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音乐人音版四年级下册第3课 水乡采菱公开课教学设计
展开
这是一份小学音乐人音版四年级下册第3课 水乡采菱公开课教学设计,共2页。教案主要包含了设计意图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首富有江南水乡色彩的歌曲,采用六声宫调式,曲调流畅、婉转,歌曲运用了许多十六分音符构成的节奏型“X XX、XXX、X X”;以及切分节奏“XX X”,给人以轻盈活泼之感。歌曲是一段体结构,为五个乐句组成。第一乐句(引子后第1~4小节)和第二乐句(第5~8小节)都是方整的4小节乐句,对称呼应;第三乐句(第9~14小节)分裂为由间奏隔开的两个乐节,显得更为活跃,生动;第四乐句(第15~18小节)节奏拉宽,运用了“X X XX”这样的切分节奏,前后模进,模拟了划船时有力的重复的动作节奏;最后乐句扩充为6个小节,旋律较多地出现在高音区,酣畅地抒发了水乡的孩子对自己乡土的深厚情感。
教学目标
1.学习用连贯的气息和柔美的声音表现歌曲《采菱》,体验江南水乡音乐的细腻与柔美,
感受江南水乡民歌的风格。
2.通过观看图片、聆听乐曲,感受到江南的美,并将这种美感用自己的歌声表现出来。
3.明白DS的反复记号作用,理清演唱顺序。
4.通过演唱歌曲感受江南小朋友热爱自己家乡的情感,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
1.指导学生用连贯的气息、柔美声音和优美抒情的情绪来演唱《采菱》。
2.切分音节奏的正确演唱和间奏处的衔接。
教学准备
钢琴、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谈话导入
江南是个风景优美的好地方,同学们想不想去看看那里的美丽风景?今天老师就带同学们去走一走(播放课件)。课件出示古诗《忆江南》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能不忆江南。老师有感情地朗读。然后设问:这首诗的作者是谁?诗名叫什么?
【设计意图】通过谈话导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同时使学生快速进入课堂状态。
学习歌曲《采菱》
1.设问导入,谁吃过菱角?知道菱是由什么植物长成的吗?
2.介绍有关菱的知识:菱是生张在池塘的一种植物,根在泥里,叶子浮在水面呈三角
形状,花白色,果实的硬壳有角,因此称菱角,果肉可吃,甜而爽。但菱角这东西,娇气得很,成熟后,躲在水中,人不容易看见。倘若两日不采,便落入水底。那样,采菱人只能望菱兴叹了。(利用图片的展示,让学生更直观地了解有关菱的知识)
3.聆听歌曲,歌曲是几拍子?情绪是怎么样的?
4.静静聆听这首歌曲,同时注意这首歌曲的演唱顺序及情感表达。
5.歌曲简介:这是一首由嘉兴南湖当地的小朋友演唱的歌曲,他们想通过歌曲表达了
什么情感?这是一首富有江南水乡色彩的歌曲,用优美的旋律抒发了水乡的孩子对自己乡土的深厚情感及通过劳动取得收获的喜悦之情。
6.学习认识反复记号D.S.。
师:这首歌曲只有一段歌词呀!怎么刚才音乐中都唱了两遍那?
生回答。
师:原来都是因为有了它(D.S.),这是一个反复记号,见到它,我们就要从这里(D.S)再唱一遍,一直唱到这里结束。
7.我们理清了歌曲的演唱顺序,现在我们再来跟范唱演唱一遍。注意提醒学生高音处
一定要用轻声唱。
加入打击乐器
都说“上有天堂,下有苏杭。”就是描写了江南的美景。
【设计意图】通过教师逐步引导,学生层层递进的欣赏本课歌曲,学习本课歌曲,感受歌曲带给我们的情感,同时通过多种形式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课堂小结
水乡的孩子爱南湖,爱南湖的喷泉和菱角,江南水乡的小朋友用自己的优美歌声歌颂了自己的家乡。我们的家乡也很美,同学们回家想想我们的家乡都有哪些特别的东西呢?这节课就到这里,同学们再见!
【设计意图】对歌曲意境和主题简单总结,让学生体会音乐的美好,同时引导学生热爱自己的家乡,同时体会江南水乡的美好。
相关教案
这是一份人音版四年级下册第3课 水乡采菱优秀教案及反思,共4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导入,新课教学,情感启发,处理歌曲,表现音乐,小结,布置任务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小学音乐人音版四年级下册采菱教学设计,共3页。教案主要包含了设计意图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人音版(五线谱)四年级下册采菱教学设计及反思,共4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授课对象,教学内容,教材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学过程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