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英语朗读宝

    山西省太原五中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月考 语文试卷(12月份)(含解析)

    山西省太原五中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月考 语文试卷(12月份)(含解析)第1页
    山西省太原五中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月考 语文试卷(12月份)(含解析)第2页
    山西省太原五中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月考 语文试卷(12月份)(含解析)第3页
    还剩18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山西省太原五中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月考 语文试卷(12月份)(含解析)

    展开

    这是一份山西省太原五中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月考 语文试卷(12月份)(含解析),共2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古典之美,文学之约,心灵之旅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一、古典之美(本大题共2小题)
    1.学校举办“诵经典诗文、学君子品行”活动,下面是小语同学整理的关于君子内涵的诗文,请你将它补充完整。
    2.班级开展“品古典意蕴”文言探究活动,请阅读下面语段并完成下列各题。
    【甲】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乙】
    齐王使使者问赵威王后。书未发,威后问使者曰:“岁亦无恙耶?民亦无恙耶?王亦无恙耶?”使者不说,曰:“臣奉使使威后今不问王而先问岁与民岂先贱而后尊贵者乎?”威后曰:“不然,苟无岁,何以有民?苟无民,何以有君?故有舍本而问末者耶?”
    ——(选自《战国策•齐策》)
    (1)朗读有节奏。用“/”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 (限断三处)
    臣 奉 使 使 威 后 今 不 问 王 而 先 问 岁 与 民 岂 先 贱 而 后 尊 贵 者 乎
    (2)字里有乾坤。解释下列加点字。
    ①亲戚畔之
    ②委而去之
    ③使者不说
    ④齐王使使者问赵威后
    (3)词义有差异。下列选项中加点字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4)论辩有风格。【甲】【乙】两文的语言风格不同,【甲】文“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译为 ,使用排比句式,语言气势磅礴;【乙】文“苟无民,何以有君?”译为 ,使用反问句,语气强硬,不容置辩。
    (5)篇中有深意。【甲】【乙】两文都阐释了治国理想,二者有什么共同点?请结合文章内容具体分析,并另举一个事例来证明这一思想。
    二、文学之约(本大题共4小题)
    3.阅读下面语段,完成下列各题。
    蒲公英是大自然馈赠的礼物。春末时害羞而可爱,盛夏时金黄而热烈。当绯红的枫叶铺满偏僻荒芜的山野之时,还有三三两两的蒲公英烂漫地开着呢,就像一簇簇按捺不住的火苗。它们自信满满,直到一场鹅毛大雪悄然而至后,才在白皑皑的雪层diā( )谢。
    蒲公英是大地上的勇士,它们散发着坚韧不拔的生命力量,它们的故事在季节更替的轮回中延续,它们让人们感受到了生命的倔强和不屈的精神。蒲公英的存在将永远令人心生敬意。
    (1)请根据拼音写汉字或者给加点字注音。
    倔强
    diā 谢
    (2)下列各项中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残墙败垣”“季节更替”分别是并列短语、主谓短语。
    B.“蒲公英是大自然馈赠的礼物”,这个句子的主干是“蒲公英是礼物”。
    C.从句子成分角度来看,词语“白皑皑”在句子作状语。
    D.“烂漫”“延续”“倔强”在语段中的词性分别为副词、动词、名词。
    4.根据课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朱自清的《背影》是写人记事散文,以真挚的情感、写实的笔法、朴素而又有感染力的语言,突出描绘了父亲的“背影”,其中“背影”既是父爱的象征,也是“我”情感变化的转折点。
    B.《富贵不能淫》中孟子反驳景春的观点后,孟子从反面提出自己心中的大丈夫的标准,即“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C.《白杨礼赞》写于1941年的抗日战争相持阶段,作者茅盾用托物言志的写作手法表达了对北方抗日根据地军民正直、勇敢、坚强精神的歌颂和赞美。
    D.《孟子》,儒家经典著作,是记录孟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一部书,宋代把它与《中庸》《论语》《礼记》合称为“四书”。
    5.填入横线上的句子,顺序恰当的一组是( )
    我们为什么活着? , 。 , , 。
    ①欢看潮涌大江的壮阔,品味人间真情的美好,活着就是一种快乐享受
    ②活着就应该对生命保持一种敬畏和尊重
    ③同时,活着就是对生命过程的幸福体验和快乐享受
    ④只要我们还拥有生命,就得对生命负责,让生命焕发光彩
    ⑤“水清鱼读月,山静鸟听风”,能领悟出山月对话的静谧,活着就是一种幸福的体验。
    A.②④③⑤①
    B.⑤①③④②
    C.②④①③⑤
    D.④②⑤③①
    6.阅读下面散文,完成下列各题。
    白兰瓜
    毕淑敏
    ①听说我要西行,所有的朋友第一个反应都是:“你可以吃到白兰瓜了!”
    ②兰州果真是白兰瓜的大本营,十步之内,必有瓜阵。
    ③西北人出手大方,刚住下就给每人发三个白兰瓜。刀锋倾斜着刺入,浓郁的香气沿着刀柄湍湍流出,光凭味道就知道同别处的瓜不同。每人抢一块,吞进嘴里,像喝粥似的往下咽。
    ④可终于有人言传了:“闹了半天,白兰瓜也不过如此嘛!比黄瓜也强不到哪儿去!真是空有其名!”
    ⑤平心而论,白兰瓜真是盛名之下,其实难副,闻着还可以,尝尝却不甜。
    ⑥白兰瓜原籍美国。1944年,美国土壤学家和水土保持专家罗德民趁美国副总统访问兰州的机会,托他把“蜜露”甜瓜种带到中国。“蜜露”移居中国后,改名“白兰”,现在已成为甘肃特产。
    ⑦一路西行,哪里都要款待白兰瓜。刚开始还总想给白兰瓜恢复名誉的机会,心想兰州的瓜不甜,别处的可能甜,然而总是失望,哪儿的白兰瓜都不甜。以后,就连尝的兴趣也没有了,除非渴极了,拿它顶水喝。
    ⑧辜负了我的信任与渴望的白兰瓜啊!
    ⑨过安西时,正是午后沙漠上最热最寂寞的时光。黑蓝色的柏油路蛇蜕似的蜿蜒着,天空中弥漫着看不见却无处不在的尘埃,仿佛一杯混浊的溶液。太阳在空中发出幽蓝色的光,却丝毫不减其炙烤大地的威力。铁壳面包车成了真正的面包炉。我们关上车窗,是令人窒息的闷热,打开车窗,火焰般的漠风旋涡般地卷来。口唇皲裂,眼球粗糙地在眼眶里转动,全身像烤鱼片似的干燥无力。
    ⑩突然,在大漠与公路相切的边缘,出现了一个木乃伊似的老人。地上铺一块羊皮,上面孤零零地垛着一小堆瓜。他出现得那样突兀,完全没有从小黑点到人形轮廓这样一个显示过程,仿佛被一只巨手眨眼间贴到苍黄的背景上。也许是因为他同大漠的色泽太一致了。
    ⑪司机停下车说:“就买他的瓜吧!”
    ⑫“瓜甜吗?”我们习惯地问。卖瓜的人没有说瓜不甜的,但老人慢吞吞地回答:“这里是安西呀!”
    ⑬安西的瓜就一定甜吗?安西就是白兰瓜的免检合格证吗?国优部优产品还有假的呢,世界上徒有虚名的事太多了!
    ⑭因为别无选择,我们买了老汉的瓜,记得狠狠砍了砍价。老人树根一样的脸上没有表情,算是同意了。极便宜的价钱。
    ⑮车上地方窄,又颠簸。到了远离安西的地方,我们才停车吃瓜。安西的白兰瓜外观上毫无特色,第一口抿到嘴里,竟然是咸的!
    ⑯过了片刻,才分辨出那其实不是咸,而是一种浓烈的甜。甜到极处便是蜇人的痛,嘴角、舌尖都甜得麻酥酥的,仿佛被胶粘住了。抓过瓜缘的手指,指间仿佛长出青蛙一样的蹼,撕扯不开。手背上瓜汁淌过的地方,留下一道透明的痕迹,仿佛一只流涎的蜗牛爬过,舔一舔,又是那种蜂蜇般的甜。
    ⑰真不知如此苦旱贫瘠的安西怎么孕育出如此甘甜多汁的白兰瓜。
    ⑱安西古称瓜州。它地处荒沙,日照极强,非常适宜种瓜,自古以来,以瓜闻名天下,故称瓜州。
    ⑲美国的良种甜瓜“蜜露”移民到了中国,在安西扎下根来,比在老家长得还要好,白兰瓜的盛名,其实是靠瓜州的瓜打的天下。
    ⑳也许,白兰瓜要正名为“安西瓜”才更符合历史的真实。
    ㉑想想这瓜,很有感触。它原本来自大洋彼岸,却在这块古老贫瘠的土地上繁衍得如此昌盛。它入乡随俗,褪去了娇滴滴的洋名字,也不计较人们以讹传讹地称它白兰瓜,寂寞然而顽强地在沙漠之中生长着,以自己甘饴如蜜的汁液濡润着焦渴的旅人。
    ㉒啊!瓜州的瓜啊!什么叫特产,什么叫真谛,它只限于窄小的区域。好比一个石子丢入湖中,涟漪可以扩散得很远,但要找到石子,必须潜入那最初的所在。
    ㉓蓝色太阳下的沙漠老人,教给我这个道理。
    (1)梳理散文内容是赏析文章的第一步,请你根据内容完成思维导图。
    (2)请赏析下面句子。
    黑蓝色的柏油路蛇蜕似的蜿蜒着,天空中弥漫着看不见却无处不在的尘埃,仿佛一杯混浊的溶液。太阳在空中发出幽蓝色的光,却丝毫不减其炙烤大地的威力。(描写角度)
    (3)文末说:“蓝色太阳下的沙漠老人,教给我这个道理。”请结合文章内容,谈谈你对“这个道理”的理解。
    三、心灵之旅(本大题共1小题)
    7.笔直平凡的白杨树,象征了北方军民朴质又力求上进的精神;肥胖蹒跚的背影,寄托了浓浓的父子深情;害羞又热烈的蒲公英,散发着坚韧不拔的生命力量;甘甜饱满的白兰瓜在贫瘠的沙漠之地展露顽强之态……生活中有许多常见、细微的事物,都饱含着浓浓真情与无限理趣。请选择你熟悉的一个事物,抒写其中蕴含的真情或理趣。
    请以“物微情浓”或“物微理趣”为题目,写一篇文章。
    要求:(1)文体不限(诗歌除外);(3)不少于600字;(4)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
    参考答案
    1.【答案】(1)采菊东篱下 悠然见南山(易错字:菊)
    (2)感时花溅泪 恨别鸟惊心(易错字:溅)
    (3)报君黄金台上意 提携玉龙为君死(易错字:携)
    (4)我报路长嗟日暮 学诗谩有惊人句 九万里风鹏正举(易错字:谩)
    (5)这样枝枝叶叶靠紧团结 力求上进的白杨树 宛然象征了今天在华北平原纵横决荡(易错字:宛)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文名句的识记能力。解答此类题目,我们需要在平时的学习中,做好积累,根据提示语句写出相应的句子,尤其要注意不能出现错别字。
    【方法总结】为了保证在默写名句时不出错,关键还是平时要加强背诵和记忆,准确书写。下面几种方法可供借鉴。
    1、保持良好的心态,培养识记兴趣。
    2、多种方式相结合,提高识记效果。
    3、提倡使用名句,巩固识记成果。
    4、留心特别词句,规避识记误区。
    2.【答案】(1)臣奉使使威后/今不问王/而先问岁与民/岂先贱而后尊贵者乎
    (2)①同“叛”,背叛;②放弃;③同“悦”,高兴;④派遣
    (3)C
    (4)①使人民定居下来(而不迁到别的地方去),巩固国防不能依靠山溪的险要,震慑天下不能靠武器的锐利。
    ②如果没有百姓,哪里还会有国君?
    (5)两文都阐释了以民为本的治国理想。孟子,主张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民事不可缓也;救民于水火之中。
    【解析】(1)本题考查句子停顿。作答时,一定要在正确理解句子意思的基础上,根据前后词语之间的语义联系来划分停顿。有了一定的积累以后可以根据语感直接作答。这个句子的意思是:我奉齐王使命出使到威后这里,您不先问我们大王状况却打听年成、百姓的状况,这有点先卑后尊吧?故停顿应为:臣奉使使威后/今不问王/而先问岁与民/岂先贱而后尊贵者乎?
    (2)本题考查文言实词含义的理解。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先理解词语所在句子的含义,然后结合句意来推断词语意思。
    ①句意为:内外亲戚也会背叛他。畔:同“叛”,背叛。
    ②句意为:(守城一方)弃城而逃。委:放弃。
    ③句意为:使者不高兴。说:同“悦”,高兴。
    ④句意为:齐王派遣使者问候赵威王后。使:派遣。
    (3)本题考查一词多义。
    A.不同,能够/实现。
    B.不同,有利/锋利。
    C.相同,的。
    D.不同,告诫/谨慎。
    故选C。
    (4)本题考查句子翻译。
    ①重点词:封疆,疆界,指国家的边界;固,巩固;国,国防;山溪,山河;险,险要;威,震慑,树立威望。句意:使人民定居下来(而不迁到别的地方去),巩固国防不能依靠山溪的险要,震慑天下不能靠武器的锐利。
    ②重点词:苟,如果;何,哪里。句意:如果没有百姓,哪里还会有国君?
    (5)本题考查内容理解和分析。由【甲】文“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和【乙】文“苟无民,何以有君”可知,【甲】【乙】两文的治国理想是以民为本。在历史上,孟子主张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民事不可缓也;救民于水火之中,这也是民本思想。
    【关键点拨】文言文内容理解分析题,解题方法:
    1、引用原文句子回答;
    2、摘录原文关键的词语回答;
    3、用自己的话组织文字回答。
    三种方法,采用第1、2种方法回答的准确率一般会比较高。
    【参考译文】
    【甲】有利于作战的天气、时令,比不上有利于作占的地理形势,有利于作战的地理形势,比不上作战中的人心所向句、内部团结。方圆三里的内城,方圆七里的外城,包围起来攻打它,却不能取胜。采用包围(的方式)攻城,一定是得到有利于作战的天气、时令了,可是不能取胜,这是(因为)有利于作战的天气、时令比不上有利于作战的地理形势啊。城墙并不是不高,护城河并不是不深,武器装备(也)并不是不坚固锐利,粮食供给(也)并不是不充足,但是(守城一方还是)弃城而逃,这是(因为)作战的地理形势不及人心所向、内部团结。所以说:使百姓定居下来(而不迁到其他的地方去),不能靠疆域的界限,巩固国防不能靠山河的险要,震慑天下不能靠武器的锐利。施行仁政的君主,帮助支持他的人就多;不施行仁政的人,支持帮助他的人就少。支持帮助他的人少到了极点,内外亲戚也会背叛他;支持帮助他的人多到了极点,天下所有人(都会)归顺他。凭着天下人都归顺他的条件,去攻打连兄弟骨肉都背叛他的寡助之君,所以能行仁政的君主不战则已,战就一定能胜利。
    【乙】齐王派使者来问候赵威后,(齐王给威后的)信还没打开,威后就问使者说:“齐国的收成好吗?老百姓好吗?齐王也好吗?”(齐国)使者(听了)不高兴,说:“我奉齐王使命出使到威后这里,现在您不问齐王如何,而先问收成和老百姓,哪里有先问卑贱者后问尊贵者的呢?”威后说:“不能这样说。如果没有收成,凭什么有百姓?如果没有百姓,又凭什么会有国君?哪有不问根本而去问末梢呢?”
    3.【答案】(1)jiàng 凋
    (2)D
    【解析】(1)本题考查字音、字形。
    倔强:jué jiàng;
    diā谢:凋谢。
    (2)本题考查短语、句子主干、词性、单句成分。
    ABC.正确;
    D.有误,“烂漫”“延续”“倔强”在语段中的词性分别为形容词、动词、形容词。
    故选D。
    【关键点拨】综合读写题就是给出一段材料,考查学生的审题能力、语言组织能力以及发挥能力,而且材料不仅仅是课本中设置的专题,更多的是会灵活地联系生活,联系社会实际,考查学生在一个具体情境中综合运用语文的能力,看学生是否可以发现问题,是否可以简洁、流畅地表达自己的见解。
    4.【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文学常识。
    ABC.正确;
    D.有误,“四书”是《大学》《论语》《中庸》《孟子》。
    故选D。
    【关键点拨】文学常识是需要记忆的,同学们可以多记忆、多积累。
    5.【答案】A
    【解析】此题考查学生的句子排序能力。解答此类题,要求学生平时加强阅读领悟能力的培养,具备较强的逻辑分析能力,通过抓关键词,抓中心句,句与句之间的连接词去逐句推敲。句段的表达顺序主要有空间顺序、时间顺序、逻辑顺序多种,其中逻辑顺序最为复杂,有因果关系、层递关系、主次关系、总分关系、并列关系。
    通读各句段,获得一个整体感知,结合语境,可知,②句与上句关系最紧密,可作为第一句;
    ④继续围绕“生命”这一中心词展开论述,可作为第二句;
    ③“同时”一词是对以上句意而言,以引起⑤①的论述,其中①具有总结意味,是尾句,顺序为③⑤①。
    由上分析,可排序为②④③⑤①,故选A。
    故选A。
    【关键点拨】解答此题,可依据逻辑推理顺序排序。
    6.【答案】(1)①失望不满;②路过安西询问瓜甜否并买下瓜;③惊喜赞叹
    (2)这段文字运用了环境描写,通过对柏油路、尘埃、太阳等景物细致入微的刻画,营造出了一种极其恶劣、燥热且沉闷的氛围。“黑蓝色的柏油路蛇蜕似的蜿蜒着”,将柏油路比作蛇蜕,形象地展现出道路在大漠中曲折延伸的状态,给人一种荒芜、寂寥之感;“天空中弥漫着看不见却无处不在的尘埃,仿佛一杯混浊的溶液”,把尘埃比作混浊的溶液,生动地描绘出空气中尘埃弥漫、空气浑浊不清的状况,凸显出环境的恶劣;“太阳在空中发出幽蓝色的光,却丝毫不减其炙烤大地的威力”,既写出太阳光的幽蓝怪异色彩,又强调其炽热的威力,侧面烘托出当时人们身处大漠中所遭受的酷热难耐、极度不适的状态,为后文吃安西白兰瓜带来的强烈反差做了铺垫,更能突出安西白兰瓜的独特与珍贵。
    (3)“这个道理”指的是特产有着其特定的生长地域,就像石子丢入湖中涟漪虽能扩散很远,但要找到石子必须潜入最初所在之处一样。白兰瓜原产美国,名为“蜜露”,来到中国后在安西这片荒沙且日照极强的地方扎下根来,并且比在老家长得还要好,靠着安西独特的自然条件孕育出了极致的甘甜,成就了白兰瓜的盛名,所以白兰瓜真正的“真谛”在于安西这片土地,特产是和其特定的、窄小的生长区域紧密相连的。这启示我们,很多事物都有着它专属的根源和最适宜发展的环境,只有在那样特定的环境里,才能展现出其独特的价值与魅力,我们要认识到事物与根源环境之间不可分割的联系。
    【分析】本文记叙了安西的特产白兰瓜,声名远播,其他地方的瓜也借了它的名声却没有它的甜蜜,让一直未尝到真正安西白兰瓜的作者对白兰瓜产生误解,直到到了安西,吃到真正的安西白兰瓜,才知道它名不虚传。文章告诫我们,道听途说的东西很多都已经发生了改变,我们不应该被表面现象迷惑,而应该回到事情“最初的所在”,抓住真相。
    【解析】(1)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概括。文中作者起初听闻白兰瓜满怀期待,然而真正在兰州品尝后,觉得白兰瓜闻着尚可,但尝尝却不甜,甚至发出“白兰瓜真是盛名之下,其实难副”这样的感慨,可见品尝后的感受是失望的,对其品质不太满意,所以此处作者情感为失望不满。当在安西遇到卖瓜老人时,尽管司机提议买瓜,但作者一行人习惯性地问“瓜甜吗”,并且心里想着“安西的瓜就一定甜吗?安西就是白兰瓜的免检合格证吗?”,体现出他们对安西的白兰瓜是否甜心存疑虑,不确定其品质到底如何,在买瓜时内心是质疑且犹豫的,毕竟之前多次对白兰瓜失望了,所以此处对应的情感是质疑犹豫。原本对白兰瓜已不报太大希望,可吃到安西的白兰瓜时,第一口先是感觉味道很特别,之后才分辨出那是浓烈至极的甜,“甜到极处便是蜇人的痛,嘴角、舌尖都甜得麻酥酥的”等描写,充分展现出安西白兰瓜味道的绝佳,让作者十分意外,也由此改变了之前对白兰瓜的看法,转为惊喜赞叹的情感。
    (2)本题考查对句子的赏析。文中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如“黑蓝色的柏油路蛇蜕似的蜿蜒着”把柏油路比作蛇蜕,“天空中弥漫着看不见却无处不在的尘埃,仿佛一杯混浊的溶液”将尘埃比作混浊溶液,形象地将大漠中道路的形态以及空气浑浊的样子直观地呈现出来,让读者能真切地感受到那种大漠环境的荒芜与恶劣,使抽象的景象变得具体可感。整体这段描写围绕着柏油路、尘埃、太阳展开,详细地刻画了大漠上热、寂寞、空气浑浊、酷热难耐的环境特点。这样写的作用是为后续吃安西白兰瓜的情节做铺垫,在如此恶劣环境下,安西白兰瓜却能带来极致的味觉体验,二者形成鲜明对比,更能突出安西白兰瓜的甘甜珍贵,增强文章的表现力与感染力,让读者更深刻地体会到作者情感的变化。
    (3)本题考查对词语的理解。文章结尾提到的“这个道理”,是通过前面白兰瓜的经历总结出来的,也就是特产和其特定生长地域的紧密联系,用石子丢入湖中的比喻形象地说明,虽然事物产生的影响可能扩散范围广,但事物本身根源所在的区域是固定且关键的,就像白兰瓜,虽然名气传播开了,但它真正优质的关键在于安西这片特定土地。白兰瓜原产美国叫“蜜露”,来到中国后,在安西这片有着荒沙、日照极强等特殊自然条件的地方扎下根,并且在这里生长得比原产地还好,凭借安西的环境孕育出独特的甘甜,成就了其盛名。这就表明特产是受限于特定的、相对窄小的区域环境的,离开了这个特定环境,可能就无法展现出其独特价值,强调了事物与根源环境不可分割的依存关系,也表达了作者对这种现象的深刻感悟以及对特产背后地域因素的重视与思考。
    【关键点拨】赏析句子要依据句子本身的特点去分析,可以从三个方面着手分析。首先要看句子是否使用修辞手法,如果使用了修辞手法就要依据各个修辞手法的作用进行具体的分析;第二、如果没有使用修辞方法,就要看看是否使用了特殊的表现手法,比如对比,象征等,有就依据各个表现手法的作用进行分析;第三、如果都没有,我们就要从句子里面有特色的词语去分析,比如一系列动词的使用,一系列四字短语的使用等方面去分析,这三点是最常见的,要掌握住。
    7.【答案】例文一:
    物微情浓
    在岁月的长河中,有许多微小而平凡的事物,它们或许不起眼,却往往蕴含着深沉的情感与无尽的温暖。对我而言,那枚小小的、已经略显斑驳的硬币,便是这样一件物品,它承载着我和奶奶之间那份无法割舍的亲情。
    记得小时候,每当夕阳西下,奶奶总会拉着我的小手,在乡间的小路上漫步。那时的我,总是对周围的一切充满好奇,一会儿追追蝴蝶,一会儿又去逗逗路旁的小狗。而奶奶,总是笑眯眯地跟在我身后,不时地叮嘱我:“慢点儿,别摔着了。”
    有一次,我们在路边的小摊前停下,那是一个卖糖葫芦的老爷爷,他的糖葫芦红彤彤的,晶莹剔透,看得我直流口水。我缠着奶奶给我买一串,奶奶摸遍了全身的口袋,最后只找出了一枚硬币。她有些尴尬地笑着对老爷爷说:“老人家,只有这一枚硬币了,能给孩子买一串小点的糖葫芦吗?”老爷爷慈祥地笑了,说:“当然可以,这孩子的眼睛真亮,像极了她奶奶年轻时候。”说着,便挑了一串最小的糖葫芦递给我。
    我接过糖葫芦,开心地吃了起来,奶奶则在一旁看着我,眼里满是宠溺。那一刻,我仿佛觉得,那枚硬币虽然微小,却仿佛拥有了无穷的力量,它让我感受到了奶奶对我深深的爱。
    从那以后,每当看到硬币,我都会想起那个夕阳下的午后,想起奶奶温暖的笑容,想起那串甜到心底的糖葫芦。那枚硬币,成了我和奶奶之间情感的纽带,它虽然微不足道,却饱含了奶奶对我无尽的关爱与呵护。
    随着时间的流逝,奶奶慢慢地老去,我也逐渐长大。如今,我已不再需要奶奶牵着我的手走路,也不再贪吃路边的糖葫芦。但那枚硬币,我一直珍藏着,它见证了我和奶奶之间那份纯真而深厚的亲情。每当看到它,我的心中都会涌起一股暖流,那是对奶奶无尽的思念,也是对那段美好时光的深深怀念。
    物微情浓,那枚小小的硬币,承载着我和奶奶之间无法言喻的情感,它告诉我,在这个世界上,有些爱,不需要华丽的辞藻,也不需要昂贵的礼物,只需要一颗真心,便足以温暖整个世界。
    例文二:
    物微理趣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有许多看似微不足道的事物,却常常蕴含着深刻的道理和情趣。今天,我想和大家分享的,是那一盏普通却又不凡的台灯。
    这盏台灯,静静地坐在我的书桌上,已经陪伴我走过了数个春秋。它的外表并不华丽,没有繁复的花纹,也没有耀眼的色彩,只是简简单单的白色,如同一位朴素的朋友,默默地守候在一旁。每当夜幕降临,我便会轻轻按下它的开关,一束柔和而温暖的光线便立刻洒满整个书桌,照亮我每一个夜晚的学习时光。
    记得有一次,我因为一次考试的失利而心情沮丧,整个人仿佛被乌云笼罩,连面对书本的勇气都失去了。那天晚上,我独自坐在书桌前,望着那盏台灯,它依旧默默地散发着光芒,没有丝毫的抱怨和懈怠。我突然意识到,这盏台灯,无论我心情如何,无论外界环境如何变化,它都始终坚守在自己的岗位上,默默地为我提供光明。它的这种坚持和无私,不正是我应该学习的吗?
    从那以后,每当我遇到困难或挫折时,我都会看看那盏台灯。它仿佛在告诉我:无论遇到多大的困难,只要坚持下去,总会有光明的一天。它的光芒,不仅照亮了我的书桌,更照亮了我内心的角落,让我学会了在困境中保持乐观和坚韧。
    这盏台灯,虽然微小,却蕴含着无限的理趣。它教会了我坚持的重要性,让我明白了无论身处何种环境,都不应该放弃对光明的追求。正如古人云:“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每一个微小的努力,都是通往成功之路的必经之地。
    如今,这盏台灯已经成为了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不仅是我学习上的好伙伴,更是我人生道路上的指路明灯。每当我看到它,都会想起那些关于坚持和勇气的故事,它让我相信,只要心中有光,就没有什么能够阻挡我们前行的脚步。
    【解析】本题考查命题作文写作。审题:“物微”指的是微小、平凡、日常生活中常见的事物。“情浓”强调这些微小事物背后蕴含的深厚情感或情感价值。“理趣”则是指这些事物所蕴含的哲理、智慧或启示。立意:选择一个熟悉且看似微不足道的物品或现象作为写作对象。深入挖掘这个物品或现象背后的情感意义或哲理内涵,展现其不平凡的一面。通过具体事例或个人经历,使情感或哲理更加生动、真实。构思:开头引入所选物品或现象,简述其平凡之处。主体通过具体故事或情感体验,展现物品背后的深厚情感。分析物品或现象中的哲理,结合个人感悟或社会现象进行阐述。结尾总结情感或哲理,升华主题,强调微小之物也能触动人心或给人以启示。
    【关键点拨】例文一:这篇作文《物微情浓》以一枚小小的硬币为线索,串联起作者与奶奶之间的温馨记忆,展现了微小事物中蕴含的深厚情感。文章情感真挚,从奶奶为作者买糖葫芦的细节中流露出浓浓的祖孙情,让读者能够深切感受到作者内心的情感波动。
    例文二:本文主题为“物微理趣”,通过描述一盏普通台灯,展现了其中蕴含的真情与理趣。作者立意新颖,没有选择常见的宏大事物或场景,而是聚焦于日常生活中的一盏台灯,从小处着手,挖掘出深刻的人生哲理,体现了“物微理趣”的核心思想。
    君子内涵
    诗句梳理
    淡泊名利
    (1)“ , ”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悠然自得,与自然融为一体。(陶渊明《饮酒》<其五>)
    忧国忧民
    (2)“ , ”是杜甫在《春望》中借花鸟感伤国事。
    忘身报国
    (3)“ , ”(《雁门太守行》),李贺借黄金台之典故,表将士们报国之决心。
    不懈追求
    (4)“ , 。 ”李清照渴望像大鹏那样乘万里风高飞远举。(李清照《渔家傲》)
    正直顽强
    (5)难道你又不更远一点想到,“ , , ”用血写出新中国历史的那种精神与意志?(茅盾《白杨礼赞》)
    A.是焉得为大丈夫乎?
    得志,与民由之。
    B.天时不如地利
    兵戈非不坚利也
    C.三里之城
    居天下之广居
    D.往送之门,戒之曰
    必敬必戒
    事件
    作者情感
    在兰州首次吃白兰瓜
    满怀期待
    吃完兰州白兰瓜


    质疑犹豫
    吃完安西白兰瓜

    相关试卷

    山西省太原市第五中学校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上学期12月月考 语文试题(含解析):

    这是一份山西省太原市第五中学校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上学期12月月考 语文试题(含解析),共1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朗读有节奏,字里有乾坤,词义有差异,论辩有风格,篇中有深意,下列各项中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山西省太原师院附中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月考 语文试卷(12月份)(含解析):

    这是一份山西省太原师院附中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月考 语文试卷(12月份)(含解析),共2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古典之美,文学之约,现实之思,心灵之旅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山西省太原市第五中学校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上学期12月月考语文试题:

    这是一份山西省太原市第五中学校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上学期12月月考语文试题,共1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名句名篇默写,文言文阅读,基础知识综合,选择题,现代文阅读,作文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文档详情页底部广告位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