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单07 高中生物学教材中的科学方法-备战2025年高考生物二轮热点背练清单(新高考通用)(原卷版)第1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11/16680100/1-1738667797745/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清单07 高中生物学教材中的科学方法-备战2025年高考生物二轮热点背练清单(新高考通用)(原卷版)第2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11/16680100/1-1738667797773/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清单07 高中生物学教材中的科学方法-备战2025年高考生物二轮热点背练清单(新高考通用)(原卷版)第3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11/16680100/1-1738667797799/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清单07 高中生物学教材中的科学方法-备战2025年高考生物二轮热点背练清单(新高考通用)(解析版)第1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11/16680100/0-1738667795208/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清单07 高中生物学教材中的科学方法-备战2025年高考生物二轮热点背练清单(新高考通用)(解析版)第2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11/16680100/0-1738667795284/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清单07 高中生物学教材中的科学方法-备战2025年高考生物二轮热点背练清单(新高考通用)(解析版)第3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11/16680100/0-1738667795321/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所属成套资源:备战2025年高考生物二轮热点背练清单(新高考通用)
清单07 高中生物学教材中的科学方法-备战2025年高考生物二轮热点背练清单(新高考通用)
展开
这是一份清单07 高中生物学教材中的科学方法-备战2025年高考生物二轮热点背练清单(新高考通用),文件包含清单07高中生物学教材中的科学方法-备战2025年高考生物二轮热点背练清单新高考通用原卷版docx、清单07高中生物学教材中的科学方法-备战2025年高考生物二轮热点背练清单新高考通用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32页, 欢迎下载使用。
归纳法
归纳法是指由一系列具体事实推出一般结论的思维方法。例如,从观察到植物的花粉、胚珠、柱头等的细胞都有细胞核,得出植物细胞都有细胞核这一结论,运用的就是归纳法,归纳法分为完全归纳法和不完全归纳法。根据部分植物细胞都有细胞核而得出植物细胞都有细胞核这一结论,实际上就是运用了不完全归纳法。如果观察了所有类型的植物细胞,并发现它们都有细胞核,才得出植物细胞都有细胞核的结论,就是完全归纳法。科学研究中经常运用不完全归纳法。由不完全归纳得出的结论很可能是可信的,因此可以用来预测和判断,不过,也需要注意存在例外的可能。
提出假说
细胞膜结构模型的探索过程,反映了提出假说这一科学方法的作用。科学家首先根据已有的知识和信息提出解释某一生物学问题的一种假说,再用进一步的观察与实验对已建立的假说进行修正和补充。一种假说最终被接受或被否定,取决于它是否能与以后不断得到的观察和实验结果相吻合。(萨顿提出基因在染色体上便是利用的提出假说的科学方法)
分离细胞器的方法——差速离心法
差速离心主要是采取逐渐提高离心速率分离不同大小颗粒的方法。如在分离细胞中的细胞器时,将细胞膜破坏后,形成由各种细胞器和细胞中其他物质组成的匀浆,将匀浆放入离心管中,采取逐渐提高离心速率的方法分离不同大小的细胞器。起始的离心速率较低,让较大的颗粒沉降到管底,小的颗粒仍然悬浮在上清液中。收集沉淀,改用较高的离心速率离心上清液,将较小的颗粒沉降,以此类推,达到分离不同大小颗粒的目的。(注意与DNA半保留复制的实验证据中所用的(密度梯度)现在教材只叫离心法进行区分,还有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中普通的离心法进行区分)
同位素标记法
在同一元素中,质子数相同、中子数不同的原子为同位素,如160与180,12C和14C。同位素的物理性质可能有差异,但组成的化合物化学性质相同。用物理性质特殊的同位素来标记化学反应中原子的去向,就是同位素标记法。同位素标记可用于示踪物质的运行和变化规律通过追踪同位素标记的化合物,可以弄清楚化学反应的详细过程。生物学研究中常用的同位素有的具有放射性,如14C、32P、3H、35S等;有的不具有放射性,是稳定同位素,如15N、180等。
区分同位素标记和荧光标记
同位素标记法用的是某个元素的同位素作为标记,荧光标记法使用荧光蛋白等荧光物质作为标记。如果再进一步,可以说前者多为原子水平的标记,后者多是分子水平的标记。
(1)教材中用到同位素标记法的地方
放射性同位素
①《必修1》P51“分泌蛋白的合成和运输”(3H标记亮氨酸)。
②《必修1》P104探究CO2如何转变为糖类(14C标记CO2)。
③《必修2》P44经典实验“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35S和32P分别标记噬菌体蛋白质外壳和DNA)。
稳定同位素
④《必修1》P102“探索光合作用原理的部分实验”(18O分别标记H2O、CO2)。
⑤《必修2》P54“证明DNA半保留复制的实验”(15N标记DNA)。
此外
⑥《选择性必修3》P50利用“同位素或荧光标记的单克隆抗体”作为诊断试剂。
(2)教材中用到荧光标记法的地方
①《必修1》 P43“细胞融合实验”:这一实验很有力地证明了细胞膜具有流动性。
②《必修2》P87利用红色荧光标记野生马铃薯的染色体组成。
③《选择性必修3》P50利用“同位素或荧光标记的单克隆抗体”作为诊断试剂。
④《选择性必修3》P93“从社会中来”利用荧光蛋白进行生命活动的检测、肿瘤的示踪研究。
建构模型
模型是人们为了某种特定的目的而对认识对象所作的一种简化的概括性的描述,这种描述可以是定性的,也可以是定量的;有的借助于具体的实物或其他形象化的手段,有的则通过抽象的形式来表达。模型的形式很多,包括物理模型、概念模型、数学模型等。以实物或图画形式直观地表达认识对象的特征,这种模型就是物理模型。沃森和克里克制作的著名的DNA双螺旋结构模型,就是物理模型,它形象而概括地反映了 DNA分子结构的共同特征。你下面将要制作的细胞模型是物理模型,需要尽量准确地概括真核细胞的特征。(直接拍摄的照片不是物理模型,数学模型典型的例子是种群的“S”“J”形增长曲线)
控制变量和设计对照实验
实验过程中的变化因素称为变量。其中人为控制的对实验对象进行处理的因素叫作自变量,上述实验中加热、加FeC3溶液、加肝脏研磨液,是对过氧化氨溶液的不同处理,温度和催化剂都属于自变量;因自变量改变而变化的变量叫作因变量,上述实验中过氧化氨分解速幸就是因变量。除自变量外,实脸过程中还存在一些对实验结果造成影响的可变因素,叫作无关变量,如上述实验中反应物的浓度和反应时间等。除作为自变量的因素外,其余因素(无关变量)都保持一致,并将结果进行比较的实验叫作对照实验。对照实验一般要设置对照组和实验组,上述实验中的1号试管就是对照组,2号、3号和4号试管是实验组。本实验的对照组未作任何处理,这样的对照纽叫作空白对照。(空白对照的意义:排除无关变量的干扰)(对照实验需要遵循对照原则,但不是所有对照实验都有对照组,例如探究酵母菌的呼吸方式中,两个都是实验组,没有对照组,称为对比实验)
对比实验
设置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实验组,通过对结果的比较分析,来探究某种因素对实验对象的影响,这样的实验叫作对比实验,也叫相互对照实验。在本节课的探究活动中,需要设置有氧和无氧两种条件,探究酵母菌在不同氧气条件下细胞呼吸的方式,这两个实验组的结果都是事先未知的,通过对比可以看出氧气条件对细胞呼吸的影响。对比实验也是科学探究中常用的方法之一。
假说—演绎法
在观察和分析基础上提出问题以后,通过推理和想象提出解释问题的假说,根据假说进行演绎推理,推出预测的结果,再通过实验来检验。如果实验结果与预测相符,就可以认为假说是正确的,反之,则可以认为假说是错误的。这是现代科学研究中常用的一种科学方法,叫作假说—演绎法。(在孟德尔的实验中,预测测交实验结果的过程为演绎推理的过程,摩尔根证明基因在染色体上、证明DNA的半保留复制也是用的假说—演绎法)
自变量控制中的“加法原理”和“减法原理”
在对照实验中,控制自变量可以采用“加法原理”或“减法原理”。与常态比较,人为增加某种影响因素的称为“加法原理”。例如,在“比较过氧化氢在不同条件下的分解”的实验中,与对照纽相比,实验组分别作加温、滴加FeCl,溶液、滴加肝脏研磨液的处理,就利用了“加法原理”。与常态比较,人为去除某种影响因素的称为“减法原理”。例如,在艾弗里的肺炎链球菌转化实验中,每个实验组特并性地去除了一种物质,从而鉴定出DNA是遗传物质,就利用了“减法原理”。(研究激素的作用中,摘除法、注射法、移植法分别对应着减法原理、加法原理、加法原理)
预实验
在进行科学研究时,有时需要在正式实验前先做一个预实验。这样可以为进一步的实验摸索条件,也可以检验实验设计的科学性和可行性,例如,在探索生长素类调节剂促进插条生根的最适浓度时,通过预实验确定有效浓度的大致范围,可为确定最适浓度打下基础。预实验也必须像正式实验一样认真进行才有意义(预实验中需要设置空白对照,正式实验可以不设置空白对照)
建立数学模型
数学模型是用来描述一个系统或它的性质的数学形式。建立数学模型一般包括以下步骤
(以“问题探讨”中的素材为例):
数学模型:是用来描述一个系统或它的性质的数学形式。常见的有两种,①曲线图:如种群增长的“J”形曲线和“S”形曲线,DNA、RNA、染色体的数目变化的坐标曲线。优点:形象、直观。②数学公式:如“J”形增长模型,t年后,种群数量为Nt=N0λt。优点:比较准确
视角决定问题--以群落和种群研究为例
种群水平的研究重点在于种群的数量动态包括种群密度、出生率、死亡率、年龄结构、性别比例等。在群落水平上研究的是另外一些问题。
分析上图可以看出,同样是对生物群体的研究,种群和群落是不同水平的研究对象,也可以作为研究者的不同视角。研究种群是研究群落的基础;从群落的视角出发,将群落作为一个整体来研究,又会发现新的问题,获得新的认识。
一、单选题
1.(24-25高一上·广东佛山·阶段练习)生物学研究的科学方法有归纳法、建构模型等,下列关于科学方法的叙述错误的是( )
A.科学家对细胞膜结构模型的探索过程运用了提出假说这一科学方法
B.用差速离心法分离细胞器时,较高的离心速率可将细胞匀浆中较小的颗粒沉降
C.根据部分植物细胞有细胞核得出“植物细胞都有细胞核”的结论运用了归纳法
D.罗伯特森拍摄的细胞膜的电镜照片,能直观地表达认识对象的特征,属于物理模型
2.(24-25高一上·安徽亳州·阶段练习)归纳法是科学家进行科学研究时常用的方法之一。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由完全归纳法得出的结论是可信的,由不完全归纳法得出的结论不一定可信
B.从大多数蛋白质和核酸都含有C、H、O、N得出这是二者共有元素的结论属于不完全归纳法
C.施莱登和施旺在研究动植物细胞构建细胞学说的过程中都用到了不完全归纳法
D.由低等到高等植物的细胞壁中都有果胶得出植物细胞壁中均含有果胶属于不完全归纳法
3.(24-25高一上·湖南长沙·期中)归纳法是指由一系列具体事实推出一般结论的思维方法,分为完全归纳法和不完全归纳法。下列相关对应关系错误的是( )
A.AB.BC.CD.D
4.(2024·贵州黔东南·模拟预测)假说一演绎法肯定了理性和演绎在科学中的作用,强调了由假说一演绎得出的结论必须用实验来检验,孟德尔运用假说一演绎法发现了分离定律。下列有关孟德尔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叙述正确的是( )
A.“F2中既有高茎又有矮茎,且性状分离比接近3:1”属于假说内容
B.F1产生显性遗传因子的雌配子与隐性遗传因子的雄配子的数量比为1:1
C.孟德尔提出“配子中只含有每对遗传因子中的一个”属于演绎推理
D.F1测交产生了两种表型的子代且比例接近1:1,是对演绎的检验
【详解】A、“F2中既有高茎又有矮茎,且性状分离比接近3:1”属于实验现象,A错误;
B、F1产生显性遗传因子的雌配子与隐性遗传因子的雌配子的数量比为1:1,雌雄配子的数目一般不相等,雄配子的数量远大于雌配子,B错误;
D、F1测交产生了两种表型的子代且比例接近1:1,是对演绎的检验,D正确。
5.(24-25高一上·天津滨海新·期中)下列有关探索历程或科学方法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人鼠细胞融合实验运用了荧光标记技术
B.罗伯特森在电镜下看到细胞膜的暗-亮-暗三层结构,提出了所有细胞膜都由脂质-蛋白质-脂质三层结构构成的假说
C.细胞膜结构模型的探索过程运用了提出假说这一科学方法
D.欧文顿发现溶于脂质的物质比不溶于脂质的物质更容易穿过细胞膜,据此推测细胞膜是由脂质组成的
6.(24-25高一上·福建莆田·期中)物理和化学技术的进步常常对生物学的发展起到助推器的作用。下列运用物理、化学方法进行生物学研究的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用斐林试剂和双缩脲试剂可以检测生物组织中是否含有糖类和蛋白质
B.用同位素示踪技术研究人鼠细胞融合,证明细胞膜的流动性
C.用高倍镜可以观察到细胞膜呈现“暗-亮-暗”三层。
D.用差速离心法可以分离细胞中的各种细胞器
7.(24-25高三上·辽宁·期中)下列关于细胞膜成分及结构的探索发现,说法正确的是( )
A.欧文顿通过对膜成分的提取和化学分析,提出细胞膜是由脂质组成的
B.科学家用丙酮从鸡的红细胞中提取脂质,在空气-水界面上铺展成单分子层,并推测:细胞膜中的磷脂分子必然排列成连续的两层
C.丹尼利和戴维森发现细胞的表面张力明显低于油-水界面的表面张力,推测细胞膜除含脂质分子外,可能还附有蛋白质
D.科学家用同位素标记人鼠细胞表面的蛋白质分子,证明细胞膜具有流动性
8.(24-25高三上·山西运城·阶段练习)同位素标记法常用于示踪物质的运行和变化规律,是生物科学研究的常用技术之一。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给豚鼠的胰腺腺泡细胞注射3H标记的亮氨酸,以追踪胰岛素的合成和运输过程
B.分别用15N和14N标记DNA,通过检测放射性强度的变化证明DNA的半保留复制
C.小鼠吸入18O2后,在呼出的气体中有可能检测到C18O2
D.用含3H标记的尿嘧啶营养液培养洋葱根尖,只能在分生区细胞中检测到放射性
【分析】1、同位素分为放射性同位素和稳定性同位素,高中阶段,课本中涉及的放射性同位素有:3H、35S、32P、14C;稳定性同位素有:18O、15N。2、胰岛素是胰岛B细胞分泌的,3H标记的亮氨酸可以用于追踪蛋白质的合成运输过程。3、尿嘧啶是RNA合成(基因的表达、RNA复制)的原料,其中基因的表达在根尖所有细胞中都能进行。4、光合作用产生的氧气来源于H2O。
【详解】A、胰岛素是由胰岛B细胞产生的,胰腺腺泡细胞产生胰液;给豚鼠的胰腺腺泡细胞注射3H标记的亮氨酸,不能追踪胰岛素的合成和运输过程,A错误;
B、15N是稳定性元素,没有放射性,不可通过检测15N的放射性强度来探究DNA分子复制的方式,B错误;
C、给小鼠提供用18O标记的18O2,经过有氧呼吸第三阶段可生成H2O,H2O参与有氧呼吸第二阶段可生成C18O2,C正确;
9.(24-25高三上·山西临汾·期中)呼吸道合胞病毒(RSV) 是一种引起下呼吸道感染的RNA病毒。其非结构蛋白(NS2)在病毒复制和宿主抗病毒免疫中起到关键作用。科研人员选取NS2基因构建重组质粒导入大肠杆菌,获得具有免疫原性的NS2蛋白,再利用该蛋白及小鼠制备获得了四株能分泌不同单克隆抗体的细胞系,为后续建立RSV检测系统提供了实验材料。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用NS2 蛋白可诱导小鼠产生多种能分泌特异性抗体的 B 淋巴细胞
B.可以使用NS2蛋白进行抗体检测,以区分上述的四株细胞系
C.借助荧光标记的抗NS2的单克隆抗体在特定组织中的成像技术,可定位诊断RSV感染情况
D.在制备单克隆抗体的过程中,用到了动物细胞融合技术和动物细胞培养技术
10.(2024·新疆乌鲁木齐·一模)如图为细胞膜的亚显微结构模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人一鼠细胞融合实验中,利用荧光标记人细胞表面的③,证明了细胞膜具有流动性
B.细胞膜表面存在糖蛋白和糖脂,称为糖被
C.细胞膜的功能特性与④有关,④的种类和含量越多膜的功能越复杂
D.病毒能够入侵人细胞说明该细胞膜已经丧失了控制物质进出的能力
11.(24-25高三上·贵州·阶段练习)下列有关科学研究的方法或技术的叙述正确的有几项( )
①富兰克林拍摄的“DNA衍射图谱”与沃森和克里克搭建的“DNA双螺旋结构模型”都是建构了物理模型
②科学家利用3H标记的亮氨酸来研究“分泌蛋白的合成和运输”的实验与梅塞尔森和斯塔尔“证明DNA半保留复制的实验”都运用了放射性同位素标记技术
③科学家“分离细胞器”的过程与赫尔希和蔡斯的“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都运用了差速离心的方法
④“证明DNA是遗传物质的实验”中,艾弗里在加热杀死的S型细菌制成的细胞提取物中分别加入蛋白酶、酯酶、RNA酶、DNA酶,利用了自变量控制的加法原理
A.0项B.1项C.2项D.3项
12.(24-25高一上·全国·阶段练习)科学技术和科学方法推动了生物学的研究与发展,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研究细胞膜的流动性时,利用了荧光标记法
B.用N标记氨基酸研究分泌蛋白的合成和运输时,利用了放射性同位素标记法
C.制作真核细胞的三维结构模型时,利用了构建物理模型的方法
D.分离细胞器时,利用了差速离心法
B、研究分泌蛋白的合成与分泌时,利用了3H标记的亮氨酸,这是放射性同位素示踪法,即用放射性同位素标记的化合物可以追踪物质运行和变化的规律,B错误;
13.(24-25高一上·重庆沙坪坝·阶段练习)进行生物实验时正确选择实验材料和方法是得出正确结论的前提。下列有关实验材料或方法的选择,正确的是( )
①研究分泌蛋白的形成过程——荧光染料标记法
②利用废旧物品制作的真核细胞模型——概念模型
③提取并研究细胞膜的化学成分——哺乳成熟的红细胞
④分离各种细胞器——差速离心法
⑤观察叶绿体——菠菜叶上表皮细胞
⑥细胞核功能——核移植技术
A.①②③B.④⑤C.④⑤⑥D.③④⑥
14.(24-25高一上·重庆·期中)下图表示组成细胞的部分化合物的概念模型,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部分b是构成细胞和生物体结构的重要物质B.生活中最常见的e是淀粉
C.d中的性激素在高尔基体上合成D.c通常为单链,新冠病毒的遗传信息储存在c中
15.(24-25高二上·河南·期中)如图a、b表示某种群在不同条件下的两种增长曲线。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曲线a的数学模型是 N₁=N₀λ',其中λ是一个定值
B.曲线 b的形成与气候、天敌等非密度制约因素有关
C.曲线a、b之间的面积越大,曲线 b 中的 K 值越大
D.曲线a的种群增长率不断减小,曲线 b 的种群增长率先增加后减小
【详解】A、曲线a为种群数量的J形曲线,其数学模型是 Nt=N₀λt,其中λ是一个定值,A正确;
16.(24-25高一上·全国·课后作业)关于“探究酵母菌细胞的呼吸方式”的实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实验要在黑暗条件下进行,防止产生氧气对呼吸作用产生影响
B.因酵母菌是异养兼性厌氧菌,所以才能成功完成两个对比实验
C.为了使酵母菌有充足的氧气,需要向酵母菌培养液中直接通入空气
D.如果产生的气体使澄清石灰水变混浊,则酵母菌只进行有氧呼吸
2、酵母菌呼吸产生的CO2可用溴麝香草酚蓝水溶液或澄清石灰水鉴定,因为CO2可使溴麝香草酚蓝水溶液由蓝变绿再变黄,或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详解】A、酵母菌细胞不进行光合作用产生O2,故该实验无须在黑暗条件下进行,A错误;
C、在有氧呼吸的装置中,应先将空气通入NaOH溶液中,除去空气中的CO2,避免对实验结果的干扰,C错误;
17.(24-25高三上·浙江·开学考试)下列有关核酸是遗传物质的证据实验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活体肺炎链球菌转化实验证明DNA 是遗传物质,蛋白质等不是遗传物质
B.离体细菌转化实验中,设置“S型菌DNA+DNA 酶+R型活菌”实验对照属于条件对照
C.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中,用32P标记噬菌体时,子代噬菌体中都能检测到32P
D.烟草花叶病毒感染实验中,单用病毒的RNA不能使烟草叶片出现感染病毒的症状
2、T2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步骤:分别用35S或32P标记噬菌体→噬菌体与大肠杆菌混合培养→噬菌体侵染未被标记的细菌→在搅拌器中搅拌,然后离心,检测上清液和沉淀物中的放射性物质,该实验证明DNA是遗传物质。
C、32P标记的是噬菌体的DNA,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中,只有DNA进入细菌并作为模板控制子代噬菌体的合成,而合成子代噬菌体所需的原料均来自细菌,根据DNA半保留复制特点,用32P标记的噬菌体侵染细菌后的子代噬菌体中只有少数具有放射性,C错误;
18.(24-25高一上·山东·期中)有关细胞核实验的分析,正确的是( )
A.将黑色美西螈胚胎细胞的细胞核移植到白色美西螈去核的卵细胞中,发育成黑色美西螈,证明美西螈的性状都是由细胞核控制的
B.用头发将蝾螈的受精卵横缢为有核和无核的两半,有核的一半为实验组,无核的一半为对照组
C.用显微钩针将变形虫的细胞核钩出,变形虫对外界刺激不再发生反应。如果及时植入同种变形虫的细胞核,生命活动将会恢复,该实验形成了自身对照
D.将伞形帽伞藻的假根和菊花形帽伞藻的柄嫁接,长成伞形帽伞藻,证明伞藻“帽”的形状是由细胞核控制的
19.(24-25高二上·陕西咸阳·阶段练习)小王同学进行“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动态变化”实验时,在实验第6天对酵母菌培养液稀释100倍后通过显微镜观察的统计结果如图1(1mm×1mm×0.1mm),图2为培养液中的酵母菌数量的变化情况。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实验第6天(图1)培养液中酵母菌的种群密度约为5x108个/mL
B.取样时为避免吸到培养液底部的死菌,滴管应轻轻吸取避免溶液晃动
C.该实验自身前后对照不需要另外设置对照实验
D.图2中de段发生的原因可能与营养物质的消耗、pH的改变等有关
【详解】A、图1中每个中格里面有16个小格,说明该血细胞计数板一共有25个中格,每个中格里有16个小格,实验第6天培养液里,中格中酵母菌数为20,其共包含16个小格,所以每个小格酵母菌的均数为20÷16 = 1.25,已知稀释倍数为100,那么酵母菌的数量约为1.25×400×104×100 = 5×108个/mL,A正确;
20.(22-23高一下·山东威海·阶段练习)下列关于遗传定律发现过程及其应用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假说的核心内容是F1能产生数量相等的雌雄配子
B.假说演绎法中的演绎过程指的是孟德尔完成的测交实验
C.遗传定律发生在雌雄配子产生的过程中
D.两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结果应遵循自由组合定律,不遵循分离定律
B、假说演绎法中的演绎过程指的是F1与隐性纯合子交配,根据假说的内容推测子代表型及其比例,孟德尔完成的测交实验属于对假说的验证,B错误;
21.(2024·陕西西安·模拟预测)下列相关叙述中,正确的有几项( )
a、若两对相对性状遗传都符合基因分离定律,则此两对相对性状遗传一定符合基因自由组合定律
b、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的分离和重新组合是互不干扰的
c、若杂交后代出现3:1的性状分离比,则一定为常染色体遗传
d、孟德尔得到了高茎:矮茎=87:79属于“演绎”的内容
e、孟德尔发现问题采用的实验方法依次是先杂交再测交
f、孟德尔为了验证所作出的假说是否正确,设计并完成了测交实验
A.一项B.两项C.三项D.四项
22.(23-24高二上·新疆巴音郭楞·开学考试)下列有关基因和染色体的叙述错误的是( )
①染色体是基因的主要载体,基因在染色体上呈线性排列
②摩尔根利用果蝇进行杂交实验,运用“假说一演绎”法确定了基因在染色体上
③同源染色体的相同位置上一定是等位基因
④一条染色体上有许多基因,染色体就是由基因组成的
⑤萨顿研究蝗虫的减数分裂,运用类比推理的方法提出假说“基因在染色体上”
A.①②③⑤B.②③④C.③④D.①②⑤
23.(2022·全国·模拟预测)科学理论的建立和发展离不开科学实验的验证。下列关于教材中相关实验原理及结论的表述,错误的是( )
A.在探究2,4-D对插条生根的影响时,用不同浓度的2,4-D处理插条属于对比试验
B.大脑去除的脊蛙仍可完成屈腿反射实验,说明屈腿反射不受大脑控制
C.比较过氧化氢在不同条件下分解的实验中,对实验组进行加温等处理属于自变量控制的“加法”原理
D.艾弗里在肺炎链球菌的转化实验中利用“减法”原理鉴定出DNA是遗传物质
24.(23-24高二上·福建泉州·阶段练习)生物学研究常运用特定的科学方法来阐释生命现象及规律。下列科学方法与对应的应用不相符的是( )
A.AB.BC.CD.D
25.(23-24高二上·安徽马鞍山·期末)种群和群落是两种生命系统结构层次,各自都有一定的严整结构和特征。对于研究者来说,种群和群落是不同水平的研究对象,也因而成为了他们研究的不同视角,所研究的问题也会有所不同。下列相关说法,错误的是( )
A.鲈鱼中的大鱼吃小鱼现象是捕食关系的体现
B.麻雀从树梢一直分布到地面不属于群落垂直分层现象
C.在植物的生态位研究中,需通过对其种群密度、区域出现频率等来进行研究
D.群落中的物种丰富度随时空变化而变化
二、多选题
26.(24-25高一上·辽宁锦州·期中)研究叶肉细胞的结构和功能时,采用差速离心法将细胞中不同的结构分离开,其过程和结果如图所示,P1~P4表示沉淀物,S1~S4表示上清液。
据图分析,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核糖体存在于匀浆和所有上清液中
B.要制备4份匀浆来分别获得P1∼P4
C.S1的绿色要比S2深
D.S₃中仍含有细胞器
【分析】分析各个部分中所含有的细胞器或细胞结构:P1为细胞核、细胞壁碎片,S1为细胞器。S2为除叶绿体之外的细胞器,P2为叶绿体。S3为除叶绿体、线粒体之外的细胞器,P3为线粒体。S4为除线粒体、核糖体、叶绿体之外的细胞器,P4为核糖体。S1包括S2和P2;S2包括S3和P3;S3包括S4和P4。
【详解】A、据图可知,S4中没有核糖体,A错误;
B、分离细胞器可采用差速离心法,只需要制备一份匀浆经过多次离心就可以获得P1~P4,B错误;
C、据图可知,S1中含有叶绿体,S2中不含叶绿体,因此S1的绿色要比S2深,C正确;
D、据图可知,S3经过离心后还分离出了核糖体,即S3中仍含有细胞器,D正确。
27.(24-25高一上·江苏徐州·期中)如图为以某种动物受精卵为材料进行的三组实验,有关分析错误的有( )
A.实验①和实验③对比,可说明细胞核对维持细胞正常生命活动的重要性
B.实验②和实验③对比,可说明细胞质对维持细胞正常生命活动的重要性
C.实验③的结果可说明细胞核是细胞的代谢中心和遗传的控制中心
D.实验①、②、③的结果可说明细胞核和细胞质相互依存,缺一不可
三、非选择题
28.(24-25高一上·北京·期中)1952年,赫尔希和蔡斯利用放射性同位素标记的新技术,完成了著名的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请回答有关问题。
(1)赫尔希和蔡斯用不同的放射性同位素分别标记噬菌体的DNA和蛋白质,而不是标记在同一种噬菌体上,这其中蕴涵的设计思路是: 。
(2)若要大量制备用35S标记的噬菌体,需先用含35S的培养基培养 ,再用噬菌体去侵染 。
(3)请将下图中T2噬菌体侵染细菌过程的标号进行排序 →a。
(4)T2噬菌体的遗传物质复制发生在上图中 (用字母和箭头表示)过程之间,子代T2噬菌体的外壳是在细菌的细胞中合成的。噬菌体侵染细菌之后,合成新的噬菌体蛋白质外壳需要 。
A.细菌的DNA及其氨基酸
B.噬菌体的DNA及其氨基酸
C.噬菌体的DNA和细菌的氨基酸
D.细菌的DNA及噬菌体的氨基酸
(5)以35S标记组为例,如果 ,可能造成的结果是上清液和沉淀物的放射性强度差异不显著。
(6)T2噬菌体与细菌保温时间长短与放射性高低的关系图可能如下,下列关联中最合理的是_____(注:甲组为35S标记的T2噬菌体,乙组为32P标记的T2噬菌体)。
A.甲组—上清液—①B.乙组—上清液—②
C.甲组—沉淀物—③D.乙组—沉淀物—④
(2) 大肠杆菌 含35S的大肠杆菌
【分析】T2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步骤:分别用35S或32P标记噬菌体→噬菌体与大肠杆菌混合培养→噬菌体侵染未被标记的细菌→在搅拌器中搅拌,然后离心,检测上清液和沉淀物中的放射性物质。
【详解】(1)在赫尔希和蔡斯的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中,采用的方法是同位素标记法,即用32P和35S分别标记噬菌体的DNA和蛋白质,其目的是分离DNA和蛋白质,单独观察其作用。
(2)由于噬菌体是病毒,无细胞结构,不能在培养基中独立生存,是专一性侵染大肠杆菌的病毒,因此为了获得含35S的噬菌体,应先将大肠杆菌在含35S的培养基上培养,再用噬菌体去侵染该大肠杆菌。
(5)35S标记的噬菌体是噬菌体的蛋白质外壳,噬菌体在侵染细菌时,蛋白质外壳没有进入细菌内,经过搅拌离心后,蛋白质外壳分布在上清液中。若搅拌不充分,会导致部分蛋白质外壳没有与细菌分开,随着细菌离心到沉淀物中,导致上清液和沉淀物都出现较强的放射性。
(6) 甲组用35S标记的噬菌体侵染细菌,而35S标记的是噬菌体的蛋白质外壳,噬菌体在侵染细菌时,蛋白质外壳没有进入细菌内,经过搅拌离心后,蛋白质外壳分布在上清液中,且放射性强度与保温时间长短没有关系,对应于曲线④;乙组用32P标记的噬菌体侵染细菌,而32P标记的是噬菌体的DNA,噬菌体在侵染细菌时,只有DNA进入细菌内,经过搅拌离心后,DNA随着细菌分布在沉淀物中。保温时间过长,噬菌体在大肠杆菌内增殖后释放子代,经离心后分布于上清液中,这会使上清液的放射性含量升高,沉淀物中放射性含量降低,对应于曲线②,B正确,ACD错误。
29.(24-25高二上·江苏徐州·期中)在种群调查过程中,数学模型提供了定量分析的工具,为保护和管理生物多样性提供科学依据。图甲是草原中的鼠数量变化曲线图,图乙表示某同学进行“探究酵母菌数量变化”实验得到的曲线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1)草原上的鼠对生态环境破坏极大,最好在 (从“b”“c”“d”中选填)时刻前进行防治。若图甲中曲线Ⅱ表示在草原中投放了一定数量的蛇之后鼠的数量变化曲线,曲线Ⅱ表明蛇发挥明显生态效应的时间段是 ,若投放的蛇因不适应当地草原的环境部分死亡,则图中的α的角度将会 (从“变大”或“变小”中选填)。阴影部分代表 ,鼠在0~d时间段内增长速率变化为 (从“增大”“减小”“先增大后减小”中选填)。
(2)绘制曲线图乙可采取 的方法每天对酵母菌数量进行调查。图丙是B点用血球计数板(400个小方格体小格积为1mm×1mm×0.1mm),测得的酵母菌分布情况,若以该中方格的酵母菌数(压线菌计上不计下,计左不计右)代表整个计数室中每个中方格酵母菌数的平均值,则该1L培养液中酵母菌的K值约为 个。
(3)进行“探究酵母菌数量变化”实验中,通常要将试管振荡几次,其目的是: 。D点之后曲线发生变化的原因可能是 (至少答出两点)。
(2) 抽样检测 1.2×1010
(2)调查酵母菌数量的方法为抽样检测法。由图丙及血细胞计数板规格可知,该血细胞计数板共25个中方格,血细胞计数板上酵母菌数量为24×25=600个,又因为血细胞计数板体积为1mm×1mm×0.lnm,故1L酵母菌培养液含有的酵母菌数量为600÷(0.1×10-3)×103=6×109,此时刻测得酵母菌数量是K/2,故K值为6×109×2=1.2×1010个。
30.(23-24高三上·广东肇庆·阶段练习)Bax和Bd -2基因为细胞凋亡的相关基因。研究人员利用siRNA干扰技术降低TRPM7基因的表达,研究其对细胞凋亡的影响,结果如图所示。
(1)TRPM7基因通过 酶以DNA的一条链为模板合成mRNA,siRNA能与mRNA结合,抑制其 过程。
(2)实验组siRNA干扰TRPM7基因表达,用到的是 (填“加法”或“减法”)原理。实验中需设置无功能siRNA干扰对照组的目的是 。
(3)据实验结果分析,Bax和Bd -2基因的表达产物与细胞凋亡的关系是 。
(4)根据以上信息,除了特异性抑制癌细胞中TRPM7基因的表达以外,试提出一个治疗相关癌症的新思路: 。
【分析】在对照实验中,控制自变量可以采用“加法原理”或“减法原理”。与常态比较,人为增加某种影响因素的称为“加法原理”。例如,在“比较过氧化氢在不同条件下的分解”的实验中,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分别作加温、滴加FeCl3 溶液、滴加肝脏研磨液的处理,就利用了“加法原理”。与常态比较,人为去除某种影响因素的称为“减法原理”。例如,在艾弗里的肺炎链球菌转化实验中,每个实验组特异性地去除了一种物质,从而鉴定出DNA是遗传物质,就利用了“减法原理”。
31.(23-24高三上·江苏常州·期末)研究人员在腾格里沙漠东南缘沙坡头地区选择了不同年限的固沙植被区,对其植被情况和蚂蚁类群组成进行了调查。请回答下列问题。
(1)研究人员在流动沙地上扎设1m×1m的麦草方格沙障,并种植旱生灌木进行防风固沙,还利用油蒿、柠条等多种沙生植物改善荒漠土壤条件,这遵循了生态工程的 原理。在该地荒漠化防治过程中,群落发生的演替类型是 ,理由是 。随固沙年限的增加,固沙植被区的优势植物种发生着更替,主要原因是 。
(2)研究人员在对蚂蚁类群组成研究时,在每个样区布设10m×10m的大样方1个。在每个大样方内,再采用五点取样法在大样方内的 等五处布设5个2m×2m小样方。在每个小样方内使用便携式工具对蚂蚁进行搜索调查,调查结果如下表。
①蚂蚁类群组成中蚂蚁密度随固沙时间呈现的变化趋势为 。在固沙57年的植被区,蚂蚁密度达到最小,导致该现象发生的种间因素有 等。
②蚂蚁类群数随固沙时间呈现的变化趋势为 。在表中的固沙年数内,蚂蚁类群内部的竞争在固沙 年达到最大,蚂蚁类群与其他生物之间的竞争在固沙 年达到最大。
(3)研究发现,各个固沙植被区的植被和蚂蚁等动物的生命活动也影响着土壤的理化性质。这表明,生物学的研究不能停留在种群和群落水平,还应将群落及其环境作为整体进行研究。从新的视角出发,你会研究的问题有 。
32.(21-22高二上·辽宁大连·期末)在华北地区植树造林的实践中,人们发现,在人工林群落中,容易发生鼠害。随着人工林的成长,山鼠剥食落叶松、樟子松的树皮,啃食幼苗,危害林木的生长和存活,而山鼠的种群数量会大增。研究人员对于鼠害较为严重的人工林局部区域(苗圃)进行药物灭鼠,发现防治后过一段时期,鼠害还会反复。然而,在气候条件相似或优势树种相同的天然林中,鼠害的威胁却小得多。请回答下列问题:
(1)在资源有限的人工林中,山鼠种群的增长曲线呈 形。在苗圃进行了药物灭鼠后,如果出现种群数量下降,除了考虑山鼠的死亡率升高这一因素外,还应考虑的因素是 。
(2)调查这一人工林中山鼠的种群密度可用标记重捕法,该方法常用于调查 的动物的种群密度。第一次捕获山鼠并标记65只,第二次捕获60只,其中有标记的4只。若已知第一次标记后有一定数量的山鼠进出该区域,但总数保持稳定,离开该区域的山鼠中有5只带有标记,则该区域的山鼠数量约为 只。
(3)通常,在群落水平上研究的问题与在种群水平上研究的问题不同。从群落的视角出发,人工林群落水平研究的问题除了研究其范围和边界、种间关系,还应包括 (写出两点即可)。调查天然林中植物物种丰富度的方法是 。
(4)若通过经常投放鼠药的方式来防治人工林的鼠害,最终 (填“会”或“不会”)改变鼠种群的K值,因此药物灭鼠对鼠害的控制很难持久有效。为取得更好的治理效果,可以采取 的方法控制鼠害。在优势树种相同的天然林中,鼠害的威胁小得多的原因是天然林中组分更多,食物网更复杂,因而其 。选项
现象
结论
科学方法
A
观察到植物的花粉、胚珠、柱头的细胞都有细胞核
植物细胞都有细胞核
不完全归纳法
B
观察到多种植物分生区新细胞的产生是细胞分裂的结果
所有植物细胞都来源于先前存在的细胞
完全归纳法
C
爬行类、鸟类、哺乳类都用肺呼吸
陆生脊椎动物都用肺呼吸
完全归纳法
D
观察到多种病毒都是营寄生生活的
病毒只有寄生在活细胞体内才能生存
不完全归纳法
选项
科学方法
应用
A
视角决定问题
种群和群落的研究
B
建构物理模型
研究种群数量的变化规律
C
抽样检测法
种群密度的调查
D
预实验
探索生长素类调节剂促进插条生根的最适浓度
个体数
类群
固沙5年
固沙8年
固沙34年
固沙57年
针毛收获蚁
●
36
233
93
中华小家蚁
。
32
2
2
掘穴蚁
1157
1628
964
519
红林蚁
8
25
•
•
艾箭蚁
-
146
12
9
中华光胸臭蚁
●
10
●
-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清单04 PCR 专题 一案搞定PCR-备战2025年高考生物二轮热点背练清单(新高考通用),文件包含清单04PCR专题一案搞定PCR-备战2025年高考生物二轮热点背练清单新高考通用原卷版docx、清单04PCR专题一案搞定PCR-备战2025年高考生物二轮热点背练清单新高考通用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36页, 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专题07 细胞的生命历程-2025年高考生物 热点 重点 难点 专练(新高考通用),文件包含专题07细胞的生命历程-2025年高考生物热点重点难点专练新高考通用原卷版docx、专题07细胞的生命历程-2025年高考生物热点重点难点专练新高考通用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9页, 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新高考生物二轮复习重难点专练热点07 与生物学相关的诺贝尔奖(原卷版+解析版),文件包含新高考生物二轮复习重难点专练热点07与生物学相关的诺贝尔奖原卷版docx、新高考生物二轮复习重难点专练热点07与生物学相关的诺贝尔奖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18页, 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