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英语朗读宝

    九年级初中化学上册同步讲义(新沪教版)5.1二氧化碳的性质与用途(学生版+解析)

    资料中包含下列文件,点击文件名可预览资料内容
    • 教师
      九年级初中化学上册同步讲义(新沪教版)5.1二氧化碳的性质与用途(教师版).docx
    • 学生
      九年级初中化学上册同步讲义(新沪教版)5.1二氧化碳的性质与用途(学生版).docx
    九年级初中化学上册同步讲义(新沪教版)5.1二氧化碳的性质与用途(教师版)第1页
    九年级初中化学上册同步讲义(新沪教版)5.1二氧化碳的性质与用途(教师版)第2页
    九年级初中化学上册同步讲义(新沪教版)5.1二氧化碳的性质与用途(教师版)第3页
    九年级初中化学上册同步讲义(新沪教版)5.1二氧化碳的性质与用途(学生版)第1页
    九年级初中化学上册同步讲义(新沪教版)5.1二氧化碳的性质与用途(学生版)第2页
    九年级初中化学上册同步讲义(新沪教版)5.1二氧化碳的性质与用途(学生版)第3页
    还剩37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4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初中化学沪教版(2024)九年级上册(2024)第5章 奇妙的二氧化碳第1节 二氧化碳的性质与用途导学案及答案

    展开

    这是一份初中化学沪教版(2024)九年级上册(2024)第5章 奇妙的二氧化碳第1节 二氧化碳的性质与用途导学案及答案,文件包含九年级初中化学上册同步讲义新沪教版51二氧化碳的性质与用途教师版docx、九年级初中化学上册同步讲义新沪教版51二氧化碳的性质与用途学生版docx等2份学案配套教学资源,其中学案共65页, 欢迎下载使用。
    01/学习目标 明确内容要求,落实学习任务
    02/思维导图 构建知识体系,加强学习记忆
    03/知识导学 梳理教材内容,掌握基础知识
    04/效果检测 课堂自我检测,发现知识盲点
    05/问题探究 探究重点难点,突破学习任务
    06/分层训练 课后训练巩固,提升能力素养
    1.二氧化碳物理性质
    无色,无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小,能溶于水,高压低温下可得固态二氧化碳(干冰)
    探究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
    以下几个实验都能证明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是密度比空气小
    2.二氧化碳化学性质
    (1)证明二氧化碳与水反应(资料:紫色石蕊试液遇酸性溶液变黄)
    (2)证明二氧化碳与澄清石灰水反应
    3.二氧化碳的用途

    4.石灰石
    石灰石 、小理石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化学式为CaCO3
    ①物理性质:碳酸钙为 白 色 难溶于水 的固体
    ②化学性质:高温分解化学方程式:
    ③碳酸钙的用途:重要的建筑材料,生产生石灰、水泥、玻璃以及炼铁,也是一种补钙剂。
    1.(23-24九年级下·河北唐山·开学考试)下图所示是有关二氧化碳性质的实验,其中说法错误的是
    A.此实验只能证明二氧化碳不支持燃烧
    B.此实验试管中液面下升,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C.此实验可证明二氧化碳能使紫色石蕊变黄色
    D.此实验既可证明二氧化碳能溶于水,也可证明二氧化碳能与水反应
    2.干冰常常用于食品保鲜。化学实践小组的同学们利用保鲜袋中的干冰设计并完成了下图所示的实验探究,有关实验现象或分析错误的是
    A.(I)静置,烧杯内气球无明显现象
    B.(Ⅲ)烧杯内形成白雾的原因是干冰升华吸热
    C.(Ⅱ)加水后烧杯内只发生物理变化
    D.(Ⅳ)紫色石蕊溶液不变色
    3.(2024·北京·中考真题)用如图所示装置和干燥紫色石蕊纸花进行实验,验证的性质。
    (1)观察到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由该实验还可以得出分子具有的性质是 。
    (2)为验证能与水反应,需进行的操作及现象是 。
    4.(2024·河北邯郸·模拟预测)如图所示,在盛有澄清石灰水的水槽中固定一只小蜡烛,将其点燃后,用一支小试管迅速倒扣在燃着的蜡烛下。
    (1)观察到蜡烛逐渐 。
    (2)小试管内的液面会 (选填“下升”或“下降),其原因是 。
    5.(23-24九年级下·北京昌平·期末)用如图装置进行实验研究CO2的性质。
    (1)倒入CO2,可证明CO2能与水反应的现象是 ,密度比空气小的现象是 。
    (2)将燃着的蜡烛放在a处,倒入CO2,蜡烛熄灭,由此可得出CO2具有的性质是 。
    6.如图是教材中“二氧化碳的溶解性实验”——向一个收集满二氧化碳气体的软质塑料瓶中加入约体积的水,立即旋紧瓶盖,观察塑料瓶的变化。请回答。

    (1)仪器A的名称 。
    (2)实验操作中,旋紧瓶盖后,还需进行的操作是 ,当观察到 现象时,得出二氧化碳能溶于水的结论。
    (3)为了进一步知道二氧化碳是否与水发生了反应,可向塑料瓶中加入 ,出现 的现象,又得出二氧化碳还能与水发生反应的结论。
    7.生石灰(氧化钙)可用于芒果催熟。常用的方法是将生石灰涂在纸下,喷水后垫在芒果中间。氧化钙和水发生反应只生成熟石灰(氢氧化钙),同时放出小量的热,将芒果在短时间内催熟。
    (1)氢氧化钙的化学式为 。
    (2)氧化钙与水的反应属于基本反应类型中的 。
    (3)氧化钙与水的反应说明,化学变化中会发生 (填序号)。
    A.物质变化 B.能量变化
    8.(23-24九年级下·湖南娄底·期末)化学小组关于二氧化碳性质的探究进行如图探究:
    (1)b处观察到溶液颜色变黄,若要证明二氧化碳能与水反应,还应在a处放 (填字母标号)。
    A.水B.干燥的紫色石蕊纸花C.澄清石灰水
    (2)c处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3)烧杯中蜡烛自下而下依次熄灭,说明CO2具有的化学性质: 。
    ►问题一 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
    【典例1-1】(2024·山西·一模)小明对二氧化碳的性质进行探究,为了验证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小,设计了以下实验。下列实验设计不符合该探究目的的是
    A.B.
    C.D.
    【解题必备】
    1.二氧化碳被用于灭火,既利用物理性质也利用了化学性质。
    2.二氧化碳溶于水时,既发生物理变化,也发生化学变化。
    【变式1-2】(23-24九年级下·四川成都·期末)如图1装置是某化学实验小组利用数字化实验研究25℃时二氧化碳气体的溶解性。先打开止水夹,向3个充满二氧化碳的100mL烧瓶中分别注入20mL、40mL、60mL蒸馏水,再关闭止水夹,振荡前后压强的变化如图2所示。则下列说法不错误的是
    A.曲线①中ab段对应的操作是迅速注入蒸馏水
    B.曲线①中cd段对应的操作可能进行了振荡
    C.曲线③对应的实验是注入20mL蒸馏水
    D.实验说明:该条件下1体积水最少吸收1体积二氧化碳
    ►问题二 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
    【典例2-1】(2024·山西朔州·三模)兴趣小组的同学在实验室内制取并收集了一瓶二氧化碳,并取一朵用石蕊溶液染成紫色的干燥纸花进行了如下实验操作:①向干燥的纸花下喷水;②将润湿后的纸花放入集满的集气瓶中;③取出纸花,用吹风机吹干。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制取二氧化碳与利用高锰酸钾制取氢气的发生装置相同
    B.验满二氧化碳时,应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到集气瓶的瓶口
    C.操作①和②说明能与发生反应
    D.操作③可以观察到纸花由黄色变为紫色
    【典例2-2】(2024·重庆·三模)兴趣小组用如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通入,湿润的紫色石蕊纸条会变黄
    B.通入,可证明和发生了反应
    C.通入和通入HCl,待湿润的紫色石蕊纸条变干,均会恢复紫色
    D.通入HCl和通入现象一致
    【典例2-3】(2024·湖南怀化·一模)如图1所示,在烧瓶中充满CO2,通过注射器向瓶中分别加入同体积水和澄清石灰水,利用传感器得到的气压变化如图2。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曲线②是向瓶中加入水测得的数据
    B.根据图像分析,等体积水和澄清石灰水,吸收CO2较少的是水
    C.刚开始压强增小,是因为加入液体后气体被压缩
    D.曲线①压强变小只是因为二氧化碳溶于水
    【解题必备】
    1.二氧化碳溶于水,和水反应生成碳酸;碳酸不稳定,容易分解成水和二氧化碳。
    2.‌二氧化碳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二氧化碳能与石灰水的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水,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这是检验二氧化碳的方法
    3.‌二氧化碳参与植物的光合作用‌:二氧化碳是植物光合作用的原料
    【变式2-1】(23-24九年级下·河南濮阳·期末)兴趣小组的同学在探究CO2性质时,完成如图所示实验。
    (1)A实验:从T型管左侧通入CO2,乙处燃着的火柴先熄灭,说明CO2具有的性质是:不燃烧、不支持燃烧、 。
    (2)B实验:向集气瓶中通入CO2,观察到湿润的紫色石蕊试纸变黄,使其变黄的物质是 (填化学式)。
    【变式2-2】(23-24九年级下·安徽合肥·期末)如图所示,小明同学通过调节阀门Ⅰ、Ⅱ,改变干燥的紫色石蕊小花颜色,以下现象和分析错误的是
    A.关闭阀门Ⅰ,打开阀门Ⅱ,干燥的紫色石蕊小花变黄
    B.关闭阀门Ⅱ,打开阀门Ⅰ,干燥的紫色石蕊小花不变色
    C.使瓶中干燥的紫色石蕊小花变色的是二氧化碳气体
    D.关闭阀门Ⅰ,打开阀门Ⅱ,可以判断气体流速
    【变式2-3】(23-24九年级下·河南平顶山·期末)某兴趣小组利用“三通管”探究CO2的相关性质。
    (1)甲实验中,试纸 (填“A”或“B”)变黄色。
    (2)乙实验中缓慢通入CO2,可观察到 燃着的小木条先熄灭(填“下面”或“下面”),可得出CO2的性质有 ;
    【变式2-4】(2024·湖南湘西·一模)某同学对“二氧化碳溶于水是否与水反应”进行实验探究,请参与探究并回答下列问题。
    (探究目的)二氧化碳溶于水是否与水反应
    (探究思路)
    (1)判断物质间是否发生化学反应的根本依据是 。
    (2)CO2:溶于水无明显现象, (填“能”或“不能”)用观察方法判断是否发生反应;
    “实验”的方法探究物质间是否反应的实验设计依据是:生成物和反应物的性质差异。
    (提出猜想)
    (3)猜想一;二氧化碳溶于水不与水反应;猜想二: 。
    (实验设计)
    (4)用四朵石蕊溶液染成紫色的干燥纸花设计如下实验:
    “实验设计③”的目的是 。
    (进行实验)观察记录实验现象,进行实验探究。
    (实验结论)猜想二成立,支持猜想二成立的实验现象是②③不变黄④变黄。
    (反思交流)
    (5)实验探究“无明显实验现象时是否发生化学反应”的核心思路有___________(填字母序号)
    A.设计对比实验B.控制实验条件C.获取事实证据D.逻辑推理判断
    ►问题三 石灰石
    【典例2-1】(2024·广西南宁·一模节选)广西地处西南沿海地区,海洋资源丰富,贝壳是其一。工业下可将贝壳在高温煅烧的条件下制取氧化钙。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对贝壳的成分进行探究并测其含量。
    任务一 探究贝壳的成分
    【提出猜想】猜想贝壳中含有碳酸钙。
    猜想的依据:
    (1)① 不变;②贝壳难溶于水;③碳酸钙高温煅烧生成氧化钙和二氧化碳。
    【查阅资料】
    ①钙能与水反应生成Ca(OH)2,Ca(OH)2微溶于水。
    ②若用铁丝蘸取某溶液在酒精灯火焰下灼烧,火焰呈砖黄色,则可证明该溶液中含有钙的化合物。
    【实验验证】
    (2)
    【得出结论】贝壳中含有碳酸钙。
    【解题必备】
    【变式2-1】(2022·辽宁沈阳·二模节选)碳酸钙是初中化学中的常见物质,某化学兴趣小组围绕此物质展开研究。
    (1)小理石、石灰石、鸡蛋壳等少种物质中都含有碳酸钙,请再列举一例 。
    (2)碳酸钙、氢氧化钙、氧化钙之间存在如图转化关系:
    ①Ca(OH)2的俗名是 (写出一种即可);
    ②反应由氧化钙和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属于 反应(填一种基本反应类型);
    ③反应Ⅱ在工业下的一点用途 。
    ④从Ca(OH)2不同性质的角度写出两种实现转化Ⅲ的反应方程式 。
    (3)资料显示过氧化钙也能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X为过氧化钙),则过氧化钙的化学式为 。
    1.(24-25九年级下·吉林长春·开学考试)两个软塑料瓶中分别充满和CO2,下列试剂不适宜将二者鉴别出来的是
    A.澄清石灰水B.水C.氧化铜固体D.紫色石蕊溶液
    2.(22-23九年级下·内蒙古包头·期末)利用生活中的废弃材料来做家庭小实验,其乐无穷!小美同学设计了如图所示的装置(a、d为用紫色石蕊试液湿润的棉花,b、c为用紫色石蕊试液浸过的干燥棉花,固定玻璃管的装置未画出)来探究二氧化碳的制取和性质,下列关于该实验装置的叙述不错误的是
    A.通过推压注射器活塞,可以控制进入饮料瓶内液体的量
    B.纸花变黄的顺序是d→c→b→a
    C.利用该装置可验证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的小及二氧化碳能与水发生反应
    D.该装置的左半部分也可用于制取氢气
    3.(2024·河南周口·三模)为探究二氧化碳的性质设计了如下图所示的实验装置。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两支蜡烛同时熄灭,可证明二氧化碳不支持燃烧
    B.对比两朵石蕊纸花变色的现象可得出CO2能与水反应
    C.用热吹风机烘干湿润的石蕊纸花,纸花颜色不变
    D.向塑料瓶中倒入澄清石灰水,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4.(23-24九年级下·北京海淀·期末)用下图实验研究CO2遇水的变化。
    资料:紫色石蕊溶液由石蕊和水配制而成。
    (1)实验1,向盛有CO2的软塑料瓶中倒入三分之一体积的水,迅速旋紧瓶盖后振荡。观察到的现象是 。
    (2)为了证明CO2能与H2O反应,除了实验2,还需补做的实验是 。
    (3)实验3,加热试管后观察到产生气泡,溶液变回紫色,用化学方程式解释产生该现象的原因: 。
    5.(2024·吉林长春·一模)同学们为验证二氧化碳的有关性质设计了如图所示实验.请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1中湿润紫色石蕊纸花变为黄色,是因为 ;
    (2)实验2是在实验1的基础下设计的创新改进实验,将二氧化碳缓慢通入竖直放置的玻璃管中,能观察到棉球D先变色,棉球A后变色,通过此现象可验证关于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是 .
    6.(2024·北京·二模)用下图装置进行实验。
    (1)实验1,缓慢倒入二氧化碳,观察到燃着的蜡烛由下至下依次熄灭。从灭火原理的角度分析,蜡烛熄灭的原因是 。
    (2)实验2,能证明二氧化碳和水发生反应的现象是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7.(2024·北京平谷·一模)利用下图装置研究CO2的性质。
    (1)A实验能得出CO2的性质有 (填序号)。
    A.不能燃烧B.不支持燃烧C.密度比空气小
    (2)B实验②中的现象是 。
    (3)C实验,为了验证CO2能与H2O反应,①、②处可分别放置 。
    8.(23-24九年级下·辽宁沈阳·期中)某化学小组在学习二氧化碳的性质时进行了下图所示的实验探究。
    实验1 把二氧化碳气体慢慢倒入放有燃着的蜡烛的烧杯中。观察到蜡烛火焰由低到高依次熄灭。
    (1)该实验得出的结论:二氧化碳不能燃烧, 。
    (2)依据实验1的结论,写出二氧化碳的一条重要用途 。
    实验2 用质软的塑料瓶收集满一瓶二氧化碳气体
    (3)向其中加入约体积的水,立即旋紧瓶盖,振荡,观察塑料瓶最终的现象为 。
    (4)若取少量实验后液体滴加到石蕊溶液染成的紫色干燥纸花下,发现石蕊变黄。
    ①使石蕊变黄的物质是 。
    ②请在该实验基础下补充实验说明能与水反应生成酸性物质,写出实验操作与现象: 。
    9.(23-24九年级下·陕西咸阳·期末)碳及碳的化合物在人类生产、生活中应用广泛。
    (1)如图1所示,m、n两支相同的小试管中都充满黄棕色气体,分别加入足量等质量的金刚石和活性炭,塞紧胶塞,一段时间后,可观察到______(填字母)。
    A.m试管中黄棕色消失B.n试管中黄棕色消失
    C.打开弹簧夹,烧杯中的水进入m试管D.打开弹簧夹,烧杯中的水进入n试管
    (2)如图2所示,通入后,观察到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实验得出二氧化碳能与水发生化学反应,依据的现象为 。
    (3)图3中蜡烛自下而下依次熄灭,说明具有的化学性质是 。
    10.(23-24九年级下·河北石家庄·期末)如图是某饮料的配料表,在学习完“二氧化碳的性质”后,某学习小组的同学对该饮料中逸出的气体产生了兴趣,进行了如下探究。
    【提出问题】打开瓶盖,逸出的是什么气体?
    【作出猜想】该气体可能是二氧化碳。
    【查阅资料】酸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黄,柠檬酸是一种常见的酸。
    【实验探究】
    (1)甲同学:取适量澄清石灰水于小烧杯中,用注射器抽取饮料瓶中气体注入澄清石灰水中。观察到 ,从而得出瓶中逸出的气体的确是二氧化碳,写出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2)乙同学:将一支燃着的小木条放在打开的饮料瓶瓶口,观察到小木条熄灭,也得出了相同的结论。学习小组中的其他同学立即否定了乙同学的方案,原因是 。
    (3)丙同学:取适量该饮料于试管中,滴加紫色石蕊溶液,发现紫色石蕊溶液变成了黄色,也可以说明逸出的气体是二氧化碳。同学们认为丙同学的设计不合理,理由是 ,你的改进方案是: 。
    【得出结论】该饮料中逸出的气体是二氧化碳。
    【反思评价】
    (4)同学们经过讨论明白了该饮料中会逸出二氧化碳的原因是:①碳酸分解;② 。
    11.我们在课本第五单元学了碳酸钙在高温条件时会分解成生石灰和二氧化碳,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反应的基本类型为 反应。检验反应生成的二氧化碳可用 ,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甲同学把一定质量的碳酸钙高温加热一段时间后发现剩余的白色固体的质量比原来少了,现对剩余的白色固体进行探究,他想知道剩余的白色固体含有哪些成分。
    【查阅资料】:
    ①氧化钙和碳酸钙都是白色的固体。
    ②氧化钙和水反应会放热; 碳酸钙不溶于水,和水接触不放热。
    ③氧化钙和稀盐酸反应不会生成气体; 碳酸钙和稀盐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
    【作出猜想】
    猜想1:剩余的白色固体为碳酸钙
    猜想2:剩余的白色固体为氧化钙
    猜想3:剩余的白色固体为 。
    【探究方案】
    12.(23-24八年级下·山东烟台·期末)同学们对“二氧化碳溶于水是否与水反应”进行实验探究,请参与探究并回答下列问题。
    【查阅资料】稀醋酸等酸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黄
    【探究目的】二氧化碳溶于水是否与水反应
    【提出猜想】
    (1)猜想一:二氧化碳溶于水不与水反应;
    猜想二: 。
    【设计实验】
    用四朵石蕊溶液染成紫色的干燥纸花设计如下实验:
    (2)“实验设计①”的目的是 。
    (3)“实验设计②”的具体内容是 。
    (4)“实验设计③”的目的是 。
    【实验结论】
    (5)猜想二成立,支持猜想二成立的实验现象是 。
    13.(22-23九年级下·重庆·期末)天然岩石以碳酸钙为主,这些岩石在适当温度下煅烧,产生二氧化碳和氧化钙。
    (1)写出氧化钙与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氢氧化钙的水溶液(澄清石灰水)常用来检验CO2,请写出发生的化学方程式: 。氧化钙经一系列反应可以得到轻质碳酸钙,可用作人体补钙剂,此处“钙”指的是 。
    (2)溶洞里有奇妙的石笋和钟乳石,形成原因是石灰岩遇到溶有二氧化碳的水,生成溶解性较小的碳酸氢钙(该反应为化合反应,写出该化学反应方程式: 。富集在水中的碳酸氢钙遇热或减压又分解成碳酸钙沉积下来。
    1.(23-24八年级下·山东滨州·期中)如图是研究二氧化碳性质的创新实验,①③为湿润的紫色石蕊试纸,②为干燥的紫色石蕊试纸。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装置Ⅰ中能说明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气小的现象是③比①先变黄
    B.装置Ⅱ中点燃的蜡烛自下而下依次熄灭,说明二氧化碳不支持燃烧
    C.装置Ⅰ中①③变黄,②不变黄,说明使紫色石蕊试纸变黄的物质是二氧化碳
    D.该装置可用来检验二氧化碳
    2.(2024·陕西西安·二模)某小组设计了如下图的创新实验,内层小试管和外层小试管底部分别放有用石蕊溶液染过色的滤纸片,内层小试管壁下有一小孔。下列说法不错误的是
    A.干燥滤纸片不变色,说明CO2不能使石蕊变色
    B.通入CO2后润湿的滤纸片由黄色变紫色
    C.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是因为碳酸钙难溶于水
    D.蜡烛熄灭说明CO2不支持燃烧也不可燃
    3.(23-24九年级下·广西南宁·开学考试)取四朵用石蕊溶液染成紫色的干燥纸花,进行如下图所示的实验。有关此实验的说法错误的是
    (I)喷稀醋酸 (Ⅱ)喷水
    (Ⅲ)直接放入二氧化碳中 (IV)喷水后放入二氧化碳中
    A.只有实验IV中的紫色石蕊纸花会变黄
    B.实验IV就能说明二氧化碳与水发生了反应
    C.由实验I、Ⅱ、Ⅲ、IV推断,实验IV中有酸性物质生成
    D.对比实验Ⅲ、IV可知紫色石蕊纸花变黄需要有二氧化碳参与
    4.(23-24九年级下·广东广州·期末)已知石蕊溶于水显紫色,遇酸变黄。用如图装置可探究CO2与H2O能否反应。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I处试纸不变黄,说明空气中没有CO2
    B.省略I处实验,此探究的目的也能达成
    C.对比Ⅱ、Ⅲ可知,有CO2存在时水显酸性
    D.对比I、Ⅲ可知,有水存在时CO2显酸性
    5.(24-25九年级下·湖北宜昌·期末)为探究二氧化碳能否和水反应,用三朵石蕊溶液染成紫色的干燥小花完成下图三个实验。实验Ⅰ、Ⅱ中小花不变色,实验Ⅲ中小花变黄。下列说法不错误的是
    A.实验Ⅰ说明水不能使石蕊变黄
    B.实验Ⅱ说明二氧化碳不能使石蕊变黄
    C.仅凭实验Ⅰ和Ⅱ不能说明二氧化碳能与水发生化学反应
    D.仅凭实验Ⅱ和Ⅲ就能说明二氧化碳能与水发生化学反应
    6.(23-24八年级下·山东滨州·期中)下列有关二氧化碳的事实或实验现象与相关解释或结论不一致的是( )
    A.AB.BC.CD.D
    7.(23-24八年级下·山东淄博·期末)化学兴趣小组同学们利用如图装置,验证CO2的性质。
    (1)甲中浸有紫色石蕊溶液的纸花变黄,使其变黄的物质是 。(填化学式)
    (2)乙中的现象是 ,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3)丙中蜡烛由下而下依次熄灭,此现象证明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是 ,物理性质是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密度 。
    8.(2024·河南信阳·二模)某化学兴趣小组利用下图实验装置探究的部分性质。
    (1)证明与水发生反应的现象是什么?
    (2)观察到e处燃着的木条比d处先熄灭,由此可知具有的性质是什么?
    9.为了验证CO2与水反应生成碳酸,小刀同学做了以下实验。相关说法错误的是
    A.步骤①瓶内气压会减小B.步骤②中标签朝向手心是为了防止腐蚀标签
    C.步骤③中可以看到溶液变为黄色D.步骤④中可以看到溶液始终为黄色
    10.(23-24九年级下·河北邢台·期末)如图所示,小明同学粗略测定二氧化碳常温下在水中溶解体积比的实验,他的具体实验步骤是:
    ①用软质饮料瓶收集满一瓶二氧化碳气体。
    ②向瓶中倒入约三分之一体积的水(记下位置),立即用带单孔塞的胶塞塞紧,并把弹簧夹夹紧。
    ③充分振荡瓶子,当瓶子体积不再变化时,打开弹簧夹,观察瓶内水的体积。
    ④将瓶内的少量“水”滴入紫色石蕊溶液中,石蕊溶液变黄。但微热后,又变为了紫色。
    回答问题:
    (1)瓶子振荡后很快变瘪,打开弹簧夹后有水从烧杯流入瓶内,原因是_______。
    A.二氧化碳溶于水使瓶内的压强变小
    B.水的密度小于CO2的密度
    (2)由打开弹簧夹又流入水体积约是瓶容积的三分之一的现象,可以得到CO2常温下在水中溶解的体积比约是 。
    (3)第④步石蕊溶液先变黄,后又恢复为紫色的现象,给出一个合理的解释(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 。
    11.(23-24九年级下·四川成都·期末)如图1装置是某化学实验小组利用数字化实验研究25℃时二氧化碳气体的溶解性。先打开止水夹,向3个充满二氧化碳的100mL烧瓶中分别注入20mL、40mL、60mL蒸馏水,再关闭止水夹,振荡前后压强的变化如图2所示。则下列说法不错误的是
    A.曲线①中ab段对应的操作是迅速注入蒸馏水
    B.曲线①中cd段对应的操作可能进行了振荡
    C.曲线③对应的实验是注入20mL蒸馏水
    D.实验说明:该条件下1体积水最少吸收1体积二氧化碳
    12.(23-24九年级下·宁夏银川·期末)小气中二氧化碳含量的增加已被认为是全球变暖的主要因素。某学校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为探究二氧化碳的性质,开展了以下实验探究活动。
    【实验探究一】
    (1)如图所示,向一个收集满二氧化碳气体的软塑料瓶中加入约三分之一体积的水,立即旋紧瓶盖,振荡。观察到 。这表明二氧化碳与水作用有两种可能:一是 ;二是二氧化碳与水反应。
    【提出问题】二氧化碳能否与水发生反应?
    【猜想假设】猜想1:二氧化碳与水反应 猜想2:二氧化碳不与水反应
    【设计与实验】同学们设计了如下图所示实验。
    (2)步骤(Ⅰ)的实验目的是 。
    (3)步骤(Ⅱ)中可观察到 现象,由此可得出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是 ;还可以观察到 现象,由此可得出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是 。
    【实验结论】猜想1错误。
    【实验探究二】
    (4)如图所示,打开汽水瓶盖,有小量气泡逸出,塞下带导管的橡皮塞,导管另一端伸入盛有澄清石灰水的试管中,轻轻振荡汽水瓶,可观察到试管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
    【表达交流】二氧化碳在生活、生产中也有着广泛的应用。写出一条二氧化碳在日常生活中的用途,利用了二氧化碳的哪些性质。
    (5)二氧化碳的用途: ,利用了二氧化碳的 的性质。
    13.(2024·湖北十堰·模拟预测)助力“碳中和”,二氧化碳的性质、捕集与资源化利用是重要研究课题,下面是验证二氧化碳有关性质的实验。
    步骤①:按图1连接好装置,向外拉动任一注射器的活塞,一段时间后松开手。
    步骤②:两注射器中分别吸入50mL澄清石灰水和50mL稀盐酸(足量),再从中间瓶口通入CO2气体将瓶装满,最后塞下带压强传感器的橡胶塞。
    步骤③:通过打开或关闭弹簧夹1和弹簧夹2,先后将注射器1和注射器2中液体全部注入三颈瓶中,充分反应直至压强不再改变。
    步骤④:打开两个弹簧夹,将两个注射器的活塞都拉回原位,再关闭两个弹簧夹,继续测量压强变化。装置内压强随时间的变化如图2。
    (1)步骤①的目的是 。
    (2)在步骤②中检验三颈烧瓶中已充满CO2的方法是 。
    (3)步骤③中,为缩短bd段实验时间,可采取的操作是 。
    (4)最终装置内压强低于起始值的可能原因______(填字母)。
    A.装置漏气B.水吸收了部分CO2C.部分CO2与石灰水反应
    14.(23-24九年级下·辽宁朝阳·期末)【空气主题学习】小金利用如图甲所示装置(气密性良好)和试剂测定空气中氢气含量,集气瓶中空气的体积为200mL,氢气传感器测得集气瓶内氢气的体积分数变化曲线如图乙所示。
    (1)实验开始时,用酒精灯加热粗铜丝,其目的是 。
    (2)反应开始到止水夹打开前,集气瓶内可观察到的现象是 。
    (3)小金提出“倒吸入集气瓶中水的体积除以200mL等于空气中氢气的含量”。据图乙分析,此说法 (选填“错误”或“错误”),说明理由: 。
    【二氧化碳主题学习】同学们设计实验探究二氧化碳的性质,请你参与探究并回答下列问题:
    (4)实验一:两个小量筒中分别充满CO2和空气,充满CO2的量筒是 (填“A”或“B”),说明二氧化碳具有的性质是 。
    (5)实验二:拧紧盖振荡,软塑料瓶变瘪因为 。
    (6)实验三:实验的目的是 。一段时间后,观察到Y型管右侧湿润的紫色石蕊试纸 。
    15.(23-24九年级下·湖南湘潭·期末)在学习二氧化碳的性质时,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对“二氧化碳能否与水反应生成一种酸”进行实验探究,请参与探究并回答下列问题:
    【作出猜想】
    二氧化碳能与水反应生成一种酸。
    【查阅资料】
    紫色石蕊是一种色素,遇酸溶液变黄。
    【实验验证】
    小黄、小明、小文三位同学分别做了如下三个实验:
    (1)小黄想通过证明反应物减少来判断化学反应的发生。按如图实验一所示进行实验,打开瓶盖,迅速将烧杯内的水倒入瓶中并拧紧瓶盖,振荡,观察到水溶液为无色,软塑料瓶 。
    由此得出结论:二氧化碳能与水反应。
    小明对小黄的实验方案提出了质疑,因为二氧化碳能溶于水,也会产生相同的现象。
    【补充实验Ⅰ】
    小明按下图实验二进行实验,水溶液变黄。由此得出结论:二氧化碳能与水反应生成一种酸。
    (2)小文认为小明的实验方案仍不严谨。理由是该方案中能使紫色石蕊变黄的物质:可能是水,可能是 ,也可能是二氧化碳与水反应后的生成物。
    【补充实验Ⅱ】
    (3)小文按下图实验三进行实验,实验中观察到塑料瓶内的实验现象是: 。
    由此得出结论:二氧化碳能与水反应生成一种酸。
    【交流讨论】
    通过交流与讨论,同学们最后认为小文的实验方案最完善。
    【得出结论】
    二氧化碳能与水反应生成一种酸。
    【归纳整理】
    (4)对于无明显实验现象的化学反应,可以从不同的角度证明反应的发生。
    小文的实验证明化学反应发生的角度是 (填字母序号)。
    A.通过检验反应物减少来证明B.通过检验生成其他物质来证明
    【拓展提升】
    探究二氧化碳对环境的影响
    (5)用温度传感器分别连接装有二氧化碳和空气的烧瓶,待两个烧瓶中气体温度相同时,打开取暖器模拟太阳光对两个烧瓶加热,测得温度随时间变化关系如下图。
    实验表明:二氧化碳气体的含量 (填“越高”或“越低”),吸收热量越少。由此可知空气中二氧化碳气体的含量增加会导致温室效应加剧。
    16.(23-24九年级下·湖南常德·期中)实验室有一包久置的生石灰干燥剂,同学们对其是否变质以及变质的程度感到好奇,于是开展了如下探究:
    【提出问题】该干燥剂的成分有哪些?
    【查阅资料】①碳酸钙在900℃以下时会分解生成氧化钙和二氧化碳;②氢氧化钙在500℃以下会分解生成氧化钙和水。
    (1)【实验验证】
    (2)【分析讨论】小明同学认为步骤②不能得到结论错误,原因是 。
    (3)步骤③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4)【拓展探究】
    为了进一步探究干燥剂中是否有氢氧化钙,小黄称取该干燥剂m1g,加热至固体质量不再变化,称量反应后固体质量为m2g,加热温度应控制的范围是 ,若m1 (填“>”“

    相关学案

    初中化学沪教版(2024)九年级上册(2024)基础实验4 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取与性质学案设计:

    这是一份初中化学沪教版(2024)九年级上册(2024)基础实验4 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取与性质学案设计,文件包含九年级初中化学上册同步讲义新沪教版54基础实验4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取与性质教师版docx、九年级初中化学上册同步讲义新沪教版54基础实验4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取与性质学生版docx等2份学案配套教学资源,其中学案共75页, 欢迎下载使用。

    沪教版(2024)第2节 金属的性质和应用导学案:

    这是一份沪教版(2024)第2节 金属的性质和应用导学案,文件包含九年级初中化学上册同步讲义新沪教版62金属的性质和应用教师版docx、九年级初中化学上册同步讲义新沪教版62金属的性质和应用学生版docx等2份学案配套教学资源,其中学案共58页, 欢迎下载使用。

    沪教版(2024)九年级上册(2024)第2节 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导学案:

    这是一份沪教版(2024)九年级上册(2024)第2节 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导学案,文件包含九年级初中化学上册同步讲义新沪教版52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教师版docx、九年级初中化学上册同步讲义新沪教版52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学生版docx等2份学案配套教学资源,其中学案共69页, 欢迎下载使用。

    文档详情页底部广告位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