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音版小学三年级音乐下册第六单元《牧童之歌——孤独的牧羊人》教案第1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1/1006/16669230/0-1737958403228/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人音版小学三年级音乐下册第六单元《牧童之歌——孤独的牧羊人》教案第2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1/1006/16669230/0-1737958403287/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所属成套资源:人音版小学三年级音乐下册教案
小学音乐人音版三年级下册孤独的牧羊人教学设计
展开
这是一份小学音乐人音版三年级下册孤独的牧羊人教学设计,共4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导入课题,歌曲教学,课堂小结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学情分析:三年级学生性情活泼好动,且有小部分音乐欣赏作品的积累,大致能从节奏、旋律、情绪等音乐要素来理解音乐作品,但对外国民歌的风格特点还不甚了解,然而学生在音乐教学中对节奏明朗、曲调欢快的器乐曲往往比较敏感和青睐,通过身体动作表现对音乐的理解更是如鱼得水,《孤独的牧羊人》这首节奏明快的作品较能迎合低中段学生。
教学目标
引导学生感受歌曲《孤独的牧羊人》欢快、活泼且富有童趣的旋律与歌词,理解歌曲所描绘的情境,培养学生对音乐作品的感知与想象力,提升音乐审美能力。
帮助学生用明亮、清脆、富有弹性的声音准确演唱《孤独的牧羊人》,熟练掌握歌曲中的高音部分、装饰音(如颤音、滑音)以及多变的节奏,提高学生的演唱技巧与表现力。
通过聆听、演唱、表演、创编等音乐实践活动,激发学生对音乐的兴趣与创造力,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自信心以及自主学习能力,让学生在充满人文关怀与鼓励的教学氛围中体验音乐带来的快乐,增进对多元文化的理解与尊重。
教学重难点
(一)教学重点
深入体会歌曲《孤独的牧羊人》的独特风格,感受其幽默诙谐的情感表达与生动的音乐形象塑造,能够清晰地描述歌曲所营造的情境。
(二)教学难点
精准地演唱歌曲中的高音部分,如 “High n a hill was a lnely gatherd” 中的 “High” 和 “lnely”,确保音准无误且声音明亮集中,同时保持气息的稳定与连贯。
教学方法
情境教学法、示范法、练习法、小组合作法、启发式教学法、表演法
教学准备
多媒体设备、钢琴、牧羊人道具(如草帽、牧羊鞭、玩偶羊)、自制 “阿尔卑斯山” 场景道具、小奖品(如音乐卡片、卡通徽章)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题
1、欣赏《哆来咪》。
2、介绍美国音乐故事片《音乐之声》。
3、欣赏《雪绒花》。
师:这些歌曲组成了影片的精彩部分,其中还有一首歌曲也非常好听,它是上校家里来了几位客人,家庭教师玛丽亚带领着孩子们表演的一段木偶剧,非常的诙谐、动听,我们先来欣赏一下。
二、歌曲教学
1、听赏《孤独的牧羊人》。
2、介绍歌曲。
师:刚才这首歌曲中出现了很多人物,你们能告诉老师吗?
生:有牧羊人,有王子,有挑担的农夫等等。[来源:学+科+网Z+X+X+K]
师:如果你是作曲家,你会给这首歌曲取个什么名字?
学生发表各自的观点。
师:为什么这首歌曲会叫做《孤独的牧羊人》?(生答……)
师:高高的山顶上牧羊人一个人在山顶放养,没有人陪伴他,他只有用自己的歌声来驱散他的孤独和寂寞,但他的内心并不孤独。他用自己嘹亮、明快而动听的歌声表达了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的情感,由此而感染了一大群人,有王子、农夫、喝啤酒的人,最后还有个小姑娘和他唱起了二重唱。
3、自主学唱歌曲。
师:听老师弹一遍这首歌的旋律,用“来”轻轻地跟唱一遍。
4、听曲范唱,轻声跟唱。
师:现在请同学们再听一遍《孤独的牧羊人》这首歌曲,并试着唱出来。(播放课件)
5、表现歌曲。
师:接下来,我们分成三组来演唱一下这首歌曲,所有的“来咿噢嘟”齐唱,比一比,看看哪一组唱得好。你们讨论一下,你们这一组用什么样的感情来唱这一段歌曲。
(教师伴奏,学生演唱。)
6、介绍“约德尔调”。
师:歌曲创作者采用了“约德尔调”写成了这首曲子,使歌曲欢快、诙谐,接下来我们一起了解一下,什么叫“约德尔调”。
师:在我们中国的一些民族中,除了直接表现歌曲思想内容的正词外,也常常穿插了一些语气词、象声词,甚至很多还是无意可解的语句,但一经和正词配曲歌唱,成为一首完整的歌曲时,它们就能表现出鲜明的情感,成为整个歌曲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为了区别正词,我们称之为“衬词”,写谱时常用括号括起来,衬词的曲调,称为“衬腔”。同学们,你们想想你们身边有哪些带衬词、衬腔的歌曲。
师生共同讨论演唱:《康定情歌》、《青春舞曲》、《太阳出来喜洋洋》、《赶圩归来呵哩哩》、《脚夫调》、《众人划浆开大船》、《采磨菇的小姑娘》等。
三、课堂小结。
其实我们了解的国外“约德尔调”和在民歌中出现的“衬词、衬腔”都是劳动人民在劳动过程中,日积月累形成的一种歌曲表现手法,它们有着异曲同工之处。在今后的日常生活中,大家多留心,注意一下这些表现手法,多收集一些,我们可以开展一次演唱会。
相关教案
这是一份小学音乐人音版(五线谱)三年级下册小小羊儿要回家教学设计,共4页。教案主要包含了课前导入,节奏练习,解决重难点,朗读歌词,课堂总结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人音版三年级下册孤独的牧羊人教学设计,共9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复习歌曲《龙的传人》,欣赏京歌《我是中国人》,复习歌曲《剪羊毛》,教师总结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小学音乐人音版三年级下册孤独的牧羊人教案,共16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案例描述,案例分析,教学目标,教学思路,教材分析,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具准备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文档详情页底部广告位](http://img.51jiaoxi.com/images/257d7bc79dd514896def3dc0b2e3f598.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