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心理健康北师大版 (2013)一年级下册第三十三课 我也会理财教学设计
展开
这是一份小学心理健康北师大版 (2013)一年级下册第三十三课 我也会理财教学设计,共7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教学准备,教学过程,教学延伸,教学反思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知识与技能目标
1. 让学生认识人民币,了解不同面值人民币的样子和价值。
2. 使学生初步理解理财的概念,知道储蓄和合理消费的意义。
过程与方法目标
1. 通过游戏、角色扮演等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思考力和实践能力。
2. 引导学生在小组讨论和交流中,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和合作意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 激发学生对理财的兴趣,培养学生勤俭节约的好习惯。
2. 增强学生的自我管理意识,树立正确的金钱观。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1. 帮助学生认识人民币,掌握简单的货币换算。
2. 引导学生理解储蓄和合理消费的概念。
教学难点
1. 让一年级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学会区分必要消费和非必要消费,养成合理消费的习惯。
2. 培养学生储蓄的意识,并鼓励他们将储蓄行为坚持下去。
三、教学方法
游戏教学法、直观演示法、小组讨论法、角色扮演法
四、教学准备
1. 不同面值的人民币实物及图片。
2. 多媒体课件,包含各种购物场景的动画视频、理财小故事等。
3. 模拟商店的道具,如玩具、文具、零食等,以及价格标签。
4. 储蓄罐若干,记录卡和笔。
五、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1. 教师走进教室,手里拿着一个储蓄罐,摇一摇,让学生听声音,引起学生的好奇心。
教师:“小朋友们,听!这是什么声音呀?”引导学生回答是存钱的声音。
2. 展示储蓄罐,提问:“你们知道这是什么吗?里面的钱是用来做什么的呢?”让学生自由发言,分享自己对储蓄罐和钱的认识。
3. 教师总结:“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些关于钱的知识,还要学会怎么理财,让我们的钱变得更有价值。”
(二)认识人民币
1. 展示不同面值的人民币实物,如 1 元、5 元、10 元等,让学生观察它们的颜色、图案和数字。
教师:“小朋友们,看老师手里的这些花花绿绿的纸,它们就是我们生活中用来买东西的人民币。大家仔细看看,它们长得一样吗?”
2. 逐一介绍每种面值人民币的特点和价值。例如,展示 1 元人民币,说:“这是 1 元人民币,上面有毛主席的头像,它可以买很多东西哦,像一支铅笔、一块橡皮。”展示 5 元人民币,说:“这张是 5 元的,它的颜色和 1 元的不一样,5 元可以买一本小本子或者几个小贴纸。”
3. 利用图片,进行人民币面值的辨认练习。教师展示图片,让学生快速说出人民币的面值,对回答正确的学生给予表扬和奖励(如小贴纸)。
4. 简单介绍人民币的换算。教师:“小朋友们,2 个 1 元就是 2 元,5 个 1 元就是 5 元。那 1 张 5 元可以换几张 1 元呢?”引导学生思考并回答。
(三)理财小故事
1. 教师播放多媒体课件,讲述一个简单的理财小故事:“从前,有两个小朋友,一个叫小明,一个叫小红。小明每次得到零花钱后,都会马上买很多零食吃,吃完就没有了。而小红呢,她会把零花钱分成两份,一份用来买自己需要的文具,另一份存起来。有一天,学校组织了一次郊游,小明没有钱买零食和水,而小红拿出自己存的钱,不仅买了好吃的,还和小明一起分享。”
2. 故事讲完后,教师提问:“小朋友们,你们觉得小明和小红谁做得对呀?为什么呢?”让学生分组讨论,然后每组派代表发言。
3. 教师总结:“小红做得很对,她把钱分成了两部分,一部分用来买需要的东西,一部分存起来,这样在需要的时候就有钱用了。这就是理财的小方法哦。”
(四)小组讨论:我的零花钱
1. 教师提出问题:“小朋友们,你们平时有零花钱吗?这些零花钱是怎么来的呀?你们都用零花钱买过什么呢?”
2. 让学生分成小组,围绕问题进行讨论。教师巡视各小组,鼓励每个学生都积极发言,倾听学生的想法。
3. 小组讨论结束后,每组选一名代表向全班分享小组讨论的结果。有的学生可能会说:“我的零花钱是过年爷爷奶奶给的,我买了玩具车。”有的学生说:“我妈妈每天给我 1 元零花钱,我买了棒棒糖。”
4. 教师根据学生的分享,引导学生思考:“哪些东西是我们必须要买的,哪些东西是可以不买的呢?”
(五)课堂总结
1. 教师和学生一起回顾本节课的内容:“今天我们认识了人民币,知道了不同面值人民币的样子和价值,还听了理财小故事,讨论了我们的零花钱。”
2. 布置作业:让学生回家后和爸爸妈妈一起认一认家里的人民币,并且和爸爸妈妈说一说自己今天学到的理财知识。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 教师提问:“小朋友们,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很多关于钱的知识,谁能说一说 1 元人民币是什么样子的?”请几位学生回答,复习人民币的特征。
2. 继续提问:“那谁还记得小明和小红的故事呀?小红是怎么理财的呢?”引导学生回忆理财小故事的内容。
(二)合理消费大比拼
1. 在教室一角设置一个模拟商店,摆放各种玩具、文具和零食,贴上价格标签。
2. 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推选一名“小顾客”。给每个“小顾客”发一张模拟货币(如 10 元),让他们去商店购买东西。
3. “小顾客”在购物时,要思考哪些东西是自己真正需要的,要合理花费手中的钱。其他小组成员在旁边观察,可以给予一些建议。
4. 购物结束后,让“小顾客”回到小组,展示自己购买的东西,并说一说为什么要买这些。其他小组可以进行评价,看看哪个“小顾客”买得最合理。
5. 教师总结:“小朋友们,在买东西的时候,我们要想一想这个东西是不是我们真的需要,如果是需要的,再看看价格是不是合适,这样才能把钱花得更有价值。这就是合理消费。”
(三)我是储蓄小能手
1. 给每个学生发一个储蓄罐和一张记录卡。教师:“小朋友们,从今天开始,我们都来做储蓄小能手。把你们平时的零花钱存到这个储蓄罐里,每存一次,就在这张记录卡上记录下来。”
2. 教师讲解储蓄的好处:“储蓄可以让我们的钱越来越多,等我们有需要的时候,就可以拿出来用。比如,我们想要买一个很贵的玩具,或者遇到生病、有紧急事情的时候,储蓄的钱就可以帮上大忙啦。”
3. 组织学生进行一个简单的储蓄仪式。让学生把自己准备好的零花钱(可以是家长提前给的模拟零花钱)放进储蓄罐里,并在记录卡上写下存钱的日期和金额。
4. 鼓励学生互相分享自己存钱的目标。有的学生可能说:“我存钱是想买一个大的拼图。”有的学生说:“我想存够钱给妈妈买个礼物。”
(四)制定理财小计划
1. 教师引导学生制定一个简单的理财小计划。教师:“小朋友们,我们已经知道了要合理消费和储蓄,现在我们来给自己制定一个理财小计划吧。”
2. 在黑板上画出一个简单的表格,包含“收入”“支出”“储蓄”三个项目。教师举例说明如何填写:“假如你每周有 5 元零花钱,这就是你的收入。你打算用 2 元买文具,这就是支出。剩下的 3 元存起来,这就是储蓄。”
3. 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在纸上画出表格,填写自己的理财小计划。教师巡视,帮助有困难的学生。
4. 请几位学生上台展示自己的理财小计划,并向全班介绍。其他学生可以提出建议和意见。
(五)课堂总结与拓展
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内容:“今天我们通过模拟购物、储蓄和制定理财小计划,学会了如何合理消费和储蓄。希望小朋友们在以后的生活中,都能像今天这样,做一个会理财的好孩子。”
2. 拓展活动:让学生回家后,和爸爸妈妈一起按照自己制定的理财小计划执行,并且每周和爸爸妈妈分享自己的理财情况。下一周,在课堂上和同学们交流自己理财的收获和遇到的问题。
六、教学延伸
1. 在教室后面设置一个“理财小天地”,展示学生的理财记录卡、优秀的理财小计划等,鼓励学生互相学习。
2. 定期开展“理财小明星”评选活动,对在理财方面表现优秀的学生进行表扬和奖励,激发学生的理财积极性。
七、教学反思
在本次教学过程中,一年级学生对理财知识表现出了浓厚的兴趣,通过游戏、故事等形式,大部分学生能够认识人民币并初步理解合理消费和储蓄的概念。在模拟购物和制定理财计划的环节,学生们积极参与,锻炼了实践能力和思考能力。然而,由于一年级学生年龄较小,认知能力有限,在区分必要消费和非必要消费时,部分学生还存在一定困难。在今后的教学中,需要结合更多生活实例,通过反复引导和实践,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理财知识,养成良好的理财习惯。同时,要加强与家长的沟通与合作,让家长在日常生活中给予学生更多的理财指导,共同培养学生的理财意识和能力。
相关教案
这是一份北师大版 (2013)一年级下册第十九课 我能原谅他教案设计,共8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教学准备,教学过程,教学延伸,教学反思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小学心理健康北师大版 (2013)三年级下册第二十三课 理财是一门学问教案,共8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教学过程,教学资源的准备,教学反思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北师大版 (2013)一年级下册第三十三课 我也会理财精品教学设计,共2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新课导入,新课讲解,课堂小结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