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英语朗读宝

    8.3 空气的力量—初中物理八年级全一册 同步教学课件+教学设计+同步练习(沪科版2024)

    资料中包含下列文件,点击文件名可预览资料内容
    • 课件
      8.3 空气的力量—初中物理八年级全一册 同步教学课件(沪科版2024).pptx
    • 教案
      8.3 空气的力量(教学设计).docx
    • 练习
      8.3 空气的力量(练习)(含答案解析).docx
    • 练习
      8.3 空气的力量(练习).docx
    8.3 空气的力量—初中物理八年级全一册 同步教学课件(沪科版2024)第1页
    8.3 空气的力量—初中物理八年级全一册 同步教学课件(沪科版2024)第2页
    8.3 空气的力量—初中物理八年级全一册 同步教学课件(沪科版2024)第3页
    8.3 空气的力量—初中物理八年级全一册 同步教学课件(沪科版2024)第4页
    8.3 空气的力量—初中物理八年级全一册 同步教学课件(沪科版2024)第5页
    8.3 空气的力量—初中物理八年级全一册 同步教学课件(沪科版2024)第6页
    8.3 空气的力量—初中物理八年级全一册 同步教学课件(沪科版2024)第7页
    8.3 空气的力量—初中物理八年级全一册 同步教学课件(沪科版2024)第8页
    8.3 空气的力量(教学设计)第1页
    8.3 空气的力量(教学设计)第2页
    8.3 空气的力量(教学设计)第3页
    8.3  空气的力量(练习)(含答案解析)第1页
    8.3  空气的力量(练习)(含答案解析)第2页
    8.3  空气的力量(练习)(含答案解析)第3页
    8.3  空气的力量(练习)第1页
    8.3  空气的力量(练习)第2页
    8.3  空气的力量(练习)第3页
    还剩30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45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初中物理沪科版(2024)八年级全册(2024)第三节 空气的“力量”教学课件ppt

    展开

    这是一份初中物理沪科版(2024)八年级全册(2024)第三节 空气的“力量”教学课件ppt,文件包含83空气的力量初中物理八年级全一册同步教学课件沪科版2024pptx、83空气的力量教学设计docx、83空气的力量练习含答案解析docx、83空气的力量练习docx等4份课件配套教学资源,其中PPT共38页, 欢迎下载使用。
    1.能通过实验,了解大气压强;2.能通过实例,说明大气压强与人类生活的关系;3.具有亲近自然、探索自然的好奇心。
    能感受大气压强与我们生活的关联,能体会大气压强在生产生活中的利用以及带来的不便。
    看一看 想一想 生活真奇妙!如图展现的是有趣的覆杯实验,杯子装满水,盖上薄片,杯口向下,薄片不会掉,水也不会流出来。这是为什么呢?
    通过本节学习,你便能找出答案。
    一 大气压强 我们生活的地球是一个蔚蓝色的星球。厚厚的气体包围着坚实的大地,保护、养育着地球上的生命。这层厚厚的气体,人们通常称之为大气层。 1.大气压强: (1)定义: 空气和液体一样,内部各个方向也都存在压强。这种压强称为大气压强(atmspheric pressure),简称大气压或气压。
    一 大气压强 1.大气压强: (2)做中学:感受空气的“力量” 方法:取两个挂物品的小吸盘,按图对接,挤出吸盘内部的空气,然后双手向两侧拉吸盘,你有什么感觉?若让外部空气进入吸盘内部,你又有什么感受?你能解释这种现象吗?
    一 大气压强 1.大气压强: (2)做中学:感受空气的“力量” 现象:若要拉开对接排出空气后的吸盘,则需较大的力;若让外部空气进入吸盘内部,则能轻松分开吸盘。
    一 大气压强 1.大气压强: (2)做中学:感受空气的“力量” 分析论证:这是因为吸盘内部空气排出后,吸盘外部的空气会把两个吸盘紧压在一起,所以需要较大外力才能将其拉开。如果空气能进入吸盘内部,吸盘内、外所受的大气压强逐渐变为相同大小,那么就能分开吸盘。
    一 大气压强 1.大气压强: (3)试一试: 现在你能解释覆杯实验的现象吗?你再试试,轻轻转动杯子,使薄片朝不同方向,看看薄片是否仍能停留在杯口,并解释原因。
    一 大气压强 1.大气压强: (4)大气压强产生原因: 空气受重力并且具有流动性。 (5)大气压强特点: 大气内部向各个方向都有压强。
    一 大气压强 2.科学书屋:马德堡半球实验 1654年5月8日,德国马德堡市市长、抽气泵的发明者奥托·格里克做了一个令人惊奇的实验。他将两个直径约为36 cm的铜质空心半球紧扣在一起,用抽气泵抽出球内空气,然后用16匹马分别向相反方向拉两个半球,结果16匹马费了很大的劲才拉开。两个半球被拉开时,爆发剧烈响声。假如不抽去半球内空气,用手就能拉开它们。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马德堡半球实验。
    一 大气压强 3.其它证明大气压存在的实验:
    二 大气压强的测量 大气中存在大气压强,那么,大气压强有多大?如何测量? 1.大气压强的大小: 意大利物理学家托里拆利(E. Trricelli, 1608—1647) 及其同伴在1643年通过实验首次测出大气压强的大小与760 mm高的汞柱产生的压强相等,约为 1.013×105 Pa。
    二 大气压强的测量 2.托里拆利实验: (1)方法:如图所示,取一根长约1 m、一端封闭的细玻璃管,将玻璃管灌满汞;用戴有手套的手指堵住管口,将玻璃管倒插在汞液槽中;放开堵住管口的手指,让管内的汞流出。
    二 大气压强的测量 2.托里拆利实验: (2)现象:结果发现:玻璃管内汞柱下降一段就不再下降了。经测量,管内外汞液面的高度差约760 mm。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托里拆利实验。
    二 大气压强的测量 2.托里拆利实验: (3)分析:实验中,灌满汞的玻璃管内部没有空气。随着汞柱的下降,管内汞液的上方形成真空。正是管外汞面上受到的大气压强支持着玻璃管内760 mm高的汞柱。也就是说,此时的大气压强跟760 mm高的汞柱产生的压强正好大小相等。
    二 大气压强的测量 2.托里拆利实验: (4)结论:由此,可计算大气压强为p = ρgh = 1.36×104 kg/m3×9.8 N/kg×0.76 m ≈ 1.013×105 Pa。 算一算,如果用水和足够长的玻璃管做这个实验,留在玻璃管中的水柱大约有多高?
    二 大气压强的测量 2.托里拆利实验:
    二 大气压强的测量 3.迷你实验室:估测大气压强 (1)实验器材:注射器、弹簧测力计、刻度尺等。 (2)实验装置图:
    二 大气压强的测量 3.迷你实验室:估测大气压强 (3)实验步骤: A.将注射器的活塞推至外筒的顶端,排尽空气,然后密封注射器的小孔,避免空气进入。 B.将活塞与弹簧测力计挂钩相连,随后慢慢拉动注射器外筒直至活塞开始滑动。记录此时弹簧测力计示数,
    二 大气压强的测量 3.迷你实验室:估测大气压强 (3)实验步骤: C.测算活塞的横截面积S,则可根据公式p=F/S估算出大气压强的大小。
    二 大气压强的测量 3.迷你实验室:估测大气压强
    二 大气压强的测量 4.测量工具:气压计 如汞气压计、无液气压计等。
    二 大气压强的测量 5.测量工具:管式弹簧压强计 管式弹簧压强计中空心弹簧管的一端与所测的气体连通,而另一端封闭,并连接杠杆、齿轮和指针等。当空心弹簧管内的压强增大时,管就趋向于伸直,也就是弯度变小。这种形状的变化,由杠杆和齿轮带动指针,指示所测气体的压强。
    三 大气压强与人类生活 1.标准大气压: 人们通常把760 mm高的汞柱所产生的压强叫做1个标准大气压。 1个标准大气压 = 1.013×105 Pa。 在海平面附近,大气压强约等于1.013×105 Pa。
    三 大气压强与人类生活 2.影响大气压强的因素: (1)海拔高度: 大气压随高度的增加而减小。 大气压随高度的变化是不均匀的,低空大气压减小得快,高空减小得慢。
    三 大气压强与人类生活 2.影响大气压强的因素: (2)大气压与天气、季节的变化有关: 一般来说,晴天大气压比阴天高,冬天比夏天高。
    三 大气压强与人类生活 3.液体沸点与气压的关系: 液体的沸点,都是气压减小时降低,气压增大时升高。因此,在青藏高原等海拔高的地方,大气压强小,水的沸点低,食物不容易煮熟,所以应该用高压锅。
    三 大气压强与人类生活 4.大气压的应用: 我们周围充满大气,大气压强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生活中常见的吸盘挂钩、离心式水泵、医院输液等皆利用了大气压强的作用。
    三 大气压强与人类生活 4.大气压的应用: 每个人身上都承受着大气的压力,但未被压瘪,这是因为人体内部的压强能与大气压强平衡。航天员穿航天服的作用之一,就是利用航天服产生适当的压强,保障生命安全。
    ①定义:大气对浸在它里面的物体的压强,简称大气压或气压。②大气压强产生原因:气体受重力且具有流动性。③马德堡半球实验:首先证明大气压强存在。①托里拆利实验:在1643年首次测出大气压强的大小。②1个标准大气压:等于1.013×105 Pa。③影响大气压强的因素:海拔高度和天气。④ 大气压的测量:气压计。①沸点与气压关系:气压减小(增大)时沸点降低(升高)。②应用:注射器吸药液、吸管吸饮料、吸盘式挂物钩、钢笔吸墨水、活塞式抽水机等。
    【例题1】如题图所示,用两个吸盘模拟马德堡半球实验;将两个吸盘对接,用力挤压出空气后难以将其分开,说明吸盘内部气体压强 (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大气压强;若在吸盘上截一个小孔,吸盘内部气体压强会变 ;若在海拔更高的地方做同样的实验,将其分开所需的力更小,说明海拔越高,大气压强越 。
    【解析】[1]将两个吸盘对接,用力挤压出空气后,内部属于真空状态,大气压强变小,内外形成压强差,内部气体压强小于外界大气压强,使其难以分开。[2]若在吸盘上截一个小孔,空气进入吸盘内部,吸盘内部气体压强就会变大。[3]若在海拔更高的地方做同样的实验,将其分开所需的力更小,说明内外气体压强差变小了,内部气体压强保持不变,则外部大气压强变小了,即海拔越高,大气压强越小。
    【例题2】如图,一根水平放置、两端开口的透明亚克力管,下部的抽气孔与抽气机相连。将一个略小于管内径的纸团置于管中,打开抽气机,在_________的作用下,两塑料片分别紧紧“吸附”在管子两端。当管内气压较低时关闭抽气机,快速弹开_________侧塑料片,纸团会从左侧管口飞出。
    【解析】打开抽气机抽气,使其管内气压变小,在大气压的作用下,塑料片外侧的大气压大于内侧的气压,所以两塑料片分别紧紧“吸附”在管子两端。纸团从左侧管口飞出,说明纸团右侧受到的压力比左侧的大,故应收弹开右侧的塑料片,使右侧的气压变大。
    【例题3】如图甲是著名的托里拆利实验装置,此时气压 (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一标准大气压,将图中装置从大厦1楼移到20楼,会发现甲装置中的水银柱 ,乙装置细管中的水柱 (后两空选填“上升”“不变”或“下降”)。
    【解析】[1]由图甲得,此时气压等于750mm高的水银柱的压强,一标准大气压等于760mm高的水银柱的压强,则此时气压小于一标准大气压。[2]将图中装置从大厦1楼移到20楼,大气压减小,会发现甲装置中的水银柱降低。[3]乙装置瓶内气压不变,外界大气压减小,在气压差作用下,细管中的水柱会上升。
    【例题4】将烧瓶内的水加热至沸腾后移去火焰,水会停止沸腾。迅速塞上瓶塞,把烧瓶倒置并向瓶底浇 (选填“冷水”或“热水”),如图,观察到烧瓶内的水再次沸腾,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是 。某制药厂在制药时,为了从药液中提取抗菌素粉剂,采用加热的方法使水沸腾,从而除去水分,但要求药液的温度必须保持不超过80℃,根据上述实验原理,可行的方法是 (选填“提高”或“降低”)药液表面的气压。
    【解析】[1][2]向瓶底浇冷水后,瓶内水蒸气遇冷液化,使得瓶内气压强减小,使液体沸点降低,因此液体重新沸腾起来。[3]要通过加热去掉药液中的水分,可以通过沸腾的方式将水分汽化为水蒸气,但水的沸点是100℃,要求药液要求温度不能超过80℃,我们可以减小液面上的气压,气压降低,液体的沸点就会降低。
    【例题5】图四个场景中,下列对应现象分析科学合理的是(   )A.甲图可以自动给花供水的装置,利用的是连通器原理B.乙图将房子的地基建造的比较宽,目的是增加地基对地面的压力C.丙图将竖直玻璃管倾斜,水银柱的高度变大D.丁图盖在装满水杯口的硬纸片掉不下来,是受到大气压强的作用
    【解析】A.当瓶口在水面以下时,瓶子内的水和空气的压强之和等于外界的大气压强,水不流出;当瓶口露出水面时,空气进入瓶内,瓶内空气和水的压强之和大于外界的大气压强,水流出,直到封住瓶口为止,故图甲中的自动喂水装置应用的是大气压,不是连通器原理,故A不符合题意;B.乙图将房子的地基建造的比较宽厚,目的是在压力一定时,通过增大受力面积来减小地基对地面的压强,故B不符合题意;C.根据托里拆利实验可知,丙图将竖直玻璃管倾斜,由于外界气压不变,因此水银柱的高度不变,故C不符合题意;D.丁图盖在装满水杯口的硬纸片掉不下来,是因为外界大气压大于瓶内气压,因此是因为受到大气压强的作用,故D符合题意。
    【例题6】图甲所示为一款桶装水压水器,图乙是其简化示意图。用手按压上部气囊向桶内打气,桶内的水会沿导管上升从出水管流出。再按一下止水阀,会听到“嗤”的一声,导管内压上来的水立刻退回到桶内。下列有关分析合理的是(  )
    【解析】AB.按压气囊时,囊中空气进入桶内,桶内空气体积增大,气压变大,大于桶外大气压,于是将水压进导水管,从出水管流出,故A符合题意,B不符合题意;C.按下止水阀时,桶内水上方空气被吸出,体积变小,气压变小,小于桶外大气压,导水管中的水被压下,故C不符合题意;D.压水器与水桶连接处漏气,将不能控制桶内水上方气体压强,不能正常工作,故D不符合题意。

    相关课件

    八年级全册(2024)第二节 力的合成优秀教学课件ppt:

    这是一份八年级全册(2024)第二节 力的合成优秀教学课件ppt,文件包含72力的合成初中物理八年级全一册同步教学课件沪科版2024pptx、72力的合成教学设计docx、72力的合成练习含答案解析docx、72力的合成练习docx等4份课件配套教学资源,其中PPT共26页, 欢迎下载使用。

    物理八年级全册(2024)第五章 质量与密度第一节 质量教学课件ppt:

    这是一份物理八年级全册(2024)第五章 质量与密度第一节 质量教学课件ppt,文件包含51质量初中物理八年级全一册同步教学课件沪科版2024pptx、51质量教学设计docx、51质量练习含答案解析docx、51质量练习docx等4份课件配套教学资源,其中PPT共31页, 欢迎下载使用。

    沪科版(2024)八年级全册(2024)第三节 密度优秀教学课件ppt:

    这是一份沪科版(2024)八年级全册(2024)第三节 密度优秀教学课件ppt,文件包含53密度初中物理八年级全一册同步教学课件沪科版2024pptx、53密度教学设计docx、53密度练习含答案解析docx、53密度练习docx等4份课件配套教学资源,其中PPT共45页, 欢迎下载使用。

    文档详情页底部广告位
    • 精品推荐
    • 所属专辑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