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美版(北京)五年级下册美术-第15课 深度空间教案(表格式)第1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1/1008/16670278/0-1738017592715/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人美版(北京)五年级下册美术-第15课 深度空间教案(表格式)第2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1/1008/16670278/0-1738017592769/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人美版(北京)五年级下册美术-第15课 深度空间教案(表格式)第3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1/1008/16670278/0-1738017592792/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所属成套资源:【人美版(北京)】小学美术五年级下册教案(表格式)
小学美术人美版(北京)(2024)五年级下册15. 深度空间优质课表格教案设计
展开
这是一份小学美术人美版(北京)(2024)五年级下册15. 深度空间优质课表格教案设计,共8页。
课题:小学美术下册《深度空间》
教学基本信息
课题
《深度空间》
学科
美术
学段: 小学
年级
五年级
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
新课标性质指出:美术课程追求人文性,在美术学习中让学生学会欣赏和尊重不同时代美术作品,关注生活中的美术现象,逐步形成审美趣味和美术欣赏能力,涵养人文精神。
5-6年级“欣赏-评述”阶段领域提出:了解代表性的美术家,用简单的美术术语对美术作品的内容与形式进行描述分析,表达对美术作品的感受与理解。
教学背景分析
教学内容分析:本课为“欣赏•评述”领域的学习内容。是人美版教材第十册第十课的内容,与十一课《近大远小的透视现象》十二课《电脑美术》形成了一个小单元。是学习透视现象的起始课,因此在本单元中起引领的作用。
学生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有透视现象的感受,但并不知道平面绘画中如何表现空间的方法。对作品的外部形式特征能够进行简单的描述,但对本课的作品没有太多的了解。根据这种情况就需要老师用最朴实的语言、通俗易懂的词汇、巧妙地去引导,让学生去感受去发现身边的透视规律,从而达到轻松愉悦的学习效果。
我的思考:本课的教学活动力图在一个轻松、愉快、合作、交流的氛围中进行,通过看一看、想一想、做一做、比一比等方法感受生活中客观物象呈现的近大远小的透视现象,了解表现物象深远的三维空间的方法。让学生懂得绘画作品中的视平线和消失点在表现透视现象中的作用和使用方法。激发学生创作表现的欲望,积极投入到学习、创作之中,同时起到美术学习的情感教育作用。
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
1、显性内容与目标
应知:在欣赏古今中外艺术家们的绘画作品中,了解平面绘画表现物象深度的三维空间的方法及规律,感受客观物象呈现的近大远小的透视现象。
应会:能够运用近大远小的透视知识评论美术作品。能找出部分绘画作品中的视平线和消失点,了解它们在表现透视现象中的作用及使用方法。
2、隐性内容与目标
通过本课的学习,提高学生对绘画艺术的鉴赏能力及小组合作能力,学习画家对艺术的严谨态度,培养学生善于观察、勤于思考的良好习惯,激发学生的探究精神。
教学重点:1)、感受生活中客观物象所呈现的近大远小的透视现象。
2)、欣赏绘画作品,能够了解表现物象深度的三维空间的方法。
教学难点:能找出部分绘画作品中的视平线和消失点,了解它们在平面的绘画作品中表现透视现象的作用及使用方法。
教学过程
(一)名画介绍导入:
教师播放短片。今天我们就用焦点透视和散点透视地方法来表现深度空间。
板书课题——《深度空间》
(设计意图:让学生初步体会世界名画中深远的空间感。)
(二)讲授新课
1、学习焦点透视的方法。(教师课件出示相应的图片资料)
1) 出示达•芬齐的油画《最后的晚餐》。
视频介绍画作。画家就是抓住了人物的心理变化,刻画的人物惟妙惟肖,让观者有身临其境之感。同样这幅作品在艺术史上堪称内容与形式完美结合的典范之作。
如果我们用尺子将桌面、天花板、墙壁两侧和窗户,由近到远画延长线,就可以找到一个交点。这个点就叫做心点正好是耶稣的头部,有利于突出耶稣的形象。通过心点画一条与我们眼睛平行的水平线,这条线叫做视平线。(课件演示)画家就是心里有了心点和视平线才会把透视现象画得这么准确,让画面有这么强烈的空间感。
2) 借助图形,讲解焦点透视知识。
焦点透视:又称定点透视,指的是将视角固定在一个位置上,才能得到稳定的形象,不同距离的物体得以在同一画面上正确体现近大远小的关系。
3)出示霍贝玛的油画《村道》
学生完成任务单一,在画中用尺子将树根、树顶由近到远画延长线,找出心点和视平线。介绍霍贝玛,结合画面内容找出透视规律。教师纠正并补充内容。
(设计意图:让学生初步体会世界名画中深远的空间感。)
欣赏具有空间感的风景作品,找出透视规律。
师:生活中这种有纵深感的场景有没有呢?在有深度的空间中近处与远处的景物有哪些变化特点?
学生找透视规律,完成任务单二,小组看图片讨论并做五个近什么远什么的填空题。
师总结并板书:近大远小、近疏远密、近实远虚……
(意图:通过观察、分析讨论,了解生活中的透视现象,体会大自然深远的空间感。)
学习散点透视,了解中国画如何用多角度、多视角表现有深度的空间。
出示林风眠的中国画《莲塘》,学生寻找这幅画在哪些地方表现出透视现象?教师小结:近实远虚、近明远暗
出示中国画《转战陕北》,学生寻找这幅画在哪些地方表现出透视现象?
教师小结:近实远虚、近粗远细
看视频,了解散点透视知识。
教师小结:讲解散点透视是多视点、多角度的描绘事物。可以完成近十米,甚至上百米的画作。
出示多选题:选出哪一张画属于散点透视,学生完成任务单三.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对画面透视的理解能力,丰富美术专业术语。使学生了解透视现象及规律。并层层递进突破难点。)
4、学生学习评述画家的作品。
我们了解了书上这么多的作品,你更喜欢哪一幅画,针对其中一幅画来谈谈你的感受,评价评价画家们的作品。先听听老师是怎么评价莲塘这幅作品的,听完你也学着老师这样评价其他的作品。
《莲塘》这幅作品内容是一片幽静的莲塘,属于散点透视的方法.虽然没有西画科学严谨的透视线,但是画面中造型的大小变化、虚实处理以及色彩浓淡的变化使幽静的莲塘有了很强的空间感,把莲塘推向了一望无际的远方。除了根据这节课的知识来评价这幅画,还可以谈谈自己的感受。
学生学着评价书中画家的作品。
(设计意图:使学生进一步掌握透视现象及规律,提高学生欣赏和评述能力,并层层递进突破难点。)
(三)艺术实践:
1、作品中画家描绘了什么内容?
2、作品的透视规律有哪些,画出画面的空间表现分析图。
3、写出你对作品的评述。
(意图:观察图片中的透视现象,扩展学生的视野。让学生感受画面中的透视现象。)
(四)、讲评:1.看谁透视方法分析的最准确
2.看谁分析的文字最精彩。
(五)、拓展:
出示使画面产生远近空间感的绘画形式的其他作品。(课件演示)
教师小结:希望同学们在回家的路上或在家中也能认真观察还没有有哪些地方有这样的透视现象,养成善于观察、勤于思考的良好习惯。我们只有观察到了,才能更好的表现在画面中。
(意图:提高学生课下自主学习的能力,逐步使学生养成观察生活、发现生活中的变化规律的习惯。)
板书设计
深度空间
焦点透视
近大远小
近实远虚
近疏远密
散点透视
相关教案
这是一份人美版(北京)(2024)五年级下册20. 文化大都市——北京优秀表格教案及反思,共9页。
这是一份小学美术19. 建筑纸模型优质表格教学设计,共7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导入新课,师生共同 参与探究,分层练习 反馈矫正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人美版(北京)(2024)五年级下册18. 城市雕塑精品表格教学设计,共1页。
![文档详情页底部广告位](http://img.51jiaoxi.com/images/257d7bc79dd514896def3dc0b2e3f598.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