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英语朗读宝

    第4课 中古时期的亚洲 同步练习 (13 3)

    第4课 中古时期的亚洲  同步练习  (13 3)第1页
    第4课 中古时期的亚洲  同步练习  (13 3)第2页
    第4课 中古时期的亚洲  同步练习  (13 3)第3页
    还剩4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中职部编高教版(2023)第4课 中古时期的亚洲同步达标检测题

    展开

    这是一份中职部编高教版(2023)第4课 中古时期的亚洲同步达标检测题,共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1.阿拉伯人通过扩张,到8世纪中期建立起地跨亚非欧三洲的大帝国。关于阿拉伯帝国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阿拉伯人的家乡是阿拉伯半岛
    B.穆罕默德基本统一阿拉伯半岛
    C.阿拉伯帝国各部门中以掌握宗教的部门最为重要
    D.阿拉伯人在东西方交流中扮演了重要角色
    2.《一千零一夜》是阿拉伯民间故事集。这些故事分别来自印度、埃及、波斯和两河流域等地。由此不能判定:
    A.《一千零一夜》反映了阿拉伯帝国的社会生活
    B.阿拉伯文化是对古代世界文化的继承和发展
    C.阿拉伯帝国疆域一度相当广阔
    D.都城巴格达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城市之一
    3.阿拉伯人在文学、艺术、科学和思想等领域取得重要成就。下列关于阿拉伯帝国文化繁荣的原因不包括:
    A.政治稳定,经济繁荣为文化发展提供条件 B.阿拉伯人征服地区文化的深厚积淀
    C.阿拉伯人对东西方文化的融合和创造 D.阿拉伯文化深受日本文化的影响
    4.历史也会出现错觉和失误。如印第安人、西印度群岛因哥伦布的错误判断而永远的错了下来。阿拉伯数字是西欧人对什么文化的错误认知导致的:
    A.中国数字 B.印度数字 C.埃及数字 D.希腊数字
    5.世界历史上的一些政权,因为特殊的地理位置和不断的对外扩张,一度横跨欧亚非三洲。下列政权不属于“中古时期”亚非欧三洲的大帝国的是:
    A.罗马帝国 B.拜占庭帝国 C.阿拉伯帝国 D.奥斯曼帝国
    6.他是奥斯曼帝国的最高统治者,既是宗教领袖,又是国家和军队的主宰,还是全国土地的最高所有者,他被称为:
    A.法老 B.哈里发 C.苏丹 D.国王
    7.阿拉伯帝国和奥斯曼帝国都是中古时期亚洲的重要国家。下列关于二者的表述错误的是:
    A.都信仰伊斯兰教 B.都曾地跨亚非欧三洲
    C.都促进了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 D.在中古时期先后存在
    8.1453年,奥斯曼军队攻陷拜占庭帝国首都君士坦丁堡。1457年,奥斯曼人迁都君士坦丁堡,后改名为:
    A.巴格达 B.罗马 C.伊斯坦布尔 D.大马士革
    9.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奥斯曼帝国的崛起,对世界的最大影响是:
    A.灭亡拜占庭千年帝国,破坏了欧洲古典文化
    B.建立地跨三大洲的帝国,扩大伊斯兰教传播范围
    C.重视商业,促进了世界各地区的经济文化交流
    D.阻碍了东西方商业贸易,迫使西方开辟新航路
    10.七世纪中期日本孝德天皇颁布改新诏书,在各领域进行了改革,其中在政治上是要建立:
    A.森严的等级制度 B.城市自治机构
    C.中央集权国家 D.奴隶制贵族政治
    11.武士是日本以武艺为专业的社会阶层,是日本封建社会平安时代中期以后统治阶级的忠实仆从。是日本幕府统治的基础。武士集团形成的原因是:
    A.西方殖民者入侵日本 B.庄园的形成与壮大
    C.幕府政治的开始 D.中央集权进一步加强。
    12.中古时期印度先后建立了笈多帝国和德里苏丹国。下列有关中古时期印度的历史表述不正确的是:
    A.笈多帝国兴起于恒河中游
    B.今天的印度教是笈多帝国时期由婆罗门教演变而来
    C.德里苏丹国是13世纪初突厥人在印度建立的
    D.德里苏丹国以佛教为国教
    13.朝鲜和日本都是中古时期重要的东亚国家。其共同之处不包括:
    A.都模仿中国建立过中央集权国家 B.都仿效中国唐朝制度
    C.其文字都受到汉字的影响 D.都建立了幕府政治统治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第14题16分,第15题14分,第16题18分,共48分)
    14.(16分)阿拉伯帝国是亚洲历史的重要组成部分,阿拉伯人被誉为“东西方文明交流的使者”。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巴格达城的码头,有好几英里长,那里停停泊着几百艘各式各样的船只,有战和游艇,有中国大船……市场上有从中国运来的瓷器、丝绸和麝香;从印度和马来群岛运来的香料、矿物和染料;从中亚细亚突厥人的地区运来的红宝石、青金石、织造品和奴隶;从斯堪的纳维亚和俄罗斯运来的蜂蜜、黄蜡、毛皮和白奴;从非洲东部运来的象牙、金粉和黑奴。
    ——【美】菲利普·希提著,马坚译《阿拉伯通史》
    材料三 在公元634年到公元5年,阿拉伯人建立起一个西起比利牛斯山脉,东至中国边境的帝国——帝国建立后的经济繁荣又使阿拉伯商人的足迹踏遍了亚、非、欧三洲。商业贸易频繁交往的同时,科学文化的交流也大大加强了。阿拉伯的统治者对异族文化的宽容态度促成了中世纪阿拉伯科学的进步。在地理上,阿拉伯联系了东方和西方;在文化上,阿拉伯在东西方之间承当了科学文化交流的桥梁……中国、印度的科学文化有很大一部分是通过阿拉伯传入欧洲的;在历史上,阿拉伯文化对欧洲科学的发展也起了承上启下的作用……阿拉伯的文化是在同时吸收了古希腊和古东方文化的基础上产生的,阿拉伯科学形成的过程本身就是东西方文化的一次大融合。
    ——张帅《阿拉伯文明的起落》
    (1)根据材料一,说一说阿拉伯人商业活动的范围。(4分)
    (2)结合材料一、二,说说阿拉伯帝国在沟通世界贸易中的作用。(4分)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阿拉伯文化的特点,并概括阿拉伯人在促进东西文化交流中做出的贡献。(8分)
    15.(14分)阿拉伯帝国地处欧、亚、非三大洲的交汇处,阿拉伯学者在吸收、消化外来文化的基础上,创造了光辉灿烂的阿拉伯文化,阿拉伯人凭借阿拉伯帝国优越的地理位置,成为古代世界东西方文化交流的桥梁。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历史上绝无仅有的幸运者—穆罕默德是一个民族、一个帝国、一个宗教的三重创造者,他既不能读书,也不会写字,但他却带来了一部经典。既是诗篇,又是法典,也是祈祷书,直到今天,还被四分之一的人类所崇拜,被视为妙文、智慧和真理的奇迹……这是永恒的奇迹。
    材料二 当他以胜利者的身份进入麦加时,他本可以对古莱氏人进行一次正当的报复,可以因他们……而予以惩罚。同他的助手们的意见相反,同当时的习俗相反,他宽容了他们,只想到感化他们,使他们成为更好的辅助者……他这个阿拉伯人坚定而又廉洁,他从未丧失过他的诚信,他是一个极有礼貌的人。
    材料三 阿拉伯人善于学习各国有用的东西……吸收了希腊、波斯、印度和中国文化,并发扬光大。
    ——《世界史·古代史》
    (1)材料一“穆罕默德是一个民族、一个帝国、一个宗教的三重创造者”中的民族、帝国和宗教分
    别指的是什么?穆罕默德创立的宗教和帝国之间有什么内在联系?(7分)

    (2)根据材料二,你从穆罕默德身上学到了哪些优秀的品质?(3分)

    (3)从材料可以看出,阿拉伯人有什么特点?阿拉伯人对世界文化的传播和交流起了什么作用?(4分)
    16.(18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六七世纪时,日本的社会矛盾十分尖锐,地方贵族反抗中央贵族,中央贵族之间争权夺势。中国唐朝的统一和兴盛,朝鲜半岛上新罗国家的崛起,强烈刺激了大和统治者。天皇和一些曾留学中国的士大夫决心参照隋唐制度,实行改革。7世纪中期,改革派发动宫廷政变成功,新上台执政的孝德天皇颁布改新诏书,大化改新开始了。大化改新之后,日本确立了以唐朝三省六部制和郡县制为蓝本的中央官制和国、郡、县三级地方行政体系,以均田制为蓝本的“班田收授法”等,形成了以天皇为核心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体制。
    —— 《大国崛起》
    材料二10世纪,西欧城市作为经济中心开始出现了。西欧城市是在教会和封建主的领地上产生的,城市多兴起于交通便利、相对安全、容易获得廉价原料和销售产品的地方。在西欧城市重新兴起和工商业发展的过程中,市民阶层形成了。它进一步分化出手工业者和商人、银行家等,他们发展成早期的资产阶级,同一时期,中国宋代的城市经济也相当繁荣,宋代的市民阶层不断壮大,特别是在一些统治中心,商业发展特别繁荣,如北宋的都城东京就有“每一交易,动辄千万”的贸易现象。
    ——改编自教师教学用书
    (1)根据材料一,概括日本大化改新的背景。(4分)
    (2)根据材料一中大化改新的内容,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日本参照中国隋唐制度进行改革的具体做法。(6分)
    (3)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西欧城市是怎样重新兴起的?(4分)
    (4)据材料二内容对比10—12世纪中国城市与西欧城市的异同点,(4分)
    参考答案:
    一.单选:(本大题共13小题,每小题4分,共52分。)
    1. C 2. D 3. D 4. B 5. A 6. C 7. C
    8. C 9. D 10. C 11. B 12. D 13. D
    二.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三小题。其中第14题16分,第15题14分,第16题18分,共48分)
    14.(16分)
    (1)阿拉伯商人在东到东亚、西到西欧,南至非洲的广大地区从事着陆上和海上贸易。(4分)
    (2)阿拉伯帝国对外贸易范围广阔,商品种类丰富。首都巴格达是世界范围的商业大都会,是沟通当时世界亚非欧贸易的桥梁。(4分)
    (3)阿拉伯文化的特点:多元性;开放性;包容性(3分)
    阿拉伯人对世界文化的贡献:保存并传播了古代希腊、罗马文化;是东西方文化沟通的媒介和桥梁;融合并发展了古代文化,在诸多领域取得了巨大成就。(5分)
    15.(14分)
    (1)民族:阿拉伯民族。帝国:阿拉伯帝国。宗教:伊斯兰教。内在联系:伊斯兰教的创立,缓和了阿拉伯半岛各个部落之间的矛盾,打破了狭隘的氏族界限,促进了阿拉伯半岛的统一,为阿拉伯半岛的崛起奠定了坚实的基础。(7分)
    (2)宽容对待别人;具有坚定的信念,要讲诚信;对别人要有礼貌。(3分)
    (3)特点:阿拉伯人善于学习先进民族的文化,并把它们发扬光大。作用:他们在不同文明之间搭起了文化交流的桥梁,促进了这些地区文化和经济的发展。(4分)
    16.(18分)
    (1)国内:日本社会矛盾尖锐。国际:受中国唐朝先进制度和文化的影响。(4分)
    (2)政治上,以唐朝三省六部制和郡县制为蓝本的中央官制和国、郡、县三级地方行政体系,并效法中国的科举制,通过考试,以才选官,建立起以天皇为核心的中央集权制的封建国家;经济上,效法唐朝的均田制,实行“班田收授法”,即把贵族土地收归国有,国家定期把土地分给农民耕种,向他们收取赋税。(6分)
    (3)西欧城市是10世纪在教会和封建主的领地上,随着手工业和工商业的发展,在交通便利、人口密集、容易获得廉价原料和销售产品的地方兴起的。(4分)
    (4)同:都是由于商品经济发展而产生的。异:西欧城市比中国城市先进,产生了早期的资产阶级,为资本主义兴起准备了条件。(4分)

    相关试卷

    中职历史部编高教版(2023)世界历史第4课 中古时期的亚洲当堂检测题:

    这是一份中职历史部编高教版(2023)世界历史第4课 中古时期的亚洲当堂检测题,共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美国历史学家斯塔夫里阿诺斯说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中职历史第4课 中古时期的亚洲课时作业:

    这是一份中职历史第4课 中古时期的亚洲课时作业,共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材料分析题,论述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中职部编高教版(2023)第4课 中古时期的亚洲达标测试:

    这是一份中职部编高教版(2023)第4课 中古时期的亚洲达标测试,共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 课件
    • 教案
    • 试卷
    • 学案
    • 其他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