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淮南市教育集团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上学期1月期末历史试题第1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8/16677979/0-1738561041422/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安徽省淮南市教育集团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上学期1月期末历史试题第2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8/16677979/0-1738561041494/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安徽省淮南市教育集团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上学期1月期末历史试题第3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8/16677979/0-1738561041525/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安徽省淮南市教育集团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上学期1月期末历史试题
展开
这是一份安徽省淮南市教育集团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上学期1月期末历史试题,共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项选择题,辨别改错题,材料解析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1.柳湾遗址,位于青海省海东市乐都区的柳湾村。柳湾墓地是保存较为完整的原始社会晚期氏族公共慕地,共发掘出各种文化类型墓葬1700余座。出土文物近4万件,包括陶器、石器骨器、装饰品等。由此可见,研究史前文明最可信的依据是()
A.考古发掘
B.口耳相传
C.音像资料
D.想象推理
2.考古学者在距今四五千年前的良诸古城遗址、陶寺都城遗址发现大型建筑工程,并在墓地中发现了大量制作精美的玉器或体现墓主人尊贵身份的礼器。这表明()
A.产生了阶级和社会分化
B.已出现原始农耕生活
C.普遍盛行奢侈享乐之风
D.世袭制取代禅让制
3.某校七年级(2)班同学在学习某一专题时搜集了以下三幅图片。据此推断,他们学习的主题是()
A,河姆渡居民的生产与生活
B.早期人类使用的生产工具
C.早期国家的产生
D.黄河流域的农业生产状况
4.《礼记礼运》云“大道之行,天下为公。选贤与能,——是谓大同。今大道既隐,天下为家,是谓小康,”材料中“天下为公”与“天下为家”所指的制度分别是()
A.分封制 禅让制
B.分封制 世袭制
C.禅让制 世袭制
D.禅让制 奴隶制
5.以下是汉字“中国”演变的历程,据此可知()
A.汉字的传承发生异变
B.汉字的演变趋势由简到繁
C.汉字的发展一脉相承
D.象形是汉字唯一造字方式
6.蒲松龄在连续科场失利后,将“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的铭联置于聊斋书屋,从此开创出一番新的事业。联中“破釜沉舟”“卧薪尝胆”的人分别是()
A.刘邦、夫差
B.项羽、勾践
C.陈胜、楚庄王
D.吴广、秦穆公
7.《汉书》记载:“汉兴,接秦之敝,诸候并齐,民失作业而大饥懂。凡米石五千,人相食,死者过半,”针对这种状况,汉初统治者采取的政策或措施是()
A.焚书坑儒
B.休养生息
C.实行推恩
D.合并郡县
8.因果联系是历史发展重要内容之一。下列因果联系不正确的是()
A.启——世袭制
B.周武王——分封制
C.秦始皇——都县制
D.汉高祖——刺史制
9.史学家班固在《汉书》中写道:“汉兴,扫除烦哉,与民休息。至于孝文,加之以基俭,孝景遵业,五六十载之间,至于移风易俗,黎民醇厚。周云成康,汉言文景,美矣!”与材料中内容相符的是()
A.文景之治
B.光武中兴
C.开皇之治
D.贞观之治
10.汉武帝时期颁布“推恩令”,规定诸侯王膝以嫡长子维承王位外,可将封地再次分封给其子弟作为侯国,由皇帝制定封号。“推恩令”的实行( )
A.增强了地方的权力
B.开创了地方行政基本模式
C.明确了中央机构的职权及决策程序
D.削弱了封国势力,大大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
11.公元前60年,朝廷设置都护府,对今天新疆及巴尔喀什湖以东、以南的广大地区,进行了有效管辖,它在维护边疆稳定与安全上具有重要作用。此时的朝廷是()
A.秦朝
B.西汉
C.东汉
D.元朝
12.诸葛亮说:“曹操大军南下,远道而来,犹如强弩之末,又不习水战,孙权刘备合作定能取胜。曹操败后势必北撇,三分天下的局面自然形成。”下列最能验证诸葛亮观点的
战役是()
A.长平之战
B.楚汉之争
C.官渡之战
D.赤壁之战
13.归纳总结是学习历史的重要方法之一,根据下面学习笔记,归纳的学习主题是()
A.早期人类与文明起源
B.早期国家与社会变革
C.统一多民族国家建立
D.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
14.下面时间轴空白处的政权名称是()
A.秦朝
B.西汉
C.西晋
D.前秦
15.“经过这次变乱,社会经济受到严重破坏,人民大量伤亡,西晋的统治机能也从此瘫痪”。材料中的“变乱”是()
A.七国之乱
B.楚汉之争
C.八王之乱
D.国人暴动
16.中华成语含有丰富的历史文化信息,成语投鞭断流、草木皆兵与下列哪一历史事件有关()
A.长平之战
B.巨鹿之战
C.赤壁之战
D.淝水之战
17.“客家人”的祖先源自中原汉人,他们从黄河流域历经几次大迁徙,到达南方的广东、福建等地。其中魏晋南北朝时期“客家人”南迁的主要原因是( )
A.北方地区战乱频繁
B.北方自然环境恶劣
C.南方经济超过北方
D.南方政权更迭频繁
18.“历法天文计算精,圆周小数点分明:千年国外方求出,月后环山宇宙名。”这首诗称赞的是()
A.张仲景
C.王羲之
D.祖冲之
19.一些历史人物创造了卓越的文化成果。下列历史人物与其文化成果搭配正确的是()
A.屈原—《诗经》
B.扁鹃—《伤寒杂病论》
C.司马迁—《史记》
D.曹植—《洛神赋图》
20.三国两晋南北朝近400年,除西晋短期统一外,其他朝代都处在分裂状态,但是,这一时期在中华民族发展史上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这表现在()
A.实现了民族大交融
B.完成经济重心南移
C.科学技术领先世界
D.海外贸易高度发达
二、辨别改错题(每题2分,共8分)
()21.考古学者在洛阳平原发掘出年代相当于周王朝后期的一座都城遗址一二里头遗址。
()22.秦朝的蜀郡郡守李冰主持修建了著名的水利工程都江振。
()23.《史记》是中国古代第一部编年体通史,记述了从传说中的黄帝到汉武帝时的史事。
()24.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完整的农书,是北朝贾思勰提写的《齐民要术》。
三、材料解析(18+14分,共计32分)
25.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是最深厚的文化软实力。某班欲以“文化·传承·发展”为主题创办手抄报,请你协助完成。
【汉字之源】
(1)图1中的文字记录了我国什么时期的历史?(2分)图2中颁行全国的通用文字是什么?(2分)
【思想之光】
材料:孔子开创了民间自由讲学的先河,一个中国学术思想史的黄金时代便开始出现,它光芒四射,灿烂夺目,成为人类文化发展史上最富丽的时代。
——李定一《中华史纲》
(2)材料中孔子“自由讲学”的途径是什么?(2分)“黄金时代”是指在春秋战国时期思想文化领域出现的什么局面?(2分)这一局面出现的影响是什么?(4分)
【文史之萃】
(3)信息卡的“他”指的是何人?(2分)“他”撰写的医学巨著是什么?(2分)
(4)根据以上材料和所学知识谈谈你对中国古代传统文化的认知或态度。(2分)
26.经济发展是社会进步的基础。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卫鞅亡魏入秦,孝公以为相,封之于商,号曰商君。商君治秦,法令至行,公平无私,罚不讳强大,赏不私亲近……期年之后,道不拾遗,民不妄取,兵革大强,诸侯畏惧。
——《战国策·秦策一》
材料二: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江南地区,不像北方那样战乱不休,社会比较稳定。在南下移民和当地民众共同努力下,大量荒地被开垦出来,耕地面积不断增加。
——《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一描述的历史事件是什么?(2分)这一事件对秦国产生了什么影响?(2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魏晋南北朝时期江南地区经济开发的原因。(4分)
(3)综合上述材料,归纳促进古代经济发展的因素。(6分)
27.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20分)
材料一 华夏民族,非一族所成。太古以来,诸族(指远古时期的部落)错居,接触交通,各去小异而大同,渐化合以成一族之形,后世所谓诸夏是也。
——摘自梁启超《饮冰室合集》
(1)材料一中的“华夏民族”是由哪一部落联盟逐渐发展形成的?(2分)
材料二 春秋初期,由于周天子王权的衰落,大量戎狄由边疆陆续迁入中原腹地,许多弱小的国家要求有个强大的力量来抵御戎狄的进犯,这种形势就为春秋大国争霸时代的到来提供了客观条件。同时,随着地域的打破,民族交流增多,也促进了民族交融
——摘自顾德融《春秋史》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说春秋争霸战争对当时社会的影响。(4分)
材料三 丝绸之路像一条纽带,联结着农耕文明和游牧文明,联结着内地汉族人民与边疆游牧民族人民。除了汉族,边疆游牧民族也是丝绸之路的重要开拓者,他们的马队和骆驼队踏出了一条横贯欧亚大陆的草原丝路,成为经营东西方贸易的主角。长安、洛阳是当时游牧文明的荟萃之地,上至宫廷、下至百姓无不受其影响,穿胡服、食胡饼、听胡音成为时尚。
——摘编自杜建录《丝绸之路是民族交流融合的舞台》
(3)哪一历史人物对丝绸之路的开辟作出了重要贡献?(2分)根据材料三,指出丝绸之路在古代发挥的作用.(4分)
材料四
(4)材料四中“汉人胡食”“胡人汉服”反映了怎样的历史现象?(2分)北魏的哪一次改革促进了这一现象的发展?(2分)请列举其中的两项措施。(4分)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安徽省淮南市教育集团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上学期1月期末历史试题,共2页。
这是一份安徽省淮南市寿县2024_2025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共4页。
这是一份安徽省淮南市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上学期1月期末历史试题,文件包含2024-2025学年第一学期安徽省淮南市校联考八年级期终历史试卷pdf、八历史答案11pdf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3页, 欢迎下载使用。
![英语朗读宝](http://img.51jiaoxi.com/images/27f0ad84943772f8cdf3a353ba2877c5.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