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2021学年广东省深圳市罗湖区六年级上册期末语文试卷及答案
展开
这是一份2020-2021学年广东省深圳市罗湖区六年级上册期末语文试卷及答案,共1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看拼音,写词语,下面知识有错误的一组是,“桑娜沉默了,判断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xiōng yǒng péng pài 的海浪不断卷来,浪涛声透过má wū _ 的fèng xì 传进来,mí méng 的yān wù 里,面容shòu xuē 的他,目光hún zhuó 、神情jǔ sàng ,tuí rán _ 地坐在那里。
2.下面知识有错误的一组是( )
A.五音:羽、宫、角、徵、商B.五行:金、木、水、火、土
C.五官:眼、耳、口、鼻、手D.五谷:稻、麦、黍、菽、稷
3.《宿建德江》中,孟浩然这样描写月夜景色:“ , 。”辛弃疾在《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却以“ , ”写月夜景色。同是写月夜景色,表达的情感却截然不同,前者写诗人的“ ”,后者写诗人的“ ”。
4.诸葛亮的“鞠射尽瘁, ”和曹植的“捐躯赴国难, ”都表现出精忠报国的思想。这样的语句还有 的“位卑 ”。
5.刘禹锡《浪淘沙(其一)》中“ , ”写出了黄河磅礴的气势;杜牧的“ ,水村山郭酒旗风”则表现了江南春色的秀美。
课内选文考查。
穷人(节选)
两个人沉默了一阵。
“你知道吗?”桑娜说,“咱们的邻居西蒙死了。
“哦?什么时候?”
“我也不知道,大概是昨天。唉!她死得好惨哪!两个孩子都在她身边,睡着了,他们那么小……一个还不会说话,另一个刚会爬……”桑娜沉默了。
渔夫皱起眉,他的脸变得严肃、忧虑,“嗯,是个问题!”他搔搔后脑勺说,“嗯,你看怎么办?得把他们抱来,同死人呆在一起怎么行!哦,我们,我们总能熬过去的!快去!别等他们醒来。”
但桑娜坐着一动不动。
“你怎么啦?不愿意吗?你怎么啦,桑娜?”
“你瞧,他们在这里啦。”桑娜拉开了帐子。
6.对于文中加点字“熬”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烹调方法,把蔬菜等放在水里煮
B.这个词表现出渔夫对妻子桑娜的责怪
C.从这个词可以看出渔夫一家生活的艰辛
D.这个词表现出渔夫对糟糕生活的抱怨
7.“桑娜沉默了。”对于这里的“沉默”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她只顾害怕了,担心会被丈夫打骂,不收接着把事情讲下去
B.她替西蒙感到悲伤,又担忧两个孩子的命运,还担心丈夫的责怪,不知怎么办才好
C.她为西蒙的死状吓坏了,以至于因为害怕而说不出话
D.她很生气渔夫没有及时回来,以沉默来表示对渔夫的不满
8.听到渔夫的催促,桑娜“坐着一动不动”。请联系课文内容写一写,此时她心里会想 。
共读书目考查。
阅读材料一:
眼下的夏天,是地地道道的夏天,太阳才一露脸,天地间便弥漫开无形的热气,而当太阳如金色的轮子,轰隆隆滚动过来,直滚到人的头顶上时,天地间就仿佛变得火光闪闪了。河边的芦苇叶晒成了卷,一切植物都无法抵抗这种热浪的袭击,而昏昏欲睡地低下了头。大路上,偶尔有人走过,都是匆匆的样子,仿佛在这种阳光下一旦呆久了,就会被烧着似的。会游泳与不会游泳的孩子,都被这难忍的爽炎热逼进了河里。因此,河上到处是喧闹声。
桑桑已在水中泡了好几个钟头了,现在他先到岸上来吃个香瓜,打算吃完了再接着下河去,他坐在门坎上一边吃着,一边看着母亲拿了根藤条抽打着挂满了一院子的棉被与棉衣。他知道,这叫“曝伏”,就是在最炎热的伏天里将棉被棉衣拿到太阳光下来晒,只要晒上那么一天,就可以一直到冬天也不会发霉。母亲回屋去了。桑桑吃完瓜,正想再回到河里去,但被突发的奇想留住了。他想:在这样的天气里,我将棉衣棉裤都穿上,人会怎样?这个念头缠住了他。
阅读材料二:
桑桑带着柳柳来到城墙下时,已近黄昏。桑桑仰望着这堵高得似乎要碰到了天的城墙,心里很激动。他要带着柳柳沿着台阶登到城墙顶上,但柳柳走不动了。他让柳柳坐在了台阶上,然后脱掉了柳柳脚上的鞋。他看到柳柳的脚板底打了两个豆粒大的血泡。他轻轻地揉了揉她的脚,给她穿上鞋,蹲下来,对她说:“哥哥背你上去。”
柳柳不肯。因为母亲几次对她说,哥哥病了,不能让哥哥用力气。
但桑桑硬把柳柳拉到了背上。他吃力地背起柳柳,沿着台阶,一级一级地爬上去,过不一会,冷汗就大滴大滴地从他额上(流 滚)____了下来。
柳柳用胳膊搂着哥哥的脖子,她觉得哥哥的脖子里尽是汗水,就挣扎着要下来。但桑桑紧紧地搂着她的腿不让她下来。
那首无词歌的旋律在他脑海里盘旋着,嘴一张,就(流 滚)____了出来:
咿呀……,
咿呀……呀,
唯呀……哟,
哟哟、哟哟……,
咿呀咿呀哟……
登完一百多级台阶,桑桑终于将柳柳背到了城墙顶上。
往外看,是大河、是无边无际的田野;往里看,是无穷无尽的房屋,是大大小小的街。
城墙顶上有那么大的风,却吹不干桑桑的汗。他把脑袋伏在城墙的空隙里,一边让自己休息,一边望着远方:太阳正在遥远的天边一点一点地落下去……
柳柳往里看看,往外看看,看得很欢喜,可总不敢离开桑桑。
太阳终于落尽。
9.联系上下文,在材料二的横线上选择合适的词语打“√”。
10.判断。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①材料二选自《草房子》中“药寮(liá)”一章,主要讲桑桑生病后发生的一系列事情。
②《草房子》的作者曹文轩是我国第一位获得国际安徒生奖的作家。
③材料一后面的情节里,桑桑在伏天穿上了棉袄,因为他不想让戴帽子的秃鹤抢他的风头。
④《草房子》讲述了桑桑、秃鹤、杜小康、细马、纸月这些孩子们成长的幸福历程。
11.下列选项中对材料一第一段内容理解正确的是( )。(多选)
A.这段话按照太阳、植物、人的顺序,每部分都运用生动的比喻来突显天气的炎热
B.“太阳如金色的轮子,轰隆隆滚动过来”,这句话形象地写出这热来得极其迅猛
C.“天地间仿佛变得火光闪闪”夸张地写出了植物被炙烤燃烧的可怕景象
D.“逼进了河里”,一个“逼”字写出了热的难忍以及孩子们无奈而难过的样子
E.这段话的环境描写与下段中桑桑母亲“曝伏”的描写都是为后文桑桑的突发奇想做铺垫
12.下列选项中对材料二画线句子理解不正确的是( )。
A.这句话写出了城墙很高,站在城墙上可以看到城墙内外的不同景
B.“无边无际”“无穷无尽”“大大小小”写出了柳柳眼中这个世界的广阔与丰富多彩
C.这处环境描写不仅表现桑桑完成了对妹妹的承诺,更衬托出桑桑对自己生活的世界充满眷恋
D.这句话表现出桑桑畅快无比的心情,站在城墙顶,他感到很自豪
13.材料一最后说“这个念头缠住了他”,这个念头指的是什么?从“缠”这个词里,让你感受到桑桑是怎样一个孩子?
14.“太阳正在遥远的天边一点一点地落下去……”,这处环境描写衬托出桑桑怎样的心情?如果此时细马或者纸月,或者书中某个小伙作在他的身边,他(她)会怎样安慰桑桑呢?请以其中一个小伙伴的口吻,概括并结合这个小伙伴的经历,写几句宽慰桑桑的话。
课外选文阅读。
阅读材料一:
今时小儿以铅锡为钱,装以鸡羽,呼为毽子,三四成群走踢,有里外廉、拖抢、耸膝、突肚、佛顶珠等各色。
——宋代高承《事物纪源》
阅读材料二:
今京市为此戏最工,顶额口鼻,肩背腹膺(yīng),皆可代足,一人能兼应数敌,自弄,则鞬(jiàn)子终日绕身不堕(duò)。
【注:“鞬”同“毽”。】
——清代翟灏《通俗编》
阅读材料三:
我们小时候踢毽子,毽子都是自己做的。选两个小钱(制钱),大小厚薄相等,轻重合适,叠在一起,用布缝实,这便是毽子托。在毽托一面,缝一截鹅毛管,在鹅毛管中插入鸡毛,便是一只毽子,鹅毛管不易得,把鸡毛直接缝在毽托上,把鸡毛根部用线缠缚结实,使之向上直挺,较之插于鹅毛管中者踢起来尤为得劲。鸡毛须是公鸡毛,用母鸡毛做毽子的必遭人笑话,只有刚学踢毽子的小毛孩子才这么干。鸡毛只能用大尾巴之前那一部分,以够三寸为合格。鸡毛要“活”的,即从活公鸡的身上拔下来的,这样的鸡毛,用手抹煞几下,往墙上一贴,可以粘住不掉。死鸡毛粘不住。后来我明白,大概活鸡毛经抹煞会产生静电。活鸡毛做的毽子毛茎柔软而有弹性,踢起来飘逸潇洒。死鸡毛做的毽子踢起来就发死发僵。鸡毛里讲究要“金绒帚子白绒哨子”,即从五彩大公鸡身上拔下来的,毛末端乌黑闪金光,下面的绒毛雪白。次一等的是芦花鸡毛,赭(zhě)石(暗棕色)的、土黄的,就更差了。我们那里养公鸡的人家很多,入了冬,快腌风鸡了,这时正是公鸡肥壮,羽毛丰满的时候,孩子们早就“贼”上谁家的鸡了。有时是明着跟人家要,有时趁没人看见,摁住一只大公鸡,噌噌拔了两把毛就跑。大多数孩子的书包里面都有一两只足以自豪的毽子。踢毽子是乐事,做毽子也是乐事。一只“金绒帚子白绒哨子”,放在桌上看看,也是挺美的。
我们那里毽子的踢法很复杂,花样很多。有小五套,中五套,大五套。小五套是“扬、拐、尖、托、笃”,是用右脚的不同部位踢的。中五套是“偷、跳、舞、环、踩”,也是用右脚踢,用以左脚作不同的姿势配合。大五套则是同时运用两脚踢,分“对,岔、绕、掼(guàn)、挝(zhuā)”。
——现代汪曾祺《踢毽子》(节选)
15.三段阅读材料中,既写到毽子制作,又写到踢法的是( )。
A.阅读材料一和阅读材料二B.阅读材料一和阅读材料三
C.阅读材料二和阅读材料三D.三段阅读材料都是
16.根据阅读材料,制作一只毽子需要的必备材料是 和 。
17.根据上面阅读材料,下面得出的正确结论是( )。(多选)
A.踢毽子是一项历史悠久的运动
B.从古至今,毽子的踢法花样都很多
C.踢毽子时可以用到身体的不同部位
D.制作毽子必须用活公鸡的羽毛
18.联系上下文,阅读材料三划线句子中的“贼”能否换成“看”?请说明理由。
19.“踢毽子是乐事,做毽子也是乐事”,做毽子的“乐”有哪些?请结合阅读材料至少列举出两个方面。
20.结合阅读材料三,请用第一人称“我”,以作者的口吻介绍一只令他自豪的毽子。
21.习作题。在故事和小说中,环境和人物的行为总是密切相关的。请你来创作一个与环境有关的探险故事,可以从以下地点中选择一处作为故事的发生地(也可以自己想象一个地点),并从下面两个人物中选择一个作为伙伴,同时再带上一个自己的好朋友,和他们一起去探险吧!
地点:
①丛林:这是一片位于热带的原始丛林,全年高温多雨。丛林中随处可见各种危险的生物。丛林中土著民很多,他们热情好客,有着极强的适应自然的生存本领。
②沙漠:这里昼夜温差极大,沙尘经常肆虐,流沙可以在几分钟内吞掉一匹骆驼。沙漠中有一处绿洲,经常有运送生活必需品的驼队往来这里。
人物:
①思哲,男孩,12岁,体格健壮,野外生活经验丰富,性格开朗:喜欢单独行动,急躁,挑食。
②怡可,女孩,13岁,性格内向,不擅交流,动手能力强,乐于助人:胆小,极怕爬行动物
要求:题目自拟:文中涉及班级、老师或同学的名字请用“×××”或健康的昵称代替;不少于450字;网络流行语言慎用。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汹涌澎湃;茅屋;缝隙;迷蒙;烟雾;瘦削;浑浊;沮丧;颓然
【知识点】看拼音写汉字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了根据拼音写字、词的能力。结合句子所给信息,根据拼音写出对应词语。注意掌握生字的结构和易错点。书写时要注意“汹涌澎湃”的“涌”不要写成同音字“佣”,“迷蒙”的“迷”不要写成形近字“谜”,“瘦削”的“削”不要写成形近字“悄”。书写时要注意这些字的笔画、结构。要做到规范、正确和美观。
故答案为:汹涌澎湃、茅屋、缝隙、迷蒙、烟雾、瘦削、浑浊、沮丧、颓然
【点评】解答本题,要根据句子的意思写出对应的字、词,同音字很多,注意句子所描述的内容。
2.【答案】C
【知识点】其他文化常识
【解析】【分析】考查了文学及文化常识。重点考查了对古代传统文化常识的理解。答题的关键是熟知文化常识,根据自己的积累作答。A、B、D正确。C.有误,五官:耳、眉、眼、鼻、口。
故答案为:C
【点评】文化与文学常识的考查是常见题型,注重培养学生课外阅读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3.【答案】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孤独寂寞;闲静悠然
【知识点】古诗词填空
【解析】【分析】孟浩然的《宿建德江》,通过对旷野使远树显得低矮,以及江中月影的描写,表达出作者强烈的孤独寂寞,反衬出作者浓浓的乡愁。“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出自宋代辛弃疾的《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这两句描绘出了一幅清新的乡村夏日夜景:夜空晴朗,月亮悄悄升起,投下如水的月光,惊起了枝头的乌鹊;夜半时分,清风徐徐吹来,把蝉的鸣叫声也送了过来。以动衬静,表现了乡村夏夜的宁静和优美,表达了诗人的闲静悠然。
故答案为: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孤独寂寞;闲静悠然
【点评】本题考查了学生对于诗歌的积累与诵读,完成此类题目不难,结合对于课文中语段的诵读及题目中的提示将句子补充完整,注意不加字,不漏字,不写错别字。在平时课内外的阅读中,我们要注重优美句段及诗歌名句的积累与诵读,丰富我们的知识积累,提高我们的语文素养。
4.【答案】死而后已;视死忽如归;陆游;未敢忘忧国
【知识点】格言、名言
【解析】【分析】出自三国时诸葛亮的《后出师表》。结合题干中的“结合题干中的“ 鞠射尽瘁 ”,可知填写的是“ 死而后已 ”
出自三国时曹植的《白马篇》。结合题干中的“捐躯赴国难”,可知填写的诗句是“视死忽如归"
出自宋代陆游的《病起书怀》。结合题干中的“ 位卑 ”,可知填写的是“未敢忘忧国"
故答案为:死而后已;视死忽如归;陆游;未敢忘忧国
【点评】本题考查了学生对于名言警句的积累,完成此类题目较简单,结合课外的积累及课本中“日积月累"的诵读完成。平时的学习中,我们要注重好词佳句的积累,丰富我们的知识,提高我们的语文素养。
5.【答案】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千里莺啼绿映红
【知识点】古诗词填空
【解析】【分析】出自唐代刘禹锡的《浪淘沙(其一)》,结合题干中的“写出了黄河磅礴的气势”,可知填写的诗句是“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
出自唐代杜牧的《江南春》,结合题干中的“ 水村山郭酒旗风 ”,可知填写的诗句是"千里莺啼绿映红"。
故答案为: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千里莺啼绿映红
【点评】本题考查了学生对于诗歌的积累与诵读,完成此类题目不难,结合对于课文中语段的诵读及题目中的提示将句子补充完整,注意不加字,不漏字,不写错别字。在平时课内外的阅读中,我们要注重优美句段及诗歌名句的积累与诵读,丰富我们的知识,提高我们的语文素养。
【答案】6.C
7.B
8.原来丈夫也可怜那两个孩子,同意把他们抱回来收养,我已经把孩子抱回来了呀。我的丈夫真是个善良的人。
【知识点】课内现代文阅读
【解析】【点评】(1)主要考查学生结合词语理解字义的能力,在于平时的积累和识记。
(2)解答此类题目关键是抓住各项表述的要点,仔细理解选文的内容,结合选项判断正误。
(3)心理活动的揣摩是要在细致地了解故事情节,理解人物的处境、性格的基础上来完成得。
6.考查了对短文中重点词语的理解。短文中写了当渔夫听到妻子桑娜说邻居西蒙死了,而她的两个年幼的孩子就睡在死去的妈妈身边时,渔夫皱着眉说︰“得把他们抱来,同死人呆在一起怎么行!哦,我们,我们总能熬过去的!"这句话中用“熬"这个字,可以看出渔夫一家生活的艰辛。故选C。
故答案为:C
7.考查了对短文中重点词语的理解。短文中写了渔夫回家后,桑娜把邻居西蒙死了,而她的两个年幼的孩子就睡在死去的妈妈身边的事告诉了渔夫,然后“桑娜沉默了"。“沉默”一词说明桑娜既为邻居西蒙的死感到悲伤,又担忧两个孩子的命运,还担心丈夫的责怪,不知怎么办才好。故选B。
故答案为:B
8.考查了联系课文内容想象人物心理活动的能力。桑娜在渔夫不知情的情况下擅自做主,抱回了西蒙的两个孩子,她的内心感到非常不安,生怕丈夫会责备她。可是,当她把邻居西蒙已死,而她的两个年幼的孩子就睡在死去的妈妈身边的事告诉了渔夫时,渔夫催促她赶快把两个年幼的孩子抱来。听到渔夫的催促,桑娜“坐着一动不动”,也许她是这样想的∶“原来丈夫也可怜那两个孩子,同意把他们抱回来收养,我已经把孩子抱回来了呀。我的丈夫真是个善良的人。”
故答案为: 原来丈夫也可怜那两个孩子,同意把他们抱回来收养,我已经把孩子抱回来了呀。我的丈夫真是个善良的人。
【答案】9.滚;流
10.正确;正确;错误;错误
11.C;E
12.D
13.这个念头是指桑桑看到母亲将棉衣棉被拿到太阳下晒,这样到了冬天就不会发霉了,桑桑想在这样的天气里,将棉衣棉裤都穿上人会怎样。“缠”是缠绕的意思,是一个动作描写,这里指这个念头一直萦绕在桑桑脑海中挥之不去。从这个动作描写中能够感受到桑桑是一个天真、活泼、烂漫,有奇思妙想的孩子。
14.太阳落下去,体现了时间的流逝,也体现了美好的风景即将消失,这处环境描写体现了桑桑对时光流逝的无奈以及对美好景象的珍惜与不舍|时间一直在向前奔跑,这对任何人来说都是一样的,也是无法改变的。但是我们现在看到了在城墙顶上壮阔美丽的景色,这对于我们来说就是最珍贵的记忆。所以桑桑,不要难过,至少我们看到了世上最美的风景。
【知识点】非连续性文本阅读;文章大意理解;文章人物形象理解
【解析】【点评】(1)本题考查了学生选字填空的能力。完成时要注意辨析字义的不同,然后结合具体的语境进行选择填空。
(2)—(4)解答此类题目关键是抓住各项表述的要点,仔细理解选文的内容,结合选项判断正误。
(5)本题考查结合具体事例评价分析人物性格的能力。要整体感知,结合人物的事例及言行分析。
(6)此题属于开放性试题,结合文本内容和个人的认识,表述合理,文通句顺即可。
9.考查了对词语的理解。要结合上下文意思理解。流︰液体移动﹔香水那样流动不定;指江河的流动﹔像水流的东西。滚:滚动,翻转。第一空想表达冷汗从桑桑的额头上滚落了下来,故选"滚"最合适。第二空想表达桑桑哼出了歌的旋律,旋律像水一样流了出来,故选"流"最合适。
故答案为︰ 滚;流
10.考查了文学常识及对文章内容的理解。①材料二选自《草房子》中的“药察(lia ) ”一章,主要讲桑桑生病后发生的一系列事情。《草房子》是作家曹文轩创作的一部长篇小说,讲述了发生在20世纪60年代初江南水乡一个动人动情的童年故事,少男少女之间毫无瑕疵的纯情,不幸少年与厄运搏斗的悲怆与优雅,在死亡体验中对生命的深切而优美的领悟,大人们之间扑朔迷离而又充满诗情画意的感情纠葛。故题干表述正确。《草房子》是作家曹文轩创作的一部长篇小说。曹文轩于2016年4月4日获得国际儿童读物联盟颁发的2016年度国际安徒生奖。这是中国作家首次获此奖项。故题干表述正确。
③阅读《草房子》可知,桑桑是个爱出风头的孩子,他选择在伏天穿棉袄纯粹是因为想出风头,并不是因为不想让秃鹤抢他的风头。故题干表述错误。《草房子》中的小主人公们各自都有自己的苦难和烦恼,不全是幸福的成长历程。故题干表述错误。
故答案为︰正确、正确、错误、错误
11.考查了对文章内容的分析理解能力。
A.有误,阅读材料一可知,“而当太阳如金色的轮子,轰隆隆滚动过来"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描写了太阳的样子,突出了天气的炎热。但描写植物和人的时候没有使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故“每部分都运用生动的比喻来突显天气的炎热"错误。
B.有误,根据材料一第一段"太阳才一露脸,天地间便弥漫开无形的热气,而当太阳如金色的轮子,轰隆隆滚动过来,直滚到人的头顶上时,天地间就仿佛变得火光闪闪了"可知,该句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写出了炎热来得声势浩大。故“这句话形象地写出这热来得极其迅猛"错误。C、E正确。
D.有误,根据材料一第一段“会游冰与不会游泳的孩子,都被这难忍的爽炎热逼进了河里"可知,因为天气炎热,孩子们都不得不到河里凉快凉快,这体现了孩子们的无奈,没有表现孩子们难过。故写出了“孩子们无奈难过的样子"错误。
故答案为︰ C E
12.考查了对文章内容的理解。A、B、C正确。D.有误,结合《草房子》找那个的情节可知,桑桑已经病得很严重了,划线句子描写了桑桑和柳柳登上城墙后看到的景色,表达了桑桑对生命的释然和以后无法与妹妹共度欢乐时光的悲伤。故表现出桑桑的“自豪"错误。
故答案为︰ D
13.考查了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答时,需仔细阅读文章,再结合上下文内容对题干问题进行分析。根据材料一第二段“桑桑吃完瓜,正想再回到河里去,但被突发的奇想留住了。他想:在这样的天气里,我将棉衣棉裤都穿上,人会怎样?这个念头缠住了他"可知,看着母亲晒了一院子的棉衣和棉被,桑桑突发奇想,想知道在这样的伏天里,人穿上了棉衣棉裤会发生什么。这个念头缠住了他。“缠"的原义为∶缠绕、纠缠。“这个年头缠住了他”中巧妙地使用了“缠"这个动词,生动形象地写出了这个念头一直在桑桑脑海中挥之不去,体现了桑桑的天真与活泼。
故答案为︰这个念头是指桑桑看到母亲将棉衣棉被拿到太阳下晒,这样到了冬天就不会发霉了,桑桑想在这样的天气里,将棉衣棉裤都穿上人会怎样。“缠”是缠绕的意思,是一个动作描写,这里指这个念头一直萦绕在桑桑脑海中挥之不去。从这个动作描写中能够感受到桑桑是一个天真、活泼、烂漫,有奇思妙想的孩子。
14.考查了对环境描写的理解能力以及对名著内容的实际能力。解答时,通读文本,结合环境描写相关知识,分析人物心情即可;再结合《草房子》的相关内容,选择小说中自己熟悉的人物,根据题干要求写一段安慰桑桑的话,注意语言流畅,符合人物性格。“太阳正在遥远的天边一点一点地落下去”写出了太阳落山时的场景,体现了时光的流逝。结合《草房子》中桑桑身患重病的内容可知,此处环境描写也暗示了桑桑对时间的珍视和对美好景色的不舍。选择小说人物时,要选择自己熟悉的,安慰桑桑的话语中应包含对时间、生命等的思考。本题为开放性试题,言之有理即可。如:时间一直在向前奔跑,这对任何人来说都是一样的,也是无法改变的。但是我们现在看到了在城墙顶上壮阔美丽的景色,这对于我们来说就是最珍贵的记忆。所以桑桑,不要难过,至少我们看到了世上最美的风景。
故答案为︰ 太阳落下去,体现了时间的流逝,也体现了美好的风景即将消失,这处环境描写体现了桑桑对时光流逝的无奈以及对美好景象的珍惜与不舍|时间一直在向前奔跑,这对任何人来说都是一样的,也是无法改变的。但是我们现在看到了在城墙顶上壮阔美丽的景色,这对于我们来说就是最珍贵的记忆。所以桑桑,不要难过,至少我们看到了世上最美的风景。
【答案】15.B
16.鸡毛;制钱
17.A;B;C
18.不能替换|在这里“贼”虽然也是看的意思,但用“贼”更能体现孩子们的活泼调皮,为了制作毽子的煞费苦心,若用“看”就体现不出孩子们的调皮和既可爱又可恨的品质了,所以不能替换。
19.做毽子最好用活公鸡身上的毛。活鸡毛做的毽子毛茎柔软而有弹性,踢起来飘逸潇洒。死鸡毛做的毽子踢起来就发死发僵|鸡毛里讲究要“金绒帚子白绒哨子”,即从五彩大公鸡身上拔下来的。入了冬,这时正是公鸡肥壮,羽毛丰满的时候。孩子们早就“贼”上谁家的鸡了。
20.我最喜欢的毽子是小时候我和小伙伴一起做的,这个毽子的毽子托是两个大小薄厚相等,轻重合适的小钱,把它们叠在一起,用布缝实,这便是毽子托。这个毽子的鸡毛是从邻居家的大公鸡身上拔下来的彩色羽毛。我早早地就看上了这只公鸡身上的毛,每天跟在邻居叔叔的屁股后哀求了好久才得到的呢。拿着这只神气的毽子和小伙伴们一起玩,那叫一个开心。我们那里毽子的踢法很复杂,花样很多。有小五套,中五套,大五套。这只毽子不仅承载了我童年的欢乐,也承载了我童年的记忆。
【知识点】非连续性文本阅读;文章大意理解
【解析】【点评】(1)解答此类题目关键是抓住各项表述的要点,仔细理解选文的内容,结合选项判断正误。
(2)解答时要带着问题认真阅读选文内容,抓住关键句子,再按要求找到答案。
(3)解答此题要从文中找到相关的内容,再读一读这个给出的选项,然后分析判断。
(4)此题考查学生对词语的辨析能力。此类型的题目答案一般都是否定的。把二者做一对比,表达效果方面考虑。然后结合具体语境进行分析。
(5)解答时要带着问题认真阅读选文内容,抓住关键句子,再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即可。
(6)考查了学生课外知识的积累。结合平时的阅读积累及生活实践完成。
15.考查了对三则材料内容的整体把握。通读阅读材料可知,三则材料中既写到键子制作,又写到踢法的是材料一和材料三。故选B。
故答案为: B
16.考查了对材料内容的掌握情况。阅读材料三可知,制作一只建子首先要有两个大小薄厚相等,轻重合适的制钱作为建子托,还要有从大公鸡身上拔下来的彩色羽毛作为键子毛。可见,做建子需要的必备材料是鸡毛和制钱。
故答案为:鸡毛、制钱
17.考查了对材料内容的掌握情况。阅读材料三可知,踢键子是一项历史悠久的运动,从古至今,键子的踢法花样都很多,踢建子时可以用到身体的不同部位。制作键子最好用活公鸡的羽毛,因为活鸡毛做的键子毛茎柔软而有弹性,踢起来飘逸潇洒。死鸡毛做的键子踢起来就发死发僵。故选ABC。
故答案为: A B C
18.考查了对材料中词语用法的掌握情况。材料三“孩子们早就‘贼'上谁家的鸡了"这句话用一个“贼"字写出了孩子们老早就盯上了邻居家公鸡的毛。在这句话中,“贼"虽然也是“看"的意思,但不能换成"看”,因为用"贼"字更能体现孩子们的活泼调皮,为了制作键子的煞费苦心,若用"看"就体现不出孩子们的调皮和既可爱又可恨的品质了,所以不能替换。
故答案为:不能替换|在这里“贼”虽然也是看的意思,但用“贼”更能体现孩子们的活泼调皮,为了制作毽子的煞费苦心,若用“看”就体现不出孩子们的调皮和既可爱又可恨的品质了,所以不能替换。
19.考查了对材料内容的掌握情况。短文中说“踢键子是乐事,做键子也是乐事”,具体来说,做建子的“乐"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①做建子最好用活公鸡身上的毛。活鸡毛做的建子毛茎柔软而有弹性,踢起来飘逸潇洒。死鸡毛做的建子踢起来就发死发僵。②鸡毛里讲究要“金绒帚子白绒哨子”,即从五彩大公鸡身上拔下来的。入了冬,这时正是公鸡肥壮,羽毛丰满的时候。孩子们早就“贼"上谁家的鸡了。
故答案为:做毽子最好用活公鸡身上的毛。活鸡毛做的毽子毛茎柔软而有弹性,踢起来飘逸潇洒。死鸡毛做的毽子踢起来就发死发僵|鸡毛里讲究要“金绒帚子白绒哨子”,即从五彩大公鸡身上拔下来的。入了冬,这时正是公鸡肥壮,羽毛丰满的时候。孩子们早就“贼”上谁家的鸡了。
20.考查了拓展写话的能力。结合阅读材料三,我能用第一人称的口吻介绍一只令“我"自豪的键子。如︰我最喜欢的键子是小时候我和小伙伴一起做的,这个建子的犍子托是两个大小薄厚相等,轻重合适的小钱,把它们叠在一起,用布缝实,这便是氇子托。这个键子的鸡毛是从领居家的大公鸡身上拔下来的彩色羽毛。我早早地就看上了这只公鸡身上的毛,每天跟在邻居叔叔的屁股后哀求了好久才得到的呢。拿着这只神气的键子和小伙伴们一起玩,那叫一个开心。我们那里键子的踢法很复杂,花样很多。有小五套,中五套,大五套。这只键子不仅承载了我童年的欢乐,也承载了我童年的记忆。
故答案为: 我最喜欢的毽子是小时候我和小伙伴一起做的,这个毽子的毽子托是两个大小薄厚相等,轻重合适的小钱,把它们叠在一起,用布缝实,这便是毽子托。这个毽子的鸡毛是从邻居家的大公鸡身上拔下来的彩色羽毛。我早早地就看上了这只公鸡身上的毛,每天跟在邻居叔叔的屁股后哀求了好久才得到的呢。拿着这只神气的毽子和小伙伴们一起玩,那叫一个开心。我们那里毽子的踢法很复杂,花样很多。有小五套,中五套,大五套。这只毽子不仅承载了我童年的欢乐,也承载了我童年的记忆。
21.【答案】沙漠探险
“哈哈,太棒了!我被选进去了。”少年特种兵在我们学校选3位同学与他们一起去撒哈拉大沙漠,经过激烈的选拔,我被选上了。当然,除了我,还有一个叫怡可的女孩和我的好朋友“智多星。
当飞机停在摩洛哥机场时,特战队的哥哥姐姐们早就一脸微笑地等在那了,在他们身边十几只可爱健壮的骆驼正打着响鼻。当我们走到城市的边缘时,来往的穿着白袍的阿拉伯人已经很少了,路旁是我和朋友们从未见过的树,一切景象都提醒着我们来到了神秘的国度,激动人心的场景才刚刚开始。金黄色的沙漠慢慢露出了身影,仿佛在召唤着我们。“我来啦,撒哈拉沙漠!”我和“智多星”大声喊着,一段新的旅程就要开始了!怡可却并不显得激动。
进入沙海已经两三天了,前两天的新鲜劲现在已经没了,原本看上去无比瑰丽的沙漠景色现在也变得单调了,让人每看一眼都觉得特别难受,一片片的沙子,就好像永远没个尽头。看着这片无边的沙海,我就觉得自己浑身都在颤抖,心跳得怦怦的,我们真能穿越这片死亡之海吗?你看“智多星”,走起路来已经很吃力,不像刚开始那么轻快自如了,而怡可也不断地用手擦着汗珠。炙热的阳光,扑面而来的热风,还有不时掠过的沙砾,都让我下意识地缩着脖子,艰难地向前一步步的挪动着。
突然我觉得双脚一软,低头一看,原本硬实的沙地,突然就像个怪兽一样,张开了嘴巴,把自己的双腿吞了进去,虽然被吓了一跳,可是我并没有失去勇气,立刻用力地猛抽双腿,想让自己挣脱出来,可是效果却很不理想,不但没能把腿拔出来,反而越陷越深。就在这万分紧急的时刻,怡可快速地跑了过来,她大声喊着:“不要乱动,赶快躺下去!”听到怡可这么说,我觉得不可思议:“躺下去?那不就整个人都被埋住了吗?”可是看到怡可坚定的眼神,我还是咬着牙整个人后仰着躺了下去。说来也怪,我刚一躺下去,自己下沉的速度就变缓了许多,这时我的耳边又传来了怡可新的指示:“不要乱动,就这么静静地躺着,我这就扔绳索过去救你,把你从流沙中拉出来。”原来这就是流沙,沙漠中最可怕的陷阱!
之后的几天,形势越来越严峻,怡可那么怕爬行动物的小姑娘却遭遇了蝎“吻”。“智多星”在躲避沙暴的时候,把一只重要的补给背包遗失了,里面不仅有口粮、饮用水和药物,更重要的是还有一张标记着详细路线的地图。没了这些关键物品,只能把所有的希望都寄托在下一个补给点了。可是如果不能按时到达下一个补给点,或者是补给点的物资已经被其他的探险者拿光了,又该怎么办呢?
接下来我们还会遇到什么未知的情况呢?我们能不能走出这片沙漠呢?
【知识点】想象作文
【解析】【分析】本题为命题作文,要求写一篇想象作文。结合所给材料,确定写作内容,进行合理的想象。写想象作文要注意进行合理而丰富的想象,想象要合理,不能天马行空,胡编乱造,要符合生活实际。想象来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结合现实生活,配以自己的想象,写出自己内心的童话世界或梦想。写童话作文或想象作文应和写记叙文一样,在写法上也要写“实”,要有“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让人读了有身临其境之感。写想象作文也要重视语言文字的表达,章法结构,使人读起来能感到文字通顺,条理清楚,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点评】本文想像丰富,构思奇特且不脱离生活的真实,扎根于生活的联想,拓宽了读者的思维,让人觉得生动有趣。
试题分析部分
1、试卷总体分布分析
2、试卷题量分布分析
3、试卷难度结构分析
4、试卷知识点分析
阅卷人
一、听录音答题(共5分)
得分
阅卷人
二、积累与运用(共25分)
得分
阅卷人
三、阅读理解(共40分)
得分
阅卷人
四、表达运用(共30分)
得分
总分:95分
分值分布
客观题(占比)
19.0(20.0%)
主观题(占比)
76.0(80.0%)
题量分布
客观题(占比)
4(19.0%)
主观题(占比)
5(23.8%)
大题题型
题目量(占比)
分值(占比)
表达运用(共30分)
1(4.8%)
30.0(31.6%)
积累与运用(共25分)
5(23.8%)
25.0(26.3%)
阅读理解(共40分)
3(14.3%)
40.0(42.1%)
序号
难易度
占比
1
普通
(9.5%)
2
容易
(23.8%)
3
困难
(9.5%)
序号
知识点(认知水平)
分值(占比)
对应题号
1
文章大意理解
34.0(35.8%)
9,10,11,12,13,14,15,16,17,18,19,20
2
非连续性文本阅读
34.0(35.8%)
9,10,11,12,13,14,15,16,17,18,19,20
3
想象作文
30.0(31.6%)
21
4
格言、名言
4.0(4.2%)
4
5
文章人物形象理解
18.0(18.9%)
9,10,11,12,13,14
6
课内现代文阅读
6.0(6.3%)
6,7,8
7
其他文化常识
2.0(2.1%)
2
8
古诗词填空
9.0(9.5%)
3,5
9
看拼音写汉字
10.0(10.5%)
1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2022-2023学年广东省深圳市罗湖区六年级上册期中语文试卷及答案(部编版),共1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字体规范、美观;2,下面的内容正确的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3-2024学年广东省深圳市罗湖区六年级上册期末语文试卷及答案(部编版),共1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本次经典诗文朗诵会的主题是,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诗文经典,温故知新,“其酒尚温”中的“尚”意思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广东省深圳市罗湖区2021-2022学年五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卷,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