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成套资源:【鲁科版五四制】初中物理九年级下册同步练习
初中鲁教版(五四学制)(2024)第三节 内能及其改变精品课时作业
展开
这是一份初中鲁教版(五四学制)(2024)第三节 内能及其改变精品课时作业,共1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多选题,填空题,作图题,实验题,综合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一、单选题
1.关于内能、热量、温度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物体的内能增大一定是吸收了热量B.物体吸收了热量温度一定升高
C.物体吸收了热量,内能一定增大D.物体的内能增大,温度一定升高
2.下列热现象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人搓手取暖,内能转化为机械能
B.温度高的物体比温度低的物体含有的热量多
C.烧水时壶嘴冒出“白气”是液化现象,需要吸收热量
D.一次体检中,测得某同学体温是36.8℃,该同学体温正常
3.端午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全国各地有包粽子的习俗,关于涉及的物理知识,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蒸粽子是通过做功增大粽子内能的B.未加热的粽子没有内能
C.温度高的粽子比温度低的粽子内能大D.粽子比较粘手说明分子间存在引力
4.关于温度、热量、内能,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0℃的冰没有内能
B.物体的温度越高,物体的内能越大
C.物体的温度越低,所含的热量越少
D.物体的内能与温度有关,只要温度不变,物体的内能就一定不变
5.下列关于温度、热量和内能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发生热传递时,温度总是从高温物体传递给低温物体
B.物体温度升高,一定是外界对物体做了功
C.一块0℃的冰熔化成0℃的水,内能增大
D.在相同温度下,1kg的水比1kg的冰含有的热量多
6.下列事例中,利用热传递改变内能的是
A.B.C.D.
7.关于温度、热量和内能,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0℃的冰块内能为0
B.温度高的物体含有的热量多
C.只要物体放出热量,温度一定会降低
D.两个发生热传递的物体之间一定存在温度差
8.下列关于能量转化、转移现象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A.水通电分解成氢气和氧气时,电能转化为化学能 B.热水瓶塞跳起时,机械能转化为内能
C.用热水袋取暖时,内能发生了转移 D.电风扇工作时,能量发生了转化
二、多选题
9.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物体的内能是指物体内所有分子无规则运动的分子动能与分子势能的总和
B.物体的运动速度越大,物体内部分子运动得就越快,因而物体的内能越大
C.水可作为汽车发动机的冷却剂,是因为水的比热容较大
D.煤的热值比干木柴的大,煤燃烧时放出的热量比干木柴燃烧时放出的热量多
10.如图所示描述的实验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图甲∶厚玻璃筒内的空气被压缩时,空气的温度升高,内能不变
B.图乙∶抽去玻璃板后,两瓶中的气体逐渐混合,说明分子在不停地运动
C.图丙∶试管内的水蒸气推动塞子冲出时,内能转化为机械能
D.图丁∶加热其中一块玻璃板,可以探究水蒸发的快慢与温度是否有关
三、填空题
11.如图所示,壶中的水沸腾时,壶盖不断地跳动,壶嘴喷出大量“白气”,在这个过程中水蒸气对壶盖做功,其内能 (选填“增大”“减小”或“不变”),温度降低;“白气”是水蒸气 (填物态变化名称)形成的小水滴。
12.汽车在高速行驶的过程中,通过 的方式增加了轮胎的内能,使轮胎的温度升高;水滴在轮胎上,通过 的方式减小轮胎的内能,降低轮胎的温度。
13.冰壶项目是冬奥会的经典项目。在推滑阶段,运动员一只脚借助起蹬器向后发力,人就会推着冰壶向前运动,这是因为 ;仔细观察会发现,蹬冰脚的鞋底是橡胶材质的,这样可以 (填“增加”或“减少”)鞋底与冰面的粗糙程度,方便运动员抓地:运动员将冰壶推出后,还会继续向前运动,是因为它具有 ;此后其他运动员需要根据情况在冰壶周围用冰刷进行刷冰,刷冰过程中是通过 方式增加冰面的内能,使冰 (填物态变化名称),达到减小冰壶与冰面摩擦,使冰壶走得更远,同时调整冰壶运动方向的目的。
14.南极洲的冰川 (选填“具有”或“不具有”)内能,将铁丝快速地弯折几次后,弯折处发烫,这是通过 方式来改变物体内能的。
15.物理学中,把物体在热传递过程中 叫做热量.
16.为了安全,电饭锅的金属外壳要接 (选填“火”“零”或“地”)线,电流通过电饭锅发热丝时,将电能转化为 能,锅里的水温度升高,内能增大是通过 (选填“做功”或“热传递”)方式实现的。
四、作图题
17.打气筒打起一段时间为什么筒壁会发热?
五、实验题
18.某中学同学进行“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的特点”实验。
(1)如图甲所示,组装实验装置时,合理的安装顺序为 (选填“自下而上”或“自上而下”);
(2)实验中,某时刻温度计示数如图乙所示,此时水的温度是 ℃;
(3)实验中观察到水沸腾前和沸腾时,水中气泡上升过程如图丙所示,则图中 (选填“A”或“B”)是水沸腾时的情况;
(4)图丁是同学根据收集的数据绘制成的温度-时间图像,则该地水的沸点为 ℃;
(5)同组的小华同学设计了图戊的装置,但是一段时间后,观察到当烧杯中的水沸腾时,试管中的水不会沸腾,此时试管内的水和烧杯中的水相等的物理量是 (选填“温度”、“内能”或“都相同”)。由此说明水的沸腾需要 。
19.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当塞子从试管口喷出时,能量转化关系为 。
六、综合题
20.用笔线将下图中实验现象所揭示的物理原理或规律与对应的应用技术连接起来.
参考答案:
1.C
【详解】A.物体的内能增大,可能是吸收了热量,也可能是外界对物体做了功,故A错误;
B.物体吸收了热量,温度不一定升高,如晶体熔化时,吸热但温度不变,故B错误;
C.同一物体吸收了热量,内能一定增大,故C正确;
D.物体的内能增大,温度不一定升高,也可能是状态发生改变,如晶体熔化时内能增大,温度不变,故D错误。
故选C。
2.D
【详解】A.人搓手取暖,机械能转化为内能,故A错误;
B.在热传递过程中,传递能量的多少叫做热量,热量是一个过程量,故不能说“物体含有的热量多少”,故B错误;
C.烧水时壶嘴冒出“白气”实为小水珠,是水蒸气液化现象,需放出热量,故C错误;
D.人的正常体温为36~37℃,一次体检中,测得某同学体温是36.8℃,该同学体温正常,故D正确。
故选D。
3.D
【详解】A.蒸粽子时,粽子吸收热量,内能增加,是通过热传递增大粽子内能的,故A错误;
B.一切物体在任何情况下都有内能,所以未加热的粽子也具有内能,故B错误;
C.物体的内能不仅与物体的温度有关,还与质量、状态有关,所以温度高的粽子不一定比温度低的粽子内能大,故C错误;
D.分子间有引力和斥力,粽子比较粘手说明分子间存在引力,故D正确。
故选D。
4.B
【详解】一切物体都具有内能,故A错;温度越高,物体内部的分子运动的越剧烈,分子的动能越大,所以内能越大,故B正确;热量是热传递过程中传递内能的多少,不能说含有多少热量,故C错误;晶体在熔化过程中,温度虽然不变,但是要吸收热量,内能增加,故D错误;应选B.
5.C
【详解】A.发生热传递时,传递的是热量而不是温度,热量总是从温度高的物体向温度低的物体传递,或从物体的高温部分传递到低温部分,故A错误;
B.物体温度升高,内能一定增加,可能是从外界吸收了热量,也可能是外界对该物体做功,故B错误;
C.一块0摄氏度的冰熔化成0摄氏度的水后,吸收热量,温度不变,内能增加,故C正确;
D.热量不是状态量,不能说含有或者具有热量,故D错误。
故选C。
6.D
【详解】A. 冬天手冷的时候,两手互相搓搓,克服摩擦做功,使手的内能增加、温度升高,是通过做功的方式改变物体的内能,故A错误;B. 压缩空气时,对空气做功,空气的内能增大、温度升高,是通过做功的方式改变物体的内能,故B错误;C. 下滑时臀部发热,人克服摩擦力做功,是通过做功的方式改变物体的内能,故C错误;D. 烧水时水温升高,是通过热传递的方式改变物体内能的,故D正确;故选D.
【点睛】解决此类问题要知道改变物体内能的方式有两种:做功和热传递,热传递过程是能量的转移过程,做功过程是能量的转化过程.
7.D
【详解】A.一切物体都有内能,0℃的冰块也有内能,内能不为零,故A错误;
B.物体的内能与物体的质量、温度、状态都有关系,物体的温度越高内能越大;热量是热传递过程中物体吸收或放出的能量,是一个过程量,不能说物体含有热量的多,故B错误;
C.物体放出热量,温度不一定会降低,例如,晶体凝固时放出热量温度不变,内能降低,故C错误;
D.两个发生热传递的条件是:物体之间存在温度差,热传递过程中热量从温度高的物体传递给温度低的物体,故D正确。
故选D。
8.B
【详解】解:
A.水通电分解成氢气和氧气时,电能转化为化学能,故A正确.
B.热水瓶塞跳起时,瓶内空气的内能减少,瓶塞获得了机械能,所以是内能转化为机械能,故B错误.
C.用热水袋取暖时,热水袋温度降低内能减少,人体获得热量,所以是内能发生了转移,故C正确.
D.电风扇工作时,将电能转化为机械能,能量发生了转化,故D正确.
答案为B.
9.AC
【详解】A.内能的定义是指物体内所有分子无规则运动的分子动能与分子势能的总和,故A正确;
B.物体内部分子运动的快慢与物体的温度有关,而与物体的运动速度无关,故B错误;
C.因为水的比热容较大,与其他物质相比,质量相等的水、升高相等的温度,吸收较多的热量,冷却效果更好,故用水作为汽车发动机的冷却剂,故C正确;
D.燃料燃烧时放出的热量多还与燃料的质量、是否完全燃烧有关,故D错误。
故选AC。
10.BCD
【详解】A.厚玻璃筒内的空气被压缩时,活塞对空气做功,空气内能增大,温度升高,故A错误;
B.抽去玻璃板后,两瓶中的气体逐渐混合,原因是分子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二氧化氮气体和空气发生了扩散,故B正确;
C.试管内的水蒸气推动塞子冲出时,水蒸气的内能转化为塞子的机械能,故C正确;
D.由图可知,玻璃板上的两滴水表面积相同,用酒精灯加热的温度高,所以可以探究蒸发快慢与温度是否有关,故D正确。
故选BCD。
11. 减小 液化
【详解】[1][2]壶中水沸腾时,壶内产生大量的水蒸气,水蒸气膨胀对壶盖做功,把水蒸气的内能转化为壶盖的机械能,因此壶盖会跳动,水蒸气的内能会减少;水蒸气液化成小水滴,从而形成“白气”。
12. 做功 热传递
【详解】[1]汽车在高速行驶的过程中,车轮会与地面发生摩擦,克服摩擦力做功,故是通过做功的方式增加了轮胎的内能。
[2]水与高温的轮胎接触时,轮胎将热量传递给水,一部分水还会蒸发吸热,从而减小轮胎内能,达到降温的目的。这是通过热传递的方式减小轮胎的内能。
13. 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增加 惯性 做功 熔化
【详解】[1]运动员一只脚借助起蹬器向后发力,因为力的作用是相互的,起蹬器给人一个反作用力,人就会推着冰壶向前运动。
[2]蹬冰脚的鞋底是橡胶材质的,通过增大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来增大摩擦力。
[3]运动员将冰壶推出后,由于冰壶具有惯性,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还会继续向前运动。
[4][5]在冰壶周围用冰刷进行刷冰,机械能转化为内能,通过做功的方式增加冰面的内能,使冰由固态变成液态,发生熔化现象,达到减小冰壶与冰面摩擦,使冰壶走得更远。
14. 具有 做功
【详解】[1][2]一切物体都具有内能,南极洲的冰川具有内能;不断弯折铁丝,铁丝的温度升高,机械能转化为内能,是通过做功来改变物体内能的。
15.能量转移的多少
【详解】根据热量的定义回答问题:
热量是热传递过程中内能变化的量的多少.
答案:能量转移的多少
点睛:热量是一种过程量,所以热量只能说“吸收”“放出”.不可以说“含有”“具有”.
16. 地 内 热传递
【详解】[1]为了安全用电,电饭锅、电冰箱家用电器的电源插座都用三孔插座,三脚插头的接地脚应与用电器的金展外壳相连通,这样若金属外壳的用电器外壳万一带电,电流会通过地线导入大地,防止造成触电事故的发生。
[2]电饭锅发热煮饭是利用电流的热效应将电能转化为内能。
[3]改变内能的方法有做功和热传递,锅里的水温度升高,内能增大是通过热传递的方式实现的。
17.见解析
【详解】用力打气时,人会通过活塞压缩筒内空气做功,使筒内空气的内能增加,温度升高通过热传递使管壁内能增加温度升高;另外活塞上下移动时,还会与筒壁摩擦做功使管壁内能增加,温度升高,如此往复一段时间,故筒壁的温度会越来越高。
18. 自下而上 96 A 98 温度 继续吸热
【详解】(1)[1]在实验中,要使用酒精灯的外焰加热,温度计的玻璃泡需完全浸没在被测液体中,且不能碰到容器壁或容器底,为了方便安装,需按照自下而上的顺序。
(2)[2]由图乙知,温度计的分度值为1°C,所以此时水的温度为96°C。
(3)[3]水沸腾之前,水下层的温度高于上层的水温,气泡上升过程中,气泡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成水,气泡变小,图B符合水沸腾前的现象;水沸腾时,整个容器中水温相同,水内部不停地汽化,产生大量的水蒸气进入气泡,气泡变大,图A符合水沸腾时的现象。
(4)[4]由丁图可知,水不断吸收热量,温度保持98°C不变,所以此时水的沸点是98°C。
(5)[5][6]当大烧杯中的水沸腾后,尽管不断吸热,但烧杯中的水温度不再升高,保持水的沸点温度不变;小试管中的水从大烧杯中吸热,温度达到水的沸点后,就和烧杯中的水的温度一样,但是不能从烧杯中继续吸热,这时虽然达到了沸点,但不能吸收热量,所以不会沸腾;此时试管内的水和烧杯中的水相等的物理量是温度,烧杯中比试管中的水多,烧杯中水的内能大。由此说明水的沸腾需要继续吸热。
19.内能转化为机械能
【详解】酒精灯给试管加热,使水的内能增加,温度升高,部分水汽化。持续加热使试管上部水蒸气越来越多,压强越来越大,大于一定值时,导致塞子被水蒸气冲出,水蒸气对塞子做功,水蒸气内能减少,转化为塞子的机械能。
20.
【详解】根据杠杆原理、滑轮、改变物体内能分析.起重机利用了动滑轮可以省力、订书机利用了杠杆原理、汽车利用了气体对外做功,把内能转化为机械能.
解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初中物理鲁教版(五四学制)(2024)九年级下册第六节 能量的转化和守恒优秀综合训练题,共1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多选题,填空题,作图题,实验题,综合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初中物理鲁教版(五四学制)(2024)九年级下册第十九章 热和能第五节 热机精品课后测评,共1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多选题,填空题,作图题,实验题,综合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鲁教版(五四学制)(2024)九年级下册第四节 比热容精品习题,共1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多选题,填空题,作图题,实验题,综合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