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政治 (道德与法治)统编版(2024)六年级下册2 学会宽容第1课时教案设计
展开
这是一份小学政治 (道德与法治)统编版(2024)六年级下册2 学会宽容第1课时教案设计,共3页。教案主要包含了课堂小结,板书设计,作业布置,教学反思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理解宽容的含义,能够懂得宽容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掌握宽容的方法,在日常生活中做到宽容他人。
理解宽容对我们生活的重要意义,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
教学重点及难点
理解宽容在生活中的重要意义。
学会拥有一颗宽容的心。
教学用具
教师:1. 准备活动卡片
学生:1. 准备卡片、 彩笔或者颜料
相关资源
图片资源、场景照片等
教学过程
课堂导入: 把心放宽
反馈指导: 1.播放视频《宽容是一种美德——城市交通宽容篇》,请同学们在视频结束后说一说自己对视频中哪一句话最印象深刻?(引导学生说出:把心放宽就不挤了。)随后教师解释宽就指的是宽容,引导学生感受宽容具有让人平和、包容和礼让的作用,对构建和谐、美好的社会生活具有重要意义。
教师总结:日常生活中我们要学会宽容他人,原谅和不计较他人。宽容的态度让彼此心灵相通,相互接纳,相互理解,宽容是和谐、美好生活的重要基础。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探讨宽容让生活更美好。
设计意图:视频导入,引入正题。让学生初步感知宽容对我们生活的重要意义。
活动二: 感谢他们的宽容
反馈指导: 1. 教师鼓励学生结合生活感悟,畅所欲言说说:宽容是什么?随后教师将学生的回答进行总结:宽厚和容忍, 原谅和不计较他人。宽容是美德的重要内容。 2.请同学们自主阅读教材“活动园”的3个故事,思考并交流三个故事中都有矛盾冲突,可结局确让人感受到了和谐与温暖,这是什么的力量?这三个故事让我们明白了什么道理? 3.教师在班级内分享自己曾经被别人原谅或接受他人原谅的事例,引导学生在小组内交流讨论曾经发生在自己身边的类似故事。
教师总结: 宽容是一种美德,善于宽容,利人利己。宽容往往能够使对方从中吸取教训, 重新审视自己的行为。宽容不仅给我们带来了和谐、友善的社会生活环境,也是我们内心保持平和、安定,让我们生活得健康、愉快。
设计意图: 通过交流活动园事例中的宽容做法,明确宽容对美好生活的意义;同时,以讨论交流自己的亲身经历的形式,使学生认识到宽容对生活的意义。
活动三: 奇特的旅行
反馈指导: 1.教师配合音乐讲述《宽容城》的故事,请同学们思考并随机提问以下问题:“宽容城”三处景点对“宽容城”的生活的起到哪些作用?假如“宽容城” 没有宽容,人们生活会是什么样呢?(教师引导学生了解“宽容城”的三处景点的作用分别是平静、 包容、礼让) 2.播放2008年北京奥运会上刘翔因伤临场退赛的视频,请同学们分组讨论著名解说员黄健翔说的“一道难题”应该怎样解?
教师总结: 大家想到这个难题怎样解了吗?其实很简单,只要我们宽容他人, 善待他人,金无足赤,人无完人,宽容是人与人之间的需要。善于宽容,利人利已。宽容能使对方从中吸取教训,重新审视自己的行为;宽容能使自己远离烦恼、仇视,体验到宽容带来的心灵的安宁和满足。
设计意图: 通过实例让学生保持有一颗宽容的心,学会在日常生活中做到宽容他人。
活动四: 情景剧的不同结局
反馈指导: 1.课件出示教材情境,教师带领学生根据图片提示,设计截然不同的情景剧表演(宽容——不宽容),尽情的发挥想象创作台词并表演;随后请同学们分组讨论为什么发生在同一地点的同一件事会产生差距这么大的结局?想要拥有一颗宽容的心, 应该具有哪些行为品质?
教师总结: 宽容,是一种境界。一个人真诚地宽容别人的过失,他的境界就上升了一个层级;一个人学会了宽容,他就掌握了一种自我提高的有效方法。面对他人之失时大度、 不计较,面对他人的伤害平息不满,懂得原谅,平静下来,调整情绪,客观大度的面对问题,不“以牙还牙,以眼还眼”。
设计意图: 通过实践来发散学生的思维,锻炼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体验到宽容所带来的巨大力量。
六、课堂小结: 同学们,通过本课的学习,我们更加深入地理解了宽容的意义,也学会了一些宽容待人的方法。希望今后,同学们能够牢牢握住宽容这把金钥匙,大度、不计较地处理彼此之间摩擦和冲突,让我们的生活变得更加和谐、美好。
七、板书设计: 大度、不计较
宽容 生活美好 原谅、和谐、平静
客观、美好
八、作业布置:畅所欲言: 当我们不小心伤害到别人的时候,应怎么办?
九、教学反思
在本课的教学实践中,教学资源的选取侧重于学生生活中真实可信的生活事例,重视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在教学时,教师引导学生从学校生活、社区生活、社会生活这三个层面, 思考如何宽容对待同学之间、邻里之间、社会生活中与他人的冲突和摩擦,并采用了故事交流会、小组讨论等学生乐于接受的教学方式,帮助学生认识和解决现实生活中有关宽容的问题,从而让本课的教学成为学生体验生活、道德成长的过程。
评价学生是否达成"学会宽待、原谅他人"这一教学目标,我们不应当着眼于学生是否都在课堂中表示自己会宽容、能原谅他人的意愿,因为在特定的课堂环境中,学生会由于课堂环境压力,表达出与真实想法相违背的想法。因此,在评价学生时,要对学生在课堂中所表现出的态度、能力,方法等方面进行综合评价,
面向全体学生,从每一位学生原有的情况出发;积极促进学生发展。良好道德的养成不是一蹴而就的,学生学会宽容、体会宽容的美好意义也不是在短时间内就可以达成的。因此,今后教师要注重将课堂学习向现实生活延伸,如开展一些"宽容私信空间"班级宽容提示标语"等主题活动,提醒、督促学生在今后的生活中用更加宽容的言行来解决生活中的摩擦和冲突。
相关教案
这是一份六年级下册2 学会宽容教案及反思,共7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内容,教学过程,板书设计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政治 (道德与法治)六年级下册2 学会宽容第二课时教案,共3页。
这是一份小学政治 (道德与法治)人教部编版六年级下册2 学会宽容第三课时教学设计,共4页。教案主要包含了课前导入,新知讲解,课堂总结,课后拓展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