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新部编版一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一课《春夏秋冬》核心素养教案(2025春)第1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1/2/16682646/0-1738761353481/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小学语文新部编版一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一课《春夏秋冬》核心素养教案(2025春)第2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1/2/16682646/0-1738761353519/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所属成套资源:小学语文新部编版一年级下册核心素养教案(2025春)
小学春夏秋冬教案
展开
这是一份小学春夏秋冬教案,共4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核心素养目标,课前解析,教学目标,课前准备,课时安排,课时目标,教学过程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文化自信]通过课文扇形图画、文字内容等传统文化元素,感受并了解中华传统文化。
[语言运用]图文对照理解词语、积累词语,并能运用。
[思维能力]通过图文对照,理解词义。
[审美创造]组织学生走出校园,观察春天的事物变化,感受春天的美丽。
【课前解析】
本课为看图识字。课文含有丰富的传统文化元素,插图以扇形图画呈现,文字内容体现了中国传统蒙学读物的编排特点。图文对照,便于诵读,有助于学生理解词义、识记字形,感受汉语言文化之美。
[关注识字]课文需要认读8个生字,鼓励学生运用所学到的方法和已学的生字、偏旁展开识字,不断提高自主识字的能力,培养主动识字的习惯。运用观察图片、短语结合动作演示等多种方法,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认读生字,并通过口头组词拓展,理解字词的意思,激发学生识字的兴趣。
[关注表达]本课的插图是很好的教学资源,可以引导学生看图观察,说说图中的景物,练习口语表达。
[关注拓展]
“霜”的认识:寒冷的早晨,地面的气温特别低。接近地面的水蒸气遇冷凝结成的小冰晶附着在地面或植物上,这就是霜。霜的形成是一个放热的过程。
【教学目标】
1.认识“霜、吹”等8个生字和雨字头1个偏旁,会写“春、冬”等6个字。(重点)
2.通过朗读、看图和动作演示等方法,了解词和短语的意思,了解四季景物的特点,体会四季的美好。(难点)
【课前准备】
字卡、课件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能正确认读“霜、吹”等8个生字,认识雨字头1个偏旁,会写“春、冬、吹”3个字。
2.借助插图、想象画面等方法,了解词语的意思,感受四季不同的特征。
3.在诵读中积累语言,感受语言的韵律美。
【教学过程】
一、回忆《四季》,导入题目
1.教师导入:上学期,我们学过一首诗《四季》,我们一起来读一读吧。这首诗里包含了哪几个季节?(出示课件3)
预设:这首诗里包含了春、夏、秋、冬四个季节。
教师过渡:今天,我们学习的课文便是《春夏秋冬》。
教师相机板书题目(板书:春夏秋冬)。教师领读题目,学生跟读。
2.教师指导学生书写生字“春”“冬”。(出示课件4)
(1)出示生字并认读词语“春风、春天”“冬雪、冬天”。
(2)教师指导学生书写“春”字。
①教师讲解重点笔画和注意事项:三横的最后一横稍长;撇、捺要舒展,宽度超过最长横,使整个字保持平衡;下半部分的“日”,宽度与第二横差不多。
②教师出示笔顺,示范书写,学生练写。
(3)教师指导学生书写“冬”字。
①教师讲解重点笔画和注意事项:折文要上小下大,横撇和捺要舒展;下面两个点要写在一条竖线上。
②教师出示笔顺,示范书写,学生练写。
二、初读课文,学习字词
1.自由读课文,把字音读准,圈出难读的生字,多读几遍。(出示课件5)
2.出示生字,教师指名让学生读生字。(出示课件6)
(1)教师引导:“霜、降”都带有“ang”音;“吹、池”都是翘舌音,声母都是“ch”。
(2)对比读准“l”和“r”:“落”的声母是“l”,“入”的声母是“r”。
(3)全班齐读生字。
(4)男女生分读。
3.教师引导:现在我们请这些生字宝宝回家,大家一起来读一读这些短语。(出示课件7)
(1)教师指名让学生读。
(2)全班齐读。
(3)学生开火车读。
三、借助插图,认读词语
1.教师过渡:扇面画是中国宝贵的传统艺术品,看一看课本第一部分的插图,说一说它们分别代表哪个季节。
预设:四幅图分别代表春、夏、秋、冬。
2.赏图说话。(出示课件8~12)
(1)出示扇面画“春”。认读词语“春风”。
教师引导:观察插图,你看到了什么?
预设:柳条绿了;桃花红了。
(2)出示扇面画“夏”。认读词语“夏雨”。
教师引导:观察插图,你看到了什么?
预设:荷叶绿了;雨点落了;荷花开了。
(3)出示扇面画“秋”。认读词语“秋霜”。
①教师引导:观察插图,你看到了什么?
预设:叶子红了。
②学习“霜”字。“霜”是一个形声字,上面的雨字头表义,下面的“相”表音,可以组词为“秋霜、霜雪”。有雨字头的字大多和天气有关,比如“雷”“雪”。
③教师相机讲解秋霜的形成,加深学生对秋霜的认识。
(4)出示扇面画“冬”。认读词语“冬雪”。
教师引导:观察插图,你看到了什么?
预设:雪花落了;雪人笑了。
(5)用多种形式朗读词语。
[设计意图]一年级的学生爱动,识字方法应从“趣味”入手,看图识字、联系生活识字等,可以增加趣味性,避免枯燥。
3.观察词语,拓展积累。(出示课件13)
教师引导:观察词语,你发现了什么?
学生交流讨论。
师生总结:这些词语的结构都是“季节+景物”。
教师引导:四季还有哪些美景?请你照样子说一说。
预设:春雨、夏荷、秋枫、冬梅。
四、认读词语,发现词语结构
出示词语:春风吹、夏雨落、秋霜降、冬雪飘。(出示课件14)
(板书:春风吹 夏雨落 秋霜降 冬雪飘)
1.学生自由读,齐读。
2.教师引导:结合图片,观察词语结构,说说自己的发现。(出示课件15)
师生小结:“吹、落、降、飘”四个动词都是表示四季事物来到人间的方式。
3.教师引导学生结合图片,边读生字边做出相应的动作。(出示课件16)
4.字理识字。(出示课件17)
教师出示“降”字的字体演变过程,并相机指导。
释义:左边是一座土山,沿着山势向下走,留下一串脚印。本义:从高处向低处走。引申义:降低、落下。
5.教师引导学生联系生活,说一说相同结构的短语。(出示课件18)
预设:荷花开、北风吹、燕子飞。
五、指导朗读,背诵课文
1.指导朗读:一问一答,读好停顿。(出示课件19)
什么吹?春风/吹;什么落?夏雨/落。
什么降?秋霜/降;什么飘?冬雪/飘。
2.指导背诵。(出示课件20)
结合图片,填一填,背一背。
六、指导书写“吹”字(出示课件21)
1.认读生字并组词。
2.教师指导学生书写。
(1)“口”小“欠”大。
(2)“欠”的第三笔撇从田字格中心起笔,伸向“口”下方。
七、课堂演练(出示课件22)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通过看图、识字比较等方法,进一步认识“游、池、入”3个生字,会写“花、飞、入”3个字。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品读句子,拓展词语。
【教学过程】
一、复习巩固
教师导入:上节课,我们通过扇面画欣赏了四季的美景。请大家跟着提示再读一读这些词语。(出示课件23)
二、互动课堂,学习字词
1.出示课本第3页的插图。(出示课件24)
教师引导:仔细看图,说说你看到了哪些美丽的景物。
预设:青草、红花、游鱼、飞鸟。
(板书:青草 红花 游鱼 飞鸟)
2.自由练读词语,读准字音。(出示课件25)
3.学习“游”字,结合动作识字。
[设计意图]采用图文对照和动作演示的方法读懂词语的意思。化抽象为形象,增添学习乐趣,降低学习难度。
4.一问一答,理解词义。(出示课件26)
青青的小草叫什么?青草。
红红的小花叫什么?红花。
游动的鱼儿叫什么?游鱼。
飞翔的小鸟叫什么?飞鸟。
5.诵读词语,归类识字。(出示课件27)
出示词语:青草、红花、游鱼、飞鸟。
学生读词语,教师引导学生归类。
预设1:“青草”“红花”归为植物类;“游鱼”“飞鸟”归为动物类。
预设2:“青草”“红花”是颜色+名称的词语;“游鱼”“飞鸟”是动作+名称的词语。
6.认读词语。(出示课件28)
出示词语:池草青、山花红、鱼出水、鸟入林。(板书:池草青 山花红 鱼出水 鸟入林)
教师引导学生拍手读,读出韵律感。(出示课件29)
7.认识生字,掌握识字方法。(出示课件30~32)
(1)对比生字“他”和“池”,引导学生用换偏旁的方法记住“池”字。
(2)看图识字。出示池子的图片,引导学生组词。
预设:水池、池塘、小池、池草。
(3)对比生字“人”和“入”,引导学生观察两个字的区别,组词并认读:飞入、进入。
三、借助插图,学习短语
1.教师引导学生结合图片,读短语说意思。(出示课件33)
池草青:池塘边的小草青青的。
山花红:山上的花朵红红的。
鱼出水:鱼儿游出了水面。
鸟入林:鸟儿飞入了树林。
2.拓展积累:照样子说短语。
河柳(绿) 羊出(圈)
3.趣味朗读,读出韵律美。(出示课件34)
(1)按节奏划分读。
什么青?池草/青。
什么红?山花/红。
谁出水?鱼/出水。
谁入林?鸟/入林。
(2)拍手读。
4.指导背诵。(出示课件35)
(1)结合图片,填一填,背一背。
(2)同桌互背。
四、指导书写生字“花、飞、入”
1.教师指导学生书写“花”。(出示课件36)
上下结构。草字头要写得扁一些,两个竖向笔画写得短,略向里斜。
2.教师指导学生书写“飞”。(出示课件37)
横斜钩的横稍平,斜要缓,滑到下面往上勾;撇、点像长在小鸟背上的翅膀,要相接,但要防止连笔写。
3.教师指导学生书写“入”。(出示课件38)
撇、捺要舒展,撇低捺高,捺的起笔要微微往下压,与撇在较高的位置相碰。收笔要在一条水平线上。
五、梳理结构,课堂演练
1.梳理结构。(出示课件39)
2.课堂演练。(出示课件40、41)
相关教案
这是一份小学语文新部编版一年级上册开学第一课《我上学了》核心素养导向教案(2024秋),共6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教学过程,教学延伸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语文红楼春趣优秀教案设计,共4页。
这是一份小学语文人教部编版一年级下册春夏秋冬第一课时教案及反思,共5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年级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