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 下册1.2 离骚(节选)教学课件ppt
展开
这是一份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 下册1.2 离骚(节选)教学课件ppt,共35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2离骚节选,知识铺垫,课时1,活动一,疏通文意了解内容,传说中的古代帝王颛顼,远代子孙,对已故父亲的美称,观察衡量,楚地方言披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1.作者知识屈原(约前340—前278),芈姓,屈氏,名平,字原,又字灵均,出生于楚国丹阳秭归(今湖北宜昌),战国时期楚国诗人、政治家。楚武王熊通之子屈瑕的后代。少年时受过良好的教育,博闻强识,志向远大。主张:提倡“美政”,对内主张举贤任能,修明法度,对外力主联齐抗秦。流放:因遭贵族排挤毁谤,先后被流放至汉北和沅湘流域。结局:公元前278年,秦将白起攻破楚国郢都,屈原悲愤交加,怀石自沉于汨罗江,以身殉国。
屈原是中国历史上一位伟大的爱国诗人,中国浪漫主义文学的奠基人,“楚辞”的创立者和代表作家,开辟了“香草美人”的传统,被誉为“楚辞之祖”。屈原作品的出现,标志着中国诗歌进入了一个由大雅歌唱到浪漫独创的新时代,其主要作品有《离骚》《九歌》《九章》《天问》等。1953年,在屈原逝世2 230周年之际,世界和平理事会通过决议,确定屈原为当年纪念的世界四大文化名人之一。历史评价:李白《江上吟》:“屈平词赋悬日月,楚王台榭空山丘。”苏轼:“吾文终其身企慕而不能及万一者,惟屈子一人耳。”郭沫若:屈原是“伟大的爱国诗人”,一颗闪耀在“群星丽天的时代”,“尤其是有异彩的一等明星”。
2.背景知识关于《离骚》的创作年代,司马迁在《史记·太史公自序》里说“屈原放逐,著《离骚》”,《离骚》应当作于屈原被放逐之后。写作时间应当在秋天。关于《离骚》的创作缘由,司马迁在《史记·屈原列传》中引刘安《离骚传》说:“屈平疾王听之不聪也,谗谄之蔽明也,邪曲之害公也,方正之不容也,故忧愁幽思而作《离骚》。”又说:“屈平之作《离骚》,盖自怨生也。”屈原的“忧愁幽思”和怨愤,是和楚国的政治现实紧密联系在一起的。《离骚》就是他根据楚国的政治现实和自己的不平遭遇,“发愤以抒情”而创作的一首政治抒情诗。由于其中曲折尽情地抒写了诗人的身世、思想和境遇,因此也有人把它看作是屈原生活历程的形象记录,称它为诗人的自叙传。
3.知识链接(1)楚辞与《楚辞》“楚辞”,诗体名。楚地的歌辞,指战国时以屈原为代表创作的带有浓厚楚地色彩的新诗体。“产于楚地,用楚方言,歌楚之音,记楚之物”。汉代将这种别具风格的文体称为“楚辞体”,楚辞中最有代表性的作品是《离骚》,所以也称之为“骚体诗”。“楚辞”的主要特点:句式不整齐,每句字数可多可少,以六言、七言为主;每首诗的句数不受限制,可多可少;用韵不严格;句中或句末加语气助词“兮”字。
《楚辞》:汉代时,刘向把屈原、宋玉等人的作品编辑成集,名为《楚辞》。它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部浪漫主义诗歌总集,并成为继《诗经》以后,一部对后世诗歌产生深远影响的诗歌总集。(2)文化知识卡片
4.读准字音①苗裔( )②孟陬( )③庚寅( ) ④览揆( )⑤肇( ) ⑥重之( )⑦扈江离( ) ⑧辟芷( )⑨汩( )
⑩搴阰( )( )⑪修姱( ) ⑫ 羁( )( )⑬謇朝谇( )( )⑭蕙 ( )⑮揽茝( )⑯谣诼( )⑰偭规矩( ) ⑱忳郁邑( )
⑲侘傺( )( ) ⑳溘死( ) 鸷鸟( ) 攘诟( ) 芰荷( )
疏通浪漫主义之鸿篇,读懂楚辞之声
疏通文言知识,梳理行文脉络。
如果说,《诗经》曾把温煦的民间礼仪化作数百年和声,慰藉了黄河流域的人伦离乱和世情失落,那么,屈原的使命就完全不同了。他只是孤单的一个人,没有和声;他一意孤行,拒绝慰藉;他心在九天,不在世情……从黄河到长江,《诗经》式的平原小合唱也就变成了屈原式的悬崖独吟曲。如果说,《诗经》首次告诉我们什么叫诗,那么,屈原则首次告诉我们什么是诗人。
1.《离骚》被后世文学家赞为“光可争日月”“句句字字皆瑶琨”,但因为时间的久远和浓厚的楚地色彩,初读时比较难解。通读全诗,解释重点字词,并回答相应的问题。(第1段)帝高阳①之苗裔②兮,朕③皇考④曰伯庸。
①高阳: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苗裔:_________③朕:___ ④皇考:_________________
⑨览揆:_________ ⑩肇:_____⑪锡:_____ ⑫嘉名:_____
摄提⑤贞⑥于孟陬⑦兮,惟庚寅吾以降⑧。皇览揆⑨余初度兮,肇⑩锡⑪余以嘉名⑫。名余曰正则兮,字余曰灵均。
⑤摄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⑥贞:_________⑦孟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⑧降:_____
即“摄提格”,寅年的别称
孟春正月,是寅月,正月为陬
思考:概括第1段的主要内容,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答案 (1)内容:自述出身与身世,出身高贵、降生祥瑞、名字美好。(2)作用:强调自己与楚王同宗共祖,意在表明自己对楚国的兴亡负有义不容辞的责任,同时也为他至死不能离开楚国埋下了伏笔。“正则”,公正而有法则;“灵均”,形容土地美好而平坦,这里指禀赋良善,公平均一。这是亲人对他的期望,也是他一生所恪守的信条。总之,首段为诗人一生的自尊、自重、自爱定下感情基调。
(第2段)纷①吾既有此内美兮,又重②之以修能③。扈④江离与辟芷⑤兮,纫⑥秋兰以为佩。
①纷:_____ ②重:___③修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扈:_____________⑤辟芷:___________________ ⑥纫:___________
美好的容态。一说指优秀的才能。能,一说作“态”
⑪揽:_____ ⑫忽:_____⑬淹:_____ ⑭代序:________
汩⑦余若将不及兮,恐年岁之不吾与⑧。朝搴⑨阰⑩之木兰兮,夕揽⑪洲之宿莽。日月忽⑫其不淹⑬兮,春与秋其代序⑭。惟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迟暮。
⑦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⑧与:_____⑨搴:_____ ⑩阰:_____
水流很快的样子。这里用以比喻时间过得飞快
不抚壮⑮而弃秽兮,何不改此度⑯?乘骐骥以驰骋兮,来吾道⑰夫先路⑱!
⑮抚壮:_________ ⑯度:___________⑰道:_______________ ⑱先路:_____
思考:作者连续两次写到“恐”,具体内容是什么?这种“恐”反映了作者怎样的心情?
答案 (1)“恐年岁之不吾与”,担心光阴似水,时不我待,不能把美好的品格和超凡的才能献给国家,以完成振兴楚国的大任。反映了作者面对楚王昏庸、国家颓势而不能有所作为的焦虑不已的心情。(2)“恐美人之迟暮”,这里的“美人”可以说是作者自己,他感叹岁月无情,来日无多,希望能把握住短暂的人生,做一番事业。这里的“美人”也可以说是指代楚王,表面说的是担心楚王衰老不堪大任;其实担忧的是楚王不思变革,不图进取,苟且偷安,昏聩误国。
⑧谇:_____⑨替:_____ ⑩以:_____⑪ :_____
(第3段)长太息①以掩涕②兮,哀民生③之多艰。余虽好④修姱⑤以 羁⑥兮,謇⑦朝谇⑧而夕替⑨。既替余以⑩蕙 ⑪兮,
①太息:_____②掩涕:_________③民生:_____ ④好:___________⑤修姱:_____ 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⑦謇: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喻指束缚、约束。 ,马缰绳。羁,马络头
楚地方言,助词,无实义
又申⑫之以揽⑬茝⑭。亦余心之所善⑮兮,虽⑯九死其犹未悔。怨灵修⑰之浩荡⑱兮,终不察⑲夫民心⑳。众女 嫉余之蛾眉 兮,谣诼 谓余以善淫。
⑫申:___________⑬揽:_____ ⑭茝:_________________⑮所善:_____________ ⑯虽:_____⑰灵修:_________
⑱浩荡:_____⑲察:_____ ⑳民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众女:_________ 蛾眉:_______________ 谣诼:_____
指屈原自己的心。一说指人心
绳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追曲:_________ 竞:_____ 周容:_________
固 时俗 之工巧 兮,偭 规矩而改错 。背绳墨 以追曲 兮,竞 周容 以为度。
固:_____ 时俗:_____ 工巧:_________ 偭:_____ 改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流亡:___________ 此态:_____________________ 群:_____ 前世:_______ 固然:_________
忳郁邑 余侘傺 兮,吾独穷困 乎此时也。宁溘 死以流亡 兮,余不忍为此态 也!鸷鸟之不群 兮,自前世 而固然 。
忳郁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侘傺:___________ 穷困:_________ 溘:_____
郁邑,都是“忧愁烦闷”的意思
何方圜 之能周 兮,夫孰异道而相安?屈心而抑志兮,忍尤 而攘 诟 。伏 清白以死直兮,固前圣之所厚 。
方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周:___ 尤:_____ 攘:_____ 诟:_____ 伏:_______________ 厚:___________
方枘(榫头)和圆凿(榫眼)。“圜”,同“圆”
思考:作者一生“好修姱以 羁兮”,却又“謇朝谇而夕替”的原因是什么?请简要概括。
答案 君王荒唐、昏庸(“浩荡”“不察”);小人诽谤、嫉妒(“众女”“谣诼”);自己不愿同流合污(“好修”“未悔”)。在这样的环境里,作者或许只能遭遇不幸,这是作者的悲哀,更是历史的悲哀。
(第4段)悔相①道之不察兮,延伫②乎吾将反。回朕车以复路兮,及③行迷④之未远。步余马于兰皋兮,驰椒丘⑤且焉⑥止息⑦。进不入⑧以离⑨尤兮,退将复修吾初服⑩。制芰荷以为衣兮,集芙蓉以为裳。
①相:_____ ②延伫:_____③及:_____ ④行迷:_________⑤丘:_____
⑥焉:_______⑦止息:___________⑧不入:_________⑨离:_______________ ⑩初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指出仕前的服饰,比喻原先的志向
不吾知其亦已兮,苟⑪余情其信⑫芳⑬。高⑭余冠之岌岌⑮兮,长余佩之陆离⑯。芳与泽其杂糅兮,唯昭质⑰其犹未亏⑱。忽反顾以游目⑲兮,将往观乎四荒⑳。
⑪苟:___________ ⑫信:_____⑬芳:_____ ⑭高:_____⑮岌岌:___________
⑯陆离:___________⑰昭质:_______________ ⑱亏:_____⑲游目:_________ ⑳四荒:_________
佩缤纷 其繁饰 兮,芳菲菲 其弥章 。民生各有所乐兮,余独好修 以为常。虽 体解吾犹未变兮,岂余心之可惩 ?
缤纷:___________ 繁饰:_____________ 菲菲:_________ 章:________ 修:_____ 虽:_____ 惩:_____________
思考:“虽九死其犹未悔”中的“未悔”与“悔相道之不察兮,延伫乎吾将反”中的“悔”是否矛盾?请说明理由。
答案 不矛盾。前者的“未悔”是作者对正道直行、不同流合污的高尚品质的坚持。后者的“悔”是作者对政治生涯的悔,他打算全身而退,远离政坛,不再在政治活动中积极进取,但他并没有放弃操守,而是更加高洁自守。
2.请在理解文意的基础上填出下面结构导图中的空缺部分。
答案 ①改革决心 ②政治思想 ③忧国忧民
理解与巩固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屈原在《离骚》中表明自己具有美好的内在品质和非凡才能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也强调了自己的才能修养不同于一般人,体现了他对自我价值的肯定。(2)《离骚》中,屈原巧用比喻,揭露楚国朝政的黑暗和佞臣巧于言语、违背先圣之法、随心所欲、恣意妄为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屈原《离骚》中,用比喻手法揭露人臣不修仁义、背弃忠直、随从枉佞、迎合于世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离骚》中,屈原表达自己虽然遭到不公的待遇,但是为了自己心中追求的理想九死不悔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相关课件
这是一份高中语文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 下册1.2 离骚(节选)教学课件ppt,共60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2离骚节选,活动一,“我”为屈子绘像,活动二,“我”为屈子做简历,三闾大夫,活动三,“我”赏屈子才艺,活动四,“我”承屈子精神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高中语文1.2* 齐桓晋文之事教学课件ppt,共27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2齐桓晋文之事,第1课,知识铺垫,文化知识卡片,课时1,学习目标,课前微语,活动一,通读全文梳理结构,保民而王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 下册1.2 离骚(节选)教学ppt课件,共24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小试牛刀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