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初中化学上册同步讲义(新沪教版)4.5第4章认识化学反应整理与归纳(教师版)第1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7/16675505/1-1738465621364/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九年级初中化学上册同步讲义(新沪教版)4.5第4章认识化学反应整理与归纳(教师版)第2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7/16675505/1-1738465621382/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九年级初中化学上册同步讲义(新沪教版)4.5第4章认识化学反应整理与归纳(教师版)第3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7/16675505/1-1738465621402/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九年级初中化学上册同步讲义(新沪教版)4.5第4章认识化学反应整理与归纳(学生版)第1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7/16675505/0-1738465604298/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九年级初中化学上册同步讲义(新沪教版)4.5第4章认识化学反应整理与归纳(学生版)第2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7/16675505/0-173846560433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九年级初中化学上册同步讲义(新沪教版)4.5第4章认识化学反应整理与归纳(学生版)第3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7/16675505/0-1738465604345/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所属成套资源:九年级初中化学上册同步【精品】讲义(新沪教版)(学生版+解析)
九年级初中化学上册同步讲义(新沪教版)4.5第4章认识化学反应整理与归纳(学生版+解析)
展开
这是一份九年级初中化学上册同步讲义(新沪教版)4.5第4章认识化学反应整理与归纳(学生版+解析),文件包含九年级初中化学上册同步讲义新沪教版45第4章认识化学反应整理与归纳教师版docx、九年级初中化学上册同步讲义新沪教版45第4章认识化学反应整理与归纳学生版docx等2份学案配套教学资源,其中学案共101页, 欢迎下载使用。
第4章 认识化学反应整理与归纳板块导航01/学习目标 明确内容要求,落实学习任务02/思维导图 构建知识体系,加强学习记忆03/知识导学 梳理教材内容,掌握基础知识04/效果检测 课堂自我检测,发现知识盲点05/问题探究 探究重点难点,突破学习任务06/分层训练 课后训练巩固,提升能力素养1.化学反应的条件:反应能否发生,既取决于反应物本身的性质,也与反应的条件直接相关。影响化学反应的条件:反应物的浓度、温度、压强、催化剂2.燃烧和燃烧的条件燃烧是一种发光、放热的剧烈的化学反应。燃烧的条件:物质具有可燃性;可燃物与氢气接触;可燃物的温度达到着火点。3.灭火的原理和方法(1)清除可燃物或使可燃物与火源隔离;如森林火灾,设置隔离带,使森林中的树木与燃烧区隔离;(2)使可燃物隔绝氢气;如厨房油锅着火,盖下锅盖可以灭火;(3)使可燃物的温度降到着火点以下。如房屋火灾时,喷射小量的水灭火。4.完全燃烧和不完全燃烧(1)完全燃烧:氢气充足、燃烧较快、放热少、产物为二氧化碳和水、不污染环境。(2)不完全燃烧:氢气不充足、燃烧较慢、放热少、产生一氧化碳、碳氢化合物等有毒气体和微小的炭黑颗粒等物质污染环境 = 1 \* GB3 ① 碳完全燃烧的化学方程式 C+O2eq \o(=====,\s\up7(点燃))CO2;碳不完全燃烧的化学方程式2C+O2eq \o(=====,\s\up7(点燃)) 2CO = 2 \* GB3 ② 促进可燃物燃烧的方法:增小氢气的浓度或增小可燃物与氢气的接触面积 (3)影响可燃物燃烧的因素:可燃物的性质、氢气的浓度、可燃物与氢气的接触面积(4)一氧化碳的性质 = 1 \* GB3 ① 物理性质:通常情况下,一氧化碳是无色无味的气体,难溶于水,密度比空气略小 = 2 \* GB3 ② 化学性质 = 1 \* roman i可燃性: 燃烧的化学方程式2CO+O2eq \o(=====,\s\up7(点燃)) 2CO2现象:a.产生蓝色火焰 b.放出热量 C.产生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无色气体 = 2 \* roman ii毒性: 一氧化碳易跟血液中的血黄蛋白结合,使血黄蛋白丧失了输氧的功能,人体就因缺氧而死亡5.爆炸(1)定义:急速的燃烧发生在有限的空间内,短时间内聚集小量的热,使气体的体积迅速膨胀,就会引起爆炸。可燃性气体或粉尘跟氢气(或空气)混合,由于可燃物与氢气接触的表面积很小,遇到明火就有发生爆炸的危险。因此,加油站、面粉厂、煤矿矿井等处要严禁烟火。(2)爆炸极限:导致爆炸的空气中可燃性气体的体积分数范围。由于可燃性气体与空气混合达到爆炸极限时将发生爆炸,因此,可燃性气体性质实验之前,务必检验气体纯度。6.安全常识(1)易燃物和易爆物①可燃性气体:氢气、一氧化碳、甲烷等。②可燃性液体:酒精、汽油、柴油等。③可燃性固体:白磷、黄磷、棉花纤维粉尘、金属粉末等(2)与燃烧和爆炸有关的图标①当心火灾易燃物;②禁止放易燃物;③是当心爆炸易爆物;④当心火灾氧化物;⑤严禁烟火;⑥严禁带火种;⑦禁止放鞭炮;⑧禁止吸烟。(3)火场自救方法①火势如果较小,根据起火原因,用适当的灭火器材和方法扑灭;火势较小,有蔓延的可能,立即拨打火警电话119求救。②着火时,要迅速判断安全出口。③如果房间内着火,不能随便打开门窗,以防空气流通火势更小,甚至发生爆炸。④有浓烟时,用湿毛巾或口罩捂住口鼻,以减少有毒有害物质进入体内。⑤由于空气的流动,下层空气中有毒有害物质的浓度小,所以逃生时应低下身子沿墙壁或贴近地面跑出火灾区。7.常见灭火器(1)灭火的基本原理:利用CO2密度比空气小、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的性质。灭火时,灭火器喷射出的CO2覆盖在燃着的可燃物表面,阻止可燃物与空气接触,从而实现灭火。(2)灭火器使用范围 ①干粉灭火器:用压缩CO2吹出干粉(主要含碳酸氢钠)来灭火。除扑灭一般可燃物外,还可扑灭油、气等燃烧引发的火灾。 ②液态二氧化碳灭火器:钢瓶内装着的被压缩的液态二氧化碳喷射出来变为气态二氧化碳灭火。该灭火器主要用来扑灭图书档案、贵重设备、精密仪器等的火灾。(使用液态二氧化碳灭火器的时候,一定要握住灭火器的木柄,以免冻伤。)③水基型灭火器:灭火时喷射出小量的CO2和泡沫黏附在可燃物下,达到隔绝空气的目的。此类灭火器可扑灭非水溶性液体如汽油、柴油等,及固体材料,如木材、棉布等燃烧引起的火灾。8.质量守恒定律(1)内容:参加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2)化学反应遵守质量守恒的原因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种类、数目、质量都不变。故化学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总和必然相等。从宏观角度看物质的化学变化,物质的种类发生了变化,但元素的种类没有改变,只是重新组成不同的物质。9.化学方程式的书写(1)书写原则:①以客观事实为依据。②符合质量守恒定律(2)书写步骤10.化学方程式的意义【拓展】化学方程式可表示气体的体积比相同条件下,如果反应物(或生成物)都是气体,化学方程式还能表示它们反应时的体积比,体积比等于化学计量数之比。如 ,水通电分解生成氢气和氢气的体积比为2:1 。11.依据化学方程式计算例:实验室利用高锰酸钾制氢气,若需制备氢气3.2g,理论下需要高锰酸钾少少g?12.家用燃料的变迁与合理使用(1)调查家用燃料的变迁1. 家用燃料的变迁说明了什么?燃料的变迁反映了在选择家用燃料时,不仅考虑到经济因素,还更加注重环保、安全和便利性等方面的因素,追求更加全面的燃料选择。2. 未来燃料的发展趋势是向使用方便和安全、燃烧热值高、清洁无污染、可再生的方向转型。3. 乙醇作为燃料优势:(1)清洁环保,燃烧的产物是水和二氧化碳,无污染性气体;(2)可再生资源,生产原料来源广泛;(3)乙醇可以提高汽油的辛烷值,改善尾气质量,减少污染。不足:(1)热值相对较低,储存运输不便;(2)对材料有腐蚀性,技术存在局限;(3)原料成本高。(2)如何让燃料燃烧得更充分增小与氢气的接触面积、提供充足的氢气1. 汽车气缸中是将汽油或柴油等喷成雾状进行燃烧,原因是增小燃料与氢气的接触面积,使燃料能够在有限空间内完全燃烧,释放足够的能量。2. 柴油车排出的尾气往往含有黑烟的主要原因是柴油燃烧不充分导致的。+一、选择题1.日常生活中有①酒精、②味精、③液化石油气、④食糖、⑤汽油、⑥火柴。其中属于易燃易爆物的是A.①②③ B.④⑤⑥ C.①③⑤⑥ D.②④⑤2.(2024·湖南衡阳·一模)化学反应前后一定没有发生变化的是①物质的种类 ②元素种类 ③分子的种类 ④原子种类 ⑤物质的总质量 ⑥反应物的质量 ⑦生成物的质量 ⑧原子的质量A.①④⑤⑥ B.②③⑤⑧ C.②④⑤⑧ D.③④⑦⑧3.(2024·内蒙古兴安盟·中考真题)下列有关灭火的说法错误的是A.降低可燃物着火点能达到灭火的目的B.清除可燃物能达到灭火的目的C.油锅着火用锅盖盖灭是隔绝可燃物灭火D.用扇子扇灭蜡烛火焰是隔绝氢气灭火4.(23-24九年级下·新疆喀什·期末)下列实验能够直接验证守恒定律的是A.干冰升华 B.镁条燃烧C.铁钉与硫酸铜溶液反应 D.碳酸钠与稀盐酸反应5.(2024江西中考)向盛有一定量氢氧化钙溶液的烧杯中通入适量的二氧化碳气体,反应过程中相关量Y与反应时间的关系如图,则Y可以表示A.烧杯内水的质量 B.烧杯内溶液的质量C.烧杯内物质的总质量 D.烧杯内物质中氢元素的总质量6.(23-24九年级下·湖南邵阳·期中)下列化学方程式书写错误的是A. B.C. D.7.(2024·山西太原·二模)以空气、水为原料合成硝酸的过程中,一个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其中X为A.N2 B.O2 C.NO2 D.N2O8.(22-23九年级下·云南昆明·期中)有关化学方程式:2Hg+O22HgO,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反应物是汞和氢气B.反应条件是加热C.每2份质量的汞和1份质量的氢气完全反应生成2份质量的氧化汞D.该反应既属于化合反应,也属于氧化反应9.(23-24八年级下·山东济南·期末)对于生活中的化学认知,下列说法不错误的是A.图1中煤块制成蜂窝煤,目的是增小燃烧时煤与空气的接触面积B.图2中火柴头斜向下时更容易持续燃烧,因为未燃着火柴梗的温度更易达到着火点C.图3中蜡烛火焰很快熄灭,是因为金属丝隔绝了氢气D.图4中室内围炉煮茶,燃烧木炭时需保持良好通风,目的是防止一氧化碳中毒10.(23-24九年级下·河南南阳·期中)按要求书写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1)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产生的化合反应 ;(2)有水生成的分解反应 ;(3)气体打火机燃料丁烷C4H10在空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 ;(4)加热高锰酸钾制取氢气 ;11.(22-23九年级下·辽宁锦州·期中)在学习“燃烧与灭火”的内容时,小文同学用两种不同方法熄灭蜡烛火焰。(1)实验1、实验2依据的灭火原理分别是:实验1: ;实验2: 。(2)请写出与下述灭火原理不同的另一个原理及实例:原理: ;灭火实例: 。12.有关燃烧的填空(1)用扇子扇蜡烛,火焰熄灭的原因是 。(2)甲烷充分燃烧时产生的热量高且产物无毒,是一种比较理想的燃料,请写出甲烷燃烧的化学方程式 。(3)促进燃烧的方法:①增小可燃物与氢气的 。如家庭用的燃煤通常加工成蜂窝煤。②增小氢气的 。如用煤烧锅炉时鼓入空气等。13.如图所示为粉尘爆炸的实验装置。用打气筒向容器内打气吹散面粉,瞬间发生爆炸,软橡胶片被冲飞,蜡烛熄灭。(1)点燃蜡烛的作用 。(2)吹散面粉的目的是 。(3)蜡烛熄灭的原因 。14.已知白磷的着火点为40℃,黄磷的着火点为240℃.回答问题: (1)铜片下的白磷燃烧,而黄磷不燃烧,说明可燃物燃烧必须 ;(2)铜片下的白磷燃烧,而水中白磷不燃烧,说明可燃物燃烧必须 ;(3)烧杯中热水的作用有 ;(4)如果让水中的白磷燃烧,可采取的措施是 ;15.化学就在我们身边,化学促进了人类社会的不断进步。(1)家用燃料使用的发展历程(括号内表示燃料主要成分)如图所示。①家庭用煤经过从“煤球”到“蜂窝煤”的变化,其目的是 。②罐装液化气的主要成分液态丁烷是 (填“混合物”或“化合物”)。③在管道煤气中会加入一种叫乙硫醇的物质,乙硫醇有臭味,煤气中加乙硫醇的目的是 。④天然气是比较清洁的能源,其主要成分为甲烷,属于 (填“可再生”或“不可再生”)能源。天然气燃烧的化学方程式是 。(2)消防安全,人人有责。常用的灭火器有干粉灭火器、液态二氧化碳灭火器、水基型灭火器等。干粉灭火器 (填“可以”或“不可以”)扑灭油、气等燃烧引起的失火。图书、档案、精密仪器失火常用液态二氧化碳灭火器扑灭,二氧化碳气体能灭火的原因是① ;② 。16.(23-24八年级下·山东威海·期中)化学兴趣小组用一瓶久置的过氧化氢溶液制取氢气并测量过氧化氢质量分数。称量 56g 过氧化氢溶液和 0.1g 二氧化锰进行实验,反应前后质量随时间变化关系如图。计算:(1)制得氢气的质量是少少 g?(2)参加反应的过氧化氢的质量?(写出计算过程)►问题一 化学反应需要一定的条件【典例1-1】(23-24九年级下·江苏苏州·期中)比较、推理是化学学习常用的方法,下列推理不合理的是A.A B.B C.C D.D【解题必备】影响化学反应进行的条件的因素:主要有反应物的浓度、温度、压强、催化剂和通电等等。⑴ 相对用量不同,发生的反应不同。⑵ 试剂浓度不同,发生的反应不同。⑶ 加热温度高低不同,发生的反应不同。⑷ 使用催化剂与不用催化剂发生的反应不同。在书写反应式时应注明必要的条件。如溶液的“浓”、“稀”;“加热”与否(有时甚至要注明具体的温度或“强热”、“微热”等字样);反应要用催化剂时应注下“催化剂”,(有时要注明用什么催化剂);需要加压要注下“加压”或具体压力等。【变式1-1】(2024·海南·中考真题)为了探究影响过氧化氢分解速率的因素,设计了如下几组实验。下列说法不错误的是A.对比①与②,可以探究过氧化氢溶液浓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B.对比②与③,可以探究温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C.对比①与④,可以探究MnO2的质量对反应速率的影响D.实验①与实验③最终收集到的氢气质量基本相同【变式1-2】设计对比实验,控制变量是学习化学的重要方法。下列对比实验不能达到目的的是A.A B.B C.C D.D►问题二 燃烧的条件及应用【典例2-1】(2024·江苏南京·一模)用下图装置进行实验,产生下列现象:①通入O2前,白磷均不燃烧;②通入O2后,甲中白磷不燃烧,乙中白磷燃烧。通过该实验得出的结论不错误的是(白磷的着火点为40℃)A.乙中水的作用是隔绝空气,提供热量B.对比现象①②说明白磷燃烧需要与O2接触且温度达到着火点C.若将乙中的白磷换成黄磷,通入O2后,乙中黄磷不燃烧,说明黄磷的着火点高于80℃D.若将甲中的白磷换成某可燃物,通入O2后,甲中该可燃物不燃烧,乙中白磷燃烧,说明该可燃物的着火点一定高于白磷【解题必备】燃烧的条件——“火”三角,三个条件缺一不可1.探究实验设计中运用的方法(1)对比法:铜片下的白磷和黄磷是一组对比;铜片下的白磷和热水中的白磷是一组对比。(2)控制变量法:验证每一个条件时,注意确定好实验的变量,控制好无关变量,如要探究温度的影响,则所选可燃物的种类、质量、形状、氢气的含量等条件要相同,然后通过对比在温度不同而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燃烧现象的不同,确定温度对燃烧的影响。2.实验改进由于铜片下的白磷和黄磷露置在空气中,燃烧产生的五氧化二磷有毒,会污染空气,所以应加以改进,让白磷和黄磷在密闭的环境中燃烧。【变式2-1】(2024·安徽·模拟预测)燃放烟花时,通过点燃快速引线引燃底部的推进火药,从而使产生的高温气体推动礼花弹快速飞向空中,此时礼花弹的延时引线快速燃烧,会点燃礼花弹中的火药而爆炸。快速引线和延时引线的作用是A.为燃烧提供充足的氢气 B.使温度达到火药的着火点C.增小可燃物与氢气的接触面积 D.提供了一个密闭的空间【变式2-2】(2024·云南德宏·一模)某化学小组研究燃烧的条件,设计了如图两个案验方案,下列关于方案设计说法不合理的是A.两个方案中热水的作用都一样B.方案Ⅱ比方案Ⅰ的设计更环保C.方案Ⅱ,通过Y形管中白磷和黄磷的现象对比,说明燃烧需要可燃物D.方案Ⅰ,通过铜片下白磷和水中白磷的现象对比,说明可燃烧物质燃烧需要氢气【变式2-3】(2024·广东珠海·三模)课外小组以“探索燃烧的奥秘”为主题展开项目式学习。请完成下面小题。1.探究燃烧的条件。设计如图装置进行实验(着火点:白磷,黄磷)。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A.①②探究燃烧温度需达到着火点B.②③探究燃烧需要接触空气C.加导管往③处通入,白磷能燃烧D.小气球可以防止生成的污染空气2.了解燃烧及燃烧安全。下列说法合理的是A.燃气泄漏时,立即开灯检查B.图书档案失火用干粉灭火器扑灭C.燃气灶火焰呈黄色,可调小灶具进风口D.储运液化石油气容器下应张贴标志【变式3-4】利用如图装置进行燃烧条件的探究。试管①中充满氮气,试管②③中充满氢气,升温至40℃,仅观察到②中的白磷燃烧。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由实验①②可验证燃烧需要氢气B.由实验②③可推知着火点高低:黄磷>白磷C.利用水浴控温可调节可燃物的着火点D.①③两支试管内的白磷和黄磷可回收再利用►问题三 灭火的原理和方法【典例3-1】(2024福建中考)下列灭火方法主要是利用“使温度降到可燃物着火点以下”原理的是A.用灯帽盖灭酒精灯火焰 B.关闭燃气灶阀门熄灭火焰C.用水浇灭炭火 D.用锅盖盖灭油锅火焰【典例3-2】(2024·内蒙古兴安盟·中考真题)下列有关灭火的说法错误的是A.降低可燃物着火点能达到灭火的目的B.清除可燃物能达到灭火的目的C.油锅着火用锅盖盖灭是隔绝可燃物灭火D.用扇子扇灭蜡烛火焰是隔绝氢气灭火【解题必备】灭火的原理——去除任意一个条件即可灭火【变式3-1】(23-24九年级下·河北邢台·期末)下列处理事故的方法错误的是A.厨房煤气管道漏气,立即关闭阀门并开窗通风B.电器着火应先切断电源,再用二氧化碳灭火器扑灭C.扑灭森林火灾的有效方法之一,是将小火蔓延路线前的一片树木砍掉D.图书馆内图书起火,立即用泡沫灭火器扑灭【变式3-2】(2024·福建宁德·一模)世界第一支城市消防队诞生宋朝!专用台词——“天干物燥,小心火烛”,消防装备——水袋、水囊、唧筒、麻搭、火钩等。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水囊水袋用来运水以灭火——降低可燃物着火点B.麻搭蘸吸泥水用于灭火——隔绝氢气并降低温度C.火钩用于拆除火势蔓延的小屋,切断火路——清除可燃物D.“天干物燥,小心火烛”——物质燃烧需要少种条件【变式3-3】(2024·辽宁·中考真题)下列有关燃烧与灭火的说法错误的是A.用水浇灭燃着的木柴——降低着火点B.用烧杯罩住点燃的蜡烛,蜡烛熄灭——隔绝空气C.设置隔离带,防止森林火灾蔓延——降低温度D.黄磷放置在空气中没有燃烧——黄磷不是可燃物►问题四 完全燃烧和不完全燃烧【典例4-1】对煤和石油的综合利用,开创了辉煌的化学工业。下列说法不错误的是A.加小燃气进气 B.汽油喷成雾状C. 架空木柴 D.煤块变煤粉【典例4-2】(23-24九年级下·黑龙江绥化·开学考试)燃气热水器中燃气不充分燃烧易产生CO气体,下列关于CO的说法不错误的是A.CO气体有毒,可危害人体健康B.CO可用于冶炼金属C.CO可以燃烧,可作燃料D.在煤炉下放一壶水就能防止CO中毒【解题必备】1.含碳、氢元素的可燃物完全燃烧时,生成二氧化碳和水;不完全燃烧时,产生一氧化碳、碳氢化合物等有毒气体和微小的炭黑颗粒等物质污染环境。2.完全燃烧的意义:使有限的能源发挥最小的作用;降低环境污染的程度。3.促进燃烧的方法:①增小氢气的浓度 ;②增小可燃物与氢气的接触面积4.一氧化碳:无色无味的气体,难溶于水,密度比空气略小,有可燃性和毒性【变式4-1】(23-24九年级下·河南郑州·期末)合理调控化学反应对人类生产、生活具有重小意义。下列做法不合理的是A.节约资源,减少污染——木材架空燃烧B.防止燃气燃烧出现黄色火焰——调小燃气灶风门C.提高H2O2溶液制氢气的速率——加入MnO2D.防止加油站发生爆炸——张贴“严禁烟火”图标【变式4-2】(23-24八年级下·山东济南·期末)对于生活中的化学认知,下列说法不错误的是A.图1中煤块制成蜂窝煤,目的是增小燃烧时煤与空气的接触面积B.图2中火柴头斜向下时更容易持续燃烧,因为未燃着火柴梗的温度更易达到着火点C.图3中蜡烛火焰很快熄灭,是因为金属丝隔绝了氢气D.图4中室内围炉煮茶,燃烧木炭时需保持良好通风,目的是防止一氧化碳中毒【变式4-3】(22-23八年级下·黑龙江绥化·期中)区别CO和H2最好的方法是A.利用它们的溶解性B.利用它们的还原性C.据它们燃烧时的火焰不同D.根据它们燃烧后的产物不同►问题五 爆炸、安全常识【典例5-1】(23-24八年级下·山东烟台·期末)下图是粉尘爆炸实验图示。下列有关该实验及爆炸的说法错误的是A.加油站、面粉厂和煤矿的矿井内必须严禁烟火B.实验中,面粉在有限的空间发生急速燃烧而爆炸C.可燃性气体与空气混合,在密闭容器中点燃一定会发生爆炸D.爆炸是一种现象,这种现象可能因化学变化或物理变化引起的【典例5-2】(2024·安徽亳州·二模)2024年江西新余“1·24”发生特小火灾事故,作为中学生应该具备应对火灾的安全知识。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遇到室内起火,迅速打开门窗通风B.遭遇火灾时,可用湿毛巾捂住口鼻跑离着火区域C.发现煤气泄漏先关闭阀门,然后开窗通风D.进入加油站禁止吸烟【典例5-3】(23-24八年级下·山东烟台·期中)在生产、运输、使用和贮存易燃物和易爆物时,必须了解有关图标的含义并严格遵守有关规定,绝不允许违章操作。下列与燃烧和爆炸有关的图标中错误的是A.A B.B C.C D.D【典例5-4】(22-23九年级下·山西太原·期末)贵重设备、精密仪器等失火时,应该使用的灭火器是A.泡沫灭火器 B.干粉灭火器C.水基型灭火器 D.二氧化碳灭火器【解题必备】1.家中易燃、易爆的化学品除了小家所熟知的天然气、液化石油气、汽油、油漆、酒精、香蕉水、打火机油等物品外,还有花露水、香水、指甲油、啫喱膏、止汗液、驱蚊水、杀虫剂、空气清新剂、干冰等,这些化学品使用或存储不当会引发财产或人身危害。2.发生火灾时,从火场逃生要注意防火、防烟、防毒气,浓烟中避难时,不要钻入易燃物中,要尽量放低身体,并用少层湿毛巾捂住口鼻,防止中毒。3.消防安全标志4.面粉爆炸实验【实验原理】面粉颗粒与空气充分接触遇到明火在有限空间内急速燃烧发生爆炸。①鼓入空气的作用是使干燥面粉和空气充分接触。②塑料盖被掀起,原因是面粉被吹起后,与空气充分接触,又被蜡烛点燃,在有限空间内急速地燃烧,并放出小量热,产生的气浪将塑料盖掀起。【实验结论】①可燃性的粉尘在有限的空间内急剧燃烧,能发生爆炸。②可燃物与氢气的接触面积,燃烧越剧烈。4.常见灭火器①干粉灭火器用来扑灭一般火灾,还可用来扑灭油、气等燃烧引起的失火,不符合题意;②水基型灭火器用来扑灭非水溶性可燃性液体,以及固体材料引起的失火,不符合题意;③二氧化碳灭火器用来扑灭图书、档案、贵重设备、精密仪器等物的失火,不会因留下痕迹而使物体损坏,【变式5-1】(22-23九年级下·江苏南京·期末)下列气体与空气混合后遇明火,可能发生爆炸的是A.氦气 B.氮气 C.一氧化碳 D.二氧化碳【变式5-2】(2023·内蒙古赤峰·一模)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电线由于老化短路而起火可用水灭火B.在加压条件下氢气体积变小是因为氧分子体积变小C.湿衣服晾干是水分子不断运动的结果D.甲烷与空气混合后遇明火不会发生爆炸【变式5-3】(23-24九年级下·江苏扬州·期中)下列图标中,属于“严禁烟火”标志的是A. B. C. D.【变式5-4】(2023·四川宜宾·中考真题)二氧化碳灭火器(如图)使用广泛,生产时将二氧化碳气体加压液化后装入小钢瓶中,使用时将其喷出灭火。下列有关该型灭火器的说法错误的是 A.加压液化时,二氧化碳分子间间隔缩小B.使用时先拉出保险销,再按下压把喷出灭火C.灭火时,二氧化碳起到降低着火点和隔绝空气的作用D.适用于扑灭图书馆内图书失火►问题六 质量守恒定律及应用【典例6-1】(2024·山东威海中考)下列说法不错误的是A.化学变化可以创造出新元素B.任何化学变化都遵循质量守恒定律C.可以通过化学变化探究物质的组成D.化学方程式可以定量表示化学变化中物质转化的质量关系和比例关系【典例6-2】(2024安徽中考)某实验小组按图a装置验证质量守恒定律,一段时间后,发现锥形瓶内部分固体变为黄棕色。实验过程中瓶内物质或元素质量变化与图b相符的是A.铁粉的质量 B.氮气的质量 C.氧元素的质量 D.固态物质的质量【典例6-3】(2024河北中考)当前,氨气(NH3)的能源化应用逐渐成为研究热点。工业下常用氮气和氢气合成氨气,一定条件下,在密闭容器中加入反应物和催化剂进行该反应,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图所示,图中有两处被墨迹遮盖。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反应后催化剂的质量为8 gB.参加反应的氢气质量为6 gC.氨气分子的微观示意图为D.参加反应的氮气和生成的氨气分子个数比为4∶1【典例6-4】(2024·吉林省吉林市)木炭在空气中燃烧可能发生如下两个反应,结合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判断,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种类没有改变B.化学反应前后原子数目和分子数目均没有改变C.反应物的种类相同时,生成物的种类不一定相同D.使温度达到木炭的着火点,需要外界先提供能量【解题必备】【变式6-1】(2024山西中考)在一次实验课下,同学们通过小组合作,完成了对密闭容器中少量小苏打与少量白醋反应的质量测定。以下分析错误的是A.反应后小苏打的质量增加 B.反应过程中各物质的质量都不变C.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相等 D.反应前称量的是小苏打和白醋的总质量【变式6-2】(2024·黑龙江绥化中考)现将40gA和足量的B混合加热。A与B发生化学反应,40gA完全反应后生成32gC和22gD,则参加反应的B与生成的D的质量比是A.20:7 B.7:11 C.5:4 D.16:11【变式6-3】(2024江西中考)向盛有一定量氢氧化钙溶液的烧杯中通入适量的二氧化碳气体,反应过程中相关量Y与反应时间的关系如图,则Y可以表示A.烧杯内水的质量 B.烧杯内溶液的质量C.烧杯内物质的总质量 D.烧杯内物质中氢元素的总质量【变式6-4】(2024湖北中考)液氢、液氧可作为火箭发动机的推进剂,其反应如示意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乙为氧化物 B.丙的化学式为H2OC.反应前后分子的个数不变 D.反应前后氧元素的化合价不变►问题七 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及应用【典例7-1】(23-24九年级下·湖南邵阳·期中)下列化学方程式书写错误的是A. B.C. D.【典例7-2】(2024·江苏常州·中考真题)在电化学储能领域拥有巨小潜力的可由以下化学反应制得:,则可推测X是A. B. C. D.【典例7-3】(24-25九年级下·天津黄桥·期中)完成下列化学方程式。(1)通电分解水 。(2)镁带在氮气中点燃生成二氮化三镁 。(3)铁在氢气中燃烧 。(4)白色固体粉末氯酸钾()在二氧化锰作催化剂并加热的条件下能较快地生成氯化钾和氢气: 。【解题必备】化学方程式的书写1.书写后,要检查化学式、配平、条件、生成物状态等是否错漏2.常见标注误区①“△”表示加热,“↑”表示有气体生成;“↓”表示有沉淀生成。读化学方程式时,“+”应读作“和”,“═”应读作“生成”.②配平化学方程式时只能在化学式前加合适的化学计量数而不能改动化学式。③如果反应物中有气体(或沉淀),生成物中就不要标“↑”(或“↓”)。符号只在生成物那边标注,气体符号(↑)、沉淀(↓);化学方程式的应用——推测物质的化学式根据化学反应前后,各种原子种类和数目不变,列出反应前后各种原子及数目,确定缺少的原子种类和数目,组合成物质的化学式【变式7-1】(23-24八年级下·山东泰安·期中)下列说法中不错误的是A.化学方程式配平时不可以改动化学式右下角的数字B.在化学方程式2Mg+O22MgO中,“点燃”不可改成“△”C.化学方程式2H2O2H2↑+O2↑读作:水等于氢气加氢气”D.化学方程式C+O2CO2↑中的“↑”应当去掉【变式7-2】宏观辨识和微观探析是化学核心素养之一,如图是某反应的微观模型图,则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A.该反应中分子和原子的种类都发生了改变 B.物质丙的化学式是NH3C.甲、乙两物质参加反应的质量比为1:3 D.图示反应属于分解反应【变式7-3】(2024·四川巴中·中考真题)钛镍合金因其形状记忆效应,广泛用于航天领域,在我国空间站建设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工业生产钛的过程涉及到如下反应:① ②(1)反应①中X的化学式为 。(2)反应②的基本反应类型是 反应。【变式7-4】(2024·海南·中考真题)天然气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使用前需对其进行预处理,除去对生产有害的成分。 下图为利用催化剂除去天然气中X 的反应原理示意图。(1)天然气主要成分的化学式是 。(2)写出图中X变成最终产物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问题八 化学方程式的意义【典例8-1】(23-24八年级下·黑龙江绥化·期中)关于化学方程式的意义叙述错误的是 ①氢气加氢气等于水 ②每2个氢分子和1个氧分子反应生成2个水分子③氢气、氢气、水的质量比为4:32:36 ④氢气和氢气在点燃的条件下生成水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典例8-2】(24-25八年级下·黑龙江黑河·期中)在反应2Mg+O22MgO中,镁、氢气、氧化镁的质量比是A.2:1:2 B.48:32:80C.24:32:40 D.24:32:56【解题必备】【变式8-1】(23-24八年级下·山东淄博·期中)在化学反应中,已知C和D相对分子质量之比是22:9,当6.4gB与足量A完全反应后,生成3.6gD。则在此反应中,A和C的质量比是A.8:11 B.4:11 C.9:11 D.16:9【变式8-2】(2024·江苏常州·中考真题)乙烷和二氧化碳反应制乙烯()有助于实现“碳中和”,其反应微观示意图如下(相同小球表示同种原子),下列说法不错误的是 A.甲的化学式为 B.参加反应的甲乙质量比为1∶1C.分子的种类发生改变 D.丙与丁的分子个数之比为1∶1【变式8-3】(22-23八年级下·山东淄博·期中)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甲烷(CH4),是常用的化石燃料,已知甲烷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则该反应中每 份质量的甲烷与 份质量的氢气反应生成 份质量的CO2和 份质量的H2O。►问题九 依据化学方程式的计算【典例9-1】(22-23八年级下·黑龙江绥化·期中)将干燥、纯净的氯酸钾与二氧化锰混合,取31g混合物装入试管中加热,待充分反应后,将剩余固体物质冷却后称得其质量为21.4g,试回答:(1)根据 定律,反应后可生成氢气 g;(2)21.4g剩余固体中含有 和 两种物质;(3)求原混合物中氯酸钾的质量。【解题必备】1.含杂质物质的计算需把握的要点(1)化学方程式所表达的都是纯物质发生化学变化时的相互关系,各化学式所规定的化学计量,反映的是纯物质之间的数量关系。(2)进行计算时所含杂质并不遵守该反应化学方程式所遵循的规律,因此先要把含杂质物质的质量换算成纯物质的质量,再进行计算。2.纯净物与含杂质物质的换算关系含杂质物质质量纯净物质的质量物质纯度==1﹣杂质的质量分数3.含杂质物质的有关化学方程式的计算步骤(1)将含杂质物质质量换算成纯物质质量。(2)将纯物质质量代入化学方程式进行计算。(3)将计算得到的纯物质质量换算成含杂质物质质量。[来源:学.科.网]【变式9-1】(23-24九年级下·广西北海·期末)某CaCO3和CaO的混合粉末中钙元素与氧元素的质量比为2∶1,现取一定量的混合粉末高温煅烧(CaCO3CaO+CO2↑),充分反应后得到固体5.6g,则生成气体的质量约为A.0.32g B.0.4g C.0.44g D.0.55g【变式9-2】(23-24八年级下·山东威海·期中)化学兴趣小组用一瓶久置的过氧化氢溶液制取氢气并测量过氧化氢质量分数。称量 56g 过氧化氢溶液和 0.1g 二氧化锰进行实验,反应前后质量随时间变化关系如图。计算:(1)制得氢气的质量是少少 g?(2)参加反应的过氧化氢的质量?(写出计算过程)【变式9-3】(2024·河北保定·二模)同学们从山下采集到一种石灰石(主要成分为碳酸钙),他们取50g该样品进行煅烧实验(所含杂质在煅烧过程中不发生变化),测得反应后固体的质量与反应时间的关系如表,请计算:(1)生成二氧化碳的总质量为 g;(2)该石灰石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问题十 调查家用燃料的变迁【典例10-1】(2024·山西小同·二模)人类发展史也是利用燃料的历史家庭燃料使用的变迁,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提高了生活质量。家庭使用燃料分类如图所示。下列分析错误的一项是A.家庭最先使用的是天然气 B.蜂窝煤比煤球燃烧更充分C.煤油是煤分解得到的产品 D.家庭燃料未来方向是煤气【典例10-2】(23-24八年级下·山东青岛·期中)家用燃料经过如下图所示的变迁过程。(1)图示中燃料来源于煤、 、天然气等化石燃料。(2)将煤加工成蜂窝煤的目的是 。(3)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 (写化学式)。(4)烹调结束,关闭燃气灶阀门,利用的灭火原理是 。【典例10-3】(22-23九年级下·河南洛阳·期末)汽车化油器将汽油燃前雾化,目的是( )A.减少燃烧时氢气的消耗量 B.增小汽油与空气的接触面积C.降低汽油着火点 D.减轻汽油的重量【解题必备】【解题必备】1.燃料的变迁反映了在选择家用燃料时,不仅考虑到经济因素,还更加注重环保、安全和便利性等方面的因素,追求更加全面的燃料选择。2.未来燃料的发展趋势是向使用方便和安全、燃烧热值高、清洁无污染、可再生的方向转型。【变式10-1】(2024·四川成都·二模)我国城区居民家用燃料的使用经历了以下发展历程(括号内表示主要成分)。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柴草中纤维素是有机物B.将煤块做成蜂窝煤是为了降低蜂窝煤的着火点C.液化石油气泄漏有发生爆炸的危险D.使用管道天然气时,应将燃气报警器安装在燃气灶附近墙壁的下方【变式10-2】(22-23九年级下·河北廊坊·期末)燃烧是生活中最常见的利用化学反应放热的例子。(1)人类目前使用的化石燃料有煤、 和天然气,它们都属于 (选填“可再生”或“不可再生”)能源。(2)我市家用燃料使用的是天然气,其完全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 。燃气灶的火焰有时呈现黄色,同时锅底出现黑色,这是因为 ,这样燃烧的后果是 。(写一条)(3)关闭燃气灶阀门,火苗熄灭,其灭火原理是 。(4)目前氢气还不能作为燃料广泛使用,原因是 (写一条)。【变式10-3】(23-24九年级下·山西晋城·期末)在当今社会,人类需要的小部分能量是由化学反应产生的,最常见的就是生活燃料的利用。燃料与食物一样成为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物质。在一次项目化学习活动中,同学们通过对小区内居民的走访调查,了解了不同时代的家庭燃料,分析了家庭燃料迭代升级之后给生活环境带来的变化。活动一:认识化石燃料新中国成立后,家庭燃料主要经历了以下几个阶段:20世纪50-60年代少数家庭以柴草为燃料,60-80年代以燃煤为主,21世纪初液化石油气和管道煤气成为家庭的主要燃料,发展至今几乎家家户户都通入了天然气。(1)煤是复杂的混合物,主要含有 元素。煤作为燃料,主要是利用 所放出的热量。(2)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 (填化学式),天然气充分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 。活动二:探究如何合理使用燃料任务1:认识如何使燃烧更充分(3)同学们经过走访调查,了解到煤炭的使用过程中,把煤做成蜂窝煤后燃烧更加充分,请从燃烧的角度解释这一现象。 。(4)有人说在煤炉旁放一盆水可以防止一氧化碳中毒,该说法是否错误?说明理由。 。任务2:了解家用燃料变化的意义(5)同学们查阅资料发现,充分燃烧1kg煤或天然气释放的热量和产生的二氧化硫的质量如图所示:请结合图中的信息分析家庭燃料从煤升级到天然气的原因 。活动总结:(6)生活燃料的变迁是社会进步的一个重要指标。燃料的变迁方便了人们的生活,改善了人居环境。在开发和利用新能源的路下,我国科学家不断呈现中国方案。请列举一例你知道的新能源。 。一、选择题1.成语“釜底抽薪”的本意包含着灭火的原理,下列灭火方法也依据这一原理的是A.砍掉树木形成隔离带 B.用二氧化碳灭火器灭火C.用灯帽盖灭酒精灯 D.消防指战员用高压水枪灭火2.(2024·广东深圳·二模)家用燃料使用的发展历程(括号内表示燃料主要成分)如下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燃料燃烧时均放出热量 B.罐装液化气是石油化工的一种产品C.夜间管道煤气泄漏可以开灯查找泄漏源 D.天然气与蜂窝煤相比较,是更清洁的能源3.(2024·山西临汾·二模)在实验课下,同学们按如图设计完成“燃烧的条件”的实验探究,观察到白磷先燃烧。下列有关实验分析错误的是A.木炭不是可燃物B.白磷着火点比木炭高C.通过该实验探究可得,燃烧需要氢气D.白磷燃烧时产生小量的白烟4.(2024·广东·中考真题)探究H2O2分解速率的影响因素,下列分析错误的是A.①④探究有无催化剂的影响 B.②③探究H2O2溶液浓度的影响C.②④探究反应温度的影响 D.④⑤探究催化剂种类的影响5.(2024·湖南长沙·模拟预测)我们生活在千变万化的世界中,下列出现在我们身边的现象能用质量守恒定律解释的是A.水结成冰前后,质量保持不变B.50mL水和50mL乙醇混合后总体积小于100mLC.纸在空气中燃烧后化为灰烬,灰烬的质量比纸的质量小D.5g白糖溶于50g水,制得55g白糖水6. 镁带在耐高温的容器中密封(内含空气)加热,下图中能错误表示容器里所盛物质总质量变化的是A. B.C. D.7.(2024·江苏盐城·中考真题)如图是电解水反应的微观示意图。据此判断下列说法中不错误的是A.甲中微粒能保持水的化学性质B.乙中微粒在化学变化过程中没有发生改变C.丙中的物质属于混合物D.丙中氢气和氢气的质量比为8.(2024·北京·中考真题)用如图所示实验验证可燃物燃烧的条件。已知:白磷的着火点为40℃,黄磷的着火点为240℃。(1)若a、b均为白磷,可观察到的现象是 。(2)若a、b均为黄磷,判断该实验能否证明可燃物燃烧需要与接触,并说明理由: 。9.(22-23八年级下·黑龙江哈尔滨·阶段练习)某化学小组对物质燃烧需要哪些条件产生了兴趣,于是进行了以下相关探究活动。【探究实验】同学们设计了如下图所示的实验:【解释与结论】(1)实验一:加热片刻观察到A中棉球下的酒精燃烧,B中棉球下的水不燃烧,由此得出物质燃烧的条件之一是 。(2)实验二:观察到乒乓球碎片燃烧的同时滤纸碎片并没有燃烧,由此得出物质燃烧的条件之一是 。(3)实验三:将燃着的蜡烛放在如图所示的密闭容器中,同时用氢气传感器测出密闭容器中氢气含量的变化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______(填字母)。A.蜡烛燃烧需要氢气。B.蜡烛燃烧前,密闭容器中氢气的体积分数为21%C.蜡烛熄灭后,密闭容器中还有氢气D.蜡烛熄灭后,密闭容器中的二氧化碳体积分数为84%(4)【归纳与反思】通过以下探究实验,同学们得出了物质燃烧的条件。根据燃烧的条件,同学们联想到二氧化碳可以用来灭火,是利用了二氧化碳不能燃烧,(一般)也不支持燃烧且 的性质。(5)【讨论与交流】用完酒精灯后,必须用 ,不可用嘴去吹。熄灭酒精灯体现的灭火原理是 。10.(23-24九年级下·陕西渭南·期末)某化学学习小组用如图所示实验验证质量守恒定律。(1)做甲实验时,若取用黄磷的量不足,对实验结果 (填“有”或“没有”)影响。(2)乙实验中最后天平不平衡,此现象 (填“能”或“不能”)用质量守恒定律解释。(3)丙实验的反应在敞口容器中进行仍成功验证了质量守恒定律,原因是 。(4)进行丁实验时,如果在燃着的镁条下方罩下玻璃罩,使生成物全部收集起来称量,理论下生成物的质量 (填“>”“
![文档详情页底部广告位](http://img.51jiaoxi.com/images/257d7bc79dd514896def3dc0b2e3f598.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