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学活动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辽宁省沈阳市铁西区2023年小升初语文试卷(学生版+解析)

    辽宁省沈阳市铁西区2023年小升初语文试卷(学生版+解析)第1页
    辽宁省沈阳市铁西区2023年小升初语文试卷(学生版+解析)第2页
    辽宁省沈阳市铁西区2023年小升初语文试卷(学生版+解析)第3页
    还剩23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2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辽宁省沈阳市铁西区2023年小升初语文试卷(学生版+解析)

    展开

    这是一份辽宁省沈阳市铁西区2023年小升初语文试卷(学生版+解析),共2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一选,积累运用,阅读,习作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一、选一选(单选)
    1.(2023·沈阳)下列词语中加点字读音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奄奄一息(yǎn) 娴熟(shú) 诞生(dàn)
    B.锲而不舍(qiè) 仆役(pú) 粗糙(cā)
    C.鄙夷不屑(bǐ) 娱乐(yù) 唾沫(tuò)
    D.衣衫褴褛(lǚ) 消逝(shì) 野蛮(mán)
    2.(2023·沈阳)下列词语书写有误的一项是( )
    A.骆驼 徘徊 见微知著 倒霉B.僻静 齿轮 焉知非福 幼稚
    C.寂寞 防御 翻箱倒柜 耽搁D.明媚 书籍 司空见贯 抛弃
    3.(2023·沈阳)下列诗句与重阳节有关的一项是( )
    A.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B.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C.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D.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4.(2023·沈阳)下列关联词语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因为我们是为人民服务的,所以,我们如果有缺点,就不怕别人批评指出。
    B.老班长不仅瘦得只剩下皮包骨头,眼睛深深地陷了下去,而且还一直用饱满的情绪鼓励着我们。
    C.无论时间多么紧张,他每天晚上都挤出时间阅读名著。
    D.如果没有老师的耐心帮助和教育,我就不会有这么大的进步。
    5.(2023·沈阳)下列是同学们交流读书的话题,你认为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我现在几乎每天都要读课外书,而且读的大多是名著,阅读品味也在提高。
    B.阅读整本书时,可以写出全书的结构,遇到人物关系比较复杂的情况,可以画一个任务的图谱,以便阅读时随时查阅。
    C.我们可以在页面的空白处随时写下自己的感受。
    D.读书需要量的积累,只要是书籍就可以拿来读。
    6.(2023·沈阳)下列关于“详略得当”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习作时,详略安排得当,才能主题鲜明,表达才能清楚。
    B.习作时,先想好要表达的主要内容,再写得具体详细些,次要内容则简略一些。
    C.写文章时,重点写的内容要具体详细,铺开来写,面面俱到才好。
    D.读文章时,分清文章的主次,才能领会作者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7.(2021六下·嘉兴期末)横线上填入格言或俗语,下列选项中最恰当的一句是( )
    ”_______“爷爷语重心长地告诫我,“读书不能囫囵吞枣,张冠李戴。”
    A.读书须用意,一字值千金。
    B.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
    C.莫道君行早,更有早行人。
    D.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
    8.(2023·沈阳)《三门记》是楷书的代表作之一,其作者是( )
    A.欧阳询B.柳公权C.颜真卿D.赵孟頫
    二、积累运用
    9.(2023·沈阳)读拼音,写句子。
    shí nián shù mù,bǎi nián shù rén
    10.(2023·沈阳)根据提示,补写句子空缺的部分。
    (1)春色满园关不住, 。
    (2) ,润物细无声。
    (3)粉骨碎身浑不怕, 。
    (4) ,西出阳关无故人。
    11.(2023·沈阳)名言、佳句。
    (1)青,取之于蓝, 。
    (2) ,日久见人心
    (3)良药苦口利于病, 。
    (4) ,子欲养而亲不待。
    12.(2023·沈阳)文言文积累
    (1)“……使弈秋诲二人弈, ,惟弈秋之为听; ,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通过“学弈”这个事例,作者说明的观点是 。
    (2)一儿曰:“ ,及其日中则如盘盂, ?”以上文字选自课文《 》。
    三、阅读
    (2023·沈阳)课内阅读
    《匆匆》(节选)
    去的尽管去了,来的尽管来着,去来的中间,又怎样地匆匆呢?早上我起来的时候,小屋里射进两三方斜斜的太阳,①太阳他有脚啊,轻轻悄悄地挪移了,我也茫茫然跟着旋转。于是——____,日子从水盆里过去; ____,日子从饭碗里过去; ____,便从凝然的双眼前过去;我觉察他去的匆匆了,伸出手遮挽时,他又从遮挽着的手边过去;②天黑时,我躺在床上,他便伶伶俐俐地从我身上跨过,从我脚边飞去了;等我睁开眼和太阳再见,这算又溜走了一日;我掩着面叹息,但是新来的日子的影儿又开始在叹息里闪过了。
    13.按原文在横线里补全语句。
    14.选文划线语句②中, 这四个动词(写时光),形象准确地表达了: 。
    15.写出划线语句①表达有什么特点?再体会这样表达的好处。
    16.写出一句和珍惜时间有关的诗句或名言。
    (2023·沈阳)阅读图表,回答问题。
    4月23日是世界读书日,请阅读某学校学生读书情况的调查表,回答问题。
    17.根据表上的情况,你得出的结论是: 。
    18.请你提出合理的建议。(至少写出两条)
    (2023·沈阳)课外阅读
    ____
    ①一走进教室,我就感到有些蹊跷——安静得好像潜伏着一种与平时不同的意味,果然,师生相互问好后,我还没开口讲课,就发现全班50多个学生都直勾勾地盯着我身后的黑板。为了让学生集中精力,我立即以平静的语调导入新课
    ②“同学们,今天,我们上——”
    ③“报告老师,您看黑板上!”班上最活泼的女生王娜娜边站起来边喊道。
    ④我一下子惊呆了,脑子一片空白——原来黑板上有一行清晰的粉笔字:“高老师是个”,后边还有一个不太清晰的“坏”字。
    ⑤这是我教学近10年来从未出现的情况,过去每当我上语文课时,黑板总是擦得干干净净,我的心情总是清清爽爽。
    ⑥这几个字,显然是我有什么得罪学生的地方,他们是在向我公开挑战,我仔细一看,这字体像是李晓的,昨天也是上第三节课时我批评过他,我的火一下子蹿得老高,真有____的感觉,但是转瞬间我控制住了自己,并决定改变教学内容。
    ⑦我面带微笑地说道 ____同学们 ____今天 ____我们上说话课 ____题目有些同学已经知道 ____并替我写在了黑板上 ____谢谢这位同学 ____尽管我竭力表现真诚,但____,很多学生还是一脸不安的神色。
    ⑧我用粉笔把不太清晰的“坏”字描了一下,并添上了“老师吗?”,许多学生这才发出了善意的笑声,我____,接着说:“我,就是你们的高老师,是个坏老师吗?今天,我愿意把一个真实的我向同学们介绍一下。”我详细介绍了我的生活和工作情况,也坦诚地承认了一些弱点和缺点。由于是谈自己,由于有刚才感情的反弹,我说起来感情充沛,如行云流水一般。
    ⑨我说完了,教室里出现了短暂的沉静,接着爆发出一阵热烈的掌声,李晓眼中晶莹,手也拍得非常起劲。
    ⑩这在我的教学生涯中是第一次,我完全陶醉了,这掌声长长地在我脑海中回响。
    ⑪我潇洒地在“高老师”三个字底下画上了一道横线,擦掉了“高老师”三个字,将题目改成“____是个____吗?”要求道:“请各位同学考虑一下,完善题目,并以这个题目说一段话。”
    ⑫李晓第一个举起手,这让我颇感意外。我让他站了起来,他说:“我的题目是《李晓是那个写‘高老师是个坏’这几个字的学生吗》?”,我心中一惊,a学生的眼光是多么犀利啊!他讲得非常流畅,否定了黑板上的字是他写的。尽管我心中不相信他的话,但对他的说话艺术还是赞许的。学生们又鼓起学来,这掌声似乎比给我的更热烈。
    ⑬掌声一落,王娜娜举起了手,她说:“我说话的题目是‘王娜娜是个坏学生吗’?”。她承认那行字是她写的,主要是想看一下老师是否有雅量,到底有多大的雅量。她说她不是坏学生,高老师更不是坏老师。今天,她感到老师的形象更加高大了。
    ⑭我非常惊奇,但还是为她的活泼大胆而高兴,更为她的说话水平而高兴。全班学生的掌声又一次响了起来。我十分欣慰!
    ⑮从那以后,这三次不同凡响的掌声时时回响在我的耳边。
    19.请你概括短文的主要内容。
    20.在横线依次填写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A.不知所措 收效甚微 不甘失败
    B.怒发冲冠 事半功倍 不甘失败
    C.不知所措 事半功倍 趁热打铁
    D.怒发冲冠 收效甚微 趁热打铁
    21.文中画线句子a是赞叹( )
    A.为李晓的敢作敢当感到吃惊、感叹。
    B.赞赏李晓同学勇于承认错误。
    C.赞叹李晓同学敏锐地发现了老师对他的怀疑。
    D.为李晓同学说话练习的题目新颖而感叹。
    22.请你选出对文中b句的理解、体会不恰当的一项是( )
    A.这句话说明了三次掌声给“我”的印象之深。
    B.三次掌声的“不同凡响”之处还在于:不仅褒奖了每位说话人的口才,而且褒奖了三个人的坦诚。
    C.三次掌声的“不同凡响”之处主要是在于一次比一次更激烈,更有意义。
    D.“时时回想”虽是虚写,但反映了“我”的真实感受。
    23.请你评价文中的高老师。(从下面的提示中任选两项进行评价。教学能力、性格特点、对待学生等方面)
    24.请你为短文拟定一个合适的题目,再说一说这样拟题的理由。
    25.请你在⑫~⑮几个段落中,自选角度,做一处批注。
    26.读了短文,你想把掌声送给谁?请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说明理由。
    27.为第⑦段文字补全标点符号。
    四、习作(25+5分)
    28.(2023·沈阳)习作
    根据下面的提示,完成习作。要求:内容具体,详略得当,表达真情实感,书写工整。文中不要出现真实校名、姓名,字数不少于400字。
    童年是五彩斑斓的,记录着成长的点点滴滴;童年是多姿多彩的,书写着一曲美妙的诗歌。这里有勇于实践,终于取得收获的经历;有不懈努力,饱尝艰辛终获成功的快乐……请你以“成长的快乐”为话题,自拟题目,完成本次习作。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C
    【知识点】字音
    【解析】【分析】 A 、 B 、 D 正确。
    C.有误,“娱乐”的“娱”应读“yú”。
    故答案为: C
    【点评】 考查了汉字读音的辨析。辨析汉字读音要注意平翘舌的发音及声调的不同,字音是和词义联系起来的,也可结合词义来辨析。掌握汉语拼音,音节是中心,声韵调是基础,注意平时大量练习,熟能生巧。
    2.【答案】D
    【知识点】词形辨析
    【解析】【分析】A、B、C正确。
    D.有误,司空见惯:指某事物常见,不觉得奇怪。因此,“司空见贯”应是“司空见惯”。
    故答案为: D
    【点评】 本题考查了学生辨析错别字的能力。根据平时所学生字及积累,对每个词中的字进行分析完成即可。
    3.【答案】B
    【知识点】古诗词翻译;重要节日
    【解析】【分析】A.出自宋代王安石的《元日》。意思是:初升的太阳照耀着千家万户,他们都忙着把旧的桃符取下,换上新的桃符。和春节有关。
    B.出自唐代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意思是:独自远离家乡难免总有一点凄凉,每到重阳佳节倍加思念远方的亲人。和重阳节有关。
    C.出自唐代王建的《十五日夜望月》。意思是:今夜,明月当空,人们都在赏月,不知那茫茫的秋思落在谁家?和中秋节有关。
    D.出自唐代杜牧的《元日》。意思是:借问当地之人何处买酒浇愁?牧童笑而不答遥指杏花山村。和清明节有关。
    故答案为: B
    【点评】本题考查的是对诗文词句的理解、节日风俗。做题前应熟悉诗歌大意及诗歌表达的情感,再根据题目要求答题即可。练习这一类型的题,需要平时多积累古诗,根据诗歌大意及诗歌表达的情感做题。
    4.【答案】B
    【知识点】关联词
    【解析】【分析】A、C、D正确;
    B.有误,句子之间是转折关系,应用“虽然,但是”连接。
    故答案为: B
    【点评】 本题考查学生对关联词语的使用。熟读句子,分清分句前后之间的因果、假设、转折等各种关系,然后再来选择恰当的关联词语,使句子连贯。在复句中用来连接分句之间关系的连词、复句和短语,统称关联词语。关联词语大致可分为:并列、转折、承接、因果、条件、选择和假设八种。
    5.【答案】D
    【知识点】对话交流
    【解析】【分析】A、B、C正确;
    D.有误,读书需要量的积累,但也要讲求质量,对我们有益的书籍可以拿来读。
    故答案为: D
    【点评】 考查了实践作业。所谓实践作业就是把所学习的理论知识通过实践的方式表现出来。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通过实践作业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资料信息的能力,是提升语文素养的有效途径。
    6.【答案】C
    【知识点】其他文学常识
    【解析】【分析】A、B、D 正确。
    C.有误,写文章时,重点写的内容要具体详细,铺开来写,但不能面面俱到。
    故答案为:C
    【点评】 考查了实践作业。所谓实践作业就是把所学习的理论知识通过实践的方式表现出来。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通过实践作业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资料信息的能力,是提升语文素养的有效途径。
    7.【答案】A
    【知识点】格言、名言;惯用语、俗语
    【解析】【分析】A.“读书须用意,一字值千金。”意思是:想文采出众,一字千金,就得在读书时下一番苦功夫。
    B.“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意思是:是指与对方交谈的时间虽然很短,但是受益很大。
    C.“莫道君行早,更有早行人。”意思是:不要以为自己走得早,其实还有人走的比你更早。多指比喻办事已被别人抢先下手了。
    D.“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意思是:到了实际要应用的时候,才懊悔书读得太少,没有亲身经历过就不知事情的艰难。
    结合格言或者俗语的意思,根据语境,可知A选项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名言的运用。课本中“日积月累”部分的内容,除了要背熟理解之外,还要学会在具体的语境中运用。
    8.【答案】D
    【知识点】书法作品
    【解析】【分析】结合日常学习和积累可知,《三门记》是元代著名书法家赵孟類的楷书代表作之一。
    故答案为: D
    【点评】 考查了作家及其作品。作家及其作品属于文学常识的范畴,广义的文学常识指涵盖文化的各种问题,包括作家、年代、作品,文学中的地理、历史各种典故、故事,也包括一般的人们众所周知的文学习惯。答题的关键是熟知文学常识,根据自己的积累作答。
    9.【答案】十年树木,百年树人
    【知识点】看拼音写汉字
    【解析】【分析】注意读准字音,联系前后的拼音连成句子,注意“百”不要写成了“白”。
    故答案为:十年树木,百年树人
    【点评】考查了看拼音写句子,根据所学汉语拼音知识进行拼读写出相应的汉字即可。拼读时要注意所给音节的声母、韵母及声调。完成此类题目的关键:一是要正确拼读所给音节,二是要会正确书写相应的生字,三是结合语境区分形近字。
    10.【答案】(1)一枝红杏出墙来
    (2)随风潜入夜
    (3)要留清白在人间
    (4)劝君更尽一杯酒
    【知识点】古诗词填空
    【解析】【分析】(1)结合题干中诗句的上句是“春色满园关不住”,可知诗句的下句是“一枝红杏出墙来”。
    (2)结合题干中诗句的下句是“润物细无声”,可知诗句的上句是“随风潜入夜”。
    (3)结合题干中诗句的上句是“粉骨碎身浑不怕”,可知诗句的下句是“要留清白在人间”。
    (4)结合题干中诗句的下句是“西出阳关无故人”,可知诗句的上句是“劝君更尽一杯酒”。
    故答案为:(1)一枝红杏出墙来;(2)随风潜入夜;(3)要留清白在人间;(4)劝君更尽一杯酒
    【点评】本题考查了学生对于古诗句的积累与默写。完成此类题目不难,结合对于课文中语段的诵读及题目中的提示将句子补充完整,注意不加字,不漏字,不写错别字。在平时课内外的阅读中,我们要注重优美句段及诗歌名句的积累与诵读,丰富我们的知识积累,提高我们的语文素养。
    11.【答案】(1)而青于蓝
    (2)路遥知马力
    (3)忠言逆耳利于行
    (4)树欲静而风不止
    【知识点】古诗词填空
    【解析】【分析】(1)结合题干中名言的上句是“青,取之于蓝”,可知名言的下句是“而青于蓝”。
    (2)结合题干中名言的下句是“日久见人心”,可知名言的上句是“路遥知马力”。
    (3)结合题干中名言的上句是“良药苦口利于病”,可知名言的下句是“忠言逆耳利于行”。
    (4)结合题干中名言的下句是“子欲养而亲不待”,可知名言的上句是“树欲静而风不止”。
    故答案为:(1)而青于蓝;(2)路遥知马力;(3)忠言逆耳利于行;(4)树欲静而风不止
    【点评】本题考查了学生对于名言警句的积累与默写。完成此类题目不难,结合对于课文中语段的诵读及题目中的提示将句子补充完整,注意不加字,不漏字,不写错别字。在平时课内外的阅读中,我们要注重优美句段及诗歌名句的积累与诵读,丰富我们的知识积累,提高我们的语文素养。
    12.【答案】(1)其一人专心致志;一人虽听之;做事只有专心致志才能有所成就
    (2)日初出大如车盖;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两小儿辩日
    【知识点】古诗词填空;文章大意理解
    【解析】【分析】(1) 考查古诗文默写和课文理解。出自文言文《学弈》。结合题干提示“惟弈秋之为听”,可知填写的上句语句是“其一人专心致志”;结合题干提示“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可知填写的上句语句是“一人虽听之”。选文记叙了两个人跟弈秋学下棋,一人专心致志,一人三心二意,结果三心二意之人不如专心致志学习的人的故事,告诉我们只有专心致志才能学有所成的道理。
    (2) 出自文言文《两小儿辩日》。 一儿曰:“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 意思是:一个小孩说:“太阳刚出来的时候像车盖一 样大,等到正午就小得像一个盘子,这不是远处的看着小而近处的看着大吗?”
    故答案为: (1)其一人专心致志、一人虽听之、做事只有专心致志才能有所成就 ;(2)日初出大如车盖、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两小儿辩日
    【点评】 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有古诗文默写,有文学常识,有课文理解。回答这些知识,都要通过在平时学习中的积累来完成。做此类题目,要结合题目要求对各题作出回答,作答完题目要认真仔细地进行检查,做到书写认真,回答正确。
    【答案】13.洗手的时候;吃饭的时候;默默时
    14.跨过、飞去、溜走、闪过;时间的飞逝
    15.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这样表达的好处是形象地写出了不抓紧时间,时间会溜走。
    16.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知识点】匆匆;课内现代文阅读
    【解析】【点评】考查了课文的理解,培养学生阅读课文内容,并从中获取信息的能力。根据内容做题。这要求我们对课文内容非常熟悉,更要做到熟背。对于课文内容的掌握,都是基于读懂课文的基础之上,学生要借助资料等,将课文读懂,才能进行进一步的理解。
    13.考查补充语段内容。通读课文原文,结合语段内容,在语段横线处应依次填写内容:洗手的时候,吃饭的时候,默默时。
    ​故答案为:洗手的时候;吃饭的时候;默默时
    14.考查对重点句子的理解。通读语段可知,文中"天黑时,我躺在床上,他便伶伶俐俐地从我身上跨过,从我脚边飞去了;等我睁开眼和太阳再见,这算又溜走了一日;我掩着面叹息,但是新来的日子的影儿又开始在叹息里闪过了"这句话中的"跨过、飞去、溜走、闪过"这四个动语,形象准确地表达了:时间的飞逝。
    ​故答案为:跨过、飞去、溜走、闪过、时间的飞逝
    15.考查对重点句子的理解。通读语段可知,文中的"太阳他有脚啊,轻轻悄悄地挪移了"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这样表达的好处是形象地写出了不抓紧时间,时间会溜走。
    ​故答案为: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这样表达的好处是形象地写出了不抓紧时间,时间会溜走。
    16.考查对知识的拓展。写出一句和珍惜时间有关的诗句或名言,如: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故答案为: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答案】17.随着年级的升高,读书时间在减少;经典书籍的时间分配随年级升高占的百分比逐渐升高
    18.①到高年级也要多读书;②要多读经典书籍。
    【知识点】图文信息阅读
    【解析】【点评】 考查图表分析、看法建议。看法建议要结合自己实际提出合理的看法。平时要多阅读,提高分析问题的能力。
    17.考查图表分析。从“1.5小时、1小时、0.5小时"可知,随着年级的升高,读书时间在减少;从"27.8%、35.8%、45.6%”可知,经典书籍的时间分配随年级升高占的百分比逐渐升高。
    ​故答案为:随着年级的升高,读书时间在减少;经典书籍的时间分配随年级升高占的百分比逐渐升高
    18.考查看法建议。根据“ 随着年级的升高,读书时间在减少;经典书籍的时间分配随年级升高占的百分比逐渐升高”从实际作答即可。
    ​故答案为:①到高年级也要多读书;②要多读经典书籍。
    【答案】19.本文主要写了高老师面对突发事件,巧妙地把黑板上的那句话变成说话课的题目,与学生交流,不仅使自己摆脱了窘境,而且把对抗化解成对话,使教师形象在学生心中更加高大。
    20.D
    21.C
    22.C
    23.教学能力:文中高老师因势利导,巧妙地把黑板上的那句话变成了说话课的题目,与学生交流,这样的处理老师不仅摆脱了窘境,而且把对抗化解为对话,使一场一触即发的冲突,变成了一场坦诚真挚的沟通,教师的形象在学生心中更加高大了,由此可以看出高老师是一个善于克制自己而又讲究方法的老师。性格特点:“我”又将“蹿得老高”的“火”在瞬间控制住了并决定改变教学内容,由此可看出高老师不仅有理性,而且有智慧,面对突发事件能够随机应变。
    24.掌声。理由:全文以“掌声”为线索,贯穿全文,将事件本身、人物情感及评价都融入了“掌声”这一文题中,整篇文章浑然一体。
    25.写王娜娜发言的文字,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发展,揭开了前文所设置的悬念。
    26.我想掌声送给王娜娜同学,因为她在敢于承认错误的同时,还展示了自己的口才和勇气。
    27.我面带微笑地说道:“同学们,今天,我们上说话课,题目有些同学已经知道,并替我写在了黑板上,谢谢这位同学。”
    【知识点】叙事类记叙文阅读
    【解析】【点评】本题考查了学生的阅读能力,初步训练了学生阅读分析能力,完成的关键是认真阅读短文内容,读懂短文。 阅读短文回答问题是阅读题的常见问题,在回答问题之前要仔细阅读短文,充分理解短文内容,然后根据要求回答问题。
    19.根据阅读短文,概括短文的主要内容,可知短文讲述了 高老师面对突发事件,巧妙地把黑板上的那句话变成说话课的题目,与学生交流,不仅使自己摆脱了窘境,而且把对抗化解成对话,使教师形象在学生心中更加高大。
    ​故答案为:本文主要写了高老师面对突发事件,巧妙地把黑板上的那句话变成说话课的题目,与学生交流,不仅使自己摆脱了窘境,而且把对抗化解成对话,使教师形象在学生心中更加高大。
    20.根据语境“我的火一下子蹿得老高”可以看出是在发怒,由此填写“怒发冲冠”符合语境;根据语境“尽管我竭力表现真诚,但出现转折”,所以“收效甚微”符合语境;根据语境我用粉笔把不太清晰的“坏”字描了一下,并添上了“老师吗?”,许多学生这才发出了善意的笑声,我____,接着说:“我,就是你们的高老师,是个坏老师吗?今天,我愿意把一个真实的我向同学们介绍一下。”所以“趁热打铁”符合语境
    ​故答案为:D
    21.根据“他讲得非常流畅,否定了黑板上的字是他写的。”可知,李晓感受到了我对她的怀疑。
    ​故答案为:C
    22." 从那以后,这三次不同凡响的掌声时时回响在我的耳边。" 体现了掌声给"我"留下的印象之深,也表明了这三次掌声引发了"我"对教育的深层次的思考。
    ​故答案为:C
    23.文中的“我”面对黑板上的字压下心中的怒火,随机应变,坦率的承认自己的弱点和缺点,和学生真诚的交流,据此分析作答。
    ​故答案为:教学能力:文中高老师因势利导,巧妙地把黑板上的那句话变成了说话课的题目,与学生交流,这样的处理老师不仅摆脱了窘境,而且把对抗化解为对话,使一场一触即发的冲突,变成了一场坦诚真挚的沟通,教师的形象在学生心中更加高大了,由此可以看出高老师是一个善于克制自己而又讲究方法的老师。性格特点:“我”又将“蹿得老高”的“火”在瞬间控制住了并决定改变教学内容,由此可看出高老师不仅有理性,而且有智慧,面对突发事件能够随机应变。
    24.本文主要写了高老师面对突发事件,巧妙地把黑板上的那句话变成说话课的题目,与学生交流,不仅使自己摆脱了窘境,而且把对抗化解成对话,获得全班的的三次掌声,使教师形象在学生心中更加高大。​故答案为:掌声。理由:全文以“掌声”为线索,贯穿全文,将事件本身、人物情感及评价都融入了“掌声”这一文题中,整篇文章浑然一体。
    25.根据自己的理解任选择一处写出自己的理解即可。如: 写王娜娜发言的文字,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发展,揭开了前文所设置的悬念。
    ​故答案为: 写王娜娜发言的文字,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发展,揭开了前文所设置的悬念。
    26.请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说明自己想把掌声送给谁,并阐明理由即可。如:我想掌声送给王娜娜同学,因为她在敢于承认错误的同时,还展示了自己的口才和勇气。​故答案为:我想掌声送给王娜娜同学,因为她在敢于承认错误的同时,还展示了自己的口才和勇气。
    27.这句话是提示语在前的说话的句子添加标点符号,注意提示语在前的,需要标注冒号和前引号即可。
    ​故答案为:我面带微笑地说道:“同学们,今天,我们上说话课,题目有些同学已经知道,并替我写在了黑板上,谢谢这位同学。”
    28.【答案】 成长的快乐
    在我成长的过程中有许多的酸甜苦辣,但正是经历的这些酸甜苦辣,才让我不断地成长。尤其是学滑轮这件事,让我至今记忆犹新。
    记得在我十岁那年,爸爸给我买了一双十分漂亮的滑轮鞋。我满心欢喜地穿上滑轮鞋,两手紧贴着墙壁颤颤抖抖地站起来,慢慢地向前移动。谁知一个不小心,“啪”摔了一跤,摔得好疼啊!我扶着墙壁艰难地站起来。我尝试放手让自己独立站稳,张开双臂努力保持平衡,使身体不向前栽倒。站稳后,我胆子大了起来,独自走了一两步后,又摔倒了。
    我有些泄气,感叹道:“唉,看来学滑轮并不简单!”这时爸爸走过来对我说:“刚学滑轮,摔跤是家常便饭。不过只要你掌握好技巧,努力练习,最后取得成功的。”听了爸爸的一番话,我顿时有了信心,又重新站了起来,继续练习。先放松身体,接着弯下腰,双手随着步伐协调地摆动。一步,两步,三步……我越来越熟练。就这样,经过三天的不懈努力,我终于学会了滑轮,尝到了胜利的果实。
    通过这件事我明白了:做事一定要有恒心和信心,坚持到底,不怕困难!同样人生没有跌跌撞撞,又怎能成功呢?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
    成长,真好!
    【知识点】叙事类作文
    【解析】【分析】 本题为自命题题题作文,要求以"成长的快乐"为话题写一篇习作,讲一个自己的成长故事。在我们的学习与生活中,有鲜花与掌声,也有挫折与失败。面对鲜花与掌声你是如何对待的。面对挫折与失败你又是如何克服的。你认为成长过程中最需要什么。选择自己印象最深的一次经历去说明。这是篇写事的作文,要注意记叙文六要素,想好开头、结尾,做到首尾呼应。注意把事例写具体、写生动,写作时要合理安排材料,重点部分要详细写,其他部分可略写,还要注意语句要通顺,用词要恰当。写作过程中注意运用学到的写作方法,特别是通过语言、动作、神态、心理活动等细节描写刻画人物,同时要注意运用合适修辞手法,用到积累的好词佳句。
    【点评】 本文小作者通过记叙小时候学轮滑的事,写出了自己感悟。叙事完整,结构合理,是一篇不错的习作。调查项目
    四年级
    五年级
    六年级
    读书时间
    1.5小时
    1.2小时
    0.5小时
    经典书籍时间分配
    27.8%
    35.8%
    45.6%
    辽宁省沈阳市铁西区2023年小升初语文试卷
    一、选一选(单选)
    1.(2023·沈阳)下列词语中加点字读音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奄奄一息(yǎn) 娴熟(shú) 诞生(dàn)
    B.锲而不舍(qiè) 仆役(pú) 粗糙(cā)
    C.鄙夷不屑(bǐ) 娱乐(yù) 唾沫(tuò)
    D.衣衫褴褛(lǚ) 消逝(shì) 野蛮(mán)
    【答案】C
    【知识点】字音
    【解析】【分析】 A 、 B 、 D 正确。
    C.有误,“娱乐”的“娱”应读“yú”。
    故答案为: C
    【点评】 考查了汉字读音的辨析。辨析汉字读音要注意平翘舌的发音及声调的不同,字音是和词义联系起来的,也可结合词义来辨析。掌握汉语拼音,音节是中心,声韵调是基础,注意平时大量练习,熟能生巧。
    2.(2023·沈阳)下列词语书写有误的一项是( )
    A.骆驼 徘徊 见微知著 倒霉B.僻静 齿轮 焉知非福 幼稚
    C.寂寞 防御 翻箱倒柜 耽搁D.明媚 书籍 司空见贯 抛弃
    【答案】D
    【知识点】词形辨析
    【解析】【分析】A、B、C正确。
    D.有误,司空见惯:指某事物常见,不觉得奇怪。因此,“司空见贯”应是“司空见惯”。
    故答案为: D
    【点评】 本题考查了学生辨析错别字的能力。根据平时所学生字及积累,对每个词中的字进行分析完成即可。
    3.(2023·沈阳)下列诗句与重阳节有关的一项是( )
    A.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B.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C.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D.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答案】B
    【知识点】古诗词翻译;重要节日
    【解析】【分析】A.出自宋代王安石的《元日》。意思是:初升的太阳照耀着千家万户,他们都忙着把旧的桃符取下,换上新的桃符。和春节有关。
    B.出自唐代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意思是:独自远离家乡难免总有一点凄凉,每到重阳佳节倍加思念远方的亲人。和重阳节有关。
    C.出自唐代王建的《十五日夜望月》。意思是:今夜,明月当空,人们都在赏月,不知那茫茫的秋思落在谁家?和中秋节有关。
    D.出自唐代杜牧的《元日》。意思是:借问当地之人何处买酒浇愁?牧童笑而不答遥指杏花山村。和清明节有关。
    故答案为: B
    【点评】本题考查的是对诗文词句的理解、节日风俗。做题前应熟悉诗歌大意及诗歌表达的情感,再根据题目要求答题即可。练习这一类型的题,需要平时多积累古诗,根据诗歌大意及诗歌表达的情感做题。
    4.(2023·沈阳)下列关联词语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因为我们是为人民服务的,所以,我们如果有缺点,就不怕别人批评指出。
    B.老班长不仅瘦得只剩下皮包骨头,眼睛深深地陷了下去,而且还一直用饱满的情绪鼓励着我们。
    C.无论时间多么紧张,他每天晚上都挤出时间阅读名著。
    D.如果没有老师的耐心帮助和教育,我就不会有这么大的进步。
    【答案】B
    【知识点】关联词
    【解析】【分析】A、C、D正确;
    B.有误,句子之间是转折关系,应用“虽然,但是”连接。
    故答案为: B
    【点评】 本题考查学生对关联词语的使用。熟读句子,分清分句前后之间的因果、假设、转折等各种关系,然后再来选择恰当的关联词语,使句子连贯。在复句中用来连接分句之间关系的连词、复句和短语,统称关联词语。关联词语大致可分为:并列、转折、承接、因果、条件、选择和假设八种。
    5.(2023·沈阳)下列是同学们交流读书的话题,你认为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我现在几乎每天都要读课外书,而且读的大多是名著,阅读品味也在提高。
    B.阅读整本书时,可以写出全书的结构,遇到人物关系比较复杂的情况,可以画一个任务的图谱,以便阅读时随时查阅。
    C.我们可以在页面的空白处随时写下自己的感受。
    D.读书需要量的积累,只要是书籍就可以拿来读。
    【答案】D
    【知识点】对话交流
    【解析】【分析】A、B、C正确;
    D.有误,读书需要量的积累,但也要讲求质量,对我们有益的书籍可以拿来读。
    故答案为: D
    【点评】 考查了实践作业。所谓实践作业就是把所学习的理论知识通过实践的方式表现出来。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通过实践作业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资料信息的能力,是提升语文素养的有效途径。
    6.(2023·沈阳)下列关于“详略得当”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习作时,详略安排得当,才能主题鲜明,表达才能清楚。
    B.习作时,先想好要表达的主要内容,再写得具体详细些,次要内容则简略一些。
    C.写文章时,重点写的内容要具体详细,铺开来写,面面俱到才好。
    D.读文章时,分清文章的主次,才能领会作者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答案】C
    【知识点】其他文学常识
    【解析】【分析】A、B、D 正确。
    C.有误,写文章时,重点写的内容要具体详细,铺开来写,但不能面面俱到。
    故答案为:C
    【点评】 考查了实践作业。所谓实践作业就是把所学习的理论知识通过实践的方式表现出来。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通过实践作业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资料信息的能力,是提升语文素养的有效途径。
    7.(2021六下·嘉兴期末)横线上填入格言或俗语,下列选项中最恰当的一句是( )
    ”_______“爷爷语重心长地告诫我,“读书不能囫囵吞枣,张冠李戴。”
    A.读书须用意,一字值千金。
    B.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
    C.莫道君行早,更有早行人。
    D.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
    【答案】A
    【知识点】格言、名言;惯用语、俗语
    【解析】【分析】A.“读书须用意,一字值千金。”意思是:想文采出众,一字千金,就得在读书时下一番苦功夫。
    B.“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意思是:是指与对方交谈的时间虽然很短,但是受益很大。
    C.“莫道君行早,更有早行人。”意思是:不要以为自己走得早,其实还有人走的比你更早。多指比喻办事已被别人抢先下手了。
    D.“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意思是:到了实际要应用的时候,才懊悔书读得太少,没有亲身经历过就不知事情的艰难。
    结合格言或者俗语的意思,根据语境,可知A选项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名言的运用。课本中“日积月累”部分的内容,除了要背熟理解之外,还要学会在具体的语境中运用。
    8.(2023·沈阳)《三门记》是楷书的代表作之一,其作者是( )
    A.欧阳询B.柳公权C.颜真卿D.赵孟頫
    【答案】D
    【知识点】书法作品
    【解析】【分析】结合日常学习和积累可知,《三门记》是元代著名书法家赵孟類的楷书代表作之一。
    故答案为: D
    【点评】 考查了作家及其作品。作家及其作品属于文学常识的范畴,广义的文学常识指涵盖文化的各种问题,包括作家、年代、作品,文学中的地理、历史各种典故、故事,也包括一般的人们众所周知的文学习惯。答题的关键是熟知文学常识,根据自己的积累作答。
    二、积累运用
    9.(2023·沈阳)读拼音,写句子。
    shí nián shù mù,bǎi nián shù rén
    【答案】十年树木,百年树人
    【知识点】看拼音写汉字
    【解析】【分析】注意读准字音,联系前后的拼音连成句子,注意“百”不要写成了“白”。
    故答案为:十年树木,百年树人
    【点评】考查了看拼音写句子,根据所学汉语拼音知识进行拼读写出相应的汉字即可。拼读时要注意所给音节的声母、韵母及声调。完成此类题目的关键:一是要正确拼读所给音节,二是要会正确书写相应的生字,三是结合语境区分形近字。
    10.(2023·沈阳)根据提示,补写句子空缺的部分。
    (1)春色满园关不住, 。
    (2) ,润物细无声。
    (3)粉骨碎身浑不怕, 。
    (4) ,西出阳关无故人。
    【答案】(1)一枝红杏出墙来
    (2)随风潜入夜
    (3)要留清白在人间
    (4)劝君更尽一杯酒
    【知识点】古诗词填空
    【解析】【分析】(1)结合题干中诗句的上句是“春色满园关不住”,可知诗句的下句是“一枝红杏出墙来”。
    (2)结合题干中诗句的下句是“润物细无声”,可知诗句的上句是“随风潜入夜”。
    (3)结合题干中诗句的上句是“粉骨碎身浑不怕”,可知诗句的下句是“要留清白在人间”。
    (4)结合题干中诗句的下句是“西出阳关无故人”,可知诗句的上句是“劝君更尽一杯酒”。
    故答案为:(1)一枝红杏出墙来;(2)随风潜入夜;(3)要留清白在人间;(4)劝君更尽一杯酒
    【点评】本题考查了学生对于古诗句的积累与默写。完成此类题目不难,结合对于课文中语段的诵读及题目中的提示将句子补充完整,注意不加字,不漏字,不写错别字。在平时课内外的阅读中,我们要注重优美句段及诗歌名句的积累与诵读,丰富我们的知识积累,提高我们的语文素养。
    11.(2023·沈阳)名言、佳句。
    (1)青,取之于蓝, 。
    (2) ,日久见人心
    (3)良药苦口利于病, 。
    (4) ,子欲养而亲不待。
    【答案】(1)而青于蓝
    (2)路遥知马力
    (3)忠言逆耳利于行
    (4)树欲静而风不止
    【知识点】古诗词填空
    【解析】【分析】(1)结合题干中名言的上句是“青,取之于蓝”,可知名言的下句是“而青于蓝”。
    (2)结合题干中名言的下句是“日久见人心”,可知名言的上句是“路遥知马力”。
    (3)结合题干中名言的上句是“良药苦口利于病”,可知名言的下句是“忠言逆耳利于行”。
    (4)结合题干中名言的下句是“子欲养而亲不待”,可知名言的上句是“树欲静而风不止”。
    故答案为:(1)而青于蓝;(2)路遥知马力;(3)忠言逆耳利于行;(4)树欲静而风不止
    【点评】本题考查了学生对于名言警句的积累与默写。完成此类题目不难,结合对于课文中语段的诵读及题目中的提示将句子补充完整,注意不加字,不漏字,不写错别字。在平时课内外的阅读中,我们要注重优美句段及诗歌名句的积累与诵读,丰富我们的知识积累,提高我们的语文素养。
    12.(2023·沈阳)文言文积累
    (1)“……使弈秋诲二人弈, ,惟弈秋之为听; ,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通过“学弈”这个事例,作者说明的观点是 。
    (2)一儿曰:“ ,及其日中则如盘盂, ?”以上文字选自课文《 》。
    【答案】(1)其一人专心致志;一人虽听之;做事只有专心致志才能有所成就
    (2)日初出大如车盖;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两小儿辩日
    【知识点】古诗词填空;文章大意理解
    【解析】【分析】(1) 考查古诗文默写和课文理解。出自文言文《学弈》。结合题干提示“惟弈秋之为听”,可知填写的上句语句是“其一人专心致志”;结合题干提示“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可知填写的上句语句是“一人虽听之”。选文记叙了两个人跟弈秋学下棋,一人专心致志,一人三心二意,结果三心二意之人不如专心致志学习的人的故事,告诉我们只有专心致志才能学有所成的道理。
    (2) 出自文言文《两小儿辩日》。 一儿曰:“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 意思是:一个小孩说:“太阳刚出来的时候像车盖一 样大,等到正午就小得像一个盘子,这不是远处的看着小而近处的看着大吗?”
    故答案为: (1)其一人专心致志、一人虽听之、做事只有专心致志才能有所成就 ;(2)日初出大如车盖、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两小儿辩日
    【点评】 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有古诗文默写,有文学常识,有课文理解。回答这些知识,都要通过在平时学习中的积累来完成。做此类题目,要结合题目要求对各题作出回答,作答完题目要认真仔细地进行检查,做到书写认真,回答正确。
    三、阅读
    (2023·沈阳)课内阅读
    《匆匆》(节选)
    去的尽管去了,来的尽管来着,去来的中间,又怎样地匆匆呢?早上我起来的时候,小屋里射进两三方斜斜的太阳,①太阳他有脚啊,轻轻悄悄地挪移了,我也茫茫然跟着旋转。于是——____,日子从水盆里过去; ____,日子从饭碗里过去; ____,便从凝然的双眼前过去;我觉察他去的匆匆了,伸出手遮挽时,他又从遮挽着的手边过去;②天黑时,我躺在床上,他便伶伶俐俐地从我身上跨过,从我脚边飞去了;等我睁开眼和太阳再见,这算又溜走了一日;我掩着面叹息,但是新来的日子的影儿又开始在叹息里闪过了。
    13.按原文在横线里补全语句。
    14.选文划线语句②中, 这四个动词(写时光),形象准确地表达了: 。
    15.写出划线语句①表达有什么特点?再体会这样表达的好处。
    16.写出一句和珍惜时间有关的诗句或名言。
    【答案】13.洗手的时候;吃饭的时候;默默时
    14.跨过、飞去、溜走、闪过;时间的飞逝
    15.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这样表达的好处是形象地写出了不抓紧时间,时间会溜走。
    16.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知识点】匆匆;课内现代文阅读
    【解析】【点评】考查了课文的理解,培养学生阅读课文内容,并从中获取信息的能力。根据内容做题。这要求我们对课文内容非常熟悉,更要做到熟背。对于课文内容的掌握,都是基于读懂课文的基础之上,学生要借助资料等,将课文读懂,才能进行进一步的理解。
    13.考查补充语段内容。通读课文原文,结合语段内容,在语段横线处应依次填写内容:洗手的时候,吃饭的时候,默默时。
    ​故答案为:洗手的时候;吃饭的时候;默默时
    14.考查对重点句子的理解。通读语段可知,文中"天黑时,我躺在床上,他便伶伶俐俐地从我身上跨过,从我脚边飞去了;等我睁开眼和太阳再见,这算又溜走了一日;我掩着面叹息,但是新来的日子的影儿又开始在叹息里闪过了"这句话中的"跨过、飞去、溜走、闪过"这四个动语,形象准确地表达了:时间的飞逝。
    ​故答案为:跨过、飞去、溜走、闪过、时间的飞逝
    15.考查对重点句子的理解。通读语段可知,文中的"太阳他有脚啊,轻轻悄悄地挪移了"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这样表达的好处是形象地写出了不抓紧时间,时间会溜走。
    ​故答案为: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这样表达的好处是形象地写出了不抓紧时间,时间会溜走。
    16.考查对知识的拓展。写出一句和珍惜时间有关的诗句或名言,如: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故答案为: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2023·沈阳)阅读图表,回答问题。
    4月23日是世界读书日,请阅读某学校学生读书情况的调查表,回答问题。
    17.根据表上的情况,你得出的结论是: 。
    18.请你提出合理的建议。(至少写出两条)
    【答案】17.随着年级的升高,读书时间在减少;经典书籍的时间分配随年级升高占的百分比逐渐升高
    18.①到高年级也要多读书;②要多读经典书籍。
    【知识点】图文信息阅读
    【解析】【点评】 考查图表分析、看法建议。看法建议要结合自己实际提出合理的看法。平时要多阅读,提高分析问题的能力。
    17.考查图表分析。从“1.5小时、1小时、0.5小时"可知,随着年级的升高,读书时间在减少;从"27.8%、35.8%、45.6%”可知,经典书籍的时间分配随年级升高占的百分比逐渐升高。
    ​故答案为:随着年级的升高,读书时间在减少;经典书籍的时间分配随年级升高占的百分比逐渐升高
    18.考查看法建议。根据“ 随着年级的升高,读书时间在减少;经典书籍的时间分配随年级升高占的百分比逐渐升高”从实际作答即可。
    ​故答案为:①到高年级也要多读书;②要多读经典书籍。
    (2023·沈阳)课外阅读
    ____
    ①一走进教室,我就感到有些蹊跷——安静得好像潜伏着一种与平时不同的意味,果然,师生相互问好后,我还没开口讲课,就发现全班50多个学生都直勾勾地盯着我身后的黑板。为了让学生集中精力,我立即以平静的语调导入新课
    ②“同学们,今天,我们上——”
    ③“报告老师,您看黑板上!”班上最活泼的女生王娜娜边站起来边喊道。
    ④我一下子惊呆了,脑子一片空白——原来黑板上有一行清晰的粉笔字:“高老师是个”,后边还有一个不太清晰的“坏”字。
    ⑤这是我教学近10年来从未出现的情况,过去每当我上语文课时,黑板总是擦得干干净净,我的心情总是清清爽爽。
    ⑥这几个字,显然是我有什么得罪学生的地方,他们是在向我公开挑战,我仔细一看,这字体像是李晓的,昨天也是上第三节课时我批评过他,我的火一下子蹿得老高,真有____的感觉,但是转瞬间我控制住了自己,并决定改变教学内容。
    ⑦我面带微笑地说道 ____同学们 ____今天 ____我们上说话课 ____题目有些同学已经知道 ____并替我写在了黑板上 ____谢谢这位同学 ____尽管我竭力表现真诚,但____,很多学生还是一脸不安的神色。
    ⑧我用粉笔把不太清晰的“坏”字描了一下,并添上了“老师吗?”,许多学生这才发出了善意的笑声,我____,接着说:“我,就是你们的高老师,是个坏老师吗?今天,我愿意把一个真实的我向同学们介绍一下。”我详细介绍了我的生活和工作情况,也坦诚地承认了一些弱点和缺点。由于是谈自己,由于有刚才感情的反弹,我说起来感情充沛,如行云流水一般。
    ⑨我说完了,教室里出现了短暂的沉静,接着爆发出一阵热烈的掌声,李晓眼中晶莹,手也拍得非常起劲。
    ⑩这在我的教学生涯中是第一次,我完全陶醉了,这掌声长长地在我脑海中回响。
    ⑪我潇洒地在“高老师”三个字底下画上了一道横线,擦掉了“高老师”三个字,将题目改成“____是个____吗?”要求道:“请各位同学考虑一下,完善题目,并以这个题目说一段话。”
    ⑫李晓第一个举起手,这让我颇感意外。我让他站了起来,他说:“我的题目是《李晓是那个写‘高老师是个坏’这几个字的学生吗》?”,我心中一惊,a学生的眼光是多么犀利啊!他讲得非常流畅,否定了黑板上的字是他写的。尽管我心中不相信他的话,但对他的说话艺术还是赞许的。学生们又鼓起学来,这掌声似乎比给我的更热烈。
    ⑬掌声一落,王娜娜举起了手,她说:“我说话的题目是‘王娜娜是个坏学生吗’?”。她承认那行字是她写的,主要是想看一下老师是否有雅量,到底有多大的雅量。她说她不是坏学生,高老师更不是坏老师。今天,她感到老师的形象更加高大了。
    ⑭我非常惊奇,但还是为她的活泼大胆而高兴,更为她的说话水平而高兴。全班学生的掌声又一次响了起来。我十分欣慰!
    ⑮从那以后,这三次不同凡响的掌声时时回响在我的耳边。
    19.请你概括短文的主要内容。
    20.在横线依次填写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A.不知所措 收效甚微 不甘失败
    B.怒发冲冠 事半功倍 不甘失败
    C.不知所措 事半功倍 趁热打铁
    D.怒发冲冠 收效甚微 趁热打铁
    21.文中画线句子a是赞叹( )
    A.为李晓的敢作敢当感到吃惊、感叹。
    B.赞赏李晓同学勇于承认错误。
    C.赞叹李晓同学敏锐地发现了老师对他的怀疑。
    D.为李晓同学说话练习的题目新颖而感叹。
    22.请你选出对文中b句的理解、体会不恰当的一项是( )
    A.这句话说明了三次掌声给“我”的印象之深。
    B.三次掌声的“不同凡响”之处还在于:不仅褒奖了每位说话人的口才,而且褒奖了三个人的坦诚。
    C.三次掌声的“不同凡响”之处主要是在于一次比一次更激烈,更有意义。
    D.“时时回想”虽是虚写,但反映了“我”的真实感受。
    23.请你评价文中的高老师。(从下面的提示中任选两项进行评价。教学能力、性格特点、对待学生等方面)
    24.请你为短文拟定一个合适的题目,再说一说这样拟题的理由。
    25.请你在⑫~⑮几个段落中,自选角度,做一处批注。
    26.读了短文,你想把掌声送给谁?请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说明理由。
    27.为第⑦段文字补全标点符号。
    【答案】19.本文主要写了高老师面对突发事件,巧妙地把黑板上的那句话变成说话课的题目,与学生交流,不仅使自己摆脱了窘境,而且把对抗化解成对话,使教师形象在学生心中更加高大。
    20.D
    21.C
    22.C
    23.教学能力:文中高老师因势利导,巧妙地把黑板上的那句话变成了说话课的题目,与学生交流,这样的处理老师不仅摆脱了窘境,而且把对抗化解为对话,使一场一触即发的冲突,变成了一场坦诚真挚的沟通,教师的形象在学生心中更加高大了,由此可以看出高老师是一个善于克制自己而又讲究方法的老师。性格特点:“我”又将“蹿得老高”的“火”在瞬间控制住了并决定改变教学内容,由此可看出高老师不仅有理性,而且有智慧,面对突发事件能够随机应变。
    24.掌声。理由:全文以“掌声”为线索,贯穿全文,将事件本身、人物情感及评价都融入了“掌声”这一文题中,整篇文章浑然一体。
    25.写王娜娜发言的文字,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发展,揭开了前文所设置的悬念。
    26.我想掌声送给王娜娜同学,因为她在敢于承认错误的同时,还展示了自己的口才和勇气。
    27.我面带微笑地说道:“同学们,今天,我们上说话课,题目有些同学已经知道,并替我写在了黑板上,谢谢这位同学。”
    【知识点】叙事类记叙文阅读
    【解析】【点评】本题考查了学生的阅读能力,初步训练了学生阅读分析能力,完成的关键是认真阅读短文内容,读懂短文。 阅读短文回答问题是阅读题的常见问题,在回答问题之前要仔细阅读短文,充分理解短文内容,然后根据要求回答问题。
    19.根据阅读短文,概括短文的主要内容,可知短文讲述了 高老师面对突发事件,巧妙地把黑板上的那句话变成说话课的题目,与学生交流,不仅使自己摆脱了窘境,而且把对抗化解成对话,使教师形象在学生心中更加高大。
    ​故答案为:本文主要写了高老师面对突发事件,巧妙地把黑板上的那句话变成说话课的题目,与学生交流,不仅使自己摆脱了窘境,而且把对抗化解成对话,使教师形象在学生心中更加高大。
    20.根据语境“我的火一下子蹿得老高”可以看出是在发怒,由此填写“怒发冲冠”符合语境;根据语境“尽管我竭力表现真诚,但出现转折”,所以“收效甚微”符合语境;根据语境我用粉笔把不太清晰的“坏”字描了一下,并添上了“老师吗?”,许多学生这才发出了善意的笑声,我____,接着说:“我,就是你们的高老师,是个坏老师吗?今天,我愿意把一个真实的我向同学们介绍一下。”所以“趁热打铁”符合语境
    ​故答案为:D
    21.根据“他讲得非常流畅,否定了黑板上的字是他写的。”可知,李晓感受到了我对她的怀疑。
    ​故答案为:C
    22." 从那以后,这三次不同凡响的掌声时时回响在我的耳边。" 体现了掌声给"我"留下的印象之深,也表明了这三次掌声引发了"我"对教育的深层次的思考。
    ​故答案为:C
    23.文中的“我”面对黑板上的字压下心中的怒火,随机应变,坦率的承认自己的弱点和缺点,和学生真诚的交流,据此分析作答。
    ​故答案为:教学能力:文中高老师因势利导,巧妙地把黑板上的那句话变成了说话课的题目,与学生交流,这样的处理老师不仅摆脱了窘境,而且把对抗化解为对话,使一场一触即发的冲突,变成了一场坦诚真挚的沟通,教师的形象在学生心中更加高大了,由此可以看出高老师是一个善于克制自己而又讲究方法的老师。性格特点:“我”又将“蹿得老高”的“火”在瞬间控制住了并决定改变教学内容,由此可看出高老师不仅有理性,而且有智慧,面对突发事件能够随机应变。
    24.本文主要写了高老师面对突发事件,巧妙地把黑板上的那句话变成说话课的题目,与学生交流,不仅使自己摆脱了窘境,而且把对抗化解成对话,获得全班的的三次掌声,使教师形象在学生心中更加高大。​故答案为:掌声。理由:全文以“掌声”为线索,贯穿全文,将事件本身、人物情感及评价都融入了“掌声”这一文题中,整篇文章浑然一体。
    25.根据自己的理解任选择一处写出自己的理解即可。如: 写王娜娜发言的文字,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发展,揭开了前文所设置的悬念。
    ​故答案为: 写王娜娜发言的文字,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发展,揭开了前文所设置的悬念。
    26.请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说明自己想把掌声送给谁,并阐明理由即可。如:我想掌声送给王娜娜同学,因为她在敢于承认错误的同时,还展示了自己的口才和勇气。​故答案为:我想掌声送给王娜娜同学,因为她在敢于承认错误的同时,还展示了自己的口才和勇气。
    27.这句话是提示语在前的说话的句子添加标点符号,注意提示语在前的,需要标注冒号和前引号即可。
    ​故答案为:我面带微笑地说道:“同学们,今天,我们上说话课,题目有些同学已经知道,并替我写在了黑板上,谢谢这位同学。”
    四、习作(25+5分)
    28.(2023·沈阳)习作
    根据下面的提示,完成习作。要求:内容具体,详略得当,表达真情实感,书写工整。文中不要出现真实校名、姓名,字数不少于400字。
    童年是五彩斑斓的,记录着成长的点点滴滴;童年是多姿多彩的,书写着一曲美妙的诗歌。这里有勇于实践,终于取得收获的经历;有不懈努力,饱尝艰辛终获成功的快乐……请你以“成长的快乐”为话题,自拟题目,完成本次习作。
    【答案】 成长的快乐
    在我成长的过程中有许多的酸甜苦辣,但正是经历的这些酸甜苦辣,才让我不断地成长。尤其是学滑轮这件事,让我至今记忆犹新。
    记得在我十岁那年,爸爸给我买了一双十分漂亮的滑轮鞋。我满心欢喜地穿上滑轮鞋,两手紧贴着墙壁颤颤抖抖地站起来,慢慢地向前移动。谁知一个不小心,“啪”摔了一跤,摔得好疼啊!我扶着墙壁艰难地站起来。我尝试放手让自己独立站稳,张开双臂努力保持平衡,使身体不向前栽倒。站稳后,我胆子大了起来,独自走了一两步后,又摔倒了。
    我有些泄气,感叹道:“唉,看来学滑轮并不简单!”这时爸爸走过来对我说:“刚学滑轮,摔跤是家常便饭。不过只要你掌握好技巧,努力练习,最后取得成功的。”听了爸爸的一番话,我顿时有了信心,又重新站了起来,继续练习。先放松身体,接着弯下腰,双手随着步伐协调地摆动。一步,两步,三步……我越来越熟练。就这样,经过三天的不懈努力,我终于学会了滑轮,尝到了胜利的果实。
    通过这件事我明白了:做事一定要有恒心和信心,坚持到底,不怕困难!同样人生没有跌跌撞撞,又怎能成功呢?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
    成长,真好!
    【知识点】叙事类作文
    【解析】【分析】 本题为自命题题题作文,要求以"成长的快乐"为话题写一篇习作,讲一个自己的成长故事。在我们的学习与生活中,有鲜花与掌声,也有挫折与失败。面对鲜花与掌声你是如何对待的。面对挫折与失败你又是如何克服的。你认为成长过程中最需要什么。选择自己印象最深的一次经历去说明。这是篇写事的作文,要注意记叙文六要素,想好开头、结尾,做到首尾呼应。注意把事例写具体、写生动,写作时要合理安排材料,重点部分要详细写,其他部分可略写,还要注意语句要通顺,用词要恰当。写作过程中注意运用学到的写作方法,特别是通过语言、动作、神态、心理活动等细节描写刻画人物,同时要注意运用合适修辞手法,用到积累的好词佳句。
    【点评】 本文小作者通过记叙小时候学轮滑的事,写出了自己感悟。叙事完整,结构合理,是一篇不错的习作。调查项目
    四年级
    五年级
    六年级
    读书时间
    1.5小时
    1.2小时
    0.5小时
    经典书籍时间分配
    27.8%
    35.8%
    45.6%

    相关试卷

    辽宁省鞍山市铁西区2023年小升初语文试卷(学生版+解析):

    这是一份辽宁省鞍山市铁西区2023年小升初语文试卷(学生版+解析),共2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积累运用,阅读理解,写作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辽宁省沈阳市沈北新区2023年小升初语文试卷(学生版+解析):

    这是一份辽宁省沈阳市沈北新区2023年小升初语文试卷(学生版+解析),共2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基础知识,阅读理解,写作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辽宁省沈阳市和平区2023年小升初语文试卷(学生版+解析):

    这是一份辽宁省沈阳市和平区2023年小升初语文试卷(学生版+解析),共3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积累与运用,阅读,妙笔生花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英语朗读宝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