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英语朗读宝

    天津市红桥区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上)期末 语文试卷(含解析)

    天津市红桥区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上)期末 语文试卷(含解析)第1页
    天津市红桥区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上)期末 语文试卷(含解析)第2页
    天津市红桥区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上)期末 语文试卷(含解析)第3页
    还剩28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天津市红桥区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上)期末 语文试卷(含解析)

    展开

    这是一份天津市红桥区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上)期末 语文试卷(含解析),共3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积累运用,默写,现代文阅读,综合性学习,作文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一、积累运用。(共29分)(本大题共7小题)
    1.下列各组词语中的字形和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惬意(qiè) 蜕变(tuì) 庇护(pì) 畏罪潜逃
    B.狭隘(yì) 称职(chèn) 热忱(chén) 害人听闻
    C.凋零(diā) 蜷伏(quán) 惩戒(jiè) 亭亭玉立
    D.提防(tí) 怂恿(sǒng) 阎罗(yán) 拈轻怕重
    2.下面语段横线上填入的词语,最恰兰的一组是( )
    ㅤㅤ“红日升在东方,其大道满霞光,我何其幸,生于你怀,承一脉血流淌……”几年前,一首_____的歌曲被传唱到_____。看似朴素平和的词句,字字直戳心底,自有千钧之力。以至于今天,我听到这首歌,仍然十分动情,勾起了我的爱国_____。
    A.脍炙人口 大江南北 情怀
    B.喜闻乐见 大江南北 情绪
    C.喜闻乐见 古今中外 情怀
    D.脍炙人口 古今中外 情绪
    3.下面一段话中画线句有语病的一项是( )
    A.神舟十六号载人飞船入轨后,将按照预定程序与空间站组合体进行自主快速交会对接,神舟十六号航天员乘组将与神舟十五号航天员乘组进行在轨轮换。在空间站工作生活期间,神舟十六号航天员乘组将进行出舱活动,开展空间科学实验,B.完成舱内外设备调试、维护、安装等各项任务。C.此次任务是我国载人航天工程进入空间站应用与发展阶段的首次载人飞行任务。D.目前,空间站组合体已经进入交会对接轨道,工作状态良好,满足与神舟十六号载人飞船交会对接和航天员进驻条件。
    A.A B.B C.C D.D
    4.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方框内的标点符号,最恰当的一项是( )
    ㅤㅤ人工智能是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重要驱动力量,是研究□开发用于模拟、延伸和扩展人的智能的理论、方法、技术及应用系统的一门新的技术科学。尼尔逊教授对人工智能下了这样一个定义:“人工智能是关于知识的学科□怎样表示知识以及怎样获得知识并使用知识的科学□这些说法反映了人工智能学科的基本思想和基本内容。
    A.,……。” B.、……”。 C.——”。 D.、——。”
    5.下面对《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李白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A.这首诗歌的体裁是七言绝句,题目“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中的“左迁”是指王昌龄被降职。
    B.诗中“杨花”“子规”两个景物具有丰富的象征意义,“杨花”飘忽不定,暗喻友入前途未卜,“子规”用来关怀跋山涉水、远走他乡的友人,希望他早日归来。
    C.第三、四句诗人运用了拟人的手法,把明月当作是善解人意的知心人,把自己对朋友的怀念和同情带到夜郎西。
    D.这首诗运用了“寓情于景”“情景交融”的写法,渲染出在夏末秋初季节的一种寂寞萧条气氛,表达作者对故友贬谪遭遇的同情、无奈,以及思乡之情。
    6.阅读《呦呦之蒿,中国神药》的节选文字,完成问题。
    呦呦之蒿,中国神药
    ㅤㅤ①“呦呦鹿鸣,食野之蒿”,这是《诗经》中的句子。在2015年10月5日之前,有谁能想到,这句诗竟能和诺贝尔奖联系起来——名字来自《诗经》的中国药物学家屠呦呦,因首次提取出治疗疟疾的“神药”青蒿素,而被国际学术界公认为“青蒿素之母”,也因此获得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ㅤㅤ②青蒿素所对抗的疟疾是地球上最古老的、死亡人数极高的疾病之一,是一种极为可怕的瘟疫。几千年来,人们深受其害却不知如何防治。自1878年发现其“真凶”——疟原虫开始,全世界的科学家就发起了寻找抗疟药的“攻坚战”。屠呦呦带领她的中草药抗疟研究小组,从古代医术《肘后备急方》中发现治疗疟疾的方法:“青蒿一握,以水二升渍,绞取汁,尽服之。”医书中所说的青蒿是一年生草本植物,采用乙醚提取的方法,经过190次反复试验,终于在第191次提取出青蒿中的有效抗疟成分——青蒿素。
    ㅤㅤ③青蒿素是一种味苦的无色针状晶体。进入人体后,它首先作用于疟原虫的细胞膜、线粒体、内质网,并对核内染色质产生一定影响,让疟原虫的细胞内迅速形成自噬泡,并将细胞液不断排出虫体外,使疟原虫损失大量细胞液而死亡。正是这一治疟原理,使青蒿素当之无愧地成为疟疾的“天然克星”。
    ㅤㅤ④青蒿素治疗疟疾效果显著,是抵抗疟疾耐药性最好的药物。中国发现青蒿素时,美国也研制出一种抗疟新药——化学合成的甲氟喹,但疟原虫很快就适应了它,产生耐药性,临床使用后患者还出现了明显的不良反应。而对于青蒿素这种从中草药中提取的药物,疟原虫对它完全没有抵抗能力。1976年1月,柬埔寨爆发疟疾,因疟原虫已经产生耐药性,疫情一时难以控制。中国医疗队携带一批青蒿素在柬埔寨大显神威,挽救了一大批疟疾患者的生命。
    ㅤㅤ⑤但青蒿素也有一定的局限和不足。提取青蒿素的原料贵且稀缺,近十几年来,科学家一直在研究人工合成青蒿素,但收效甚微。国内外许多著名化学公司也进行了长达30多年的化学合成研究,但回报率过低,目前难以形成产业化。
    (作者:杨先碧文章有删改)
    (1)选文运用的说明顺序是
    A.时间顺序
    B.空间顺序
    C.逻辑顺序
    D.由部分到整体
    (2)选文第④段划线句子运用的说明方法是
    A.下定义
    B.举例子
    C.打比方
    D.作比较
    (3)下列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A.文章第①段引用《诗经》中的句子,既与题目呼应,又引出下文对青蒿素的介绍。
    B.第⑤段加点的“目前”一词从时间上加以限制,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C.青蒿素所对抗的疟疾是地球最古老的、死亡人数最多的疾病,是一种极为可怕的瘟疫。
    D.文章主要介绍了青蒿素的提取之困难,青蒿素的形态和治疟原理、显著的治疟效果和局限、不足。
    7.阅读《狼》,回答问题。
    ㅤㅤ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途中两狼,缀行甚远。
    ㅤㅤ屠惧,投以骨。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ㅤㅤ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狼不敢前,眈眈相向。
    ㅤㅤ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久之,目似瞑,意暇甚。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身已半入,止露尻尾。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ㅤㅤ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1)选出加点字解释不正确的一项
    A.弛担持刀(松弛)
    B.缀行甚远(跟随)
    C.目似瞑(闭上眼睛)
    D.一狼径去(径直)
    (2)下面句子中加点词与例句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A.顾野有麦场
    B.其一犬坐于前
    C.转视积薪后
    D.屠自后断其股
    (3)下面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屠户惧狼,表现屠户的迁就退让和狼的贪婪凶恶。
    B.屠户杀狼,表现屠户的勇敢警觉和狼的狡诈阴险。
    C.最后一段以议论为主,说明狼无论多么狡诈,也不是人的对手,终归会为人的勇敢智慧所战胜。
    D.文章告诉我们,对待狼一样的恶势力,我们先作让步,如果其得寸进尺,贪得无厌,就应该勇敢地进行斗争。
    二、默写。(共6分)(本大题共1小题)
    8.请将下面诗文语句补充完整。
    (1) ,断肠人在天涯。马致远《天净沙•秋思》)
    (2)子曰:“学而不思则罔, 。”(《论语•为政》)
    (3)晴空一鹤排云上, 。(刘禹锡《秋词(其一)》)
    (4)静以修身, 。(诸葛亮《诫子书》)
    (5)浩瀚诗海,思乡是诗人笔下永恒的主题。王湾在北固山下吟咏乡愁,表现思乡之切的句子是: , 。
    三、文言文阅读。(共7分)(本大题共1小题)
    9.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问题。
    ㅤㅤ唐临,京兆长安人,迁侍御史,奉使岭外。累①转黄门侍郎,加银青光禄大夫。俭薄寡欲,不治第宅,服用简素,宽于待物。尝欲吊丧,令家僮自归家取白衫,家僮误将余衣,惧未敢进。临察知之,使召谓曰:“今日气逆,不宜哀泣,向取白衫,且止之也。”又尝令人煮药,失制。潜②知其故,谓曰:“阴暗不宜服药,宜即弃之。”竟不扬言其过,其宽恕如此。
    (节选自《旧唐书•唐临传》)
    【注释】①累:累官,积功升官。②潜:暗中。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
    ①尝欲吊丧:
    ②竟不扬言其过:
    (2)请将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阴暗不宜服药,宜即弃之。
    (3)文中写了哪两件事?表现了唐临是怎样的人?请用自己的话概括。
    四、现代文阅读。(共15分)(本大题共1小题)
    10.阅读《映日荷花别样红》,回答问题。
    映日荷花别样红
    ㅤㅤ①每次走进这座公园,我总要在园中那片湖水前停下一会儿,俯下身来,看着那些鱼儿在清澈的水中追逐觅食,好奇的心,感受着这片湖水所带来的静谧与快乐。这是一片生长荷花的池塘,到了夏天是郁郁葱葱的天地,那些喜欢荷花的人会络绎不绝,更有一些摄影爱好者,举着“长枪短炮”,留下荷花的美好瞬间……
    ㅤㅤ②过了立夏,随着气温的上升,在水中可以隐约看到荷叶的身影,不久,它就会面带羞涩露出水面,稚嫩的叶子泛着淡红色“躺”在水面上,也有的打着卷,伸出湖面,微风吹过,轻轻摇晃着岁月静好的时光。调皮的蜻蜓和“豆娘”不时地飞过,偶尔会在上面驻足,小憩片刻,远远望去像一幅画,更像一首诗:“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那一片片如蒲扇一样大小的荷叶连在一起,好像要把整个湖水覆盖起来。向着远处望去,荷叶与水中葳蕤的芦苇、湖边扶疏的垂柳组成一片绿色的天地,张扬着生命的活力,仿佛一直延伸到我昨日的梦中,让人忘掉所有的烦忧……碧绿的荷叶上偶尔会看到晶莹的水珠滚动着,在阳光的照耀下熠熠闪光,是的:一滴水可以折射出太阳的光辉……
    ㅤㅤ③更引人注目的是池塘里的荷花,不知什么时候,被莲梗高高“举”出水面,在微风中摇曳着清香与自信……有的含苞欲放,如羞涩的新娘;有的已经盛开,释放着火热的激情。阳光下,粉里透红的荷花,显得楚楚动人,这让其他花卉为之“汗颜”。我想当年宋代诗人杨万里,在西湖一定见到了荷花娇美的样子,这才写出了吟诵至今的诗句:“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如今,这公园虽不是西湖,也没有那宽阔的水面,但荷花的姿态绝不逊色。有人用“出水芙蓉”来形容荷花的清秀与自然,后来用它比喻诗文的清新不俗和少女的天然俊秀,倒也贴切,相得益彰。这种在水面上开放的花朵,有一种天然的清纯,是岸上的花所不能比拟的。
    ㅤㅤ④我喜爱荷花的样子,也喜欢它花瓣脱落后所长成的一个个如碗状的莲蓬。到了秋天,莲蓬成了池塘里的“主角”,它们矗立在水中,不过此时已“谦虚”地低下了头。于是人们划着小船,穿行在荷塘里采摘着莲蓬。作为荷花的果实,莲子既可食用,也可入药,有养心安神的功效。秋天的时候,在市场上总能见到刚刚采摘下来的莲蓬,上面有许多蜂窝状的孔洞,轻轻地闻一闻,可以感到阳光的味道。掰开莲蓬,取出滚圆的莲子,剥开那层绿色的“外衣”,看到乳白色的果实──莲子,许多人用它炖汤或炒菜。掰开莲子,中间是嫩绿色的莲子心,可以沏茶,也能入药,放在嘴里,立刻感到淡淡的苦涩。
    ㅤㅤ⑤如果说荷花让人们在视觉上惊叹,那深藏在淤泥中的莲藕则给我们带来了味觉上的享受。作为荷花的根茎,莲藕是在为水面上荷花与荷叶输送着水分和养料的“无名英雄”,而荷叶上的叶脉,通过气孔与深藏于地下的莲藕相通,输送着氧气,在莲藕身上我们似乎感到阳光的温度。
    ㅤㅤ⑥站在池塘边,我将思绪收回,眼前依然是一片充满生机的湖水。阳光下,荷叶在水中伸展,盛开的荷花芬芳了整个公园,让人流连忘返。湖水中留下了我的身影,而鲜艳的荷花和葱郁的荷叶也将它的身姿与清香,留在了夏天和我的记忆中……
    (刊载于《天津日报》,有删改)
    (1)本文围绕“莲”展开了详细的描写,请结合②~④段的内容填写下表。
    (2)请结合语境,赏析第②段中的画线句子。
    ㅤㅤ不久,它就会面带羞涩露出水面,稚嫩的叶子泛着淡红色“躺”在水面上,也有的打着卷,伸出湖面,微风吹过,轻轻摇晃着岁月静好的时光。
    (3)第③段中作者引用杨万里的诗句有何作用?
    (4)请结合文章分析,第①段有什么作用?
    五、综合性学习。(共13分)(本大题共3小题)
    11.综合性学习。
    ㅤㅤ科技的力量深刻地重塑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在中国,高铁技术的迅猛发展无疑是其中的典型代表,其以惊人的速度不断拓展延伸,如今,乘坐高铁已然成为大众出行时极为青睐的选择之一,它将安全与便捷完美融合,为人们的旅途带来前所未有的舒适体验。请阅读下面内容,完成问题。
    (1)阅读下面内容,选出最适合的选项。
    ㅤㅤ小明和妈妈要从天津回济南老家。他们早上8:40从家出发,预计从家到天津南站需要50分钟,从南站进站口到检票口需要3分钟,火车开车前5分钟停止检票。下面是火车部分信息,他们坐哪趟火车合适
    A.G177 天津南——济南西 71分钟 08:49﹣10:00
    B.G321 天津南——济南西 66分钟 09:36﹣10:42
    C.G1063 天津南——济南西 71分钟 10:05﹣11:16
    D.G11 天津南——济南西 60分钟 12:33﹣13:33
    (3)这是你第一次乘坐高铁出行,下图是你的购票凭证。你需要关注其中的哪些信息才能顺利到达目的地?请用简洁的语言进行表述。
    12.阅读《朝花夕拾》中的片段,按要求回答问题。
    (1)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ㅤㅤ“铁如意,指挥倜傥,一座皆惊呢~~;金叵罗,颠倒淋漓噫,千杯未醉嗬~~……。”
    ㅤㅤ我疑心这是极好的文章,因为读到这里,他总是微笑起来,而且将头仰起,摇着,向后面拗过去,拗过去。
    以上文段出自《 》(篇名)
    (2)为了解鲁迅生平经历,你与同学约好周末早上一起观看纪录片《先生鲁迅》。当你兴致勃勃地正要出门时,父亲指着一套试卷对你说:“给我把这套题写完。写不完,就不准去。”这使你联想到鲁迅在《 》(篇目名)中也描写过类似的情节。于是,联系这篇文章的内容(或主题),你会这样劝说父亲:“ ”
    13.阅读下列片段,按要求答题。
    某校七年(6)班同学在阅读明朝小说家 创作的《西游记》时,对猪八戒这个人物有两种不同的看法,为此,语文老师组织了一场辩论。假如你是正方,针对反方辩词怎么说?
    反方:我方认为,猪八戒好吃懒做,见识短浅,在取经的路上,意志不坚定,遇到困难就嚷嚷着要散伙,而且还经常搬弄是非,耍小聪明,爱占小便宜,贪恋女色,是一个贪生怕死、自私自利的人。
    正方: 。
    六、作文。(共30分)(本大题共1小题)
    14.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ㅤㅤ半个多世纪以前,著名的物理学家爱因斯坦在《论科学》一文中深有感触地说:“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让我们张开想象的翅膀,以“假如我_____”为题,(把题目补充完整,如“假如我有一双翅膀”“假如我会七十二变”“假如我穿越回宋朝”“假如我是人工智能科学家”等),写一篇想象作文。
    ㅤㅤ要求:(1)紧扣主题,内容具体充实;(2)逻辑清晰,结构完整;(3)文体不限(诗歌、戏剧除外);(4)不少于550字;(5)文中请回避与你相关的人名、校名、地名。
    参考答案
    1.【答案】C
    【详解】本题考查易错的字音字形。作答此题,首先要认真阅读题目,然后根据自己的日常积累判断加点字的字音、字形是否正确。遇到记忆模糊、不确定的字词,可以采用排除法排除选项,得出正确答案。
    A.有误,“庇护”的“庇”应读作“bì”;
    B.有误,“狭隘”的“隘”应读作“ài”,“害人听闻”应写作“骇人听闻”;
    C.正确;
    D.有误,“提防”的“提”应读作“dī”。
    故选C。
    【关键点拨】要正确地读写词语,应从汉字的音、形、义三方面入手,读准字音,辨明字形,弄清字义。在日常的学习阅读中也要注意多积累,丰富自己的字词量,在积累的过程中要做到准确无误,这样才能在实际的读写运用中避免错读错写。
    2.【答案】A
    【解析】此题考查词义辨析结合语境正确理解字词含义的能力。解答此题,要弄清词语的意义及常用用法,再次弄清词语的感情色彩,尤其要注意结合具体的语境,理解字词含义的变化,辨析作答。
    “脍炙人口”比喻好的诗文或事物被众人所称赞,用来形容歌曲受欢迎很合适;“喜闻乐见”指喜欢听、乐意看,一般用于形容艺术形式等,不直接形容歌曲,所以第一空“脍炙人口”更恰当。
    “大江南北”指全国各地,强调范围广,能体现歌曲传唱的地域之广;“古今中外”指时间和空间广,此处与“被传唱到”不能搭配。
    “情怀”指含有某种感情的心境,“爱国情怀”是常用搭配,更能体现一种深厚、持久的情感;“情绪”则更侧重于一时的心理状态,用“情怀”更能表达对国家的热爱这种深层次的情感。
    故选A。
    【关键点拨】分辨词义辨析,并把它们分别填进不同的句子里面。这样的题目先做有把握的,然后再区分剩下的词语和句子,把词语填进句子里面多读几遍,看看到底怎么填才合适。
    3.【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病句辨析。解答此类问题时,一方面要注意积累常见病句类型,掌握每种病句类型的常见设错规律,另一方面在答题时要注意“抓主干,理枝蔓”。
    ACD.正确。
    B.有误,语序不当,“调试、维护、安装”应为“安装、调试、维护”。
    故选B。
    【关键点拨】病句辨析是基础部分常考题型之一,常见的病句类型有:语序不当、搭配不当、成分残缺、成分赘余、结构混乱、不合逻辑等。
    4.【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标点符号。标点符号是书面语中用来表示停顿、语气以及词语性性和作用的符号,是书面语的有机组成部分。
    第一处标点:“研究”与“开发”是并列关系,在表示并列关系的词语之间,通常使用顿号。所以第一处应填顿号。
    第二处标点:“怎样表示知识以及怎样获得知识并使用知识的科学”是对“人工智能是关于知识的学科”的解释说明,这种情况下适合使用破折号。所以第二处应填破折号。
    第三处标点:这里是引用语句的结尾部分,整个句子是陈述句,句末先使用逗号表示停顿,然后再用双引号表示引用结束。所以第三处应填句号、后引号。
    故选D。
    【关键点拨】正确使用标点符号标点符号,对准确表达文意、改进工作、提高效率,对推动语言的规范化,都有积极的意义。
    5.【答案】D
    【分析】这首七绝,是李白写给他的好友王昌龄的,题为《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王昌龄得罪贬官,李白在听到他不幸的遭遇以后,写了这一首充满同情和关切的诗篇,从远道寄给他。这是一首短短四句的抒情短章,感情的分量却相当沉重。
    【解析】本题考查对诗歌内容的理解与掌握。
    ABC.正确。
    D.有误,本诗创作季节为春末夏初,并非是“夏末秋初季节”。
    故选D。
    【关键点拨】诗词鉴赏的基本方法:
    了解作者所处时代背景和特定的写作背景。
    把握作者思想特点和诗词创作的风格流派。
    品味词句、把握意象并进而领悟诗词意境。
    4、探究诗词中景、事、人、典的用意和直接抒情议论的关键句。
    6.【答案】(1)C
    (2)B
    (3)C
    【分析】本文是一篇说明文,开篇引用《诗经》中的话引出说明对象。接着说明了青蒿素的作用、性状、治疗效果以及它所具有的不足等内容。
    【解析】(1)本题考查说明顺序分析。本文主要介绍了青蒿素的作用、性状、治疗效果,以及它所具有的不足,可以看出运用的是逻辑顺序。
    故选C。
    (2)本题考查说明方法分析。“1976年1月,柬埔寨爆发疟疾,因疟原虫已经产生耐药性,疫情一时难以控制。中国医疗队携带一批青蒿素在柬埔寨大显神威,挽救了一大批疟疾患者的生命”运用了举例子的说明方法,列举了1976年1月,柬埔寨爆发疟疾,因疟原虫已经产生耐药性,疫情一时难以控制的例子。
    故选B。
    (3)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理解分析。
    ABD.正确;
    C.有误,文章第②段表述:青蒿素所对抗的疟疾是地球上最古老的、死亡人数极高的疾病之一,是一种极为可怕的瘟疫。
    故选C。
    【关键点拨】常见的说明方法有:举例子、分类别、列数字、作比较、画图表、下定义、作诠释、打比方、摹状貌、引用、做假设等。运用说明方法要根据说明对象的特点及写作目的。恰当地运用说明方法,能提高说明语言的科学性和准确性,使说明对象更具体、更生动,让读者更明白,更清楚作者的意思,更能增强说服力,有时也能增强读者的阅读兴趣。
    7.【答案】(1)A
    (2)B
    (3)D
    【解析】(1)本题考查文言实词的理解。作答本题,重点在于文言实词的积累,同时也可以借助整个句子的意思来判断。
    A.有误,句意:放下担子拿起屠刀。弛:放下。
    BCD.正确。
    故选A。
    (2)本题考查词类活用。例句“隧”用作状语,“从通道”的意思。
    A.顾:动词,看。
    B.犬:用作状语,像狗一样。
    C.薪:柴草。
    D.股:古今异义词。今义:用于描述事物的分支、部分以及某些特定的量词用法。古义:大腿。
    故选B。
    (3)本题考查内容的理解。
    ABC.正确。
    D.有误,文章主要告诉我们对待狼一样的恶势力要敢于斗争,不能先作让步。
    故选D。
    【关键点拨】文言文内容理解分析题,解题方法:
    1.引用原文句子回答;
    2.摘录原文关键的词语回答;
    3.用自己的话组织文字回答。
    三种方法,采用第一、二种方法回答的准确率一般会比较高。
    【参考译文】
    一个屠户傍晚回来,担子里的肉已经卖完了,只剩下骨头。屠户半路上遇到两只狼,紧跟着(他)走了很远。
    屠户感到害怕,把骨头扔给狼。一只狼得到骨头就停止了,另一只狼仍然跟着(屠户)。屠户再次扔骨头,较晚得到骨头的狼停住了,之前获得骨头的狼又跟上来了。骨头已经没有了,可是两只狼像原来一样一起追赶屠户。
    屠户感到处境危急,担心前面后面受到狼攻击。他往旁边看了看发现田野中有个麦场,麦场的主人把柴草堆积在里面,覆盖成小山似的。屠户于是跑过去倚靠在柴草堆下,卸下担子拿起屠刀。两只狼不敢上前,眼瞪着屠户。
    一会儿,一只狼径直走开了,另一只狼像狗一样蹲坐在前面。时间长了,蹲坐在那里的那只狼的眼睛好像闭上了,神情悠闲得很。屠户突然跳起来,用刀砍狼的头,又连砍了几刀把狼杀死。他刚刚想离开上路,转身看柴草堆后面,另一只狼正在挖洞,想要从柴草堆中打洞来从后面攻击屠户。狼的身体已经钻进去一半,只露出屁股和尾巴。屠户从后面砍掉了狼的大腿,这只狼也被杀死了。他才领悟到前面的狼假装睡觉,原来是用来诱引敌人的。
    狼也是狡猾的,而眨眼间两只狼都被杀死了,禽兽的欺骗手段能有多少啊!只是增加笑料罢了。
    8.【答案】(1)夕阳西下
    (2)思而不学则殆(注意“殆”的书写)
    (3)便引诗情到碧霄(注意“霄”的书写)
    (4)俭以养德
    (5)乡书何处达 归雁洛阳边
    【解析】本题考查诗文名句的识记能力。解答此类题目,根据提示和语境写出相应的句子,注意不能出现错别字。
    【方法总结】为了保证在默写名句时不出错,关键还是平时要加强背诵和记忆,准确书写。下面几种方法可供借鉴:
    1、保持良好的心态,培养识记兴趣。
    2、多种方式相结合,提高识记效果。
    3、提倡使用名句,巩固识记成果。
    4、留心特别词句,规避识记误区。
    9.【答案】(1)①曾经。
    ②过错。
    (2)天气阴暗不适合服药,应该马上把药倒掉。
    (3)文中写了两件事。唐临让家僮取白衫吊丧,家僮误拿余衣,唐临体谅未责;宽容煮药失制之人未张扬其过。表现了唐临是一个宽容、体谅他人的人。唐临明明知道是别人的过错,但他没有指责,而是找理由为别人开脱,避免让别人难堪,体现出他的宽容和体谅。
    【解析】(1)本题考查词语解释。
    ①翻译:(他)曾经想要去吊丧。尝:曾经。
    ②翻译:(他)最终没有宣扬那人的过错。过:过错。
    (2)本题考查翻译。
    重点词解释:宜,应该;即,立刻,马上;弃,倒掉;之,代词,指药。翻译:天气阴暗不适合服药,应该马上把药倒掉。
    (3)本题考查事件概括与人物形象分析。
    文中写了两件事。一是唐临让家僮取白衫去吊丧,家僮拿错衣服,唐临知晓后以自己身体不适为由不让家僮拿白衫了;二是唐临让人煮药,这人没按规定煮,唐临暗中知道原因后,以天气阴暗不宜服药为由让这人倒掉药。表现了唐临是一个宽容、体谅他人的人。从“临察知之,使召谓曰:‘今日气逆,不宜哀泣,向取白衫,且止之也。’”和“潜知其故,谓曰:‘阴暗不宜服药,宜即弃之。’竟不扬言其过”这些语句可以看出,唐临明明知道是别人的过错,但他没有指责,而是找理由为别人开脱,避免让别人难堪,体现出他的宽容和体谅。
    【方法总结】文言文翻译方法:
    对,即对译法。也就是用现代汉语中等值的词去对换被译文言词的方法。
    增,即增添法。古汉语的词大多数是单音词,翻译时,要把这些文言单音词加以扩充,使之成为现代汉语中的双音词。
    删,即删减法。有的文言虚词,现代汉语没有相当的词表示它,不能硬译。有的文言虚词,现代汉语虽有同它相当的词,但如果勉强译出来,反而使句子累赘。属于这两种情况的文言虚词,翻译时则删去。
    移,即移位法。将文言句子按照现代汉语语法格式,调整语序。凡是与现代汉语的句法结构形式不一致的文言句子,翻译时不能照原句的语序排列,必须将不合现代汉语的语序部分加以调整。
    留,即保留法。凡是古今意思相同的词,以及帝号、国号、年号、人名、地名、官名、度量衡单位等,可照录于译文中,不必另作翻译。
    换,即替换法。不少文言文所表示的意义,在现代汉语中不是用原词表示,翻译时可用现代汉语中意义相当的词去替换。
    【参考译文】
    唐临是京兆长安人,升任侍御史后,奉命出使岭外。多次升官后担任黄门侍郎,加授银青光禄大夫。(他)生活节俭,欲望很少,不建造宅第,服饰和用具简单朴素,对待别人很宽厚。(他)曾经想要去吊丧,让家僮自己回家取白色的衣衫,家僮误拿了别的衣服,害怕(主人责怪)没敢进献。唐临察觉后,派人叫来家僮并对他说:“今天我呼吸不顺,不适合哀伤哭泣,刚才让你取白衫的事,暂且停止吧。”(唐临)又曾经让人煮药,(这个人)没按规定煮。唐临暗中知道了其中的原因,对这人说:“天气阴暗不适合服药,应该马上把药倒掉。”(唐临)最终没有宣扬这人的过错,他就是像这样宽容。
    10.【答案】(1)①开始时面带羞涩露出水面,稚嫩叶子泛淡红色,或躺或伸出湖面,连在一起似要覆盖湖水,上面有晶莹水珠滚动,在阳光下熠熠闪光。
    ②被莲梗高高“举”出水面,有的含苞欲放如羞涩新娘,有的已盛开释放火热激情,粉里透红,楚楚动人。
    ③秋天时成“主角”,矗立在水中,已“谦虚”地低下了头。
    ④呈滚圆状,外面有绿色“外衣”,剥开后是乳白色果实,中间有嫩绿色莲子心,可炖汤、炒菜、沏茶、入药。
    (2)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面带羞涩”“躺”等词将荷叶人格化,生动形象地描绘出荷叶刚露出水面时的娇羞、稚嫩的姿态,赋予其生命力与灵性,营造出一种恬静美好的氛围,表达了作者对荷叶的喜爱之情。
    (3)引用杨万里的诗句,一是增添了文章的文学色彩,使文章更具文化底蕴;二是通过诗句中描绘的西湖荷花的美丽景象,与眼前公园中荷花的姿态相映衬,突出公园荷花虽不在西湖那样的环境中,但姿态同样绝美、毫不逊色,进一步强调了荷花的美丽动人,表达了作者对荷花的赞美之情。
    (4)第一段开篇点题,点明了描写对象是公园中的荷花池,交代了“我”对这片湖水的喜爱,总领全文内容;同时引出下文对荷花池中荷叶、荷花、莲蓬等不同部分的详细描写,奠定了文章喜爱、赞美荷花的感情基调,激发了读者的阅读兴趣,让读者好奇这片荷花池究竟有着怎样的魅力。
    【分析】《映日荷花别样红》主要描写了公园湖中的荷花,立夏后荷叶初露水面,形态娇美,与周边景致构成美好画面;荷花盛开时,或含苞或怒放,姿态万千、艳丽动人;秋天莲蓬成熟,低垂水中,莲子可食用、入药;莲藕作为根茎默默奉献,为荷的生长助力,作者喜爱这满池荷花,其身姿与清香留存在夏天和作者的记忆中。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写一段描写荷花的文字以《映日荷花别样红》为例,说明散文中怎样进行景物描写。荷花还具有哪些品质和象征意义?
    【解析】(1)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概括。需要从文章②﹣④段中准确提取关于荷叶、荷花、莲蓬、莲子各自形态特征的关键描述信息,进行概括整理后填入表格相应位置。荷叶:从第②段“不久,它就会面带羞涩露出水面,稚嫩的叶子泛着淡红色‘躺’在水面上,也有的打着卷,伸出湖面……那一片片如蒲扇一样大小的荷叶连在一起,好像要把整个湖水覆盖起来。碧绿的荷叶上偶尔会看到晶莹的水珠滚动着,在阳光的照耀下熠熠闪光”这些语句中,梳理出荷叶从初露水面时的状态,到成片后的样子以及荷叶上水珠的情况等多方面特征进行概括填写。荷花:依据第③段“被莲梗高高‘举’出水面,在微风中摇曳着清香与自信……有的含苞欲放,如羞涩的新娘;有的已经盛开,释放着火热的激情。阳光下,粉里透红的荷花,显得楚楚动人”的描述,提炼出荷花在形态、姿态以及颜色等方面展现出的特点进行填写。莲蓬:在第④段“到了秋天,莲蓬成了池塘里的‘主角’,它们矗立在水中,不过此时已‘谦虚’地低下了头”里,抓住关键表述概括出莲蓬在秋天时所处位置及呈现的姿态特点填入表格。莲子:同样在第④段“上面有许多蜂窝状的孔洞,轻轻地闻一闻,可以感到阳光的味道。掰开莲蓬,取出滚圆的莲子,剥开那层绿色的‘外衣’,看到乳白色的果实──莲子,许多人用它炖汤或炒菜。掰开莲子,中间是嫩绿色的莲子心,可以沏茶,也能入药”中,按照莲子的外观、剥开后的样子以及莲子心的情况等,归纳出其形态特征来填写。
    (2)本题考查赏析句子。“面带羞涩”赋予荷叶人的神态,把荷叶刚露出水面时那种娇羞的模样生动地展现出来;“躺”字更是将荷叶当作人一样去呈现其在水面上的慵懒、闲适状态,让荷叶富有了生命力和灵性,仿佛是有情感、有意识的生命体。通过这样的拟人化描写,营造出一种岁月静好、恬静美好的氛围,使读者能真切感受到荷叶初露时的那种清新、可爱的画面,也充分体现出作者对荷叶的喜爱与欣赏之情,将作者的情感融入到对荷叶形态的刻画之中。
    (3)本题考查分析诗句引用的作用。从增添文学色彩和文化底蕴角度来说,杨万里的诗句本身是经典的文学作品,引用到文中能让文章更具文化气息,提升文章的文学格调。而从内容和情感表达上,诗句描绘了西湖六月荷花“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的绝美盛景,在文中将其与公园中的荷花相联系,起到映衬作用,突出公园荷花虽然所处环境不是西湖那样闻名遐迩、水域宽阔,但同样有着令人惊艳的姿态,丝毫不逊色于西湖荷花,借助经典诗句进一步强化了对眼前荷花美丽动人的赞美,让读者更能感受到荷花的独特魅力,也使作者的情感表达更具说服力。
    (4)本题考查探讨段落的作用。在结构上,第一段直接点明“这片湖水”以及湖中的荷花,开篇点题,让读者清楚知道文章要围绕的核心对象,同时起到总领全文的作用,后续对荷叶、荷花等各部分的描写都是围绕这片湖水展开的。在内容方面,描述了“我”对这片湖水的喜爱,“总要停下一会儿”“感受着这片湖水所带来的静谧与快乐”等语句体现出这种情感,为下文详细描写荷花等做了铺垫,使后文的描写顺理成章。从情感基调来讲,奠定了喜爱、赞美荷花的感情基础,让读者从一开始就能感受到作者积极的情感倾向。而从表达效果看,通过描述公园中这片荷花池吸引人的场景,引发读者好奇,想知道这片荷花池到底有哪些独特之处,激发了读者继续阅读的兴趣,吸引读者跟随作者的笔触去深入了解荷花池的魅力所在。
    【关键点拨】赏析句子要依据句子本身的特点去分析,可以从三个方面着手分析。首先要看句子是否使用修辞手法,如果使用了修辞手法就要依据各个修辞手法的作用进行具体的分析;第二、如果没有使用修辞方法,就要看看是否使用了特殊的表现手法,比如对比,象征等,有就依据各个表现手法的作用进行分析;第三、如果都没有,我们就要从句子里面有特色的词语去分析,比如一系列动词的使用,一系列四字短语的使用等方面去分析,这三点是最常见的,要掌握住。
    11.【答案】(1)C
    (2)首先看车次、出发的时间、地点以及自己车厢和座位。
    【解析】本题考查图文转换的能力。
    (1)小明早上8:40从家出发经过50分钟到达天津南站后就已经9:30分,然后再需要3分钟到达检票口,已经9:33分,9:36分的那趟车已经停止检票了,所以最好的选择是10:05,G1063 天津南——济南西。
    故选C。
    (2)拿到票证以后,我们需要关注自己的车次,然后是本车次出发的时间和地点,其次是四字句的车厢和座位,这样就能顺利坐车,到达目的地。
    示例:首先看车次、出发的时间、地点以及自己车厢和座位。
    【关键点拨】图文转换的时候要详细观察图片,然后根据题干要求重点看主要内容,最后用简洁语言表述。
    12.【答案】(1)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2)五猖会 爸爸,鲁迅小时候在去看五猖会前也曾被父亲逼着背《鉴略》,虽然他当时按照要求背过了,可后来不仅丧失了看五猖会的兴趣,甚至连书中写的是什么内容也不记得了。这种机械式学习的方法不可取。等我回来后,再认认真真完成这套题。
    【分析】《朝花夕拾》原名《旧事重提》,是现代文学家鲁迅的散文集,收录鲁迅于1926年创作的10篇回忆性散文。作者鲁迅用夹叙夹议的方法,以青少年时代的生活经历为线索,真实生动地叙写了自己从农村到城镇,从家庭到社会,从国内到国外的一组生活经历,抒发了对往昔亲友和师长的怀念之情,同时也对旧势力、旧文化进行了嘲讽和抨击。
    【解析】(1)本题考查名著情节。
    结合“我疑心这是极好的文章,因为读到这里,他总是微笑起来,而且将头仰起,摇着,向后面拗过去,拗过去”可知,出自《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寿镜吾先生读书的情形。
    (2)本题考查名著阅读篇目与劝说词。
    结合“父亲指着一套试卷对你说:‘给我把这套题写完。写不完,就不准去’”可以想到《五猖会》中父亲让我背《鉴略》的情景,告诉我“给我读熟。背不出,就不准去看会”。
    示例:爸爸,鲁迅先生在《五猖会》中写童年时的他想去看赛会,然而,父亲要求“我”背书,“我”失望、郁闷至极,最后终于背书成功,得以去看五猖会,但却对看会丧失了原先的热情,表达了作者强烈谴责强权教育对孩子天性的扼杀。您是不是也觉得这样不好?先让我去看片行吗?回来后我会认真地完成这套题的。
    【关键点拨】阅读名著要注意积累的广泛性,既要注意名著表面的知识,如作者、背景、特色、涉及人物及故事,还要知道一些细节,并且及时做笔记,做到积少成多,常读常新,逐步深化印象。做题时才能信手拈来,得心应手。
    13.【答案】吴承恩 我方认为,猪八戒能吃苦耐劳,对师傅忠心耿耿。在与妖魔的斗争中,他总是挥舞钉耙,勇猛战斗,是孙悟空的得力助手。他知错能改,乐于助人,是一个忠勇善良、淳朴憨厚的人
    【分析】《西游记》的前七回讲孙悟空的身世和大闹天宫的故事;第八回到第十二回介绍唐僧,交代西天取经这一中心事件的由来;第十三回到第一百回是小说故事的主体,讲述唐僧师徒取经路上战胜无数妖怪,历经重重磨难,终于到达西天,取回真经的故事。这部小说告诉我们,人生就要有所追求,为了实现理想而披荆斩棘,我们要不畏任何艰难险阻,以超强的斗志战胜一切的困难,直至达到胜利的终点。
    【解析】本题考查名著常识和名著人物。
    《西游记》的作者是明代的吴承恩。首先,我们要明确辩论的核心是对猪八戒这个人物形象的全面理解。反方强调了猪八戒的很多缺点,那我们正方就要从《西游记》中找出猪八戒的优点来反驳。从对师傅的态度来看,猪八戒是忠心耿耿的。在整个取经过程中,虽然他偶尔会有动摇,但始终没有真正离开唐僧,一直跟随唐僧西天取经,这就体现了他对师傅的忠诚。在面对妖怪时,猪八戒也有积极的表现。他手持钉耙,在很多战斗中都发挥了作用,是孙悟空降妖除魔的得力助手。例如在一些妖怪洞府前,他会和孙悟空一起并肩作战,毫不退缩。猪八戒还有知错能改的优点。当他意识到自己的错误时,能够及时改正。而且他也有乐于助人的一面,在一些情节中,他也会帮助当地的百姓或者其他需要帮助的人。从性格上来说,他是淳朴憨厚的。他的很多行为虽然看起来有些滑稽可笑,但也正体现了他这种淳朴的性格特点。
    【关键点拨】名著考查所涵盖的内容非常多,既有文学文化常识也有作品主题、人物形象、故事情节、写作特色类,还有对作品的品读、分析等。解答这类题,要对名著的精彩内容,经典情节以及人物形象牢记,这样可以轻松解答。
    14.【答案】
    假如我是一只小鸟
    假如我是一只小鸟,我要带着我的梦飞得更高,更远。我挥动翅膀,带着轻盈的身体,飞向远方。我翱翔在中华大地上空,看广阔无垠的国土。我看到了山川、草原,我赞叹大自然的鬼斧神工;我看到了北京这承载了辉煌文明的首都。
    我是小鸟,一只小小的、平凡的鸟,带着梦远飞的小鸟。我来到城市,在这里,我却看到了:雾霾满天,工厂仍不断地排放污浊的废气,垃圾被人们随手扔在街上……我惊呆了。
    突然,我感到天旋地转,身体像被什么击中了,眼前一黑……当我再次醒来时,我浑身脏污不堪,翅膀已被折断了,我难过地眨了眨眼睛,却没有一滴眼泪掉下来。我奋力地抬起头,看到一群调皮鬼,其中一个孩子拿着弹弓,我想,也许我是被弹弓打落下来的……我正沉思,一个孩子用力地踢了我一下,我的身子翻滚到一米开外,还撞上一块坚硬的碎玻璃,玻璃刺进了我的身体。
    我的梦碎了。
    明明玻璃没有刺入心脏,我却觉得心脏一抽一抽地疼,我感到我的生命在流逝,头脑却很清醒……我又一次陷入黑暗中。再一次睁开眼睛,我看到了工人在伐木,一棵一棵的树木倒下,一片一片的森林消失……我看到许多鸟儿惊叫着从林中飞出,那声音凄凉极了。我多希望,木成林,林成森,人与动物和谐相处;我多希望,我们能拥有绿水青山,大地上没有大片大片的垃圾,没有流浪的孩子,天空中没有雾霾;我多希望……
    我好像又做了一个很长很长的梦,梦里的世界五彩缤纷,没有战争的硝烟,没有流浪的孩子,有的只是绿水青山,有的只是和谐相处的人们和动物。而现在,梦醒了。
    我的眼中流下两行清泪……
    【解析】本题考查半命题作文。
    第一,审题立意:审题可知,“假如”表示假设,本题要求创作的是一篇想象类作文。“我”点明了写作对象,即应是发生在自己身上的某种假设。空白处填写的应是自己的某种想象。如:假如我成为了老师,假如我飞上了太空,假如我来到了火星,假如我见到二十年后的自己等。
    第二,选材构思:可以关注自身的成长。如:假如我见到了二十年后的自己,写自己穿梭时空,来到了二十年后,见到了那时的自己;可以关注科技的进步。如:假如我来到了火星,写自己乘坐着我国自行研制的飞船,作为第一个地球人迈上了火星的大地,又会发生哪些神奇的故事呢?可以关注社会热点。如假如我有一只神笔,写自己拥有了马良的神笔,自己会画出蓝天白云,会画出青山绿水,还自然以本来面目。想象类作文,想象一定要合理,要符合青少年心理和科技现状与发展前景,不可过于荒诞。
    【关键点拨】这篇文章以小鸟的视角,揭示了环境污染、垃圾问题和社会不公的现实,同时传递了对美好未来的盼望。作者通过小鸟的经历,生动地描述了自然环境的破坏和人类的行为对动物和孩子们的影响,让读者深感沉重和无奈。尽管只是一只小鸟,但它的梦想和渴望代表了人们的心声。虽然篇幅不长,但通过简明扼要和情感充沛的语言,成功地唤起了读者的关注和思考,是一篇不错的作文。
    莲的不同部分
    形态特征
    荷叶

    荷花

    莲蓬

    莲子

    相关试卷

    天津市红桥区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这是一份天津市红桥区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共8页。

    2024-2025学年天津市红桥区七年级(上)期中语文试卷(含详细答案解析):

    这是一份2024-2025学年天津市红桥区七年级(上)期中语文试卷(含详细答案解析),共1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默写,名著阅读,现代文阅读,文言文阅读,作文,其他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4~2025学年天津红桥区天津市第三中学初二(上)期中语文试卷(含解析):

    这是一份2024~2025学年天津红桥区天津市第三中学初二(上)期中语文试卷(含解析),共16页。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