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济南市历下区2021年小升初语文试卷(学生版+解析)
展开
这是一份山东省济南市历下区2021年小升初语文试卷(学生版+解析),共2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填空题,选择正确答案把序号填在括号里,解答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一、填空题
1.(2021·历下)读拼音,写词语。
二、选择正确答案把序号填在括号里。
2.(2021·历下)下列加点字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间断(jiàn) 分外(fèn) 处境(chǔ) 瞅了一眼(qīu)
B.剥削(xuē) 兴旺(xīng) 丑恶(è) 焉知非福(yān)
C.哽咽(yè) 躲藏(cáng) 徘徊(huí) 心平气和(hé)
D.花蕊(leǐ) 搅和(hu) 不禁(jīn) 重见天日(chóng)
3.(2021·历下)下列词语中书写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匪徒 然放 染缸 声泪具下
B.贷款 倒霉 含胡 见微之著
C.严峻 防御 领域 不可思议
D.洪亮 辟静 泰山 翻箱到柜
4.(2021·历下)下列句中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句是( )
A.在激烈的100米短跑比赛中,志强同学奋力奔跑拔得头筹。
B.疫情面前,医护工作者赴汤蹈火赶往疫区,他们是最美“逆行者”。
C.救火英雄死得其所,他们用血肉之躯保护人们的生命安全。
D.运动场上一位同学意外骨折,这种司空见惯的事情应引起大家注意。
三、判断下面的说法是否正确,用“正确”“错误”表示。
5.(2021·历下)判断题
(1)《北京的春节》一课是按照时间的顺序写老北京人是怎样过春节的。
(2)读文章时,分清文章的主次,才能更好地领会作者表达的主要意思;写文章时,做到面面俱到,才能做到中心突出,让别人更好地了解自己想表达的意思。
(3)阅读名著评价书中的人物时,应从一个角度分析评价。我们可以留意描写人物语言、动作、神态等的语句,去感悟一个人的性格特点。
(4)“大厅里安静极了,连根针掉到地上都能听得见。”这句话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突出表现了环境极其安静。
(5)“情以物迁,辞以情发。”这句话告诉我们写文章时要抒发自己的真情实感。我们可以把情感融入到具体的人、事或景物中,也可以把心里想说的话直接说出来,抒发自己的情感。
(6)《马诗》《石灰吟》《竹石》三首诗中诗人都通过诗歌托物言志,表达自己的人生志向和高尚品格。
四、解答题
6.(2021·历下)按要求填空。
(1)“日暮汉宫传蜡烛, 。”“今夜月明人尽望, 。”这两首诗分别与我国两个传统节日 、 有关。请你也写出两句与我国传统节日有关的诗句: , 。
(2)恰当的引用可以增加我们说话和写文章的说服力。师傅在教徒弟学艺时常常教导徒弟要精益求精,超越师傅,就可引用《荀子》中的话: 。孝敬父母要趁早,我们常常会说:树欲静而风不止, 。读书需要用心并下苦功夫,就可说:读书须用意, 。劝说少年不虚度光阴,珍惜美好时光,努力奋进,我们就可引用《长歌行》中的诗句:少壮不努力, !张老师从不呵斥学生,总是耐心细致地与学生促膝谈心,取得很好的教育效果,真可谓是“随风潜入夜, ”。
(3)“千磨万击还坚劲, 。”诗句中“劲”的读音是 。
(4)“燕子去了,有再来的时候;杨柳枯了,有再青的时候;桃花谢了,有再开的时候。”这句话运用了 的修辞手法,表达了作者对时间一去不复返的感叹和惋惜。
(2021·历下)根据医院门诊看病流程图,完成练习。
7.刘刚扭伤了脚,来到医院治疗。他要挂号需要到 。
8.医生建议刘刚拍X光片,给他开了检查单后,刘刚下一步需要做什么?( )
A.去拍光片
B.去挂号收费处交检查费
C.取药
9.刘刚该去哪儿拍X光片?( )
A.门诊一楼B.病房大楼C.医技楼一楼
10.刘刚拍完光片后,需要去哪儿?( )
A.回家B.取药C.返回医生诊室诊断
11.医生给刘刚开了处方,无须住院,只需外敷膏药休养。刘刚接下来还需要做些什么?( )(可多选,注意排序)
A.取药B.打针
C.去挂号收费处交医药费D.回家
五、运用学过的阅读方法,阅读下面文章,完成相关练习。
(2021·历下)阅读。
学弈
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使弈秋诲二人弈,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岛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为是其智弗若与?曰:非然也。
12.给加点字选择正确注音。
弓缴(zhuó jiǎ)
为是其智弗若与(yǔ yú)
13.解释下列词句。
俱学:
非然:
为是其智弗若与:
14.用“/”给下面句子断句。
一 心 以 为 有 鸿 鹄 将 至,思 援 弓 缴 而 射 之。
(2021·历下)阅读
爱之链
①在一条乡间公路上,乔依开着那辆破汽车慢慢地颠簸着往前走。已是黄昏了,伴随着寒风,雪花纷纷扬扬地飘落下来。飞舞的雪花钻进破旧的汽车,他不禁打了几个寒战。这条路上几乎看不见汽车,更没有人影。乔依工作的工厂在前不久倒闭了,他的心里很是凄凉。
②前面的路边上好像有什么。乔依定睛一看,是一辆车。走近时,乔依才发现车旁还有一位身材矮小的老妇人,她满脸皱纹,在冷风中微微发抖。看见脸上带着微笑的乔依,她反倒紧张地闭上了眼睛。
③乔依很理解她的感受,赶紧安慰她说:“请别害怕,夫人,您怎么不呆在车里?里面暖和些。对了,我叫乔依。”
④原来她的车胎瘪了,乔依让她坐进车里,自己爬进她的车底下找了一块地方放置千斤顶。他的脚腕被蹭破了,因为他没穿袜子。为了干活方便,他摘下了破手套,两只手冻得几乎没有知觉。他喘着粗气,清水鼻涕也流下来了,呼出的一点点热气才使脸没被冻僵。他的手蹭破了,也顾不上擦流出的血。当他干完活时,两只手上沾满了油污,衣服也更脏了。
⑤乔依扣上那车的后备箱时,老妇女摇下车窗,满脸感激地告诉他说,她在这个荒无人烟地地方已经等了一个多小时了,她又冷又怕,几乎完全绝望了。老妇人一边打开钱包一边问:“我该给你多少钱?”
⑥乔依愣住了,他从没想到他应该得到钱的回报。他以前在困难的时候也常常得到别人的帮助,所以他从来就认为帮助有困难的人是一件天经地义的事,他一直就是这么做的。
⑦乔依笑着对老妇人说:“如果您遇上一个需要帮助的人,就请您给他一点帮助吧。”
⑧乔依看着老妇人的车开走以后,才启动了自己的破汽车。
⑨老妇人沿着山路开了几公里,来到了一个小餐馆,她打算先吃点东西,然后回家。
⑩餐馆里面十分破旧,光线昏暗。店主是一位年轻的女人,她热情地送上一条雪白的毛巾,让老妇人擦干头发上的雪水。老妇人感到心里很舒服。她发现这位女店主的脸上虽然带着甜甜的微笑,可掩盖不住她极度的疲劳。更重要的是,她怀孕至少有8个月了。尽管如此,她还是忙来忙去地为老妇人端茶送饭。老妇人突然想起了乔依。
⑪老妇人用完餐,付了钱。当女店主把找回的钱交给她时,发现她已经不在了。只见餐桌上有一个小纸包,打开纸包,里面装着一些钱。餐桌上还留有一张纸条,上面写着:“在我困难的时候,有人帮助了我。现在我也想帮帮你。”女店主不禁潸然泪下。
⑫她关上店门,走进里屋,发现丈夫不知什么时候已经倒在床上睡着了。她不忍心叫醒他。他为了找工作,已经快急疯了。她轻轻地亲吻着丈夫那粗糙的脸颊,喃喃地说:“一切都会好起来的,亲爱的,乔依……”
15.文章写了两件事,分别发生在 和 。这两件事中,其中第 件事写得更详细,突出表现了主人公乔依 的美好品质。
16.请你用“//”将文章分成两部分,并概括两件事的主要内容。
第一部分:
第二部分:
第一件事:
第二件事:
17.文章的第①自然段主要是对 的描写,从中可体会到 的心情。
18.请找出与文章第⑦自然段相呼应的语句,在文中找出来。从这两处前后呼应的语句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19.结合文章内容,说说第⑥自然段中“天经地义”的意思。
20.好的结尾不仅可以增强文章的感染力,而且令人回味无穷。请写出你对结尾好处的理解。(至少写出两点)
21.(2021·历下)习作。
“隔离不隔爱。”在这场全民共同抗“疫”的战斗中,有太多的人和事令我们感到温暖,他们或是医护工作者,或是社区志愿者,或是我们身边的普通人。请你选择疫情期间让你感动的一个人或一件事写一篇习作。要求题目自拟,注意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不少于400字。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饺子;书籍;挪移;明媚;腊八粥;幼稚;彻底;解析;蟋蟀;赤裸裸
【知识点】拼音;词形
【解析】【分析】“书籍”的“籍”是竹字头,不要错写成草字头,“挪移”的“挪”是提手旁,容易错写成“哪”,“幼稚”的“幼”和“彻底”的“底”,容易把点丢掉;“蟋蟀”是一种昆虫,所以都是虫字旁,“赤裸裸“的“裸”是衣字旁,不要写成示字旁。
故答案为:饺子;书籍;挪移;明媚;腊八粥;幼稚;彻底;解析;蟋蟀;赤裸裸。
【点评】本题考查看拼音写词语,要看清楚拼音然后写下正确的词语,写完再认真检查一下是否有错别字。
2.【答案】B
【知识点】拼音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辨析字音的能力。正确读准字音,注意区别形近字、多音字的读音;注意声调、韵母的区别;要注意区分平、翘舌音和前、后鼻音;还要注意多音字在不同词组中的不同读音。平时要多读、多练。
A:“ 瞅了一眼 ”中的“ 瞅”不读“ qīu ”,应读作“chǒu ”,所以错误。
B:正确。
c:“ 徘徊 ”中的“徊 ”不读“ huí ”,应读作“ huái ”,所以错误。
D:“ 花蕊 ”中的“蕊 ”不读“ leǐ ”,应读作“ruǐ”,所以错误。
故答案为:B
【点评】准确识记字音,要掌握常用多音多义字的正确读音,注意纠正方言中跟普通话读音不一致的字音,关键在于把词语的形音义结合起来,音随形或义变。不同的读音表义不同,用法不同,词性往往也不同,可以根据意思来记住不同的音节。
3.【答案】C
【知识点】词形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对字形的辨识能力。所选词语均属于生活中常用的而又极易出错的词语,这些有的是同音错别字,有的是形近错别字。解答此题,要注意平时正确练写,尤其注意同音字、形似字的区别与书写。
A:“ 然放 ”的“ 然放 ”有误,应改为“燃”;“ 声泪具下 ”应该是“声泪俱下”。
B:“ 含胡 ”的“胡 ”有误,应改为“ 糊”。
C:正确。
D:“ 辟静 ”的“ 辟”有误,应改为“ 僻”。
故答案为:C
【点评】解答此题,要注意在平时的学习中对字形的识记和积累,特别是同音字和形近字,同时还要联系整个词语的意思区别字的用法。
4.【答案】D
【知识点】成语;词汇运用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词语理解与运用。选词填空中的备选词语大多数都是同义词或近义词,通过分析、比较,会发现它们之间会有细微差别。因此,选择时我们必须结合语言环境,体会词语的区别,认真选择恰当的词语。
A:拔得头筹:取得了第一个出场比赛资格。符合句子语境。
B:赴汤蹈火:比喻不避艰险,奋不顾身。 符合句子语境。
C:死得其所:形容死得有意义、有价值。符合句子语境。
D:司空见惯:指某事物常见,不觉得奇怪。不符合句子语境。
故答案为:D
【点评】说话和写作时要正确使用词语,注意词语的搭配和组合;正确理解词语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意义;注意词语使用过程中的感情色彩的变化;加强对教材注释和课文后列出的字词背诵积累等。
5.【答案】(1)正确
(2)错误
(3)错误
(4)错误
(5)正确
(6)正确
【知识点】课文内容理解
【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记忆能力。解答本题,需要回顾课文的内容,然后结合题目提供的信息进行判断即可。在平时的学习中,我们一定要熟练掌握课文内容,这样在答题时我们才能更准确地写出正确答案。
(1) 《北京的春节》一课是按照时间的顺序写老北京人是怎样过春节的。写的最详细的是(腊月、除夕、正月初一、正月十五元宵节)四个部分。故正确。
(2) 写文章时,不必要做到面面俱到,详略安排得当,中心突出,才能更好地让别人了解自己想表达的意思。故错误。
(3) 阅读名著评价书中的人物时,每个人都是立体的,多面的,评价人物角度不能太单一。故错误。
(4) “大厅里安静极了,连根针掉到地上都能听得见。”这句话运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突出表现了环境极其安静。故错误。
(5) “情以物迁,辞以情发。”这句话告诉我们写文章时要抒发自己的真情实感。我们可以把情感融入到具体的人、事或景物中,也可以把心里想说的话直接说出来,抒发自己的情感。故正确。
(6) 《马诗》采用托物言志的手法,通过咏马、赞马或慨叹马的命运,来表现志士的奇才异质、远大抱负以及不遇于时的感慨与愤懑。故错误。
《石灰吟》采用托物言志的手法,字面上是咏石灰,实际借物喻人,托物寄怀,表现了诗人高洁的理想。
《竹石》采用托物言志的手法,作者通过咏颂立根破岩中的劲竹,含蓄地表达了自己绝不随波逐流的高尚的思想情操。故正确。
故答案为:(1) 正确;(2) 错误;(3) 错误;(4) 错误;(5) 正确;(6) 正确。
【点评】这道题是课本内容辨别,一定要熟悉课文,边读边思考,才能正确判断。
6.【答案】(1)轻烟散入五侯家;不知秋思落谁家;寒食节;中秋节;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2)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子欲养而亲不待;一字值千金;老大徒伤悲;润物细无声
(3)任尔东西南北风;jìng
(4)排比
【知识点】课文内容理解;诗文朗读、默写、翻译;格言、名言
【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记忆能力。解答本题,需要回顾课文的内容,然后结合前后句(题目提供的信息)进行补充填空即可。在平时的学习中,我们一定要熟练掌握课文内容,这样在答题时我们才能更准确地写出正确答案。
(1)“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出自唐代韩翃的《寒食》,意思是傍晚汉宫传送蜡烛赏赐王侯近臣,袅袅的轻烟飘散到天子宠臣的家中。 含有传统节日——寒食节。“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出自唐代王建的《十五夜望月》,意思是今天晚上人们都仰望当空明月,不知道这秋思之情落在了谁家?含有传统节日——中秋节。“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出自王安石的《元日》,含有传统节日——春节。
(2)“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常常用来比喻学生如果能努力研究学问,坚持不懈地拼搏,就能够比他的老师更有成就。“ 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 ”树想要静止不动,风却不停止;子女想要赡养父母,可父母却已经离世了。“ 读书须用意,一字值千金 ”意思是想文采出众,一字千金,就得在读书时下一番苦功夫。“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年轻时不努力发奋,上了年纪一事无成,就只有白白地悲伤,后悔已经来不及了。“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出自杜甫的《春夜喜雨》,意思是说伴着春风在夜晚悄悄地下起来,无声地滋润着万物。
(3)“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出自清代郑燮的《竹石》,经历无数磨难和打击身骨仍坚劲,任凭你刮酷暑的东南风,还是严冬的西北风。坚劲,坚强有力。所以“劲”读“jìng”。
(4)此题出自朱自清的散文《匆匆》,运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
故答案为:(1)轻烟散入五侯家;不知秋思落谁家;寒食节;中秋节;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2)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子欲养而亲不待;一字值千金;老大徒伤悲;润物细无声;(3)任尔东西南北风;jìng;(4) 排比
【点评】这道题是按课文内容填空,一定要熟悉课文,边读边思考,才能填好每一空。
【答案】7.门诊一楼大厅
8.B
9.C
10.C
11.A;C;D
【知识点】图文信息阅读
【解析】【点评】本题考查图文阅读,要求学生认真读图,结合文字理解。
7.刘刚来到医院治疗需要先挂号,从图上可以看出,挂号需要到门诊一楼大厅。
故答案为:门诊一楼大厅。
8.按图中箭头的顺序可以看出,来到医院之后,需要先挂号,然后医生检查诊断,开完检查单后,要来到挂号收费处交费,医生建议刘刚拍X片,再继续看图,交费之后需要做检查者进一步有分区域。
故答案为:B
9.挂号交费处交费之后,需要做检查者分为三类,检验科,功能科,放射科,小刚需要拍X片,所以到放射科,位置是医技楼一楼。
故答案为:C
10.检查后要送回医生诊室进一步诊断,所以刘刚拍完x片后,需要回医生诊室诊断。
故答案为:C
11.回医生诊室进一步诊断后,医生给刘刚开了处方,需要再次到挂号收费处交费,因为医生判定“无须住院,只需外敷膏药休养。”,所以依据箭头顺序,直接取药、离院即可。
故答案为: A ;C; D
【答案】12.zhuó;yú
13.一起学习;不是这样;难道是因为他的智力不如另一个人吗?
14.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
【知识点】文言文阅读
【解析】【点评】文言文的学习要多读、多背,多积累文言字词。只要理解了文章的意思,所有的题目也就和现代文的阅读相同了,所以平时学习中要会背课文,还要懂得文章的意思。
12.考查了汉字拼音。缴:系在线上的丝绳,这里指带有丝绳的箭。读" zhuó ”。语:同“钦”,句末语气词,在这读" yú ”.
故答案为: zhuó;yú
13.结合译文理解。俱学:一起学习。非然:不是这样。为是其智弗若与:难道是因为他的智力不如另一个人吗?
故答案为:一起学习;不是这样;难道是因为他的智力不如另一个人吗?
14.考查了文言文断句。结合句意来理解。翻译:心里却老想着将要有天鹅飞过来,该怎么样拉开弓箭将它射下。故断句为: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
故答案为: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
【答案】15.风雪路上;小餐馆里;一;乐于助人
16.①②③④⑤⑥⑦⑧;⑨⑩⑪⑫;风雪路上,乔依帮助老妇人修好了汽车。;小餐馆里,老妇人得到女店主的热情服务,留下一些钱后悄悄离开了。
17.环境;悲凉
18.只见餐桌上有一个小纸包,打开纸包,里面装着一些钱。人人都需要别人的帮助,也都能给予别人帮助,当别人需要帮助的时候,应该伸出援助之手,真情互助,不求回报,这就是“爱之链”的力量。
19.指非常正确,不容质疑的道理。
20.篇末点题,照应开头。
【知识点】语段阅读
【解析】【点评】本题主要考察学生阅读理解的能力。平时学习课文、读短文的时候细心获取主要信息,加以思考即可。
15.从短文第一自然段中可得知,第一件事是乔依在“伴随着寒风,雪花”的路上行驶,碰见了老太太,然后帮老太太修车,写得比较详细,用了8个自然段来写出了乔依不求回报、乐于助人的美好品质;第二件事是9-12自然段,写老妇人去餐馆里吃东西以及发生的事。
故答案为:风雪路上 ; 小餐馆里 ; 一 ; 乐于助人
16.短文1-8自然段在写发生的第一件事,剩下的段落是第二件事,所以⑧ 自然段后面划 // 即可;两件事的内容是:第一件事乔依帮助老妇人修好了汽车,第二件事是老妇人去餐馆吃饭,女店主虽极度的疲劳,但仍然热情地服务,老妇人留下一些钱帮助了女店主。
故答案为:①②③④⑤⑥⑦⑧;⑨⑩⑪⑫;风雪路上,乔依帮助老妇人修好了汽车。小餐馆里,老妇人得到女店主的热情服务,留下一些钱后悄悄离开了。
17.第一自然段“伴随着寒风,雪花纷纷扬扬地飘落下来”“没有人影”属于环境描写,而且是感觉很凄凉。
故答案为:环境 ;悲凉
18.与划线句子“如果您遇上一个需要帮助的人,就请您给他一点帮助吧。” 呼应的应该是老妇人遇到需要帮助的人给予帮助的句子,在11自然段中有只见餐桌上有一个小纸包,打开纸包,里面装着一些钱。餐桌上还留有一张纸条,上面写着:“在我困难的时候,有人帮助了我。现在我也想帮帮你。”从两处呼应的句子我们可以看到人人都需要别人的帮助,帮助别人有时就是帮助自己。这也就是“爱之链”。
故答案为: ①只见餐桌上有一个小纸包,打开纸包,里面装着一些钱。②人人都需要别人的帮助,也都能给予别人帮助,当别人需要帮助的时候,应该伸出援助之手,真情互助,不求回报,这就是“爱之链”的力量。
19.从句子“ 所以他从来就认为帮助有困难的人是一件天经地义的事,他一直就是这么做的。 ”中可以看出他认为帮助有困难的人是一件本来就该做的事情,不用怀疑。这就是“天经地义”的意思。
故答案为:指非常正确,不容质疑的道理。
20.通过结尾发现原来乔依刚好是这家店女老板的丈夫,而且“ 她不忍心叫醒他。他为了找工作,已经快急疯了。 ”这一句再次点明此刻的他情况很不好,还找不到工作,与第一自然段相呼应,同时从内容上点明主题“帮助需要帮助的人”。
故答案为: 篇末点题,照应开头。
21.【答案】疫情期间感动我的一个人
清明节到了,爸爸决定趁这个假期带我出去透透气。因为这场疫情,我被困在家中很久了。我牵着爸爸妈妈的手兴高采烈地出门了。刚走到益田村东门时,爸爸说忘记带我的水壶了,让我和妈妈在门口等他。
因为下雨了,我和妈妈撑着雨伞在小区门口等爸爸。我站在小区门口旁边,看着人来人往的行人经过东门,他们经过东门时都会停留一会,等着自己被测量体温。测量体温的是一位又高又瘦的叔叔——哦不,应该是大伯,他看起来比爸爸年纪大。虽然大伯戴的口罩遮住了大半张脸,但从他上扬的眼角来看,大伯好像在对每一个路人微笑。这时,我开始细细打量这位大伯。他穿着红色的马甲,马甲背后写有“福保义工”,左边胳膊上红色的袖章上有“抗疫执勤”几个字。大伯的身前摆着一张简陋的桌子,桌子上面放着一些抗战疫情的宣传单。只见大伯一只手撑着雨伞,一只手拿着体温计给进入小区的人们测量体温,然后点头、伸手,示意让体温正常的人通过。
这时,一位老奶奶准备走出小区,却被大伯拦了下来,原来是老奶奶没有戴口罩,老奶奶焦急地跟大伯解释,因为出门太匆忙忘记戴了。于是老奶奶转身准备回家去拿口罩,大伯立即叫住老奶奶,从桌子下面拿出一个新口罩递给她,老奶奶露出了感激的笑容。不一会儿,一位爷爷要回益田村,可是忘了带益田村的出入证,大伯马上安慰爷爷说:“手机也可以证实身份的。”说完大伯就帮爷爷一步一步地用手机操作,确定爷爷是益田村的居民后,大伯礼貌地对爷爷说:“您可以进去了。”
雨越来越大了,我的鞋子都被淋湿了。不经意间,我看见大伯的裤脚和鞋子也被雨水淋湿了。但是大伯一直都在专心致志地给每一个过往的人测量体温,丝毫没有发现自己被淋湿了。
过了一会儿,爸爸拿着水壶回来了,我们又回到了爸爸的车上,车里又暖和又舒适。望着车窗外雨中的大伯,我在想:到底是一股什么力量支撑着大伯在这么艰苦又平凡的岗位上工作呢?是丰厚的报酬吗?不!义工没有报酬;是优越的工作环境吗?显然不是。我想应该是一股共同抗战疫情的力量鼓舞着大伯风雨无阻地坚守在这个平凡又艰苦的岗位吧。
大伯这无私奉献的精神深深地感动了我,因为他,还有无数默默奉献的人们,我们才得以成功抗战这场疫情。回家的时候,我一定要对大伯说声:“谢谢您,大伯!”
【知识点】写人类作文
【解析】【分析】本题为自命题的作文,请你选择疫情期间让你感动的一个人或一件事写一篇习作。 在这次疫情中,肯定有许多让你感动的人或事,选择你印象深刻,最想表达的去写。可写从媒体中看到、听到的,可写自己亲身经历的。无论写什么,都要通过具体的人或事写出自己的感动。写时要注意想好开头、结尾,做到首尾呼应。注意把事例写具体、写生动,写作时要合理安排材料,重点部分要详细写,其他部分可略写,还要注意语句要通顺,用词要恰当。写作过程中注意运用学到的写作方法及修辞手法,用到积累的好词佳句。
故答案为:
疫情期间感动我的一个人
清明节到了,爸爸决定趁这个假期带我出去透透气。因为这场疫情,我被困在家中很久了。我牵着爸爸妈妈的手兴高采烈地出门了。刚走到益田村东门时,爸爸说忘记带我的水壶了,让我和妈妈在门口等他。
因为下雨了,我和妈妈撑着雨伞在小区门口等爸爸。我站在小区门口旁边,看着人来人往的行人经过东门,他们经过东门时都会停留一会,等着自己被测量体温。测量体温的是一位又高又瘦的叔叔——哦不,应该是大伯,他看起来比爸爸年纪大。虽然大伯戴的口罩遮住了大半张脸,但从他上扬的眼角来看,大伯好像在对每一个路人微笑。这时,我开始细细打量这位大伯。他穿着红色的马甲,马甲背后写有“福保义工”,左边胳膊上红色的袖章上有“抗疫执勤”几个字。大伯的身前摆着一张简陋的桌子,桌子上面放着一些抗战疫情的宣传单。只见大伯一只手撑着雨伞,一只手拿着体温计给进入小区的人们测量体温,然后点头、伸手,示意让体温正常的人通过。
这时,一位老奶奶准备走出小区,却被大伯拦了下来,原来是老奶奶没有戴口罩,老奶奶焦急地跟大伯解释,因为出门太匆忙忘记戴了。于是老奶奶转身准备回家去拿口罩,大伯立即叫住老奶奶,从桌子下面拿出一个新口罩递给她,老奶奶露出了感激的笑容。不一会儿,一位爷爷要回益田村,可是忘了带益田村的出入证,大伯马上安慰爷爷说:“手机也可以证实身份的。”说完大伯就帮爷爷一步一步地用手机操作,确定爷爷是益田村的居民后,大伯礼貌地对爷爷说:“您可以进去了。”
雨越来越大了,我的鞋子都被淋湿了。不经意间,我看见大伯的裤脚和鞋子也被雨水淋湿了。但是大伯一直都在专心致志地给每一个过往的人测量体温,丝毫没有发现自己被淋湿了。
过了一会儿,爸爸拿着水壶回来了,我们又回到了爸爸的车上,车里又暖和又舒适。望着车窗外雨中的大伯,我在想:到底是一股什么力量支撑着大伯在这么艰苦又平凡的岗位上工作呢?是丰厚的报酬吗?不!义工没有报酬;是优越的工作环境吗?显然不是。我想应该是一股共同抗战疫情的力量鼓舞着大伯风雨无阻地坚守在这个平凡又艰苦的岗位吧。
大伯这无私奉献的精神深深地感动了我,因为他,还有无数默默奉献的人们,我们才得以成功抗战这场疫情。回家的时候,我一定要对大伯说声:“谢谢您,大伯!”
【点评】本文描写了疫情中一位忠于职守的大伯,赞扬了大伯默默奉献的精神。语句通顺,人物描写较好,是一篇不错的习作。jiǎ zi
shū jí
nuó yí
míng mèi
là bā zhōu
yòu zhì
chè dǐ
jī xiè
xī shuài
chì luǒ luǒ
山东省济南市历下区2021年小升初语文试卷
一、填空题
1.(2021·历下)读拼音,写词语。
【答案】饺子;书籍;挪移;明媚;腊八粥;幼稚;彻底;解析;蟋蟀;赤裸裸
【知识点】拼音;词形
【解析】【分析】“书籍”的“籍”是竹字头,不要错写成草字头,“挪移”的“挪”是提手旁,容易错写成“哪”,“幼稚”的“幼”和“彻底”的“底”,容易把点丢掉;“蟋蟀”是一种昆虫,所以都是虫字旁,“赤裸裸“的“裸”是衣字旁,不要写成示字旁。
故答案为:饺子;书籍;挪移;明媚;腊八粥;幼稚;彻底;解析;蟋蟀;赤裸裸。
【点评】本题考查看拼音写词语,要看清楚拼音然后写下正确的词语,写完再认真检查一下是否有错别字。
二、选择正确答案把序号填在括号里。
2.(2021·历下)下列加点字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间断(jiàn) 分外(fèn) 处境(chǔ) 瞅了一眼(qīu)
B.剥削(xuē) 兴旺(xīng) 丑恶(è) 焉知非福(yān)
C.哽咽(yè) 躲藏(cáng) 徘徊(huí) 心平气和(hé)
D.花蕊(leǐ) 搅和(hu) 不禁(jīn) 重见天日(chóng)
【答案】B
【知识点】拼音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辨析字音的能力。正确读准字音,注意区别形近字、多音字的读音;注意声调、韵母的区别;要注意区分平、翘舌音和前、后鼻音;还要注意多音字在不同词组中的不同读音。平时要多读、多练。
A:“ 瞅了一眼 ”中的“ 瞅”不读“ qīu ”,应读作“chǒu ”,所以错误。
B:正确。
c:“ 徘徊 ”中的“徊 ”不读“ huí ”,应读作“ huái ”,所以错误。
D:“ 花蕊 ”中的“蕊 ”不读“ leǐ ”,应读作“ruǐ”,所以错误。
故答案为:B
【点评】准确识记字音,要掌握常用多音多义字的正确读音,注意纠正方言中跟普通话读音不一致的字音,关键在于把词语的形音义结合起来,音随形或义变。不同的读音表义不同,用法不同,词性往往也不同,可以根据意思来记住不同的音节。
3.(2021·历下)下列词语中书写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匪徒 然放 染缸 声泪具下
B.贷款 倒霉 含胡 见微之著
C.严峻 防御 领域 不可思议
D.洪亮 辟静 泰山 翻箱到柜
【答案】C
【知识点】词形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对字形的辨识能力。所选词语均属于生活中常用的而又极易出错的词语,这些有的是同音错别字,有的是形近错别字。解答此题,要注意平时正确练写,尤其注意同音字、形似字的区别与书写。
A:“ 然放 ”的“ 然放 ”有误,应改为“燃”;“ 声泪具下 ”应该是“声泪俱下”。
B:“ 含胡 ”的“胡 ”有误,应改为“ 糊”。
C:正确。
D:“ 辟静 ”的“ 辟”有误,应改为“ 僻”。
故答案为:C
【点评】解答此题,要注意在平时的学习中对字形的识记和积累,特别是同音字和形近字,同时还要联系整个词语的意思区别字的用法。
4.(2021·历下)下列句中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句是( )
A.在激烈的100米短跑比赛中,志强同学奋力奔跑拔得头筹。
B.疫情面前,医护工作者赴汤蹈火赶往疫区,他们是最美“逆行者”。
C.救火英雄死得其所,他们用血肉之躯保护人们的生命安全。
D.运动场上一位同学意外骨折,这种司空见惯的事情应引起大家注意。
【答案】D
【知识点】成语;词汇运用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词语理解与运用。选词填空中的备选词语大多数都是同义词或近义词,通过分析、比较,会发现它们之间会有细微差别。因此,选择时我们必须结合语言环境,体会词语的区别,认真选择恰当的词语。
A:拔得头筹:取得了第一个出场比赛资格。符合句子语境。
B:赴汤蹈火:比喻不避艰险,奋不顾身。 符合句子语境。
C:死得其所:形容死得有意义、有价值。符合句子语境。
D:司空见惯:指某事物常见,不觉得奇怪。不符合句子语境。
故答案为:D
【点评】说话和写作时要正确使用词语,注意词语的搭配和组合;正确理解词语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意义;注意词语使用过程中的感情色彩的变化;加强对教材注释和课文后列出的字词背诵积累等。
三、判断下面的说法是否正确,用“正确”“错误”表示。
5.(2021·历下)判断题
(1)《北京的春节》一课是按照时间的顺序写老北京人是怎样过春节的。
(2)读文章时,分清文章的主次,才能更好地领会作者表达的主要意思;写文章时,做到面面俱到,才能做到中心突出,让别人更好地了解自己想表达的意思。
(3)阅读名著评价书中的人物时,应从一个角度分析评价。我们可以留意描写人物语言、动作、神态等的语句,去感悟一个人的性格特点。
(4)“大厅里安静极了,连根针掉到地上都能听得见。”这句话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突出表现了环境极其安静。
(5)“情以物迁,辞以情发。”这句话告诉我们写文章时要抒发自己的真情实感。我们可以把情感融入到具体的人、事或景物中,也可以把心里想说的话直接说出来,抒发自己的情感。
(6)《马诗》《石灰吟》《竹石》三首诗中诗人都通过诗歌托物言志,表达自己的人生志向和高尚品格。
【答案】(1)正确
(2)错误
(3)错误
(4)错误
(5)正确
(6)正确
【知识点】课文内容理解
【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记忆能力。解答本题,需要回顾课文的内容,然后结合题目提供的信息进行判断即可。在平时的学习中,我们一定要熟练掌握课文内容,这样在答题时我们才能更准确地写出正确答案。
(1) 《北京的春节》一课是按照时间的顺序写老北京人是怎样过春节的。写的最详细的是(腊月、除夕、正月初一、正月十五元宵节)四个部分。故正确。
(2) 写文章时,不必要做到面面俱到,详略安排得当,中心突出,才能更好地让别人了解自己想表达的意思。故错误。
(3) 阅读名著评价书中的人物时,每个人都是立体的,多面的,评价人物角度不能太单一。故错误。
(4) “大厅里安静极了,连根针掉到地上都能听得见。”这句话运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突出表现了环境极其安静。故错误。
(5) “情以物迁,辞以情发。”这句话告诉我们写文章时要抒发自己的真情实感。我们可以把情感融入到具体的人、事或景物中,也可以把心里想说的话直接说出来,抒发自己的情感。故正确。
(6) 《马诗》采用托物言志的手法,通过咏马、赞马或慨叹马的命运,来表现志士的奇才异质、远大抱负以及不遇于时的感慨与愤懑。故错误。
《石灰吟》采用托物言志的手法,字面上是咏石灰,实际借物喻人,托物寄怀,表现了诗人高洁的理想。
《竹石》采用托物言志的手法,作者通过咏颂立根破岩中的劲竹,含蓄地表达了自己绝不随波逐流的高尚的思想情操。故正确。
故答案为:(1) 正确;(2) 错误;(3) 错误;(4) 错误;(5) 正确;(6) 正确。
【点评】这道题是课本内容辨别,一定要熟悉课文,边读边思考,才能正确判断。
四、解答题
6.(2021·历下)按要求填空。
(1)“日暮汉宫传蜡烛, 。”“今夜月明人尽望, 。”这两首诗分别与我国两个传统节日 、 有关。请你也写出两句与我国传统节日有关的诗句: , 。
(2)恰当的引用可以增加我们说话和写文章的说服力。师傅在教徒弟学艺时常常教导徒弟要精益求精,超越师傅,就可引用《荀子》中的话: 。孝敬父母要趁早,我们常常会说:树欲静而风不止, 。读书需要用心并下苦功夫,就可说:读书须用意, 。劝说少年不虚度光阴,珍惜美好时光,努力奋进,我们就可引用《长歌行》中的诗句:少壮不努力, !张老师从不呵斥学生,总是耐心细致地与学生促膝谈心,取得很好的教育效果,真可谓是“随风潜入夜, ”。
(3)“千磨万击还坚劲, 。”诗句中“劲”的读音是 。
(4)“燕子去了,有再来的时候;杨柳枯了,有再青的时候;桃花谢了,有再开的时候。”这句话运用了 的修辞手法,表达了作者对时间一去不复返的感叹和惋惜。
【答案】(1)轻烟散入五侯家;不知秋思落谁家;寒食节;中秋节;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2)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子欲养而亲不待;一字值千金;老大徒伤悲;润物细无声
(3)任尔东西南北风;jìng
(4)排比
【知识点】课文内容理解;诗文朗读、默写、翻译;格言、名言
【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记忆能力。解答本题,需要回顾课文的内容,然后结合前后句(题目提供的信息)进行补充填空即可。在平时的学习中,我们一定要熟练掌握课文内容,这样在答题时我们才能更准确地写出正确答案。
(1)“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出自唐代韩翃的《寒食》,意思是傍晚汉宫传送蜡烛赏赐王侯近臣,袅袅的轻烟飘散到天子宠臣的家中。 含有传统节日——寒食节。“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出自唐代王建的《十五夜望月》,意思是今天晚上人们都仰望当空明月,不知道这秋思之情落在了谁家?含有传统节日——中秋节。“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出自王安石的《元日》,含有传统节日——春节。
(2)“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常常用来比喻学生如果能努力研究学问,坚持不懈地拼搏,就能够比他的老师更有成就。“ 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 ”树想要静止不动,风却不停止;子女想要赡养父母,可父母却已经离世了。“ 读书须用意,一字值千金 ”意思是想文采出众,一字千金,就得在读书时下一番苦功夫。“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年轻时不努力发奋,上了年纪一事无成,就只有白白地悲伤,后悔已经来不及了。“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出自杜甫的《春夜喜雨》,意思是说伴着春风在夜晚悄悄地下起来,无声地滋润着万物。
(3)“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出自清代郑燮的《竹石》,经历无数磨难和打击身骨仍坚劲,任凭你刮酷暑的东南风,还是严冬的西北风。坚劲,坚强有力。所以“劲”读“jìng”。
(4)此题出自朱自清的散文《匆匆》,运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
故答案为:(1)轻烟散入五侯家;不知秋思落谁家;寒食节;中秋节;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2)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子欲养而亲不待;一字值千金;老大徒伤悲;润物细无声;(3)任尔东西南北风;jìng;(4) 排比
【点评】这道题是按课文内容填空,一定要熟悉课文,边读边思考,才能填好每一空。
(2021·历下)根据医院门诊看病流程图,完成练习。
7.刘刚扭伤了脚,来到医院治疗。他要挂号需要到 。
8.医生建议刘刚拍X光片,给他开了检查单后,刘刚下一步需要做什么?( )
A.去拍光片
B.去挂号收费处交检查费
C.取药
9.刘刚该去哪儿拍X光片?( )
A.门诊一楼B.病房大楼C.医技楼一楼
10.刘刚拍完光片后,需要去哪儿?( )
A.回家B.取药C.返回医生诊室诊断
11.医生给刘刚开了处方,无须住院,只需外敷膏药休养。刘刚接下来还需要做些什么?( )(可多选,注意排序)
A.取药B.打针
C.去挂号收费处交医药费D.回家
【答案】7.门诊一楼大厅
8.B
9.C
10.C
11.A;C;D
【知识点】图文信息阅读
【解析】【点评】本题考查图文阅读,要求学生认真读图,结合文字理解。
7.刘刚来到医院治疗需要先挂号,从图上可以看出,挂号需要到门诊一楼大厅。
故答案为:门诊一楼大厅。
8.按图中箭头的顺序可以看出,来到医院之后,需要先挂号,然后医生检查诊断,开完检查单后,要来到挂号收费处交费,医生建议刘刚拍X片,再继续看图,交费之后需要做检查者进一步有分区域。
故答案为:B
9.挂号交费处交费之后,需要做检查者分为三类,检验科,功能科,放射科,小刚需要拍X片,所以到放射科,位置是医技楼一楼。
故答案为:C
10.检查后要送回医生诊室进一步诊断,所以刘刚拍完x片后,需要回医生诊室诊断。
故答案为:C
11.回医生诊室进一步诊断后,医生给刘刚开了处方,需要再次到挂号收费处交费,因为医生判定“无须住院,只需外敷膏药休养。”,所以依据箭头顺序,直接取药、离院即可。
故答案为: A ;C; D
五、运用学过的阅读方法,阅读下面文章,完成相关练习。
(2021·历下)阅读。
学弈
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使弈秋诲二人弈,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岛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为是其智弗若与?曰:非然也。
12.给加点字选择正确注音。
弓缴(zhuó jiǎ)
为是其智弗若与(yǔ yú)
13.解释下列词句。
俱学:
非然:
为是其智弗若与:
14.用“/”给下面句子断句。
一 心 以 为 有 鸿 鹄 将 至,思 援 弓 缴 而 射 之。
【答案】12.zhuó;yú
13.一起学习;不是这样;难道是因为他的智力不如另一个人吗?
14.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
【知识点】文言文阅读
【解析】【点评】文言文的学习要多读、多背,多积累文言字词。只要理解了文章的意思,所有的题目也就和现代文的阅读相同了,所以平时学习中要会背课文,还要懂得文章的意思。
12.考查了汉字拼音。缴:系在线上的丝绳,这里指带有丝绳的箭。读" zhuó ”。语:同“钦”,句末语气词,在这读" yú ”.
故答案为: zhuó;yú
13.结合译文理解。俱学:一起学习。非然:不是这样。为是其智弗若与:难道是因为他的智力不如另一个人吗?
故答案为:一起学习;不是这样;难道是因为他的智力不如另一个人吗?
14.考查了文言文断句。结合句意来理解。翻译:心里却老想着将要有天鹅飞过来,该怎么样拉开弓箭将它射下。故断句为: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
故答案为: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
(2021·历下)阅读
爱之链
①在一条乡间公路上,乔依开着那辆破汽车慢慢地颠簸着往前走。已是黄昏了,伴随着寒风,雪花纷纷扬扬地飘落下来。飞舞的雪花钻进破旧的汽车,他不禁打了几个寒战。这条路上几乎看不见汽车,更没有人影。乔依工作的工厂在前不久倒闭了,他的心里很是凄凉。
②前面的路边上好像有什么。乔依定睛一看,是一辆车。走近时,乔依才发现车旁还有一位身材矮小的老妇人,她满脸皱纹,在冷风中微微发抖。看见脸上带着微笑的乔依,她反倒紧张地闭上了眼睛。
③乔依很理解她的感受,赶紧安慰她说:“请别害怕,夫人,您怎么不呆在车里?里面暖和些。对了,我叫乔依。”
④原来她的车胎瘪了,乔依让她坐进车里,自己爬进她的车底下找了一块地方放置千斤顶。他的脚腕被蹭破了,因为他没穿袜子。为了干活方便,他摘下了破手套,两只手冻得几乎没有知觉。他喘着粗气,清水鼻涕也流下来了,呼出的一点点热气才使脸没被冻僵。他的手蹭破了,也顾不上擦流出的血。当他干完活时,两只手上沾满了油污,衣服也更脏了。
⑤乔依扣上那车的后备箱时,老妇女摇下车窗,满脸感激地告诉他说,她在这个荒无人烟地地方已经等了一个多小时了,她又冷又怕,几乎完全绝望了。老妇人一边打开钱包一边问:“我该给你多少钱?”
⑥乔依愣住了,他从没想到他应该得到钱的回报。他以前在困难的时候也常常得到别人的帮助,所以他从来就认为帮助有困难的人是一件天经地义的事,他一直就是这么做的。
⑦乔依笑着对老妇人说:“如果您遇上一个需要帮助的人,就请您给他一点帮助吧。”
⑧乔依看着老妇人的车开走以后,才启动了自己的破汽车。
⑨老妇人沿着山路开了几公里,来到了一个小餐馆,她打算先吃点东西,然后回家。
⑩餐馆里面十分破旧,光线昏暗。店主是一位年轻的女人,她热情地送上一条雪白的毛巾,让老妇人擦干头发上的雪水。老妇人感到心里很舒服。她发现这位女店主的脸上虽然带着甜甜的微笑,可掩盖不住她极度的疲劳。更重要的是,她怀孕至少有8个月了。尽管如此,她还是忙来忙去地为老妇人端茶送饭。老妇人突然想起了乔依。
⑪老妇人用完餐,付了钱。当女店主把找回的钱交给她时,发现她已经不在了。只见餐桌上有一个小纸包,打开纸包,里面装着一些钱。餐桌上还留有一张纸条,上面写着:“在我困难的时候,有人帮助了我。现在我也想帮帮你。”女店主不禁潸然泪下。
⑫她关上店门,走进里屋,发现丈夫不知什么时候已经倒在床上睡着了。她不忍心叫醒他。他为了找工作,已经快急疯了。她轻轻地亲吻着丈夫那粗糙的脸颊,喃喃地说:“一切都会好起来的,亲爱的,乔依……”
15.文章写了两件事,分别发生在 和 。这两件事中,其中第 件事写得更详细,突出表现了主人公乔依 的美好品质。
16.请你用“//”将文章分成两部分,并概括两件事的主要内容。
第一部分:
第二部分:
第一件事:
第二件事:
17.文章的第①自然段主要是对 的描写,从中可体会到 的心情。
18.请找出与文章第⑦自然段相呼应的语句,在文中找出来。从这两处前后呼应的语句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19.结合文章内容,说说第⑥自然段中“天经地义”的意思。
20.好的结尾不仅可以增强文章的感染力,而且令人回味无穷。请写出你对结尾好处的理解。(至少写出两点)
【答案】15.风雪路上;小餐馆里;一;乐于助人
16.①②③④⑤⑥⑦⑧;⑨⑩⑪⑫;风雪路上,乔依帮助老妇人修好了汽车。;小餐馆里,老妇人得到女店主的热情服务,留下一些钱后悄悄离开了。
17.环境;悲凉
18.只见餐桌上有一个小纸包,打开纸包,里面装着一些钱。人人都需要别人的帮助,也都能给予别人帮助,当别人需要帮助的时候,应该伸出援助之手,真情互助,不求回报,这就是“爱之链”的力量。
19.指非常正确,不容质疑的道理。
20.篇末点题,照应开头。
【知识点】语段阅读
【解析】【点评】本题主要考察学生阅读理解的能力。平时学习课文、读短文的时候细心获取主要信息,加以思考即可。
15.从短文第一自然段中可得知,第一件事是乔依在“伴随着寒风,雪花”的路上行驶,碰见了老太太,然后帮老太太修车,写得比较详细,用了8个自然段来写出了乔依不求回报、乐于助人的美好品质;第二件事是9-12自然段,写老妇人去餐馆里吃东西以及发生的事。
故答案为:风雪路上 ; 小餐馆里 ; 一 ; 乐于助人
16.短文1-8自然段在写发生的第一件事,剩下的段落是第二件事,所以⑧ 自然段后面划 // 即可;两件事的内容是:第一件事乔依帮助老妇人修好了汽车,第二件事是老妇人去餐馆吃饭,女店主虽极度的疲劳,但仍然热情地服务,老妇人留下一些钱帮助了女店主。
故答案为:①②③④⑤⑥⑦⑧;⑨⑩⑪⑫;风雪路上,乔依帮助老妇人修好了汽车。小餐馆里,老妇人得到女店主的热情服务,留下一些钱后悄悄离开了。
17.第一自然段“伴随着寒风,雪花纷纷扬扬地飘落下来”“没有人影”属于环境描写,而且是感觉很凄凉。
故答案为:环境 ;悲凉
18.与划线句子“如果您遇上一个需要帮助的人,就请您给他一点帮助吧。” 呼应的应该是老妇人遇到需要帮助的人给予帮助的句子,在11自然段中有只见餐桌上有一个小纸包,打开纸包,里面装着一些钱。餐桌上还留有一张纸条,上面写着:“在我困难的时候,有人帮助了我。现在我也想帮帮你。”从两处呼应的句子我们可以看到人人都需要别人的帮助,帮助别人有时就是帮助自己。这也就是“爱之链”。
故答案为: ①只见餐桌上有一个小纸包,打开纸包,里面装着一些钱。②人人都需要别人的帮助,也都能给予别人帮助,当别人需要帮助的时候,应该伸出援助之手,真情互助,不求回报,这就是“爱之链”的力量。
19.从句子“ 所以他从来就认为帮助有困难的人是一件天经地义的事,他一直就是这么做的。 ”中可以看出他认为帮助有困难的人是一件本来就该做的事情,不用怀疑。这就是“天经地义”的意思。
故答案为:指非常正确,不容质疑的道理。
20.通过结尾发现原来乔依刚好是这家店女老板的丈夫,而且“ 她不忍心叫醒他。他为了找工作,已经快急疯了。 ”这一句再次点明此刻的他情况很不好,还找不到工作,与第一自然段相呼应,同时从内容上点明主题“帮助需要帮助的人”。
故答案为: 篇末点题,照应开头。
21.(2021·历下)习作。
“隔离不隔爱。”在这场全民共同抗“疫”的战斗中,有太多的人和事令我们感到温暖,他们或是医护工作者,或是社区志愿者,或是我们身边的普通人。请你选择疫情期间让你感动的一个人或一件事写一篇习作。要求题目自拟,注意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不少于400字。
【答案】疫情期间感动我的一个人
清明节到了,爸爸决定趁这个假期带我出去透透气。因为这场疫情,我被困在家中很久了。我牵着爸爸妈妈的手兴高采烈地出门了。刚走到益田村东门时,爸爸说忘记带我的水壶了,让我和妈妈在门口等他。
因为下雨了,我和妈妈撑着雨伞在小区门口等爸爸。我站在小区门口旁边,看着人来人往的行人经过东门,他们经过东门时都会停留一会,等着自己被测量体温。测量体温的是一位又高又瘦的叔叔——哦不,应该是大伯,他看起来比爸爸年纪大。虽然大伯戴的口罩遮住了大半张脸,但从他上扬的眼角来看,大伯好像在对每一个路人微笑。这时,我开始细细打量这位大伯。他穿着红色的马甲,马甲背后写有“福保义工”,左边胳膊上红色的袖章上有“抗疫执勤”几个字。大伯的身前摆着一张简陋的桌子,桌子上面放着一些抗战疫情的宣传单。只见大伯一只手撑着雨伞,一只手拿着体温计给进入小区的人们测量体温,然后点头、伸手,示意让体温正常的人通过。
这时,一位老奶奶准备走出小区,却被大伯拦了下来,原来是老奶奶没有戴口罩,老奶奶焦急地跟大伯解释,因为出门太匆忙忘记戴了。于是老奶奶转身准备回家去拿口罩,大伯立即叫住老奶奶,从桌子下面拿出一个新口罩递给她,老奶奶露出了感激的笑容。不一会儿,一位爷爷要回益田村,可是忘了带益田村的出入证,大伯马上安慰爷爷说:“手机也可以证实身份的。”说完大伯就帮爷爷一步一步地用手机操作,确定爷爷是益田村的居民后,大伯礼貌地对爷爷说:“您可以进去了。”
雨越来越大了,我的鞋子都被淋湿了。不经意间,我看见大伯的裤脚和鞋子也被雨水淋湿了。但是大伯一直都在专心致志地给每一个过往的人测量体温,丝毫没有发现自己被淋湿了。
过了一会儿,爸爸拿着水壶回来了,我们又回到了爸爸的车上,车里又暖和又舒适。望着车窗外雨中的大伯,我在想:到底是一股什么力量支撑着大伯在这么艰苦又平凡的岗位上工作呢?是丰厚的报酬吗?不!义工没有报酬;是优越的工作环境吗?显然不是。我想应该是一股共同抗战疫情的力量鼓舞着大伯风雨无阻地坚守在这个平凡又艰苦的岗位吧。
大伯这无私奉献的精神深深地感动了我,因为他,还有无数默默奉献的人们,我们才得以成功抗战这场疫情。回家的时候,我一定要对大伯说声:“谢谢您,大伯!”
【知识点】写人类作文
【解析】【分析】本题为自命题的作文,请你选择疫情期间让你感动的一个人或一件事写一篇习作。 在这次疫情中,肯定有许多让你感动的人或事,选择你印象深刻,最想表达的去写。可写从媒体中看到、听到的,可写自己亲身经历的。无论写什么,都要通过具体的人或事写出自己的感动。写时要注意想好开头、结尾,做到首尾呼应。注意把事例写具体、写生动,写作时要合理安排材料,重点部分要详细写,其他部分可略写,还要注意语句要通顺,用词要恰当。写作过程中注意运用学到的写作方法及修辞手法,用到积累的好词佳句。
故答案为:
疫情期间感动我的一个人
清明节到了,爸爸决定趁这个假期带我出去透透气。因为这场疫情,我被困在家中很久了。我牵着爸爸妈妈的手兴高采烈地出门了。刚走到益田村东门时,爸爸说忘记带我的水壶了,让我和妈妈在门口等他。
因为下雨了,我和妈妈撑着雨伞在小区门口等爸爸。我站在小区门口旁边,看着人来人往的行人经过东门,他们经过东门时都会停留一会,等着自己被测量体温。测量体温的是一位又高又瘦的叔叔——哦不,应该是大伯,他看起来比爸爸年纪大。虽然大伯戴的口罩遮住了大半张脸,但从他上扬的眼角来看,大伯好像在对每一个路人微笑。这时,我开始细细打量这位大伯。他穿着红色的马甲,马甲背后写有“福保义工”,左边胳膊上红色的袖章上有“抗疫执勤”几个字。大伯的身前摆着一张简陋的桌子,桌子上面放着一些抗战疫情的宣传单。只见大伯一只手撑着雨伞,一只手拿着体温计给进入小区的人们测量体温,然后点头、伸手,示意让体温正常的人通过。
这时,一位老奶奶准备走出小区,却被大伯拦了下来,原来是老奶奶没有戴口罩,老奶奶焦急地跟大伯解释,因为出门太匆忙忘记戴了。于是老奶奶转身准备回家去拿口罩,大伯立即叫住老奶奶,从桌子下面拿出一个新口罩递给她,老奶奶露出了感激的笑容。不一会儿,一位爷爷要回益田村,可是忘了带益田村的出入证,大伯马上安慰爷爷说:“手机也可以证实身份的。”说完大伯就帮爷爷一步一步地用手机操作,确定爷爷是益田村的居民后,大伯礼貌地对爷爷说:“您可以进去了。”
雨越来越大了,我的鞋子都被淋湿了。不经意间,我看见大伯的裤脚和鞋子也被雨水淋湿了。但是大伯一直都在专心致志地给每一个过往的人测量体温,丝毫没有发现自己被淋湿了。
过了一会儿,爸爸拿着水壶回来了,我们又回到了爸爸的车上,车里又暖和又舒适。望着车窗外雨中的大伯,我在想:到底是一股什么力量支撑着大伯在这么艰苦又平凡的岗位上工作呢?是丰厚的报酬吗?不!义工没有报酬;是优越的工作环境吗?显然不是。我想应该是一股共同抗战疫情的力量鼓舞着大伯风雨无阻地坚守在这个平凡又艰苦的岗位吧。
大伯这无私奉献的精神深深地感动了我,因为他,还有无数默默奉献的人们,我们才得以成功抗战这场疫情。回家的时候,我一定要对大伯说声:“谢谢您,大伯!”
【点评】本文描写了疫情中一位忠于职守的大伯,赞扬了大伯默默奉献的精神。语句通顺,人物描写较好,是一篇不错的习作。jiǎ zi
shū jí
nuó yí
míng mèi
là bā zhōu
yòu zhì
chè dǐ
jī xiè
xī shuài
chì luǒ luǒ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山东省济南市南山区2021年小升初语文试卷(学生版+解析),共2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基础运用,阅读理解,习作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山东省潍坊市2021-2022学年小升初语文试卷(学生版+解析),共3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填空,选择题,根据拼音写出词语,按照要求完成句子,根据课内外积累填空,阅读理解,习作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4年山东省济南市天桥区小升初考试语文试卷(原卷版+解析版),文件包含山东省济南市天桥区2024年统编版小升初考试语文试卷原卷版docx、山东省济南市天桥区2024年统编版小升初考试语文试卷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16页, 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