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2024)一年级下册认识图形教学设计及反思
展开
这是一份北师大版(2024)一年级下册认识图形教学设计及反思,共5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材分析,学情分析,学习目标,学具,学习活动与支持,巩固与练习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本节课是新世纪小学数学第五版教材(北师大版)一年级上册第五单元《有趣的立体图形》的内容。
本节课是《认识图形》。主要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教材主要设计了三个活动。问题串1“说一说图中有哪些物品,把它们分分类”,提供了日常生活中的常用物品,借助已有生活经验,按照不同标准分类,初步认识立体图形。问题串2“照样子分一分,认一认”,汇报交流分类的理由,辨认抽象出立体图形的名称。问题串3“玩一玩,说一说”,通过游戏让学生进一步感受立体图形的特征,并体会物体在运动过程中的特点。
二、学情分析
本节课是学生认识立体图形的第一课,认识图形是学生认识几何体的一个情境载体,学生们在入学前对生活中的这些物体的形状叫不出它们在几何中的名字,但有一定的感性认识,大多数孩子能分辨出这些立体图形。所以要借助学生日常生活中和前面习得的“分类”经验,在直观感受操作中认识立体图形,知道这些形状不同的图形的名称以及初步了解这些立体图形的特征是这节课需要探讨的重要内容。
三、学习目标
1. 在分类、观察、动手操作等活动中,直观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初步认识这些立体图形的特点,并知道它们的名称。
2. 经历从实物抽象到图形的过程,初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建立空间观念。
3. 通过交流分享、实际操作活动中,培养学生仔细观察、乐于思考、主动表达的能力。
四、学具、教具准备
学生准备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实物,如积木、牙膏盒、茶叶桶等。教师要为每组准备不透明的袋子,装好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模型。
五、学习活动与支持
(一)情境导入
图形王国发生了一起面包丢失案,需要小侦探去找出小偷,同学们你们能不能帮助三角形爷爷抓住小偷?我们要通过侦探挑战才能成为一名合格的侦探,大家一起去看看吧!
【设计意图】创设“面包失踪案的”情境邀请学生参加侦探挑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欲望,符合学生心理的需求。
(二)探究新课。
1.分一分
三角形爷爷说当天有4名顾客来到了面包店,你们认识它们吗?老师把它们的兄弟姐妹也带到了教室,你能说一说有哪些物品吗?
首学:首先请学生先辨认这些物品,之后,可以拿着自己的学具到前面给大家说一说。在辨认完之后,教师及时引导:这里有这么多物品,这样放有点杂乱,大家想想怎么整理呢?以此唤醒学生用以学过的旧知一一分类来进行整理。学生考虑到可以按照颜色、大小、形状、轻重分类。此时,教师再引导学生按照本节课的重点学习目标一一形状,对物品进行分类。
互学:学生通过独立思考,在小组内交流,讨论能将物品分为几类。为了方便学生分类,老师可以为各类物品标序号,在小组讨论完之后,完成学习单上的分类。
群学:分享交流分类的标准和结果
预设学生表现:
组1:我把能滚动的放在一起,把这些面都能立住的放在一起了。
组2:分为三类:方方的一类,球一类,像柱子似的一类。
组3:分为四类:长长的、方方的、扁扁的一类;方方正正的,每个面都一样的一类;两个面是平的,圆圆的像柱子一样的分为一类,球一样的分为一类。
点评:你们都很有数学的眼光。这几种分法,你们更喜欢哪种分法呢?
【设计意图】通过认识实物,将物品进行分类,引导学生在小组内讨论交流,按照什么样的标准分类,再动手操作,进一步指导按形状的标准分类,初步认识立体图形的特征。
2. 认一认,玩一玩
引导学生思考:将物体按照形状分类后,不同类的物品各有什么特点?
(1)认识长方体
请同学们从学具袋中拿出长方体,看一看,摸一摸,滚一滚,然后和同桌说一说它长什么样,摸起来有什么感觉?
预设学生表现:学生在交流中有不同的认识,如:能长长方方的,有六个平平的面,相对面相同,有尖尖的角,放在桌子上不易滚动,它能够平稳的站在桌面上。
(2)认识正方体
请同学们把长方体放回学具袋中,拿正方体出来,看一看,摸一摸,滚一滚。和你的同桌说一说吧!
预设学生表现:学生交流认为是方方正正,有六个平平的面,6个面都一样。有尖尖的角,不易滚动,它能够平稳的站在桌面上。
困难点:比较长方体、正方体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
预设学生表现:将有两个正方形面的长方体认错成正方体。
(3)认识圆柱体
请同学们从学具袋中拿出圆柱体,看一看,摸一摸,滚一滚,然后和同桌说一说它长什么样,摸起来有什么感觉。
预设学生表现:根据实物,感受上下一样粗,两头有平平的面,横放可以滚动,竖放不能滚动球。
(4)认识球体
请同学们从学具袋中拿出球体,看一看,摸一摸,滚一滚,然后和同桌说一说它长什么样,摸起来有什么感觉。
预设学生表现:感受球是圆鼓鼓,没有平平的面,能任意滚动。
共学:总结立体图形的特征。
【设计意图】充分让学生在摸一摸、说一说、玩一玩的过程中感知形状。学生在积极的课堂环境中学习和体验,具有很好的效果。
六、巩固与练习
1.面包丢失案: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图形知识,根据三角形爷爷的线索,把真的小偷抓起来。梳理推导有正方形或长方形面的会是谁呢?还有一个圆圆的面从他眼前一晃向过,有同学说到了圆柱,圆柱他哪有圆圆的面啊?
2.我摸你说游戏:通过我摸你猜的小游戏进一步活跃课堂氛围,老师先示范一下规则:闭上眼睛,不要看,从袋子里摸出一个图形,来说一说你摸到的图形特点,同学们来猜一猜。师:这个物品有平平的面,请大家来猜一猜他是什么图形?通过说出一些图形的普遍特征,激发他们的进一步深入思考。
【设计意图】通过游戏,激发学生兴趣,从而使无意识的玩向研究数学知识的方向转化,在学生发现了图形的特征之后,教师设计有目的的教学活动——“面包丢失案”、“我摸你猜”,在这过程中,符合“具体到抽象再到具体”的过程,想图形的过程中对图形的特征进行再认识。
相关教案
这是一份一年级上册(2024)认识图形教案,共5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材分析,学情分析,学习目标,学具,学习活动与支持,巩固与练习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人教版一年级上册4 认识图形(一)教学设计,共3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探究新知,质疑辨析,归纳总结 分享收获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人教版一年级上册4 认识图形(一)教学设计,共6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创设情境,激发兴趣,展开活动,提出问题,引导体验,合作探究,游戏活动,发展思维,观察生活,解决问题,全课小结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