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英语朗读宝
    部编版2024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李凭箜篌引》教学设计第1页
    部编版2024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李凭箜篌引》教学设计第2页
    部编版2024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李凭箜篌引》教学设计第3页
    还剩6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4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高中语文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 中册古诗词诵读李凭箜篌引精品教学设计及反思

    展开

    这是一份高中语文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 中册古诗词诵读李凭箜篌引精品教学设计及反思,共9页。

    导入:
    “白香山‘江上琵琶’,韩退之《颖师琴》,李长吉《李凭箜篌引》,皆摹写声音之至文。韩足以惊天,李足以泣鬼,白足以移入。”
    ——清·方扶南《李长吉诗集批注》卷一
    任务情境:
    今天,我们跨越千年,走进一千年前的唐朝,走进一位因善弹箜篌而名噪一时的梨园子弟。唐宪宗元和年间,大明星李凭的演奏会即将拉开帷幕。请你根据诗歌内容,为此次演奏会设计一张海报吧!
    活动一:知人论世,走进箜篌
    诗人简介:李贺,字长吉,祖籍陇西,生于福昌县昌谷(今河南宜阳县三乡),中唐浪漫主义诗人,与李白、李商隐称为唐代三李。唐宗室郑王李亮后裔,虽家道没落,但李贺志向远大,勤奋苦学,博览群书,顺利通过河南府试,获得了“乡贡进士”的资格。李贺自幼才思聪颖,七岁能诗,名扬京洛。18岁到洛阳以《雁门太守行》拜见韩愈,备受赞赏,遂声名远扬。21岁参加河南府试,被荐举进士,但遭人妒忌,因其父名晋肃,不能登第。此后他一直痛苦抑郁,加上生来体弱多病,后经人推荐只做过3年奉礼郎,地位卑微,任期未满便告病辞官归昌谷,卒时仅27岁。
    李贺的一生仕途坎坷,是中国历代诗人中个性风格最鲜明的诗人,被称为“诗鬼”。李贺是继屈原、李白之后,中国文学史上又一位颇享盛誉的浪漫主义诗人,文学史上有“太白仙才,长吉鬼才”之说。
    他的诗喜欢运用奇特诡异的想象和夸张,充满浪漫主义色彩,想象丰富,立意新奇,用词瑰丽,意境扑朔迷离,创造出一种新奇瑰丽的境界,形成“凄艳诡谲”的诗风,所以,他的诗歌也被称为“鬼诗”。他的诗歌在唐诗中别出一格,被称为“长吉体”。
    解题:李凭,唐朝宫廷乐师,善弹箜篌。有“天子一日一回见,王侯将相立马迎。”之说,身价超过了盛唐著名歌手李龟年。
    箜篌:又名 “坎侯”“空侯”,是我国古代的弹拨乐器。
    引:乐府诗体的一种,与“歌”“行”“吟”一样,标明着古诗的一种体裁,属古体诗,它的章节、句式和格律一般比较自由。

    活动二:箜篌声声,经典传诵
    播放朗读,读准字音
    2.为什么李贺十四句换了四个韵?这种急促的节奏又有什么深意?
    ①体现了乐曲的变化,高低起伏,动人心弦;
    ②旋律变化的背后是情感的起伏。

    活动三:演奏仙乐,声声动人
    1.请自读诗歌,思考:这场唐朝音乐会吸引了哪些粉丝听众(找出意象)。试着为李凭设计一份演奏会海报。
    2.诗人是如何安排李凭出场的?这样表达有何妙处?
    吴丝蜀桐张高秋,空山凝云颓不流。
    江娥啼竹素女愁,李凭中国弹箜篌。
    诗人避开了叙事性的交代和言说,先写琴,写声,然后再写人,这样突出了乐声,达到先声夺人的艺术效果。
    3.这场唐朝音乐会吸引了这么多的粉丝听众,他们听曲有何反应?请研读诗句,欣赏“仙乐”。
    吴丝蜀桐张高秋,空山凝云颓不流。
    “吴丝蜀桐”:极写箜篌制作精良。以乐器之精良,衬托乐声的清越高雅以及弹奏者高超的技艺。
    “高秋”一语,除了表明时间是九月深秋,还含有“秋高气爽”的意思(点出了演奏时间和环境),富有韵味。
    “张”:演奏的抽象动作,更引起联想,音乐情韵高远饱满,直上云霄—像礼花一样,起于弦上一点然后发散到长空去。
    “空山凝云颓不流”移情于物,把云写成具有人的听觉功能和思想感情。“张”字和“颓”字构成了一种对比,前者饱满,后者无力。“颓”字形象地描绘出流云被音乐击中的刹那情态。
    江娥啼竹素女愁,李凭中国弹箜篌。
    用典:“江娥啼竹”“素女”
    音乐变得愁苦郁闷,我们仿佛听到娥皇和女英在湘江边为舜痛哭不已,泪尽,继之以血,将湘江之竹尽染绯红;又仿佛在重温素女弹奏起五十弦瑟,令人悲不自禁……
    昆山玉碎凤凰叫,芙蓉泣露香兰笑。
    昆山玉碎:众弦齐鸣,唤起山崩地裂的形象感
    ----乐声乍起的壮观。
    凤凰叫:一弦独响,唤起孤独哀鸣的形象感
    -----乐声的幽怨。
    芙蓉泣露:唤起露滴残荷的形象感
    -----乐声的凄凉。
    香兰笑:唤起兰花盛开宛如笑靥的形象感
    -----乐声的欢快愉悦。
    “玉碎凤啼”:运用了比喻、夸张的修辞手法,从听觉的角度描写声音,以声写声,表现了琴声起伏多变,清脆悦耳的特点。
    “芙蓉”句则是运用通感和拟人,从视觉角度描写声音,以形写声,赋予芙蓉、香兰以人的情感和动作,表现乐声感情丰富,或悲伤或欢快。
    正面描写,把诉诸听觉的音乐充分地形象化、视觉化,化无形为有形。
    十二门前融冷光,二十三丝动紫皇。
    “融”:长安十二道城门前的冷气寒光,全被箜篌声所消融。其实是长安的百姓沉浸在美妙的乐曲声中,以致连深秋时节的寒冷也感觉不到了。
    体现了音乐强大的渗透力和感染力。
    过渡句,承上启下,巧妙地将诗歌的意境由人间扩大到仙界。
    女娲炼石补天处,石破天惊逗秋雨。
    “石破天惊”:夸张,表现音乐强大的震撼力。
    那激越的声响,那撼人心肺的力量,震破了女娲所补的苍天,结果石破天惊,秋雨倾泻。这种想象是何等大胆新奇,而又感人肺腑。 秋雨密密匝匝的坠落声,可以摹状乐声的急促,也可以唤起连绵不绝的忧郁形象。
    “石破天惊逗秋雨”,为什么不是“下”秋雨呢?
    “逗”强调“秋雨”是被音乐吸引而来的,连秋雨都逗引下来了,应该是不由自主,可见音乐太迷人了。把音乐的强大魅力和秋雨沛然的景象巧妙地联系起来,突出了音乐的感染力。
    “秋雨”又能够让人产生丰富的联想:“秋雨”是一个忧愁的意象,“石破天惊”之后气势磅礴的秋雨,象征铺天盖地的茫茫愁绪,秋雨落地的声响,恰如紧凑繁复的乐声。
    梦入神山教神妪,老鱼跳波瘦蛟舞。
    “教”:“技艺绝伦,引仙人竞折腰”,侧面烘托,对乐师的高度评价,更是对乐曲的无比赞赏。
    “老”“瘦”:极平常的字用得极生动。鱼之愈老,活动意识愈淡,而今这沉稳的老鱼居然跳起波来,可见音乐感染力之大。蛟乃龙之健者,而今瘦了,想见是大病之中或者之后,如此瘦蛟而能翩然起舞,可见音乐已使之达到了忘我的境界。

    吴质不眠倚桂树,露脚斜飞湿寒兔。
    舞蹈完成,乐曲结束。但是,成天伐桂、劳累不堪的吴刚还倚着桂树,久久地立在那儿,竟忘了睡眠;玉兔蹲伏一旁,任凭深夜的露水不停地洒落在身上,把毛浸湿,也不肯离去。听众听得入了迷,曲已终而意犹未尽。

    小结:我们看到,李凭的音乐可以让皇帝的妃子泪洒斑竹,让天界女乐师愁容满面,让中国第一神山轰然崩塌,让百鸟之王仰天长鸣,惊动了玉皇大帝,让创世纪女神忘乎所以,让神仙婆婆不耻下问,它还让年迈的鱼追波逐浪,让瘦弱的蛟龙翩翩起舞,让吴质流连忘返,让玉兔回味不已。
    诗人正是用如此诡异的意象给我们展现了李凭音乐惊天地泣鬼神的感人力量。
    这首诗是怎样表现“箜篌”演奏出来的优美音乐的?
    ⑴主要运用侧面烘托手法,通过描摹音乐效果来衬托音乐本身。
    ⑵运用化无形为有形的通感手法和夸张手法。
    ⑶运用浪漫主义的创作方法,驰骋自由的想象力,通过瑰丽的神话世界来表现音乐的世界。
    课堂总结:一唱三叹则荡气回肠,余音袅袅而三日绕梁,这就是音乐的魔力。不过这还未必是听曲的最佳境界!高山流水,心有灵犀,知音难觅。真正倾心于这种乐器、这首乐曲、这位乐师的有几人?一旦三者兼得又是何境界!最好的乐器、美妙的乐曲、一流的乐师遇到卓越的诗人,于是名家好手共同造就了《李凭箜篌引》这首千古不朽的诗篇。
    拓展提升,对比阅读
    《琵琶行》和《李凭箜篌引》,谈谈二者的异同之处。
    相同:①都采用了正面描写和侧面烘托得艺术手法;
    ②都表现了音乐的感染力和弹奏者高超技艺。
    不同:①手法不同。《李》主要描写音乐产生的艺术效果,对于音乐旋律本身的起伏跌宕着墨并不多,侧重侧面描写;《琵琶行》主要通过比喻描摹音色的强弱缓急,侧重正面描写。
    ②内容不同。《李》纯为描摹音乐,没有诗人的情感寄托。《琵》是一首叙事诗,在描摹音乐时也在叙事和抒情。
    ③风格不同。《李》风格凄寒冷艳、浪漫瑰丽,属于浪漫主义; 《琵》风格平易感伤,属于现实主义。
    对接高考,巩固训练
    1.《李凭箜篌引》中的“ ”和“ ”,分别交代李凭弹奏箜篌的时间和地点。
    2.《滕王阁序》“爽籁发而清风生,纤歌凝而白云遏”描写音乐响遏行云之魅力,《李凭箜篌引》中也有类似的句子: , 。
    3.凄伤是李凭箜篌曲的主色调,从总体描写音乐效果的“ ”一句可以读出。
    4.《李凭箜篌引》运用比喻、通感修辞描写乐音清脆和缓惨淡清丽的诗句是: , 。
    5.诗人用浪漫夸张的手法,写音响效果。长安城门前的冷气寒光,皇城仙府,全被箜篌声所消融: , 。
    6.在李贺的笔下,李凭弹奏的箜篌声具有惊天裂石的力量,有关语句是 , 。
    7.在李贺笔下,美妙的箜篌曲迷住了月宫的吴刚和玉兔,吴刚没了睡意,玉兔被露水打湿身体竟也不知。有关句子是: , 。
    8.苏轼在《赤壁赋》中写客人箫声“舞幽壑之潜蛟”, 《李凭箜篌引》中也有类似的效果: 。
    9.在《李凭箜篌引》中,李贺想象李凭弹奏箜篌的乐声刚起就使得“ ”,甚至让“ ”,可见其巨大的感染力。
    10.李贺《李凭箜篌引》中,正面描写乐声,不仅可以耳闻,而且可以目睹的诗句是: , 。
    11.在《李凭箜篌引》中,李贺通过对月宫中情景的想象从侧面烘托李凭所弹奏的箜篌声所具有的巨大感染力的诗句是: , 。
    12.在李贺《李凭箜篌引》中,李凭弹奏的箜篌声具有极强的感染力,女娲炼石补天的地方因乐声而“ ”,水中也出现“ ”的景象。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列小题。
    听赵秀才弹琴
    韦庄
    满匣冰泉咽又鸣,玉音闲淡入神清。
    巫山夜雨弦中起,湘水清波指下生。
    蜂簇野花吟细韵,蝉移高柳迸残声。
    不须更奏幽兰曲,卓氏门前月正明。
    (1) 下面对诗句的解读不正确的两项是( )( )
    A.“满匣冰泉咽又鸣”一句,与白居易《琵琶行》中的“幽咽泉流冰下难”有异曲同工之妙。
    B.第二句写玉音清脆,让人渐觉气定神闲,写出了琴声清雅的特点。
    C.诗中运用了典故,《幽兰操》是孔子所作,卓氏指卓文君。诗中风趣地写出不必弹幽兰曲也能引起卓文君的琴心,从侧面表现了音乐的感染力。
    D.本诗与《李凭箜篌引》一样,主要运用侧面描写来表现音乐,只是李贺的诗用了湘夫人、女娲、吴刚等神话典故,使得全诗想象更瑰丽,立意更新奇。
    E.本诗侧重于描摹音乐,没有诗人的情感寄托;而《李凭箜篌引》不但描摹音乐,还增加了诗人的情感寄托。
    (2) 这首诗的颈联是怎样描写琴声的?请赏析。
    教材分析
    高山流水,心有灵犀,知音难觅。真正倾心于这种乐器、这首乐曲、这位乐师的有几人?一旦三者兼得又是何境界!最好的乐器、美妙的乐曲、一流的乐师遇到卓越的诗人,于是名家好手共同造就了《李凭箜篌引》这首千古不朽的诗篇。
    教学目标
    语言建构与运用:有感情地朗读诗歌,了解李贺及其创作风格。
    思维发展与提升:把握李贺诗歌想象奇特、大胆夸张的浪漫主义艺术风格。
    审美鉴赏与创造:品味诗歌语言,赏析描写音乐的手法,提高古典诗歌审美能力。
    文化传承与理解:感受诗歌的音乐美和情韵美,激发学生对中国古典诗歌的热爱。
    教学重点
    品味诗歌语言,赏析描写音乐的手法,提高古典诗歌审美能力。
    教学难点
    把握李贺诗歌想象奇特、大胆夸张的浪漫主义艺术风格。

    相关教案

    高中语文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 中册锦瑟优秀教案设计:

    这是一份高中语文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 中册锦瑟优秀教案设计,共7页。教案主要包含了知人论世,初入文本,师生互读,共品诗意,深入研读,仔细品味,赏诗之美,探究主旨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 课件
    • 教案
    • 试卷
    • 学案
    • 其他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