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2024九年级化学上册第2章空气与水资源第3节氧气的制备知识点沪教版第1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7/16681314/0-1738725611459/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化学九年级上册(2024)第3节 氧气的制备导学案
展开
这是一份化学九年级上册(2024)第3节 氧气的制备导学案,共3页。学案主要包含了从空气中分离出氧气,过氧化氢制氧气,催化剂,分解反应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一 从空气中分离出氧气
→物理变化
1.原理:分离液态空气法——利用液氮和液氧的沸点不同。
2.过程:
二 过氧化氢制氧气
1.反应的原理
过氧化氢eq \(――→,\s\up7(二氧化锰(MnO2)))水+氧气
H2O2 H2O O2
2.发生装置
规律总结:气体发生装置的选择依据:反应物的状态和反应条件。主要的气体发生装置目前有固体加热制气体和固、液常温制气体两种。
3.收集装置
装置A适合密度大于空气且不与空气中各成分反应的气体的收集,装置B适合密度小于空气且不与空气中各成分反应的气体的收集,装置C适合难溶于水且不与水反应的气体的收集。收集氧气可选择A或C。
4.检验方法:将带有火星的木条伸入集气瓶瓶中,若木条复燃,则证明是氧气。
5.验满方法
(1)选择排水集气法收集氧气时,开始收集气体的最佳时机是导管口出现连续均匀的气泡时;观察到有大气泡从集气瓶瓶口冒出时证明气体已收集满。
(2)选择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氧气时,注意导管需伸到接近集气瓶底部,可以将带有火星的木条放到集气瓶瓶口,观察到木条复燃则证明气体已收集满。
三 催化剂
→加快或减慢速率 物理性质可能改变
化学反应中能改变其他物质的反应速率,而本身的质量和化学性质在化学反应前后均没有发生变化的物质(即“一变、两不变”)称为该反应的催化剂,催化剂在反应中所起的作用是催化作用。
易错提示:(1)催化剂不是反应物,也不是生成物,而是反应条件。
(2)催化剂只能改变化学反应速率,但不能增加生成物的质量。
(3)催化剂没有唯一性,即一个反应可以有多种催化剂,一种物质也可能作多个反应的催化剂。
四 分解反应
由一种物质生成两种或两种以上新物质的化学反应称为分解反应。
可表示为M―→A+B+……
第2课时 加热高锰酸钾制氧气
1.反应的原理
(1)加热高锰酸钾制氧气的文字表达式及其化学符号:
高锰酸钾eq \(――→,\s\up7(加热))锰酸钾+二氧化锰+氧气
KMnO4 K2MnO4 MnO2 O2
(2)加热氯酸钾和二氧化锰制氧气的文字表达式及其化学符号:
氯酸钾eq \(――→,\s\up7(二氧化锰),\s\d5(加热))氯化钾+氧气
KClO3 KCl O2
2.制取装置
如图所示是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发生装置图,该装置适用于加热固体制取气体。
3.高锰酸钾制氧气的操作步骤及注意事项
操作步骤:①查: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防止高锰酸钾粉末进入导
管造成堵塞或污染水槽
②装:将高锰酸钾装入干燥的试管中,并在试管口放一小团棉花,用带导管的橡皮塞塞紧试管。
③定:将试管固定在铁架台上(按图固定装置)。
④点:点燃酒精灯,试管均匀受热后,将酒精灯固定在试管底部有试剂的部位加热。
⑤收:用排水集气法收集气体。⑥离:把导管移出水面。⑦熄:熄灭酒精灯。
当导管口有连续均匀气泡冒出时 防止水槽中的水倒吸,
再收集,防止收集的气体不纯 使试管因骤冷而炸裂
可简记为:查、装、定、点、收、离、熄(谐音:茶庄定点收利息)。
相关学案
这是一份沪教版(2024)九年级上册(2024)第4节 水的组成和净化学案设计,共3页。学案主要包含了水的物理性质,水的组成,自来水的生产过程,硬水和软水,水资源的综合利用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初中化学沪教版(2024)九年级上册(2024)第1节 空气的组成学案,共2页。学案主要包含了检查装置的气密性,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空气的组成,纯净物与混合物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沪教版(2024)九年级上册(2024)第3节 氧气的制备导学案,文件包含九年级初中化学上册同步讲义新沪教版23氧气的制备教师版docx、九年级初中化学上册同步讲义新沪教版23氧气的制备学生版docx等2份学案配套教学资源,其中学案共60页, 欢迎下载使用。
![文档详情页底部广告位](http://img.51jiaoxi.com/images/257d7bc79dd514896def3dc0b2e3f598.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