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成套资源:高中生物人教版(2019)必修二《遗传与进化》全册(课件PPT+导学案+教学设计+分层练习)
高中生物第2章 基因和染色体的关系第2节 基因在染色体上优秀同步训练题
展开
这是一份高中生物第2章 基因和染色体的关系第2节 基因在染色体上优秀同步训练题,共8页。
A.易于饲养繁殖快B.能产生大量的子代
C.相对性状易于区分D.自然状态下只能自交
答案D
【详解】
A、果蝇易于饲养且繁殖快,是作为遗传学材料的优点,A不符合题意;
B、果蝇产生的子代数量多,具有统计学意义,是作为遗传学材料的优点,B不符合题意;
C、果蝇具有多对易于区分的相对性状,是作为遗传学材料的优点,C不符合题意;
D、果蝇是雌雄异体,在自然状态下杂交,D符合题意。
2、萨顿依据“基因和染色体的行为存在明显的平行关系”,提出“基因是由染色体携带着从亲代传递给下一代”的假说,下列说法中,不属于他所依据的“平行”关系的是( )
A.以染色体为载体的DNA,能进行复制
B.基因和染色体在体细胞中都是成对存在,在配子中都只有成对中的一个
C.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在形成配子时自由组合,非同源染色体在减数分裂中也有自由组合
D.基因在杂交过程中保持完整性和独立性,染色体在配子形成和受精过程中,也有相对稳定的形态结构
【答案】A
【解答】
A、以染色体为载体的DNA,能进行半保留复制,是沃森和克里克提出的,A错误;
B、基因和染色体在体细胞中都是成对存在,在配子中都只有成对中的一个,是萨顿提出假说的依据,B正确;
C、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在形成配子时自由组合;非同源染色体在减数分裂中也有自由组合,是萨顿提出假说的依据,C正确;
D、基因在杂交过程中保持完整性和独立性;染色体在配子形成和受精过程中,也有相对稳定的形态结构,是萨顿提出假说的依据,D正确。
3、下列有关基因和染色体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在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相同位置的基因为等位基因
B.一条染色体上有多个基因,基因在染色体上呈线性排列
C.染色体是基因的主要载体,还有少数基因在线粒体和叶绿体中
D.基因和染色体的数目在减数分裂过程中不存在明显的平行关系
【答案】A
【解答】
A、在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相同位置的基因为等位基因或者相同基因,A错误;
B、基因在染色体上,一条染色体上有多个基因,基因在染色体上呈线性排列,B正确;
C、染色体是基因的主要载体,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线粒体和叶绿体中含有少量的DNA,因此还有少数基因在线粒体和叶绿体中,C正确;
D、一条染色体含有多个基因,因此基因和染色体的数目在减数分裂过程中不存在明显的平行关系,D正确。
4、摩尔根和他的学生们绘出了第一幅基因位置图谱,示意图如图,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所示基因控制的性状均表现为伴性遗传
B.所示基因在Y染色体上都有对应的基因
C.所示基因在遗传时均不遵循孟德尔定律
D.四个与眼色表型相关基因互为等位基因
【答案】A
【解答】
A、图示为果蝇一些基因在X染色体上的分布示意图,该染色体为X染色体,其上基因控制的性状总是与性别相关联,即伴性遗传,A正确;
B、X与Y染色体之间存在同源区段与非同源区段,在非同源区段,Y染色体上不含有与所示基因对应的基因,B错误;
C、遵循孟德尔遗传定律的条件是真核生物细胞核基因的遗传,图示基因在性染色体上,在遗传时遵循孟德尔定律,C错误;
D、等位基因是指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相同位置,控制同一性状不同表现类型的基因,图中四个与眼色表型相关基因互为非等位基因,D错误。
5、摩尔根和他的学生用果蝇实验证明了基因在染色体上,下列叙述与事实不符的是( )
A.白眼雄蝇与红眼雄蝇杂交,F1全部为红眼,推测白眼对红眼为隐性
B.F1雌雄个体相互交配,后代中雌蝇均为红眼,雄蝇红、白眼各半,推测红、白眼基因可能在X染色体上
C.F1雌蝇与白眼雄蝇杂交,后代雌雄个体中红白眼都各半。结果符合预期
D.摩尔根实验结果证实基因在染色体上呈线性排列
【答案】D
【解答】
A、一对相对性状的亲本杂交,后代只表现出一种性状,这种性状是显性性状,白眼雄蝇与红眼雌蝇杂交,F1全部为红眼,推测红眼为显性性状,白眼对红眼为隐性,A正确;
B、F1互交后代中雌蝇均为红眼,雄蝇红、白眼各半,雌雄表型不同,所以推测红、白眼基因在X染色体上,B正确;
C、F1中雌蝇(XAXa)与白眼雄蝇(XaY)回交,后代的基因型为XAXa:XaXa:XAY:XaY,比例为1:1:1:1,后代雌雄个体中红白眼都各半,结果符合预期,C正确;
D、摩尔根实验结果证实果蝇的白眼基因在X染色体上,不能证明基因在染色体上呈线性排列,D错误。
刷提升
1、关于以下几个重要科学探究,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①摩尔根的果蝇杂交实验 ②孟德尔豌豆杂交实验
③观察洋葱根尖分生区有丝分裂实验 ④观察蝗虫雄性生殖器官切片
A.①摩尔根首次将一个特定基因定位在一条特定染色体上
B.②孟德尔假说的核心内容是“形成配子时,成对的遗传因子彼此分离”
C.③有可能会看到同源染色体联会的现象
D.④能看到 3 种不同染色体数目的细胞分裂图像
【答案】C
【解答】
A、摩尔根的果蝇杂交实验证明了控制果蝇白眼性状的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首次将一个特定基因定位在一条特定染色体上,A正确;
B、孟德尔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中,对性状分离现象提出了解释,即提出假说,假说的核心内容包括形成配子时成对的遗传因子彼此分离,B正确;
C、根尖细胞不能减数分裂,看不到同源染色体联会的现象,C错误;
D、蝗虫的雄性生殖器官中,既有能进行减数分裂的细胞,也有能进行有丝分裂的细胞,不同细胞中可以观察到与体细胞相同的染色体数、体细胞一半的染色体数、体细胞2倍的染色体数,D正确。
果蝇的眼色由一对等位基因(A、a)控制,在纯种暗红眼(♀)和纯种朱红眼(♂) 的正交实验中,F1只有暗红眼;在纯种暗红眼(♂)和纯种朱红眼(♀)的反交实验 中,F1雌性全为暗红眼,雄性全为朱红眼。则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这对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显性性状为暗红眼
B.通过正交、反交实验可以确定控制果蝇眼色的基因是在性染色体上还是在常染色体上
C.正、反交的子代中,雌性果蝇的基因型都是XAXa
D.反交实验中F1雌雄个体交配,子代雄性果蝇中暗红眼和朱红眼的比例为3∶1
【答案】D
【解答】
根据正交实验的结果可知,暗红眼为显性性状,结合反交实验的结果(雌性全为暗红眼,雄性全为朱红眼)可知,这对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A正确;根据前面的分析可知,正交:纯种暗红眼(XAXA)×纯种朱红眼(XaY)→F1暗红眼(XAXa)、暗红眼(XAY),反交:纯种暗红眼(XAY)×纯种朱红眼(XaXa)→F1暗红眼(XAXa)、朱红眼(XaY),C正确;让反交实验的F1雌雄个体交配,即暗红眼(XAXa)×朱红眼(XaY),子代雄性果蝇的表型及比例是暗红眼(XAY)∶朱红眼(XaY)=1∶1,D错误。
3、现代分子生物学技术能够用特定的分子,与染色体上的某一个基因结合,这个分子又能被带有荧光标记的物质识别,通过荧光显示基因在染色体上的位置。如图是通过荧光显示基因在染色体上位置的照片,下列关于该图的说法错误的是( )
A.此图中一共有四条染色单体
B.图中甲、乙是一对同源染色体
C.相同位置上有4个荧光点,说明这4个基因是相同基因
D.该图是证明基因在染色体上的最直接的证据
【答案】C
【解答】
综合解析 相同位置上有4个荧光点,其中姐妹染色单体上是相同基因,非姐妹染色单体上可能是等位基因也可能是相同基因,C错误。
4、如图表示孟德尔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图中染色体上的横线表示基因的位置),图示不能说明( )
A.染色体是基因的主要载体
B.基因是由染色体携带着从亲代传递给子代
C.基因在杂交过程中保持完整性和独立性
D.减数分裂过程中,等位基因会随着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
【答案】B
【解答】
白眼为隐性性状,且控制该性状的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雌果蝇要表现白眼性状,必须用白眼雄果蝇和带有白眼基因的雌果蝇杂交。亲本雌果蝇不携带白眼基因,A不符合题意;
F1雌果蝇携带白眼基因,与亲本白眼雄果蝇交配能得到白眼雌果蝇,B符合题意;
C、D、选用F2杂交花费时间较长,C、D不符合题意。
5、萨顿提出“染色体可能是基因的载体”的假说,摩尔根起初对此假说持怀疑态度,他和同事设计果蝇杂交实验对此进行研究,杂交实验如图7所示,图8是果蝇的染色体模式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图7
图8
(1)果蝇的性别决定属于 型,家养的鸡的性别决定属于 型。
(2)从以上杂交实验的结果可以看出,隐性性状是 。
(3)根据实验判断,果蝇的眼色遗传是否遵循基因的分离定律? (填“遵循”或“不遵循”)。请写出判断的理由:
(4)根据上述果蝇杂交实验现象,摩尔根等人提出控制眼色的基因只位于X染色体上,Y染色体上没有它的等位基因。摩尔根等人通过测交等方法力图验证他们提出的假设,下面的实验图解是他们完成的测交实验之一:
①该测交实验并不能充分验证其假设,其原因是 。
②为充分验证其假设,请你设计一个测交方案,并用遗传图解写出该过程(要求:需写出配子,控制眼色的等位基因用B、b表示) 。
【答案】
(1) XY ZW (2)白眼
(3) 遵循 杂种子一代相互交配的后代出现性状分离,且分离比为3∶1
(4) 控制眼色的基因无论位于常染色体上还是只位于X染色体上,测交实验
结果都相同
【解答】
(1)性别决定有XY型和ZW型,果蝇的性别决定属于XY型,家养的鸡的性别决定属于ZW型。
(2)由遗传图解分析可知,红眼雌果蝇与白眼雄果蝇杂交,F1的表现型无论雌雄都是红眼,即红眼为显性性状,白眼为隐性性状。
(3)亲本红眼雌果蝇与白眼雄果蝇杂交,F1的表现型无论雌雄都是红眼,而杂种子一代自由交配的后代出现性状分离,且分离比为3:1,说明果蝇的眼色遗传是否遵循基因的分离定律。
(4)①测交实验可知,测交后代在雌雄个体间的性状分离比相同,都是1:1;假如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测交后代在雌雄个体间的性状分离比相同,都是1:1,如果位于X染色体上,测交后代在雌雄个体间的性状分离比也相同,都是1:1,因此该实验不能证明摩尔根提出的“控制眼色的基因只位于X染色体上”的假说。
②为了充分验证摩尔根提出的“控制眼色的基因只位于X染色体上"的假说,应该选择白眼雌果蝇与红眼雄果蝇进行测交,亲本的基因型分别是XbXb、XBY,测交后代的基因型为XBXb(红眼雌果蝇)、XbY(白眼雄果蝇),且比例都1:1。遗传图解为: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高中生物人教版 (2019)必修2《遗传与进化》第3节 伴性遗传精品巩固练习,共8页。
这是一份人教版 (2019)必修2《遗传与进化》一 减数分裂优秀课时训练,共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同源染色体是指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高中生物人教版 (2019)必修2《遗传与进化》第6章 生物的进化第1节 生物有共同祖先的证据综合训练题,文件包含人教版2019高中生物必修二《遗传与进化》第6章生物的进化61《生物有共同祖先的证据》-分层作业原卷版docx、人教版2019高中生物必修二《遗传与进化》第6章生物的进化61《生物有共同祖先的证据》-分层作业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10页, 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