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成套资源:【轻松课堂】最新部编高教版(2023) 中职思想政治 职业道德与法治 PPT课件+教案整套
中职政治 (道德与法治)部编高教版(2023)职业道德与法治第12课 自觉抵制犯罪优秀同步练习题
展开
这是一份中职政治 (道德与法治)部编高教版(2023)职业道德与法治第12课 自觉抵制犯罪优秀同步练习题,共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项选择题,简答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 3 分,共 30 分)
1.犯罪的最本质特征是( )
A.刑事违法性 B.应受刑罚处罚性 C.严重社会危害性 D.触犯法律
2.下列哪项不属于刑法的基本原则?( )
A. 罪刑法定原则
B. 罪刑相适应原则
C. 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原则
D. 罪责自负与刑罚个别化原则(但此处强调“罪责自负”与“刑罚个别化”分开不是原则)
3.刑法对于未成年人犯罪的处理原则是什么?( )
A. 与成年人同等对待
B. 从轻或减轻处罚
C. 免予处罚
D. 必须判处缓刑
4.以下哪项不属于刑法规定的刑罚种类?( )
A. 管制
B. 拘役
C. 有期徒刑
D. 罚款
5.预防犯罪,我们应该( )
A.结交不良朋友 B.沉迷网络游戏 C.遵守法律法规 D.参与打架斗殴
6.犯罪的法律后果是( )
A.批评教育 B.民事赔偿 C.行政处罚 D.刑罚处罚
7.小明在与他人发生冲突时,一怒之下将对方打成重伤,他的行为属于( )
A.一般违法行为 B.民事违法行为 C.行政违法行为 D.犯罪行为
8.在与犯罪行为作斗争的过程中,以下哪种行为最有可能构成正当防卫?( )
A. 甲看到乙正在实施盗窃,便持刀追赶乙,致乙受伤
B. 丙发现丁正在对其实施抢劫,便拿起身边的椅子砸向丁,致丁受伤
C. 戊误以为己是犯罪嫌疑人,便对己实施殴打
D. 庚发现辛在盗窃,便报警并跟随辛,未对辛采取任何暴力行为
9.在与犯罪行为作斗争的过程中,以下哪种行为可能构成见义勇为?( )
A. 甲看到乙被抢劫,但选择袖手旁观
B. 丙发现丁落水,便跳入水中将其救起
C. 戊看到己在盗窃,便立即报警并告知警方详细信息
D. 庚发现辛在实施暴力犯罪,便冲上前去制止辛的行为
10.在与犯罪行为作斗争的过程中,以下哪种行为可能构成妨害公务罪?( )
A. 甲看到警察正在追捕犯罪嫌疑人,便上前协助警察抓住嫌疑人
B. 乙在警察执法时,拒不配合并辱骂警察
C. 丙在警察调查案件时,主动提供线索并积极配合调查
D. 丁发现警察在处理交通事故时,主动帮忙疏导交通
二、简答题(每题 10 分,共 30 分)
1.简述犯罪的基本特征。
2.中职生应该如何预防犯罪?
3.请举例说明犯罪对社会的危害。
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C 2【答案】D
【详解】刑法的基本原则通常包括罪刑法定原则、罪刑相适应原则和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原则。罪责自负与刑罚个别化虽然重要,但它们并不构成刑法的基本原则,而是刑罚适用的具体原则或要求。
3【答案】B
【详解】刑法对于未成年人犯罪的处理原则是“教育、感化、挽救”的方针,以及“从轻或减轻处罚”的原则。这体现了对未成年人的特殊保护和关爱。
4【答案】D
【详解】刑法规定的刑罚种类包括主刑和附加刑。主刑包括管制、拘役、有期徒刑、无期徒刑和死刑;附加刑包括罚金(注意是“罚金”而非“罚款”)、剥夺政治权利和没收财产。因此,“罚款”不属于刑法规定的刑罚种类。
5.C 6.D 7.D 8【答案】B
【详解】本题考察的是正当防卫的构成要件。正当防卫是指为了使国家、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财产和其他权利免受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而采取的制止不法侵害的行为。选项A中甲的行为可能构成防卫过当,因为持刀追赶并致乙受伤超出了必要限度;选项C中戊的行为属于假想防卫,因为己并非真正的犯罪嫌疑人;选项D中庚的行为属于紧急避险的预备措施,并未直接对辛采取暴力行为。而选项B中丙的行为符合正当防卫的构成要件,即针对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丁的抢劫行为),采取了必要的防卫行为(拿起椅子砸向丁),且未超出必要限度。因此,正确答案是B。
9【答案】D
【详解】本题考察的是见义勇为的构成要件。见义勇为是指在法定职责或者特定义务之外,为保护国家、集体利益或者他人的人身、财产安全,不顾个人安危,与正在发生的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或者抢险、救灾、救人的行为。选项A中甲的行为构成不作为的违法行为,不符合见义勇为的构成要件;选项B中丙的行为属于救助落水者的行为,虽然值得赞扬,但并非与犯罪行为作斗争,因此不构成见义勇为;选项C中戊的行为属于协助警方调查的行为,虽然合法,但并未直接面对和制止犯罪行为,因此也不构成见义勇为;而选项D中庚的行为符合见义勇为的构成要件,即为了保护他人的人身安全,不顾个人安危,冲上前去制止正在实施的暴力犯罪行为。因此,正确答案是D。
10【答案】B
【详解】本题考察的是妨害公务罪的构成要件。妨害公务罪是指以暴力、威胁方法阻碍国家机关工作人员依法执行职务的行为。选项A中甲的行为属于协助警察执行职务的合法行为;选项C中丙的行为属于积极配合警察调查案件的合法行为;选项D中丁的行为属于帮助警察处理交通事故的合法行为。而选项B中乙的行为符合妨害公务罪的构成要件,即在警察执法时拒不配合并辱骂警察,属于以暴力、威胁方法阻碍国家机关工作人员依法执行职务的行为。因此,正确答案是B。
二、简答题
1.犯罪的基本特征有三个:严重社会危害性、刑事违法性、应受刑罚处罚性。严重社会危害性是犯罪的最本质特征;刑事违法性是犯罪的法律标志;应受刑罚处罚性是犯罪的严重社会危害性和刑事违法性的必然法律后果。
2.中职生预防犯罪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1)增强法治观念,学习法律知识,了解犯罪的危害和后果。(2)培养良好品德,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3)远离不良行为,不结交不良朋友,不参与打架斗殴、盗窃等违法犯罪活动。(4)遵守法律法规和学校纪律,做一个守法的好学生。
3.犯罪对社会的危害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破坏社会秩序,影响社会稳定。例如,盗窃、抢劫等犯罪行为会使人们的财产安全受到威胁,影响人们的正常生活。(2)损害公共利益。比如,破坏公共设施、污染环境等犯罪行为会损害社会公共利益。(3)影响社会风气。犯罪行为会给社会带来不良影响,使人们对社会失去信心,影响社会的和谐发展。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中职部编高教版(2023)第四单元 遵守法律规范第13课 学会依法维权精品课后作业题,共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项选择题,简答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中职部编高教版(2023)第11课 依法从事民事活动精品练习题,共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项选择题,简答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部编高教版(2023)职业道德与法治第8课 建设法治中国优秀习题,共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项选择题,简答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