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终活动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英语朗读宝

    2024-2025学年辽宁省沈阳市于洪区七年级上学期期末生物试卷(解析版)

    2024-2025学年辽宁省沈阳市于洪区七年级上学期期末生物试卷(解析版)第1页
    2024-2025学年辽宁省沈阳市于洪区七年级上学期期末生物试卷(解析版)第2页
    2024-2025学年辽宁省沈阳市于洪区七年级上学期期末生物试卷(解析版)第3页
    还剩13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2024-2025学年辽宁省沈阳市于洪区七年级上学期期末生物试卷(解析版)

    展开

    这是一份2024-2025学年辽宁省沈阳市于洪区七年级上学期期末生物试卷(解析版),共1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 青蛙细胞分裂过程的正确顺序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考生注意:请在答题卡各题目规定答题区域内作答,答在本试卷上无效。
    第一部分 选择题(12分)
    本部分共包括12小题,每小题1分。下列每小题只有一个最符合题目要求的选项。
    1. 下列是显微镜在使用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与对应的解决方法,正确的是( )
    A. 视野较暗——改用大光圈和凹面镜
    B. 物像偏右上方——向左上方移动玻片
    C. 物像模糊——调节粗准焦螺旋
    D. 镜头污染——用干净的纱布擦拭
    【答案】A
    【分析】光学显微镜是利用光学原理,把人眼所不能分辨微小物体放大成像,以供人们提取微细结构信息的光学仪器。可以调节镜筒高低的有粗准焦螺旋、细准焦螺旋;可以调节视野明亮程度的有反光镜、遮光器;可以改变物像大小的有目镜、物镜。
    【详解】A.显微镜的结构中,遮光器上有大小光圈,大光圈能使更多的光线进入,故当外界光线较强时用小光圈,当外界光线较弱时用大光圈;反光镜有两个面,平面镜和凹面镜,凹面镜能够聚光,可以使视野变亮,故当外界光线较强时用平面镜,当外界光线较弱时用凹面镜。因此当光线亮时,用平面镜、小光圈;当光线暗时,用凹面镜、大光圈,A正确。
    B. 我们在显微镜下看到物像是倒像,是上下左右均颠倒的物像,所以我们移动玻片标本时,标本移动的方向正好与物像移动的方向相反。如果物像片右上方,则应向右上方移动玻片,B错误。
    C.粗准焦螺旋用于升降镜筒,其中粗准焦螺旋升降镜筒的范围较大;细准焦螺旋的作用是较小幅度的升降镜筒,更重要的作用是能使焦距更准确,调出更加清晰的物像。所以当物像模糊时,使用细准焦螺旋,C错误。
    D.用擦镜纸擦拭目镜和物镜,用洁净纱布擦拭载玻片和盖玻片,D错误。
    故选A。
    2. 选择恰当的材料,设计并制作模型,能直观地表征不同细胞的结构与功能。某兴趣小组在制作植物细胞模型时选用了下列材料:浆糊、小木箱、透明的塑料袋、鸡蛋、一小袋糖水、红色葡萄干和绿色的新鲜蚕豆粒。上述材料中可代表细胞膜和液泡的是( )
    A. 浆糊和鸡蛋
    B. 透明的塑料袋和一小袋糖水
    C. 小木箱和红色葡萄干
    D. 透明的塑料袋和绿色的新鲜蚕豆粒
    【答案】B
    【分析】植物细胞基本结构:细胞壁、细胞膜、细胞核、细胞质、线粒体、液泡、叶绿体(绿色部分)。
    【详解】细胞膜非常薄,紧贴着细胞壁,在光学显得下不易观察到,能控制物质进出的功能,因此,透明的塑料袋相当细胞膜。液泡内含细胞液,细胞液中溶解有多种物质,如或甜味或辣味的物质、色素以及糖类、无机盐等营养物质。一小袋糖水内含有营养物质,相当于液泡。所以ACD错误,B正确。
    故选B。
    3. 如图是制作人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的相关过程示意图,下列排序正确的是( )
    A. ④①②③⑤B. ⑤④①③②
    C. ②⑤③①④D. ②③⑤④①
    【答案】D
    【分析】观图可知,图中的①是染和吸、②是滴、③是刮、④是盖、⑤是涂。
    【详解】口腔上皮临时装片的制作步骤可以简单总结为:一擦、二滴、三刮、四涂、五盖、六染、吸等。因此,图中制作人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的相关过程,正确顺序是:②滴→③刮→⑤涂→④盖→①染和吸,故D符合题意,ABC不符合题意。
    故选D。
    4. 青蛙细胞分裂过程的正确顺序是( )
    ①细胞核由一个分成两个
    ②在原细胞中央,形成新的细胞膜和细胞壁
    ③细胞膜从细胞的中部向内凹陷,缢裂为两个新细胞
    ④细胞质分成两份,每份各含有一个细胞核
    A. ④①②B. ④①③C. ①④②D. ①④③
    【答案】D
    【分析】细胞分裂就是一个细胞分成两个细胞的过程。动物细胞分裂时细胞核先分成两个,随后细胞质分成两份,每份各含一个细胞核,最后在原来细胞的中央,动物细胞的细胞膜内陷将原细胞缢裂为两个。通过细胞分裂产生的新细胞与原细胞所含的遗传物质相同。
    【详解】对于青蛙细胞(作为动物细胞),其分裂过程如下:
    ①细胞核由一个分成两个:这是细胞分裂的第一步,也是最重要的一步,因为细胞核中包含了细胞的遗传信息。在分裂开始时,细胞核会先复制自己的遗传物质,然后由一个分成两个。
    ④细胞质分成两份,每份各含有一个细胞核:在细胞核分裂后,细胞质会随之分成两份,每份都含有一个新形成的细胞核。
    ③细胞膜从细胞的中部向内凹陷,缢裂为两个新细胞:在细胞质分裂后,细胞膜会从细胞的中部开始向内凹陷,最终将细胞缢裂成两个完全独立的新细胞。
    动物细胞在分裂过程中不会形成新的细胞壁,这是与植物细胞分裂的主要区别之一。
    综上所述,青蛙细胞分裂过程的正确顺序是:①细胞核由一个分成两个 → ④细胞质分成两份,每份各含有一个细胞核 → ③细胞膜从细胞的中部向内凹陷,缢裂为两个新细胞,D符合题意,ABC不符合题意。
    故选D。
    5. 皮肤不慎被划破,会流血还会有痛感,说明皮肤中含有( )
    A. 肌肉组织、神经组织B. 结缔组织、神经组织
    C. 上皮组织、神经组织D. 结缔组织、上皮组织
    【答案】B
    【分析】动物体的主要组织有上皮组织、肌肉组织、神经组织和结缔组织等,它们分布在不同的部位、各有一定的特点和功能。
    【详解】上皮组织,由上皮细胞构成,具有保护、分泌等功能,如皮肤上皮能保护体表,小肠腺上皮能分泌消化液
    肌肉组织,主要由肌细胞构成,具有收缩、舒张功能,使机体产生运动。
    神经组织,主要由神经细胞构成,感受刺激,传导神经冲动,起调节和控制作用。
    结缔组织,种类很多,骨组织、血液等等属于结缔组织,具有支持、连接、保护、营养等功能。
    因此,皮肤不慎被划破,会流血说明有结缔组织,还会有痛感说明有神经组织。由此可见,B正确,ACD错误。
    故选B。
    6. 眼虫是一种介于动物与植物之间的单细胞生物,如图为眼虫的结构示意图,下列关于眼虫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不能独立完成各项生命活动
    B. 光照属于其生活的不利刺激
    C. 通过伸缩泡从外界摄取氧气
    D. 利用鞭毛在水中自由运动
    【答案】D
    【分析】细胞生物可以根据构成的细胞数目分为单细胞生物和多细胞生物;单细胞生物只由单个细胞组成,单细胞生物虽然个体微小,但也能完成营养、呼吸、排泄、运动、生殖和调节等生命活动。眼虫是一种介于动物与植物之间的单细胞生物。
    【详解】A.眼虫虽是单细胞生物,但具有细胞核、叶绿体等结构,能进行光合作用并独立完成各项生命活动,A错误。
    B.眼虫含有叶绿体,可以进行光合作用,光照是其生活的有利条件,而非不利刺激,B错误。
    C.伸缩泡的主要功能是调节体内水分的平衡,并非用于摄取氧气,C错误。
    D.眼虫依靠鞭毛的摆动在水中自由游动,D正确。
    故选D。
    7. 下列对于藻类、苔藓、蕨类植物描述正确的是( )
    A. 苔藓植物有根、茎、叶的分化
    B. 蕨类比苔藓更适应陆地环境
    C. 海带的叶是进行光合作用的器官
    D. 蕨类植物通过种子来繁殖后代
    【答案】B
    【分析】植物根据生殖方式的不同可分为孢子植物和种子植物。孢子植物用孢子来繁殖后代,包括藻类植物、苔藓植物和蕨类植物。种子植物用种子来繁殖后代,种子植物包括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
    【详解】A.苔藓植物有茎、叶的分化,没有根,A错误。
    B.苔藓植物有了茎和叶,但茎、叶内无导管等输导组织;蕨类植物有了根、茎、叶的分化,且体内有输导组织和机械组织,能为植株输送营养物质,以及支持地上高大的部分。可见,蕨类比苔藓更适应陆地环境,B正确。
    C.海带是生活在海洋中的大型多细胞藻类植物,结构比较简单,没有根、茎、叶的分化,几乎全身都能进行光合作用,C错误。
    D.蕨类植物是孢子植物,无种子,用孢子来繁殖后代,D错误。
    故选B。
    8. 下列诗句中涉及到的植物,全部属于被子植物的是
    A.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B. 松柏本孤直,难为桃李颜
    C. 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D. 秋果楂梨涩,晨羞笋蕨鲜
    【答案】C
    【分析】(1)苔藓植物生活在阴湿处,无根,只有茎叶的分化,茎叶内无输导组织,植株矮小不能产生种子,用孢子繁殖后代,属于孢子植物。
    (2)蕨类植物生活在阴湿处,有了根、茎、叶的分化,体内有输导组织,一般长的比较高大。不能产生种子,用孢子繁殖后代,属于孢子植物。
    (3)种子植物是植物界最高等的类群,包括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能够在光照强、干旱环境中生存,生殖摆脱了水的限制。
    【详解】A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描述应该是苔藓植物,A不符合题意。
    B.“松柏本孤直,难为桃李颜”,松柏是裸子植物,B不符合题意。
    C.“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荷和菊是被子植物,会开花结果,C符合题意。
    D.“秋果楂梨涩,晨羞笋蕨鲜”,蕨是蕨类植物,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9. 某七年级学生对蜜蜂非常感兴趣,参观了中国蜜蜂博物馆并进行了记录。下列参观记录中不正确的是( )
    A. 蜜蜂腹部生有三对足、两对翅
    B. 蜜蜂的身体和附肢分节,体表有外骨骼
    C. 蜜蜂不同个体的形态有差异
    D. 蜜蜂能为多数绿色开花植物传播花粉
    【答案】A
    【分析】节肢动物的身体由许多体节构成,并且分部,体表有外骨骼,足和触角也分节,包括昆虫纲、多足纲、蛛形纲、甲壳纲。
    昆虫的身体分为头、胸、腹三部分,头部生有一对触角,为感觉器官;胸部具有三对足,一般生有两对翅,为昆虫的运动器官;身体外有外骨骼。
    【详解】A.结合分析和题图可知,蜜蜂是昆虫,其胸部(不是腹部)生有三对足、两对翅,A错误。
    B.蜜蜂等昆虫的身体和附肢都是分节的,而且体表覆盖着外骨骼,这不仅可以保护其内部器官,还可以减少体内水分的蒸发,B正确。
    C.结合题图可知,蜜蜂不同个体的形态是有差异的,C正确。
    D.蜜蜂通过采集花粉和花蜜来获取食物,同时也在不经意间为植物传播了花粉,促进了绿色开花植物的繁殖,D正确。
    故选A。
    10. 《小蝌蚪找妈妈》是我国发行的首版动画题材的邮票。关于邮票中各种动物描述不合理的是( )
    A. 金鱼和蝌蚪都是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
    B. 乌龟和青蛙都可以水陆生活,但是乌龟却不是两栖动物
    C. 图中的虾是无脊椎动物,其体内没有椎骨组成的脊柱
    D. 蝌蚪和青蛙形态差异明显,它们是两种不同的生物
    【答案】D
    【分析】根据动物的体内有无脊椎骨构成的脊柱,可以把动物分为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两大类;无脊椎动物是身体内没有由脊椎骨组成的脊柱的动物,包括腔肠动物(刺胞动物)、扁形动物、线形动物(线虫动物)、环节动物、软体动物、节肢动物等;脊椎动物是身体内有由脊椎骨组成的脊柱的动物,包括鱼类、两栖类、爬行类、鸟类和哺乳类。
    【详解】A.金鱼是鱼类,终生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蝌蚪是青蛙的幼体,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A正确。
    B.青蛙是两栖动物,乌龟是爬行动物;因此乌龟和青蛙都可以水陆生活,但是乌龟却不是两栖动物,B正确。
    C.虾的体内没有椎骨组成的脊柱,属于无脊椎动物,C正确。
    D.蝌蚪是青蛙的幼体,它们属于同一物种,蝌蚪会经过变态发育成长为青蛙,因此说它们是两种不同的生物是不对的,D错误。
    故选D。
    11. 细菌、真菌与人类的关系非常密切。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人体肠道内的细菌对人体都是有益的
    B. 细菌和真菌能够将动植物的遗体分解成无机物
    C. 有些可以被食用的真菌如蘑菇、银耳等被称作蕈菌
    D. 在制作馒头、面包的过程中,利用的微生物是酵母菌
    【答案】A
    【分析】细菌和真菌与人类的关系是复杂的,既有益又有害。有些细菌和真菌对人类是有益的,如乳酸菌可以帮助人类消化食物,酵母菌可以用于制作面包和酒精等;而有些细菌和真菌则对人类是有害的,如引起疾病的病原菌和产生毒素的霉菌等。
    【详解】A.人体肠道内的细菌并不都是有益的,实际上存在有益菌、有害菌和中性菌等多种类型。有益菌如双歧杆菌、乳酸杆菌等可以帮助人体消化、吸收营养,维持肠道健康;而有害菌则可能导致肠道疾病,A错误。
    B.大多数的细菌和真菌在自然界中扮演着分解者的角色,它们能够将动植物的遗体分解成无机物,如二氧化碳、水和无机盐等,这些无机物又可以被植物吸收利用,从而完成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B正确。
    C.蕈菌是一类大型真菌的子实体,它们通常具有肉质或胶质的结构,可以食用或药用。常见的蕈菌有蘑菇、银耳、木耳等,C正确。
    D.在制作馒头、面包的过程中,酵母菌起到了关键作用。酵母菌在发酵过程中会产生二氧化碳气体,使面团膨胀松软,D正确。
    故选A。
    12. 袁隆平和李振声院士分别是水稻和小麦遗传育种学家,他们的科研成果大大提高了我国水稻和小麦产量。在分类学上,水稻和小麦同科不同属,水稻和大豆同门不同纲。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以上分类单位中,最小的分类单位是科
    B. 水稻和大豆之间的共同特征比与小麦的多
    C. 水稻和小麦之间的亲缘关系比与大豆近
    D. 门是生物分类等级中最基本的分类单位
    【答案】C
    【分析】科学家根据生物之间的相似程度,把它们分成不同等级的分类单位。界、门、纲、目、科、属、种是生物的七个分类单位,其中界是最大的分类单位,往下依次减小,种是最基本的分类单位。分类等级越大,其中的生物越多,生物间的共同特征越少;分类等级越小,其中生物包含的共同特征越多。
    【详解】A.在题干“水稻和小麦同科不同属,水稻和大豆同门不同纲”中,可以看出最小的分类单位是属,A错误。
    B.水稻和大豆同门,水稻和小麦同科,科比门小,因此水稻和大豆之间的共同特征比与小麦的少,B错误。
    C.分类单位越小,生物的亲缘关系越近,水稻和大豆同门,水稻和小麦同科,门的分类单位更大,科的分类单位更小,因此,水稻和小麦之间的亲缘关系比与大豆近,C正确。
    D.在生物分类学中,“种”是最基本的分类单位,而不是“门”。门是一个相对较大的分类单位,包含了多个纲、目、科、属和种,D错误。
    故选C。
    第二部分 非选择题(18分)
    本部分共包括6小题,每空0.5分。
    13. 科研人员借助科学技术将人脂肪细胞转变成多能干细胞,利用这些干细胞再获得心肌细胞,利用3D生物打印技术,首次成功制造出3D打印心脏,它能像真实的心脏一样跳动。请据图回答相关问题。
    (1)图1中表示干细胞数量增多的是______过程(填“A”或“B”),在此过程中变化最明显的是细胞核中的______。
    (2)图2的过程中,干细胞的结构、形态和功能发生了差异性变化,形成了心肌细胞、肝细胞、肠细胞等,说明干细胞具有______的能力。
    (3)人体的心脏主要由心肌细胞构成,能够收缩、舒张,所以心肌属于______组织,而心脏壁中还分布有神经组织等;由此可知,心脏属于人体结构层次中的______。
    (4)与植物体的结构层次相比,动物体多了______这一结构层次。
    【答案】(1)①. B ②. 染色体
    (2)细胞分化##分化
    (3)①. 肌肉 ②. 器官
    (4)系统
    【分析】(1)细胞分裂就是由一个细胞分成两个细胞的过程;细胞分裂的结果使细胞数目增多。
    (2)在个体发育过程中,一个或一种细胞通过分裂产生的后代,在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上发生差异性的变化,这个过程叫做细胞分化;细胞分化的结果形成了不同的组织。
    (3)人和动物的基本组织包括上皮组织、肌肉组织、神经组织和结缔组织,不同组织具有不同作用。
    (4)观图可知,图1中的A为植物细胞的分裂过程,B为动物细胞的分裂过程。
    【详解】(1)干细胞属于动物细胞,而动物细胞分裂的过程中没有细胞壁的形成,因此图1中表示干细胞数量增多的是B过程。
    在细胞分裂过程中,变化最明显的是细胞核中的染色体,分裂时,染色体会先进行复制,再平均分配到两个子细胞中,两个子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相同,并且与原细胞保持一致,这样形成的新细胞和原细胞所含的遗传物质是一样的,从而保证了物种的稳定。
    (2)图2的过程中,干细胞的结构、形态和功能发生了差异性变化,形成了心肌细胞、肝细胞、肠细胞等不同种类的细胞,说明干细胞具有细胞分化的能力。
    (3)肌肉组织主要由肌细胞构成,具有收缩与舒张的作用。
    人体的心脏主要由心肌细胞构成,能够收缩、舒张,所以心肌属于肌肉组织,而心脏壁中还分布有神经组织等;由此可知,心脏是由不同组织构成的,因此心脏属于人体结构层次中的器官。
    (4)植物体的结构层次由微观到宏观分别是:细胞→组织→器官→植物体;动物体的结构层次由微观到宏观分别是:细胞→组织→器官→系统→动物体。因此,与植物体的结构层次相比,动物体多了系统这一结构层次。
    14. 金鱼藻、山椒藻、莫斯藻、轮藻四种水草都是人们布置鱼缸常用的造景生物。图一为四种常用的造景生物的分类图,图二为金鱼藻的未开放的花。请据图回答相关问题。
    (1)图一中四种植物名称中均带有“藻”,而真正属于藻类的是______(填字母),判断的依据是______。
    (2)诗句“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中的植物“苔”,与图中______(填字母)所属类群相同。
    (3)山椒藻又名槐叶萍,是一种漂浮在水面上的水生植物。它的两片叶舒展在水面上,茎细长,在沉水叶的基部着生孢子囊,请根据以上说明和图一的信息,判断它属于植物类群中的______植物。
    (4)根据图示判断D所属的类群与油松的主要区别______(回答一条即可)。
    (5)请你把图一中的四种“藻”按照结构形态由简单到复杂的顺序排列起来:______(用字母和箭头表示)。
    【答案】(1)①. B ②. 轮藻没有茎、叶的分化
    (2)A (3)蕨类
    (4)D种子外有果皮包被##D有花和果实##油松种子外没有果皮包被##油松没有花和果实 (5)B→A→C→D
    【分析】(1)藻类的主要特征有:大都生活在水中,有单细胞的,也有多细胞的,结构简单,无根、茎、叶的分化等。
    (2)苔藓植物的主要特征有:有茎和叶的分化,但没有真正的根,有假根,体内没有出现输导组织等。
    (3)蕨类植物的主要特征有:有根、茎、叶的分化,体内出现了输导组织,一般植株长的比较高大等。
    (4)裸子植物的主要特征有:有根、茎、叶和种子的分化,没有真正的花和果实,种子裸露,外面无果皮包被等。
    (5)被子植物的主要特征有:有根、茎、叶、花、果实和种子六大器官的分化,种子外面有果皮包被等。
    【详解】(1)由图一可知,B轮藻没有茎、叶的分化,没有输导组织,属于真正的藻类。
    (2)图一中的A莫斯藻具有类似茎、叶的分化,没有输导组织,属于苔藓植物。诗句“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中的植物“苔”是苔藓植物,与图中的A莫斯藻所属类群相同。
    (3)图一中的C山椒藻具有根、茎、叶的分化,并且有输导组织,属于蕨类植物。
    (4)种子植物包括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油松的种子裸露,没有果皮包被,属于裸子植物;图一中的D金鱼藻用种子繁殖,但与油松有区别,应该属于被子植物,因此根据图示判断D金鱼藻所属的类群(被子植物)与油松的主要区别D种子外有果皮包被。
    (5)由以上分析可以看出,B轮藻是藻类,A莫斯藻是苔藓植物,C山椒藻是蕨类植物,D金鱼藻是被子植物,因此图一中的四种“藻”按照结构形态由简单到复杂的顺序是:B轮藻→A莫斯藻→C山椒藻→D金鱼藻。
    15. 暑假某同学去乡村旅游,在旅游期间在农村的田间和居住的庭院中,看到如下几种动物如图所示。(提示:A蚯蚓,H鼠妇),请你根据所学知识帮助他解决相关问题。
    (1)A是一种______(填动物类群)动物,该类动物特征是身体由许多相似的体节组成。
    (2)通过比较发现B、D都有一对触角、三对足,两对翅,身体和附肢都分节,所以B、D、H均属于______动物门。
    (3)F通过躯干部和尾部的摆动以及______的协调作用,通过______(填序号)能感知水流方向,能在水中自如地游泳。
    (4)C幼体生活在水中,用______呼吸,大多数成体在潮湿的陆地上,用肺呼吸。
    (5)图中______(填字母)是脊椎动物,其余是无脊柱动物,其中G是______(填动物类群)动物。
    【答案】(1)环节 (2)节肢
    (3)①. 鳍 ②. ②
    (4)鳃 (5)①. CEF ②. 软体
    【分析】图中,A是蚯蚓,属于环节动物;B是蝗虫,属于节肢动物;C是青蛙,属于两栖动物;D是蜜蜂,属于节肢动物;E是家兔,属于哺乳动物;F是鱼,属于鱼类;G是蜗牛,属于软体动物;H是鼠妇,属于节肢动物;①是胸鳍、②是侧线、③是腹鳍、④是臀鳍、⑤是背鳍、⑥是尾鳍。
    【详解】(1)A是蚯蚓,属于环节动物,在土壤中生活,身体呈圆筒形,有许多环形体节构成,靠前端有环带,靠体壁发达的肌肉与刚毛配合完成蠕动,依靠湿润的体壁完成呼吸。
    (2)图中,B是蝗虫、D是蜜蜂、H是鼠妇,它们都属于节肢动物门中的动物,节肢动物的体表有坚韧的外骨骼;身体和附肢都分节;其中,B蝗虫、D蜜蜂都有一对触角、三对足,两对翅,属于昆虫。
    (3)F是鱼,鱼生活在水中;体表常有鳞片覆盖;用鳃呼吸;通过尾部和躯干部的摆动以及鳍的协调作用游泳;鱼通过②侧线可以感知水压大小、水流方向、水流速度、水中物体的位置和其他各种变化。
    (4)C青蛙是两栖动物,两栖动物的幼体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成体既能生活在水中,也能生活在潮湿的陆地上,主要用肺呼吸,兼用皮肤呼吸。
    (5)根据动物的体内有无脊椎骨构成的脊柱,可以把动物分为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两大类;无脊椎动物是身体内没有由脊椎骨组成的脊柱的动物,脊椎动物是身体内有由脊椎骨组成的脊柱的动物;图中,C青蛙、E家兔、F鱼属于脊椎动物;A蚯蚓、B蝗虫、D蜜蜂、G蜗牛、H鼠妇属于无脊椎动物,其中,G蜗牛身体柔软,有外套膜和贝壳,是软体动物。
    16. 生物界中有许多微小甚至肉眼看不见的生物,人类发现它们的过程十分崎岖而奇妙,它们是生态系统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请结合所学知识回答相关问题。
    (1)图中属于单细胞生物的是______(填字母)。图中属于真菌的有______(填字母)。
    (2)A属于动物,它在细胞结构上与CDEF四种生物最主要的区别是______。
    (3)B的结构最简单,没有______结构,只有蛋白质外壳和______构成。
    (4)E在细胞结构上与F最主要的区别是,E生物没有______。
    【答案】(1)①. AEF ②. CDF
    (2)没有细胞壁 (3)①. 细胞 ②. 遗传物质
    (4)成形的细胞核
    【分析】题图中:A草履虫是单细胞原生动物,B噬菌体是细菌病毒,C根霉菌是多细菌真菌,D青霉菌是多细胞真菌,E细菌是单细胞原核生物,F酵母菌是单细胞真菌。
    【详解】(1)结合分析和题图可知,图中属于单细胞生物的是A草履虫(单细胞原生动物)、E细菌(单细胞原核生物)和F酵母菌(单细胞真菌)。而属于真菌的有C根霉菌(多细胞真菌)、D青霉菌(多细胞真菌)和F酵母菌(单细胞真菌)。
    (2)动物细胞基本结构包括:细胞膜、细胞核、细胞质;细菌是单细胞个体,其细胞由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等部分构成,但没有成形的细胞核,只有DNA集中的核区;真菌细胞具有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等结构。可见,A草履虫属于原生动物,它在细胞结构上与CDEF最主要的区别是草履虫没有细胞壁。
    (3)B噬菌体是细菌病毒,它的结构非常简单,没有细胞结构,只有蛋白质外壳和内部的遗传物质组成。这是病毒区别于其他生物的一个显著特点。
    (4)E细菌是单细胞原核生物,而F酵母菌是单细胞真菌。它们在细胞结构上的最主要区别是细菌没有成形的细胞核,而真菌具有。这是区分原核生物和真核生物的一个重要标志。
    17. 伊犁鼠兔(Ochtnailiensis)是我国新疆的特有物种,现仅分布于天山山脉的高寒山区,靠采食天山雪莲、红景天、金莲花等高山植物生存。由于这些植物多生长于高海拔的岩壁石缝间或小台地,伊犁鼠兔常常饿肚子。伊犁鼠兔一年可能仅繁殖一胎。它们有许多天敌,如白鼬、石貂、狐狸和各种猛禽。由于全球气候变暖,导致天山冰川处于衰退状态,这对于伊犁鼠兔等耐寒性动物会产生致命的影响。加之人类的捕猎、对雪莲等药用植物的盗采和对环境的破坏,伊犁鼠兔的数量已经从1983年的约3000只,下降到了目前的不足1000只,被列为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已接近极危的边缘。
    (1)通过比较生物的特征对其进行科学分类是生物学研究的重要方法,分类学家通常根据生物之间的______将生物划分为界、门、纲、目、科、属、种等分类等级。
    (2)在生物分类等级中,______是最基本的生物分类单位。
    (3)从资料可知伊利鼠兔被列为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已接近极危的边缘,为了更好地保护伊犁鼠兔最好的保护方式是______,它的主要场所是______。
    【答案】(1)相似程度
    (2)种 (3)①. 就地保护 ②. 自然保护区
    【分析】(1)生物分类的等级单位由大到小分别是:界、门、纲、目、科、属、种。生物的分类单位越大,包含的生物种类越多,但是生物之间的共同特征越少,亲缘关系越远;相反,生物的分类单位越小,包含的生物种类越少,但是生物之间的共同特征越多,亲缘关系越近。
    (2)生物多样性的保护措施包括就地保护、迁地(易地)保护、加强教育和法制管理等。
    【详解】(1)对生物进行分类是研究生物的一种基本方法,该方法主要是根据生物之间的相似程度,把生物划分为不同的类别。通过比较生物的特征对其进行科学分类是生物学研究的重要方法,分类学家通常根据生物之间的相似程度将生物划分为分为界、门、纲、目、科、属、种等分类等级。
    (2)生物分类的等级单位由大到小分别是:界、门、纲、目、科、属、种;种是物种的简称,是最小的分类单位,也是最基本的分类单位;界是最大的分类单位。
    (3)在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措施中,建立自然保护区是指把包含保护对象在内的一定面积的陆地或水体划分出来,进行保护和管理,属于就地保护,就地保护能保护生物及生物所生活的栖息环境,是保护生物多样性是最有效的措施。因此,从资料可知,伊利鼠兔被列为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已接近极危的边缘,为了更好地保护伊犁鼠兔最好的保护方式是就地保护,它的主要场所是自然保护区。
    18. 泡菜是一种经过微生物发酵制作的食品,泡菜制作过程中会产生亚硝酸盐,当人体摄入过量亚硝酸盐时会引起中毒甚至死亡。某兴趣小组的同学在老师的指导下做了如下项目化学习,探究亚硝酸盐的产生与哪些因素有关。请分析并回答问题。
    下表是该兴趣小组探究“盐水浓度与发酵天数对泡菜发酵过程中亚硝酸盐含量的影响”时得到的实验数据。泡菜发酵中亚硝酸盐的含量(发酵温度:15℃,单位:mg/kg)
    (1)实验中添加的材料需取等量且发酵温度相同,目的是______,进而设置______。
    (2)制作泡菜所利用的微生物主要是______。
    (3)若选择1、2、3号坛作为一组进行探究,则该实验的变量是______。
    (4)若单独选择1号坛进行探究,则该实验的变量是______。
    (5)由表中的实验数据可知,泡菜中的亚硝酸盐含量的变化趋势是______。
    (6)分析表格数据可以得出结论:为使制作的泡菜既能充分发酵,还尽量不损害人体健康,最佳的食用时间是______。
    【答案】(1)①. 控制单一变量 ②. 对照实验
    (2)乳酸菌 (3)盐水浓度
    (4)发酵天数 (5)先增加后减少##先上升后下降
    (6)第13天
    【分析】发酵技术是指利用微生物的发酵作用,运用一些技术手段控制发酵过程,大规模的生产发酵产品的技术。微生物的发酵技术在食品、药品的制作中具有重要意义。
    对照实验是在研究一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所进行的除了这种条件不同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这个不同的条件,就是唯一变量。
    【详解】(1)在实验过程中,保持添加材料的等量和发酵温度相同是为了控制无关变量,这样可以确保实验结果受控于研究的单一变量,即盐水浓度的变化。进而设置对照实验,就可以清晰地观察该变量对亚硝酸盐含量的影响。
    (2)制作泡菜的主要微生物是乳酸菌,乳酸菌在发酵过程中可将糖类转化为乳酸,降低食品的pH值,抑制有害微生物的生长,同时提高泡菜的风味和质量。
    (3)为了研究亚硝酸盐含量与盐水浓度的关系,1、2、3号坛只有盐水浓度不同,发酵天数相同,所以盐水浓度是实验的变量。
    (4)单独选择1号坛进行探究,盐水浓度保持不变,实验的变量是发酵天数。通过观察发酵天数不同对亚硝酸盐含量的影响,从而得出发酵天数与亚硝酸盐生成的关系。
    (5)从表中的数据可以看出,不同盐水浓度的泡菜在第3天到第5天或第7天,亚硝酸盐含量逐渐增多,然后在随后的发酵天数中逐渐降低。因此,泡菜中的亚硝酸盐含量在发酵过程中呈现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
    (6)从表中的实验数据可以看出,泡菜发酵过程中亚硝酸盐含量在3天至7天时逐渐增加。随后,亚硝酸盐含量开始逐渐减少,到第13天,亚硝酸盐含量达到一个相对较低且平稳的水平。因此,第13天食用泡菜既能保证其充分发酵,又可以减少亚硝酸盐对健康的潜在危害。
    盐水浓度
    发酵天数
    第3天
    第5天
    第7天
    第9天
    第11天
    第13天
    1号坛4%
    1.6
    3.2
    3.8
    3.5
    3.4
    3.2
    2号坛6%
    1.2
    5.5
    4.0
    1.8
    1.2
    1.2
    3号坛8%
    0.5
    2.0
    1.8
    1.6
    1.5
    1.2

    相关试卷

    辽宁省沈阳市于洪区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上学期1月期末生物试题:

    这是一份辽宁省沈阳市于洪区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上学期1月期末生物试题,共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下列七个与动物有关的成语,下列微生物,属于原核生物的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辽宁省沈阳市于洪区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卷:

    这是一份辽宁省沈阳市于洪区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卷,共7页。

    2024-2025学年辽宁省沈阳市于洪区七年级(上)期中生物试卷(解析版):

    这是一份2024-2025学年辽宁省沈阳市于洪区七年级(上)期中生物试卷(解析版),共1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项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