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版选修选修综合教学设计
展开
这是一份语文版选修选修综合教学设计,共7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整体感知,理清文脉,笔法鉴赏,体会妙处,延伸拓展,深度探究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师:这是夏志清《中国现代小说史》中的一段话,阐述了叶圣陶散文的风格在于“温和谦冲”,说明他的散文借用了小说的笔法,其文笔的长处在于观察力,在于写实的本领。今天这节课,我们阅读鉴赏他的散文名篇《春联儿》,重点就是欣赏叶圣陶散文的笔法风格——散文的小说笔法。
一、整体感知,理清文脉
师:请同学们默读全文,然后概括文意要点,梳理出脉络。
(学生自由默读,概括文意,略)
师:文章的脉络是怎样的?请大家说说看。
生:本文大致可分为三部分。第一至第三自然段是第一部分,略述车夫老俞的身世和他所遭遇的种种不幸。第四至第十七自然段是第二部分,叙述老俞向“我”倾诉心中的苦楚。第十八段到结尾是第三部分,写“我”为老俞的精神感动,为他写了一副春联。
师:很好。本文以抗战时期成都一位从事人力推车的老车夫为描写对象。从“我”的视角来写老俞,作者对他的感情有怎样的变化呢?
生:第一部分写老俞的悲惨遭遇:大儿子在前线抗击日本人的侵略,自己和小儿子以推人力车为生。后来小儿子不幸去世,老俞不得已卖掉了家中仅有的两头猪安葬了他。此后,老俞独自挑起了生活的重担,生活越发艰难。这部分叙述显得比较沉重,表现出作者对老俞的深切同情。第二部分,写“我”从老俞的诉说中发现他的不凡的气质、崇高而朴素的爱国精神,感到震惊。第三部分,写“我”为老俞写春联,表现了“我”对他的敬重。
师:文章以“春联儿”为题,有什么好处?
生:“春联儿”是行文的线索,贯穿全文,使文章思路清晰。
师:“春联儿”是贯穿全文的线索吗?
(学生小声讨论。)
生:我认为,“贯穿全文”这样的提法不妥当。第一与第二部分,就没有提到“春联儿”,怎么可以说贯穿全文呢?
师:你读得很细,意见也中肯。的确,前两部分并未提及春联;那么,作者为什么要以此为题呢?
生:以“春联儿”为题,可以起到卒章显志、画龙点睛的作用。
师:嗯。你的说法有道理,作者要显示的“志”,要点的“睛”,也就是说本文的主题思想是什么呢?
生:就是作者写给老俞的春联。
师:怎样的一种蕴涵?春联的含义是什么?
生:我认为作者要表达的就是对车夫老俞这样的底层人的勇于承担家国、社会责任的高尚品德的钦佩与敬仰。
师:你能结合本文所刻画的主要人物展现出的精神风貌来概括文章所要表达的主题蕴含,这样的思维方法是对位的,很好。
生:我认为,文章还表达了作者对老俞不屈于悲惨命运压迫的韧性、刚毅的风骨的敬重。
师:你的补充,让文章主旨蕴含的概括更完整了;是的,正是无数的老俞们的隐忍与坚韧,才铸就了抵御外侮的钢铁长城。那么,用“春联儿”为题与上述文章主旨蕴含有怎样的关系呢?
生;“有子荷戈庶无愧,为人推彀亦复佳”就是对老俞高尚精神的赞扬,以“春联儿”为题,起到揭示主题、统帅全篇的作用。春联是老俞的美好心灵世界的外化,有深刻的寓意在内。
师:同学们分析得十分透彻!以“春联儿”为题,在结构上,起到设置悬念,突出高潮的作用;在内涵上,起到揭示主题,寓意丰富的作用。
【教师分析】该环节意通过整体感知文本,梳理文脉,初步理解文章主旨;学生通过划分段落层次,归纳段落大意,提取故事梗概,明确了文章主题。散文鉴赏,教师要巧妙设问并抓住学生答问中的矛盾,来引领学生深入探究。
二、笔法鉴赏,体会妙处
师:夏志清曾评价说“叶绍钧文笔的长处乃在于观察力”。这一评价是十分到位的。叶圣陶总是能很敏锐地捕捉到泄露人物心理和内心气质的语言、动作、肖像、神态,用简练的方法表现出来。请同学们跳读课文,找出相关语例简要分析。
(一)动作细节描写——轻描淡写见精神
生:我觉得篇首描写老俞招揽顾客的场景简练而传神。
师:你能把这些文字给大家朗读一下吗?请同学们边听边画出动词,好好体会体会。
生朗读:“见你远远儿走过去,就站起来打招呼,转过身,拍拍草垫,把车柄儿提在手里,这就叫旁的车夫不好意思跟他竞争,主顾自然坐了他的。”
师:你能把这一段描写的妙处给同学们简要赏析赏析吗?
生:这一段用“站”、“转”、“拍”、“提”等动词,写出了车夫老俞招揽生意时观察的敏锐,反应的迅速,态度的积极,待人的热情,从中可见出老俞的精明、勤劳。
师:你分析得很好,从动作描写中看出人物的个性;还有谁要补充的吗?
生:我觉得这一个片段还写出了老俞急于做生意但又不好意思直接和同伴竞争,只好以比较隐蔽的方式抢先一步招揽顾客的那种机敏的心态。
(二)肖像神态描写——绘形摹态写精神
生:我觉得叶圣陶先生的观察力是极其精到的,所以他笔下的人物形象才栩栩如生。文本中的第4自然段关于老俞的肖像、神态描写,文笔洗练,而生动传神。
师:你找得对,这一处不可错过。你给大家朗读朗读,同学们认真揣摩揣摩,作者是抓住哪些特征来刻画人物的肖像的?注意圈点出关键字词,也可加以简要点评。
(生朗读,其他同学听读并作圈点、评注)
一天,我又坐老俞的车。看他那模样儿,上下眼皮红红的,似乎喝过几两干酒。颧骨以下的面颊全陷了进去,左边陷进更深,嘴就见得歪了。他改变了往常的习惯,只顾推车,不开口说话,呼呼的喘息声越来越粗,我的胸口叶仿佛感到压迫。(PPT展示)
生:作者善于抓住老俞的脸部细节来细致刻画,抓住眼皮、面颊、嘴、喘息声等方面的特征,展现了老俞痛失爱子后内心的悲苦无助、沉默寡言、隐忍木讷的性格状态。
生:“全陷了进去”“陷进更深”“歪了”“越来越粗”这些修饰语,强调了孩子病故给老俞的打击之深重,他的模样的巨变就是他内心绝望、崩溃的体现,这样的刻画以形传神,给读者的视觉以极大的冲击,能引人共鸣。
师:分析得很具体,切中了要害。精读散文,就要关注文中的细节刻画。
(三)语言对话描写——言为心声显精神
生:我觉得本文对老俞的语言描写也很精彩,也可见出作家的非凡的观察力。
师:你能给大家试举一些语例朗读朗读并简要赏析吗?其他同学边听边做评点批注,参与赏析讨论。
生:例如第7自然段写老俞关于是否有因果报应的自诉。我觉得这一段很感人。
(生朗读,其他同学听读,并作评点批注)
“有的吗?我自己摸摸心,考问自己,没占过人家的便宜,没糟蹋过老天爷生下来的东西,连小鸡儿也没踩死过一只,为什么处罚我这样凶?老师,你看见的,长得结实干得活儿的一个孩儿,一下子没有了!莫非我干了什么事,自己不知道?我不知道,可以显个神通告诉我,不能马上处罚我!”(PPT展示)
生:从“没占过人……没糟蹋过……连小鸡儿也没踩死过一只”这些句子中可见出老俞的善良、仁厚。
生:从“为什么处罚我这样凶?”一句分明可以读出老俞的愤愤不平,这是一个本分的老实人对于命运不公的抗议。
生:从“老师,你看见的,长得结实干得活儿的一个孩儿,一下子没有了!”等句中可以见出老俞对孩子的欣赏与挚爱,对孩子意外病故的难以接受的悲楚。
生:从“莫非我干了什么事,自己不知道?”一句可见出老俞的自责,这也是他痛失爱子之后的锥心怆痛的体现。
生:从“我不知道,可以显个神通告诉我,不能马上处罚我!”这一句可以看出老俞对于命运不公的愤懑;当然其中也有悔恨,就是没有妥当医治小儿子的病的悔恨。
生:我从他的这段自诉与先前问“我”世上有没有因果报应的话语中,联想到鲁迅小说《祝福》中同样被不幸命运压垮的祥林嫂。这段自诉,让我们看到了老俞的彷徨与惶惑、孤独无助的一面。
师:“言为心声”,叶圣陶就是以这种实录的笔法,记录笔下人物的言语,声形毕肖,耐人玩味。除了这一段以外,还有哪些语言描写也很值得赏析?请大家继续细读文本。
生:从人物自诉中可见出老俞谋生之艰。例如第11自然段,“如今是你去央求人家,人家买你的是帮你的忙,还论什么高啊低啊”,可见老俞家庭经济的拮据;“唉,说不得了,孩子死了,猪也卖了,先前想的只是个梦,往后还推我的车子——独个儿推车子,推到老,推到死!”这些语句可以看出老俞的心灰意冷的颓唐心态,“推到老,推到死”这六个字是老俞对自己未来生活改善了无指望的黯然情绪的体现,当然也透露出他骨子里头的那种韧性。
生:还有第13自然段与第15自然段的语言描写也很精彩。“打国仗的事情要紧,不能叫你回来,将来把东洋鬼子赶了出去,你赶紧就回来。”可见老俞虽是底层草根阶层的人,也是深明大义的。“我当然明白,国仗打不胜,谁也没有好日子过,旁的都在其次。”由此可见出老俞识大体,顾大局,能将国家民族利益置于个人利益之上,表现出崇高的爱国情怀。“我儿子有这么一手,也亏他的”流露出他对战场上奋勇杀敌的儿子的英勇壮举的夸赞与自豪之情。
生:第19自然段的语言描写写出了老俞这个普通人身上的亮色。“有个儿子在前方打国仗,总算对得起国家。推鸡公车,气力换饭吃,比哪一行正经行业都不差。老师,你是不是这个意思?”这些语言表现出老俞爱国、自豪、自信的一面,让人肃然起敬。
师:这几位同学的赏析,让我们对老俞这个人物形象的性格内涵有了更加具体的认识。文中对老俞的语言描写,除了上述这些“直接引语”式之外,还有“间接引语”式,例如第16段,请大家细读这一段,谈谈自己的理解。
“他又琐琐碎碎地告诉我他儿子信上其他的话,吃些什么,宿在哪儿,那边的米价多少,老百姓怎么样,上个月抽空儿自己缝了一个小汗褂,鬼子的皮鞋穿上脚不如草鞋轻便,等等。”(PPT展示)
生:这一段写老俞收到大儿子来信对“我”的絮叨,从中可看出儿子在前方对家里父母的牵挂,对生活的认真与热爱,战胜敌人后急于与家中父母分享的兴奋心情。这样的间接引语充实了故事情节。
生:当然也可看出老俞夫妇对儿子的想念,因为儿子感到的光彩。这样的语言很有生活气息。
(四)人物散文写作的小说化笔法
师:著名评论家佘树森认为小说对散文的艺术渗透表现之一就是“描写叙述比较细腻传神”。叶圣陶以小说而得名,他的有些散文带有小说化的特点。本篇即是一个典型例子。描写人物,是小说的一个显著特点。小说常通过描写人物的外貌,刻画人物的心理,或通过对话、行动以及环境氛围的烘托等多种手段来刻画人物。本文很明显地将重心放在车夫老俞这一人物身上,运用语言、动作、神态多种描写手段来表现,人物形象跃然纸上。这是小说笔法成功运用的体现。
那么,除了人物描写借鉴了小说人物塑造笔法之外,这篇散文的小说化笔法还表现在哪些方面?
生:我认为还表现在叙事上,这篇散文不仅重在写人,也重在叙事,大致有一个相对完整的故事情节,比如车夫老俞从“遭受不幸后的彷徨惶惑”到摆脱心理重负、确认自身价值获得心理平衡,叙事上有波澜。
生;我认为还表现在结构上,开端、发展、高潮、结局等环节安排紧凑,环环相扣。“我”为老俞写春联是全文的高潮,呼应标题,解开了标题中设置的悬念,亮明了全文的主旨。
师:叶绍钧是把撰写散文当作“木炭习作”来看待的。他在《未厌居习作·自序》中说:“我常常想,有志绘画的人无论爱好什么派头,或者预备开创什么派头,他总得从木炭习作入手。有志文艺的人也一样,自由自在写他的经验和意想,就是他的木炭和习作。”读《春联儿》一文,展现在读者眼前的车夫老俞,不就是一幅堪称经典的人物肖像木炭习作吗?他以客观、冷峻、严肃的态度,以朴素平淡而满蕴深情的文字,描画出老俞这样的旧时代的下层人物的形象,从中我们不难触摸到作者对底层人物遭遇的满腔悲悯与深刻同情。
【教师分析】该环节主要是指导学生精读文本,细读鉴赏,体会这篇散文的小说化笔法的运用,走的是“演绎”与“归纳”两种思维模式并用的路子,即引名家定评为着眼点,设置精读的核心目标,并分解为若干具体的表现方面,逐一结合文本细读品味,通过朗读吟咏、评点批注、问答讨论等方式来体会散文的小说笔法运用之妙。
三、延伸拓展,深度探究
师:小说与散文是两种不同的文学体裁。小说是以塑造典型人物形象、生动曲折完整的故事情节和具体的环境描写反映社会生活,并以程度不同的虚构想象为创作基础的文学体裁。散文是用凝练、生动、优美的文学语言写成的叙事、记人、状物、写景的短小精悍的文章。金人王若虚说:“或问文章有体乎?曰:无。又问无体乎?曰:有。然则果何如?曰:定体则无,大体则有。”这段话用在小说和散文两种文体的密不可分关系上最适合不过了。
这一点,古代散文就有了鲜明的体现。请大家就如下文段试赏析其小说笔法的运用。
(PPT展示)
示例1:
婢,魏孺人媵也。嘉靖丁酉五月四日死,葬虚丘。事我而不卒,命也乎!
婢初媵时,年十岁,垂双鬟,曳深绿布裳。一日,天寒,爇火煮荸荠熟。婢削之盈瓯。予入自外,取之食,婢持去不与。魏孺人笑之。孺人每令婢倚几旁饭,即饭,目眶冉冉动。孺人又指予以为笑。
回思是时,奄忽便已十年。吁,可悲也已!(《寒花葬志》)
示例2:
一日,大母过余曰:“吾儿,久不见若影,何竟日默默在此,大类女郎也?”比去,以手阖门,自语曰:“吾家读书久不效,儿之成,则可待乎?”顷之,持一象笏至,曰:“此吾祖太常公宣德间执此以朝,他日汝当用之。”(《项脊轩志》)
生:示例1通过对婢女初来时垂鬟着绿布裳,不让归有光吃她削的荸荠,吃饭的时候目眶冉冉动等肖像、动作、神态等细节描写,活灵活现地刻画出一个稚气未脱、天真可爱的小姑娘形象。
生;示例2对大母的语言描写尤为传神。写出了祖母对孙儿在轩中读书的赞许,也表达了长辈对晚辈成长的期待。“大类女郎也”,活画出一位风趣幽默的老年妇女形象。
生:示例2动作细节刻画也耐人玩味。“比去,以手阖门”表现了他对孙儿的细心呵护,体贴入微。先人用过的象笏也暗示出归氏家族的昔盛今衰,祖母对孙儿用功读书的疼惜之情溢于言表。
师:通过上述赏析探讨,我们更深刻地认识到散文的小说笔法是源远流长的。正如著名作家贾平凹所说的:“小说家可以以散文笔调去写小说,为什么不可以以小说笔法写散文?”用小说笔法写散文是取小说之长补散文之短,增添散文的艺术魅力。叶圣陶的《春联儿》正是运用小说刻画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的笔法来刻画他所交往接触的旧时代底层人车夫老俞的平凡而伟大的形象,使之形神兼备,光彩照人。
今天的课就上到这里。课后请同学们精读归有光的《先妣事略》,围绕散文的小说笔法运用这一主题,写一篇阅读鉴赏笔记,题目自拟,字数500左右。
【教后反思】
散文阅读鉴赏教学应该紧紧抓住文本的特点来开发教学内容。本课教学就是突出《春联儿》这篇记人散文的小说笔法的特点来指导学生进行鉴赏与探究的。如何让文学鉴赏在课堂教学中得以落实?这有赖于教师对文本的解读的深度与广度。只有教师真正透彻地认知到文本内容与形式的精妙之处,才有可能在设计课堂教学流程中将之充分释放出来。细读文本,深耕文本,适度拓展,互文阅读,比照参证,才有助于深化学生的文学鉴赏认知,提升其审美判断与鉴赏批评的能力。教师在课堂上要以精要的导问来带动学生去细读文本,发现文本的秘妙,提取规律性的知识,并能实现正迁移。教师还用精要的知识解说来点拨学生体认文本的秘妙,构建相对清晰的知识框架。巩固课堂鉴赏教学之所得,还须相应的类化作业予以夯实。
相关教案
这是一份语文版选修选修综合教案,共9页。教案主要包含了莫高窟被盗事项列举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语文版选修选修综合教学设计,共2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导语,阅读课文,讨论解决以下问题,归纳,写作特色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高中语文语文版选修选修综合教学设计,共4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创设情境,导入新课,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理解文章的结构层次,学习课文第一部分,学习课文第二部分,布置作业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