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英语朗读宝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4.《 孙权劝学 》预习导学案(含扩展阅读、含解析)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4.《 孙权劝学 》预习导学案(含扩展阅读、含解析)第1页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4.《 孙权劝学 》预习导学案(含扩展阅读、含解析)第2页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4.《 孙权劝学 》预习导学案(含扩展阅读、含解析)第3页
    还剩12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5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初中语文孙权劝学精品导学案

    展开

    这是一份初中语文孙权劝学精品导学案,共15页。学案主要包含了新课导入,自学指导——预习与交流,自学指导——合作与探究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学习目标
    1.积累文言词语及重要的文学常识,积累成语,翻译课文。
    2.理解文章内容,背诵课文,理解文章主旨。
    3.反复朗读课文,逐步深入品味人物语言,分析人物性格。
    4.明白后天学习的重要性,勉励同学重视学习,养成读书的好习惯。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三国时期吴国有位大将,名叫吕蒙。此人武艺高强,战功卓著,深受吴王孙权的信赖。可吕蒙有个毛病:不爱读书学习。孙权屡屡劝他多学点知识,可他每次都推三阻四的,还自认为自己是一介武夫,读书于他没有用?这回,孙权又来劝他了,结果怎样呢?让我们来看《孙权劝学》一文。
    二、自学指导(一)——预习与交流
    1、给下面的生字注音
    卿( )岂( )邪( )孰( )遂( )更( )
    2.解释下面的成语。
    吴下阿蒙: 。
    刮目相待: 。
    3.作者链接
    司马光(1019-1086),字君实,陕州夏县(今属山西)人,世称涑水先生。谥号文正,是北宋著名的政治家和史学家。政治上他反对王安石的新政,力主祖宗之法不可变。作为史学家,他主持编纂了编年体通史《资治通鉴》,著有《司马文正公集》《稽古录》等。
    4.作品介绍
    《资治通鉴》,北宋司马光撰,编年体通史。记载了从战国到五代共1362年间的史事,内容以政治、军事为主,略于经济、文化。神宗以其“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命名为《资治通鉴》。
    三、自学指导(二)——合作与探究
    (一)整体感知
    1.注意下面句子的朗读节奏
    (1)蒙/辞以军中多务。 (2)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3)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 (4)自以为/大有所益
    (5) 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2.理解下列加点词语的意思。
    (1)权谓吕蒙曰 ( ) (2)卿今当涂掌事 ( )
    (3)蒙辞以军中多务 ( ) (4)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yé)!( )
    (5)卿言多务,孰若孤 ( ) (6)及鲁肃过寻阳 ( )
    (7)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 )
    (8)长兄何见事之晚乎 ( ) (9)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
    3.解释下面加点的词语的古义和今义。
    (1)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古:( ) 今:( )
    (2)但当涉猎 古:( ) 。 今:( ) 。
    (3)见往事耳 古:( ) 。 今:( ) 。
    (4)士别三日 古:( ) 。今:( )
    4.找出下面句子中的通假字并解释
    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5.一词多义。
    (1)当:当涂掌事( )但当涉猎( )
    (2)见:见往事耳( )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
    6.学生自读课文,参照注释,借助工具书,翻译课文。
    答:


    7.概括情节,理清结构。
    答:


    (二)深层探究
    1.揣摩人物语言。分角色朗读课文,读出人物的感情。
    (1)孙权一劝
    “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
    答:


    (2)孙权二劝
    “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
    答:


    (3)鲁肃叹学
    “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
    答:


    2.分析人物形象。通过语言描写、神情描写体会人物形象。
    答:


    (三)手法探究
    文章在写作手法方面有哪些特点?
    答:


    (四)体验反思
    本文对大家产生了深刻的影响,请你谈谈学习的体会。
    答:


    四.拓展延伸
    请你积累与读书、学习有关的诗句、格言。
    答:


    五.同步自测
    积累运用
    1.请给下面的字注音。
    卿( ) 涉( ) 孰( ) 遂( ) 岂( )
    2.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
    (1)卿今当涂掌事( ) (2)蒙辞以军中多务( )
    (3)但当涉猎( ) (4)见往事耳( )
    (5)自以为大有所益( ) (6)蒙乃始就学( )
    (7)及鲁肃过寻阳( ) (8)即更刮目相待( )
    (9)大兄何见事之晚净( )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1)蒙辞以军中多务。译文: 。
    (2)卿言多务,孰若孤?译文: 。
    (3)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译文: 。
    4.下列句子朗读节奏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
    A.蒙辞/以军中多务 B.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
    C.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D.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5.古代文言文中的许多语句是成语的重要来源,请根据下面两句话的意思,在本文中找出相应的成语。
    (1)比喻人学识尚浅。( )
    (2)另眼相看,用新的眼光看待。( )
    6.对加点词的用法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卿今当涂掌事。(朋友之间表示亲切的第二人称)
    B.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古时王侯的自称)
    C.非复吴下阿蒙。(阿蒙指吕蒙,在名字前面加“阿”,有亲昵的意味)
    D.大兄何见事之晚乎!(长兄。这里是对同辈年长者的尊称)
    7.班里举行了《孙权劝学》课本剧表演活动,以下是课本剧的一个片段,请根据你对课文的理解填空。
    金碧辉煌的大殿里。孙权坐在龙椅上, 。(填写人物神态)
    孙权:(自言自语) 。(设计独白)
    吕蒙:(从门外大步进入大殿,跪下)大王,不知您找微臣有何事?
    孙权:爱卿,今天孤找你是想劝你读书!
    吕蒙:主公您有所不知,我哪有空啊?
    孙权:你事务有我多吗?我常常看书,觉得挺有收获。
    吕蒙:(不住地点头): 。(设计人物语言)
    8.学完《孙权劝学》一文后,某校七年级(6)班决定开展以“好读书·读好书”为主题的综合实践活动。请你参与,并完成下列任务。
    (1)请你围绕本次活动的主题,拟写一则宣传标语。

    (2)下面是某同学在学校贴吧上发的帖子,请你跟帖。(要求:提出自己的观点,并至少用一个例子加以阐述,60字左右)
    某同学的帖子:读书可以养气。“腹有诗书气自华”,宋濂遍观群书,则有儒雅之气;苏轼饱读诗书,则有豪放之气。故多读则气足,气足则文华。
    你的帖子: 。
    (3)假如你的妈妈平时反对你阅读课外书籍,请你写几句话劝说妈妈。(要求:用上一句读书名言,不超过100字)



    课内精读
    根据课文内容完成下列题目。
    9.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治经为博士邪(为:成,当 )B.蒙辞以军中多务(务:事务)
    C.见往事耳(见:了解) D.但当涉猎(但:然而,却)
    10.请翻译下面的句子。
    (1)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译文: 。
    (2)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译文: 。
    (3)但当涉猎,见往事耳。译文: 。
    11.用原文回答。
    (1)孙权为什么要劝吕蒙学习?

    (2)表明吕蒙自己治学的毅力和自信心的语句是哪句?

    12.作者是运用什么写作手法来表现吕蒙学习的成效的?请予以说明。

    拓展阅读
    【甲】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选自《资治通鉴》)
    【乙】盖汝好学,在家足可读书作文,讲明义理①,不待远离膝下②,千里从师。汝既不能如此,即是自不好学,已无可望之理。然今遣汝者,恐汝在家汩③于俗务,不得专意。又父子之间,不欲昼夜督责。及无朋友闻见,故令汝一行。汝若到彼,能奋然勇为,力改故习,一味勤谨,则吾犹可望。不然,则徒劳费。只与在家一般,他日归来,又只是伎俩④人物,不知汝将何面目。归见父母亲戚乡党⑤故旧耶?念之!念之!“夙兴夜寐,无忝⑥尔所生!”在此一行,千万努力。
    (选自朱熹《与长子受之》)
    【注释】 ①义理:指讲求经义、探究名理的学问。②膝下:这里指父母。③汩:搅乱,扰乱。④伎俩:原指不正当的手段,这里是不务正业的意思。⑤乡党:家乡的人。⑥无忝:不要辱没。忝,辱。
    13.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蒙辞以军中多务( ) (2)及鲁肃过寻阳( )
    (3)然今遣汝者( ) (4)力改故习( )
    1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译文: !
    (2)盖汝好学,在家足可读书作文,讲明义理。
    译文 。
    15.【甲】文中孙权劝导吕蒙要学习的理由是什么?【乙】文中朱熹让儿子离家求学的原因是什么?
    答:

    16.从写作目的看,【甲】【乙】两文有着怎样的共同点?从写法看,又有何不同?
    答:

    第一单元
    4 《孙权劝学》 预习导学案 解析版
    学习目标
    1.积累文言词语及重要的文学常识,积累成语,翻译课文。
    2.理解文章内容,背诵课文,理解文章主旨。
    3.反复朗读课文,逐步深入品味人物语言,分析人物性格。
    4.明白后天学习的重要性,勉励同学重视学习,养成读书的好习惯。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三国时期吴国有位大将,名叫吕蒙。此人武艺高强,战功卓著,深受吴王孙权的信赖。可吕蒙有个毛病:不爱读书学习。孙权屡屡劝他多学点知识,可他每次都推三阻四的,还自认为自己是一介武夫,读书于他没有用?这回,孙权又来劝他了,结果怎样呢?让我们来看《孙权劝学》一文。
    二、自学指导(一)——预习与交流
    1、给下面的生字注音
    卿(qīng)岂(qǐ)邪(yé)
    孰(shú)遂(suì)更(gēng)
    2.解释下面的成语。
    吴下阿蒙:吴下指吴县,今江苏苏州;阿蒙,吕蒙的小名,比喻人学识尚浅。
    刮目相待:拭目相看,用新的眼光看待。
    3.作者链接
    司马光(1019-1086),字君实,陕州夏县(今属山西)人,世称涑水先生。谥号文正,是北宋著名的政治家和史学家。政治上他反对王安石的新政,力主祖宗之法不可变。作为史学家,他主持编纂了编年体通史《资治通鉴》,著有《司马文正公集》《稽古录》等。
    4.作品介绍
    《资治通鉴》,北宋司马光撰,编年体通史。记载了从战国到五代共1362年间的史事,内容以政治、军事为主,略于经济、文化。神宗以其“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命名为《资治通鉴》。
    三、自学指导(二)——合作与探究
    (一)整体感知
    1.注意下面句子的朗读节奏
    (1)蒙/辞以军中多务。 (2)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3)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4)自以为/大有所益
    (5) 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2.理解下列加点词语的意思。
    (1)权谓吕蒙曰 (谓……曰:对……说)
    (2)卿今当涂掌事 (当途:当道,当权)
    (3)蒙辞以军中多务 (以:用,拿)
    (4)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yé)!(孤:古时王侯的自称。治经:研究儒家经典。)
    (5)卿言多务,孰若孤 [孰若:谁(哪一个)比得上……]
    (6)及鲁肃过寻阳 (及:到,等到)
    (7)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更:重新)
    (8)长兄何见事之晚乎 (之:助词,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不译)
    (9)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遂:于是,就;而:连词,表承接关系。)
    3.解释下面加点的词语的古义和今义。
    (1)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古:专掌经学传授的学官。今:学位的最高一级。
    (2)但当涉猎
    古:只,只是。 今:转折连词,但是。
    (3)见往事耳
    古:历史。 今:过去的事。
    (4)士别三日
    古:几天,这里指“少”。今:确数。
    4.找出下面句子中的通假字并解释
    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邪”通“耶”,语气词,表反问。
    5.一词多义。
    (1)当:当涂掌事(掌管,主持)但当涉猎(应当)
    (2)见:见往事耳(了解)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认清)
    6.学生自读课文,参照注释,借助工具书,翻译课文。
    【交流点拨】当初,孙权对吕蒙说:“你如今当权管事,不能不学习!”吕蒙用军中事务繁多来推辞。孙权说:“我难道要你研究儒家经典(去)当博士吗?只是应当应当粗略地阅读,了解历史罢了。你说事务繁多,哪里比得上我?我经常读书,自认为很有好处。” 吕蒙于是开始学习。等到鲁肃到寻阳,跟吕蒙议论军务的时候,非常惊讶地说:“你现在的才干、谋略,(已)不再是原来吴县的阿蒙喽!” 吕蒙说:“对于分别多日的读书人,就(应该)重新另眼相看,长兄怎么领悟事理这么晚呢!”鲁肃于是拜望了吕蒙的母亲,(和吕蒙)结为好友,而后分别。
    7.概括情节,理清结构。
    【交流点拨】本文写的是吕蒙在孙权的劝说下开始学习,大有长进,令鲁肃刮目相看并与他结为朋友的故事。“学”是文章的一条线索:孙权劝学──吕蒙就学──鲁肃叹学。
    (二)深层探究
    1.揣摩人物语言。分角色朗读课文,读出人物的感情。
    (1)孙权一劝
    “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
    【交流点拨】用双重否定的形式,语气坚决,不容推辞,表现了孙权对吕蒙要求严格,同时又可见关心、厚望。孙权语重心长,谆谆告诫,“不可不学”一句语气应该加重一些,以表明学习的必要性。“蒙辞以军中多务。”吕蒙寻找借口不愿学习,为下文设伏。
    (2)孙权二劝
    “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
    【交流点拨】“邪”后的感叹号,语气强烈,实际上表达的是一种肯定的意思:“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隐隐可见孙权对吕蒙不听劝诫的不悦神情和责备的意味。“耳”,有降低事情难度、缩小事物范围的意味。意思是说:你误解了,没有那么高的要求,只不过让你粗略地阅读,了解了解历史罢了。“耳”后用了句号,语气变得委婉。
    孙权接着以自己的读书情况现身说法,指出学习的可能性,他鼓励吕蒙求学,循循善诱,言辞恳切,难怪吕蒙“乃始就学”。这番劝言,表现出孙权的善劝:既有严格的要求,又有殷切的期望;既责备吕蒙的不争、无志,又透出关怀爱护之心,那种庄重而语重心长的神态可见一斑。
    (3)鲁肃叹学
    “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
    【交流点拨】仅仅一句,可见鲁肃当时十分惊讶的神态。吕蒙的变化判若两人,使鲁肃既吃惊,又情不自禁地发出赞叹。这句话从侧面反映了吕蒙因“学”而使才略有了令人难以置信的长进。
    “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这句话表现了吕蒙当时为自己的进步深感自豪,更有一种书中多阅历,胸中有沟壑的自信。
    小结:孙权的话是认真相劝,显得郑重亲切,表明了君臣的关系;吕蒙、鲁肃为同僚,对话有一种调侃的意味。
    2.分析人物形象。通过语言描写、神情描写体会人物形象。
    【交流点拨】孙权——平易近人,同时对部下严格要求,在劝吕蒙学习的过程中,表现出了对吕蒙的殷切爱护,又有居高临下的王者权威。
    吕蒙——虎虎有生气,胸怀坦荡,机敏精干,能接受别人的正确建议,使自己得到提高,颇有幽默感。
    鲁肃——极像一位忠厚长者,对吕蒙的进步,毫不掩饰地加以夸赞,又相当真诚,讲礼节,在认可吕蒙的好学之后,一定要“拜蒙母,结友”才告别。
    (三)手法探究
    文章在写作手法方面有哪些特点?
    【交流点拨】1.以对话为刻画人物的主要手段。
    2.除正面记言外,对吕蒙这一形象还运用了侧面烘托及对比的手法。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鲁肃正是一个跳出庐山的旁观者,吕蒙读书的功效是通过他的话从侧面展现出来的,他的惊叹衬托出了吕蒙今非昔比的事实。
    3.文章材料取舍精当,详略安排得当。课文以对话为主,其他内容均一带而过,或简说,或不说。如对吕蒙的学习情况,仅以“蒙乃始就学”一句加以概括,至于他读了哪些书,又是如何用功的只字未提。后文中鲁肃与吕蒙二人的谈话,只用一句“与蒙论议”来交代,两人谈论的是什么话题,吕蒙的哪些见解让鲁肃惊讶都略去不写。
    (四)体验反思
    本文对大家产生了深刻的影响,请你谈谈学习的体会。
    【交流点拨】
    1. 抓紧时间,发奋学习。吕蒙原本是一介武夫,通过孙权的劝学,他勤奋学习,最后成了一名儒将,所表现出的才能令人刮目相待。我们如果能像吕蒙一样,抓紧时间,发奋学习,将来也一定会成为建设祖国的栋梁之才,到时候老师可要对同学们刮目相看,同学们也不再是“吴下阿蒙”了。
    2.鲁肃善于用新眼光看待别人。
    3.吕蒙知不足而后弥补。
    4.孙权是个善用人才的明君。
    5.读书能使人增长知识,开拓视野。
    四.拓展延伸
    请你积累与读书、学习有关的诗句、格言。
    【交流】1.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2.书到用时方恨少。3.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4.读万卷书,行万里路。5.知识就是力量。6.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书籍,是全世界的营养品。
    五.同步自测
    积累运用
    1.请给下面的字注音。
    卿(qīng) 涉(shè) 孰(shú) 遂(suì) 岂(qǐ)
    2.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
    (1)卿今当涂掌事(当道,当权) (2)蒙辞以军中多务(推托)
    (3)但当涉猎(粗略地阅读) (4)见往事耳(历史)
    (5)自以为大有所益(认为) (6)蒙乃始就学(于是,就)
    (7)及鲁肃过寻阳(到,等到) (8)即更刮目相待(重新)
    (9)大兄何见事之晚净(知晓事情)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1)蒙辞以军中多务。译文:吕蒙用军中事务多来推托。
    (2)卿言多务,孰若孤?译文:你说事务繁多,哪里比得上我?
    (3)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译文:你现在的才干谋略,(已)不再是原来吴县的阿蒙了!
    4.下列句子朗读节奏划分正确的一项是(B)
    A.蒙辞/以军中多务 B.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
    C.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D.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解析:A项应为:蒙/辞以军中多务;C项应为: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D项应为: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5.古代文言文中的许多语句是成语的重要来源,请根据下面两句话的意思,在本文中找出相应的成语。
    (1)比喻人学识尚浅。(吴下阿蒙)
    (2)另眼相看,用新的眼光看待。(刮目相待)
    6.对加点词的用法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
    A.卿今当涂掌事。(朋友之间表示亲切的第二人称)
    B.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古时王侯的自称)
    C.非复吴下阿蒙。(阿蒙指吕蒙,在名字前面加“阿”,有亲昵的意味)
    D.大兄何见事之晚乎!(长兄。这里是对同辈年长者的尊称)
    (解析:“卿”指古代君对臣的爱称。朋友、夫妇间也可以“卿”为爱称。)
    7.班里举行了《孙权劝学》课本剧表演活动,以下是课本剧的一个片段,请根据你对课文的理解填空。
    金碧辉煌的大殿里。孙权坐在龙椅上,示例:微皱眉头。(填写人物神态)
    孙权:(自言自语)示例:这个吕蒙啊,行伍出身,打仗还行,就是感觉有点粗鲁,得让他读书。(设计独白)
    吕蒙:(从门外大步进入大殿,跪下)大王,不知您找微臣有何事?
    孙权:爱卿,今天孤找你是想劝你读书!
    吕蒙:主公您有所不知,我哪有空啊?
    孙权:你事务有我多吗?我常常看书,觉得挺有收获。
    吕蒙:(不住地点头)示例:听您这么一说,我应该抽出时间读书啊,不辜负您对我的期望和关怀。(设计人物语言)
    8.学完《孙权劝学》一文后,某校七年级(6)班决定开展以“好读书·读好书”为主题的综合实践活动。请你参与,并完成下列任务。
    (1)请你围绕本次活动的主题,拟写一则宣传标语。
    示例:好读书,读书让生活变得充实;读好书,读书让学识变得渊博。
    (2)下面是某同学在学校贴吧上发的帖子,请你跟帖。(要求:提出自己的观点,并至少用一个例子加以阐述,60字左右)
    某同学的帖子:读书可以养气。“腹有诗书气自华”,宋濂遍观群书,则有儒雅之气;苏轼饱读诗书,则有豪放之气。故多读则气足,气足则文华。
    你的帖子:示例:读书可以益智。多读书使人知识丰富,眼界开阔,思想深刻。郑樵读古今之书,通百家之学,最终成为知识渊博的史学家。
    (3)假如你的妈妈平时反对你阅读课外书籍,请你写几句话劝说妈妈。(要求:用上一句读书名言,不超过100字)
    示例:妈妈,杜甫说过“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多读书可以增加我的知识,对写作也有很大的帮助。今后你还是让我多读点课外书吧!
    课内精读
    根据课文内容完成下列题目。
    9.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D)
    A.治经为博士邪(为:成,当 )B.蒙辞以军中多务(务:事务)
    C.见往事耳(见:了解) D.但当涉猎(但:然而,却)
    (解析:D项中的“但”应解释为“只,只是”。)
    10.请翻译下面的句子。
    (1)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译文:我难道想要你钻研儒家经典当博士啊!
    (2)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译文:等到鲁肃经过寻阳(的时候),(鲁肃)和吕蒙谈论。
    (3)但当涉猎,见往事耳。译文:只是应当粗略地阅读,了解历史罢了。
    11.用原文回答。
    (1)孙权为什么要劝吕蒙学习?
    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
    (2)表明吕蒙自己治学的毅力和自信心的语句是哪句?
    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12.作者是运用什么写作手法来表现吕蒙学习的成效的?请予以说明。
    运用侧面描写的方法,以鲁肃见到吕蒙时的惊异和钦佩之情,表现了学习使吕蒙有了巨大变化。(或“对比”,以吕蒙学习前后的变化对比,表现其学习成效显著。)(意思接近即可)
    拓展阅读
    【甲】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选自《资治通鉴》)
    【乙】盖汝好学,在家足可读书作文,讲明义理①,不待远离膝下②,千里从师。汝既不能如此,即是自不好学,已无可望之理。然今遣汝者,恐汝在家汩③于俗务,不得专意。又父子之间,不欲昼夜督责。及无朋友闻见,故令汝一行。汝若到彼,能奋然勇为,力改故习,一味勤谨,则吾犹可望。不然,则徒劳费。只与在家一般,他日归来,又只是伎俩④人物,不知汝将何面目。归见父母亲戚乡党⑤故旧耶?念之!念之!“夙兴夜寐,无忝⑥尔所生!”在此一行,千万努力。
    (选自朱熹《与长子受之》)
    【注释】 ①义理:指讲求经义、探究名理的学问。②膝下:这里指父母。③汩:搅乱,扰乱。④伎俩:原指不正当的手段,这里是不务正业的意思。⑤乡党:家乡的人。⑥无忝:不要辱没。忝,辱。
    13.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蒙辞以军中多务(用,拿) (2)及鲁肃过寻阳(经过)
    (3)然今遣汝者(派) (4)力改故习(旧的,原来的)
    1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译文:分别多日,就要重新用新的眼光看待,长兄知晓事情太晚了吧!
    (2)盖汝好学,在家足可读书作文,讲明义理。
    译文:如果你爱好学习,在家里完全可以读书写文章,讲求经义、探究名理的学问。
    15.【甲】文中孙权劝导吕蒙要学习的理由是什么?【乙】文中朱熹让儿子离家求学的原因是什么?
    【甲】文中孙权劝导吕蒙要学习的理由是通过博览群书,可以获得教益,了解历史的经验教训。【乙】文中朱熹让儿子离家求学,一是担心儿子在家被俗务耽误,不能专心学习;二是父子之间不想日夜督促;三是在家没有朋友、没有见识。
    16.从写作目的看,【甲】【乙】两文有着怎样的共同点?从写法看,又有何不同?
    【甲】【乙】两文都是在劝谏别人认真学习,勤奋读书。【甲】文既有委婉的劝谏,又有侧面烘托;【乙】文主要从正反两方面进行语重心长的劝说。
    附【乙】文参考译文:
    如果你努力学习,在家里也可以读书写文章,弄明白言论或文章的内容和道理,用不着远离父母,千里迢迢地去跟从老师学习。你既然不能这样,就是自己不好学,也不能指望你懂得这个道理。但是现在让你出外从师的原因,是担心你在家里为俗务所缠身,不能专心读书学习。同时,父子之间,我也不希望日夜督促责备你。在家里也没有朋友和你一起探讨,增长见识,所以要让你出去走一走。你要到了那里,能奋发努力有所作为,用心改去以前的不好的习惯,一心勤奋谨慎,那么我对你还有希望。若不是这样,则是徒劳费力,和在家里没有两样。以后回来,又仅仅是以前那样的小人物,不知道你准备用什么样的面目来见你的父母亲戚同乡和老朋友呢?记住!记住!“每天晚上睡觉前,想想自己今天做了什么有意义的事情,对得起自己的生命吗?”这一次行程,要千万努力呀!

    相关学案

    人教部编版(2024)七年级下册(2024)黄河颂优质学案: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2024)七年级下册(2024)黄河颂优质学案,共12页。学案主要包含了新课导入,自学指导——预习与交流,自学指导——合作与探究,拓展延伸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初中人教部编版(2024)邓稼先优秀学案:

    这是一份初中人教部编版(2024)邓稼先优秀学案,共19页。学案主要包含了新课导入,自学指导——预习与交流,自学指导——合作与探究,拓展延伸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4.孙权劝学寒假预习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

    这是一份4.孙权劝学寒假预习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共6页。学案主要包含了基础题,文言文阅读,作文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文档详情页底部广告位
    • 课件
    • 教案
    • 试卷
    • 学案
    • 其他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