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成套资源:华中师大版(2015)信息技术八年级下学期课件PPT+教案+素材整册
华中师大版(2015)八年级下册第三节 神秘杀手——信息安全与道德精品教案
展开
这是一份华中师大版(2015)八年级下册第三节 神秘杀手——信息安全与道德精品教案,共4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难点,课时安排,教学环境,教学过程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病毒、木马、黑客等信息不因素。
2、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保护信息安全和知识产权的相关法律法规。
技能目标:使学生学会使用工具软件清除病毒、木马。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信息时代的道德教育,增强抵制盗版、保护知识产权的意识,养成合法、安全、健康地使用信息技术的习惯。
【教学重点】 1、计算机病毒的介绍
2、黑客的相关知识介绍
3、信息时代的道德教育
【教学难点】 计算机病毒的介绍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环境】 多媒体教室
【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
师先出示PPT课件,让生看图片,思考问题,由交通安全引入信息安全。
新课教学
信息安全问题,先让生自己看书,来了解一下什么是病毒、木马、黑客,然后找学生回答。师总结后出示课件,让学生看报道、视频,以便深入了解。
1、计算机病毒
是一种人为编制的程序。具有极大的危害性。
中毒后机器常出现的情况:
显示不正常的画面 ;
弹出不明网页文件;
不明不白地死机;
频繁重启 ;
程序不能运行 ;
数据丢失等。
2、木马
是一种基于远程控制的程序。
中木马后果:电脑被控制或监视 ;个人私密信息被盗等 。
3、黑客及黑客程序
专门利用电脑非法侵入他人计算机,窃取他人信息的网络安全破坏者,其行为是一种犯罪行为。
4、通过以上的介绍后让生再共同认识一下病毒的特征,出示课件,下面看一下病毒的特征:
传染性;寄生性 ;激发性 ;潜伏性 ;破坏性
以上三者行为严重威胁着社会的信息安全,但三者并不是孤立的,而是结合在一起危害社会。
5、计算机的安全使用
由于信息安全受到严重威胁,我们就要保护信息安全,师出示课件,与生一同学习如何来保护信息安全:
高度重视网络信息安全。
安装正版杀毒软件,经常查杀病毒,并及时升级病毒特征库。
安装查杀木马软件,及时升级木马特征库。
安装防火墙,并及时升级。
发现新的危害性强的病毒要及时向公安机关报案,尽量挽回经济损失。
6、计算机网络使用的法规和道德规范
首先,不能侵犯他人的权利;
其次,不要访问不健康的网站,不要再网上散布谣言或辱骂他人;
最后,要尊重知识产权,未经允许不能复制他人资料或发表他人作品。
如若遇到网络违法行为,可以及时上网报案:
总结:使用计算机时,一定要遵守法律法规和社会道德规范。
作业:回家对你的电脑进行一次全面的杀毒。
教学反思:
明确目的,正确对待利用网络的娱乐功能计算机是一种学习和工作的工具,也是一种娱乐工具。目前学生对计算机课的兴趣往往不是来源于计算机知识本身,而是来源于对网上聊天、交友、网络游戏、网上恶作剧等的热衷。如果放任学生在网络世界中驰聘,缺乏正确的引导,他们就会在网络中“迷失”。因此,教师要引导学生善用网络资源,并教会他们如何分辨其中有害信息的内容。例如,有的学生分不清网络中的真实与虚假,把一些未经证实的消息到处传播,这时,教师要教育学生不仅要学会提取信息,还要学会用正确的观点去分析信息,辨别是非,去伪存真,才能更好地取用网络信息。经过教育,让他们认识到自己在使用网络中的偏差,开始思考“为何用?怎样用?”的问题了。尽早建立网络环境中的行为道德规范,帮助广大学生增强网络法制和网络伦理道德观念,提高是非的分辨能力,使其网上的行为符合法律法规和社会公德的要求。但是不能“因噎废食”,就为网络的负面影响而不让学生上网。如何培养学生的信息道德意识,减少由于网络负面影响所带来的损害,是保证青少年学生健康成长的需要,更是培养教育适应现代信息社会发展人才的需要,我们应当给予足够的重视。
相关教案
这是一份清华大学版八年级下册第3课 开篇之作——基于表格的页面布局优质课表格教学设计,共3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学情分析,教学重,教学过程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初中信息技术苏科版七年级全册2 信息安全优秀教案,共3页。
这是一份初中信息技术苏科版七年级全册1 计算机安全优质教学设计及反思,共4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学习者分析,教学重点难点以及措施,教学设计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