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英语朗读宝

    【核心素养-任务型】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 17《记金华的双龙洞》课件+教案+音视频素材

    资料中包含下列文件,点击文件名可预览资料内容
    • 课件
      5.17 《记金华的双龙洞》.pptx
    • 教案
      5.17 《记金华的双龙洞》教学设计.docx
    • 音频
      17 记金华的双龙洞.mp3
    • 音频
      17记金华的双龙洞朗读.mp3
    • 视频
      坐船过双龙洞孔隙.mp4
    5.17 《记金华的双龙洞》第1页
    5.17 《记金华的双龙洞》第2页
    5.17 《记金华的双龙洞》第3页
    5.17 《记金华的双龙洞》第4页
    5.17 《记金华的双龙洞》第5页
    5.17 《记金华的双龙洞》第6页
    5.17 《记金华的双龙洞》第7页
    5.17 《记金华的双龙洞》第8页
    5.17 《记金华的双龙洞》教学设计第1页
    5.17 《记金华的双龙洞》教学设计第2页
    5.17 《记金华的双龙洞》教学设计第3页
    当前文件暂不支持在线预览,请下载使用
    当前文件暂不支持在线预览,请下载使用
    当前文件暂不支持在线预览,请下载使用
    还剩52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3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小学语文统编版(2024)四年级下册记金华的双龙洞精品课件ppt

    展开

    这是一份小学语文统编版(2024)四年级下册记金华的双龙洞精品课件ppt,共20页。
    文化自信:感受大自然的壮美秀丽,增进对祖国、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语言运用:理清作者的游览顺序,了解按游览先后顺序写景的方法。思维能力:感受双龙洞各处景物的特点,了解按游览先后顺序写景的方法。审美创造:通过语言文字了解金华双龙洞的特点,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
    妙笔写美景,巧手著奇观。今天,我们就去欣赏名家笔下那一道奇景——浙江金华的双龙洞。
    本文是一篇游记,游记就是记录旅行的见闻和感受的文章。
    游记的题目一般会有像“游” “记” “旅”等字眼。
    1894年—1988年
    原名叶绍钧,江苏苏州人,现代著名作家、教育家、文学出版家和社会活动家,有“优秀的语言艺术家”之称。主要作品有散文集《脚步集》《西川集》、长篇小说《倪焕之》、童话集《稻草人》等。
    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说说课文可以分为几个部分,每个部分写了什么?
    介绍游览双龙洞的时间、地点。
    描写游览双龙洞的过程。
    远看长城,它像一条长龙,在崇山峻岭之间蜿蜒盘旋。
    (山脉、河流、道路等)弯弯曲曲地延伸的样子。
    在洞口抬头望,山相当高,突兀森郁。
    形容山势险峻,树木繁茂。
    默读课文《记金华的双龙洞》《颐和园》《七月的天山》,你发现第一段都有什么特点了吗?
    游记开头都开门见山地说明了地点以及地点的特点。
    4月14日,我在浙江金华,游北山的双龙洞。
    北京的颐和园是个美丽的大公园。
    七月的新疆,最理想的是骑马上天山。
    默读课文,找一找作者的行踪,圈出文中表示地点的词语。
    出金华城大约五公里到罗店,过了罗店渐渐入山。
    在洞口抬头望,山相当高,突兀森郁,很有气势。
    泉水靠着洞口的右边往外流。这是外洞。
    在外洞找泉水的来路,原来从靠左边的石壁下方的孔隙流出。
    我排队等候,又仰卧在小船里,出了洞。
    理清作者游双龙洞的顺序,补充下面的路线图。
    像这样一路前行,景随人动,这就是“游览顺序”。
    你能根据线路图说说作者的游览过程吗?
    默读课文,勾画出描写作者行踪的语句。这些语句都出现在段落的什么位置。有什么作用呢?
    再找找从哪些词语中我们可以感受到作者在变换景点游览,从这些词语中你发现了什么?
    默读习作例文《颐和园》,思考作者游览了颐和园的哪些景点。画一画起过渡作用的句子。
    同桌合作画出作者的游览路线图。
    小组反馈,展示游览路线图。
    ◎进了颐和园的大门,绕过大殿,就来到有名的长廊。
    ◎走完长廊,就来到了万寿山脚下。
    ◎登上万寿山,站在佛香阁的前面向下望,颐和园的景色大半收在眼底。
    ◎从万寿山下来,就是昆明湖。
    探究:该如何写好过渡句呢?
    过渡句里,可以有一个地点,也可以用上两三个地点。
    游览的地方有山、河、林、坡、路、亭……地形不同,需运用合适的动词。
    多个过渡句要避免重复。
    假日将至,老师打算假期带孩子去植物园走一走,所以想请在座的小导游们帮老师设计一份路线图,老师把植物园的手绘地图拿来了,请小导游们仔细观察,说一说你都知道了哪些重要信息?
    请你用上过渡语,连贯地介绍你设计的路线。
    路线尽量不重复,少走回头路。
    能使用过渡句连贯自然地介绍。
    自读课文2-3自然段,找出描写沿途景物的语句,感受景物的特点。
    公路盘曲而上。山上开满了映山红,无论花朵还是叶子,都比盆栽的杜鹃显得有精神。油桐也正开花,这儿一丛,那儿一簇,很不少。山上沙土呈粉红色,在别处似乎没有见过。粉红色的山,各色的映山红,再加上或浓或淡的新绿,眼前一片明艳。
    山上开满了映山红,无论花朵还是叶子,都比盆栽的杜鹃显得有精神。
    油桐也正开花,这儿一丛,那儿一簇,很不少。
    山上沙土呈粉红色,在别处似乎没有见过。
    出金华城大约五公里到罗店,过了罗店就渐渐入山。公路盘曲而上。山上开满了映山红,无论花朵还是叶子,都比盆栽的杜鹃显得有精神。油桐也正开花,这儿一丛,那儿一簇,很不少。山上沙土呈粉红色,在别处似乎没有见过。粉红色的山,各色的映山红,再加上或浓或淡的新绿,眼前一片明艳。
    路上的景物给作者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一路迎着溪流。随着山势,溪流时而宽,时而窄,时而缓,时而急,溪声也时时变换调子。入山大约五公里就来到双龙洞口,那溪流就是从洞里出来的。
    “迎”字说明作者是逆着溪流而上的。
    找出这段话中的反义词。
    为什么溪流在不断变化呢?
    读一读,你感受到了作者怎样的心情?
    说说作者是怎样将景物的特点写清楚的?
    出金华城大约五公里到罗店,过了罗店就渐渐入山。公路盘曲而上。山上开满了映山红,无论花朵还是叶子,都比盆栽的杜鹃显得有精神。油桐也正开花,这儿一丛,那儿一簇,很不少。山上沙土呈粉红色,在别处似乎没有见过。粉红色的山,各色的映山红,再加上或浓或淡的新绿,眼前一片明艳。一路迎着溪流。随着山势,溪流时而宽,时而窄,时而缓,时而急,溪声也时时变换调子。入山大约五公里就来到双龙洞口,那溪流就是从洞里出来的。
    随着山势,溪流时而宽,时而窄,时而缓,时而急,溪声也时时变换调子。
    月亮在云朵里穿行,时而______,时而______,时而______,时而______,好像在跟我们捉迷藏呢!
    动物园里的大熊猫,时而______,时而______,时而______,时而______,可爱极了!
    时而……时而……时而……时而……
    山景明艳,溪流欢唱,朗读时要用亲切、明快的语调读出作者踏上旅途的兴奋、愉快之情。
    作者边欣赏山中明艳的春色,边倾听淙淙溪声,最后来到了双龙洞口。
    默读课文4-7自然段,思考作者游览了哪里,这些地方又有什么特点。作者又是是怎样抓特点并把自己的感受写清楚的。勾画相关语句,并在旁边做上批注。
    四人小组合作交流,填写学习单。
    小组合作交流,完成学习单。
    在洞口抬头望,山相当高,突兀森郁,很有气势。洞口像桥洞似的,很宽。
    走进去,仿佛到了个大会堂,周围是石壁,头上是高高的石顶,在那里聚集一千或是八百人开个会,一定不觉得拥挤。
    走进去,仿佛到了个大会堂,周围是石壁,头上是高高的石顶,在那里聚集一千或是八百人开个会,一定不觉得拥挤。
    怎样小的小船呢?两个人并排仰卧,刚合适,再没法容第三个人,是这样小的小船。
    怎样小的小船呢?两个人并排仰卧,刚合适,再没法容第三个人,是这样小的小船。
    船两头都系着绳子,管理处的工人先进内洞,在里边拉绳子,船就进去,在外洞的工人拉另一头的绳子,船就出来。
    作者通过孔隙时的感受是怎样的呢?
    我怀着好奇的心情独个儿仰卧在小船里,自以为从后脑到肩背,到臀部,到脚跟,没有一处不贴着船底了,才说一声“行了”,船就慢慢移动。眼前昏暗了,可是还能感觉左右和上方的山石似乎都在朝我挤压过来。我又感觉要是把头稍微抬起一点儿,准会撞破额角,擦伤鼻子。
    作者写了孔隙,还细致地描写了自己“仰卧在小船里”通过孔隙的感觉。我们读着读着,仿佛也置身在小船里,产生了身临其境的感觉,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内洞一团漆黑,什么都看不见。工人提着汽油灯,也只能照见小小的一块地方,余外全是昏暗,不知道有多么宽广。
    先看到的是蜿蜒在洞顶的双龙,一条黄龙,一条青龙。我顺着他的指点看,有点儿像。其他那些石钟乳和石笋,这是什么,那是什么,大都依据形状想象成神仙、动物以及宫室、器用,名目有四十多。这些石钟乳和石笋,形状变化多端,再加上颜色各异,即使不比作什么,也很值得观赏。
    在洞里走了一转,觉得内洞比外洞大得多,大概有十来进房子那么大。
    作者只用了一个“又”字就说明了自己出洞和进洞的方式是相同的。详略得当,也避免了内容上的重复啰嗦。
    说一说:作者写了这么多的地方,哪一处给你留下的印象最深刻?为什么?
    根据路线图,作者共写了六处景点,是不是平均用力呢?思考作者为什么这样安排?
    写游记时,可以把特别吸引你的景物作为重点来写。
    写游览过的一个地方,可以按游览的顺序来写。如,《记金华的双龙洞》就是按游双龙洞的顺序来写的,游览经过清楚明了。
    可以把特别吸引你的景物作为重点来写。如,《记金华的双龙洞》重点写了外洞和内洞之间的孔隙。
    如果景物发生了变化,可以按照变化的顺序来写。如,《海上日出》的第2~3自然段就是按照早晨太阳变化的顺序来写的。
    这是一篇游记,按游览的顺序,记叙了作者游览金华双龙洞的经过,表达了作者对祖国山川的热爱,对大自然的热爱。

    相关课件

    小学语文人教部编版四年级下册17 记金华的双龙洞评课课件ppt:

    这是一份小学语文人教部编版四年级下册17 记金华的双龙洞评课课件ppt,共39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记金华的双龙洞,zhuàn绕一转,zhuǎn转弯,diào调子,tiáo调节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人教部编版四年级下册17 记金华的双龙洞试讲课ppt课件: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四年级下册17 记金华的双龙洞试讲课ppt课件,文件包含教学课件17记金华的双龙洞pptx、课文朗读17记金华的双龙洞mp3等2份课件配套教学资源,其中PPT共60页, 欢迎下载使用。

    小学语文人教部编版四年级下册17 记金华的双龙洞课堂教学课件ppt:

    这是一份小学语文人教部编版四年级下册17 记金华的双龙洞课堂教学课件ppt,共45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第一课时,新课导入,金华双龙洞,作者介绍,自读课文,字词学习,生字组词,系鞋带,变化万千,课堂总结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文档详情页底部广告位
    • 精品推荐
    • 所属专辑
    • 课件
    • 教案
    • 试卷
    • 学案
    • 其他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