ppt课件,共53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诲人不倦,不耻下问,颠沛流离,以身作则,南腔北调,鞠躬尽瘁,心力交瘁,出类拔萃,商量斟酌,做事拖拉不爽利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