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历史开学摸底考试题(全国卷人教版)(考试版A4)第1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8/16663001/0-1737713660071/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高三历史开学摸底考试题(全国卷人教版)(考试版A4)第2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8/16663001/0-173771366015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高三历史开学摸底考试题(全国卷人教版)(考试版A4)第3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8/16663001/0-1737713660177/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高三历史开学摸底考试题(全国卷人教版)(考试版A4)
展开
这是一份高三历史开学摸底考试题(全国卷人教版)(考试版A4),共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考试范围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本试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60分钟。)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等填写在答题卡和试卷指定位置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4.考试范围:高考全部内容。
第Ⅰ卷
一、选择题:本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1.如表所示为周朝部分诸侯国国君的姓氏与初始爵位。据表可知,西周分封制( )
A.抑制了功臣集团扩张B.扩大了政权统治基础
C.深化了华夷之辨理论D.淡化了宗法血缘关系
2.在一定时期内,如果不考虑规模效应和技术进步,非农产业的产量应当按照一个固定的“斜率”(即增速)增长(曲线1)。汉代以农业为主体的产业结构下,收入的增加速度应当与农业的投资回报率按照一个固定的“斜率”增长(曲线2)。这就决定了汉代社会的整体消费能力只能支撑A点以下阴影部分的非农产业产量(如图所示)。这一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汉代( )
A.践行了重农抑商政策B.国家分裂势力加剧
C.赋税制度进一步优化D.商品经济发展迅速
3.魏晋南北朝时期的纪传体史的本纪和列传往往成了传主人物的家谱家传,如《魏书》《宋书》等几乎在每个所记人物之下,附记其兄弟子孙达数十人,并充斥着对这些人物的家诫、门风、艺业、风度等的描述和颂扬。这表明,魏晋南北朝时期史书的撰写( )
A.受到门阀政治的影响B.打破了传统的史著体例
C.强调史学的资治功能D.以褒贬历史人物为目的
4.明初,朝廷在陕西行省北部沿边设置了延绥、宁夏、甘肃三镇,史称“西三边”。继而三镇都形成了由总兵、监军和巡抚组成的中央派遣官制度,“以文臣巡抚,以武臣总兵,而内臣纲维之”,三者“各有一定职掌,敕书彼此不同”。这些举措意在( )
A.借鉴宋代国策,防止藩镇割据B.完善监察体系,加强地方治理
C.分化地方权力,提高行政效率D.巩固西北边防,加强中央集权
5.有学者分析指出,从1567年“隆庆开关”到1644年明朝灭亡的七十多年间,海外白银大量流入中国。当白银过量流入则物贵银贱,当1630年后白银流入不足则迅速出现通货紧缩。学者意在说明( )
A.中国“银本位”形成的过程B.中国古代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原因
C.世界经济影响中国社会发展D.明朝实行“海禁”政策产生消极影响
6.1882年,上海街市出现了中国最早的15盏弧光电灯,“一时谣诼纷传,谓为将遭电击,人心汹汹,不可抑制”,不过,“后以试办无害,其禁乃开”。这反映出当时( )
A.因循守旧思想阻碍革新B.器物输入促进思想进步
C.中体西用思想影响广泛D.中央与地方矛盾的尖锐
7.1921年,北京工人在“五一”劳动纪念日举行了公开游行示威,工人们发表了号召性的演说,1500名工人组成的游行队伍举着写有重要标语的旗帜,唱着革命歌曲,喊着“增加工资,缩短工时”的口号沿街行进。这反映出当时( )
A.马克思主义得到有效传播B.国民革命运动迎来了高潮
C.中共的组织领导能力强大D.工人的政治目标十分明确
8.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钢产量迅速增长,1980年达到3712万吨,1983年达到4002万吨,1986年达到5205万吨,至2002年达到18224多万吨,钢产量已连续7年保持世界第一。这种变化主要得益于( )
A.科技水平的不断提高B.现代企业制度建立
C.经济体制改革的推进D.成功加入世贸组织
9.有学者指出,陶片放逐法总算为解决领袖之间的政治冲突找到了一个相对和缓的办法:通过公民团体的命令,将其中一方有条件地流放国外。但失败者的被流放不是直接源自政治对手,而是雅典公民的选择。据此可知,这一权力运作方式折射出当时雅典( )
A.社会矛盾日趋缓和B.贵族寡头色彩浓厚
C.公民掌握国家权力D.法庭关注公平正义
10.如下图,16世纪尼德兰文艺复兴画家勃鲁盖尔的儿童题材绘画,其摒弃中世纪基督教会认为儿童生而有罪的观点。这一绘画( )
《儿童之戏》(近250位儿童,84种儿童游戏)
A.体现了欧洲宗教改革的成就B.关注了儿童日常的现实生活
C.表达了思想自由的人文主张D.展示了人类从蒙昧中的觉醒
11.在英国宪章运动中,工人们认为“贫困是没有代表权的结果,不是原因”“假如工人有选举权,就会有一个比现在的议会更愿促进工人利益的立法机构”。因此,当时流行这样一句口号:“普选权问题是饭碗问题”。据此可知,宪章运动( )
A.肯定阶级斗争对历史的推动作用B.找到了实现理想社会的有效途径
C.丰富和发展了科学社会主义学说D.提出了扩大工人政治权利的要求
12.下图是20世纪50年代苏联一幅名为《“窒息的”英、法、意市场》的漫画。其中象征美国的人坐在装有“英国货物”“法国货物”“意大利货物”的货摊上,将货摊压得几乎倒塌。这两幅漫画主要折射出当时( )
A.区域集团化遭遇重大挫折B.马歇尔计划加强了美国对西欧渗透和控制
C.美苏争霸中美国优势明显D.美国引导欧洲国家走向了联合发展的道路
第Ⅱ卷
二、非选择题:共52分。第13~14题为必考题,每个试题考生都必须作答。第15~17题为选考题,考生根据要求作答。
1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5分)
材料一 秦汉以后,历代政治家、思想家都主张帝王将“民惟邦本作为治国之要”。汉代民本思想在继承和总结以往思想的基础上,形成了一套新的思想体系,其显著特征就是关注民生。贾谊曾明确指出:“闻之于政也,民无不为本也。国以为本,君以为本,吏以为本”,且强调“王者取吏不妄,必使民唱,然后和之”,由此可以看出,汉代民本思想的着眼点并不仅仅在于“民”,而是将民作为评价政绩的标准。唐初的魏征和李世民明确地提出了民水君舟说,并采取一系列措施,如节力役;息边争;不违农时;大办农业,使耕者有田,兴修水利,劝课农桑;赈灾百姓;慎刑罚。明清时期的民本思想家,既不像先秦民本思想家那样强调民在邦国中的地位,劝诫统治者要得民心,亦不像汉唐以后强调人民载舟覆舟的历史作用,他们所强调的是人民作为人的权利,尤其批判了几千年的封建主义制度是违背人性、压抑民权的制度。
——摘编自赵树森《中国古代民本思想的历史演进及其现代转化》
材料二 孙中山始终把“天下为公”“世界大同”作为最高理想,毕生致力于此,可谓“鞠躬尽瘁,无论贫贱,皆可入公共学校,即衣履书籍,公家任其费用,收养老人,供给丰美,而终其天年,则可补贫穷者家庭之缺憾,贫者不收医治之费,而待遇与富人纳资者等。”他指出:“国家必有四大主旨:一为国民谋吃饭,二为国民谋穿衣,三为国民谋居屋,四为国民谋走路。”虽然孙中山所谓未来的“大同之世”在当时的社会条件不具备实现的可能。但是孙中山将“大同世界”当成社会主义社会的高级阶段、人类社会发展的终极目标,从而推动着中国社会向前发展。
——摘编自万建中《孙中山富国强民的国家建设思想》
材料三 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中国民主进程和社会变革的加快,政府职能的转变和人民群众的利益被放在越来越突出和重要的地位。2004年3月,国家决定:“除烟叶外,取消农业特产税,每年可使农村减轻负担48亿元,平均每年降低一个百分点以上,五年内取消农业税”。众所周知,因为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农村子女辍学是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为了让所有孩子都能上得起学、上好学,2006年起,我国西部地区率先进行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十一五”时期,中央计划要在全国初步建立覆盖城乡包括比较规范的公共卫生服务体系,比较规范的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和公立医院管理制度。2006年,国务院又出台了《关于解决农民工问题的若干意见》,此后,各地提高农民工待遇、改善农民的工作和生活条件的措施也陆续出台。除此之外,城乡最低生活保障、解决低收入家庭的住房、劳动者的人身安全、对种粮农民的补贴等都得到了国家的关注和积极解决。
——摘编自赵秀玲《“以民为本”与政府治理——近几年中国政府的惠民政策分析》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秦汉以后古代民本思想的内容,并分析其发展的原因。(10分)
(2)根据材料二,概括孙中山关于民生主义思想的基本主张。(6分)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21世纪中国政府惠民政策的特点,并谈谈你对以民为本思想的认识。(9分)
14.钟表诞生于13—14世纪的欧洲,后来不断取得发展并逐渐传播开来。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阅读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自拟题目,写一篇历史小论文。(要求:立论正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表述成文)
15.[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15分)
材料 1982年全国各地艺术表演团体纷纷改革,实行“全民所有、集体经营、独立核算、自负盈亏”的承包经营和“定额补贴、节余分成”的承包责任制,推行定额计酬的浮动工资制,1982年,河北省大厂评剧团大胆进行改革,坚持以农民为主要服务对象,共演出6000余场,观众达1000万人次。1984年,全国大部分省市的艺术表演团体进行承包经营责任制改革,主要集中在地、县级。沈阳话剧团推出了《搭错车》等十几台大戏。其中《搭错车》连演1460场,足迹遍布全国22省200余座城市。全国艺术表演团体1980年演出540000万场,1985年上升到740000万场。1988年,国务院提出了“双轨制”,少数代表国家和民族艺术水平的,或带有实验性的,或具有特殊的历史保留价值的,或少数民族地区的艺术表演团体,由政府主办;大多数艺术表演团体,采取多种所有制形式,由社会主办。
——摘编自殷瑞航《新时期中国文化体制改革的启动》
(1)根据材料,概括新时期中国艺术表演团体改革的特点。(9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新时期中国艺术表演团体改革的意义。(6分)
16.【历史——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15分)
材料 在越南战争中,美国与越南呈现出一种割裂感,当时熟练掌握越南语的官员仅有3人,影响了情报人员对于越南的认知印象。20世纪60年代中期,侵越战争的逐步升级使得美国对越南历史问题的研究更加迫切,但是历史学家却认为研究东南亚地区的古代历史对战争的现实意义不大,并且由于越南文字晦涩难懂、历史资料缺乏等原因增大了研究难度。此时,美国沉湎于骄傲自豪和过度自信之中,这种骄傲让意识形态化的美国人以自我为中心去虚构越南民族性格特点——被边缘化的越南人民是贫穷、落后、懒惰、自大且具有强烈的猜疑心理的民族。美国严重低估了民族主义对越南人民所产生的鼓动作用,无法想象越南人民凝结与寄托在其中的必胜信念,“沉溺于一厢情愿的思维之中,对这场冲突的性质也缺乏真正的认识,他们主要将其视为一场军事斗争"。这些精神文化层次上的失误让美国在自以为是中输给了坚韧的越南人民。
——摘编自吕铮《文化情报视域下美国在越南战争中的情报失误研究》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美国在越南战争中情报失误的原因。(9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美国在越南战争中的情报失误给现代战争的启示。(6分)
17.【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5分)
材料 不忽木(1255—1300),又名时用,字用臣,康里人。不忽木幼年就读于国子学,有很高的汉文化素养。有一次,忽必烈想看看国子生的书法。当时,不忽木才十六岁,“独书《贞观政要》数十事以进,帝知其寓规谏意,嘉叹久之”。至元二十三年(1286年)九月,不忽木任刑部尚书时,河东按察使阿合马,用资财谄媚权贵,私贷官钱,鱼肉百姓,无人敢管。不忽木得知后,查实阿合马违法事百余件,最终阿合马伏诛。不忽木属于拥护汉法的蒙汉官员集团,反对聚敛。而忽必烈急于敛财,没有采纳他的建议,他就辞去参议一职。不久,敛财失败。忽必烈安慰不忽木说:“朕很对不起你!”在反对聚敛之臣的同时,不忽木也做了一些对百姓有益的事情。他曾出使河东道,遇见饥民死徙相属,就下令发廪赈济,数万人赖以不死。
不忽木为官多年,家中素贫,妻织纸以养母。平居服儒素,不尚华饰,禄赐有余,便散施亲旧。不忽木卒,家贫无以葬。
——摘编自白寿彝《中国通史》
(1)根据材料,概括不忽木为政期间的表现。(6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不忽木有上述表现的原因。(9分)国名
鲁
晋
齐
宋
杞
楚
姓氏
姬姓鲁氏
姬姓晋氏
姜姓吕氏
子姓宋氏
姒姓杞氏
芈姓熊氏
爵位
侯爵
侯爵
侯爵
公爵
公爵
子爵
▲伦敦伊丽莎白塔(“大本钟”)
▲乾隆紫檀嵌珐琅重檐楼阁更钟
大本钟位于英国议会大厦主体的东北角,1858建成,是工业革命的产物,起到了准确报时的作用,是世界上著名的哥特式建筑之一,后来成为伦敦的重要标志。
该更钟把我国传统夜间计时的“更”与西方计时的“时”、“分”有机结合起来。囿于财力、技术、观念、社会需求等因素限制,更钟制作大多是在宫廷中进行。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历史]2025届河北省百师联盟高三上学期摸底(开学)联考试题(解析版),共1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的作答,非选择题的作答, 王阳明曾说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开学摸底考】高三历史(全国卷·统编版)-2023-2024学年高中下学期开学摸底考试卷.zip,文件包含高三历史开学摸底考全国卷·统编版解析版docx、高三历史开学摸底考全国卷·统编版考试版A4docx、高三历史开学摸底考全国卷·统编版答题卡docx、高三历史开学摸底考全国卷·统编版考试版A3docx、高三历史开学摸底考全国卷·统编版答题卡pdf、高三历史开学摸底考全国卷·统编版答案及评分标准docx等6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1页, 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开学摸底考】高三历史(全国卷·人教版)-2023-2024学年高中下学期开学摸底考试卷.zip,文件包含高三历史开学摸底考全国卷·人教版解析版docx、高三历史开学摸底考全国卷·人教版考试版A4docx、高三历史开学摸底考全国卷·人教版答案及评分标准docx、高三历史开学摸底考全国卷·人教版考试版A3docx、高三历史开学摸底考全国卷·人教版答题卡docx、高三历史开学摸底考全国卷·人教版答题卡pdf等6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30页, 欢迎下载使用。
![英语朗读宝](http://img.51jiaoxi.com/images/27f0ad84943772f8cdf3a353ba2877c5.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