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英语朗读宝

    浙教版初中科学 八下第2章微粒的模型与符号 2.3 《原子结构的模型》课时1分层作业(原卷版+解析版)

    资料中包含下列文件,点击文件名可预览资料内容
    • 原卷
      浙教版初中科学 八下第2章微粒的模型与符号 2.3 《原子结构的模型》课时1分层练习(原卷版).docx
    • 解析
      浙教版初中科学 八下第2章微粒的模型与符号 2.3 《原子结构的模型》课时1分层练习(解析版).docx
    浙教版初中科学 八下第2章微粒的模型与符号 2.3 《原子结构的模型》课时1分层练习(原卷版)第1页
    浙教版初中科学 八下第2章微粒的模型与符号 2.3 《原子结构的模型》课时1分层练习(原卷版)第2页
    浙教版初中科学 八下第2章微粒的模型与符号 2.3 《原子结构的模型》课时1分层练习(解析版)第1页
    浙教版初中科学 八下第2章微粒的模型与符号 2.3 《原子结构的模型》课时1分层练习(解析版)第2页
    浙教版初中科学 八下第2章微粒的模型与符号 2.3 《原子结构的模型》课时1分层练习(解析版)第3页
    还剩2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3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浙教版(2024)八年级下册第3节 原子结构的模型优秀课时练习

    展开

    这是一份浙教版(2024)八年级下册第3节 原子结构的模型优秀课时练习,文件包含浙教版初中科学八下第2章微粒的模型与符号23《原子结构的模型》课时1分层练习原卷版docx、浙教版初中科学八下第2章微粒的模型与符号23《原子结构的模型》课时1分层练习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11页, 欢迎下载使用。
    1题 如图为原子结构模型的演变图,其中 (1)为道尔顿原子模型(4)为近代量子力学原子模型符合历史演变顺序的一组排列是( )
    A. (1)(3)(2)(5)(4)
    B. (1)(2)(3)(4)(5)
    C. (1)(5)(3)(2)(4)
    D. (1)(3)(5)(4)(2)
    【答案】A
    【解析】(1)19世纪初,道尔顿提出近代原子学说,他认为原子是不可分的实心球体;
    (3)1897年,汤姆生发现了电子,提出“葡萄干面包式”的原子结构模型;
    (2)1911年,卢瑟福提出了带核的原子结构模型;
    (5)1913年,玻尔提出电子在一定轨道上运动的原子结构模型;
    (4)薛定谔提出电子云模型,为近代量子力学原子模型。故先后顺序为(1)(3)(2)(5)(4),
    故选A.
    2题 下列所描述的粒子与氧原子一致的是( )
    A.该粒子有8个质子,9个中子,10个电子
    B.该粒子有9个质子,8个中子,10个电子
    C.该粒子有8个质子,10个中子,8个电子
    D.该粒子有9个质子,10个中子,8个电子
    【答案】C
    【解析】氧原子的原子序数为8,且原子中,原子序数=质子数=电子数,所以选项C正确,故选C。
    3题 【乐清市山海联盟 2023-2024期中】19世纪初,道尔顿提出原子论,用一些圆圈再加上各种点、线和字母表示不同的原子,如图是道尔顿当时采用的某些原子符号。根据这些符号,下列选项中表示一氧化碳分子模型的是( )
    A. B. C. D.
    【答案】D
    【解析】一氧化碳是由一氧化碳分子构成的,且一个一氧化碳分子由一个碳原子和一个氧原子构成,故选D。
    4题 【2022浙江台州路桥期末】2022年北京冬奥会,碲化镉发电玻璃成为绿色奥运和科技奥运的创新点。碲元素是一种重要的工业添加剂,碲原子相对原子质量为128,核外电子数为52,则碲原子的质子数为( )
    A. 128 B. 52 C. 76 D. 180
    【答案】B
    【解析】原子中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碲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为52,则碲原子的质子数也为52,故选B。
    5题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原子不显电性 B.在化学变化中能否再分是原子和分子的本质区别
    C.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 D.所有原子的原子核都含有中子和质子
    【答案】D
    【解析】A、分子、原子不显电性,故选项A正确;
    化学变化中,分子可以分,原子不可以分,故选项B正确;
    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故选项C正确;
    D、氢原子中不含中子,故选项D错误;故选D。
    6题 如图所示为小明制作的原子模型,外圈上的小球为电子,内圈为原子核。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该模型表示一种碳原子
    B.该原子的核电荷数为4
    C.该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2个电子上
    D.该原子核由2个质子和2个中子构成
    【答案】D
    【解析】A、该原子的电子数为2,且原子中原子序数=质子数=电子数=核电荷数,所以原子序数为2,则该模型表示的是氦原子,故选项A错误;
    B、原子中原子序数=质子数=电子数=核电荷数,所以原子序数为2,故选项B错误;
    C、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故选项C错误;
    D、由图可得,该原子核由2个质子和2个中子构成,故选项D正确;故选D。
    7题【乐清市山海联盟 2023-2024期中】探究原子结构的奥秘,19世纪以前,人们一直以为原子是不可分的,直到1887年,汤姆生发现了带负电的电子后,才引起人们对原子结构模型的探索。
    【提出问题】电子带负电,原子不带电,说明原子内存在着带正电荷的部分,它们是均匀分布还是集中分布的呢?
    【进行实验】1910年英国科学家卢瑟福进行了著名的α粒子轰击金箔实验,如图甲。
    实验说明:
    ①放射源—放射性物质放出α粒子(带正电荷),质量是电子质量的7000倍;
    ②金箔—作为靶子, 厚度1μm, 重叠了3000层左右的原子;
    ③荧光屏—α粒子打在上面发出闪光;
    ④通过显微镜观察闪光,且通过360度转动可观察不同角度α粒子的到达情况。
    【收集证据】如图乙,绝大多数α粒子穿过金箔后仍沿原来的方向前进,但是有少数α粒子却发生了较大的偏转,并且有极少数α粒子的偏转超过90°,有的甚至几乎达到180°。
    【猜想假设】α粒子遇到电子后,就像飞行的子弹碰到灰尘一样运动方向不会发生明显的改变,而结果却出乎意料,除非原子的大部分质量集中到了一个很小的结构上,否则大角度的散射是不可能的。
    【解释结论】
    (1)卢瑟福所说的“除非原子的大部分质量集中到了一个很小的结构上”中的“很小的结构”指的是原子的__________。
    (2)1μm金箔包含了3000层金原子,从【收集证据】中的__________现象可以说明原子内部绝大部分空间是空的。
    (3)在卢瑟福之前,科学家对原子结构的探究总结为甲、乙两个原子模型。请你根据α粒子散射实验,在答题卷的丙方框中简要画出卢瑟福建构的原子模型。__________
    【答案】(1)原子核 (2)绝大多数α粒子穿过金箔后仍沿原来的方向前进
    (3)
    【解析】(1)原子核集中了原子的大部分质量,卢瑟福所说的“除非原子的大部分质量集中到了一个很小的结构上”中的“很小的结构”指的是原子的原子核。故答案为:原子核。
    (2)从收集证据中的“绝大多数α粒子穿过金箔后仍沿原来的方向前进” 现象可以说明原子内部绝大部分空间是空的。故答案为:绝大多数α粒子穿过金箔后仍沿原来的方向前进。
    (3)卢瑟福建构的原子模型是原子由原子中心的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的。故答案为:。
    8题【温州新希望学校2023-2024期中】人类为揭示原子结构奥秘,经历了漫长的探究过程。原子结构的认识发展史简单归纳如下:
    (1)卢瑟福核式结构模型,是基于“用带正电的α粒子轰击金属箔”的实验提出的。荧光屏设计成360°环绕,是因为卢瑟福在实验前认为α粒子可能穿过金箔,也可能________。
    ①a粒子发生器——放出a粒子(带正电荷)质量是电子质量的7000多倍;
    ②金箔——作为靶子,厚度1μm,重叠了3000层左右的原子;
    ③荧光屏——a粒子打在上面发出闪光。
    (2)根据实验现象(如图),不能获得的结论是________;(填字母)
    A. 原子核体积很小B. 原子核质量较大
    C. 原子核带正电荷D. 核外电子带负电荷
    (3)1919年,卢瑟福用加速了的高能α粒子轰击氮原子,结果有微粒从氮原子中被击出,而粒子留在了氮原子中,将氮原子变成了氧原子。从现代观点看,被击出的微粒一定含有________。(提示:粒子由2个质子和2个中子构成)
    【答案】(1)偏转或反弹(合理即可) (2)D (3)质子和中子
    【解析】(1)如图乙,α粒子通过荧光屏会引起闪光。荧光屏设计成360°环绕,是因为卢瑟福在实验前认为α粒子可能穿过金箔,也可能被弹射回来;
    (2)当α粒子轰击金属箔时,只有少数α粒子的运动方向发生偏转,这说明原子核本身体积很小;原子核本身的质量较大;α粒子与原子核相互排斥,说明原子核带正电荷;但没有任何现象说明核外电子带负电荷。故选D。
    (3)氮原子有7个质子和7个中子,而α粒子有2个质子和2个中子,生成的氧原子有8个质子和8个中子,那么被轰击出的粒子含有的质子数为:7+2-8=1,含有的中子数为:7+2-8=1。从现代观点看,被击出的微粒一定含有质子和中子。
    【提升练习】
    9题 探月卫星“嫦娥一号”主要任务之一是探明月球上氦﹣3的储量。如图是氦﹣3原子结构示
    图,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
    A.原子核内质子数等于核外电子数
    B.氦﹣3原子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
    C.质子和中子是不可再分的粒子
    D.一个氦﹣3原子核内有2个质子
    【答案】C
    【解析】A、氦原子的质子数等于核外电子数,故选项A正确;
    B、氦﹣3原子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故选项B正确;
    C、质子和中子还可以分成更小的粒子-夸克,故选项C错误;
    D、一个氦﹣3原子核内有2个质子,故选项D正确。故选C。
    10题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汤姆生建立的“汤姆生模型”认为原子核像太阳,电子像行星绕原子核运行
    B.卢瑟福α粒子散射实验证明原子核的全部正电荷和全部质量都集中在一个很小的核上
    C.波尔建立的“分层模型”认为电子在原子核周围分层运动
    D.现代科学家认为电子像西瓜籽似地嵌在原子中
    【答案】C
    【解析】A、汤姆生建立的“西瓜模型”,电子是西瓜籽,故选项A错误;
    B、卢瑟福α粒子散射实验中大多数α粒子通过金箔后仍沿原来的方向前进,只有少数的发生了偏转,极少数的发生反弹,说明原子的全部正电荷和几乎全部质量都集中在一个很小的核上,故选项B错误;
    C、玻尔建立的“分层模型”认为电子在原子核周围分层分布,故选项C正确;
    D、现代科学家认为电子是在原子核周围分层分布,故选项D错误。故选C。
    11题 在①分子、②原子、③质子、④中子、⑤电子、⑥原子核、⑦离子这些粒子中,构成物质的基本粒子是 (填写序号,下同)。化学变化中最小的微粒是 .
    【答案】①②⑦;②
    【解析】(1)分子、原子、离子能直接构成物质,故答案为①②⑦。
    (2)原子在化学变化中不能再分,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故答案为②。
    12题 地球上99%的溴元素存在于海水中,所以人们也把溴称为“海洋元素”。已知一种溴原子核内含有35个质子和45个中子,则该溴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为( )
    A.80 B.45 C.35 D.5
    【答案】C
    【解析】原子中,质子数=核外电子数,故该溴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为35,故选C。
    13题 1909年卢瑟福领导的团队用一束α粒子(带正电荷)轰击金箔时发现了如图所示的实验现象。由实验得出的结论合理的是( )
    A.多数α粒子直接穿过,说明原子核外是空的,不存在其他粒子
    B.少数α粒子发生偏移,说明原子核外电子质量较大且带负电
    C.极少数α粒子被反弹,说明原子核体积很小、质量较大
    D.该实验说明α粒子无法穿透原子与原子间的空隙
    【答案】C
    【解析】A、原子内部有原子核和核外电子,但还存在其他粒子,故选项A错误:
    B、同种电荷相互排斥,排斥力使少数α粒子发生偏移,说明原子核质量较大且带正电荷,故选项B错误;
    C、极少数α粒子被反弹,说明说明原子核质量较大且体积很小,故选项C正确;
    D、绝大部分粒子穿过金箔,说明a粒子可以穿透原子与原子间的空隙,故D错误。故选: C。
    14题 在分子、原子、原子核、质子、中子、电子等粒子中,找出符合下列条件的粒子填在相应的横线上。
    (1)能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是________;
    (2)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是________;
    (3)带正电荷的是________;
    (4)不显电性的是________;
    (5)质量最小的是________;
    (6)带负电的微粒________。
    【答案】(1)分子、原子 (2)原子 (3)原子核、质子 (4)分子、原子、中子
    电子 (6)电子
    15题 为破解原子内部结构的奥秘,一代又一代科学家进行了不懈地探索。
    史料一:1897年,英国科学家汤姆生通过实验发现了带负电的电子,并推测原子中还有带正电的粒子,从而建立了西瓜模型。
    史料二:1911年,英国科学家卢瑟福进行了著名的α粒子轰击金箔实验,发现如下现象:①绝大多数a粒子能穿透金箔而不改变原来的运动方向;②有小部分a粒子改变了原来的运动方向;③有极少部分a粒子被弹了回来。从而建立了原子核式结构模型。
    史料三:1913年,丹麦科学家玻尔改进了卢瑟福的原子核式结构模型,认为电子只能在原子内的一些特定的稳定轨道上运动。
    (1)史料一中汤姆生推测原子中还有带正电的粒子,他的推测依据是__________。
    (2)根据卢瑟福α粒子散射实验数据,统计不同偏转角度的α粒子数量,绘制图像如图所示。能说明原子内部绝大部分是空的数据是________(用图甲中的字母表示)段曲线:
    (3)从原子结构模型的建立过程中,我们发现 (可多选)
    A. 卢瑟福的原子核式结构模型推翻了汤姆生对原子内部结构的所有观点
    B. 汤姆生、卢瑟福等科学家都是在实验的基础上,通过推理和想象建构原子模型
    C. 建立模型往往需要有一个不断完善、不断修正的过程,以使模型更接近事物的本质
    D. 玻尔改进了卢瑟福的原子结构模型,使人们对原子结构的认识达到了完美的境界
    (4)随着技术的发展,人们对原子的结构的认识逐渐深入,如图是现代氢原子的结构模型图,其中“●”、“○”和“⊕”分别表示电子、中子、质子,请你依据氢原子的结构模型,绘制锂—7原子的结构模型图。________(至少表示出其中的3点信息)
    【答案】(1)原子不显电性
    BCD
    (3)BC
    (4)
    【解析】(1)汤姆生发现了带负电的电子,根据原子不显电性,他推测原子中还有带正电的粒子,故填原子不显电性。
    (2)根据卢瑟福α粒子散射实验,绝大多数a粒子能穿透金箔而不改变原来的运动方向,说明原子内部绝大部分是空的,故符合题意的图像是BCD段曲线。
    (3)A汤姆生通过实验发现了带负电的电子,认为原子是西瓜模型,卢瑟福通过α粒子轰击金箔实验,提出原子核式结构模型,并没有推翻了汤姆生对原子内部结构的所有观点,故选项A错误;
    B 汤姆生、卢瑟福等科学家都是在实验的基础上,通过推理和想象建构原子模型,故选项B正确;
    C 建立模型往往需要有一个不断完善、不断修正的过程,以使模型更接近事物的本质,故选项C正确;
    D 玻尔改进了卢瑟福的原子结构模型,但并没有使人们对原子结构的认识达到了完美的境界,故选项D错误,故填BC。
    (4)锂—7原子的原子核中含有3个质子和4个中子,核外有3个电子,故其原子的结构模型图画为。
    16题 【义乌期中】探究原子结构的奥秘。收集证据:绝大多数α粒子(带正电)穿过金箔后仍沿原来的方向前进,但是有少数α粒子却发生了较大的偏转,并且有极少数α粒子的偏转超过90°,有的甚至几乎达到180°,像是被金箔弹了回来。
    猜想与假设:α粒子遇到电子后,就像飞行的子弹碰到灰尘一样运动方向不会发生明显的改变,而结果却出乎意料,除非原子的大部分质量集中到了一个很小的结构上,否则大角度的散射是不可能的,解释与结论:
    (1)要解释本实验现象产生的原因,下列知识:①同种电荷相互排斥;②电荷的定向移动形成电流;③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④一个α粒子的质量比一个电子的质量大得多。需要用到的是___________
    (2)若原子质量、正电荷在原子内均匀分布,则α粒子就___________(填“会”或“不会”)发生大角度散射。
    (3)根据α粒子散射实验,统计不同偏转角度的a粒子数量,绘制图像如图所示,其中符合实验现象的图像是___________。
    A. B. C. D.
    (4)1919年,卢瑟福用加速了的高能α粒子(即氦原子的原子核)轰击氮原子,结果有种微粒从氮原子被打出,而α粒子留在了氮原子中,使氮原子变成了氧原子,从现代观点看,被打出的微粒一定是 ___________。
    【答案】(1)①③④ (2)不会 (3)C
    (4)质子
    【解析】(1)一个α粒子的质量比一个电子的质量大得多,所以α粒子遇到电子后运动方向不会发生明显的改变;有少数α粒子发生了较大的偏转,说明原子内部有一个带正电的微粒,它们之间由于同种电荷相互排斥而使α粒子发生偏转;由以上可知需要用到的知识是①③④;
    (2)若原子质量、正电荷在原子内均匀分布,则α粒子受到的周围正电荷的斥力可以相互抵消,则极少数α粒子就不会发生大角度散射;
    (3)根据实验现象:少数α粒子却发生了较大的偏转,并且有极少数α粒子的偏转超过90°,有的甚至几乎达到180°,像是被金箔反弹回来,可知图像D正确;
    (4)卢瑟福从氮原子中打出了1个微粒,α粒子留在了氮原子中,使氮原子变成了氧原子,说明原子核内的质子数变成了8个,所以打出了一个质子。

    相关试卷

    初中科学浙教版(2024)八年级下册第2节 物质的微观粒子模型精品课后复习题:

    这是一份初中科学浙教版(2024)八年级下册第2节 物质的微观粒子模型精品课后复习题,文件包含浙教版初中科学八下第2章微粒的模型与符号22《物质的微观粒子模型》分层练习原卷版docxdocx、浙教版初中科学八下第2章微粒的模型与符号22《物质的微观粒子模型》分层练习解析版docxdocx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8页, 欢迎下载使用。

    初中科学浙教版(2024)八年级下册第2章 微粒的模型与符号第6节 表示物质的符号习题:

    这是一份初中科学浙教版(2024)八年级下册第2章 微粒的模型与符号第6节 表示物质的符号习题,共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基础概念,夯实基础,强化练习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浙教版(2024)八年级下册第6节 表示物质的符号同步训练题:

    这是一份浙教版(2024)八年级下册第6节 表示物质的符号同步训练题,文件包含浙教版初中科学八下第2章微粒的模型与符号26表示物质的符号课时2原卷版docxdocx、浙教版初中科学八下第2章微粒的模型与符号26表示物质的符号课时2解析版docx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9页, 欢迎下载使用。

    文档详情页底部广告位
    • 精品推荐
    • 所属专辑
    • 课件
    • 教案
    • 试卷
    • 学案
    • 其他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