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历史人教版(2024)七年级上册(2024)第11课 西汉建立和“文景之治”优质ppt课件
展开
这是一份初中历史人教版(2024)七年级上册(2024)第11课 西汉建立和“文景之治”优质ppt课件,共24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新课导入,单元概述,单元时序,公元前221年,公元前209年,公元前207年,公元前138年,秦统一中国,吴广起义,秦朝灭亡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瓦当是古代建筑中屋顶每行瓦最前端的挡片,起到遮挡和装饰的作用。这两块西汉时期瓦当,一块刻有“汉并天下”,另块刻有“与天久长”,反映了西汉统一全国以及长治久安的寓意。西汉王朝是如何建立的?汉初统治者为巩固统治又采取了哪些措施?取得了什么样的成效?
第11课 西汉的建立和“文景之治”
第三单元 秦汉时期: 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和巩固
部编版2024 七年级历史上册
公元前221年,秦灭六国,统一中国,建立起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多民族的封建国家。秦始皇确立中央集权制度,推行一系列巩固统一的措施,对后世有深远影响。然而,秦朝实行残暴统治,最终被大规模的农民起义推翻。西汉建立后,统治者采取体养生息政策,使经济得以恢复。社会趋于稳定。在汉武帝统治时期.中央集权制度得到进一步巩固和发展。东汉建立初期,出现“光武中兴”的局面。东汉后期,政治动荡,社会危机日趋严重。汉朝开通的丝绸之路,促进了中外经济、文化的交往。秦汉时期,科技与文化都有突出的成就。
1、了解楚汉之争的史实和实质,知道西汉的建立,知道汉初的社会境况及统治者面临的首要问题,了解汉初实行休养生息政策的原因、内容及作用。
2、掌握推动“文景之治”出现的措施,了解“文景之治”的表现。
3、认识到西汉社会经济之所以得到恢复发展,是在秦末农民战争的推动下,由于汉初统治者实行休养生息政策和人民辛勤劳动的结果。
素养探究一 楚汉之争与西汉建立
刘邦的军队与项羽所部在垓(gāi)下进行决战,项羽兵败自刎。这场战 争历时四年,刘邦取得了最终胜利。
刘邦建立西汉(公元前202年)
统治阶级争夺帝位的斗争
结合教材,梳理楚汉之争的相关史实
刘邦率军到咸阳后,约法三章:“杀人者死,伤人及盗抵罪,余悉除去秦法。”秦人大喜,民心安定。后来,邦在谈到为何能战胜项羽时说:运筹帷幄,我不如文张良;治理国家,我不如萧何;统军作战,我不如韩信。这三人都是杰出的人才,我重用他们,这就是我得胜的原因。
公元前205年夏——公元前203年,楚汉激战三年,无法分出胜负,最后以鸿沟为双方边界。
(2024·山西·中考真题)《史记·高祖本纪》记载,刘邦率军到咸阳后,约法三章:“杀人者死,伤人及盗抵罪,余悉除去秦法。”还记载,高祖曰:“此三者(张良、萧何和韩信),皆人杰也,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也。项羽有一范增而不能用,此其所以为我擒也”。材料描述的是刘邦夺取天下的( )A.目的B.原因C.过程D.影响
【详解】根据题干信息“刘邦率军到咸阳后,约法三章:‘杀人者死,伤人及盗抵罪,余悉除去秦法。’还记载,高祖曰:‘此三者(张良、萧何和韩信),皆人杰也,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也。项羽有一范增而不能用,此其所以为我擒也’”可知,意在强调刘邦取胜的原因,一是刘邦与民约法三章,获得民心,得到百姓的支持拥护;二是刘邦善于发现和利用人才,最终成就大业。而项羽刚愎自用,失去人才,导致失败,B项正确;刘邦夺取天下的目的是建立属于自己的全国政权,与题干信息不符,排除A项;刘邦和项羽经过四年的楚汉之争,最终战胜项羽,取得天下,与题干信息不符,排除C项;刘邦夺取天下,结束了秦末以来长期混乱的状态,为社会经济的恢复和发展创造了安定的社会环境,与题干信息不符,排除D项。故选B项。
汉高祖(公元前256—前195)
思考 西汉建立初,当时的社会处于什么样的境况?造成这种境况的原因是什么?汉高祖刘邦的对策是什么呢?
结合教材,梳理西汉建立的相关史实
素养探究二 汉高祖的休养生息政策
休养:休息保养。生息:人口繁殖。 指在战争或社会大动荡之后,统治者改以宽刑薄赋,减轻人民负担,保养民力的政策,以达到恢复和发展经济、稳定统治的目的。
材料一 事逾烦天下逾乱,法逾滋而奸逾炽,兵马益设而 敌人愈多。秦非不欲为治,然失之者,乃举措暴众而用刑太极故也 。 ——陆贾《新语》材料二 汉兴,接秦之弊,诸侯并起,民失作业而大饥馑。凡米石五千,人相食,死者过半。 ——《汉书·食货志》
为巩固政权和稳定社会局势,吸取秦朝因暴政导致速亡的教训。
结合材料,概况汉初实行休养生息的原因
材料 夏五月,兵皆罢归家。诏曰:复故爵田宅,吏以文法教训辩告,勿笞辱。民以饥饿自卖为奴婢者,皆免为庶人。 ——司马光《资治通鉴--汉纪》
结合材料和所学,概况汉初实行休养生息的具体内容
①让部分士兵还乡务农; ②将奴婢释放为平民;
③鼓励人民致力农业生产;
④轻徭薄赋政策,减轻农民的赋税、徭役及兵役;
⑤对匈奴实行和亲政策。
让部分士兵还乡务农;
鼓励人民致力农业生产;
轻徭薄赋政策,减轻农民的赋税、徭役及兵役;
增加农业生产劳动力,稳定民心
提高农民积极性,促进农业生产
稳定民心,缓和了阶级矛盾
汉初的经济逐渐得以恢复和发展,社会局势稳定下来;为社会经济的恢复和发展营造了和平的环境。
(2024·四川遂宁·中考真题)《汉书·食货志》记载:“汉兴……民失作业,而大饥馑。凡米石五千,人相食,死者过半。……天下既定……自天子不能具醇驷(chún sì四匹马的毛色一样),而将相或乘牛车。”针对上述情况,西汉初年统治者为恢复经济发展推行了( )A.约法三章B.方田均税C.休养生息D.均田免赋
【详解】根据“‘汉兴……民失作业,而大饥馑……自天子不能具醇驷(chún sì四匹马的毛色一样),而将相或乘牛车’”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西汉建立之初,经济萧条,到处一片荒凉景象,为恢复发展经济,汉初统治者推行休养生息政策,至汉景帝时期,出现了“文景之治”的局面,C项正确;“约法三章”是汉高祖刘邦入关前的举措,有利于收买人心,但无法直接解决“‘民失作业,而大饥馑’”的情况,排除A项;方田均税是北宋王安石的变法措施,并非西汉初年统治者为恢复经济发展而采取的措施,排除B项;“均田免赋”是明末农民起义军领袖李自成首次提出的口号,与西汉初年统治者恢复发展经济的措施无关,排除D项。故选C项。
汉文帝在历史上以节俭著称。他在位20多年,生活简朴,宫室、园林以至车骑都没有增加。有人进献千里马,他拒绝接受,还下诏宣布不接受献礼。修建陵墓时,汉文帝要求不许用金、银、铜等装饰,只可用瓦器。
汉文帝刘恒(前202年—前157年),汉高祖刘邦第四子,西汉第五位皇帝。前196年,汉高祖封刘恒为代王。其为人宽容平和,在政治上保持低调。前180年,吕后一死,大臣迎立刘恒入京为帝,是为汉文帝。
汉景帝刘启(公元前188年—公元前141年),汉文帝刘恒第五子,西汉第六位皇帝。刘启在位16年,他继承和发展其父汉文帝的事业,继续奉行“与民休息”政策,并削弱诸侯封地,平定“七国之乱” 。
素养探究三 “文景之治”
结合材料和所学,概况“文景之治”的表现
材料一 夫农,天下之本也,朕亲率天下农耕以供粢盛[zī chéng](古代盛在祭器内以供祭祀的谷物)……孝文帝从代来,即位二十三年,宫室苑囿、车骑服御无所增益 ——《汉书·文帝纪第四》材料二 据《汉书·文帝纪》记载,文帝二年和十三年两次实行“今年田租之半”,有时甚至“除民田之租税”,以至于“天下殷富”,百姓安居乐业。 ——摘编自孙光妍《论汉代刑罚制度改革的历史背景》
注重农业生产,提倡以农为本;进一步减轻赋税和徭役;提倡勤俭治国,反对奢侈浮华。
(2024·四川成都·中考真题)考古工作者在陕西发现的汉文帝陵墓,陪葬物以陶器为主,金银器很少,这与汉文帝在其遗诏中提出修建自己的陵墓“皆以瓦器,不得以金银铜锡为饰”的要求相吻合。这印证了汉文帝提倡( )A.勤于政事B.戒奢从俭C.知人善任D.虚怀纳谏
【详解】根据材料“考古工作者在陕西发现的汉文帝陵墓,陪葬物以陶器为主,金银器很少”和所学可知,汉文帝提倡戒奢从俭,在位20多年,生活简朴,宫室、园林都没有增加,B项正确;汉文帝是个勤于政事,目光敏锐的皇帝,但在题干中未体现,排除A项;题干强调的是汉文帝的生活状况,并未说明其用人方面的内容,排除C项;题干说明的是汉文帝戒奢从俭的生活作风,并未涉及其虚怀纳谏的品质,排除D项。故选B项。
文景时期,纺织、漆器等手工业有较大发展。纺织技术水平高超,丝织品有锦、绣、绢、 纱等,种类繁多。漆器造型美观,在日常生活中 广泛使用。
出现了富商大贾; 长安城已初具规模,布局规整,街道上车马行人熙 熙攘攘,热闹繁华; 汉景帝时,西汉与匈奴开通 边境贸易,各族往来更加频繁。
汉景帝时陶仓 文景时期,为了存储粮食,各地纷纷修建粮仓。这件陶仓为陪葬用品,是西汉粮仓建筑的写照。
材料一 非遇水旱之灾,民则人给家足,都鄙廪庾皆满,而府库余货财。京师之钱累巨万,贯朽而不可校。太仓之粟,陈陈相因,充溢露积于外,至腐败不可食。 ——司马迁《史记 平准书》材料二 汉兴,扫除烦苛,与民休息。至于孝文,加之以恭俭,孝景遵业,五六十载之间,至于移风易俗,黎民醇厚。周云成、康,汉言文、景,美矣! ——班固《汉书》
文景时期,政治清明,经济发展,人口增长,人民生活安定。这一时期历史上称为“文景之治”
结合材料和所学,概况“文景之治”的效果
秦亡原因 统治者统治残暴,政治黑暗,滥用民力,生产遭到破坏,人民生活困苦,社会矛盾尖锐。汉兴的原因 统治者吸取了秦亡的教训,出现了繁荣的治世局面;汉初的统治者,都勤于政事,轻徭薄赋,发展生产,提倡节俭。启示 政府要重视民生,以人为本,注意减轻农民的负担。
1.汉文帝时,大臣贾谊上书建议“驱民而归之农,皆著于本”。大臣晁(chá)错提出“务民于农桑,薄赋敛”。文帝采纳了他们的建议,提倡以农为本。为什么要实行以农为本的政策?
一方面,农业是主要生产部门,为当时社会之根本,农业收入是国家主要财源。另一方面,大量土地荒芜,人民处于饥荒国库亏空。为保障人民基本生存,社会安定,必须实行以农为本的政策。
2.与秦朝的统治政策相比,汉初实行的休养生息政策发展有怎样的好处?
对社会的安定和能与民休息,安居乐业,有利于农民安心从事农业生产,使农业生产逐步恢复起来,粮价大大降低,有利于提高农民的生产积极性,轻徭薄赋,农民能够稳定地提供赋税和徭役,也促进了其他行业的发展。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有利于整个社会的安定和发展,从而有利于巩固汉王朝的统治。
相关课件
这是一份人教版(2024)七年级上册(2024)第11课 西汉建立和“文景之治”精品课件ppt,共29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楚汉之争与西汉建立,楚汉之争,汉高祖的休养生息政策,“文景之治”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初中历史人教版(2024)七年级上册(2024)第三单元 秦汉时期:统一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和巩固第11课 西汉建立和“文景之治”优质ppt课件,共23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学习目标,要点精讲,“文景之治”,楚汉之争,西汉建立,休养生息,百姓生产生活图,汉匈和亲,汉初和亲,西汉纺织机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人教版(2024)七年级上册第十一课 西汉建立和“文景之治”优质ppt课件,文件包含第11课西汉建立和“文景之治”pptx、文景之治mp4等2份课件配套教学资源,其中PPT共16页, 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