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美版小学美术 三年级下册第9课《会变的盒子》说课稿第1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1/1008/16668970/0-1737944143321/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人美版小学美术 三年级下册第9课《会变的盒子》说课稿第2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1/1008/16668970/0-1737944143362/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小学美术人美版(2024)三年级下册9.会变的盒子教案设计
展开
这是一份小学美术人美版(2024)三年级下册9.会变的盒子教案设计,共4页。教案主要包含了说“教材”,说“学情”,说“教学法”,说“教学过程”,板书设计,作业布置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的小学美术教材下册、第九课《会变的盒子》的授课内容,下面我着重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法学法、教学过程、板书设计五个方面来谈谈我对本课的教学设计。
一、说“教材”
根据《美术课程标准》我确立阶段目标,本课《会变的盒子》属于“综合·探索”学习领域,本课的内容是:学生可以通过拆解,了解纸张从平面到立体的变化,还可以通过纸盒的组合与变化,感受制作与创新的乐趣,达到提高动手能力、锻炼空间想象能力、增强环保意识的目的。搜集、观察、改造盒子的过程,也是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生活、参与自主探究、综合运用美术知识的过程。在本课学习过程中,学生可以通过阅读教材,学习美术评述语言,在评价自己和他人的作品时,提高欣赏、评述水平。通过观察各式各样的盒子,思考造型与功能之间的关系,体会设计意图,最终达到巧妙利用纸盒的面设计出新形象的效果,这是与“设计·应用”领域的融合。学生在实现自己设计意图时,又会运用“造型·表现”学习领域的知识与技能。根据“综合•探索”学习领域是通过综合性美术活动,引导学生主动探索、创造及综合解决问题的学习领域。通过看一看,试一试,想一想及小组内说一说等活动,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发现问题,形成创意,增强学习本课的愉悦性。
为了使学生提高对美的感受能力和艺术创造能力,我确定本课的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了解盒子的审美价值、实用价值和基本构造。学习用拆、剪、折、贴等综合方法把纸盒变成新形象,提高动手能力和用多种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
2.能力目标:学生在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的过程中,用拆、画、剪、折、贴等综合方法将纸盒设计制作成新形象。
3.情意目标:在欣赏古代传世佳作与生活中巧妙设计的同时,增强对文化的深刻认识,培养废旧物品再利用的环保理念。
明确了教学目标,本课的重难点也就显而易见了:
教学重点是:了解、改变盒子的构造,并设计制作出有趣的新形象。
教学难点是:立体思维和创新思维的激活与引导。
二、说“学情”
本阶段的学生对折、剪、贴、画等基本方法并不陌生,在之前的美术课中,已经积累了一些根据图示动手制作的经验,对纸盒造型有一定了解,能够根据自己的想法加工、装饰纸盒。但是,他们对于纸盒的基本构造,以及纸盒是怎样从平面到立体的制作过程少有探究。学生对拆解纸盒抱有极大热情,但是能否把拆开的盒子反折成新的盒子,对他们将是一个考验。这一方法虽然有一定难度,但过程却其乐无穷。学生可以在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的过程中,提高动手实践能力与空间想象力。
三、说“教学法”
在教学中,为了更好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体现课程设计注重人文关怀,侧重学生的体验过程,针对三年级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心理特点,我遵循“教为主导,学为主体”的教学思想进行美术教学,通过各种情景创设,从而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并体验快乐学习的过程,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主动探究的意识;通过多元评价和激励,引导学生积极创作与互动,体会大胆、想象和创作的快乐,发展学生的想象力、提高学生的创造力。我主要采取设置情境教学方法,让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使他们在活动中得到认识和体验,从而产生主动学习和创作的欲望。培养学生把课堂教学、生活实际和自己的绘画经验结合起来,引导学生主动地去发现我们周边的客观事物,做到生活源于艺术,而艺术又在生活中升华,时刻关注学生的心理状况,做到有的放矢。根据本课的特点,我还采取以下教学方法:
1.直观演示法:通过多媒体图片教学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学习会变的盒子。
2.活动探究法:通过引导启发、欣赏古代盒子、连一连、欣赏现代盒子、小体验、合作探究等环节加对绘画游戏的认识和了解,学习掌握构图要饱满、画面要合理,然后进行创作。
3.集体讨论法:小组讨论。
四、说“教学过程”
为了使学生都能在视、听、说、做、思等行为环节中经历美术的过程、体验审美的快乐,顺利达成教学目标,我设计的教学过程如下:
(—)新知导入
我首先设计了“创设情景——出示出示视频:小猪佩奇秘密盒子”这一环节,因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所以我在教学一开始,出示视频把学生带入本节课的学习中,为后面学习《会变的盒子》做好铺垫,并引出本课课题《会变的盒子》。
(二)新知讲解
在新知讲解这一环节,我设计了“引导启发、欣赏古代盒子、连一连、欣赏现代盒子、小体验”这五个环节,加以介绍。
1.引导启发
出示问题:说一说,你见过那些盒子?都是什么材质的?让学生进一步了解生活中的盒子,做好引导启发教育。
2.欣赏古代盒子
通过图片欣赏古代的盒子,让学生了解元代的云纹剔犀盒、清代的银馏金嵌珐琅砚盒和象牙雕鹌鹑盒,以及食盒,通过欣赏介绍让学生更多了解我国古代的各种盒子。
3.连一连
根据欣赏的古代盒子进行图片与内容的连线,增加学生对了解的知识进行加深记忆。
4.欣赏现代的盒子
通过图片各种盒子让学生认识各种盒子的材质,增强学生对盒子材料的认识和分析。
5.小体验
通过盒子的拆分与粘合让学生体验、感悟盒子的制作,体验盒子制作的乐趣。
(三)合作探究
我先利用小组观察盒子平面图,让学生认识纸盒,然后再进行小组探究纸盒娃娃的制作过程,进行合作体验。通过小组中交流、合作、在小组中探讨学习,使重、难点在小组合作、自主探究中得到了解决,体现以学生为主体,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四)课堂练习
为了给学生自由发挥、创造的空间,我设计了“艺术实践”这一环节,鼓励学生对作品进行创作,在创作过程中强调学生要求:分析纸盒的特点,通过对盒子构思和联想,用画、剪、折、卷、贴等方法,把盒子变成美观、有趣的新形象。在学生创作作品时如遇到问题或是我发现问题时,让学生大胆发表自己的看法,学会及时解决问题,提高学生解决问题能力。
(五)课堂总结
课堂总结部分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是“展示评价”,第二部分是“课堂总结”。
1.“展示评价”的环节,在学生创作基本完成时,我采用学生自评为主,其他同学互评与教师点评为辅的方法而进行评价,从而使学生参与到评价中,培养学生自信心,体验成功的快乐。
⑴自评:说一说自己拆开盒子制作了一个什么有趣的形象?
⑵互评:说一说同学们的作品谁设计的形象构思很巧妙?让他们在共同的参与过程中交流,从而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⑶教师评价:根据激励性的原则,及时肯定学生的作品和表现,保护他们的积极态度和创新意识。点评时要注意绘画能力较弱、性格内向的学生应该给他们更多的展示机会,找出优点并发自内心的表扬、赞扬他们,使他们摆脱自卑心理,树立学生的自信心。这样全体学生也就都成为了“学习的主人”。
2.课堂小结
最后是本节课的结束语,说到此处真是有种“意犹未尽,余味无穷”,在课程即将结束时,我会问学生:“说一说你学到了哪些知识?这节课学习的快乐是什么?”学生学会从创作的快乐、成功的快乐、合作的快乐等方面进行回答,甚至会从老师和同学的评价中体会到快乐。本环节对快乐的回顾,更能加深对整个教学过程的学习和体验,同时又是对这节课的总结和梳理。
六、板书设计
9.会变的盒子
美观 实用
利用画、剪、折、卷、粘的方法制作
我比较注重直观、系统的板书设计,还及时的体现教材中的知识点,以便学生能够更好的学习、理解和掌握。我的板书设计是以文字为主,突出了本节课学习内容,让学生对盒子制作有一个更深的认识和学习。
七、作业布置
想一想盒子还能做哪些东西,和你的家人一起动手制作一个你们喜欢的形象吧!
结束语:
总之本节课我通过直观教学、精心设问、探究学习、艺术创作等环节,引导学生进行创作,强调把学生当成发现者、创作者,鼓励学生积极思考进行探究学习,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互帮互助、参与和合作意识,实现了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培养,真正做到了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同步提高,完成了本节课的三维目标和、重点、难点等知识内容,使学生学有所成,学有所获。
以上是我对本节课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法学法、教学过程、板书设计五个方面的所有叙述,请各位领导、老师批评指正,我的说课完毕。
相关教案
这是一份美术三年级下册5.我们的社区教学设计及反思,共4页。教案主要包含了说“教材”,说“学情”,说“教学法”,说“教学过程”,板书设计,作业布置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小学美术人美版(2024)三年级下册9.会变的盒子教案设计,共2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新知导入,新知讲解,合作探究,课堂练习,课堂总结,作业布置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人美版(2024)三年级下册2.画中的线条教学设计,共4页。教案主要包含了说“教材”,说“学情”,说“教学法”,说“教学过程”,板书设计,作业布置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文档详情页底部广告位](http://img.51jiaoxi.com/images/257d7bc79dd514896def3dc0b2e3f598.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