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英语朗读宝

    部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第2课《腊八粥》(第一二课时) 核心素养任务群教学设计+学习任务单+一课一练

    资料中包含下列文件,点击文件名可预览资料内容
    • 教案
      部编版六年级下册第2课《腊八粥》(第一二课时)(教学设计).docx
    • 提高
      部编版六年级下册第2课《腊八粥》(一课一练)(提高篇).docx
    • 基础
      部编版六年级下册第2课《腊八粥》(一课一练)(基础篇).docx
    • 学案
      部编版六年级下册第2课《腊八粥》(第一课时)(学习任务单).docx
    • 学案
      部编版六年级下册第2课《腊八粥》(第二课时)(学习任务单).docx
    部编版六年级下册第2课《腊八粥》(第一二课时)(教学设计)第1页
    部编版六年级下册第2课《腊八粥》(第一二课时)(教学设计)第2页
    部编版六年级下册第2课《腊八粥》(第一二课时)(教学设计)第3页
    部编版六年级下册第2课《腊八粥》(一课一练)(提高篇)第1页
    部编版六年级下册第2课《腊八粥》(一课一练)(提高篇)第2页
    部编版六年级下册第2课《腊八粥》(一课一练)(提高篇)第3页
    部编版六年级下册第2课《腊八粥》(一课一练)(基础篇)第1页
    部编版六年级下册第2课《腊八粥》(第一课时)(学习任务单)第1页
    部编版六年级下册第2课《腊八粥》(第二课时)(学习任务单)第1页
    部编版六年级下册第2课《腊八粥》(第二课时)(学习任务单)第2页
    还剩9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25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统编版(2024)六年级下册腊八粥精品教案设计

    展开

    这是一份统编版(2024)六年级下册腊八粥精品教案设计,文件包含部编版六年级下册第2课《腊八粥》第一二课时教学设计docx、部编版六年级下册第2课《腊八粥》一课一练提高篇docx、部编版六年级下册第2课《腊八粥》一课一练基础篇docx、部编版六年级下册第2课《腊八粥》第一课时学习任务单docx、部编版六年级下册第2课《腊八粥》第二课时学习任务单docx等5份教案配套教学资源,其中教案共27页, 欢迎下载使用。

    2 腊八粥
    语文要素布列
    要素归纳
    典型样例
    能分清详略并体会详略安排的效果。
    课文“等粥”部分写得详细,“喝粥”部分写得简略。详写部分使重点突出,略写部分激发起人的想象。
    体会作者如何根据表达的主要意思,把主要部分写详细。
    作者从八儿的视角,把“等粥”分为“盼粥、分粥、猜粥、看粥”四个场景,运用多种方法来描写。如“盼粥”,抓住人物语言、动作、神态进行描写,结合拟人化的语言对腊八粥进行描写,将锅内腊八粥的情状与八儿的一系列表现穿插描写。
    【核心素养目标】
    文化自信:感受传统节日的魅力,认同中华文化,提升文化自信。
    语言运用:学习抓住重点进行细致描写的方法。
    思维能力:了解课文的表达顺序,明确详略安排的表达效果。
    审美创造:品味“京味儿”语言特点,感受作者是如何借助“京味儿”语言突显民俗特色的。
    【课文解析】
    本文是作家沈从文的作品,讲述了腊八那天八儿等不及要吃粥的嘴馋、对粥的猜想、看到粥的惊异以及吃到粥的满足,写出了一家人其乐融融的亲情,表现出作者对普通百姓生活的热爱和对家庭亲情的眷恋。
    关注文章内容:作者用娴熟的笔法、细腻的笔调叙述了腊八节浓郁的民俗风情,使课文犹如一张腊八风俗画,充满了生活的气息。整篇课文围绕八儿等着吃妈妈熬的腊八粥的神态和心情,展现了一幅纯朴、和谐、温馨的图景。对话贯穿全文,从八儿向母亲焦急的询问,到与母亲的讨价还价,到惊讶,展现八儿的的天真和童趣。同时本文的主要线索是八儿的心理活动,从八儿迫不及待到苦苦等待、独自猜想到亲眼所见,都表现了八儿的可爱活泼的性格特点。选文具有典范性,文质兼美,富有文化内涵。
    关注腊八风俗:“腊八节”吃“腊八粥”的风俗,由来已久,自从人类进入农业社会后就开始兴起。至今我国江南、东北、西北广大地区人民仍保留着吃腊八粥的习俗,广东地区已不多见。所用材料各有不同,多用糯米、红豆、枣子、栗子、花生、白果、莲子、百合等煮成甜粥。也有加入桂圆、龙眼肉、蜜饯等同煮的。冬季吃一碗热气腾腾的腊八粥,既可口又有营养,确实是很享受的事情。
    【教学目标】
    1.会写“腊、粥”等 14个字,会写“腊八粥、感觉”等 18个词语。
    2.朗读课文。把握课文内容,能分清详略并体会详略安排的效果。
    3.能找出细腻描写腊八粥的句子,与同学交流感受。
    4.能仿照课文第1自然段,写一种自己喜爱的食物,写出其特点及对它的喜爱之情。
    【教学重点】
    1.抓住人物动作、语言和心理活动的描写,体会八儿一家的其乐融融。
    2.感受八儿的心理变化,体会作者是如何详写主要部分的。
    【教学难点】
    感受八儿的心理变化,体会作者是如何详写主要部分的。
    【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
    第1课时
    学习目标
    会写“腊、粥”等12个字,会写“腊八粥、感觉”等18个词语。
    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把握课文主要写了“等粥”和“喝粥”两件事,初步领会作者想要表达的主要意思。
    3.模仿课文第1自然段,写一种自己喜爱的食物,能写出其特点及自己对它的喜爱之情。
    学习
    重难点
    1.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把握课文主要写了“等粥”和“喝粥”两件事,初步领会作者想要表达的主要意思。
    2.模仿课文第1自然段,写一种自己喜爱的食物,能写出其特点及自己对它的喜爱之情。
    学情分析
    从六年级学生的年龄特征与身心发展来看,这阶段的学生的思维能力已获得了一定的发展,他们已初步具备了主动学习,自主探究的能力。对于教师提出的学习任务他们有主动学习的内驱力,他们能根据具体要求有序地展开思考、讨论获得丰富的知识。可以说他们有能力将尚不清晰的有关知识加以整理,内化整合,形成体系。
    教学辅助
    1.多媒体课件。
    2.学习任务单。
    教学过程
    学习任务一 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1. 谈话:常言道“腊七腊八,冻掉下巴”,这反映了腊月初七和初八这两天的严寒天气。因此,民间逐渐形成了一种传统习俗,在腊八这一天食用腊八粥,象征性地“粘牢下巴”。这便是腊八粥的起源。
    2. 关于腊八粥,你们还有哪些了解?请同学们分享一下自己对腊八粥的印象。
    3. 今天,我们将一起学习一篇关于腊八粥的文章。(板书课题:腊八粥)
    4. 了解作者:
    沈从文(1902-1988),原名沈岳焕,湖南凤凰人。他是现代著名的作家、历史文物研究专家,也是京派小说的代表人物。他的代表作品包括小说《长河》《边城》,散文集《湘行散记》等。
    5. 了解腊八节(出示课件5)
    腊八节,俗称“腊八”,是农历十二月初八。古人在这天会举行祭祀活动,以祈求祖先和神灵保佑来年丰收和吉祥。我国喝腊八粥的传统习俗始于宋代,至今已有超过一千年的历史。腊八粥在不同地区的食材选择各异,但都十分丰盛,通常包括谷物、豆类和各种干果,象征着“汇聚万物、和谐百灵”。腊八粥不仅是应季的美食,也是养生保健、养护脾胃的佳品。
    【设计意图】课前布置学生搜集关于腊八粥的资料,在课上交流,有助于学生对本课内容的理解,并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学习任务二 初读课文,交流预习
    1.请同学们自主阅读课文。课件将提供阅读提示:
    请大家自由地朗读课文,确保发音准确,句子流畅。
    在阅读的同时思考:本篇课文中作者通过讲述腊八粥,传达了怎样的故事?
    2.接下来,我们将检查学生对生字、词语的掌握情况。
    (1)课件将展示本课的生字。
    腊 粥 腻 咽 匙 搅 稠 肿 熬 褐 缸 脏 筷
    (2)请个别学生朗读,以便纠正发音。特别注意“匙”的正确读音。
    钥匙(shi) 汤匙(chí)
    “匙”是一个多音字,在本课中应读作“chí”。
    (3)课件将展示本课的词语。
    腊八粥 感觉 沸腾 何况 搅和 资格 可靠 罢了 要不然
    猜想 肿胀 惊异 总之 染缸 解释 筷子 浪漫 奈何
    (4)学生将通过多种方式朗读,教师将适时纠正发音。
    3.本篇课文主要讲述了关于腊八粥的什么事情?
    交流示例:
    【预设】1:全文聚焦于八儿焦急等待妈妈熬制的腊八粥的情景,描绘了一幅充满淳朴、和谐与温馨的家庭生活画面。
    【预设】2:作者详细描述了八儿对腊八粥的渴望及其表现。
    【预设】3:本文叙述了腊八节当天八儿迫不及待想要品尝粥的渴望、对粥的想象,以及见到粥时的惊喜,展现了家庭成员间的欢乐与作者对平凡生活的热爱以及对家庭情感的珍视。
    4.同学们刚才的总结非常到位,我想问一下,你们是如何得出这样的概括的呢?
    【预设】:对于叙述性文章,可以通过文章的六要素来进行概括。
    教师小结:对于课文的核心内容,你们可以紧密围绕文中的关键人物“妈妈”和“八儿”,并结合课题进行概括,这样可以降低概括的难度,提高概括的准确性。
    【设计意图】学生通过阅读文本,提炼出文章的主旨,并梳理出作者的写作脉络,这有助于全面理解全文,为深入领会文中人物的言辞和心理活动打下基础。
    学习任务三 深入文本,层层剖析
    1.默读“等粥”部分内容(第2-17自然段),想一想:作者描写了哪些场景?
    (1)学生汇报。
    【预设】1:盼粥部分,是第2-8自然段。
    【预设】2:分粥部分,是第9-12自然段。
    【预设】3:猜粥部分,是第13自然段。
    【预设】4:看粥部分,是第14-17自然段。
    文章脉络
    2.人人爱粥。
    (1)教师提出要求:默读第1自然段,思考:作者是从哪些方面描写腊八粥的?圈画你喜欢的语句,并做简单批注。
    【课件出示】初学喊爸爸的小孩子,会出门叫洋车了的大孩子,嘴巴上长了许多白胡子的老孩子,提到腊八粥,谁不是嘴里就立时生出一种甜甜的腻腻的感觉呢。把小米、饭豆、枣、栗、白糖、花生仁合拢来,糊糊涂涂煮成一锅,让它在锅中叹气似的沸腾着,单看它那叹气样儿,闻闻那种香味,就够咽三口以上的唾沫了,何况是,大碗大碗地装着,大匙大匙朝嘴里塞灌呢!
    (2)学生汇报。
    【预设】1:在首段中,“小孩子、大孩子、老孩子”运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展现了不同年龄段的人对腊八粥都会产生一种甜蜜而满足的感觉,从而突显出腊八粥的美味。使用“甜甜的腻腻的”这样的叠词,不仅增添了句子的韵律感,还赋予了文本一种童趣。
    【预设】2:我专注于关键词汇,例如“糊糊涂涂”、“大碗大碗”、“大匙大匙”,想象着粥的烹饪过程以及人们品尝时的体验;结合日常生活,我描绘出沸腾粥的画面,并从“叹气”一词中领悟到拟人手法的魅力,赋予腊八粥以生命,从而更深刻地感受到腊八粥的美味。
    3.教师提出要求:有感情地朗读第1自然段,边读边体会人们对腊八粥的喜爱之情。
    4.小练笔。
    教师提出要求:作者笔下的腊八粥令人垂涎三尺。请再次阅读第1自然段,并模仿其风格描述一种你最喜爱的食物,可以从食材选择、烹饪过程、风味口感以及外观色泽等方面着手。
    学生拿出草稿纸,完成小练笔。
    学生汇报。
    5.教师提出要求:比一比:下面句子哪个好?为什么?
    初学喊爸爸的小孩子,会出门叫洋车了的大孩子,嘴巴上长了许多白胡子的老孩子,提到腊八粥,谁不是嘴里就立时生出一种甜甜的腻腻的感觉呢。
    不管是大人还是小孩,提到腊八粥,每个人嘴里就立时生出一种甜甜的腻腻的感觉。
    学生汇报:
    【预设】:首句出色,它巧妙运用了排比修辞和反问语气,生动表达了人们对腊八粥的深厚喜爱。
    (【设计意图】:教师通过问题的铺设,吊起学生的胃口:是怎样的粥有这样的魅力?从而使学生产生走进文本、研究文本的欲望。)
    板书设计:
    人人爱粥
    盼粥
    2.腊八粥
    等粥 分粥
    等粥喝粥
    猜粥
    看粥
    喝粥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深入理解课文,领悟作者是怎样把主要部分写详细的,并能体会到详略得当的好处。
    2.朗读课文,感受腊八习俗给人们日常生活带来的温馨。
    学习
    重难点
    深入理解课文,领悟作者是怎样把主要部分写详细的,并能体会到详略得当的好处。
    学情分析
    六年级学生已经积累了一定的阅读方法,同时针对本篇课文的特点,在教学时遵循这样两点:(一)课文对话比较多,组织学生分角色朗读,进入角色进行体验,体会人物的内心变化和思想感情;(二)通过揣摩人物的心理,指导有感情朗读,体会作者的写作目的。
    教学辅助
    1.多媒体课件。
    2.学习任务单。
    教学过程
    学习任务一 复习导入,引入新课
    1.复习回顾。
    (1)上节课,我们初读了《腊八粥》,大家还记得课文主要讲了什么内容吗?
    (2)回顾第1自然段,作者是如何描写腊八粥的诱人的?
    2.上节课,我们学习了课文第1自然段,那么第2~19自然段又写了什么呢?
    学生汇报交流:等粥、喝粥。(板书:等粥、喝粥)
    【课件出示】
    作者是按怎样的思路来写“等粥”的?
    盼粥——想粥——猜粥——看粥
    3.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品析八儿的动作、神态、语言、心理活动,体会八儿的心情。(板书课题:腊八粥)
    【设计意图】孔子说:“温故而知新。”在学习开始时,教师采用复习上一节课的内容作为导入新课的方法,使学生在“温故”的基础上入题。
    学习任务二 精读感悟,品析形象
    一、过渡:腊八粥的香气让孩子们和老人们都垂涎三尺,方家大院的八儿也是这众多腊八粥爱好者中的一员。面对这锅甜腻的粥,他会有怎样的反应呢?让我们首先探讨“盼粥”这一环节。
    二、(出示任务单二)品读“等粥”部分,体会作者是如何详写主要部分的,完成下表。
    1.盼粥。
    (1)默读第2~8自然段,课件出示要求:
    画出描写八儿的句子,想想这些句子分别属于对人物的哪种描写。品读你画出的句子,说说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
    (2)学生汇报。
    ①“喜得快要发疯了”属于对人物的哪种描写?你能换一种说法来表达八儿的喜悦之情吗?
    ②“眼睛可急红了”说明了什么?八儿真的饿了吗?从对八儿的描写中可以看出此时此刻八儿是一种怎样的心情?可以用什么词来形容?(板书:迫不及待)
    “妈,妈,要到什么时候才……”
    “要到夜里!”其实他妈妈所说的夜里,并不是上灯以后。但八儿听了这种松劲的话,眼睛可急红了。锅中的粥,有声无力的叹气还在继续。
    ③省略号有什么作用?指导朗读第4、5自然段中的人物对话,分角色朗读人物对话。
    ④怎样理解第8自然段中的反问句?八儿对腊八粥虽是望眼欲穿,但也只能苦苦等待。(板书:苦苦等待)
    (3)过渡:八儿多么想让妈妈早点给他端上一碗喷香的腊八粥啊,那么粥一旦煮好了,他想怎么吃呢?下面我们来学习“想粥”这一部分。
    2.分粥。
    (1)分角色朗读第9~11自然段,思考:八儿开始计划怎么分粥?后来又想怎么分?为什么变卦了?(体会八儿的馋嘴、可爱)
    课件出示
    “妈,妈,等一下我要吃三碗!我们只准大哥吃一碗。大哥同爹都吃不得甜的,我们俩光吃甜的也行……妈,妈,你吃三碗我也吃三碗,大哥同爹只准各吃一碗,一共八碗,是吗?”
    “是呀!孥孥说得对。”
    “要不然我吃三碗半,你就吃两碗半……”
    (2)“孥孥”是什么意思?从妈妈的话中你能看出什么?
    (3)再分角色读,要读出八儿的天真可爱和妈妈对他的宠爱。
    (4)过渡:这让小小的八儿想吃三碗半的粥,在他的猜想中又是什么样的呢?下面我们来学习“猜粥”这一部分。
    3.猜粥。
    (1)男生齐读第13自然段,大家思考:八儿想象中的粥是什么样子的?
    课件出示
    锅中的一切,对八儿来说,只能猜想:栗子已稀烂到认不清楚了吧,饭豆会煮得浑身肿胀了吧,花生仁吃来总该是面面的了!枣子必大了三四倍——要是真的干红枣也有那么大,那就妙极了!糖若放多了,它会起锅巴……“妈,妈,你抱我起来看看吧!”于是妈妈就如八儿所求的把他抱了起来。
    (2)粥里的栗子、饭豆、花生仁、枣都是什么样的?找出文中的关键词并画下来。
    (3)文章用了一个什么词来形容八儿的猜想?(板书:妙极了)
    4.看粥。
    (1)教师读第14自然段,同学们思考:当妈妈把八儿抱起来,八儿终于看到了让他垂涎三尺的腊八粥时,课文中用了一个怎样的词语来表现八儿此时的心理?(板书:惊异)
    (2)妈妈煮的粥到底是什么样子的呢?请女生齐读第15自然段,画出相关词语。
    课件出示
    花生仁脱了他的红外套,这是不消说的事。锅巴,正是围了锅边成一圈。总之,一切都成了如他所猜的样子了,但他却没想到今日粥的颜色是深褐。
    (3)找出关键词和第13自然段比较,你有什么发现?
    (4)看了腊八粥之后,八儿的心里又会想些什么呢?
    (5)男女生分角色读人物对话,注意要读出八儿的心理变化。
    三、(出示任务单三)比较“猜粥”和“看粥”
    食材
    “猜粥”
    “看粥”
    栗子
    饭豆
    花生仁
    枣子

    学生汇报交流
    食材
    “猜粥”
    “看粥”
    栗子
    稀烂
    粉碎
    饭豆
    肿胀
    肿胀
    花生仁
    面面的
    脱了红外套
    枣子
    大了三四倍
    ——

    起锅巴
    锅巴围成一圈
    【设计意图】通过品读关于八儿的描述,引导学生深入研习课文,体验八儿内心的情感波动,进而感悟八儿家庭的温馨和谐。通过互动式的阅读活动,实现读与交流的相互促进,让学生在阅读与思考的过程中深入探究人物性格,同时,这一过程也有助于提升学生的朗读技巧、想象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学习任务三 主题概括,感悟表达,拓展阅读
    1.作者沈从文通过对人物的细节刻画,表现出了八儿对腊八粥的喜爱之情,以及八儿一家其乐融融的情景。八儿这么想喝粥,他喝到了吗?(板书:喝粥)
    【课件出示】
    晚饭桌边,靠着妈妈斜立着的八儿,肚子已成了一面小鼓了。他身边桌上那两支筷子,很浪漫地摆成一个十字。桌上那大青花碗中的半碗陈腊肉,八儿的爹同妈也都奈何它不来了。
    (1)指名学生读。
    (2)喝到了妈妈煮的腊八粥,八儿又有什么表现呢?在文中找出具体描写八儿的语句。
    (3)可以用一个怎样的词来形容八儿喝了腊八粥之后的心理?(板书:满足)
    2.主题概括:作者用极其细腻的笔触,通过小孩儿八儿的视角,写他盼粥、分粥、猜粥、看粥、喝粥的过程,将甜蜜温馨、其乐融融的家庭生活场景和浓郁的生活气息一并浓缩进了腊八节的风俗画面中,留给人无限的回味。
    3.小练笔:课文主要写了等粥和喝粥两件事情,说说哪部分写得详细,哪部分写得简略。想想这样写有什么好处。发挥想象,运用细节描写的手法,写出八儿喝腊八粥的情景。
    4.一枚大得吓人的赤枣,总算暂时堵住了八儿的小馋嘴巴,请同学们再通读课文,谈谈自己读了《腊八粥》之后的感受。
    5.你喜欢文中的哪些句子?给大家读一读,课下可以抄在你的积累本上。
    6.名家阅读:推荐课后阅读冰心的《腊八粥》。
    7.课堂演练:腊八节这一天,妈妈想把她熬好的腊八粥的照片发到朋友圈,但是她不知道配什么文字合适,请你帮她想几句话,要求语言简练,体现民俗文化。
    【预设】1:色泽诱人腊八粥,浓浓温情腊八节。
    【预设】2:腊八粥,在腊八节里凝聚着全家的温情时刻。
    【设计意图】为了拓展延伸,加深感悟,主要让学生学习课文的描写手法,进行读写结合的练习,完成读写之间的迁移。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在本课程的教学过程中,我将引导学生通过观察人物的动作、聆听语言、观察神态等多方面,深入感受人物的心理变化。
    1. 突出教学主体,注重层次分明。
    在教学实践中,我致力于将课堂教学转化为教师引导下的学生自主学习过程。我努力确保每位学生都能积极参与,通过阅读来感悟,通过感悟来品味情感。在引导学生捕捉八儿心理变化的同时,我也着重培养他们对八儿的喜爱之情。我采用了最适合孩子们的阅读方式,将一个天真无邪、惹人喜爱的孩童形象深植于孩子们的心中!这不仅激发了孩子们对腊八粥的喜爱,也帮助他们更清晰地理解课文内容。
    2. 主线明确,细节描绘生动。
    为了深入分析作者如何生动地描绘八儿的馋嘴,我从八儿心理变化的线索出发。在教学的整个过程中,我引导学生从八儿“今天高兴得几乎要发狂”以及“听到这样的话,八儿的眼睛急得发红”中,去体会八儿那迫不及待的心情。接着,我用同样的方法让学生体验八儿从“焦急等待”到“美好的想象”再到“亲眼目睹时的惊讶”,使孩子们轻松地感受到一个孩子那天真无邪和馋嘴的模样,进而理解八儿一家的温馨氛围。
    3. 朗读训练,读出个性。
    在教学中,许多环节可以通过朗读来想象画面,从而深入理解文章的内涵。因此,我鼓励学生充分朗读,包括个人朗读、分组朗读、男女声朗读、对话式朗读等多种形式。我不仅要求学生读出感受,读出情感体验,读出八儿的心理变化过程,还鼓励他们读出自己独特的见解。

    相关教案

    小学语文统编版(2024)六年级下册北京的春节优秀教案:

    这是一份小学语文统编版(2024)六年级下册北京的春节优秀教案,文件包含部编版六年级下册第1课《北京的春节》第一二课时教学设计docx、部编版六年级下册第1课《北京的春节》一课一练提高篇docx、部编版六年级下册第1课《北京的春节》一课一练基础篇docx、部编版六年级下册第1课《北京的春节》第一课时学习任务单docx、部编版六年级下册第1课《北京的春节》第二课时学习任务单docx等5份教案配套教学资源,其中教案共34页, 欢迎下载使用。

    人教部编版六年级下册腊八粥教案设计: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六年级下册腊八粥教案设计,共4页。

    小学语文人教部编版三年级上册大自然的声音第一课时教案:

    这是一份小学语文人教部编版三年级上册大自然的声音第一课时教案,共7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关注单元,揭示课题,初读课文,整体感知,学习第2自然段,感受风声的美妙,指导书写,布置作业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 精品推荐
    • 课件
    • 教案
    • 试卷
    • 学案
    • 其他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