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英语朗读宝

    【核心素养】浙教版科学九年级下册 4.1-4.4环境及可持续发展 同步课件+同步练习

    资料中包含下列文件,点击文件名可预览资料内容
    • 课件
      【核心素养】浙教版科学九年级下册 4.1-4.4环境及可持续发展 同步课件.pptx
    • 原卷
      【核心素养】浙教版科学九年级下册 4.1-4.4环境及可持续发展(分层练习)(原卷版).docx
    • 解析
      【核心素养】浙教版科学九年级下册 4.1-4.4环境及可持续发展(分层练习)(解析版).docx
    【核心素养】浙教版科学九年级下册 4.1-4.4环境及可持续发展 同步课件第1页
    【核心素养】浙教版科学九年级下册 4.1-4.4环境及可持续发展 同步课件第2页
    【核心素养】浙教版科学九年级下册 4.1-4.4环境及可持续发展 同步课件第3页
    【核心素养】浙教版科学九年级下册 4.1-4.4环境及可持续发展 同步课件第4页
    【核心素养】浙教版科学九年级下册 4.1-4.4环境及可持续发展 同步课件第5页
    【核心素养】浙教版科学九年级下册 4.1-4.4环境及可持续发展 同步课件第6页
    【核心素养】浙教版科学九年级下册 4.1-4.4环境及可持续发展 同步课件第7页
    【核心素养】浙教版科学九年级下册 4.1-4.4环境及可持续发展 同步课件第8页
    【核心素养】浙教版科学九年级下册 4.1-4.4环境及可持续发展(分层练习)(原卷版)第1页
    【核心素养】浙教版科学九年级下册 4.1-4.4环境及可持续发展(分层练习)(原卷版)第2页
    【核心素养】浙教版科学九年级下册 4.1-4.4环境及可持续发展(分层练习)(原卷版)第3页
    【核心素养】浙教版科学九年级下册 4.1-4.4环境及可持续发展(分层练习)(解析版)第1页
    【核心素养】浙教版科学九年级下册 4.1-4.4环境及可持续发展(分层练习)(解析版)第2页
    【核心素养】浙教版科学九年级下册 4.1-4.4环境及可持续发展(分层练习)(解析版)第3页
    还剩37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2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核心素养】浙教版科学九年级下册 4.1-4.4环境及可持续发展 同步课件+同步练习

    展开

    这是一份【核心素养】浙教版科学九年级下册 4.1-4.4环境及可持续发展 同步课件+同步练习,文件包含核心素养浙教版科学九年级下册41-44环境及可持续发展同步课件pptx、核心素养浙教版科学九年级下册41-44环境及可持续发展分层练习原卷版docx、核心素养浙教版科学九年级下册41-44环境及可持续发展分层练习解析版docx等3份课件配套教学资源,其中PPT共45页, 欢迎下载使用。
    仓颉之初作书盖依类象形故谓之文其形声相益即谓之字文者物象之本字者言孳乳而浸多也著于竹帛谓之仓颉之初作书盖依类象形故谓之文其形声相益即谓之字文者物象之本字者言孳乳而九年级科学--下册第四章可持续发展4.1-4.4环境及可持续发展知识点梳理壹典例精析贰强化练习叁目录01知识点分析一.人口的增长1.人与自然的关系:人类生话在相应的自然环境之中。自然环境为人类的生存和发展提供了各种资源,同时也接纳并转化人类在生存和发展过程中所产生的各种庆弃物。在人类社会发展的历程中,人们通过生活和生产等活动不断地影响和改变着环境,与此同时,环境也疼是将这些影响和变化反作用于人类。2.人口增长迅速:近百年来世界人口出现了快速增长。如果人口仍按照现在这样的速度继续增长,那么,到 2050 年世界人口将超过 100 亿。人的生存离不开空气、水和食物。除此以外,现代社会上,人们还有多种物质和精神需求。一.人口的增长3.人均资源危机:地球上的自然过源是有限的,地球对人口的承困能力也是有限的。随着全球人口的持续增长,随之而来的是对粮食能源、交通、住房、教育 、医疗、文化、电乐等一系列需求的增长。环境面临的压力越来越大。如图是中国人均资源与世界平均水平。一.人口的增长4.地球承载能力有限:科学家根据全球光合作用产物的 40% 可为人类活动所利用这一原理,推断出地球表面目前可以供养 80 亿到 150 亿人口。如果人口总最不加以控制,地球将无法维持人类生存的安全和文明的延续。人类最终将受到自然规律的惩罚。5.对我国的影响:我国是一个人口大国,处理好人口增长与社会经济、资源和环境的关系尤为重要。二.人口增长对资源及环境的影响1.人类对环境的影响:远古时期,人口称少,人类的活动范围也很小,资源消费十分有限,对地球环境几乎没有什么影响。农业社会时期,由于人口增加需要更多的粮食维持生存,出现了土地的不合理开发、刀耕火种、过度砍伐森林,人类的生产和生活开始影响地球环境,局部性的风沙危害和水土流失开始出现。二.人口增长对资源及环境的影响2.环境污染问题:工业革命后,人类社会生产力室前发展,人口数量迅速增长。一些农药和化工产品、人口密集的城市和工矿区排出的废弃物开始较大规模污区环境。特别是近百年来,宴源和环境所承受的压力越来越大,水体污区、大气污染、核污染、垃圾污染、酸雨等重大污染事件不断发生,臭氧空洞、温室效应正在扩大,资源短缺、环境污染持续加剧 ,即使在人连罕至的南、北极冰层中,也检测到有害物质的售量在不断增加。环境问题已成为全人类共同关注的重大问题。二.人口增长对资源及环境的影响3.化石燃料的影响:人类燃烧煤和石油来获取能量,增加了大气层中的 C02、NO2,、SO2, 等含量。大气中 C02含量上升,使得温室效应加剧,造成全球气候变暖;NO2,、SO2, 消解到雨水中产生酸雨,影响人类生活。二.人口增长对资源及环境的影响4.水资源的影响:水是生命之源,也是农业和工业生产的基本条件,水资源的危机,严重制约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 能源的消耗与日俱增,化石燃料消耗殆尽的日子迟早会到来,能源危机是人类发展中一个极大的优患;可耕地面积减少,粮食减产,森林面积减少,地球之 “肺" 遭到破坏,人类生存环境受到严重影响。二.人口增长对资源及环境的影响5.环境问题的加剧:人类在消耗大量自然资源的同时,加剧了对环境的污染,增加了环境治理的难度和成本。目前,大气污染和水质污染表现得最为突出。全世界每年排和大气层的污染物高达 10 亿吨,其中大部分为工业废气、汽车尾气和人类其他活动所产生的废气。空气污染严重的地区,原本蔚蓝的天空变成了灰蒙蒙的一片,伤害到人类、植物及动物的生存。三.能源的种类1.人们的生产和生活中涉及的能源有:化石能源(煤、石油、天然气)、太阳能、水能、风能、生物质能、地热能、核能和潮汐能等。三.能源的种类2.根据获取方式对能源分类:(1)一次能源:化石能源、太阳能、风能、地热能、核能和潮汐能等可以直接从自然界获取的能源,称为一次能源。(2)二次能源:我们利用的电能,无法从自然界直接获取,而是通过一次能源的消耗才能得到,称为二次能源。3.根据是否可以再生对能源分类:(1)不可再生能源:化石能源、核能等不可能在短时间内从自然界得到补充,它们属于不可再生能源。(2)可再生能源:太阳能、水能、风能、生物质能等可以从自然界源源不断地得到,它们属于可再生能源。三.能源的种类4.新能源的类别:太阳能、水能、风能、生物质能、地热能、潮汐能和核能等。四.化石能源1.化石能源:煤、石油、天然气等都是千百万年前埋藏在地下的动植物经过漫长的地质年代形成的,通常称为化石能源。2.煤:煤的主要成分是碳,它是由地球上古代的陆地植物在沼泽中大量沉积,经长期演变而成的。大约在距今几千万年至几亿年之间,地球上曾有过气候非常温暖湿润、植物非常茂盛的时期。后来,由于地壳运动,大批生长繁茂的植物被埋藏在地下,在缺氧的条件下,经过复杂的变化,逐步形成了煤。四.化石能源3.石油:石油是埋藏在地下的一种可燃性液体能源,是由多种物质组成的混合物。我们平时使用的汽油、煤油和柴油等都是从石油中提炼出来的。石油的形成过程和煤相似,千百万年以前,低等生物遗骸大量沉积,随着沉积层的不断增加,导致温度和压力上升,经过漫长的地质年代这些有机物慢慢变成了石油。在石油的形成过程中,还释放出天然气。天然气是多种成分组成的混合气体燃料,其主要成分是甲烷。石油和天然气渗流到坚硬的岩石层,并在岩层下面集聚起来。世界上石油的贮量比煤少得多,分布也更不均衡。五.新能源1.能源需求量大的背景:随着人类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对能源的需求量也在不断地增加。当今世界正从以化石能源为主的常规能源时期,向着以核能及可再生能源(太阳能、风能、水能、生物质能)为主的新能源时期过渡。2.太阳能:太阳几乎是我们所使用的各种能量的源泉。在太阳向外辐射的能量中,只有二十二亿分之一传递到地球,其中又只有不到一半被地球接收。即使这样,地球上每年获得的太阳能仍然是十分巨大的。太阳每秒钟辐射到地球上的能量相当于600万吨标准煤燃烧释放出的能量。地球自形成以来就受到太阳的照射,在漫长的演化过程中所积累的太阳能是我们今天所用大部分能源的源泉。今天,我们开采化石能源来获取能量,实际上就是在开采上亿年前地球所接收的太阳能。3.太阳能的利用:人类对太阳能的利用有着悠久的历史,人们很早以前就知道利用太阳能取暖、晒衣物、发展农业。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类找到了更多利用太阳能的方法和途径。例如,人们利用太阳能热水器加热水,利用太阳能灶做饭,利用光伏电池将太阳能直接转化成电能,建造太阳能电厂将太阳能转化为电能等。五.新能源4.核能:包括裂变能和聚变能两种类型。目前运行的核电站都是利用裂变能来发电的。由于原子核裂变时会产生放射性较强的核废料和公众对核能安全性的担心等因素的存在,限制了这类核电站的进一步发展。五.新能源5.潮汐能:海洋的潮汐中蕴藏着巨大的能量。在涨潮的过程中,汹涌而来的海水具有很大的动能,而随着海水水位的升高,就把海水的巨大动能转化为势能;在落潮的过程中,海水奔腾而去,水位逐渐降低,势能又转化为动能。潮汐发电就是利用海湾、河口等有利地形,建筑水坝,形成水库,大量蓄积海水,并利用安装在大坝中的水轮发电机进行发电。五.新能源6.风能:风具有能量,是一种天然能源。空气流动速度越快,风能就越大。风力发电就是利用风力推动叶轮转动,然后叶轮带动发电机转动产生电能。在风力发电场上安装多台大型风力发电机,并根据地形和主风向排列,共同向电网供电。五.新能源7.生物质能:生物质能是以化学能的形式储存在生物体中的太阳能,它来源于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地球上的植物进行光合作用所消耗的能量,占太阳照射到地球总辐射能量的02%。生物质能主要来自于柴薪、人畜粪便、城市生活垃圾、绿色植物等。六.合理利用和开发能源1.合理利用能源:节约能源与提升利用效率,开发新能源2.提升能量利用效率:如循环利用家电和交通工具;购买能提高能源利用效率的新产品;在房屋上安装绝热材料、太阳能电池板或安装新型窗户来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发电厂使用可就近获取的替代型能源以减少对化石能源的依赖等。3.开发新能源:在节约能源和提高能源利用效率的基础上,我们还需要开发新技术以拓展能源来源,且要逐步转向以利用核能及可再生能源(太阳能、风能、水能、生物质能)为主的新能源。4.合理利用和开发能源的意义:能源的大量使用,极大地提高了人们的生活质量,推动人类社会不断向前发展。但是,对常规能源的过度开发和利用,也不可避免地给人类生存环境造成了严重影响。为保障人类不断增长的能源需求,需要改变现有能源利用的不合理结构和能源利用方式,探究能源利用的新途径,开发出满足人类可持续发展的理想能源,最终实现人类与自然、环境的和谐发展。七.碳排放1.碳排放:主要指的是二氧化碳和其他温室气体的排放。一些科学家认为大气中含量过高的温室气体已经并将继续给地球和人类带来灾难。因此,控制“碳排放”已成人们的共识。2.碳循环:生物体的呼吸作用和微生物的分解作用将产生的CO2 ,排入大气中,煤、石油、天然气等化石能源的燃烧产生的CO2 也排入大气中,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将大气中的CO2 ,合成为有机物,这就是自然界中的碳循环。七.碳排放3.大气中的CO2 含量及影响:如果CO2 排放量不能得到有效控制,必将使得大气中的CO2 含量不断上升,从而带来更强的温室效应,其结果是全球气候发生变化,人类生存环境恶化。因此,合理利用化石能源以减少全球CO2 排放量,植树造林以增强生物圈对CO2 的吸收能力,才能有效控制大气中的CO2 含量。八.低碳生活从我做起“低碳生活”是指生活中所消耗的能量要尽力减少,从而诚少二氧化碳的排放量,诚少对大气的污染。“低碳生活”对于我们来说,更是一种理念和态度。我们应该积极提倡并去实践“低碳生活”,注意节电、节油、节气,从点滴做起,从身边做起。九.可持续发展的含义1.什么是可持续发展:1987年,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出版报告《我们共同的未来》。文中指出,可持续发展是指既能满足我们现今的需求,又不损害子孙后代并能满足他们需求的发展模式。2.可持续发展的主要内容:生态系统可持续发展、经济可持续发展和社会可持续发展。(1)生态系统可持续发展是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条件。(2)经济可持续发展是可持续发展的基础。(3)社会可持续发展是可持续发展的最终目的。(4)这三个方而相互依赖,不可分割。这就要求人类在发展中关注生态和谐、讲究经济效益和追求社会公平,最终达到人的全面发展。九.可持续发展的含义4.可特续发展的标志:是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良好的生态环境。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不能超越资源和环境的承载能力。例如,使用的可再生资源的速度不超过其再生速度:使用不可再生资源的速度不超过其可再生替代资源的开发速度;对生态系统的干扰,不超过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使生态系统能够得到恢复。九.可持续发展的含义5.可持续发展的目的:(1)可持续发展鼓励经济增长,通过经济增长提高当代人生活水平,增强国力。可持续发展不仅重视经济增长的数量,更追求经济增长质量。(2)可持续发展要满足人类自身的需要,改善人类生活,提高人类健康水平,创造一个精神生活和物质生活高度发达的社会环境。(3)可持续发展要求在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和保护环境、合理利用资源的前提下进行经济和社会的协调发展。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建设人类美好的未来。九.可持续发展的含义6.可持续发展的方向:1992年,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通过了《21世纪议程》等重要文件,将可持续发展由概念、理论推向行动,要求各国制定相应的可持续发展战略和规划,迎接人类面临的共同挑战,实现社会、经济、环境的协调发展。十.科学与可持续发展1.科学对可持续发展的作用:走可持续发展之路需要现代科学技术作为支撑。人口控制、环境污染的防治、资源的合理开发与利用,需要依托科学技术的进步来解决。2.科学可以为制定可持续发展规划提供必要的理论支持:例如,我国2010年发布的《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战略与行动计划》(2011一2030年),是环境保护部门依据生物多样性的有关科学理论制定出来的,它提出了未来20年内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总体目标、战略任务。3.科学可以为解决资源危机提供理论基础: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开发资源的可循环利用技术、开发新能源技术和新材料技术,都需要依靠科学。地球资源的有限性,使得我们需要不断提高不可再生资源的利用效率;充分利用可再生资源,促进资源的循环利用。例如,风能作为一种清洁的可再生能源,其蕴量巨大。我国在2011年的装机容量比2010年增长39.4%。4.科学可以帮助人们探究自然灾害的成因:从而提高自然灾害预报的准确性,为防灾减灾服务。例如,人们利用卫星云图来监测台风的活动情况,为准确分析天气和预报天气提供依据。5.科学可以为防治环境污染提供理论基础:水污染、大气污染、土壤污染、环境噪声等的防治和处理,我们都需要依靠科学知识。十.科学与可持续发展6.科学可以为完善经济结构转型、缓解区域发展不平衡、促进和谐发展提供理论基础:经济发展的同时,也必须审视使用能源和原料的方式,改变传统的“高投入、高消耗、高污染”为特征的生产模式,实现清洁生产技术,减轻环境压力。例如,我国在农业生产中,大力推广科学施肥技术,通过秸秆还田、种植绿肥、增施商品有机肥等措施,提高了土壤的有机质含量,推动了绿色农业的发展。02典例精析【例1】右图是北京本地PM2.5来源分布图。据此,下列措施对减少PM2.5效果最不明显的是( )A.减少汽车的保有量B.植树造林C.用风能与太阳能发电替代燃煤发电D.减少工业生产中二氧化碳的排放【答案】D【例2】2008年的北京奥运会倡导“绿色奥运”。“绿色”的含义包括“绿化城市、绿色生活、绿色消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等内容。“绿色奥运”需要从我做起,从身边的小事做起。下列做法中不符合“绿色”理念的是(    )A.尽量减少一次性木筷、餐巾纸、塑料袋等物品的使用 B.人走不忘关电灯,手洗不忘关龙头C.废旧电池随意乱扔 D.同学间发电子贺卡代替赠纸质贺卡【答案】C【例3】不会加剧酸雨、臭氧层、温室效应等环境问题的是(   )A.使用太阳能淋浴器 B.燃烧煤 C.超音速飞机排放尾气 D.使用氟利昂作制冷剂【答案】A【例4】为普及气候变化知识,宣传低碳发展理念和政策,鼓励公众参与,推动落实控制温室气体排放任务,国务院决定自2013年起,将每年6月全国节能宣传周的第三天设立为“全国低碳日”。下列做法不属于“低碳”生活的是(   )A.燃放烟火爆竹庆祝节日 B.多骑自行车,少乘汽车C.用电子贺卡代替纸质生日贺卡 D.秸秆粉碎还田而不焚烧【答案】A【例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随着科技的发展,轻核聚变用于获得核电可能成为现实B.环境问题很重要,所以应该先发展经济,有污染出现时再马上治理污染问题C.受精后植物雌蕊的子房内会产生种子D.嫦娥三号上的月兔探测器是利用超声波进行进行探测【答案】A【例6】“低碳生活”目前已成为一种生活态度和时尚,指的是生活作息时所耗用的能量要尽量减少,特别是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量,减缓生态恶化,下列行为中不符合“低碳生活”的精神的是(  )A.避免购买不需要的物品 B.推广无纸化办公,使用再生纸且双面打印文件C.使用手绢代替餐巾纸 D.夏天将空调开的很低【答案】D【例7】“低能耗”、“低废水”、“低废弃物”是低碳理念的重要内涵。下列做法不符合低碳理念的是(    )A.推广利用太阳能 B.家庭电器长期处于待机状态C.循环使用生活用水 D.回收有机垃圾用于生产沼气【答案】B【例8】温室效应有功有过,产生温室效应的主要气体是CO2,下列有关认识正确的是( )A.“低碳”只是指较低的CO2排放 B.CO2能使干燥石蕊纸花变红C.CO2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D.温室效应为人类提供了适宜的生存温度,有利无害【答案】C【例9】地球变暖是由于大气中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体积分数增大,更多地吸收地表辐射能量从而导致气温升高的结果。下列现象在地球变暖的过程中不可能出现的是( )A.极地的冰将更多地融化 B.海水的蒸发量将增多C.植物的生长将趋缓 D.大气中水的含量将增大【答案】C【例10】为创建浙江省“卫生城市”,今年市区街道上已出现分类垃圾收集箱。下图是国家颁布的“城市生活垃圾分类标志”。易拉罐投入的垃圾收集箱上应贴有的标志是( )A.金属 B.有害垃圾C.可燃垃圾 D.玻璃【答案】A【例11】世界上最轻固态材料——“碳海绵”如图所示,主要成分是石墨烯和碳纳米管,具有超强的储电能力;对有机溶剂具有超快、超高的吸附 力,是已报道的吸油力最高的材料;放在温度-196℃的液氮中,弹性活力依然;“碳海绵”有很多空隙,可以填充保温材料等物质;它能达到的最小密度为0.16毫克/立方厘米(不包括该物质空隙间的气体)。下列关于“碳海绵”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碳海绵”是一种混合物,充分燃烧产生CO2B.相同体积“碳海绵”的质量远小于密度为0.09千克/米3的氢气的质量C.若用此材料做成宇航服能抵抗月球晚上零下一百多度的低温D.若海上发生漏油事件,则可以把“碳海绵”撒在海面上迅速吸油【答案】B【例12】“能源与环境”是世界各国共同面临的问题,节约能源、保护环境是当代每个公民的责  任。下列有关做法中错误的是(   )A.将废旧电池丢弃在池塘中 B.尽可能用公共交通工具代替私家车出行C.用节能灯替换白炽灯 D.夏季使用空调,温度不设置过低【答案】A【例13】下列关于信息和能源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频率越高的电磁波在空中传播得越快B.汽车利用卫星系统进行导航,其信息传递的媒介与“B超相同”C.核电站利用核裂变获取能量,太阳内部则是发生核聚变释放能量D.太阳能、天然气和铀矿都属于可再生能源【答案】C【例14】2018世界环境日中国确定的主题是“美丽中国,我是行动者”,下列做法符合这一主题的是(     )A.作物秸秆露天焚烧 B.废旧塑料随意丢弃 C.废旧电池就地填埋 D.生活垃圾分类回收【答案】D03强化练习1.“碳捕捉技术”是指通过一定的方法,将工业生产中产生的CO2分离出来进行储存和利用。常利用NaOH溶液来“捕捉”CO2,过程如下图所示(部分条件及物质未标出)。下列有关该方法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该方法的优点是能耗小B.“反应分离”中,分离物质的基本操作是蒸发、结晶C.整个过程中,只有一种物质可以循环利用D.该方法可减少碳排放【答案】D2.化学与社会可持续发展密切相关,下列说法不合理的是(  )A.提倡步行、骑自行车和乘公共车等“低碳”出行方式B.将地沟油回收加工为生物柴油以提高资源利用率C.有机合成材料的广泛应用有百利而无一害D.农业上采取滴灌的方式可以提高水的利用效益【答案】C3.生活垃圾通常可分为可回收物、有害垃圾、其他垃圾三类。处置矿泉水瓶的正确方法是(    )A.扔进有害垃圾桶 B.扔进其他垃圾桶 C.扔进可回收物垃圾桶 D.看到拉圾桶就扔进去【答案】C4.学习化学以后,大家学会了从化学的视角观察生活和分析问题,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绿色食品不含任何化学物质 B.“过滤”能够将硬水转化成软水C.用甲醛溶液作肉类食品的保鲜剂 D.胃酸过多的患者可以服用含Al(OH)3的药剂【答案】D5.下列关于能源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煤、石油是当今人类使用的主要能源,它们是可再生能源B.天然气是一种清洁的能源,人类可以无尽地开发利用C.如果大量利用太阳能,可使太阳能在短期内消耗殆尽D.水能和风能可以从自然界里得到,是可再生能源【答案】D6.下列行为活动中,与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理念不相符的是(  )A.反复利用布制购物袋 B.使用节能灯照明 C.用一次性竹筷就餐 D.垃圾分类处理【答案】C7.2020年2月,持续了251天的澳洲山火终于被扑灭了,这场大火至少产生了4吨二氧化碳,使得当地的气温更上一个层次。二氧化碳是温室效应气体,为减缓温室效应,下列措施不可取的是(  )A.多植树造林、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让自然的天平更加倾向大自然B.绿色出行,乘坐公共交通工具代替私人汽车C.为了自身凉爽,夏天空调开低一些D.积极发展清洁能源技术,如风能、太阳能、潮汐能代替燃煤【答案】C8.下列行为符合“绿色、健康、安全、舒适”生活理念的是(  )A.将食物残渣倒入下水道 B.禁止燃放烟花爆竹C.大量使用一次性木筷和餐盒 D.加高烟囱将有害废气排放到高空【答案】B9.新《环境空气质量标准》已于2012年3月在我国多个城市实施。新标准增加了细颗粒物(PM2.5)监测指标。PM2.5是指大气中直径小于或等于2.5微米的颗粒物,也称为可入肺颗粒物。PM2.5粒径小,富含大量的有毒、有害物质,且在大气中的停留时间长、输送距离远,对人体健康和大气环境质量的影响更大。(1)2.5微米=____________米。(2)下图是某城市一天的PM2.5动态监测数据折线图。则这一天中PM2.5的最高值出现在____时左右,出现这一峰值的可能原因是_ _。【答案】(1)2.5×10-6(2)17-18   此时正处下班高峰期,汽车排放尾气增加了空气中的细微颗粒(合理即可)10.读漫画“啊,地球出汗了”,完成成下列问题:(1)这幅漫画所反映的问题是。(2)人类在生产生活过程中排放的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使全球气温升高,给人类的生存带来了哪些危害?。(3)人类应该如何缓解“地球出汗”的程度。【答案】(1)地球日益变暖; (2)旱涝灾害频繁;(3)治理工业污染,减少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的排放;植树造林11.碳及碳的化合物在人类生产生活中应用广泛,随着科技的发展,含碳元素的新材料不断涌现。请根据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1)下列含碳元素的物质中,属于有机物的是 (填字母序号)。A.碳酸钙   B.乙醇(C2H5OH) C.一氧化碳(2) 如图“碳海绵”是已知最轻的固体材料,只由碳元素组成,具有多孔结构,弹性好。它对石油有很强的吸附能力(不吸水),将吸入的石油挤出后仍可恢复原状。下列关于碳海绵的说法正确的是 (填字母序号)。A.具有吸附性      B.可重复使用    C.可处理海上泄漏的石油 (3) 我们要倡导“低碳”生活,请举一例在日常生活中符合这一主题的做法 。【答案】 B ABC 及时关灯(合理即可)仓颉之初作书盖依类象形故谓之文其形声相益即谓之字文者物象之本字者言孳乳而浸多也著于竹帛谓之仓颉之初作书盖依类象形故谓之文其形声相益即谓之字文者物象之本字者言孳乳而

    • 精品推荐
    • 所属专辑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