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英语朗读宝

    湖北省武汉市江汉区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上)期末物理试卷

    湖北省武汉市江汉区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上)期末物理试卷第1页
    湖北省武汉市江汉区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上)期末物理试卷第2页
    湖北省武汉市江汉区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上)期末物理试卷第3页
    还剩14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湖北省武汉市江汉区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上)期末物理试卷

    展开

    这是一份湖北省武汉市江汉区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上)期末物理试卷,共1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填空题,作图题,实验探究题,计算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1.下列估测符合实际的是( )
    A. 八年级上册物理课本的厚度约为1dm
    B. 高速公路上小轿车行驶的速度约为100m/s
    C. 武汉夏天的平均气温约为40℃
    D. 两枚鸡蛋的质量约为120g
    2.如图为我国迄今发现的最早的管乐器——贾湖骨笛,吹奏时按压骨笛上不同的孔洞可以改变声音的( )
    A. 音调 B. 响度
    C. 音色 D. 声速
    3.青藏铁路沿线冻土区竖立了许多热棒,如图所示,其下端插在冻土中,里面填充了低沸点的液态氨。在寒冷的季节,热棒下端的液态氨变成气态氨上升到热棒的上端,将冻土里的热量“搬运”出去,以确保路基稳定。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若温度升高,冻土会液化,导致路基下沉B. 可以使用液态水替代液态氨
    C. 液态氨在热棒下端汽化吸热D. 气态氨在热棒上端凝固放热
    4.如图所示,月球绕地球沿椭圆轨迹运动,当月球运动到距地球最近的位置(地月表面距离约3.6×108m),且正好是满月时,我们就能观赏到“超级月亮”。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月亮本身可以发光
    B. 可以利用超声波测量地月距离
    C. 出现“超级月亮”时,光从月球表面到达地球表面的时间约2.4s
    D. “超级月亮”看上去比平时大,是因为月亮对我们眼睛所成的“视角”变大
    5.如图所示,一位网友旅游时拍的照片里有三只“鹤”。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水中黑鹤是光沿直线传播形成的实像
    B. 水中黑鹤是鹤的影子,它与鹤的大小一定相等
    C. 水中白鹤是光的折射形成的虚像
    D. 水中白鹤与鹤的大小相等
    6.水中M处有一枚小石子,小明看到这枚小石子的像在N处,他想用激光笔照亮这枚小石子,激光笔和眼睛的位置大致都在S处。下列光路正确的是( )
    A. B.
    C. D.
    7.如图所示,一束太阳光射入三棱镜后,在光屏上形成了一条彩色光带。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这种现象叫作光的色散
    B. 这条彩色光带的两端之外是没有光的
    C. 各种色光中,紫光偏折程度最大
    D. 如果把红、绿、蓝三种色光按不同比例混合,也可以看到各种颜色
    8.根据入射光线和折射光线,可知甲、乙两图中虚线框内的透镜分别是( )
    A. 凸透镜、凸透镜B. 凸透镜、凹透镜C. 凹透镜、凸透镜D. 凹透镜、凹透镜
    9.如图所示是孩子正在玩“地面投影互动”的游戏。游戏画面的投影片经投影仪在地上成像,红外传感器捕捉孩子的动作,并实时传输给电脑。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投影仪成的是倒立、放大的实像
    B. 若投影仪镜头的焦距为50mm,则投影片到镜头的距离应大于100mm
    C. 从不同的方向都能看到地上的画面,是因为光在地上发生了漫反射
    D. 红外传感器能捕捉孩子的动作,是因为人体会辐射红外线
    10.某同学在拍摄武汉地标黄鹤楼时,发现牌匾上“黄鹤楼”的字太小。若他想使拍到的字更大,则应该( )
    A. 靠近黄鹤楼,同时将镜头前伸
    B. 靠近黄鹤楼,同时将镜头后缩
    C. 远离黄鹤楼,同时将镜头前伸
    D. 远离黄鹤楼,同时将镜头后缩
    11.关于眼睛和眼镜,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眼睛观察远处物体时,晶状会变厚B. 近视眼的近点比正常眼睛的近点小
    C. 远视眼应该配戴凹透镜矫正D. 远视眼镜只能成放大的像
    12.现有一盒规格相同的回形针,如图所示。甲同学想用天平测量出一枚回形针的质量m;乙同学想估计这盒回形针的数量n。他们设计了下列方案:
    ①甲同学:用天平测量一枚回形针的质量m
    ②甲同学:测量20枚回形针的质量m1,则m=m120
    ③乙同学:测量20枚回形针的质量m1和这盒回形针的总质量m2(不含包装),则n=20×m2m1
    ④乙同学:测量这盒回形针的总质量m2(不含包装),称量出100g回形针并数出100g回形针的数量n1,则n=n1×m2100g
    请帮他们选择合理的方案( )
    A. ①③B. ①④C. ②③D. ②④
    13.建筑工地上的脚手架一般由钢管搭设而成。有一种钢管的外径为D,壁厚为d,长为l,其横截面如图所示。这种钢管的质量是(钢的密度用ρ表示)( )
    A. ρlπd2
    B. 14ρlπ(D2−d2)
    C. ρlπ(14D2−d2)
    D. ρlπd(D−d)
    14.关于密度的应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500mL矿泉水的质量约500kg
    B. 一个装满100g水的瓶子,一定能装下100g的酒精
    C. 氧气瓶里的氧气用掉一半后密度不变
    D. 盐水选种时,沉在底部的是较饱满的种子
    15.某工程要用沥青混合料给长600m、宽20m的道路进行铺设,沥青混合料在铺设时要经过压实等工艺,铺设后混合料的厚度会比铺设前少30%,要求铺设后混合料的厚度为14cm。若用载质量为24t的卡车运送这些沥青混合料,至少需要运送的车次为(已知沥青混合料在铺设前的密度为1.2×103kg/m3)( )
    A. 59车次B. 84车次C. 120车次D. 280车次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14分。
    16.如图所示,我国自主研发的“九天”无人机在珠海航展精彩亮相,其最大飞行速度700km/ℎ,航时12ℎ,还配有一个任务舱,可以携带大量小型无人机。以任务舱为参照物,飞行中的“九天”无人机是______(填“运动”或“静止”)的。“九天”无人机的最大飞行距离为______km。飞机外壳采用高强度、______(填“高”或“低”)密度的合金或新型合成材料制成。
    17.用如图所示的玻璃壶烧水时,能看到大量气泡从底部上升,气泡里面是______(填“空气”或“水蒸气”);同时壶嘴处有白雾出现,白雾的产生是______(填物态变化名称)现象。把一支铅笔放在盛满水的玻璃壶一侧,透过玻璃壶去观察铅笔,可能会看到图乙中的______(填序号)。
    18.在寒冷的冬天,湖面封冻了,较深湖底的水却有可能保持4℃的水温,如图为冬天湖水温度分布示意图。
    (1)图中A、B两处的水温相比,______(填“A”或“B”)处的水温更高。
    (2)水在4℃时,密度______(填“最大”或“最小”)。温度低于4℃时,随着温度的升高,水的密度越来越______(填“大”或“小”)。
    (3)若湖面冰层体积为108m3,则这些冰熔化成水后的体积为______m3。
    19.某同学用如图所示的装置探究光的折射现象及其特点,使光从空气斜射入半圆形玻璃砖,并将入射角和折射角记录在了表格中。
    (1)根据表中数据可知:光从空气斜射入玻璃砖时,折射角______(填“小干”“大于”或“等于”)入射角,折射角随着入射角的增大而______。
    (2)当光垂直射入玻璃砖时,折射角为______度。
    (3)该同学将一束光从半圆形玻璃砖中以25.4°的入射角射入空气,测得折射角恰好为40°,这说明在折射现象中,______。
    三、作图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8分。
    20.平面镜和凸透镜都能成虚像,但成像原理却不同。请用光的反射定律在图甲中画出S发出的两条光经平面镜反射后的光线,再在图乙中画出S发出的两条光通过凸透镜之后的光线,并确定甲、乙两图中S的虚像位置S′。(保留作图痕迹)
    21.请在图中大致画出来自远处的光进入近视眼晶状体后的光线。
    四、实验探究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23分。
    22.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各小组进行了不同方案的实验。

    (1)实验过程中,要在成像最______时,记录光屏的位置和像的特点。
    (2)小艾小组将发光物体、凸透镜和光屏放在如图甲所示的位置,在光屏上得到的清晰像是图中的______(填序号),保持发光物体和光屏的位置不变,将凸透镜移至光具座______cm刻度处,能再次在光屏上得到一个清晰的像。
    (3)小悟小组用一个高度为6cm的发光物体进行实验。实验中,他们测量了实像的高度,记录在下表中。该小组使用的凸透镜的焦距为______cm,当物距和焦距的关系满足物距大于______倍焦距时,实像高度将小于发光物体高度的一半。
    (4)小理小组想探究凸透镜焦距变化对成像的影响。如图乙所示,此时光屏上得到了一个清晰像,记为“像A”,他们将凸透镜换成了一个焦距更小的凸透镜。
    ①保持光屏和凸透镜在图乙中的位置不变,只移动发光物体使光屏上再次得到清晰的像,记为“像B”,则“像B”比“像A”______(填“大”或“小”)。
    ②保持发光物体和凸透镜在图乙中的位置不变,只移动光屏使光屏上再次得到清晰的像,记为“像C”,则“像C”比“像A”______(填“大”或“小”)。
    23.某同学用两个焦距分别为10cm和20cm的凸透镜制作了一个如图甲所示的望远镜。

    (1)目镜的作用相当于一个______(填“照相机”“投影仪”或“放大镜”)。
    (2)这种望远镜的放大倍率是物镜的焦距与目镜的焦距之比,为了让成像质量好一些,放大倍率为2~3即可,因此应选择焦距为______cm的凸透镜作为物镜,另一个凸透镜作为目镜。
    (3)该同学制作的望远镜结构如图乙所示,用它观察远处物体时,眼睛在图乙中______(填字母)位置观察效果更好,当他观察的物体变近时,应将纸筒______(填“拉长一些”“缩短一些”或“保持不变”)。
    24.实验小组在测量小土豆的密度时,进行了如下实验。

    (1)小组同学将天平放在水平的桌面上,把游码移到标尺左端的零刻度线处,发现指针位置如图甲所示,应将平衡螺母向______(填“左”或“右”)调节使天平横梁水平平衡。
    (2)用已调好的天平测量小土豆的质量,如图乙所示,小土豆的质量为______g。
    (3)用细线系好小土豆,将小土豆放入盛有50mL水的量筒中,量筒中的水面升高到如图丙所示的位置,应按图示中______(填序号)的情况读取量筒的示数。
    (4)小土豆的体积为______cm3,密度为______kg/m3。
    (5)在测量一个质量为154g土豆的密度时,小组同学发现这个土豆无法放入量筒,于是他们将土豆缓缓放入一个盛满水的溢水杯中,直至浸没,测得溢出水的质量为140g,这个土豆的密度为______kg/m3。若在测量溢出水的质量时,不小心有水溅出,则测得土豆的密度与真实值相比将______(填“偏大”或“偏小”)。
    25.小琪利用注射器、天平(带砝码)测量酒精的密度。

    (1)如图甲所示,她将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准备调节平衡螺母使天平水平平衡。请指出操作中的错误______。
    (2)纠正错误后,继续实验:
    ①先用注射器抽取适量酒精,如图乙所示,酒精的体积为______mL,将装有酒精的注射器放到已调好的天平上,测得注射器和酒精的总质量为28g。
    ②再用注射器继续抽取酒精,发现活塞位置恰好在20mL刻度线处,用天平测量注射器和酒精的总质量,天平平衡时,放在右盘中的砝码和游码的位置如图丙所示,则酒精和注射器的总质量为______g,测得酒精的密度为______g/cm3。
    (3)若第2次使用注射器抽取酒精时不小心混入了少量空气,则测得的酒精密度值将______(填“偏大”“偏小1或“不变”)。
    五、计算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10分。
    26.图甲是我国自主研发的“极目一号”浮空器被系缆固定在锚泊车上的场景,它就像空中悬游的“大白鲸”。“极目一号”气囊的总体积为9000m3。

    (1)一名中学生的质量取50kg,密度取1.0×103kg/m3。“极目一号”气囊的总体积相当于多少名中学生的总体积?
    (2)如图甲所示,“极目一号”系缆总长6000m、直径仅2cm,强度却是钢丝的五倍。其关键承力部分材料的密度为1.5×103kg/m3,体积占系缆总体积的13。若将关键承力部分材料换成等体积密度为8×103kg/m3的钢丝,则系缆总质量会增加多少吨?(π=3)
    (3)“极目一号”浮空器的结构如图乙所示,它的气囊内用薄膜分隔成了两个部分:主气囊里面充氦气,质量始终不变;副气囊里面充空气,可根据需要改变空气的质量。浮空器在海拔升高时,气囊总体积不变,主气囊内的氦气会膨胀,此时需要将副气囊中的空气排出一部分。某次任务中,“极目一号”在海拔5500m处时,主气囊内氦气的密度为0.1kg/m3、副气囊内空气的密度为0.72kg/m3,主、副气囊的体积之比为2:1。当它上升至海拔7770m处时,主、副气囊内气体的密度均变为原来的34。“极目一号”从海拔5500m处上升至7770m处的过程中,副气囊排出了空气多少吨?
    答案和解析
    1.D
    【解析】A.八年级上册物理课本的厚度不足1cm=0.1dm,故A不符合实际;
    B.高速公路上小轿车行驶的速度约为100km/ℎ,故B不符合实际;
    C.武汉夏天的平均气温较高,但达不到40℃,故C不符合实际;
    D.两枚鸡蛋的质量可能为120g,故D符合实际。
    故选:D。
    2.A
    【解析】由于音调的高低与声源的振动频率有关,所以用手指按住不同的孔,改变了骨笛里面空气柱振动的长度,则空气柱振动的频率发生变化,则改变了声音的音调,其音色、响度、声速都没变,故A正确,BCD错误。
    故选:A。
    3.C
    【解析】A.若温度升高,冻土会熔化,导致路基下沉,故A错误;
    B.低沸点的液态氨,不可以使用液态水替代液态氨,故B错误;
    C.液态氨在热棒下端汽化吸热,故C正确;
    D.气态氨在热棒上端液化放热,故D错误;
    故选:C。
    4.D
    【解析】A、自身能发光的物体叫光源,月亮本身不能发光,靠反射太阳光到达地面,月亮不是光源,故A错误;
    B、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不可以利用超声波测量地月距离,故B错误;
    C、出现“超级月亮”时,光从月球表面到达地球表面的时间t=sv=3.6×108m3×108m/s=1.2s,故C错误;
    D、人们欣赏到比平时更大、更亮的“超级月亮”,是因为月球运动到距地球最近的位置,人们观察的视角变大了,故D正确。
    故选:D。
    5.D
    【解析】ACD、水中白鹤属于平面镜成像,是由于光的反射形成的与鹤的大小相等的虚像,故AC错误,D正确;
    B、水面相当于平面镜,白鹤在水中的倒影是白鹤在水中的像,不是影子,它与鹤的大小不一定相等,故B错误;
    故选:D。
    6.B
    【解析】根据折射定律可知,看到水中的小石子是小石子M的光从水中射向水面,光在水面发生折射;根据光路的可逆性,若要在S处的激光笔发出的光能射到河底的小石子上,应朝着小石子的像N射向水中,故ACD错误,B正确。
    故选:B。
    7.B
    【解析】A、由于不同颜色的光的波长不同,通过三棱镜的折射程度不同,所以白光经三棱镜后,光屏上自上而下出现了红、橙、黄、绿、蓝、靛、紫的色带,这种现象叫作光的色散现象,故A正确;
    B、这条彩色光带的两端之外还有看不见的红外线和紫外线,故B错误;
    C、由图可知,紫光在光带的最下方,说明各种色光中,紫光偏折程度最大,故C正确。
    D、把红、绿、蓝三种色光按不同比例混合后,可以产生各种颜色的光,故D正确。
    故选:B。
    8.C
    【解析】甲图中,平行光经透镜以后发散,说明是凹透镜;乙图中,会聚的光线经透镜折射后光线会聚(靠近主光轴),说明该透镜是凸透镜,故C正确,ABD错误。
    故选:C。
    9.B
    【解析】AB、若投影仪镜头的焦距为50mm,则投影片到镜头的距离应大于50mm小于100m,成的是倒立、放大的实像,故A正确,B错误;
    C、平行光射向凹凸不平的反射面,反射光线射向四面八方,这种反射是漫反射,从不同的方向都能看到地上的画面,是因为光在地上发生了漫反射,故C正确;
    D、人体会辐射红外线,所以红外传感器捕捉孩子的动作,并实时传输给电脑,故D正确。
    故选:B。
    10.A
    【解析】凸透镜成实像时,物距增大,像距减小,像变小;
    若他想使拍到的字更大,需要增大像距,减小物距,即靠近黄鹤楼,同时将镜头前伸。
    故选:A。
    11.B
    【解析】A、当睫状体放松时,晶状体变薄,对光的偏折能力变小,远处物体射来的光会聚在视网膜上,眼睛就可以看清远处的物体,故A错误;
    B、近视眼的眼球晶状体的曲度过大,远处物体射来的光线通过晶状体折射后形成的像,就会落在视网膜的前方造成近视眼,近视眼的明视距离小于25cm,其近点远点都比正常人短,故B正确;
    CD、矫正远视眼的方法是佩戴适合度数的凸透镜,凸透镜可以成放大的像,也可以成缩小的像,故CD错误。
    故选:B。
    12.C
    【解析】(1)一枚回形针的质量太小,不能直接测量,故先测量20枚回形针的质量m1,从而得出一枚回形针的质量,则m=m120
    乙同学想估计这盒回形针的数量n,测量20枚(数出100枚,数量太多,不易操作)回形针的质量m1和这盒回形针的总质量m2(不含包装),从而得出n=20×m2m1,即②③正确。
    故选:C。
    13.D
    【解析】钢管的截面积S=π(D2)2−π(D−2d2)2=πd(D−d);
    体积:V=Sl=πd(D−d)l;
    由得,钢管的质量:
    m=ρV=πdlρ(D−d)。
    故选:D。
    14.D
    【解析】A、500mL矿泉水的质量m=ρV=1g/cm3×500cm3=500g,故A错误;
    B、水比酒精的密度大,根据ρ=mV可知,相同质量的水和酒精,酒精的体积大,故能装满100g水的瓶子一定不能装下100g的酒精,故B错误;
    C、一氧气瓶的氧气,用掉一半氧气后,氧气的质量变为原来的一半,但氧气的体积不变,根据ρ=可知氧气的密度变为原来的一半,故C错误;
    D、盐水选种时,沉底的种子密度大于盐水,而浮的重力密度小于盐水,故沉在底部的是较饱满的种子,故D正确。
    故选:D。
    15.C
    【解析】根据铺设后混合料的厚度会比铺设前少30%,则(1−30%)H=14cm,解得厚度H=20cm=0.2m;
    根据ρ=mV知,材料的质量m=ρV=ρabH=1.2×103kg/m3×600m×20m×0.2m=2.88×106kg=2880t;
    需要的车次n=mm1=2880t24t=120车次。
    故选:C。
    16.静止 8400 低
    【解析】(1)以任务舱为参照物,飞行中的“九天”无人机相对于任务仓的位置没有发生改变,所以无人机是静止的。
    (2)根据v=st可得,无人机的最大飞行距离:s=vt=700km/ℎ×12ℎ=8400km。
    (3)根据ρ=mV知,体积相同的不同物质,密度越小,质量越小。为了便于起飞,飞机应景可能的减小质量,所以飞机外壳采用高强度、低密度的合金或新型合成材料制成。
    故答案为:静止;8400;低。
    17.水蒸气 液化 ③
    【解析】用如图所示的玻璃壶烧水时,能看到大量气泡从底部上升,气泡里的气体是水汽化产生的,为水蒸气;
    白雾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形成的小水珠,属于液化现象;
    装有水的玻璃壶相当于凸透镜,将铅笔由靠近玻璃瓶的位置向远处慢慢移动的过程中,物距小于焦距,起到放大镜作用,透过透镜会看到铅笔尖逐渐变长;物距大于焦距时,成倒立的实像,笔尖朝向发生改变,由于玻璃瓶上、下粗细均匀,铅笔所成像的粗细一直不会有明显的变化,故透过玻璃壶去观察铅笔,可能会看到图乙中的③。故答案为:水蒸气;液化;③。
    18.B 最大 小 9×107
    【解析】(1)从冬天湖水温度分布示意图可得,冰面以下水温逐渐增大,所以图中A、B两处的水温相比,B处的水温更高。
    (2)水在4℃时密度最大;
    水在0~4℃范围内反常膨胀,即当水温低于4℃时,水是热缩冷胀的,体积变大,根据ρ=mV可知水的密度越来越小。
    (3)由ρ=mV得,冰的质量为m冰=ρ冰V冰=0.9×103kg/m3×108m3=9×1010kg,
    质量是物体的属性,与状态无关,水与冰的质量相同,水的质量为m水=m冰=9×1010kg,
    水的体积为V水=m水ρ水=9×1010kg1.0×103kg/m3=9×107m3。
    故答案为:(1)B;(2)最大;小;(3)9×107。
    19.小于 增大 0 光路可逆
    【解析】(1)由表格数据可知,当光从空气斜射入玻璃砖时,折射角小于入射角;且折射角随着入射角的增大而增大;
    (2)由表格中可知,当入射角为0°时,折射角也为0°;由此可得,当光从空气垂直入射到其它透明介质时,传播方向不发生改变;
    (3)由表格可知,光从空气斜射入玻璃砖时,入射角为40°,折射角为25.4°;将一束光从半圆形玻璃砖中以25.4°的入射角射入空气,测得折射角恰好为40°,说明光路可逆。
    故答案为:(1)小于;增大;(2)0;(3)光路可逆。
    20.(1)光垂直入射到镜面时,反射光线将按原路反射回来,反射角等于入射角,且等于0°;过发光点S发出的光照射到平面镜上的另一个入射点作出法线,根据反射角等于入射角画出这条入射光线的反射光线;将两条反射光线反向延长,即为发光点S的像点S′;
    (2)过光心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传播方向不改变;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将过焦点。两条折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的交点即为发光点S的像点S′,如图所示:

    【解析】(1)根据反射定律: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内,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作出反射光线;然后将两条反射光线反向延长,即为发光点S的像点S′;
    21.近视眼的晶状体变厚,远处物体的像成在视网膜的前方,如图所示:

    22.清晰 ④ 35.0 15.0 3 大 小
    【解析】(1)实验过程中,要来回移动光屏,直到光屏上成像最清晰时,记录光屏的位置和像的特点;
    (2)由图甲可知,此时物距大于像距,根据凸透镜成实像时,物距大于像距,成倒立、缩小的实像,故在光屏上得到的清晰像是图中的④;
    根据在光的折射中,光路是可逆的可知,将凸透镜移至光具座35.0cm刻度处,能再次在光屏上得到一个清晰的像;
    (3)由表中数据可知,当u=v=30.0cm时,光屏上成倒立、等大的实像,即2f=30.0cm,故该凸透镜的焦距为f=15.0cm;
    由表中数据可知,当物距大于3倍焦距时,实像高度将小于发光物体高度的一半;
    (4)由图乙可知,此时u=v=2f,成倒立、等大的实像;
    ①若将凸透镜换成了一个焦距更小的凸透镜,保持光屏和凸透镜在图乙中的位置不变,此时v>2f′,根据2f>u>f,v>2f,成倒立、放大的实像,则“像B”比“像A”大;
    ②若将凸透镜换成了一个焦距更小的凸透镜,保持发光物体和凸透镜在图乙中的位置不变,此时u>2f′,根据u>2f,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则“像C”比“像A”小。
    故答案为:(1)清晰;(2)④;35.0;(3)15.0;3;(4)①大;②小。
    23.放大镜 20 C 拉长一些
    【解析】(1)望远镜的目镜的作用相当于一个放大镜;
    (2)为了让成像质量好一些,取放大倍率为2~3倍即可,且应选择焦距较长、直径较大的凸透镜作为物镜,故20cm的凸透镜作为物镜,10cm的凸透镜作为目镜;
    (3)用图乙的望远镜观察远处物体时,眼睛在图乙中C位置观察效果更好,此时成像更清晰;当他观察的物体变近时,像距会变大,应将纸筒拉长一些。
    故答案为:(1)放大镜;(2)20;(2)C;拉长一些。
    24.右 32.4 ② 27 1.2×103 1.1×103 偏大
    【解析】(1)根据天平调平衡时遵循的原则:指针偏向分度盘左侧,平衡螺母向右调节,指针偏向分度盘右侧,平衡螺母向左调节,先快后慢。发现指针指在分度盘的左侧,要使横梁平衡,应将平衡螺母向右调节使天平横梁水平平衡;
    (2)由图乙所示可知,小土豆的质量为:m=20g+10g+2.4g=32.4g;
    (3)测量量筒中液体体积时,视线要和液柱的凹面底部相平,甲①俯视读数,测量值偏大,②读数时与页面的凹面底部向平,读数正确,丙③仰视读数,测量值偏小;
    (4)在用量筒测固体体积时,要用两次的体积之差求出固体的体积。则小土豆的体积V=77mL−50mL=27mL=27cm3;根据密度公式可知小土豆的密度ρ=mV=32.4g27cm3=1.2g/cm3=1.2×103kg/m3;
    (5)溢出水的体积V水=m 水V水=140g1g/cm3=140cm3;则该土豆的密度ρ=m土豆V土豆=154g140cm3=1.1g/cm3=1.1×103kg/m3;
    在测量溢出水的质量时,不小心有水溅出,造成溢出水的质量减小,从而导致测量土豆的体积减小,由可知,测出的土豆密度会偏大。
    故答案为:(1)右;(2)32.4;(3)②;(4)27;1.2×103;(5)1.1×103;偏大。
    25.未将游码拨到标尺的零刻度线处 10 35.8 0.78 偏小
    【解析】(1)根据天平调节平衡的步骤可知,接下来的操作是将游码拨到标尺的零刻度线处,再调节平衡螺母直到指针指在分度盘中央;
    (2)由图可知,注射器中酒精的体积为:V=10mL=10cm3;
    由图丙可知酒精至20mL处时,注射器和酒精的总质量m=20g+10g+5g+0.8g=35.8g;
    则注射器中10mL的酒精质量为m′=35.8g−28g=7.8g,
    酒精的密度ρ=mV=7.8g10cm3=0.78g/cm3;
    (4)若第2次使用注射器抽取的酒精中混有气泡,则用针管抽出来酒精的质量偏小,根据ρ=mV,理论上测得的酒精密度偏小。
    故答案为:(1)未将游码拨到标尺的零刻度线处;(2)①10;②35.8;0.78;(3)偏小。
    26.【解析】(1)一个学生的体积V1=m1ρ1=50kg1.0×103kg/m3=5×10−2m3,
    相对于学生的人数n=V总V1=9000m35×10−2m3=1.8×105;
    (2)承力部分的体积V2=13(d2)2Lπ=13×(2×10−2m2)2×6000m×3=0.6m3,
    细绳的质量增加Δm=(ρ铁−ρ2)V2=(8×103kg/m3−1.5×103kg/m3)×0.6m3=3.9×103kg=3.9t;
    (3)海拔5500m时,主、副气囊的体积之比时2:1,
    V主=23V总=23×9000m3=6000m3,V副=13V总=13×9000m3=3000m3
    此时主、副气囊的质量m主=V主ρ主=6000m3×0.1kg/m3=600kg,
    m副=V副ρ副=3000m3×0.72kg/m3=2160kg,
    海拔7770m时,ρ主1=34ρ主=0.075kg/m3,ρ副1=34ρ副=0.54kg/m3,
    氦气的质量不变,此时的体积V主1=m主ρ主1=600kg0.075kg/m3=8000m3,
    此时空气的体积V副1=V总−V主1=9000m3−8000m3=1000m3
    m副′=V副1ρ副1=1000m3×0.54kg/m3=540kg,
    排出的空气质量m排=m副−m副′=2160kg−540kg=1620kg=1.62t;
    答:(1)气囊的体积相当于1.8×105个学生的总体积;
    (2)系缆总质量会增加3.9吨;
    (3)副气囊排出的空气时是1.62吨。
    实验次数
    1
    2
    3
    4
    入射角
    10°
    20°
    30°
    40°
    折射角
    6.6°
    13.2°
    19.5°
    25.4°
    物距/cm
    20.0
    25.0
    30.0
    35.0
    40.0
    45.0
    50.0
    60.0
    80.0
    100.0
    像高/cm
    18.0
    9.0
    6.0
    4.5
    3.6
    3.0
    2.6
    2.0
    1.4
    1.1

    相关试卷

    2024~2025学年湖北省武汉市江汉区武汉市一初学苑学校八年级(上)12月月考物理试卷(无答案):

    这是一份2024~2025学年湖北省武汉市江汉区武汉市一初学苑学校八年级(上)12月月考物理试卷(无答案),共9页。

    2024年湖北省武汉市江汉区中考物理模拟试卷(二):

    这是一份2024年湖北省武汉市江汉区中考物理模拟试卷(二),文件包含2024年湖北省武汉市江汉区中考物理模拟试卷二docx、2024年湖北省武汉市江汉区中考物理模拟试卷二pdf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0页, 欢迎下载使用。

    2022-2023学年湖北省武汉市江汉区八年级上学期期末物理试卷(含答案):

    这是一份2022-2023学年湖北省武汉市江汉区八年级上学期期末物理试卷(含答案),共20页。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