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武汉市武昌区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第1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2/16681392/0-173872732346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湖北省武汉市武昌区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第2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2/16681392/0-1738727323507/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湖北省武汉市武昌区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第3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2/16681392/0-1738727323559/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湖北省武汉市武昌区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
展开
这是一份湖北省武汉市武昌区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共2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请你简要概括选文的主要内容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10分)阅读下面的实用类文本,完成问题。
家庭教育之道
①现在的家庭教育存在两种截然相反的情况:一类是“直升机家长”,恨不得全天候对孩子紧盯不放,事无巨细安排得异常周密,试图完全控制孩子的成长和发展过程;另一种情况则是完全不管、放任自流,家长基本不关心孩子的成长和表现,有的家长甚至把教育孩子的责任完全扔给学校,认为学校是专门的教育机构,把孩子交给学校就万事大吉了,这种家长是“甩手掌柜家长”。
②这两类家庭教育方式都不利于孩子成长,都是家长没有定位好自身角色,以致不能正确把握亲子关系界限的表现。“直升机家长”,是无形中把孩子当成了自己的私有财产或附属品。没有将孩子看作一个独立自主的个体,觉得既然孩子是自己生的,就有权力决定和控制孩子的一切。“甩手掌柜”式的家庭教育方式是另一个极端,家长没有尽到自己应尽的责任。孩子就像一株幼苗,需要园丁来浇水、施肥、除草,才能健康茁壮地成长,否则很可能中途夭折或长成一棵歪脖树。
③养育生命、将孩子培养成人,可以说是这个世界上最为重要和艰巨的工作。家长一方面要尊重孩子的独立自主性,给他们充分的成长空间;另一方面也要尽到为人父母的责任和本分,绝不能对孩子放任自流,或者把教育孩子的责任完全推给学校。
④身为家长,第一个不能撒手的就是对自己的要求,时时监察自己的一言一行对孩子带来的影响。身教重于言传,家长要做好孩子的表率和榜样。父母关系、家庭氛围、父母的心理健康状况及为人处世的态度等,都对孩子产生着潜移默化的影响。家长的示范作用是别的教育无法替代的,也是别的环境无法提供的。行胜于言,家长用自己的行为给孩子做出榜样才是最好的家教。
⑤在家庭教育中,家长还有一个不能撒手的,就是培养孩子的习惯。表达、阅读和运动习惯的养成,会对孩子一生发展带来重大影响。清晰流畅的语言表达习惯,是孩子搭建良好人际沟通桥梁的“基石”;热爱阅读的习惯,能为孩子打开知识宝库大门;坚持运动的习惯,则赋予孩子强健体魄与坚韧毅力,为一生发展筑牢根基。
⑥孩子的心理健康水平也非常重要,对孩子成长有巨大影响。尤其在目前学业压力普遍较大的环境下,家长要充分重视和关注孩子的心理健康,促进孩子身心的健康平衡发展。家长不管工作多么忙碌,也最好能关注一下孩子的情绪状态,尽量为孩子创造一个相对和谐宽松的家庭氛围。当感觉到孩子有情绪方面的困扰时,及时了解原因进行疏导,帮助孩子走出心灵困境。
⑦不少家长也明白对孩子的爱要有界限,但在实际生活中总是容易过度关注孩子,最后变成控制,使孩子丧失成长的空间和自主性。家长要克服自己的控制欲,学会有智慧地适当放手。
⑧大部分家长最关心的是孩子的学业,总想尽自己所能为孩子的学业进步提供帮助,这是人之常情,但是提供帮助一定要有界限,方法要得当。即使家长有足够能力辅导孩子学业,也不能越俎代庖,对孩子的学业过于包办代替或是严密监控。家长应允许孩子有做错题的机会和失败的体验,让孩子在失败中总结经验,学会成长。
⑨在孩子的兴趣或特长培养上,很多家长往往从自我出发,按照自己的喜好或功利化目的设计、决定孩子的兴趣方向,没有考虑孩子的天赋特性和真正兴趣,导致孩子痛苦不堪。家长应该提供丰富的机会,让孩子广泛接触各种项目,在不断尝试的过程中,孩子会逐步寻找到自己真正的兴趣爱好。只有真正的热爱,才能激发人的潜能和创造力,也才能有恒心和毅力坚持。
⑩总而言之,家庭教育要做到不能撒手的地方绝不撒手,应该放手的地方舍得放手。
(选自2024年10月10日《人民日报》,有删改)
1.下列对“两类家庭教育方式”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现今家庭教育存在着“全程皆管”和“全然不管”这两种迥然相异的极端情况。
B.两种教育方式中,家长不能正确把握亲子关系的界限,导致错误定位自身角色。
C.“直升机家长”认为孩子就像自己的私人物品一样,自己有权力决定孩子的一切。
D.“甩手掌柜家长”是失职的家长,他们推卸教育责任,很有可能断送孩子的前途。
2.下列对本文提出的“家庭教育之道”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家长要严格要求自己,既要对孩子进行说教,也要做孩子的榜样,言传与身教并重。
B.家长要培养孩子的表达、阅读和运动这些能对孩子的终身发展产生深远影响的习惯。
C.家长要关注孩子的心理健康,营造相对和谐宽松的家庭氛围,做好孩子的心灵导师。
D.家长要克制住自己的控制欲,学会有智慧地适当放手,给孩子成长的空间和自主性。
3.请你阅读⑧~⑨段,简要概括家长应该如何智慧“放手”。(4分)
(20分)阅读下面的文学类文本,完成问题。
月光下
丁立梅
①乡村的夜晚,是分外宁静的,除了偶尔的狗吠和虫鸣。
②月光降临的声音,便显得特别清晰,滴滴答答,如同雨落檐沟。月亮自然是大而圆的,悬在天上。天与地,都是阔大无边的。村庄掩映在一片月光中,破旧的木门,低矮的山墙,草垛子,南瓜花,花喜鹊居住的老槐树……这白天熟悉的一切,此刻,都像被抹上了一层奶油,散发出甜美的气息,美得让我诧异。
③我踩着长长短短的月光的影子,一个人走在乡村的路上。我其实是顶怕走夜路的,我怕遇见鬼。
④乡下孩子,是听着鬼故事长大的。那时我的乡亲,少有识文断字的,却装着一肚子的鬼故事。有些是上代流传下来的,有些是他们自己编的,多是含冤而死到人间来复仇的鬼。我们怕听,又爱听。夏夜纳凉时,多半是在这些鬼故事里,又惊又怕又欢喜地入睡的。乡亲们自有他们做人的道理,不做亏心事,不怕鬼敲门。也是在那时我就懂了,做人要讲良心。
⑤我一路走,一路检点着自己,有没有做过坏事情。偷过人家树上的梨算不算?打过人家的狗算不算?摘过人家篱笆边的大丽花算不算?心里面忏悔着。抬头,月亮不动声色地看着我。我旋即又高兴起来,想着路的前头,有个巨大的诱惑在,我的脚步,不由得变得轻盈起来。我忘了害怕。
⑥我去借书。离我家五六里远的地方,住着我的语文老师,亦是我的班主任,他家里有两大纸箱子的藏书。纸箱子搁在他家的床底下。在当时的我的眼里,那是宝藏一样的东西,是闪着光芒的。
⑦老师家有男孩,和我年龄相仿,在一个班读书,却调皮,不爱读书。我去借书,老师就当场教育他的孩子:你看看人家,没有书读,拼命想读,你却躺在书堆里不知珍惜。搞得那小子特别恨我,背地里警告我,再敢登他家的门借书,就要对我不客气了。后来,我的书包里跳出青蛙,我的课桌肚里盘着小蛇,都拜他所赐。但书的诱惑,是高过一切的。等一本书看完了,我又想看另一本,便又忘了一切,跑去借了。
⑧班主任的爱人起初看见我去借书,是老大不高兴的。她磨磨蹭蹭,不肯借给我。我就手脚勤快地帮她干活。她洗涮,我帮着洗涮;她烧火,我帮着烧火。我再去借书,她的态度竟十分的友好,笑眯眯的。
⑨又是一个月亮夜,我跑去班主任家借书。班主任一家,正围着桌子吃晚饭,他们热情拉我入席。班主任的爱人还亲自趴到床底下去,拖出装书的纸箱子来,掏出一本书又一本书。她一边掏,一边意味深长对我说:这些书,你好好看,好好保管,你看了,我的孙子将来也是要看的。我不懂她的话,却还是很郑重地冲她点头,答应道:好。那一天,她极其大方地往我怀里塞书,直到我捧满怀。
⑩我觉得心口里有朵花“叭”一下盛开了。那满怀的幸福感,有些让我喘不过气来。我捧着满怀的书,像捧着一座金矿,跳进外面的月光里。一地的月光,波光粼粼,我是满载而归的一条鱼。班主任送我出来,在他家的屋角后,他站住,低下头,看我。他的眼睛里,有莹莹的月光在跳。他突然轻叹一口气,伸手抚了抚我的额头,说:你真是个好孩子。
⑪一些日子后,我听到传闻,说是我跟班主任的儿子,是订了娃娃亲的,我将来长大了,是要嫁给他们家做媳妇的。听到这样的传闻,我没有难过,反而,暗暗有些高兴,想着,若是能做他们家的媳妇,也真不错的,那两大纸箱子的书,就都归我了,我想看哪本就看哪本,想怎么看就怎么看,多好!
⑫班主任却什么也没有对我说过。只是这之后,他不再让我一个人走夜路去他家借书,而是每隔一些日子,他会把我想看的书,直接送到我手里,直到我初中毕业。
⑬我再也没有见过,比那夜的月光更明亮更醇厚的了。月光下,老师的眼睛,很亮。他说:你真是个好孩子。那洁白的激励,伴我度过贫瘠又丰盈的少年时光。
(选自《走着走着,花就开了》,有删改)
4.文章第③段为什么要交代“我其实是项怕走夜路的”?请你简要概括。(4分)
5.第⑤段中的“巨大的诱惑”具体指的是什么?请你简要概括。(4分)
6.文中的“我”主要具有哪些性格特征?请你简要概括。(6分)
7.请你阅读⑩~⑬段,简要回答作者表达了哪些情感。(6分)
(7分)阅读《西游记》节选部分,完成问题。
菩萨说:“你这计较怎说?”行者道:“这盘上刻那‘凌虚子制’,想这道人就叫做凌虚子。菩萨,你要依我时,可就变做这个道人,我把这丹吃了一粒,变上一粒,略大些儿。菩萨,你就捧了这个盘儿两粒仙丹,去与那妖上寿,把这丸大些的让与那妖。待那妖一口吞之,老孙便于中取事,他若不肯献出佛衣,老孙将他肚肠就也织将一件出来。”
菩萨没法,只得也点点头儿。行者笑道:“如何?”尔时菩萨乃以广大慈悲,无边法力,亿万化身,以心会意,以意会身,恍惚之间,变作凌虚仙子:鹤氅仙风飒,飘飒欲步虚。行者看道:“妙啊!妙啊!还是妖精菩萨,还是菩萨妖精?”菩萨笑道:“悟空,菩萨妖精,总是一念。若论本来,皆属无有。”行者心下顿悟,转身却就变做一粒仙丹,走盘无不定,圆明未有方。行者变了那颗丹,终是略大些儿。菩萨认定,拿了那个玻璃盘儿,径到妖洞门口。
走到洞口,只见守洞小妖都有些认得道:“凌虚仙长来了。”一边传报,一边接引。那妖早已迎出二门道:“凌虚,有劳仙驾珍顾,蓬荜有辉。”菩萨道:“小道敬献一粒仙丹,敢称千寿。”他二人拜毕,方才坐定,又叙起他昨日之事。菩萨不答,连忙拿丹盘道:“大王,且见小道鄙意。”觑定一粒大的,推与那妖道:“愿大王千寿!”那妖亦推一粒,递与菩萨道:“愿与凌虚子同之。”让毕,那妖才待要咽,那药顺口儿一直滚下。那妖即刻滚倒在地。菩萨现相,问妖取了佛衣,行者早已从鼻孔中出去。菩萨又怕那妖无礼,却把一个箍儿,丢在那妖头上。那妖起来,提枪要刺,行者、菩萨早已起在空中,菩萨将真言念起。那怪依旧头疼,丢了枪,满地乱滚。菩萨道:“孽畜!你如今可皈依么?”那怪满口道:“心愿皈依,只望饶命!”行者恐耽搁了工夫,意欲就打,菩萨急止住道:“休伤他命,我有用他处哩。”行者道:“这样怪物,不打死他,反留他在何处用哩?”菩萨道:“我那落伽山后,无人看管,我要带他去做个守山大神。”
8.请你简要概括选文的主要内容。(3分)
9.依据选文,简要概括孙悟空的性格特点(两点即可)。(4分)
10.(3分)下列对本诗内容和情感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春题湖上
白居易
湖上春来似画图,乱峰围绕水平铺。
松排山面千重翠,月点波心一颗珠。
碧毯线头抽早稻,青罗裙带展新蒲。
未能抛得杭州去,一半勾留是此湖。
【注】湖:指杭州西湖。
A.首联总写春天的西湖被连绵起伏的山峦环抱着,浪敛波平,美得如同一幅画。
B.颔联描写山上翠绿的松树重重叠叠,倒映湖心的明月如珍珠熠熠生辉的景象。
C.颈联将抽穗的早稻比作碧绿毛毯、新生的香蒲比作青罗裙带来表现盎然春意。
D.尾联写诗人对西湖心驰神往,决定前往杭州,在风景如画的西湖边定居下来。
(15分)阅读下面的文言语段,完成问题。
狼
有屠人货肉归,日已暮。欻①一狼来,瞰担上肉,似甚垂涎,随屠尾行数里。屠惧示之以刃少却及走又从之。
屠思狼所欲者肉,不如悬诸树而蚤取之。遂钩肉,翘足挂树间,示以空担。狼乃止。屠归。
昧爽②往取肉,遥望树上悬巨物,似人状,大骇。逡巡近视,则死狼也。仰首细审,见狼口中含肉,钩刺狼颚,如鱼吞饵。时狼皮价昂,直十余金,屠小裕焉。
缘木求鱼,狼则罹之,是可笑也!
(选自蒲松龄《聊斋志异》,有删改)
【注】①欻(xū):忽然。②昧爽:黎明之时。
11.下列对句中加点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12.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分)
屠惧示之以刃少却及走又从之
A.屠惧示之/以刃少/却及/走又从之
B.屠惧/示之以刃/少却及/走又从之
C.屠惧/示之/以刃少/却及走/又从之
D.屠惧/示之以刃/少却/及走/又从之
13.下列对文本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狼为了吃到屠夫担子里的肉,而一路尾随屠户。
B.屠户为了保护自己的安全,不得已将肉给了狼。
C.屠户出乎意料得到了一张狼皮,还小赚了一笔。
D.狼本来想吃肉,结果却因方法不对而遭遇横祸。
14.请将文言语段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
遂钩肉,翘足挂树间,示以空担。
Ⅱ表达(共65分)
(15分)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问题。
机场上、车站里,旅客纷纷踏上旅程,奔赴家乡团圆;大江南北,处处张灯结彩,丰富多彩的年俗活动烘托出年节氛围;线上线下,特色年货琳琅满目、供销两旺……热腾腾的烟火气、扑面而来的年味儿彰显出春节文化的独特魅力。
①春节是团圆的日子,是相聚的时间。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重视家庭,重视亲情,团圆是春节不变的主题。不久前,网上有个提问:哪个瞬间让你感觉要过年了?有人回复回老家赶大集,有人留言炸丸子、炒花生、吃饺子,有人说写对联、贴窗花……人们的回答各不相同,但不同的回答背后却是与家人团圆[A]和亲人相聚的共同期盼[B]家是心灵的港湾[C]情感的归宿[D]团圆是最浓的年味。
②如果说团圆是春节的文化内核,那么各式各样的年俗则让春节文化更加丰富立体,进一步满足着人们的精神文化需求。贴春联、写福字、挂中国结, 迎祥;亲朋好友相互拜年, 来年诸事如意;逛庙会、猜灯谜、看非遗表演, 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每个地方的年俗不尽相同,这种丰富性共同构成了灿烂的春节文化, 着我们的精神文化生活。
③从一定程度上看,正是因为年俗不断与时俱进,传统节日——春节才能散发持久的文化魅力。无论是从长辈手里接过压岁钱,还是在手机上分享亲朋的红包。讨的都是新年彩头;无论是登门拜访,还是在线拜年,送出的都是美好祝福;无论是吃上家乡的土特产,还是品尝新口味,咀嚼的都是幸福味道;无论是重传统,笔墨纸砚写春联,还是赶新潮,在博物馆里过大年,体验的都是文化风尚……时代在变,年俗也在不断变迁。这既让传统焕发出新的时代光彩,也让春节更加有滋有味,让年味一年更胜一年。
④今天,春节文化早已走出中国,走向世界。当习俗融进现代时序,仪式浸入生活肌理,中华文化的和合之美也绽放于世界。作为中华文化的一道独特风景和鲜明标识,春节文化不仅搭建起中外心灵交流的桥梁,也为各国人民感知中国打开了一扇窗口,凝聚起“携手向未来”。
15.下列加点字的字音或字形,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氛围(fēn)
B.供销(gòng)
C.彰显
D.焕发
16.下列依次填入文中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组是 (3分)
贴春联、写福字、挂中国结, 迎祥;亲朋好友相互拜年, 来年诸事如意;逛庙会、猜灯谜、看非遗表演, 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每个地方的年俗不尽相同,这种丰富性共同构成了多彩的春节文化, 着我们的精神文化生活。
17.下列用在文中[A][B][C][D]四处的标点符号,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人们的回答各不相同,但不同的回答背后却是与家人团圆[A]和亲人相聚的共同期盼[B]家是心灵的港湾[C]情感的归宿[D]团圆是最浓的年味。
A.,
B.。
C.、
D.;
18.下列对文中画线句子的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
春节文化不仅搭建起中外心灵交流的桥梁,也为各国人民感知中国打开了一扇窗口,凝聚起“携手向未来”。
A.春节文化不仅搭建起中外心灵交流的桥梁,也为各国人民感知中国打开了一扇窗口,凝聚起“携手向未来”的信心。
B.春节文化不仅为各国人民感知中国打开了一扇窗口,也搭建起中外心灵交流的桥梁,凝聚起“携手向未来”的力量。
C.春节文化不仅搭建起中外心灵交流的桥梁,也为各国人民感知中国打开了一扇窗口,凝聚起“携手向未来”的共识。
D.春节文化不仅为各国人民感知中国打开了一扇窗口,也搭建起中外心灵交流的桥梁,凝聚起“携手向未来”的契机。
19.将“当然,春节文化悠久灿烂,并非一成不变”一句还原到文中,最恰当的一处是 (3分)
A.①
B.②
C.③
D.④
20.(50分)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公元223年,刘备在弥留之际把诸葛亮等人召到身边,对诸葛亮说:“如果你看阿斗是个当皇帝的料子,你就辅佐他;如果他不是个当皇帝的料子,你就自行取代他吧。”刘备将江山和儿子阿斗托付给诸葛亮,既是对诸葛亮能力的信任,也是对诸葛亮人品的信任。诸葛亮为了不辜负刘备的信任,实现刘备兴复汉室的愿望,七擒孟获,六出祁山,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温暖心灵,冰释前嫌,树立信念,重振旗鼓,一往无前,踏平苦难……这些都是信任产生的力量。
请你根据对上述文字的理解和思考,或叙述生活经历,或论述其中道理,以“信任的力量”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依据材料的整体语意立意,不少于600字,文体自选(诗歌、戏剧除外)。文中如果需要出现自己的姓名或校名,请以无法透露真实信息的化名代替。
2024-2025学年湖北省武汉市武昌区七年级(上)期末语文试卷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Ⅰ阅读(共55分)
1.(10分)阅读下面的实用类文本,完成问题。
家庭教育之道
①现在的家庭教育存在两种截然相反的情况:一类是“直升机家长”,恨不得全天候对孩子紧盯不放,事无巨细安排得异常周密,试图完全控制孩子的成长和发展过程;另一种情况则是完全不管、放任自流,家长基本不关心孩子的成长和表现,有的家长甚至把教育孩子的责任完全扔给学校,认为学校是专门的教育机构,把孩子交给学校就万事大吉了,这种家长是“甩手掌柜家长”。
②这两类家庭教育方式都不利于孩子成长,都是家长没有定位好自身角色,以致不能正确把握亲子关系界限的表现。“直升机家长”,是无形中把孩子当成了自己的私有财产或附属品。没有将孩子看作一个独立自主的个体,觉得既然孩子是自己生的,就有权力决定和控制孩子的一切。“甩手掌柜”式的家庭教育方式是另一个极端,家长没有尽到自己应尽的责任。孩子就像一株幼苗,需要园丁来浇水、施肥、除草,才能健康茁壮地成长,否则很可能中途夭折或长成一棵歪脖树。
③养育生命、将孩子培养成人,可以说是这个世界上最为重要和艰巨的工作。家长一方面要尊重孩子的独立自主性,给他们充分的成长空间;另一方面也要尽到为人父母的责任和本分,绝不能对孩子放任自流,或者把教育孩子的责任完全推给学校。
④身为家长,第一个不能撒手的就是对自己的要求,时时监察自己的一言一行对孩子带来的影响。身教重于言传,家长要做好孩子的表率和榜样。父母关系、家庭氛围、父母的心理健康状况及为人处世的态度等,都对孩子产生着潜移默化的影响。家长的示范作用是别的教育无法替代的,也是别的环境无法提供的。行胜于言,家长用自己的行为给孩子做出榜样才是最好的家教。
⑤在家庭教育中,家长还有一个不能撒手的,就是培养孩子的习惯。表达、阅读和运动习惯的养成,会对孩子一生发展带来重大影响。清晰流畅的语言表达习惯,是孩子搭建良好人际沟通桥梁的“基石”;热爱阅读的习惯,能为孩子打开知识宝库大门;坚持运动的习惯,则赋予孩子强健体魄与坚韧毅力,为一生发展筑牢根基。
⑥孩子的心理健康水平也非常重要,对孩子成长有巨大影响。尤其在目前学业压力普遍较大的环境下,家长要充分重视和关注孩子的心理健康,促进孩子身心的健康平衡发展。家长不管工作多么忙碌,也最好能关注一下孩子的情绪状态,尽量为孩子创造一个相对和谐宽松的家庭氛围。当感觉到孩子有情绪方面的困扰时,及时了解原因进行疏导,帮助孩子走出心灵困境。
⑦不少家长也明白对孩子的爱要有界限,但在实际生活中总是容易过度关注孩子,最后变成控制,使孩子丧失成长的空间和自主性。家长要克服自己的控制欲,学会有智慧地适当放手。
⑧大部分家长最关心的是孩子的学业,总想尽自己所能为孩子的学业进步提供帮助,这是人之常情,但是提供帮助一定要有界限,方法要得当。即使家长有足够能力辅导孩子学业,也不能越俎代庖,对孩子的学业过于包办代替或是严密监控。家长应允许孩子有做错题的机会和失败的体验,让孩子在失败中总结经验,学会成长。
⑨在孩子的兴趣或特长培养上,很多家长往往从自我出发,按照自己的喜好或功利化目的设计、决定孩子的兴趣方向,没有考虑孩子的天赋特性和真正兴趣,导致孩子痛苦不堪。家长应该提供丰富的机会,让孩子广泛接触各种项目,在不断尝试的过程中,孩子会逐步寻找到自己真正的兴趣爱好。只有真正的热爱,才能激发人的潜能和创造力,也才能有恒心和毅力坚持。
⑩总而言之,家庭教育要做到不能撒手的地方绝不撒手,应该放手的地方舍得放手。
(选自2024年10月10日《人民日报》,有删改)
(1)下列对“两类家庭教育方式”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B
A.现今家庭教育存在着“全程皆管”和“全然不管”这两种迥然相异的极端情况。
B.两种教育方式中,家长不能正确把握亲子关系的界限,导致错误定位自身角色。
C.“直升机家长”认为孩子就像自己的私人物品一样,自己有权力决定孩子的一切。
D.“甩手掌柜家长”是失职的家长,他们推卸教育责任,很有可能断送孩子的前途。
(2)下列对本文提出的“家庭教育之道”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A.家长要严格要求自己,既要对孩子进行说教,也要做孩子的榜样,言传与身教并重。
B.家长要培养孩子的表达、阅读和运动这些能对孩子的终身发展产生深远影响的习惯。
C.家长要关注孩子的心理健康,营造相对和谐宽松的家庭氛围,做好孩子的心灵导师。
D.家长要克制住自己的控制欲,学会有智慧地适当放手,给孩子成长的空间和自主性。
(3)请你阅读⑧~⑨段,简要概括家长应该如何智慧“放手”。
【分析】文章指出当下家庭教育存在“直升机家长”和“甩手掌柜家长”两种不当方式,阐述家庭教育应把握好管与放的界限,要做好自身表率、培养孩子习惯、关注心理健康,在学业、兴趣培养等方面智慧“放手”。
【解答】(1)本题考查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
ACD.正确。
B.有误。文中是“这两类家庭教育方式都不利于孩子成长,都是家长没有定位好自身角色,以致不能正确把握亲子关系界限的表现”,因果关系是家长没定位好自身角色,导致不能正确把握亲子关系界限,选项因果倒置。
故选:B。
(2)本题考查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
A.有误。原文是“身教重于言传,家长要做好孩子的表率和榜样”,强调身教更重要,而不是言传与身教并重。
BCD.正确。
故选:A。
(3)本题考查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学业方面:第⑧段提到“大部分家长最关心的是孩子的学业……提供帮助一定要有界限,方法要得当。即使家长有足够能力辅导孩子学业,也不能越俎代庖,对孩子的学业过于包办代替或是严密监控。家长应允许孩子有做错题的机会和失败的体验”,这部分内容详细说明了在学业上家长要智慧放手的具体做法,包括提供帮助要有界限、不能包办代替或严密监控、允许孩子失败等。兴趣或特长培养方面:第⑨段“在孩子的兴趣或特长培养上……家长应该提供丰富的机会,让孩子广泛接触各种项目,在不断尝试的过程中,孩子会逐步寻找到自己真正的兴趣爱好”,清晰地阐述了在兴趣或特长培养上家长智慧放手的方式,即提供机会让孩子广泛接触,让孩子自己寻找真正兴趣爱好。
答案:
(1)B
(2)A
(3)在学业方面,家长提供帮助要有界限,方法要得当,不能包办代替或严密监控,要允许孩子有失败体验;在兴趣或特长培养方面,家长要提供丰富机会让孩子广泛接触各种项目,让孩子自己寻找真正的兴趣爱好。
【点评】理解句子要依据句子本身的特点去分析,可以从三个方面着手分析。首先要看句子是否使用修辞手法,如果使用了修辞手法就要依据各个修辞手法的作用进行具体的分析;第二、如果没有使用修辞方法,就要看看是否使用了特殊的表现手法,比如对比,象征等,有就依据各个表现手法的作用进行分析;第三、如果都没有,我们就要从句子里面有特色的词语去分析,比如一系列动词的使用,一系列四字短语的使用等方面去分析,这三点是最常见的,要掌握住。
2.(20分)阅读下面的文学类文本,完成问题。
月光下
丁立梅
①乡村的夜晚,是分外宁静的,除了偶尔的狗吠和虫鸣。
②月光降临的声音,便显得特别清晰,滴滴答答,如同雨落檐沟。月亮自然是大而圆的,悬在天上。天与地,都是阔大无边的。村庄掩映在一片月光中,破旧的木门,低矮的山墙,草垛子,南瓜花,花喜鹊居住的老槐树……这白天熟悉的一切,此刻,都像被抹上了一层奶油,散发出甜美的气息,美得让我诧异。
③我踩着长长短短的月光的影子,一个人走在乡村的路上。我其实是顶怕走夜路的,我怕遇见鬼。
④乡下孩子,是听着鬼故事长大的。那时我的乡亲,少有识文断字的,却装着一肚子的鬼故事。有些是上代流传下来的,有些是他们自己编的,多是含冤而死到人间来复仇的鬼。我们怕听,又爱听。夏夜纳凉时,多半是在这些鬼故事里,又惊又怕又欢喜地入睡的。乡亲们自有他们做人的道理,不做亏心事,不怕鬼敲门。也是在那时我就懂了,做人要讲良心。
⑤我一路走,一路检点着自己,有没有做过坏事情。偷过人家树上的梨算不算?打过人家的狗算不算?摘过人家篱笆边的大丽花算不算?心里面忏悔着。抬头,月亮不动声色地看着我。我旋即又高兴起来,想着路的前头,有个巨大的诱惑在,我的脚步,不由得变得轻盈起来。我忘了害怕。
⑥我去借书。离我家五六里远的地方,住着我的语文老师,亦是我的班主任,他家里有两大纸箱子的藏书。纸箱子搁在他家的床底下。在当时的我的眼里,那是宝藏一样的东西,是闪着光芒的。
⑦老师家有男孩,和我年龄相仿,在一个班读书,却调皮,不爱读书。我去借书,老师就当场教育他的孩子:你看看人家,没有书读,拼命想读,你却躺在书堆里不知珍惜。搞得那小子特别恨我,背地里警告我,再敢登他家的门借书,就要对我不客气了。后来,我的书包里跳出青蛙,我的课桌肚里盘着小蛇,都拜他所赐。但书的诱惑,是高过一切的。等一本书看完了,我又想看另一本,便又忘了一切,跑去借了。
⑧班主任的爱人起初看见我去借书,是老大不高兴的。她磨磨蹭蹭,不肯借给我。我就手脚勤快地帮她干活。她洗涮,我帮着洗涮;她烧火,我帮着烧火。我再去借书,她的态度竟十分的友好,笑眯眯的。
⑨又是一个月亮夜,我跑去班主任家借书。班主任一家,正围着桌子吃晚饭,他们热情拉我入席。班主任的爱人还亲自趴到床底下去,拖出装书的纸箱子来,掏出一本书又一本书。她一边掏,一边意味深长对我说:这些书,你好好看,好好保管,你看了,我的孙子将来也是要看的。我不懂她的话,却还是很郑重地冲她点头,答应道:好。那一天,她极其大方地往我怀里塞书,直到我捧满怀。
⑩我觉得心口里有朵花“叭”一下盛开了。那满怀的幸福感,有些让我喘不过气来。我捧着满怀的书,像捧着一座金矿,跳进外面的月光里。一地的月光,波光粼粼,我是满载而归的一条鱼。班主任送我出来,在他家的屋角后,他站住,低下头,看我。他的眼睛里,有莹莹的月光在跳。他突然轻叹一口气,伸手抚了抚我的额头,说:你真是个好孩子。
⑪一些日子后,我听到传闻,说是我跟班主任的儿子,是订了娃娃亲的,我将来长大了,是要嫁给他们家做媳妇的。听到这样的传闻,我没有难过,反而,暗暗有些高兴,想着,若是能做他们家的媳妇,也真不错的,那两大纸箱子的书,就都归我了,我想看哪本就看哪本,想怎么看就怎么看,多好!
⑫班主任却什么也没有对我说过。只是这之后,他不再让我一个人走夜路去他家借书,而是每隔一些日子,他会把我想看的书,直接送到我手里,直到我初中毕业。
⑬我再也没有见过,比那夜的月光更明亮更醇厚的了。月光下,老师的眼睛,很亮。他说:你真是个好孩子。那洁白的激励,伴我度过贫瘠又丰盈的少年时光。
(选自《走着走着,花就开了》,有删改)
(1)文章第③段为什么要交代“我其实是项怕走夜路的”?请你简要概括。
(2)第⑤段中的“巨大的诱惑”具体指的是什么?请你简要概括。
(3)文中的“我”主要具有哪些性格特征?请你简要概括。
(4)请你阅读⑩~⑬段,简要回答作者表达了哪些情感。
【分析】文章讲述怕走夜路的“我”,因对书的热爱,在月光下克服恐惧去班主任家借书,期间通过帮老师爱人干活获其友好对待,还得到班主任鼓励,表达“我”对那段借书时光及老师一家的怀念与感激。
【解答】(1)本题考查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为下文做铺垫:“我其实是顶怕走夜路的”,但“我”却依然在月光下独自走夜路去借书,这种行为形成了强烈的反差。通过先交代“怕走夜路”,为后文“我”克服恐惧去借书的情节做铺垫,让读者更能理解“我”对书的渴望已经战胜了内心的恐惧,突出了书对“我”的重要性。对比突出:此内容与后文“我忘了害怕”形成鲜明对比。前文强调“怕”,后文因为书的诱惑而忘却恐惧,这种对比进一步凸显了书的吸引力之大,使得“我”对书的热爱这一情感更加突出。
(2)本题考查对词语的理解和分析。结合上下文,从第⑥段“离我家五六里远的地方,住着我的语文老师……他家里有两大纸箱子的藏书。纸箱子搁在他家的床底下。在当时的我的眼里,那是宝藏一样的东西,是闪着光芒的”可知,“巨大的诱惑”就是指去老师家借那两大纸箱子的藏书。这些书对于热爱读书的“我”来说,具有极大的吸引力,满足了“我”对知识的强烈渴求,所以被称为“巨大的诱惑”。
(3)本题考查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文中多处体现“我”对读书的热爱。如“我其实是顶怕走夜路的……我去借书”,表明“我”即便惧怕走夜路,也会为了借书而克服恐惧,可见书对“我”的吸引力之大;“但书的诱惑,是高过一切的。等一本书看完了,我又想看另一本,便又忘了一切,跑去借了”,进一步强调了“我”对书的渴望,只要有书可读,其他困难都能忽视,突出“我”对读书的热爱程度。“我一路走,一路检点着自己,有没有做过坏事情。偷过人家树上的梨算不算?打过人家的狗算不算?摘过人家篱笆边的大丽花算不算?心里面忏悔着”,从“我”走夜路时的这些心理活动,可以看出“我”会反思自己的行为,对自己做过的可能不好的事情感到愧疚,体现出“我”善良的本性以及自我反省的意识。“班主任的爱人起初看见我去借书,是老大不高兴的……我就手脚勤快地帮她干活。她洗涮,我帮着洗涮;她烧火,我帮着烧火”,为了能借到书,“我”主动帮忙干活,以改变老师爱人的态度,这表明“我”懂得通过自己的努力去争取想要的东西,是一个勤劳且懂事的孩子。
(4)本题考查对作者情感的分析。感激之情:“我觉得心口里有朵花‘叭’一下盛开了。那满怀的幸福感,有些让我喘不过气来。我捧着满怀的书,像捧着一座金矿”,这些描述生动地展现了“我”得到书时内心的喜悦和满足,这种幸福感源于班主任一家的热情款待和慷慨借书,所以表达了“我”对班主任一家的感激之情。感动之情:班主任说“你真是个好孩子”,这简单的一句话对“我”来说意义非凡。“他的眼睛里,有莹莹的月光在跳”,通过对老师眼睛的描写,烘托出老师话语的温暖和真诚,“那洁白的激励,伴我度过贫瘠又丰盈的少年时光”,说明老师的话对“我”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让“我”感动并铭记一生。怀念之情:“我再也没有见过,比那夜的月光更明亮更醇厚的了”,作者以对月光的怀念,实则是对那段在月光下借书、与老师相处并获得知识和关爱的少年时光的怀念。那段时光虽然物质上可能贫瘠,但精神上因为有书和老师的鼓励而无比丰盈,所以作者对其充满了珍视和怀念之情。
答案:
(1)文章第③段交代“我其实是顶怕走夜路的”,为下文“我”克服恐惧去借书做铺垫,突出“我”对书的渴望程度之深,同时也与后文“我”因书的诱惑而忘了害怕形成鲜明对比,更能体现书对“我”的强大吸引力。
(2)“巨大的诱惑”具体指的是去语文老师家借他床底下那两大纸箱子像宝藏一样闪着光芒的藏书,满足自己对知识的强烈渴望。
(3)热爱读书:即便怕走夜路,也为了借书克服恐惧,对书充满强烈渴望,书的诱惑高于一切。善良自省:走夜路时会检点自己做过的事并忏悔,体现出善良且有自省意识。勤劳懂事:为借到书主动帮老师爱人干活,手脚勤快,懂得通过自身努力达成目的。
(4)对班主任一家热情款待及慷慨借书的感激之情,如“我觉得心口里有朵花‘叭’一下盛开了。那满怀的幸福感,有些让我喘不过气来”体现出“我”得到书时的幸福与感激。对班主任鼓励话语“你真是个好孩子”的感动,这温暖的激励让“我”难忘,伴“我”度过少年时光。对那段在月光下借书、获得知识与关爱的少年时光的怀念,“我再也没有见过,比那夜的月光更明亮更醇厚的了”表达出对那段时光的珍视与怀念。
【点评】理解句子要依据句子本身的特点去分析,可以从三个方面着手分析。首先要看句子是否使用修辞手法,如果使用了修辞手法就要依据各个修辞手法的作用进行具体的分析;第二、如果没有使用修辞方法,就要看看是否使用了特殊的表现手法,比如对比,象征等,有就依据各个表现手法的作用进行分析;第三、如果都没有,我们就要从句子里面有特色的词语去分析,比如一系列动词的使用,一系列四字短语的使用等方面去分析,这三点是最常见的,要掌握住。
3.(7分)阅读《西游记》节选部分,完成问题。
菩萨说:“你这计较怎说?”行者道:“这盘上刻那‘凌虚子制’,想这道人就叫做凌虚子。菩萨,你要依我时,可就变做这个道人,我把这丹吃了一粒,变上一粒,略大些儿。菩萨,你就捧了这个盘儿两粒仙丹,去与那妖上寿,把这丸大些的让与那妖。待那妖一口吞之,老孙便于中取事,他若不肯献出佛衣,老孙将他肚肠就也织将一件出来。”
菩萨没法,只得也点点头儿。行者笑道:“如何?”尔时菩萨乃以广大慈悲,无边法力,亿万化身,以心会意,以意会身,恍惚之间,变作凌虚仙子:鹤氅仙风飒,飘飒欲步虚。行者看道:“妙啊!妙啊!还是妖精菩萨,还是菩萨妖精?”菩萨笑道:“悟空,菩萨妖精,总是一念。若论本来,皆属无有。”行者心下顿悟,转身却就变做一粒仙丹,走盘无不定,圆明未有方。行者变了那颗丹,终是略大些儿。菩萨认定,拿了那个玻璃盘儿,径到妖洞门口。
走到洞口,只见守洞小妖都有些认得道:“凌虚仙长来了。”一边传报,一边接引。那妖早已迎出二门道:“凌虚,有劳仙驾珍顾,蓬荜有辉。”菩萨道:“小道敬献一粒仙丹,敢称千寿。”他二人拜毕,方才坐定,又叙起他昨日之事。菩萨不答,连忙拿丹盘道:“大王,且见小道鄙意。”觑定一粒大的,推与那妖道:“愿大王千寿!”那妖亦推一粒,递与菩萨道:“愿与凌虚子同之。”让毕,那妖才待要咽,那药顺口儿一直滚下。那妖即刻滚倒在地。菩萨现相,问妖取了佛衣,行者早已从鼻孔中出去。菩萨又怕那妖无礼,却把一个箍儿,丢在那妖头上。那妖起来,提枪要刺,行者、菩萨早已起在空中,菩萨将真言念起。那怪依旧头疼,丢了枪,满地乱滚。菩萨道:“孽畜!你如今可皈依么?”那怪满口道:“心愿皈依,只望饶命!”行者恐耽搁了工夫,意欲就打,菩萨急止住道:“休伤他命,我有用他处哩。”行者道:“这样怪物,不打死他,反留他在何处用哩?”菩萨道:“我那落伽山后,无人看管,我要带他去做个守山大神。”
(1)请你简要概括选文的主要内容。
(2)依据选文,简要概括孙悟空的性格特点(两点即可)。
【分析】《西游记》的前七回讲孙悟空的身世和大闹天宫的故事;第八回到第十二回介绍唐僧,交代西天取经这一中心事件的由来;第十三回到第一百回是小说故事的主体,讲述唐僧师徒取经路上战胜无数妖怪,历经重重磨难,终于到达西天,取回真经的故事。这部小说告诉我们,人生就要有所追求,为了实现理想而披荆斩棘,我们要不畏任何艰难险阻,以超强的斗志战胜一切的困难,直至达到胜利的终点。
【解答】(1)本题考查概括选文的主要内容。
要明确选文围绕孙悟空和菩萨降服妖怪展开。孙悟空发现盘子上刻有“凌虚子制”,便想出计策,让菩萨变作凌虚子,自己吃一粒仙丹变作一粒略大些的仙丹,让菩萨捧着两粒仙丹去给妖怪上寿,把大些的让妖怪吞下,以便自己在妖怪腹中行事。接着,菩萨依计而行,妖怪果然上当吞下孙悟空变的仙丹,孙悟空在妖怪腹中折腾,妖怪疼痛难忍,只得求饶。最后,妖怪被降服,菩萨欲带其去做守山大神,孙悟空还调侃妖怪,整个过程情节跌宕起伏。
(2)本题考查分析人物形象。
从孙悟空能根据盘子上的“凌虚子制”这一细微线索,迅速制定出一套完整的降妖计划,包括让菩萨变身、自己变丹以及后续在妖怪腹中的行动等,可见他思维敏捷,善于观察和利用环境及现有条件来解决问题,这种随机应变的能力充分体现了他的机智灵活。在与菩萨的交流中,如菩萨说“悟空,菩萨妖精,总是一念。若论本来,皆属无有。”孙悟空回应“妙啊!妙啊!还是妖精菩萨,还是菩萨妖精?”他用这种轻松诙谐、充满调侃的语言与菩萨对话,在紧张的降妖情境中增添了一丝幽默氛围,显示出他乐观开朗、不拘小节的性格,也让读者感受到他的幽默风趣。
答案:
(1)示例:孙悟空变作仙丹,与菩萨设计让妖怪吞下,后从妖怪鼻中钻出,妖怪被降服,菩萨欲带其去做守山大神。
(2)示例:从孙悟空能根据盘子上的“凌虚子制”这一细微线索,迅速制定出一套完整的降妖计划,包括让菩萨变身、自己变丹以及后续在妖怪腹中的行动等,可见他思维敏捷,善于观察和利用环境及现有条件来解决问题,这种随机应变的能力充分体现了他的机智灵活。当菩萨谈及“菩萨妖精”之念时,悟空笑道:“妙啊!妙啊!还是妖精菩萨,还是菩萨妖精?”其言语幽默,尽显风趣之态。
【点评】名著考查所涵盖的内容非常多,既有文学文化常识也有作品主题、人物形象、故事情节、写作特色类,还有对作品的品读、分析等。解答这类题,要对名著的精彩内容,经典情节以及人物形象牢记,这样可以轻松解答。
4.(3分)下列对本诗内容和情感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春题湖上
白居易
湖上春来似画图,乱峰围绕水平铺。
松排山面千重翠,月点波心一颗珠。
碧毯线头抽早稻,青罗裙带展新蒲。
未能抛得杭州去,一半勾留是此湖。
【注】湖:指杭州西湖。
A.首联总写春天的西湖被连绵起伏的山峦环抱着,浪敛波平,美得如同一幅画。
B.颔联描写山上翠绿的松树重重叠叠,倒映湖心的明月如珍珠熠熠生辉的景象。
C.颈联将抽穗的早稻比作碧绿毛毯、新生的香蒲比作青罗裙带来表现盎然春意。
D.尾联写诗人对西湖心驰神往,决定前往杭州,在风景如画的西湖边定居下来。
【分析】《春题湖上》作于作者卸杭州刺史任之前夕,前六句写景,突出一个“绿”字,后两句写情,突出一个“恋”字,做到借景抒情,情景交融。全诗不仅结构上曲折委婉,而且借景深化了诗旨。
【解答】本题考查对诗歌内容的理解。
ABC.正确;
D.有误,尾联写诗人不能离开杭州到别处去的原因是有一半因素是舍不得这风景如画的西湖。
故选:D。
【点评】理解诗歌情感,要在读懂诗歌内容的基础上进行分析。
5.(15分)阅读下面的文言语段,完成问题。
狼
有屠人货肉归,日已暮。欻①一狼来,瞰担上肉,似甚垂涎,随屠尾行数里。屠惧示之以刃少却及走又从之。
屠思狼所欲者肉,不如悬诸树而蚤取之。遂钩肉,翘足挂树间,示以空担。狼乃止。屠归。
昧爽②往取肉,遥望树上悬巨物,似人状,大骇。逡巡近视,则死狼也。仰首细审,见狼口中含肉,钩刺狼颚,如鱼吞饵。时狼皮价昂,直十余金,屠小裕焉。
缘木求鱼,狼则罹之,是可笑也!
(选自蒲松龄《聊斋志异》,有删改)
【注】①欻(xū):忽然。②昧爽:黎明之时。
(1)下列对句中加点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2)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D
屠惧示之以刃少却及走又从之
A.屠惧示之/以刃少/却及/走又从之
B.屠惧/示之以刃/少却及/走又从之
C.屠惧/示之/以刃少/却及走/又从之
D.屠惧/示之以刃/少却/及走/又从之
(3)下列对文本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B
A.狼为了吃到屠夫担子里的肉,而一路尾随屠户。
B.屠户为了保护自己的安全,不得已将肉给了狼。
C.屠户出乎意料得到了一张狼皮,还小赚了一笔。
D.狼本来想吃肉,结果却因方法不对而遭遇横祸。
(4)请将文言语段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遂钩肉,翘足挂树间,示以空担。
【分析】译文:
有个屠户卖肉回家,天色已经晚了。忽然来了一只狼,窥视着屠户担子里的肉,好像很馋的样子,跟着屠户走了好几里。屠户害怕了,拿出刀来给它看,狼稍稍后退了几步;等到屠户要跑的时候,狼又跟上来了。
屠户想,狼想要的是肉,不如把肉挂在树上,明天早上再来取。于是用钩子把肉钩起来,踮起脚把肉挂在树上,然后把空担子拿给狼看。狼这才停下来。屠户便回家了。
第二天黎明,屠户前去取肉,远远望见树上挂着一个巨大的东西,好像人吊死的样子,大吃一惊。他小心翼翼地走近一看,原来是一只死狼。抬头仔细观察,发现狼嘴里叼着肉,钩子刺穿了狼的上颚,就像鱼咬住了鱼饵一样。当时狼皮价格昂贵,一张狼皮价值十几两银子,屠户的生活因此略微宽裕了。
就像爬到树上去找鱼一样,狼本想吃肉,结果却遭受了祸患,这真是可笑啊!
【解答】(1)本题考查词语解释。
A.有误,“有屠人货肉归”中“货”是“卖”的意思,不是“货品”,整句意思是有个屠户卖完肉回家。
BCD.正确。
故选:A。
(2)本题考查断句。
“屠惧,示之以刃,少却,及走,又从之”意思是屠户害怕了,拿出刀来给狼看,狼稍稍后退了几步;等到屠户要跑的时候,狼又跟上来了。“屠惧”是屠户害怕,语义完整,应断开;“示之以刃”是用刀给狼看,是一个完整动作,断开;“少却”指狼稍微后退,独立表意;“及走”等到屠户跑,“又从之”狼又跟上来,各自表意完整。
故选:D。
(3)本题考查内容的理解。
ACD.正确。
B.有误,户把肉挂树上是想第二天早上再来取,并不是为了保护自己安全不得已给狼肉,而是想摆脱狼的跟随。
故选:B。
(4)本题考查翻译。
重点词:遂,于是,就;钩,用钩子挂;翘足,踮起脚;示,给……看。翻译:于是(屠户)用钩子把肉挂起来,踮起脚把(带肉的钩子)挂在树间,然后把空担子拿给狼看。
答案:
(1)A
(2)D
(3)B
(4)于是(屠户)用钩子把肉挂起来,踮起脚把(带肉的钩子)挂在树间,然后把空担子拿给狼看。
【点评】文言文翻译方法:
对,即对译法。也就是用现代汉语中等值的词去对换被译文言词的方法。
增,即增添法。古汉语的词大多数是单音词,翻译时,要把这些文言单音词加以扩充,使之成为现代汉语中的双音词。
删,即删减法。有的文言虚词,现代汉语没有相当的词表示它,不能硬译。有的文言虚词,现代汉语虽有同它相当的词,但如果勉强译出来,反而使句子累赘。属于这两种情况的文言虚词,翻译时则删去。
移,即移位法。将文言句子按照现代汉语语法格式,调整语序。凡是与现代汉语的句法结构形式不一致的文言句子,翻译时不能照原句的语序排列,必须将不合现代汉语的语序部分加以调整。
留,即保留法。凡是古今意思相同的词,以及帝号、国号、年号、人名、地名、官名、度量衡单位等,可照录于译文中,不必另作翻译。
换,即替换法。不少文言文所表示的意义,在现代汉语中不是用原词表示,翻译时可用现代汉语中意义相当的词去替换。
Ⅱ表达(共65分)
6.(15分)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问题。
机场上、车站里,旅客纷纷踏上旅程,奔赴家乡团圆;大江南北,处处张灯结彩,丰富多彩的年俗活动烘托出年节氛围;线上线下,特色年货琳琅满目、供销两旺……热腾腾的烟火气、扑面而来的年味儿彰显出春节文化的独特魅力。
①春节是团圆的日子,是相聚的时间。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重视家庭,重视亲情,团圆是春节不变的主题。不久前,网上有个提问:哪个瞬间让你感觉要过年了?有人回复回老家赶大集,有人留言炸丸子、炒花生、吃饺子,有人说写对联、贴窗花……人们的回答各不相同,但不同的回答背后却是与家人团圆[A]和亲人相聚的共同期盼[B]家是心灵的港湾[C]情感的归宿[D]团圆是最浓的年味。
②如果说团圆是春节的文化内核,那么各式各样的年俗则让春节文化更加丰富立体,进一步满足着人们的精神文化需求。贴春联、写福字、挂中国结, 迎祥;亲朋好友相互拜年, 来年诸事如意;逛庙会、猜灯谜、看非遗表演, 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每个地方的年俗不尽相同,这种丰富性共同构成了灿烂的春节文化, 着我们的精神文化生活。
③从一定程度上看,正是因为年俗不断与时俱进,传统节日——春节才能散发持久的文化魅力。无论是从长辈手里接过压岁钱,还是在手机上分享亲朋的红包。讨的都是新年彩头;无论是登门拜访,还是在线拜年,送出的都是美好祝福;无论是吃上家乡的土特产,还是品尝新口味,咀嚼的都是幸福味道;无论是重传统,笔墨纸砚写春联,还是赶新潮,在博物馆里过大年,体验的都是文化风尚……时代在变,年俗也在不断变迁。这既让传统焕发出新的时代光彩,也让春节更加有滋有味,让年味一年更胜一年。
④今天,春节文化早已走出中国,走向世界。当习俗融进现代时序,仪式浸入生活肌理,中华文化的和合之美也绽放于世界。作为中华文化的一道独特风景和鲜明标识,春节文化不仅搭建起中外心灵交流的桥梁,也为各国人民感知中国打开了一扇窗口,凝聚起“携手向未来”。
(1)下列加点字的字音或字形,不正确的一项是 B
A.氛围(fēn)
B.供销(gòng)
C.彰显
D.焕发
(2)下列依次填入文中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组是 C
贴春联、写福字、挂中国结, 迎祥;亲朋好友相互拜年, 来年诸事如意;逛庙会、猜灯谜、看非遗表演, 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每个地方的年俗不尽相同,这种丰富性共同构成了多彩的春节文化, 着我们的精神文化生活。
(3)下列用在文中[A][B][C][D]四处的标点符号,不正确的一项是 D
人们的回答各不相同,但不同的回答背后却是与家人团圆[A]和亲人相聚的共同期盼[B]家是心灵的港湾[C]情感的归宿[D]团圆是最浓的年味。
A.,
B.。
C.、
D.;
(4)下列对文中画线句子的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B
春节文化不仅搭建起中外心灵交流的桥梁,也为各国人民感知中国打开了一扇窗口,凝聚起“携手向未来”。
A.春节文化不仅搭建起中外心灵交流的桥梁,也为各国人民感知中国打开了一扇窗口,凝聚起“携手向未来”的信心。
B.春节文化不仅为各国人民感知中国打开了一扇窗口,也搭建起中外心灵交流的桥梁,凝聚起“携手向未来”的力量。
C.春节文化不仅搭建起中外心灵交流的桥梁,也为各国人民感知中国打开了一扇窗口,凝聚起“携手向未来”的共识。
D.春节文化不仅为各国人民感知中国打开了一扇窗口,也搭建起中外心灵交流的桥梁,凝聚起“携手向未来”的契机。
(5)将“当然,春节文化悠久灿烂,并非一成不变”一句还原到文中,最恰当的一处是 C
A.①
B.②
C.③
D.④
【分析】(1)本题考查字音、字形。
ACD.正确。
B.有误,“供销”的“供”字音应读gōng,而非gòng,错误。
故选:B。
(2)本题考查词语的理解与运用。
根据语境,“贴春联、写福字、挂中国结”是迎接吉祥的行为,故第一空应填“祈福”;“亲朋好友相互拜年”是祝福来年美好的行为,故第二空应填“恭祝”;“逛庙会、猜灯谜、看非遗表演”是体验和感受传统文化魅力的行为,故第三空应填“感受”;“这种丰富性共同构成了多彩的春节文化”对我们的精神文化生活有积极的影响,故第四空应填表示滋养、培育意义的词语,“滋养”更合适,“滋润”更多用于形容物质或心灵的润泽,与“精神文化生活”搭配不当。
答案:C。
(3)本题考查标点符号的运用。
ABC.正确。
D.有误,“家是心灵的港湾、情感的归宿”与“团圆是最浓的年味”不是并列分句,此处是两个相对独立的短句,故不应用分号隔开,而是逗号。
故选:D。
(4)本题考查病句修改。原句“春节文化不仅搭建起中外心灵交流的桥梁,也为各国人民感知中国打开了一扇窗口”语序不当,前后内容应该调换位置;“凝聚起‘携手向未来’”存在宾语残缺的问题,“凝聚起”后面缺少与之搭配的宾语,可以补充宾语“信心”或“力量”。
故选:B。
(5)本题考查内容衔接。“当然,春节文化悠久灿烂,并非一成不变”这句话是对春节文化特性的总结,并引出其变化性。
A项,①段主要讲述春节是团圆的日子,与春节文化的变化性无直接关联,故错误;
B项,②段讲述年俗让春节文化更加丰富立体,但并未直接涉及春节文化的变化性,故错误;
C项,③段讲述年俗与时俱进,使春节散发持久的文化魅力,与“春节文化悠久灿烂,并非一成不变”相呼应,故正确;
D项,④段讲述春节文化走向世界,与春节文化的国内变化性无直接关联,故错误。
故选:C。
【解答】答案:
(1)B
(2)C
(3)D
(4)B
(5)C
【点评】辨析与修改病句主要涉及搭配不当、语序不当、成分残缺或赘余、结构混乱、不合逻辑、表意不明等病因。要想准确辨析并修改病句,明晰单句的句子成分、复句中单句之间的关系和常见关联词很有必要。在此基础上,多加练习,就能突破此难点。
7.(50分)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公元223年,刘备在弥留之际把诸葛亮等人召到身边,对诸葛亮说:“如果你看阿斗是个当皇帝的料子,你就辅佐他;如果他不是个当皇帝的料子,你就自行取代他吧。”刘备将江山和儿子阿斗托付给诸葛亮,既是对诸葛亮能力的信任,也是对诸葛亮人品的信任。诸葛亮为了不辜负刘备的信任,实现刘备兴复汉室的愿望,七擒孟获,六出祁山,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温暖心灵,冰释前嫌,树立信念,重振旗鼓,一往无前,踏平苦难……这些都是信任产生的力量。
请你根据对上述文字的理解和思考,或叙述生活经历,或论述其中道理,以“信任的力量”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依据材料的整体语意立意,不少于600字,文体自选(诗歌、戏剧除外)。文中如果需要出现自己的姓名或校名,请以无法透露真实信息的化名代替。
【分析】本题考查命题作文。“信任的力量”这一题目,核心在于阐述“信任”所带来的正面影响和力量。审题时,要准确把握“信任”的含义,即对他人的信赖和依靠。立意上,可以侧重于信任在个人成长、人际关系、团队协作等方面的重要作用。在选材构思上,可以从个人经历出发,叙述一段因信任而产生的积极变化,如与朋友之间的误会因信任而化解,与家人的关系因信任而更加紧密等。也可以从社会现象入手,论述信任在团队协作、企业管理、国家治理等方面的重要性,以及缺乏信任所带来的负面影响。在论述过程中,可以结合具体事例、名人名言、历史故事等,使文章内容丰富、有说服力。同时,要注意逻辑清晰,条理分明,让读者能够清晰地理解信任的力量所在。最后,可以总结全文,强调信任的重要性,并呼吁人们在生活中多给予他人信任,共同营造和谐、积极的社会氛围。
【解答】
信任的力量
在三国那段波澜壮阔的历史长河中,刘备与诸葛亮之间的深厚情谊,犹如一颗璀璨的明珠,照亮了后世无数人的心灵。刘备在弥留之际,将江山与儿子阿斗托付给诸葛亮,这不仅仅是对诸葛亮能力的极高认可,更是对其人品的无条件信任。正是这份沉甸甸的信任,激发了诸葛亮内心深处的忠诚与责任感,使他为了兴复汉室的伟大理想,七擒孟获、六出祁山,直至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信任,是一种无形的力量,它能够温暖心灵,让人在孤独与困境中找到依靠;它能够冰释前嫌,化解人与人之间的误会与隔阂;它能够树立信念,让人在迷茫与彷徨中坚定方向;它能够重振旗鼓,激发人在失败与挫折中重新站起;它能够让人一往无前,无畏前行,踏平一切苦难与阻碍。
在我个人的生活中,我也深刻体会到了信任的力量。记得有一次,我与朋友因一件小事产生了误会,彼此间产生了隔阂。正当我陷入自责与痛苦之中时,朋友主动找到了我,用他那信任的眼神和真诚的话语,瞬间化解了我们之间的冰霜。那一刻,我深刻感受到了信任所带来的温暖与力量,它让我们重新找回了彼此的友谊,也让我们的关系更加坚固。
信任,是人际交往中最宝贵的财富。它不仅能够促进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共处,更能够激发人的潜能,让人在追求梦想的道路上更加坚定与勇敢。因此,我们应该学会信任他人,同时也要努力成为一个值得他人信任的人。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在人生的旅途中,携手同行,共同创造更加美好的未来。
在未来的日子里,我愿以一颗真诚与信任的心,去对待身边的每一个人,去珍惜每一份来之不易的信任。我相信,只要我们心中有爱,有信任,那么无论前方的道路多么坎坷与艰难,我们都能够勇往直前,直至达到胜利的彼岸。
A.有屠人货肉归
货品
D.大骇
惊吓
C.直十余金
同“值”,价值
D.是可笑也
这
A.恭祝
祈福
感受
滋润
B.恭祝
祈福
感悟
滋养
C.祈福
恭祝
感受
滋养
D.祈福
恭祝
感悟
滋润
题号
4
答案
D
A.有屠人货肉归
货品
D.大骇
惊吓
C.直十余金
同“值”,价值
D.是可笑也
这
A.恭祝
祈福
感受
滋润
B.恭祝
祈福
感悟
滋养
C.祈福
恭祝
感受
滋养
D.祈福
恭祝
感悟
滋润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湖北省武汉市武昌区2024-2025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共2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阅读下面的实用类文本,完成问题,阅读下面的文学类文本,完成问题,阅读下面的文言语段,完成问题,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问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4-2025学年湖北省武汉市武昌区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卷及答案,共1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阅读《昆虫记)节选部分,完成8,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第10题,作文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湖北省武汉市武昌区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共8页。
![文档详情页底部广告位](http://img.51jiaoxi.com/images/257d7bc79dd514896def3dc0b2e3f598.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