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成套资源:人教版高中思想政治选择性必修3课件PPT+教案
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3 逻辑与思维第二单元 遵循逻辑思维规则第四课 准确把握概念明确概念的方法精品教学设计及反思
展开
这是一份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3 逻辑与思维第二单元 遵循逻辑思维规则第四课 准确把握概念明确概念的方法精品教学设计及反思,共6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导入,主题探究活动,课时小结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目标与素养
1.理解定义的含义和构成。
2.认识定义的最基本、最常用的方法-种差加属概念。
3.理解定义的基本逻辑要求。
4.明确概念外延的方法。
5.明确概念外延的逻辑要求。
情境与问题
1.通过列举概念内涵不确定引发分歧的事例,认识如何明确概念的内涵。
2.结合一个具体概念,认识下定义的最基本、最常用的方法。
3.结合具体事例,认识下定义的逻辑规则。
4.结合教材中“探究与分享”“示例评析”的内容,认识明确概念外延的方法和逻辑要求。
过程与方法
1.通过事例法、讲述法、交流法,认识明确概念内涵的方法和逻辑原则。
2.通过讲述法、事例法、交流法,认识明确概念外延的方法和逻辑原则。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
1.明确概念内涵的方法和逻辑原则。
2.明确概念外延的方法和逻辑原则。
难点
1.下定义的含义。
2.明确概念外延的逻辑原则。
紫例
一、教学导入
多媒体出示下面的材料:
有这样一个故事:国王给仆人一个铜板,限他在三天内买一件“一物三吃”的食品。仆人为此发愁。阿凡提经过,知道了这件事情,于是买了一个哈密瓜去见国王。国王见后大怒,阿凡提解释说:这哈密瓜就是“一物三吃”的食品。瓜瓤,你可以吃;瓜皮,羊可以吃;瓜子,鸡可以吃。阿凡提的话句句在理,于是国王就放了仆人和阿凡提。
思考:如果你是阿凡提,还可以买什么“一物三吃”的食品呢?
【设计意图:通过富有智慧思维的故事,启发学生对明确概念内涵问题的思考。】
二、主题探究活动
主题探究活动(一)明确内涵的方法
1.教材问题研读
阅读教材第26页的“探究与分享”,思考:两个猎人发生争执的焦点在哪里?你能够帮助他们解开思想上的困惑吗?
交流展示:两个猎人争执的焦点是是否围绕松鼠转了一圈。由于两个猎人对“围绕松鼠转了一圈”的含义理解不同,于是发生了争执。
2.明确概念内涵的方法-下定义
阅读教材第26页的正文,思考:
(1)用什么方法消除概念在内涵方面的歧义?
(2)什么是定义?定义由哪三部分组成?
(3)定义最基本、最常用的方法是什么?
(4)结合教材中给“文学”概念下定义的图示,指出下面定义中的被定义项、定义联项、定义项。
湿垃圾是易腐的生物质生活废弃物。
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
交流展示:
(1)要明确概念的内涵,消除概念在内涵方面的歧义,就需要运用定义的方法。
(2)定义是从内涵方面明确概念的逻辑方法。给一个概念下定义,就是用简明的语句揭示概念所反映的客观事物的本质属性。定义由被定义项、定义项和定义联项三部分构成。
(3)定义的最基本、最常用的方法是:种差加属概念。这里的属概念是指被定义项的属概念。种差指同一属概念下的种概念之间的差别,即“被定义项”与其同属的其他种概念之间的差别。“种差”和“属概念”相加构成定义项,用定义联项将被定义项和定义项联结起来,就构成定义。
(4)示例:
3.正确使用定义法
阅读教材第27页的内容,思考:
(1)怎样下一个正确的定义?
(2)下定义要遵循哪些逻辑规则?
(3)指出下面定义的逻辑错误。
交流展示:
(1)要下一个正确的定义,首先,应该具备相应的科学知识,正确地认识对象,把握其本质属性;其次,应该遵循必要的逻辑规则。
(2)①定义项与被定义项的外延必须全同。否则,就会犯“定义过宽”或“定义过窄”的逻辑错误。
②定义项不能直接或间接地包含被定义项。否则,就会犯“同语反复”或“循环定义”的逻辑错误。
③定义一般不能用否定形式。否定形式只是说明被定义项不是什么,而没有揭示它究竟是什么。违反这一逻辑规则,就会犯“否定定义”的逻辑错误。
④定义不能用比喻。否则,就会犯“比喻定义”的逻辑错误。
(3)
主题探究活动(二)明确外延的方法
1.教材问题研读
阅读教材第28页“探究与分享”,思考:学生们为什么不知道自己该站在哪一排?
交流展示:在材料中,男同学、女同学分别与“体力强的同学”“体力弱的同学”有交叉重复的关系,且“体力强的同学”“体力弱的同学”概念表述不明确。
2.明确外延的方法
阅读教材第28页第一段正文及段后“示例评析”,思考:
(1)明确概念的外延,可以运用什么方法?
(2)举例说明划分的母项和子项。
交流展示:
(1)明确概念的外延,可以运用划分的方法。划分是从外延方而明确概念的逻辑方法。它是依据一定的标准,把一个概念的外延分为几个小类。小类是大类的种,大类是小类的属。划分就是把一个属分为几个种的逻辑方法。划分由母项和子项两部分构成。
(2)生物分为植物、动物和微生物。其中“生物”是母项,“植物”“动物”和“微生物”是子项。
3.正确运用明确概念的方法
阅读教材第28页第二段正文至第29页的内容,思考:
(1)怎样作出正确的划分?
(2)作出正确划分,应该遵守哪些逻辑规则?
(3)怎样从内涵和外延的统一上认识概念?
交流展示:
(1)概念之间的外延关系是对事物之间客观关系的反映。作出正确的划分,首先,必须充分了解概念所反映的对象之间的客观关系;其次,要遵循划分的逻辑规则。
(2)①子项的外延之和必须等于母项的外延。否则,就会犯“划分不全”或“多出子项”的逻辑错误。
②在同一次划分中,只能用同一个标准。否则,就会犯“划分标准不一”的逻辑错误。
③划分应该逐级进行,不能越级。否则,就会犯“越级划分”的逻辑错误。
(3)任何概念都是内涵和外延的统一。准确地把握概念,既要弄清概念的内涵,又要分清概念的外延。认识对象是变化发展的,反映认识对象的概念也会发生变化,概念的内涵和外延不可能固定不变。同时,随着认识的不断深化,人们对概念内涵和外延的理解也会越来越深刻和精确。
4.巩固提升
如果下列语句都是明确概念的逻辑方法,它们是否正确?为什么?
(1)工人→中国工人→四川工人
(2)木材就是木料。
(3)逻辑学不是心理学。
(4)语句分为主语与谓语。
(5)电视机可分为彩色、黑白、进口三种。
(6)一年分为春、夏、秋、冬四季。
交流展示:
(1)正确。“中国工人”是对“工人”的限制,“四川工人”是对“中国工人”的限制。
(2)不正确。违背了定义的规则,犯了“同语反复”的逻辑错误。
(3)不正确。违背了定义的规则,犯了“否定定义”的逻辑错误。
(4)不正确。这是由整体到部分的分解,并非从属概念到种概念的划分。
(5)不正确。违背了划分的规则,犯了“划分标准不一”的逻辑错误。
(6)不正确。这是由整体到部分的分解,并非从属概念到种概念的划分。
三、课时小结
要明确概念的内涵,消除概念在内涵方面的歧义,就需要运用定义的方法。要下一个正确的定义,需要具备相应的科学知识,正确地认识对象,把握其本质属性;需要遵循必要的逻辑规则。明确概念的外延,可以运用划分的方法。概念之间的外延关系是对事物之间客观关系的反映。
教学研讨
本课时的学习内容具有较强的条理性,围绕明确概念的内涵和外延的方法和避免逻辑错误展开。本课时的学习内容虽然抽象,但通过较为简单的事例可以帮助学生理解。从加深对知识理解的角度,需要重点向学生强调概念的内涵和外延相统一的问题。因为只有明确定义概念的内涵和划分概念的外延,在符合逻辑规则的前提下,才能确保思维过程的科学性。从强化知识运用的角度,在学习明确概念的内涵和外延的要求后,即时做了一定量的习题,这样就通过多种知识学习方式,较好地实现了对课时学习内容的理解和巩固。
备课资料
一次划分和连续划分
依据划分层次的不同,划分可以分为一次划分和连续划分。
一次划分就是依据一定的划分标准一次完成母项的划分。一次划分只包括母项和子项两个层次。连续划分则是把上一次划分得到的子项作为母项再进行划分。连续划分可以包括三个甚至更多的层次,它可以把每次划分后得到的任一子项作为母项一次次划分下去,直到满足需要或无法划分为止。比如:
(1)动物可以分为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
(2)动物可以分为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脊椎动物分为鱼类、两栖类、爬行类、鸟类、哺乳类等,无脊椎动物分为原生动物、软体动物、节肢动物等;爬行类动物分为有足类、无足类······
上述两个划分中,(1)包括母项(动物)和子项(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两个层次,是一次划分;(2)对子项(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分别进行了划分,之后又对脊椎动物的子项(爬行类动物)进行了划分,前后共包括四个层次,是连续划分。
一次划分和多次划分
依据划分的次数的不同,划分可以分为一次划分和多次划分。
一次划分就是依据一定的划分标准一次完成母项的划分。一次划分只包括母项和子项两个层次。多次划分则是根据具体需要依据不同的标准或从不同的角度对母项进行多种划分。不同种类的划分得到的子项各不相同,但都属于一次划分的范畴。若对这些子项再继续划分,则属于连续划分。比如:
(1)文学可以分为中国文学和外国文学。
(2)按国度分,文学可以分为中国文学和外国文学;按时间分,文学可以分为古代文学和现代文学;按探讨问题和目的的不同,文学可以分为大众文学(或通俗文学)和纯文学······
上述两个划分中,(1)就是一次划分,(2)分别从三个不同的角度对“文学”这一母项概念进行了不同的划分,是多次划分。
各种划分种类既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系。比如“化合物可以分为有机化合物和无机化合物”既是二分法,又属于一次划分,所以它们有相通之处。但前者是从子项的数量角度进行的划分,后者是根据划分层次的不同进行的分类,所以它们又是不同的。至于按哪一种类对母项进行划分,又划分到何种程度,都应该根据我们的实际需要而定。
联系、相互制约的关系。一个概念的外延越大,它的内涵越少;一个概念的外延越小,它的内涵越多。反之,一个概念的内涵越多,它的外延越小;一个概念的内涵越少,它的外延越大。根据上述定义,下列哪组概念体现了概念内涵与外延的反变关系 ( )
A.司法机关 最高审判机关 最高人民法院
B.水杯 热水杯 大号热水杯
C.中国 新疆 鸟鲁木齐
D、中国人 文学家 鲁迅
关键能力练
关键能力点 定义和划分
5.下列语句中的定义和划分是否正确?请简述理由。
(1)期刊就是每周或每月定期出版的出版物,可分为文学期刊、非文学期刊和外文期刊。
(2)商品就是劳动产品,包括自用产品和用于交换的产品。
6.小杰克上课时不认真听讲,总是爱讲话。妈妈为了教育一下儿子,就与他进行了一次谈话。
妈妈问:“杰克,你说你们班上都有谁听课不认真啊?”
杰克说道:“我不知道。”
妈妈继续问:“那么,杰克,当所有同学都坐在那里安静地听课时,是谁在那里一直不停地讲话呢?”
杰克想了想回答道:“我们的老师约翰逊先生。”
从逻辑规则的角度,指出对话中存在的逻辑问题。
答案与点拨。
1.D(点拨:抓住定义中的关键信息。关键信息强调通过实物遗存研究人类社会历史。第二步:逐一判断选项。A 项考据古书的作者、B项鉴定古画的真伪和C项估计展览的文物的价值,都不符合定义要点;D项考证出土的农具的年代,有助于研究人类社会历史,属于考古学。故正确答案为D。)
2.B 3.B
4.B(点拨;水杯、热水杯、大号热水杯三者为属种关系,符合题意,所以选B项;最高审判机关和最高人民法院是全同关系,不符合题意,所以A项错。C项中三者不是属种关系,不符合题意,所以C项错。中国人和文学家是交叉关系,不符合题意,所以D项错。故本题选B。)
5.(1)①定义不正确,违反了“定义项和被定义项所指范围应等同”的规则。②划分不正确,违反了“每次划分必须按同一标准进行”和“划分的各子项应互不相容”的规则。
(2)①该定义不正确,违反了“定义项和被定义项所指范围应等同”的规则,犯了“定义过宽”的逻辑错误。②该划分不正确,犯了“多出子项”的逻辑错误,违反了“划分后的子项外延之和必须与母项的外延相等”的规则。
6.这则故事中,“班上听课不认真的学生”是一个母项概念,而听课不认真的所有学生则是各个子项。妈妈问小杰克“你们班上都有谁听课不认真”,实际上是让他对这个母项概念进行划分,进而找出那个子项,即小杰克本人,从而达到警示他的目的。但是小杰克却把“老师约翰逊先生”作为一个子项划进了“班上听课不认真的学生”这个母项概念中,从而使子项外延之和大于母项外延,犯了“多出子项”的错误。定义
逻辑错误
商品是劳动产品
商品是用人民币交换的劳动产品
工业是生产工业品的社会生产部门
文化不是经济、政治
青少年是初升的太阳,充满朝气和活力
定义
逻辑错误
商品是劳动产品
犯“定义过宽”的逻辑错误
商品是用人民币交换的劳动产品
犯“定义过窄”的逻辑错误
工业是生产工业品的社会生
产部门
犯“同语反复”或“循环定义”
的逻辑错误
文化不是经济、政治
犯“否定定义”的逻辑错误
青少年是初升的太阳,充满朝
气和活力
犯“比喻定义”的逻辑错误
相关教案
这是一份高中政治 (道德与法治)类比推理及其方法优质课教案,共5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导入,主题探究活动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3 逻辑与思维归纳推理及其方法一等奖教学设计及反思,共5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导入,主题探究活动,课时小结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政治 (道德与法治)选择性必修3 逻辑与思维明确概念的方法表格教案及反思,共5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梳理框架,逐个击破,背诵识记,习题练习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