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长沙市明德教育集团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含答案)
展开
这是一份湖南省长沙市明德教育集团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含答案),文件包含七年级历史试卷docx、七年级历史答案修改版+评分标准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5页, 欢迎下载使用。
时量:60分钟 满分:100分
单项选择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
1.北京人和山顶洞人类所具有的共同点是( )
A.都使用打制石器B.都会缝制衣服
C.都会人工取火D.都有爱美意识
2. 考古工作者在某遗址发现:大量的稻谷、木屑、陶器等,还有大量的干栏式建筑,据此推断,该遗址最有可能位于( )
A.长江流域 B.黄河流域 C.珠江流域 D.辽河流域
3. 史实是历史事实,史论是对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的评论。下列选项中属于史论的是( )
A.半坡遗址中发掘出炭化粟粒B.良渚古城遗址中发掘出玉琮、玉钺
C.陶寺古城遗址中发掘出彩绘龙纹陶盘D.中华文明的起源具有多元一体的特征
4. 从周文王开始,武王、周公、成王、康王等几代统治者不断分封姬姓亲族同盟亲戚以及一些结为亲戚的东方贵族。这是为了( )
A.加强王权,君主专制 B.“以藩屏周”,巩固疆土
C.打击贵族,增强国力 D.结束割据,中央集权
5.在淄博有位古人,对内整顿朝政,对外“尊王攘夷”,终于成就了春秋五霸之首的伟业。这位古人是( )
A.齐桓公 B.晋文公 C.秦穆公 D.楚庄王
6.“他塑造了一种热心为公的人的形象……是更有建设性的思想家……希望培养君子来使国家变得更加高尚。”材料中的思想家主张( )
A. 无为而治 B. 以法治国 C. 仁者爱人 D. 兼爱非攻
7.东周是中国古代国家形态发展的重要转折时期,国家的治理方式由分封制向直接行政管理过渡。商鞅变法中体现“国家形态”转折的措施是( )
A.确立县制,由国君直接派官吏治理
B.建立户籍制度,加强对人民的管理
C.鼓励耕织,生产粮食、布帛多的人可免除徭役
D.奖励军功,对有军功者授予爵位并赏赐土地
8.有一项著名的水利工程,建造于战国时期,2008 年经受了8 级大地震的考验。2200 多年来, 它一直造福于成都平原及其周边地区的人民。这一项水利工程的设计者是( )
A.老子 B.孙膑 C.李冰 D.秦始皇
9.秦统一中国的时间应该出现在下面年代尺的哪一段( )
10.“揭竿斩木”用以形容人民起义,这一成语典故源于( )
A.国人暴动 B.大泽乡起义 C.楚汉之争 D.黄巾起义11.东汉刘秀重建汉政权,在位30余年间,社会呈现出较为安定繁荣的景象,历史上称为( )
A.百家争鸣 B.“文景之治” C.“光武中兴” D.“贞观之治”
12.在新疆阿克苏境内的遗址中发现的“汉归义羌长印”和“常宜之印”等文物,反映了汉代与西域地区的紧密联系。西汉朝廷为了有效管理西域地区,设立的最高长官职务是( )
A.诸侯 B.丞相 C.西域都护 D.刺史
13.时空观念是历史学科五大核心素养之一。下图中①②对应的内容是( )
A.吴、宋 B.东晋、北魏 C.东晋、隋朝 D.吴、东晋
14.东晋初年,从洛阳迁到吴地的丞相王导在盛夏之日为了消暑,将腹部压到冰凉的棋盘上,并说:“何乃渹(qìng,渹是吴地方言,意为凉快)。”北人说吴语,这体现出( )
A.北人不适应南方气候 B.经济重心不断南移
C.人口南迁带动文化交流 D.国家统一促进人口流动
15.陈寅恪先生说:“孝文帝推行汉化,目光落到了如何使鲜卑贵族接受汉人士族文化之上。即如何使鲜卑贵族与汉人士族合而为一。”陈寅恪先生意在说明,孝文帝改革( )
A.提高鲜卑族的政治地位 B.重用汉人高门士族
C.重视恢复汉族的制度 D.推进民族交融的进程
16.东晋书法家王羲之吸收汉魏诸家之精华,集书法之大成,时人称赞他的书法为古今之冠,笔势“飘若浮云,矫若惊龙”。下列书法作品中,最能体现王羲之行书风格的是( )
A.《宣示表》 B.《兰亭集序》 C.《女史箴图》 D.《洛神赋图》
二、非选择题(17题10分,18、19、20题14分,共52分)
17.儒家思想孕育了我国传统文化中的政治思想和道德准则,对中国乃至世界都深远影响。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道之以德,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论语·为政》
材料二 在儒家思想争取官方认可的东周时期,人们对孔丘表示尊敬的称呼通常是“孔子”、“孔夫子”。汉武帝时期,经济发展和国力强大要求思想上的统一、儒家思想正好适合此时的要求,于是孔子成为了被神化的“圣人”。
——摘编自王荣芳《从孔子称谓看儒家思想地位的变化》
(1) 材料一是哪位思想家的观点?(2 分)请根据材料一写出该思想家的政治主张。(2 分)
(2)根据材料二概述从东周到西汉儒家思想地位的变化。(4 分)
(3)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分析,儒家思想地位发生变化的原因是什么?(2 分)
19.纵观中国历史,历朝历代中央政府对地方的管理在不断的强化。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14分)
材料一 分封制与郡县制的根本不同在于,封君及其封邑是世袭的,而郡、县长官由国君任命,直接听命于国君,领取俸禄,概不世袭。秦始皇统一全国后全面推行郡县制,既是适应政治统治的需要,也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摘编自赵毅、赵轶峰《中国古代史》
材料二 秦朝政治建制示意图
材料三 偃说上曰:“古者诸侯地不过百里,强弱之形易制。今诸侯或连城数十,地方千里,缓则骄奢易为淫乱,急则限其强而合从以逆京师。……愿陛下令诸侯得推恩分子弟,以地侯之。被人人喜得所愿,上以德施,实分其国,必稍自销弱矣。”于是上从其计。
——《汉书•主父偃传》
(1)根据材料一概括分封制与郡县制的不同。(2分)结合所学谈谈郡县制的影响?(2分)
(2)材料二示意图中秦朝政治制度的具体名称是什么?(2分)图中丞相掌管什么事务?(2分)
(3)结合材料三及所学知识,“上从其计”中的“计”指的是?(2分)此计产生了什么影响?(2分)
(4)以上材料反映出中央对地方的治理呈现怎样的发展趋势?(2 分)
19.我国古代社会经济的发展水平不断提高,影响经济发展的因素多种多样。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4分)
材料一 春秋时期,人们已经用铁农具来耕种土地。在湖南、河南、江苏等地的春秋墓葬中,发掘出一批铁农具。此外,至迟在春秋末年,人们已经使用牛来耕地。铁农具和牛耕的使用,是春秋时期农业生产力水平提高的重要标志。
——《管子》
材料二
材料三 当时的江南地区,大量荒地被开垦出来,耕地面积不断增加,并兴修了很多水利工程,农业生产技术也有了很大的改进。手工业也有了快速的进步。农业和手工业的发展,同时促进了商业的交流和城市的繁荣。南朝时的建康,人口众多,是当时商业最为活跃的大都市。
——部编版《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
(1)根据材料一,概括春秋时期农业方面取得的新发展,(2 分)并结合所学知识,写出春秋时期经济发展的具体表现?(2 分)
(2)根据材料二归纳汉武帝为加强对社会经济的控制,采取了什么措施?(2 分)结合所学知识写出汉武帝还把哪些领域的经营权收归国有?(2 分)
(3)依据材料三概括东晋后期江南地区农业发展的表现。(2 分)
(4)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促进古代经济发展的因素。(4 分)
20.中华文明博大精深,源远流长,承载着丰厚的历史内涵。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4分)
材料一
材料二 丝绸之路图
B
A
材料三 造纸术是我国古代的伟大发明之一。在造纸术发明以前,我国通常用竹木简或帛作为书写材料,但竹木简笨重,帛的价格昂贵。……东汉时期,“伦乃造意,用树肤、麻头及敝布,鱼网为纸……帝善其能,自是莫不用焉,故天下咸称‘蔡侯纸’”……由于纸的发明,引发了书写材料的一场革命,对传播科学文化知识起了巨大的作用,深刻地影响着世界历史的进程。
——《后汉书・蔡伦传》
(1)从材料一中找出能说明以下主题的文物。(写序号,多选、错选不得分)(4分)
奴隶制王朝的更替和向封建王朝的过渡:______;
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_____。
(2)材料三图中A、B是“丝绸之路”的起止点,(2分)为丝绸之路的开通做出巨大贡献的人是哪位?(2分)说说丝绸之路的历史地位?(2分)
(3)根据材料三归纳‘蔡侯纸’的优点?(2分)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影响?(2分)公元前112年,汉武帝颁布《罢郡国铸钱令》,命令销毁原各郡国的私铸钱,将铸币权收归中央。
——摘编自惠焕章、贾鹏《西汉帝陵》
陕西西安半坡出土。此纺轮为石制品,是我国古代发明的最早的捻线工具
浙江绍兴出土。青铜鸠杖顶端站立一鸠鸟,属于中原风俗;底端则跪坐一人像,其穿着明显不同于中原风俗
河北景县封氏墓群出土。左为侍从俑,穿宽袖上衣,头戴笼冠;右为武士俑,上身穿小袖、大开领“胡服”
①半坡遗址出土的纺轮
②春秋青铜鸠杖
③南北朝时期的两个陶俑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湖南省长沙市明德教育集团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含答案),文件包含明德教育集团24-25-1八年级历史期末试卷docx、24-25-1八年级历史期末历史答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6页, 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湖南省长沙市一中教育集团联考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上学期1月期末历史试题,共2页。
这是一份湖南省长沙市长郡教育集团2024-2025学年九年级上学期1月期末历史试题,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