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市第十九中学2024-2025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 语文试题(含解析)第1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2/16679307/0-1738639691089/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天津市第十九中学2024-2025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 语文试题(含解析)第2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2/16679307/0-1738639691177/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天津市第十九中学2024-2025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 语文试题(含解析)第3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2/16679307/0-1738639691201/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天津市第十九中学2024-2025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 语文试题(含解析)
展开
这是一份天津市第十九中学2024-2025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 语文试题(含解析),共2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现代文阅读,文言文阅读,名句名篇默写,综合性学习,填空题,名著阅读,作文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停滞(zhì) 恣睢(suī) 撩逗(dōu) 拮据(jì)
B.诓骗(kuāng) 伛偻(yǔ) 眺望(tià) 怨怅(zhàng)
C.乖巧(qiǎ) 恐吓(xià) 褴褛(lán) 行货(háng)
D.冠冕(guān) 折本(shé) 栈桥(zhàn) 存恤(xù)
2.依次填入下面语段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经历过严寒的________,才能有抵御风雨的能力,战胜困难的决心。“狂风知劲草,岁寒鉴人心”,可见,寒是一位_____。寒冬是修身养息孕育生命的季节,更是充实自我,沉淀思想,梳理思维的驿站。_______昨天是丰富的收获,还是失意落拓,都已成为过去。放下疲惫的身心,静下心来,不必______过去,为自己加油鼓劲,积蓄足够的能量,信心百倍地在漫漫征途中力争突破自我,超越自我。
A.孕育 正人君子 不管 沉湎
B.教育 谦谦君子 尽管 沉迷
C.抚育 梁上君子 无论 沉醉
D.培育 仁义君子 即使 沉浸
3.下面的一段话中,有语病的一项是( )
①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祖先留传给后代子孙最珍贵的遗产。②它是我们中华民族后代子孙开启智慧的钥匙。③我们有能力和条件,把自己民族的优秀文化全面的发扬和继承。④只有把自己的民族文化传承下来,拥有了一定的智慧,才有能力、有资格去接受其他民族的优秀文化。
A.第①句
B.第②句
C.第③句
D.第④句
4.下面句子中的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最重要的是,再好的艺术一定有个结局□自然是没有结局的,明白了这一点,艺术家就难免兴起□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的寂寞之感。人能绘下长江万里图令人动容,但永远不如长江的真情实景令人感动□人能录下蝉的鸣唱,但永远不能代替看美丽的蝉在树梢唱出动人的歌儿。
A., “ 。” ;B., “ 。” ,C.。 “ ” ,D.。 “ ” ;
5.选出对文天祥《过零丁洋》赏析有误的一项( )
A.首联,诗人先回顾身世,遭遇辛苦,通过科举考试进入仕途,后追述战斗生涯,在频繁的抗元战争中已度过四年。
B.颔联对仗工整,比喻贴切,将国家和个人分别比作雨中浮萍和风中柳絮,感慨国破家亡和身世坎坷。
C.颈联中,诗人回忆曾在惶恐滩撤退,内心仍惊恐不安。如今身陷敌手,只身被押,远渡零丁洋,更感孤独无援。
D.尾联直抒胸臆,集中体现了诗人忠贞不屈、以死明志的爱国精神和大义凛然、视死如归的英雄气概。
二、现代文阅读(本大题共1小题)
阅读下面的短文,回答各题。
这些坚持越持久越有力量
张 璁
①年轻时,用自己的眼睛去看,用自己的耳朵去听,用自己的心灵去感受,让生活的可能性得到充分延展,总有一天,你会找到最适合自己的那条道路。
②又到毕业季,数年青春相聚的一团热火,就要转身话别散作满天繁星。
③如果生活是一条河流,人难免在激流中踉跄:感觉生活充满诱惑的陷阱,被“成功”的期望压得喘不过气;又有时会感觉自己在随波逐流,虽然轻松却蹉跎光阴。大浪淘沙,时间会告诉你哪里是金哪里是沙。总有一些东西,越久越有力量。
④请不要怀疑读书的价值。当你来到陌生的城市,拿着刚毕业不过数千的起薪,七大姑八大姨却告诉你“谁谁谁高中没读完就做生意,如今赚得盆满钵满”,这时请不要怀疑读书的价值。不用着急,要给自己一点时间,因为教育是一坛越陈越香的酒,也是受益终身的一场自我投资。如果育人像栽树,一年的树丛只能用作柴火,十年的树木却可能成为栋梁。十年寒窗给你的不仅是一纸文凭,它打开的更是一个人认知与能力的大门,是站在前人的肩膀上指出了一条继续向上攀登的路径。
⑤请不要误解善良的力量。刚刚踏进社会,没有人能保证每一次都会被公平对待,但一定要保持善良;没有人能保证每一次付出善意都会有回应,但一定要坚持善良。善良不是一种无力的妥协,恰恰相反,善良是对生活最有力的回答。因为善良不意味着懦弱,有时坚守底线必须付出巨大勇气;善良也不是一味迁就,有时候善良需要嫉恶如仇。做到善良,并不意味着能带来什么报偿,因为善良本身就是最好的报偿:一个人守住了自己的善良,无论说什么、做什么都能问心无愧,就能吃得香、睡得踏实、活得心安。它就像一束光,把生活里每一个昏暗时刻照亮。
⑥请不要低估吃苦的回报。记得有一次,到一个创业的同龄朋友那里做客。做餐饮行业的他,指着店外告诉我,这条街上来来去去不知换了多少家餐厅、咖啡店,但这些年来坚持下来并且人气越做越旺的却只有他一家。为什么?其实这条街上不乏明星投资、装修考究的网红店,可是只有他每天起早贪黑,向食客一个一个询问就餐体验,不厌其烦地改进服务、菜单。今天的社会竞争大、压力重是事实,却不该低估这个时代对一个不怕吃苦的人的回报。再美的梦想,都不会在“小确幸”的轻松里自动完成。无论是多读一本书、多跑一次步,还是多留一点心、多拜访一次客户,都仿佛是种下一粒种子,说不定在未来的某个时刻发芽长大,长成梦想的样子。
⑦跨出校门,相比于对适应不了社会的担心,其实我们更应该担心太过于“适应”社会。 不必过早地急于“成熟”,因为别人告诉你的所谓“成熟”的人应该做的事,未必就是一条适合你的正确道路。年轻时,用自己的眼睛去看,用自己的耳朵去听,用自己的心灵去感受, 让生活的可能性得到充分延展,总有一天,你会找到最适合自己的那条道路。
6.下面对文章中心论点的概括,正确的一项是( )
A.坚持读书,坚持善良,坚持吃苦,越持久越有力量。
B.总有一些东西,越久越有力量。
C.让生活的可能性得到充分延展,总有一天,你会找到最适合自己的那条道路。
D.不必过早地急于“成熟”,因为别人告诉你的所谓“成熟”的人应该做的事,未必就是一条适合你的正确道路。
7.下列对第④段画线句子的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第④段画线句采用了引用论证的方法,论证了“不要怀疑读书的价值”的观点,使论证更概括,更深入,更有说服力。
B.第④段画线句采用了类比论证的方法,把教育比作“越陈越香的酒”,把育人比作“栽树”,生动形象地阐述了教育需要时间的道理,从而论证了“读书是一条继续向上攀登的路径”的观点。
C.第④段画线句采用了道理论证的方法,概括、深入地阐述了教育需要时间的道理,从而论证了“读书是一条继续向上攀登的路径”的观点。
D.第④段画线句采用了比喻论证的方法,把教育比作“越陈越香的酒”,把育人比作“栽树”,生动形象地阐述了教育需要时间的道理,从而论证了“不要怀疑读书的价值”的观点。
8.下列对文章的论证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采用“总—分”的结构,①~③段是总起,引出作者观点,④~⑦段是分述,每段都从不同方面证明了中心论点。
B.文章第⑥段主要运用了引用论证的方法,引用作者创业的同龄朋友不怕吃苦、坚持创业的事例,论证了“请不要低估吃苦的回报”的分论点。
C.④~⑥段分别从“读书的价值”“善良的力量”“吃苦的回报”三个方面论证了题目所说的“这些坚持越持久越有力量”。
D.文章第④~⑥段属于递进关系,各段之间是相辅相成的关系,层层深入地论证了“总有一些东西,越久越有力量”的观点。
三、文言文阅读(本大题共1小题)
阅读《曹刿论战》完成下面小题
曹刿论战
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徧,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9.下列语句中加下划线的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又何间焉(间:参与)
B.公将鼓之(鼓:击鼓进军)
C.小大之狱(狱:案件)
D.吾视其辙乱(辙:车轮)
10.下列语句中加下划线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小信未孚 愿陛下亲之信之
B.衣食所安 安能辨我是雄雌
C.故临崩寄臣以大事 必以分人
D.又何间焉 奉命于危难之间
11.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全文紧扣“论”,主要运用了语言描写和对比的手法,表现出了曹刿临战从容、善于把握战机的军事指挥才能。
B.曹刿所说的“肉食者鄙”在文中有多处表现,比如鲁庄公最初把战争的希望寄托在施行“小惠”和神灵的赐福上,后来又把秉公处理大大小小的案件作为“可以一战”的理由。
C.文中鲁庄公身为鲁国国君,虽然刚开始处处显示出“鄙”,但在曹刿的启发下能有所悟,并在作战中听从了曹刿的正确指挥,也说明他并非完全是一个平庸之君。
D.本文记述了战争的全过程,对曹刿的论战和战后原因的分析写得详细,但对战争的经过写得简略,这充分表现了《左传》善于剪裁的特点。
四、名句名篇默写(本大题共1小题)
12.请根据原文或提示,将下面古诗文语句补充完整。
(1)山重水复疑无路, 。(陆游《游山西村》)
(2)春蚕到死丝方尽, 。(李商隐《无题》)
(3) ,采葵持作羹。(汉乐府《十五从军征》)
(4)伤心秦汉经行处, 。(张养浩《山坡羊·潼关怀古》)
(5)人生自古谁无死? 。(文天祥《过零丁洋》)
(6)成语是中国语言文化的缩影,尤其是那些藏在古诗文中的成语。比如,“临危受命”出自诸葛亮《出师表》中的“ , ”意指在危难之际接受任命。
五、文言文阅读(本大题共1小题)
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各题。
优容大臣
仁皇天资纯厚,遇事优容①,每以宽大为政,不事溪刻②。厚待儒臣,如张文端英、高江村等,朝夕谈论,无异友生。与李文贞③光地谈《易》,每至子夜,诸侍从多枕戈以待。又枉法诸臣,苟可宥④者必宽纵之。如明相虽贪擅⑤,上念其筹画⑥三逆之功,时加警策,终未置之极典。徐健庵乾学⑦昆仲⑧与高江村比昵⑨,时有“九天供赋归东海,万国金珠献淡人”之谣,上知之,惟夺其官而已。尝谕近臣曰:“诸臣为秀才,皆徒步布素⑩,一朝得位,便高轩驷马⑪,八驺⑫拥护,皆何所来赀⑬?可细究乎!”其明通下情若此。
(节选自《啸亭杂录》)
【注释】①优容:宽待,宽容。②溪刻:刻薄、苛刻。③李文贞:即李文贞公,光地。④宥:宽容,饶恕,原谅。⑤贪擅:贪财擅权。⑥筹画:筹措,筹办。⑦徐健庵乾学:徐乾学,号健庵。⑧昆仲:旧时称人兄弟。⑨比昵:亲近。⑩徒步布素:平民的代称。⑪高轩驷马:显贵者所乘之车。⑫驺:古代贵族的骑马的侍从。⑬同“资”, 财货。
13.解释文中加点词的含义。
(1)苟可宥者必宽纵之 苟:
(2)皆徒步布素 皆:
14.请将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上知之,惟夺其官而已。
15.请结合原文分析,仁皇“天资纯厚,遇事优容”体现在哪些方面。
六、现代文阅读(本大题共1小题)
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小题。
戴车匠
汪曾祺
①戴车匠是东街一景。车匠是一种很古老的行业了。所谓车匠,就是在木制的车床上用放刀车旋小件圆形木器的那种人。
②车匠店离草巷口不远,左邻是侯家银匠店,右邻是杨家香店。戴家车匠店门面很小,只有一间。正面的板壁上有一副一尺多长,四寸来宽的小小的朱红对子。写的是“室雅何须大,花香不在多。”板壁前面,是作坊。作坊放着两张车床。车匠坐在坐板上,两手执定旋刀,车旋成器,这就是中国的古式的车床。
③戴车匠起得很早。在别家店铺才卸下铺板的时候,戴车匠已经吃了早饭,选好了材料,看看图样,坐到车床的坐板上了。一个人走进他的工作,是叫人感动的。他这就和这张床成了一体,一刻不停地做起活来了。看到戴车匠坐在床子上,让人想起古人说的:“百工居于球,以成其器。”中国的工匠,都是很勤快的。好吃懒做的工匠,大概没有。
④有的时候,忽然,他停下来。那就是想到了一点什么事。或是刘长福托他斡旋一件什么事,那一头今天该给回话;或是澡堂里听来一个治风湿痛秘方,他麻二叔正用得着……似乎他把那点工作做好,即为满意。能分外多做几件就很按捺不住得意了。他自然可以有时间抽一袋烟,喝两口茶,伸个懒腰。
⑤戴车匠做的最细致的活是裴围棋子的槟榔木的小圆罐——罐盖须严丝合缝,木理花纹不错分毫。做得了的东西,都悬挂在西边墙上,真是琳琅满目,细巧玲珑。
⑥车匠的木料都是坚实细致的。檀木——白檀、紫檀,红木,黄杨,枣木,梨木,最次的也是榆木的。戴车匠踩动踏板、执刀就料,旋刀轻轻地吟叫着,吐出细细的木花。木花如书带草.如韭菜叶,如番瓜瓤.有白的、浅黄的、粉红的、淡浆的.落在地面上,落在戴车匠的脚上。住在这条街上的孩子多爱上戴车匠家看戴车匠做活,一个一个,小傻子似的,聚精会神,一看看半天。
⑦孩子们愿意上戴车匠家来,还因为他养着一窝洋老鼠,装在一个一面有玻璃的长方木箱里。洋老鼠在里面踩车、推磨、上楼、下楼,整天不闲着。戴车匠这么大的人了,对洋老鼠并无多大兴趣,养来是给他的独儿子玩的。
⑧这里的小孩子一年四季有各种各样的玩物。特别是清明,吃螺蛳之后还可用车匠做的螺蛳弓射螺蛳壳玩。孩子们用竹箭的尖端把螺蛳掏出来吃了,用螺蛳壳套在竹箭上,一拉弓弦,哒的一声,螺蛳壳便射了出去。射得相当高,相当远。家家孩子吃螺蛳,放螺蛳弓,因此每年夏天总要从瓦楞里打扫下好些螺蛳壳来。清明前半个月,戴车匠就把别的活都停下来,整天地做螺蛳弓。孩子们从戴车匠门前过,就都兴奋起来。到了接近清明,戴车匠家就都是孩子。孩子们眼睛发亮,挑选着,比较着,挨挨挤挤,叽叽喳喳,好不热闹。到清明那天,到处是拉弓放箭的声音。
⑨戴车匠眯缝着眼睛看着他八岁的儿子坐在门坎上吃螺蛳,把螺蛳壳用力地射到对面一家倒闭了的钱庄的屋顶上,若有所思:这孩子将来干什么?是让他也学车匠,还是另学一门手艺?世事变化很快。他隐隐约约觉得,车匠这一行恐怕不能永远延续下去。
⑩一九八一年,我回乡了一次。东街已经完全变样,戴家车匠店已经没有痕迹了——侯家银匠店,杨家香店,也都没有了。
16.简要概括⑤—⑨段作者回忆了有关戴车匠的哪些往事?
17.请从描写方法的角度赏析第⑥段中画横线的句子。
18.文章的开头与结尾都写到了侯家银匠店和杨家香店,有什么作用?
19.首届大国工匠创新交流大会在北京召开,时代重新呼唤“工匠精神”。你从戴车匠身上,看到哪些可贵的“工匠精神”?请结合具体情节回答。
七、综合性学习(本大题共1小题)
20.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表情包在各大社交平台频繁出现,逐渐成为网络生活中不可或缺的沟通方式。对此热潮,你所在的班级开展了系列探究活动,请积极参与。阅读下面两则材料,完成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在信息量巨大的互联网时代,表情包的出现为单纯的文字表述增色。图文并茂的表情包生动有趣,常常可供对付种种微妙的语境 弥补人们在非面对面场合中表情、动作的空缺。用图像传递.信息的损耗也比文字传递的损耗更少,因其较少受到个体文化水平和不同语言文字的阅读限制。当然,以网络为依托的社交媒体,也为表情包的创造和传播提供了宽松自由的语境。
(1)综合[材料一]中的两幅图,你得出的结论是什么。(不超过30字)
(2)阅读[材料二],你发现[材料一]中的现象产生的原因是什么。
八、填空题(本大题共1小题)
21.填空。
《儒林外史》作者是(1) 。在这部作品中刻画了许多因受(2) 制度毒害而失魂落魄的读书人形象,也塑造了一些寄托着自己理想的正面形象,例如有作者影子的(3) 。这部作品在艺术上最重要的特点是运用了(4) 手法。
九、名著阅读(本大题共1小题)
22.人生之路,有“舍”有“守”。曹刿舍平凡之安逸,守家国之担当;邹忌舍虚荣之蒙蔽,守进谏之忠诚;诸葛舍闲适之躬耕,守兴汉之宏愿。结合《儒林外史》中王冕有关情节简要阐述王冕的“舍”与“守”。
十、作文(本大题共1小题)
23.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有位哲人说过:“如果你不能成为大道,那就当一条小路;如果你不能成为太阳,那就当一颗星星。决定成败的不是尺寸的大小,而在于每天都要做一个最好的自己。”做最好的自己,就是要让自己的今天比昨天做得好,明天要比今天做得好,天天都在做最好的自己……同学们,对此,你有怎样的经历和感悟呢?
请自拟题目,自选角度,写一篇文章。
要求: (1)紧扣主题,内容具体充实;(2) 有真情实感;(3)文体不限(诗歌、戏剧除外) ;(4)不少于600字;(5) 文中请回避与你相关的人名、校名、地名。
参考答案
1.【答案】D
【详解】本题考查字音。
A.撩逗(dōu)——dòu,拮据(jì)——jū;
B.怨怅(zhàng)——chànɡ;
C.恐吓(xià)——hè;
故选D。
2.【答案】A
【详解】本题考查词语辨析。
第一空,“孕育”侧重于在内部滋养、培育新的生命或事物,强调一种潜在的、内在的发展变化。“教育”主要是指教导、启发,使明白道理等。“抚育”着重于照料、养育,使健康成长。“培育”侧重于培养、使发育成长。结合语境,在严寒之下,人的坚韧、刚强等品质在慢慢地被滋养、催生出来,所以填“孕育”;
第二空,“正人君子”指品行端正的人,这里将寒拟人化,说寒像正人君子一样能考验人,符合语境;“谦谦君子”侧重指谦虚有礼貌的人,与寒的考验特质不符;“梁上君子”是窃贼的代称,完全错误;“仁义君子”强调有仁义道德,也不能体现寒的磨砺特性,所以填“正人君子”;
第三空,“不管……都”表示条件关系,在这里强调无论是收获还是失意,都已过去,符合语境。“尽管”表示转折关系,“无论”后面一般接“还是”等,“即使”表示假设关系,在这里都不如“不管”合适。所以填“不管”;
第四空,“沉湎”指陷入不良的境地,多指生活习惯方面,如沉湎酒色,也可指陷入回忆、情绪等不能自拔,这里指不要陷入对过去的回忆中,符合语境;“沉迷”侧重于对事物过度爱好而沉醉其中,如沉迷游戏;“沉醉”侧重于沉浸在某种境界或思想活动中,如沉醉在美景中;“沉浸”指泡在水中,多比喻进入某种境界或思想活动中,这三个词都不如“沉湎”准确表达不要深陷过去回忆之意,所以填“沉湎”。
故选A。
3.【答案】C
【详解】第③句语序不当,应该把“发扬”和“继承”调换位置。故选C。
4.【答案】D
【详解】本题考查标点符号正确运用的能力。
第一个空,依据“最重要的是,再好的艺术一定有个结局”是总领全段内容且表意表意完整的句子。所以,应用句号。
第二个空,依据“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可知,应填写引号的左半部分。
第三个空,依据“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可知,应填写引号的右半部分。
第四个空,依据“人能绘下长江万里图令人动容,但永远不如长江的真情实景令人感动”“人能录下蝉的鸣唱,但永远不能代替看美丽的蝉在树梢唱出动人的歌儿”可知,这是并列关系的句子,中间应用分号。
故选D。
5.【答案】B
【详解】本题考查诗句鉴赏。
B.有误,颔联“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意思是:家危在旦夕似那狂风中的柳絮,自己一生的坎坷如雨中浮萍,漂泊无根,时起时沉。将国家和个人分别比作风中柳絮和雨中浮萍,而非“国家和个人分别比作雨中浮萍和风中柳絮”;
故选B。
【答案】6.A 7.D 8.C
【详解】6.本题考查中心论点的概括。
通读全文,梳理脉络,分清层次,综合考虑,提取要点,第①至③段引出了“总有一些东西,越久越有力量”的观点。第④至⑥段分别从“读书的价值”“善良的力量”“吃苦的回报”三个方面论证了文章题目所说的“这些坚持越持久越有力量”,故概括而得“坚持读书,坚持善良,坚持吃苦,越持久越有力量”。
故选A。
7.本题考查论证方法的理解。
A.有误,“引用论证”不对,应是比喻论证;
B.有误,应采用比喻论证的方法,把教育比作“越陈越香的酒”,把育人比作“栽树”。论证的观点不对,应是“请不要怀疑读书的价值”;
C.有误,应采用比喻论证的方法,把教育比作“越陈越香的酒”,把育人比作“栽树”。论证的观点不对,应是“请不要怀疑读书的价值”;
故选D。
8.本题考查文章的论证分析。
A.有误,文章采用的是“总——分——总”的结构,第①至③段是总起,第④至⑥段是分述,第⑦段是总结;
B.有误,“引用论证”说法错误,应该是“举例论证”;
D.有误,第④至⑥段分别从“读书的价值”“善良的力量”“吃苦的回报”三个方面论证了文章题目所说的“这些坚持越持久越有力量”,所以文章第④至⑥段属于并列关系;
故选C。
【答案】9.D 10.C 11.B
【分析】《曹刿论战》选自《左传》,通过叙述曹刿和鲁庄公在迎战齐师过程中的对话及战斗经历,揭示战场上灵活应变和明智决策的重要性。文章采用对话和细节描写,刻画了曹刿作为智勇双全的军事才能者,以及鲁庄公虽有缺点但能接受良言的形象。故事情节简练,通过战鼓声和细微观察展示了战争策略的精妙。文本强调谋划与智慧在战争中的关键作用,体现中国古代对于智谋的高度重视。
【详解】9.本题考查文言词语理解。
D.句意:我看到他们的车轮痕迹混乱。辙:车轮痕迹;
故选D。
10.本题考查一词多义。
A.信:名词,信用/动词,信任;
B.安:动词,安身/副词,表反问,怎么;
C.以:都是介词,把;
D.间:动词,参与/名词,期间,时候;
故选C。
11.本题考查内容理解辨析。
B.有误,曹刿所说的“肉食者鄙,未能远谋”。在文中鲁庄公把战争的希望寄托在施行“小惠”和“牺牲玉帛”(神灵赐福)上,体现了“鄙”。但是当鲁庄公说“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时,曹刿认为这是“忠之属也,可以一战”,这说明鲁庄公此时的想法并不是“鄙”的体现,而是得到了曹刿的认可;
故选B。
【参考译文】
鲁庄公十年的春天,齐国军队攻打鲁国。鲁庄公将要迎战。曹刿请求鲁庄公接见。他的同乡说:“当权者会谋划这件事的,你又何必参与呢?”曹刿说:“当权者目光短浅,不能深谋远虑。”于是入朝去见鲁庄公。曹刿问:“您凭借什么作战?”鲁庄公说:“衣食这类用来安身的东西,我不敢独自享受,一定把它分给别人。”曹刿回答说:“这种小恩小惠不能遍及百姓,百姓是不会听从您的。”鲁庄公说:“祭祀用的纯色全体牲畜、玉器和丝织品,我不敢虚报夸大,一定对神说实话。”曹刿回答说:“这只是小信用,未能让神灵信服,神灵是不会保佑您的。”鲁庄公说:“大大小小的案件,虽然不能件件都明察,但一定根据自己的诚心处理。”曹刿回答说:“这是尽职分之类的事情。可以凭借这个条件打一仗。作战时请允许我跟从您。”
鲁庄公和他同乘一辆战车。在长勺和齐军作战。鲁庄公将要击鼓进军。曹刿说:“还不行。”齐军三次击鼓。曹刿说:“可以击鼓进军了。”齐军大败。鲁庄公将要下令驱车追赶齐军。曹刿说:“还不行。”他下车查看齐军车轮留下的痕迹,又登上车前的横木眺望齐军,说:“可以追击了。”于是追击齐军。
战胜齐军后,鲁庄公问他这样做的原因。曹刿回答说:“作战,靠的是勇气。第一次击鼓能够鼓起士气,第二次击鼓士气就衰弱了,第三次击鼓士气就穷尽了。他们的士气已经穷尽,而我军的士气正旺盛,所以战胜了他们。大国是难以推测的,我担心他们设有埋伏。我看到他们的车轮痕迹混乱,望见他们的军旗倒下了,所以才追击他们。”
12.【答案】 柳暗花明又一村 蜡炬成灰泪始干 舂谷持作饭 宫阙万间都做了土 留取丹心照汗青 受任于败军之际 奉命于危难之间
【详解】本题考查名句默写。默写题作答时,一是要透彻理解诗文的内容;二是要认真审题,找出符合题意的诗文句子;三是答题内容要准确,做到不添字、不漏字、不写错字。本题中的“柳暗花明、蜡炬、舂、作、宫阙、丹心、汗青、际、奉”等字词容易写错。
【答案】13. 如果 全,都 14.皇上知道这件事,只是褫夺/削去他们官职罢了。 15.治理国家宽容,处事不刻薄、苛刻;厚待儒臣,像朋友一样经常和他们谈论;对于触犯法律的大臣,如果可以一定会尽量宽恕,不做深入追究。
【详解】13.本题考查文言词语解释。
(1)句意:如果可以宽恕的人一定会宽恕他。苟:如果。
(2)句意:都是平民百姓。皆:全,都。
14.本题考查文言句子翻译。重点词语有:
上:皇上;知:知道;之:代词,代指明间传出“九天供赋归东海,万国金珠献淡人”的谣言这件事;惟:只是;夺:罢免;其:代词,他们;而已:罢了。
15.本题考查内容理解与概括。
从“每以宽大为政,不事溪刻”可知仁皇治理国家宽容,为人纯厚,遇事宽容,不苛刻;
从“厚待儒臣”“朝夕谈论,无异友生”可知仁皇优待有学问的大臣,把他们当作朋友;
从“又枉法诸臣,苟可宥者必纵宽之”遇到大臣犯法,只要有情可悯处,必定宽大处理,可知仁皇对触犯法律的大臣不会严厉惩罚,尽量宽恕。这都是仁皇“天资纯厚,遇事优容”的体现。
【参考译文】
仁皇帝康熙天性仁厚,遇到事情都以宽容为本,常以宽大原则处理政务人情,从不苛刻对待人物政事。康熙特别优待知识分子,像张英、高士奇等,和他们朝夕相处互相讨论,就如同是自己的朋友和门生一样。与李光地讲论周易,常常从晚上聊到凌晨,御前侍卫们都不得不在门外枕着腰刀打盹儿。遇到大臣犯法,只要有情可悯处,必定宽大处理,甚至当场无罪释放。比如明珠这个人,身为宰相却贪鄙异常,皇帝常常念他平定三藩的功劳,而时时加以警告,不愿意让他身败名裂,甚至最后犯了死罪也终究饶他一死。徐乾学兄弟二人与高江村过从甚密,几个人狼狈为奸大肆聚敛钱财,民间甚至传出“九天供赋归东海,万国金珠献淡人”的谣言,皇帝知道以后,也不过免职让他们归田而已。皇帝曾有一次动情地对身边的近臣说:“诸位大臣在还是个穷秀才的时候,都是穿着粗布衣服,一旦做了大官,立刻就住上了宽敞的大房子,坐上了四匹马的豪华车,还有一大群侍从前呼后拥,这些钱都是哪来的呢?能给我细细地说清楚来源吗?”他明察通达下情就像这样。
【答案】16.(1)戴车匠做精细木工活,做的最细致的活是装围棋子的槟榔木的小圆罐。(2)戴车匠养着一窝洋老鼠给孩子玩。(3)戴车匠给孩子们做螺蛳弓。 17.用动作描写,“踩”“执”“旋”“吐出”等一系列鲜活的动词,生动地写出了戴木匠技术的娴熟,字里行间流露了作者的赞赏之情。 18.①开头写侯家银匠店和杨家香店点明了戴车匠店的位置,暗写了传统手工艺的兴盛;②结尾点明了手工艺的没落,不只是戴家车店,与开头相呼应(前后形成对比);③深化了文章主题,对传统手工艺逐渐消失的惋惜,对故乡淳朴和谐的生活的怀念。 19.示例:①专注执着,一丝不苟:戴车匠的作品“罐盖须严丝合缝,木理花纹不错分毫”细巧玲珑,离不开他长期的专注与严谨的态度;②勤劳、吃苦耐劳:“戴车匠起得很早,一刻不停地做起活来”,“中国的工匠都是很勤快”。③淡泊名利,甘于寂寞:戴车匠一生劳作,并没有大富大贵,他默默地守住小店,“室雅何须大,花香不在多”就是他内心淡泊宁静的表现。
【详解】16.本题考查情节概括。
根据第⑤段“戴车匠做的最细致的活是装围棋子的槟榔木的小圆罐——罐盖须严丝合缝,木理花纹不错分毫”可概括为:戴车匠做装围棋子的槟榔木的小圆罐最细致;
根据第⑦段“孩子们愿意上戴车匠家来,还因为他养着一窝洋老鼠,装在一个一面有玻璃的长方木箱里”“戴车匠这么大的人了,对洋老鼠并无多大兴趣,养来是给他的独儿子玩的”可概括为:戴车匠家养着一窝洋老鼠给独生儿子玩;
根据第⑧段“清明前半个月,戴车匠就把别的活都停下来,整天地做螺蛳弓”“孩子们眼睛发亮,挑选着,比较着,挨挨挤挤,叽叽喳喳,好不热闹。到清明那天,到处是拉弓放箭的声音”可概括为:戴车匠给孩子们做螺蛳弓。
17.本题考查赏析语句。要求从描写方法的角度进行赏析,
根据第⑥段中画横线句“戴车匠踩动踏板,执刀就料,旋刀轻轻地吟叫着,吐出细细的木花”中“踩”“执”“旋”“吐出”等一系列鲜活的动词,可知这是动作描写,写的是戴车匠做木工的动作,写出了他做木工工作流程的顺利,进而写出其技术的娴熟,生动形象,字里行间流露了作者的赞美之情。
18.本题考查理解句段作用。
根据开头第②段“车匠店离草巷口不远,左邻是侯家银匠店,右邻是杨家香店。戴家车匠店门面很小,只有一间”可知,开头交代戴车匠店的位置,侯家银匠店和杨家香店作为传统手工艺店铺和戴车匠店在一起,暗示了传统手工艺在当时兴盛一时;
根据第⑩段“东街已经完全变样,戴家车匠店已经没有痕迹了——侯家银匠店,杨家香店,也都没有了”可知,戴家车匠店、侯家银匠店、杨家香店都不复存在了,点明了手工艺的没落,与开头传统手工艺的兴盛形成对比,首尾呼应,让文章结构更加完整。内容上,“也都没有了”表达了作者对传统手工艺逐渐消失的惋惜,对故乡淳朴和谐的生活的怀念,深化了文章主题。
19.本题考查分析人物形象理解。
根据第②段“室雅何须大,花香不在多”可知,从戴木匠室内贴的对联看出他是一个生活志趣清雅的人;
根据第③段“戴车匠起得很早。早早地选好材料,看看图样,就和这张床子成了一体,一刻不停地做起活来了”可知,戴木匠整个人投入到工作中去,专注,勒奋,不记得辛苦,看到他工作专注勒奋,吃苦耐劳;
根据第④段“有的时候,忽然,他停下来。那就是想到了一点什么事。或是刘长福托他翰旋一件什么事,那一头今天该给回话:或是澡堂里听来一个治风湿痛秘方,他麻二叔正用得着……”可知,戴木匠考虑的都是周围人的难处和需要,看出他热心,与周围人关系融洽;
根据第⑤段“戴车匠做的最细致的活是装围棋子的槟榔木的小圆罐罐盖须严丝合缝,木理花纹不错分毫”可知,戴木匠做的东西非常精细、优秀,看出他车床技艺精湛;
根据第⑦段“孩子们愿意上戴车匠家来,还因为他养着一窝洋老鼠,装在一个一面有玻璃的长方木箱里,洋老鼠在里面踩车,推磨,上楼,下楼,整天不闲着”可知,戴木匠吸取时代新知,没有固守成规,看出他具有创新精神;
根据第⑨段“世事变化很快,他隐隐约约觉得,车匠这一行恐怕不能永远延续下去”可知,戴木匠看到了自己这个行业前景的渺茫,看出他是有着行业(生存)忧患意识的传统手工艺人。
20.【答案】(1)示例:大多数人经常使用表情包,其对象多为比较熟悉的人(或:但很少对陌生人使用)。
(2)示例:为单纯的文字表述增色(或:生动有趣);信息损耗更少(或:阅读限制更少);网络提供了宽松自由的语境。
【详解】(1)本题考查图文转换能力。
首先,仔细观察材料一中的图1“网络表情包使用人数占比”,可以看到经常使用表情包的人数占比高达63%,偶尔使用的占23%,很少使用的占13%,从不使用的占比极小,只有1%。这表明大部分人都在使用表情包,且经常使用的人占多数。接着看材料一中的图2“网络表情包使用对象占比”,从图中可以明显看出,对朋友使用表情包的占比最高,其次是亲人,然后是同事,对陌生人使用的占比最低。
综合这两幅图的信息,可以总结为:大多数人经常使用表情包,其对象多为比较熟悉的人(或:但很少对陌生人使用)。
(2)本题考查理解材料内容。
结合材料二“表情包的出现为单纯的文字表述增色。图文并茂的表情包生动有趣,常常可供对付种种微妙的语境,弥补人们在非面对面场合中表情、动作的空缺”可知,表情包为单纯的文字表述增色,能够丰富表达,生动有趣,弥补文字和非面对面交流的不足,可概括为:为单纯的文字表述增色(或:生动有趣);
结合材料二“用图像传递信息的损耗比文字传递的损耗更少,因其较少受到个体文化水平和不同语言文字的阅读限制”可知,表情包损耗比文字传递的损耗更少,在信息传递方面的优势,阅读限制少,使其更易被广泛接受和使用,可概括为:信息损耗更少(或:阅读限制更少);
结合材料二“以网络为依托的社交媒体,也为表情包的创造和传播提供了宽松自由的语境”可知,这里强调了网络社交媒体环境对表情包发展的推动作用,提供了宽松自由的语境,可概括为:网络提供了宽松自由的语境。
21.【答案】 吴敬梓 科举 杜少卿 讽刺
【详解】本题考查名著常识。
《儒林外史》是清代吴敬梓创作的长篇小说。全书五十六回,以写实主义描绘各类人士对于“功名富贵”的不同表现,一方面真实地揭示人性被腐蚀的过程和原因,从而对当时吏治的腐败、科举的弊端、礼教的虚伪等进行了深刻的批判和嘲讽;一方面热情地歌颂了少数人物以坚持自我的方式所作的对于人性的守护,从而寄寓了作者的理想。
《儒林外史》以封建时代知识分子为主要描写对象,以批判科举制度为中心思想。科举制度在当时是读书人追求功名富贵的主要途径,但它也带来了许多弊端。书中许多读书人深受科举制度的毒害,如周进,他考到六十多岁还未中秀才,在贡院号啕大哭,甚至哭到口吐鲜血,后来商人们为他捐了个监生,他竟然中了举人、进士,一路高升;范进也是多年科举不中,突然中举后竟欢喜得疯了。这些情节深刻地揭示了科举制度对读书人精神的扭曲和摧残,以及它所造成的社会畸形现象。
杜少卿是作者极力称赞的人物,他淡泊功名,傲视权贵,扶困济贫,乐于助人,有着豪放狂傲的性格。他蔑视科举,瞧不起功名富贵,例如他辞却征辟,拒绝入仕;他还慷慨仗义,只要听说有人有困难,就会慷慨解囊,甚至把自家的田产卖了去帮助他人。他的这些品质和行为与当时那些追名逐利的读书人形成了鲜明对比,寄托了作者对理想文人形象的追求和向往,在杜少卿身上可以看到作者吴敬梓的一些影子和思想倾向。
《儒林外史》代表着中国古代讽刺小说的高峰,它开创了以小说直接评价现实生活的范例。书中通过对各种人物形象的刻画来进行讽刺。如周进、范进等,他们在科举制度下的种种丑态和可悲可叹的命运,是对科举制度的辛辣讽刺;还有严监生临死前还惦记着两茎灯草,吝啬到极致的形象,也是对当时社会中一些人丑恶嘴脸的讽刺。许多情节的设置充满了讽刺意味。例如,匡超人原本是一个孝顺、勤奋的年轻人,但在进入儒林后,逐渐被腐蚀,变得虚伪、狡诈、忘恩负义,他的堕落过程通过一系列情节展现出来,讽刺了当时儒林的不良风气对人的毒害;又如,汤知县为了表示“清廉”,枷死向他行贿五十斤牛肉的回民老师父,这一情节讽刺了官场的虚伪和黑暗。作者常运用对比的手法来增强讽刺效果。如王冕与那些热衷科举的读书人形成对比,王冕淡泊名利,不慕富贵,以卖画为生,逍遥自在,而那些读书人则为了功名不择手段,丑态百出,通过这种对比,突出了作者对科举制度和不良世风的批判。
22.【答案】王冕。人生之路,有“舍有“守”。王冕才华横溢、淡泊名利、洁身自好。他不屑与时仁、危素交往,为此避走他乡;他满腹才华,但拒绝朝廷的征聘,为此逃往会稽山中。王冕舍了名利富贵,弃了荣身之路,在浊世之中,坚守真儒士的清高与超然。
【详解】本题考查名著情节理解。
依据《儒林外史》(第一回)主要内容可知,王冕七岁死了父亲,与母亲相依为命。后来为了生计,王冕十岁辍学,给隔壁秦老汉家放牛。把每日点心钱省下来,聚到一两个月买几本旧书。逐日把牛栓了坐在柳荫树下看,自学画荷花,时知县买了王冕的画,送给当地的豪绅危素。危素很喜欢王冕的画,他希望见一下王冕。时知县就派崔买办持个侍生帖子去约王冕,王冕也不赴约。元末天下大乱, 朱元璋听说王冕是为贤士,就亲自登门来请。当时,王冕正在给母亲守孝。建议朱元璋以仁义服天下。后朝廷征聘王冕做官,他连夜逃到会稽山,在此隐居终老。据此可知,王冕的“舍”是指舍去名利与富贵荣华。王冕的“守”是指守住了自己高洁傲岸的操守和淡泊名利的高尚品质。
示例:王冕在《儒林外史》中,舍去了俗世的名利诱惑与繁华生活,不慕权贵,不随流俗,拒绝为官,坚守清贫,以画荷为生;他守住了文人的高洁情操与独立人格,致力于艺术创作,用画笔寄托志向,体现了淡泊名利、坚守初心的精神追求。
23.【答案】例文:
做最好的自己
深山里,山谷中,我是一株野百合。
当我还是一粒种子的时候,我并不知道自己是生在这样的环境中,我梦想着自己生长在一个精致的花圃里,和自己的姐妹们一起尽情地开放,为人们送去阵阵清香;我梦想着自己被种在一个花盆里,然后被一个高雅的主人带走,去点缀他的居室……做着这样的梦,我使劲发芽,使劲往上长。
可是万万没想到,我刚刚露出地面的那个瞬间,我惊呆了:这里荒芜人烟,刚一出来,就差点被风吹折了腰,四面全是光秃秃的山,只在周围生长着一些杂草,阳光也在风沙的威吓下,显得那么寒冷。我失望极了,怎么是这个样子,难道我要自己孤零零地生长在这荒山野岭之中,没有同伴,没有欣赏我的人,那我的生命还有什么意义,那我不就成了一株野百合吗?
好多天,我打不起精神,我的梦想破碎了,彻底地破碎了,为什么上天这么不公平,为什么不让我成为一株真正的百合,而要让我成为一株野百合?因为整天这样想,无心生长,所以我的叶子渐黄,身体渐弱,我找不到可以继续生长的理由。
直到有一天。
那天天气很晴朗,我正睡眼惺忪,一缕阳光照到我自己,好温暖。“小百合,快起来了。”我听到一个声音在叫我。
“我不想起,我感到自己的生命没有意义,我想一直睡下去。”我说道。
“孩子,记住,就算你不能成为一株真正的百合,你还是一株野百合,不要浪费自己的生命,记住做最好的自己。”
我猛然醒悟,对,我要为自己而活,野百合也可以实现自己价值的。从此,我努力吸取阳光,吸收水分,深深地扎根,我又恢复了自信,健康而茁壮地成长着。虽然有狂风,但我已不再抱怨,而是让自己在狂风中长得更结实;虽然阳光很少,我充分利用每天的少有的阳光呼吸、成长;虽然很寂寞,但周围的小草还是我的朋友。“做最好的自己”,我不断重复这句话,我坚信我一定会有自己的美丽。
在不久后的一个清晨,我开出第一朵花,周围的朋友惊叹了,她们拍手为我祝贺,我自己也惊异,原来自己可以开出这样美丽的花。
第二年,这里开出了一片美丽的百合。
我笑了,对,既然作不了真正的百合,那就做一株野百合吧,做最好的自己。
【详解】本题考查材料作文。
第一,审题立意。这是一篇材料作文,审题可知,结合题目中给出的材料,可知这个题目应理解为做最好的自己,并不是与他人比较,而是与自己比较,今天比昨天好一点,明天比今天又好一点,那么我们天天就都在做最好的自己,这样我们就会一步步接近成功。这意味着要认识自己的优点和不足,勇于面对挑战,不断学习和进步。立意时,可以从追求个人成长的角度出发,强调在不断学习和经历中,实现自我提升和进步,逐渐成为更好的自己。也可以从实现自我价值的角度出发,探讨如何发掘自己的独特之处,将个人的才能和潜力充分发挥,为社会和他人做出贡献,从而实现自身的价值。还可以从克服困难与挑战的角度出发,在面对生活中的各种困难和挑战时,不退缩、不放弃,努力克服它们,从中汲取经验和教训,使自己变得更加坚强和成熟。
第二,选材构思。文体适合写记叙文或议论文。如果写成记叙文,可以讲述自己或他人努力追求做最好自己的故事。例如,通过描述自己在学习、运动、艺术等方面的努力,克服困难,逐渐取得进步,最终实现自己的目标,成为最好的自己;也可以讲述身边人的故事,如同学、朋友或家人如何在面对挫折时坚持不懈,努力提升自己,展现出做最好自己的精神。在叙述过程中,要注重细节描写,突出人物的内心感受和成长变化,使读者能够感受到做最好自己的意义和价值。如果写成议论文,可以围绕“为什么要做最好的自己”“如何做最好的自己”等问题展开论述。可以运用举例论证、道理论证等方法,阐述做最好自己的重要性和方法。例如,列举一些成功人士的例子,他们通过不断努力和自我超越,成为了最好的自己,从而证明做最好的自己是实现人生价值的关键;同时,也可以从如何认识自己、如何设定目标、如何克服困难等方面,论述如何做最好的自己。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天津市西青区2024-2025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 语文试题(含解析),共3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现代文阅读,文言文阅读,名句名篇默写,综合性学习,填空题,名著阅读,作文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天津市南开区2024-2025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 语文试题(含解析),共3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下面句子中有通假字的一项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天津市河北区2024-2025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 语文试题(含解析),共3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现代文阅读,文言文阅读,名句名篇默写,综合性学习,作文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