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南昌市东湖区南昌中学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上学期1月期末 语文试题第1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2/16672436/0-1738219961997/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江西省南昌市东湖区南昌中学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上学期1月期末 语文试题第2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2/16672436/0-1738219962023/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江西省南昌市东湖区南昌中学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上学期1月期末 语文试题第3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2/16672436/0-1738219962048/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江西省南昌市东湖区南昌中学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上学期1月期末 语文试题
展开
这是一份江西省南昌市东湖区南昌中学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上学期1月期末 语文试题,共1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根据拼音写汉字,给加点字注音,解释文中加点词的含义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细数本学期品味语文的点滴,我们会感慨良多:白求恩同志没有狭隘的民族偏见,对中国人民满腔热忱,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奉献生命,值得我们敬佩;狡黠的狼企图蒙骗屠夫,却最终断送了自己的性命,告诫后世要敢于斗争,善于斗争;郑振铎笔下无辜被惩罚至死的小猫,启迪我们凡事不可主观臆测,wàng( )下断语,若心存偏见,则难免犯错。文字是心灵家园中一股源源不断的清泉,启迪智慧,滋养生命。
1.根据拼音写汉字,给加点字注音。(2 分)
(1)忱 (2)wàng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2题。
2.下列语段中加点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南昌近几年发展迅速,变化巨大。曾经人迹罕至的九龙湖,如今沿湖花团锦簇,已成为网红打卡地。即使是那些对城市发展漠不关心的人,也无不赞叹。傍晚,市民们漫步于公园小道,观落日,抚清风,碰到熟人,便随声附和,相约而行。
A. 人迹罕至 B. 花团锦簇 C. 漠不关心 D. 随声附和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3题。
那天早晨,一个美丽的乡村的早晨,我刚刚走出后门扬起右手的一瞬间,扑啦啦一声响,一只白鸽落在我的手臂上,迫不及待地抢夺手心里的玉米粒儿。
3.下列对语段中加点词语的词性判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走出”“扬起”“落在”“抢夺”都是动词。
B.“早晨”“乡村”“白鸽”“手臂”都是名词。
C.“一个”“一瞬间”“一声”“一只”都是数量词。
D.“美丽”是形容词,“扑啦啦”是拟声词。
4.给下列句子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2分)
①应该敬畏它们,就像敬畏我们自己一样。②再也不应该把其他生物仅仅看作我们的美味佳肴。
③我们再也不应该把宇宙的其他部分只是看作我们征服的对象。④而应该把它们看作是与我们平等的生命。
⑤看作是宇宙之美的展示者。⑥看作是宇宙智慧的创造物。
③④⑥②⑤① B. ③②④⑥⑤① C. ①③②④⑥⑤ D. ①③④⑥②⑤
5.下列句子中语言表达最得体的一项是( ) (2分)
A.接到母校百年校庆的邀请后,我不禁兴奋地对A同学说:“让我们相约一起莅临母校,参加这次庆典活动吧。”
B.今年的乡村文化旅游节,许多远方的游客慕名而来,开幕式上主持人由衷地说到:“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欢迎大家的到来。”
C.小赵指着卖菜老爷爷的蔬菜摊问:“老头,你的辣椒多少人民币1千克?”
D.提到自己的父亲,老刘动情地说:“令尊经常告诫我们,遇到困难不要怕,走一步,再走一步,定能战胜它。”
二、古代诗文阅读(本大题共6小题,共20分)
(一)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第6--7题。(共4分)
早 梅
齐 己①
万木冻欲折,孤根暖独回。
前村深雪里,昨夜一枝开。
风递幽香出,禽窥素艳来。
明年如应律②,先发望春台。
【注】①齐己:唐朝晚期著名诗僧。早年科举失利后出家,晚年自号衡岳沙门。②律:季节。
6.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2分)
A.首联即以对比的手法,描写了梅花不畏严寒的秉性,突出梅花的与众不同。
B.颔联“昨夜”一词,表现了诗人突然见到梅花早开的惊喜之情。
C.颈联侧重描写梅花的芬芳与姿色,“幽香”指的是梅花独特而且微妙的的香气,而“素艳”则形容了梅花的颜色,既纯净又不失艳丽。
D.全诗咏物写景,语言清丽传神,为读者描摹出一幅风韵十足的“绮丽晚春图”。
7.这是一首咏物诗,全诗刻画了梅花不畏严寒,傲然独立的个性,寄寓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2分)
(二)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第8--10题。(10分)
为学四事
吾见家中后辈,体皆虚弱,读书不甚长进,曾以为学四事勉儿辈:一曰看生书宜求速,不多读则太陋;一曰温旧书宜求熟,不背诵则易忘;一曰习字宜有恒,不善写则如身之无衣,山之无木;一曰作文宜苦思,不善作则如人之哑不能言,马之肢不能行。四者缺一不可,盖阅历一生深知之,深悔之者,今亦望家中诸侄力行之。两弟如以为然,望常以此教诫子侄为要。
(节选自《曾国藩家书》,有删改)
8.解释文中加点词的含义。(3分)
(1)甚( ) (2)宜( ) (3)善( )
9.把文中画横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共4分)
(1)一曰温旧书宜求熟,不背诵则易忘。
(2)两弟如以为然,望常以此教诫子侄为要。
10.读完选文内容,你对“为学四事”中的哪一事感触最深? 请联系实际,谈谈你的理解。(3分)
默写。(6分)
11.补写出下列句子的空缺处。(每空1分)
《诫子书》中诸葛亮强调淡泊名利与内心宁静对君子的重要性的句子是:“ , ”。
《夜雨寄北》中诗人想象回家团聚后剪烛西窗、共话今宵的情景的句子是:“ , ”。
刘禹锡在《秋词 (其一)》中,一反过去文人悲秋的传统,直接赞美秋景胜过春光的句子是:“ , ”。
三、现代文阅读(30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12--13题。(6分)
【材料一】
中国网 2月5日讯。经过精心策划和全力创作,中央电视台《中国诗词大会》节目已经完成录制,并将于今年2月12日(大年初五)登录央视综合频道( CCTV-1)黄金档。
《中国诗词大会》是继《中国汉字听写大会》《中国成语大会》《中国谜语大会》之后,为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让古代经典诗词深深印在国民大众的脑子里,成为“中华民族文化基因”,由央视教科频道推出的一档大型文化类演播室益智竞赛节目。
【材料二】
南北朝时期,古体诗在南朝的上层社会中逐渐走向浮华空洞,过分讲求音韵规则与辞藻的华丽,内容却沦为歌舞宴饮乃至淫秽恶俗。南朝的诗虽然有其弊端,却在诗词的格律、布局等方面给了唐代文人很多启发。
唐代诗人在五、七言诗的基础上,吸收了南朝诗歌崇尚骈偶、讲求音律的习惯,从而创造了篇章、句式、对偶、音律都有相关限定的格律诗。从唐诗发展史来看,唐诗可以分为初唐、盛唐、中唐、晚唐四个时期。各个时期的社会风貌不同,其诗歌的气象自然也不同。我们把唐诗看作中国古代诗歌发展的巅峰,也不全是因为唐诗有着完备的格律体系,更是因为唐诗开阔的眼界、丰富的意境,以及真切的情感。唐诗散发着由内而外的美,感动着无数的读者。
词,在唐代就已经产生,经过五代的锤炼,至宋代而达到巅峰,故而有“宋词”的说法。词最初产生于民间,中唐之后引起文人的注意,经过五代到宋,发展成文坛上一种受到普遍喜爱的体裁,并产生了大量优秀的作家作品。宋代开国以来,词的创作经过数十年的沉寂,至中期晏殊、欧阳修一代人方走向繁荣。词产生于歌舞酒宴之间,其内容情感不被当时的道德观念所接受。于是就有文人试图将词加以“雅化”。苏轼开创豪放词就是对词进行雅化的一种努力。
词最初是音乐文学。苏轼开创的豪放词,突破了音律的限制,成为一种不能演唱的词。这是词脱离音乐,走向纯粹文学的开始。对此,李清照非常不以为然,认为苏轼的词不过是长短不一的诗,背离了词的音乐性。而北宋灭亡,衣冠南渡,又遗失了大量的乐谱,使得北宋留下的词很多都无法演唱,加剧了词与音乐的剥离。
12.根据材料一的内容,下列理解准确的一项是( )(3分)
A.《中国诗词大会》节目已完成了录制。 B.《中国诗词大会》是一档娱乐竞赛节目。
C.《中国诗词大会》不会登录央视黄金档。 D.央视教科频道将推出《中国诗词大会》节目。
13.根据材料二的内容,下列理解准确的一项是( )(3分)
A.完备的格律体系让唐诗成为中国古代诗歌的巅峰。
B.古体诗在南北朝之前浮华空洞,对音韵辞藻有着严格的要求,但是内容却低俗不堪。
C.苏轼将词加以“雅化”,让词从音乐文学完全成为纯粹文学。
D.李清照并不赞成让词脱离音乐性的做法。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14--16题。 (10分)
施舍的树
[美国] 谢尔·西弗斯汀
①从前有一棵树,她很爱一个男孩。每天,男孩都会到树下来,把树的落叶拾起来,做成一个树冠,戴在头上,装成森林之王。有时候,他爬上树去,抓住树枝荡秋千,或者吃树上结的果子。有时,他们还在一块玩捉迷藏。要是他累了,就在树荫里休息,所以,男孩也很爱这棵大树。
②树感到很幸福。
③日子一天天过去,男孩长大了。树常常变得孤独,因为男孩不来玩了。
④有一天,男孩又来到树下。树说:“来呀,孩子,爬到我的树干上来,在树枝上荡秋千,来吃果子,到我的树荫下来玩,来快活快活。”“我长大了,不想再这么玩,”男孩说,“我要娱乐,要钱买东西,我需要钱。你能给我钱吗?”“很抱歉,”树说,“我没钱。我只有树叶和果子,你采些果子去卖吧,卖到城里去,就有钱了,这样你就会高兴的。”
⑤男孩爬上去,采下果子来,把果子拿走了。
⑥树感到很幸福。
⑦此后,男孩很久很久没有来。树又感到悲伤了。
⑧终于有一天,那男孩又来到树下,他已经长大了。树高兴得颤抖起来,她说:“来啊,男孩,爬到我的树干上来荡秋千,来快活快活吧。”“我忙得没空玩这个,”男孩说,“我要成家立业,我要一间屋取暖。你能给我一间屋吗?”“我没有屋,”树说,“森林是我的屋。我想,你可以把我的树枝砍下来做一间屋,这样你会满意的。”
⑨于是,男孩砍下了树枝,背去造屋。树心里很高兴。
⑩但男孩又有好久好久没有来了。有一天,他又回到了树下,树是那样的兴奋,连话都说不出来了,过了一会,她才轻轻地说:“来啊,男孩,来玩。”“我又老又伤心,没心思玩,”男孩说,“我想要条船,远远地离开这儿。你给我条船好吗?”“把我的树干锯下来做船吧,”树说,“这样你就能离开这里,你就会高兴了。”
⑪男孩就把树干砍下来背走,他真的做了条船,离开了这里。
⑫树很欣慰,但心底里却更难过。
⑬又过了好久,男孩重又回到了树下。树轻轻地说:“我真抱歉,孩子,我现在什么也没有剩下,什么也不能给你了。”
⑭她说:“我没有果子了。”
⑮他说:“我的牙咬不动果子了。”
⑯她说:“我没有树枝了,你没法荡秋千。”
⑰他说:“我老了,荡不动秋千了。”
⑱她说:“我的树干也没了,你不能爬树。”
⑲他说:“我太累,不想爬树。”
⑳树低语说:“我很抱歉。我很想再给你一些东西,但什么也没剩下。我只是个老树墩,我真抱歉。”
㉑男孩说:“现在我什么也不要了,只需要一个安静的地方坐一会儿,歇一会儿,我太累了。”
㉒树说:“好吧,”说着,她尽力直起她的最后一截身体,“好吧,一个老树墩正好能坐下歇歇脚,来吧,孩子,坐下,坐下休息吧。”
㉓男孩坐在树墩上。
(选自《骑着蓝色的鸟去旅行》 陈丹燕译)
14.童话故事想象丰富,引人入胜。请你根据文章内容,完成下列思维导图。(3分)
文章中第②段和第⑥段都写了“树感到很幸福”,你认为树感到“幸福”的原因相同吗?请结合文章内容说明。(4分)
16.读完这篇童话,你联想到了现实生活中的什么现象?说说你的感悟。(3分)
(三)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17--20题(14分)
家有斑鸠
陈忠实
①住到乡下老屋的第一个早晨,刚睁开眼,便听到“咕咕——咕咕”的鸟叫声。我断定是斑鸠,不由得惊喜。披上衣服,竟有点迫不及待,悄声静气地靠近窗户,透过玻璃望出去,后屋的前檐上,果然有两只斑鸠。一只站在瓦楞上,另一只围着它转着,一边转着,一边点头,发出“咕咕——咕咕”的叫声。
②六年前的大约这个时节,我和王仲生教授住在波士顿城郊他的胞弟家里。尽管三层小洋楼宽敞舒适,我和王教授还是喜欢站着或坐在后院里。后院是一片绿茸茸的草坪,有几种疏于管理的花木。树木的枝杈上,栖息着,毋宁说侍立着一群鸟儿。一种通体黑色的梭子形状的鸟儿,在人刚打开后门走到草坪边的时候,它们便从树枝上飞下来,落在草坪上,期待着人撒出面包屑或什么吃食。你撒了吃剩的面包屑或米粒,它们就在你面前的草地上争食,甚至大胆地跳到人的脚前来。偶尔,还会有一只两只松鼠不知从哪棵树上蹿下来,和梭子鸟儿在草地上抢夺食物。
③我在那个令人忘情的人与鸟兽共处的草坪上,曾经想过在我家的小院里,如若能有这样一群敢于光顾的鸟儿就好了。然而,实际想来,实现这样人鸟人兽共存共荣的和谐景象,恐怕也不是短时间的事。我们把鸟儿兽儿作为美食作为美裳作为玩物作为发财的对象而心狠手狠的年月,已无法计算。我能记得和看到的,一是20世纪50年代对麻雀发动的全民战争,麻雀虽未绝种,倒是把所有飞翔在天空的各色鸟儿吓得肝胆欲裂,它们肯定会把对人的恐惧和防范以生存戒律传递给子子孙孙。再是种种药剂和化肥,杀了害虫长了庄稼,却把许多食虫食草的鸟儿整得种族灭绝——更不要说那些利欲熏心丧尽良知捕杀濒临灭绝的珍禽异兽者。我曾瞎猜过,能够存活到今天的鸟类、兽类,肯定具备一组特别优秀的专司提防、警惕人类伤害的基因。不然,早该在明枪暗弓以及五花八门的机关和陷阱里灭绝了。
④还是说我家的斑鸠。
⑤我有记事能力的时候就认识并记住了斑鸠。在我家乡的鸟类中,斑鸠是最朴拙最不显眼近乎丑陋的一种鸟儿。灰褐色的羽毛比不得任何一种鸟儿,连麻雀的羽翅上的暗纹也比不得。没有长喙和高足,比不得啄木鸟和鹭鸶。没有动人的叫声,从早到晚都是粗浑单调的“咕咕咕——咕咕咕”的声音。它的巢仅由几十根柴枝,横竖搭置成一个浅浅的潦草的窝。小时候我站在树下,可以从窝底部的缝隙透见窝里有几枚蛋。记得有篇小学课文,说斑鸠是最懒惰的,懒得连窝也不认真搭建,冬天便冻死在这种既不遮风亦不挡雨的窝里。
⑥然而,整个八十年代到九十年代初,我住在祖居的老屋读书写字,没有看见过一只斑鸠。我以为再也看不到斑鸠了。
⑦斑鸠却在我重返家乡的第一个清晨出现了,就在我的房檐上。
⑧我便轻手开门,怕惊吓了它们。它们还是飞走了。
⑨初始,无论我怎样轻手蹑足开门走路,它们一发现我从屋内走到院中,扑棱一声就从屋脊或围墙上起飞了,飞到高高的村树上去了。我仍然往小院里抛撒米谷。直到某一日,我开门出来。两只斑鸠突然从院中飞起,落到房檐上,还在探头探脑瞅着院中尚未吃完的谷米。我心里一动,它们终于有胆子到院内落脚啄食了,这是一次突破性的进展。
⑩我和斑鸠的关系获得令人振奋的突破之后,随之便是持久的停滞不前。斑鸠在房檐在房脊在院墙上栖息追逐,似乎已经放心无虞。然而有我在场的时候,它们决不飞落到院里来啄食,无论我抛撒的米谷多么富于诱惑。有几次我从室内的窗玻璃前窥视到斑鸠在院中啄食米谷的情景,每当我出门,它们便惊慌地飞上房顶。这一刻,我清醒地意识到,它们还不完全是我家的斑鸠。
⑪要让斑鸠随心无虞地落到小院里,心里踏实地啄食,在我的眼下,在我的脚前,尚需一些时日。
⑫我将等待。
(选自《文苑》,有删改)
17.根据文章内容,判断下列句子不正确的一项( )(3分)
A.“我”在住到乡下老屋的第一个早晨,只听到外面“咕咕——咕咕”的鸟叫声,就断定是斑鸠。
B.20世纪50年代对麻雀发动的全民战争,麻雀虽然并没有绝种,但把所有飞翔在天空的各色鸟儿吓得肝胆欲裂。
C.在“我”家乡的鸟类中,斑鸠是最朴拙最不显眼近乎丑陋的一种鸟儿,所以“我”一直不太喜欢斑鸠。
D.“我”住在祖居的老屋读书写字时,没有看见过一只斑鸠,但后来斑鸠又重返家乡了。
18.文中画线句的前半句很长,没使用标点,是为了强调什么? (3分)
我们把鸟儿兽儿作为美食作为美裳作为玩物作为发财的对象而心狠手狠的年月
19.本文题为“家有斑鸠”,但二、三两段却没有写“斑鸠”。这两段是否可以删掉?为什么? (4分)
20.文章以“我将等待”结尾,“我”能等来“我家的斑鸠”吗?请联系全文和生活体验简要分析。(4分)
四、名著阅读(本大题共3小题,共10分)
“腹有诗书气自华”。七年级(6)班正在举行以“少年正是读书时”为主题的读书活动,请你参与,并完成相关任务。
21.同学小璐想阅读一本名著,你向她推荐《西游记》。下列不适合作为推荐语的一项是( )(2分)
A.《西游记》是一部很有趣的书,林庚先生称之为“童心之作”,鲁迅先生称之为“神魔小说”,是中国古典文学中极富想象力的科幻小说。
B.《西游记》取材于“玄奘取经”的真实历史故事,经艺术加工,深刻地描绘出明代百姓的社会生活状况。阅读时可以把精读和跳读结合起来。
C.《西游记》主要描写了孙悟空、猪八戒、沙和尚三人保护唐僧西行取经,经历了九九八十一难,战胜了各路妖魔鬼怪,终于取到真经的故事。
D.《西游记》善于塑造人物。无论是孙悟空、猪八戒、唐僧等主要人物,还是各路神佛妖魔等次要角色,都写的栩栩如生,个性鲜明,令人难忘。
22.下面是同学小雯在活动中的发言,请你在横线上填写相应的内容。(4分)
在《西游记》中,吴承恩借助神奇的想象力,描述了孙悟空的神通广大,多般变化。如“小圣施威降大圣”中,孙大圣与①(人物称谓)大战三百回合还未分胜负,于是大圣开始和他比试变化的本领;在②(故事情节)中,孙悟空借扇不成,便变成小虫钻进铁扇公主的肚子里,迫使其答应借扇。
①_______ ②_______
23.下面是同学们在读书活动中探讨的话题,请谈谈你的看法。(4分)
团队的胜利,凝聚着团队中每一位成员的努力与付出。《西游记》中取经团队之所以能够成功,可以说是“一个都不能少”。请结合小说内容,说说唐僧师徒四人“一个都不能少”的体现。
五、写作(50分)
24.不知不觉间,我们已是一名初中生。在刚刚结束的这个学期里,环境的熏陶、活动的参与、书香的陪伴、老师的教导、朋友的鼓励、家长的叮咛……都让我们悄然改变,渐渐成长。
请以“ 助我成长”为题,写一篇记叙文。
要求:①将题目补充完整;②中心明确,层次清楚;③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④字数不少于600字。
南昌中学2024-2025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考试
七年级语文参考答案
一、
1.(1)chén(2)妄 (每空1分,共2分)
2.D(2分)
3.C(2分)(“一瞬间”是一个表示时间极短的词语,不是数量词。)
4.B(2分)
5.B(A.“莅临”是敬辞,多用于长辈、上级及贵宾的光临,此处用在学生回访母校的场合中不合适;C.称呼不礼貌,“多少人民币1千克”也不符合日常口语的用语习惯;D.“令尊”是敬辞,用于尊称别人的父亲,此处用词不当)(2分)
二、(一)
【参考译文】在严寒中,万木都仿佛要被冻断,唯有那梅树的孤根仿佛得到了暖意,恢复了生机。在前村的深雪之中,昨夜有一枝梅花已然开放。它的幽香随风飘散,引得禽鸟也好奇地窥视这素雅艳丽的花朵。如果明年梅花依然能应时而开,我希望它能在望春台上率先绽放。
6.D (作者在雪地看见梅花,故“绮丽晚春图”错。)(2分)
7.(此题共2分),表达了诗人对梅花的喜爱、敬佩和赞美之情(三个加点词写到一个就给1分),同时寄寓了诗人怀才不遇、清高孤傲、坚贞不屈、执着自信的思想感情(四个加点词写到一个就给1分,意思相近即可)。若写:诗人借梅花寄寓了对美好未来的期许之情,也给1分。
(二)
【参考译文】我见到家里后辈,身体都很虚弱,读书没有很大的长进,曾经用为学四事勉励后辈:一是看新书应该追求速度,不多读就会浅薄。一是温习旧书应该追求(或:要求)熟练,不背诵就容易忘记(或:遗忘)。一是学习写字应该有恒心,不善于书写就好比身上没有衣服,山上没有树
木。一是写文章应该苦苦地思考,不善于写文章就像人哑了不能说话,马的四肢不能行走。这四个方面缺少一个都不可以,(我)大概是经历一生才深刻知道的道理,深刻后悔的地方,(我)现在也希望家里各位子侄努力实行这四件事。两位弟弟如果认为对,希望(你们)常拿(或:用)这四点作为教育告诫(或:劝勉)子侄的要领(或:关键)。
8.(1)很 (2) 应当、应该 (3)擅长、善于 (每题1分,共3分)
9.(1)一是温习旧书应该追求(或:要求)熟悉,不背诵就容易忘记(或:遗忘)。(2)两位弟弟如果认为对,希望(你们)常拿(或:用)这四点作为教育告诫(或:劝勉)子侄的要领(或:关键)。(每题2分,共4分)
10..示例:我对"看生书宜求速"感触最深,我认为这是要我们加快阅读速度从而多读书。阅读时,若一字一句读,不仅浪费时间,而且无法掌握文章要义。过去我觉得阅读太快是"走马观花",却不知若一直停留在几本书上,就不能拓宽视野。所以提升阅读速度非常有必要。(回答出"哪一事"得1分,联系自身实际得1分,谈理解得1分,共3分,言之成理即可。)
(三)
11.(1)非淡泊无以明志 非宁静无以致远 (2)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3)自古逢秋悲寂寥, 我言秋日胜春朝(6分,每空1分,凡错、漏、增字,该空不得分)
12.A.(B.有误,“是一档娱乐竞赛节目”张冠李戴,原文中提到“一档大型文化类演播室益智竞赛节目”;C.有误,“《中国诗词大会》不会登录央视黄金档”无中生有,原文中提到“将于今年2月12日(大年初五)登录央视综合频道( CCTV-1)黄金档”;D.有误,“央视教科频道将推出《中国诗词大会》节目”混淆时间,原文中提到“由央视教科频道推出的一档大型文化类演播室益智竞赛节目”,表明该节目已经推出,并不是将要推出。)
13.D(A有误,“完备的格律体系让唐诗成为中国古代诗歌的巅峰”曲解文意,原文中提到“把唐诗看作中国古代诗歌发展的巅峰,也不全是因为唐诗有着完备的格律体系,更是因为唐诗开阔的眼界、丰富的意境,以及真切的情感”; B有误,.“ 古体诗在南北朝之前浮华空洞”表述错误,原文中提到“南北朝时期,古体诗在南朝的上层社会中逐渐走向浮华空洞”; C有误,.“让词从音乐文学完全成为纯粹文学”表述错误,原文中提到“苏轼开创的豪放词,突破了音律的限制,成为一种不能演唱的词。这是词脱离音乐,走向纯粹文学的开始”)
14. ①男孩砍下树枝做屋子 ②欣慰又难过 ③男孩坐在树墩上休息 (3分)
15.(此题共4分)第②段的“幸福”是树与男孩一起玩耍,共享快乐时光,所以树感到很幸福(得2分),第⑥段的“幸福”是因为男孩向树要钱,树用自己的果实满足了男孩的物质需求,树为自己能满足男孩,让男孩高兴而感到“幸福”(得2分)。
16.(此题共3分),我联想到:现实中子女对父母无休止的索求,以及父母隐藏在"无私奉献"背后的过度溺爱和纵容。(1分)感悟:纵容溺爱造成了自私索取,为人父母要合理或适度把握好"爱"的尺度,为人子女要懂得体谅父母,不能一味地索取。(2分)(童话中的男孩一次又一次地向树索取:果实、树枝、树干,连最后仅剩的树墩也要为他所用;可树面对男孩的索取,不仅不恼,反而积极配合,贡献出自己的全部。针对内容言之成理即可)
17.C (“不太喜欢斑鸠”错。)(3分)
18.(此题共3分) , 这句话抒发了“我”因人类无数次为了自己的私欲而伤害鸟兽的愤慨之情,(1分)表达了“我”对伤害的动物行为的强烈批判和深刻反思。(2分)(意思对即可)
19.(此题共4分),不能删(1分),因为第②段是插叙,回忆了"我"在波士顿见到人鸟兽共存共荣的景象(没指出”插叙“,但概括出第②段的段意,给1分;若只写到”插叙“没概括段意,给0.5分),第③段写"我们"对鸟兽伤害的各种行为,造成了鸟兽对人类的警惕(1分)。这两段形成鲜
明对比,才有了"我"重见斑鸠时的惊喜,也交待了我再次见到斑鸠而它却极不信任“我”的原因。(没写”对比”,但写到划线句的意思给1分;若只写“对比”,给0.5分)。(意思对即可)
20.(4分)示例1:能等来。(1分)从文中看,“我”与斑鸠的关系已有了突破性进展,“我”觉得假以时日斑鸠会随心无虞地落到小院里;(1分)现实生活中人们尊重自然、保护鸟兽的意识已越来越强,经常见到人与鸟兽和谐相处的情景。相信通过我们的努力,斑鸠定能慢慢建立起对人类的信任。(2分)
示例2:不能等来。(1分)文中写过去人们对鸟类的伤害,让斑鸠一直对人类保持戒心;(1分)生活中还有不少人缺乏尊重自然和保护生态的意识,伤害鸟兽的行为也时有发生。斑鸠要建立起对人类的信任还很困难。(2分)(言之有理即可)
A(“科幻小说”错)(2分)
①小圣,二郎神,二郎真君,杨戬均可。②三调芭蕉扇(或:三借芭蕉扇)(每空2分,共4分)
23.此题共4分。(需要围绕"一个都不能少"的主题梳理名著的情节,找出最能体现团队协作精神的事件,并根据情节分析每个人物在情节中所发挥的作用。评分标准:结合《西游记》具体情节,写到师徒四人每个发挥的作用各得1分。)
示例1:
在“三调芭蕉扇”的情节中,唐僧师徒受阻火焰山,悟空从罗刹女手中骗得真扇,又被牛魔王变成的“猪八戒”骗回,二者打斗起来!唐僧看悟空迟迟未归,派八戒前去助力,师兄弟二人齐心协力,大败牛魔王,终于调得真扇,顺利通过火焰山。在此过程中,唐僧意志坚定、领导有方,悟空英勇无畏、百折不挠,八戒鼎力相助、伏妖卖力,沙僧始终陪伴、守护师父,可以说是"一个都不能少"。
示例2:
在悟空被逐回花果山,师徒三人去宝象国的情节中,国王思念女儿,恳请八戒、沙僧上山降妖,二人不是妖怪的对手,沙僧被抓,八戒逃回馆驿。黄袍怪施展妖法,将唐僧变成老虎囚禁笼中,八戒去花果山,用激将法请回悟空,悟空与八戒双战黄袍怪救回师父。在此过程中,唐僧取经意志坚定,悟空神通广大,八戒关键时刻聪明机智,沙僧誓死守护师父。可以说是“一个都不能少。”
示例3:
在"真假美猴王"情节中,充分体现了取经团队"一个都不能少"。唐僧秉持慈悲之心和对真经的坚定追求,虽错怪孙悟空将其赶走,但他的领导作用不可或缺;孙悟空神通广大,在被六耳猕猴假冒后,历经波折也要证明自己的清白,为取经之路扫除障碍;猪八戒看似愚钝,在关键时刻却能和沙僧一起保护唐僧,在寻找孙悟空的过程中也起了推动作用;沙僧忠厚老实,始终维护团队的团结,在真假猴王难以分辨时积极想办法。若少一人,取经团队都无法继续前行。
24.作文:参考中考作文评分标准
一类卷(43-50分)
A.内容:切合题意思想健康中心突出(有议论抒情)内容充实 感情真切打动读者 B.语言:语言顺畅没有语病 C.篇章:结构完整条理清楚评分细则:
①具备ABC三项条件的,评一类下(43-45分)。②具备其中一项条件的,评一类中(46-47分)。
③立意深、构思巧、包装新,语言生动,评满分;具备其中两项条件的,评一类上(48-49分)。二类卷(35-42分)
A.内容:切合题意思想健康中心明确内容具体感情真实
B.语言:语言通顺偶有语病 C.篇章:结构完整 条理较清楚评分细则:
以38分为基准分,适当浮动:
①具备B项条件,而另两项只达到三类卷标准的,酌情减分。
②具备B项和另一项条件,其余一项达到三类卷标准的,获得基准分。
③具备ABC三项的,且或材料新鲜,或立意新颖,或结构新巧,可评二类上(41-42分)。三类卷(27-34分)
A.内容:基本合题意中心尚明确内容尚具体感受尚真实
B.语言:语言尚通顺 语病不多 C.篇章:条理尚清楚 能分段评分细则:
以30分为基准分,适当浮动:
①基本具备ABC三项条件的,获得基准分:,②其中B项较好的,酌情加分;③另有某些缺点的,酌情减分。四类卷(18-26分)
A.内容:偏离题意 中心欠明确内容不具体B.语言:病句错字较多C.篇章:条理不清楚评分细则:
以22分为基准分,适当浮动:
①凡属ABC三项之一者,评为四类卷,获得基准分;②另两项较好的,酌情加分;
③兼有ABC两项以上情况的,酌情减分。五类卷(0-17分)
A.内容:文不对题不知所云B.语言:语病严重文理不通 C.篇章:结构混乱 不能完篇评分细则:
以13分为基准分,适当浮动:
①凡属ABC三项之一者,评为五类卷,获得基准分;②其他两项尚好,酌情加分;
③兼有ABC两项以上情况的,酌情减分。说明:
1.漏写题目扣2分。
2.字迹工整的加1-2分;字迹潦草,难以辨认的酌情扣1-3分。
3.字数不足600字,每少50字扣5分;不足400字,30分以下。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江西省南昌市立德朝阳中学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语文试卷,共5页。
这是一份2024-2025学年江西省南昌市南昌县七年级(上)期中语文试卷(含详细答案解析),共1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默写,综合题,名著阅读,综合性学习,现代文阅读,文言文阅读,诗歌鉴赏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江西省南昌市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共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语言文字运用,文言文阅读,现代文阅读,名著阅读,写作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