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2024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人应当坚持正义》教学设计第1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2/16665018/0-1737769930929/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部编版2024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人应当坚持正义》教学设计第2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2/16665018/0-1737769930989/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所属成套资源:统编版2024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同步课件+教案
高中语文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 中册5 *人应当坚持正义一等奖教案设计
展开
这是一份高中语文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 中册5 *人应当坚持正义一等奖教案设计,共5页。教案主要包含了视频导入,问题探究,总结·论辩艺术,总结·现实意义,拓展延伸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视频导入】《狂飙》:即使孤军奋战,也要追求正义
师:2023年电视剧《狂飙》播出,并火速出圈。在一众人物群像中,主角安欣尤其让人感动。他终日游走在黑白之间,既要费尽精力打击黑恶势力,又要坚守自己,不被黑暗吞噬。当面对生命的威胁,安欣毅然决然地选择了维护正义,哪怕这条路很少有人会选,他也义无反顾。
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这篇课文中,有一位智者也面临着正义和生命的选择,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来看看他是如何做出选择的吧!
活动一:整体感知
作者简介:柏拉图(约前427—前347),古希腊哲学家,是苏格拉底的学生,大约20岁时开始跟随苏格拉底学习,此后跟随苏格拉底8年,是苏格拉底的忠实信徒和亲密朋友。公元前399年,苏格拉底被诬告并处死,株连到柏拉图,柏拉图被迫离开雅典流亡国外,达12年之久。柏拉图与他的老师苏格拉底、学生亚里士多德并称为古希腊“三哲”。他留下了许多著作,多数以对话体写成,常被后人引用的有《辩诉篇》《理想国》《智者篇》《法律篇》等,《理想国》是其中的代表作。
文体知识:对话体是艺术、政治、哲学和科学著作中的一种文体。这种文体的著作采用两个或多个角色对话的形式。对话体是一种特殊的体裁,原则上区别于其他体裁的作品中用以表现人物性格和作为艺术语言手段的那种对话。对话体著作通常设置尖锐冲突,对话方发表各自的见解,而最终则表露出作者关于争论的倾向以及争论者的生动形象。这种文体甚至可以使那些并不属于文学艺术领域的、关于科学和哲学问题的对话也具有异常鲜明的情趣及出色的艺术性。
资料链接:苏格拉底(约公元前469年—公元前399年)是古希腊时期的思想家、哲学家和教育家,更被后人广泛地认为是西方哲学的奠基者。苏格拉底出生于伯里克利统治的雅典黄金时,出身贫寒,父亲是一名雕刻师,母亲为助产士。苏格拉底终生从事教育工作。在教学方法上,苏格拉形成了自己一套独特的教学法,人们称之为“苏格拉底方法”,他本人则称之为“产婆术”。“产婆术”自始至终是以师生问答的形式进行的,所以又叫“问答法”。
4.写作背景: 苏格拉底生在动荡的时代。他把自己看作神赐给雅典人的一个礼物、一个使者,把批评雅典看作神给他的神圣使命,任务就是整天到处找人谈话、讨论问题,探求对人最有用的真理和智慧。他喜欢在市场、运动场、街头等公众场合与人谈论各种各样的问题,如:什么是虔诚?什么是民主?什么是美德?什么是勇气?什么是真理?等等。
在雅典恢复奴隶主民主制后,苏格拉底被控以藐视传统宗教、引进新神、腐蚀青年等罪名,并被判处死刑。在监狱关押期间,他的朋友们拼命劝他逃走,并买通了狱卒,制订了越狱计划,但他宁可死,也不肯违背自己的信仰。
这篇短文就是苏格拉底被判处死刑后,在狱中与格黎东会面,两人关于苏格拉底应不应该越狱的探讨。最后70岁的苏格拉底饮下毒酒而死。
活动二:研读文本
1、苏格拉底在与格黎东的对话中提出了很多问题,其中的核心问题是什么?
原文:在我现在的情况下,格黎东啊,我们说的那个道理究竟是变了,还是仍然有效,究竟是应当放弃,还是必须遵从。
概括:越狱逃跑的行为是否正当?我们是该越狱逃跑还是从容赴死捍卫自己的信仰和正义?(核心问题)
2、苏格拉底举了“一个从事体力锻炼并且以此为业的人”的事例,有何作用?
通过类比论证,说明了坚持正义的重要性。正义和非正义的问题对人们来说是抽象而深奥的,苏格拉底举的“一个从事体力锻炼并且以此为业的人”的事例对人们而言是身边的人和事,是比较熟悉的。“一个从事体力锻炼并且以此为业的人”要听从医生或教练的褒贬意见,而非众人的意见。
由此及彼,正义和非正义这个问题也应当听从内行人的意见而非外行人的意见。苏格拉底通过这一类比,使自己的观点容易被理解进而被接受。
3、苏格拉底最后得出的结论是什么?
原文:那就无论如何不能做不正当的事了。
那就既不能以坏报坏,也不能对人做不正当的事,不管人家对我们做的什么事。
概括:越狱逃跑的行为是不正当的,宁可被处死,也不能做不正义的事情,即坚持正义,绝不越狱。
小结:全文的谈话思路是怎样的?
第一部分:提出问题,在死亡面前要不要坚持正义。
第二部分:分析问题,苏格拉底以身体被毁类比正义被毁,形象地说明了坚持正义的重要性。
第三部分:得出结论,苏格拉底引导格黎东得出结论——坚持正义,绝不越狱。
苏格拉底提出了一系列与“正义”相关的理念,请找出并说说文章题目为什么只用“正义”。
苏格拉底除了提出“正义”这个理念外,还提出了“正道”“道义”“道理”“正当”等一系列理念。“正道”意为“正路或正确的道理”。“道义”指“道德和义理”。“道理”即“事物的规律”,也指“事情或论点的是非得失的根据;理由;情理”。“正当”是“合理合法的”之意。
而“正义”是“公正的、有利于人民的;公正的、有利于人民的道理”之意。根据这几个理念的内涵可知,“正义”的境界最高,它能包含其他几个理念的基本内涵,体现了人物的精神追求。
列表归纳三次讨论,格黎东的提议分别是什么?苏格拉底是怎样反驳的?
【问题探究】苏格拉底的论辩有何特点?
①以设问推动思维的发展
②总是以谦和的态度发问,语气亲切诚恳,语调相对平和沉稳。
③不轻易回答对方的问题,他通过让对方不间断地回答问题,使对方一步一步进入自己的逻辑轨道。
④层层铺垫,步步设问,深入浅出,既以理服人又生动活泼,体现了高超的“劝说”艺术。
【总结·论辩艺术】
这是苏格拉底的论辩艺术,即面对问题,不直接给出答案,而是通过层层深入的反问和反驳,使人在不知不觉中接受他思想的影响,从而放弃自己原来的错误观念,并产生新的观念,这种论辩艺术被称为“苏格拉底的提问式对话法”或“产婆术”或“助产术”。
【总结·现实意义】思考:苏格拉底提问的方法给我们的启示有哪些?
①所有的思想都需要不断完善。比如我们可以这样提问:“你能详细说明你所说的观点,让我能更好地理解吗?”
②所有的问题都是环环相扣的,思考也是如此。因此,提出问题时,不要忘了它们会引发的其他问题。比如,“要回答这个复杂的问题,还需要回答哪些与它相关的问题呢?”
③做一个苏格拉底式的提问者,我们才能卓有成效地提出问题,才能以一种自然的方式展开我们对事物的理解的讨论。我们可以把这种苏格拉底式的提问法贯穿于我们整个的学习和生活中,改变我们交流中的被动地位,化被动为主动。
活动三:观点碰撞
苏格拉底拒绝越狱逃跑的态度及其所体现的精神历来广受赞赏,但也有人认为,雅典法庭判处苏格拉底死刑的罪名是“不敬神明”,这种判决是不正义的,苏格拉底欣然接受不正义的判决,这种态度不值得赞赏。你怎样看?为什么?
示例1:苏格拉底坚持正义、舍生取义的行为令人感动。没有什么比为了理想付出一切更加值得!这个世界上除了生命之外,还有比生命更重要的东西,比如真理、正义、理想。苏格拉底认为真理和正义被毁造成的损失比身体被毁造成的损失要大得多;对于毕生追求真理和正义的苏格拉底而言,越狱逃跑意味着以不义对不义,这是对真理和正义的损害。
示例2:苏格拉底应该越狱逃跑。越狱不仅是苏格拉底面对不公正审判,无须有罪名的合理反抗,更告诉了雅典民众,人民可以反抗这种不公正的,侵犯人权的审判,而这才是对腐朽雅典民主的最有力的反击和批判!而这才有利于雅典民主社会的反思和进步!越狱之后,他能更好地影响更多的人,使更多的人接受他的观点,进而能更好地改变社会,改变世界。
读完这篇文章,你感受到苏格拉底怎样的形象?
1.坚持原则(有信仰有底线,不因个人原因而违背原则,不做不正当的事。)
2.舍生取义(人格高尚,为追求真理与正义,勇于牺牲,坦然自若。)
3.循循善诱(待人和善,向他人传道循循善诱,使对方从心底接受自己的观点。)
课堂总结:
《人民应当坚持正义》不仅教会了我们苏格拉底式的对话方法,更让我们感受到了对正义的坚持,这种坚持也为我们在往后的人生中照亮了方向:即使在沉溺于坠落的时刻,我们也要记住更要去相信纯粹与正义。
【拓展延伸】 苏格拉底名句:
1.世界上最快乐的事,就是为真理而奋斗。
2. 每个人身上都有太阳,主要是如何让它发光。
3.不要靠馈赠去获得朋友。你须贡献你诚挚的爱,学会怎样用正当的方法来赢得一个人的心。
4.在死亡的门前,我们要思量的不是生命的空虚,而是它的重要性。
5.最有效的教育方法不是告诉人们答案,而是向他们提问。
6.要想向我学知识,你必须先有强烈的求知欲望,就像你有强烈的求生欲望一样。
7.公民不能享受了国家的权利(受抚养、教育、国家安全、自由),而不履行公民的义务(服从法律)。
8.美德、正义、风气、法律高于一切,是人伦之本,高于生命和人伦。
课题
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
第一单元《人应当坚持正义》
课 型
新授课
课 时
2课时
教材分析
《人民应当坚持正义》不仅教会了我们苏格拉底式的对话方法,更让我们感受到了对正义的坚持,这种坚持也为我们在往后的人生中照亮了方向:即使在沉溺于坠落的时刻,我们也要记住更要去相信纯粹与正义。
教学目标
语言建构与运用:了解苏格拉底的人生轨迹和本文的写作背景。
思维发展与提升:分析他是如何层层铺垫、步步设问地阐述自己唯正义是从的道德信念的。
审美鉴赏与创造:概括苏格拉底式提问的特点,理解他提出的观点。
文化传承与理解:学习苏格拉底追求真理、捍卫正义的精神品质,并形成有深度的思考和判断。
教学重点
学习苏格拉底追求真理、捍卫正义的精神品质,并形成有深度的思考和判断。
教学难点
分析他是如何层层铺垫、步步设问地阐述自己唯正义是从的道德信念的。
相关教案
这是一份高中语文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 中册5 *人应当坚持正义教学设计,共8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单元知能对标,课文内容分析,学情整体分析,教学活动准备,教学活动设计,多媒体展示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 中册5 *人应当坚持正义教案设计,共9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拓展阅读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高中语文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 中册5 *人应当坚持正义教案设计,共12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比较阅读,拓展延伸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