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错类型03 离子反应(6大易错点)练习 备战2025年高考化学易错题(新全国通用)(含解析)第1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7/16682673/0-1738761473901/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易错类型03 离子反应(6大易错点)练习 备战2025年高考化学易错题(新全国通用)(含解析)第2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7/16682673/0-1738761473953/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易错类型03 离子反应(6大易错点)练习 备战2025年高考化学易错题(新全国通用)(含解析)第3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7/16682673/0-1738761473994/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易错类型03 离子反应(6大易错点)练习 备战2025年高考化学易错题(新全国通用)(含解析)
展开
这是一份易错类型03 离子反应(6大易错点)练习 备战2025年高考化学易错题(新全国通用)(含解析),共117页。
【易错点02】误认为强电解质溶液的导电能力一定强于弱电解质溶液
【易错点03】不能正确书写几种类型的电离方程式
【易错点04】离子方程式的书写常见误区
【易错点05】离子共存判断的几种隐含条件和限制条件
【易错点06】进行离子的检验和推断时不能排除干扰离子
易错点1 分辨不清电解质和非电解质
【分析】
(1)电解质和非电解质都属于化合物,单质、混合物既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
(2)单质和混合物既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
(3)电解质强弱与化合物类型无关,强电解质不一定是离子化合物,如H2SO4,弱电解质不一定共价化合物,如AlCl3。
(4)电解质不一定导电,如固体NaCl、液态HCl均不导电;导电的物质不一定是电解质,如金属单质、盐酸均可导电,但都不是电解质。
(5)有些化合物的水溶液虽然能导电,但溶液中导电的离子不是其自身电离产生的,故这些化合物不属于电解质,而属于非电解质,如SO2、NH3等。
易错点2 误认为强电解质溶液的导电能力一定强于弱电解质溶液
【分析】(1)电解质的强弱与电解质溶液导电能力的强弱、溶解性大小没有必然联系。如CaCO3的溶解度很小,其溶液导电能力很弱,但属于强电解质。
(2)溶液导电性强弱与自由离子的浓度及离子所带的电荷数有关,与电解质强弱无直接关系。
易错点3 不能正确书写几种类型的电离方程式
【分析】(1)强酸、强碱、大多数盐溶于水能完全电离,用“===”表示。如Na2SO4===eq \a\vs4\al(2Na++SO\\al(2-,4)),HCl===eq \a\vs4\al(H++Cl-),Ba(OH)2===Ba2++2OH-。部分酸式盐在水溶液中的电离:弱酸的酸式酸根不拆开,强酸的酸式酸根拆成离子形式。如NaHCO3===eq \a\vs4\al(Na++HCO\\al(-,3))。
(2)原子团不可拆分。如KClO3的电离方程式为KClO3===K++ClOeq \\al(-,3)。
(3)要遵循质量守恒定律,即在方程式两边原子的种类和数目相同。
(4)NaHSO4溶液中电离出Na+、H+、SOeq \\al(2-,4)。NaHSO4熔融状态下电离出Na+、HSOeq \\al(-,4)。
(5)弱电解质的电离方程式中用“”连接。多元弱酸,分步电离,分步书写,且第一步的电离程度远大于第二步的电离程度;多元弱碱,分步电离,一步书写;弱酸的酸式盐,“强中有弱”。
易错点4 离子方程式的书写常见误区
【分析】1.常见陷阱
(1)“拆分”陷阱
离子方程式的正误判断中,常常设置物质是否能“拆分陷阱”,氧化物、弱电解质、沉淀、多元弱酸的酸式酸根(HSOeq \\al(-,4)除外)在离子方程式中均不能拆分。在复习时,应熟记常见的弱电解质、溶解度表及常见多元弱酸的酸式酸根。
如:硫酸铝溶液中加入过量氨水:Al3++3OH-===Al(OH)3↓(×)
向CuSO4溶液中通入H2S气体:Cu2++S2-===CuS↓(×)
(2)“守恒”陷阱
离子方程式除符合质量守恒外,还应符合电荷守恒,做题时往往只注意质量守恒,而忽略电荷守恒,这也是命题者经常设置的“陷阱”。
如:向水中加入一小块钠:Na+2H2O===Na++2OH-+H2↑(×)
向稀硝酸中加入铜片:Cu+2H++NOeq \\al(-,3)===Cu2++NO↑+H2O(×)
(3)“原理”陷阱
离子反应应符合客观事实,而命题者往往设置不符合“反应原理”的陷阱,如Fe和非氧化性酸反应应生成
Fe2+,金属和氧化性酸反应不生成H2,忽略隐含反应,不符合配比关系,“===”“”使用是否正确以及反应条件等。
如:Fe和稀硝酸反应:Fe+2H+===Fe2++H2↑(×)
Fe(OH)3和HI的反应:Fe(OH)3+3H+===Fe3++3H2O(×)
(4)“量比”陷阱
在离子方程式正误判断中,做题时往往忽略相对量的影响,命题者往往设置“离子方程式正确,但不符合相对量”的陷阱。突破“陷阱”的方法一是审准“相对量”的多少,二是看离子反应是否符合该量。
如:向Ca(ClO)2溶液中通入少量CO2:ClO-+H2O+CO2===HClO+HCOeq \\al(-,3)(×)
少量Ca(OH)2和NaHCO3溶液反应:Ca2++OH-+HCOeq \\al(-,3)===CaCO3↓+H2O(×)
向FeBr2溶液中通入等量Cl2:2Fe2++4Br-+3Cl2===2Fe3++2Br2+6Cl-(×)
2.判断离子方程式正误的4个角度
易错点5 离子共存判断的几种隐含条件和限制条件
【分析】1.隐含条件
(1)溶液颜色
几种常见离子的颜色:
(2)溶液的酸、碱性
①在强酸性溶液中,OH-及弱酸根阴离子(如COeq \\al(2-,3)、SOeq \\al(2-,3)、S2-、CH3COO-等)不能大量存在。
②在强碱性溶液中,H+及弱碱阳离子(如NH4+、Al3+、Fe3+等)不能大量存在。
(3)种特殊情况
①AlOeq \\al(-,2)与HCO3-不能大量共存:AlOeq \\al(-,2)+HCO3-+H2O===Al(OH)3↓+COeq \\al(2-,3)。
②“NO3-+H+”组合具有强氧化性,能与S2-、Fe2+、I-、SOeq \\al(2-,3)等还原性的离子因发生氧化还原反应而不能大量共存。
③NH4+与CH3COO-、COeq \\al(2-,3),Mg2+与HCO3-等组合中,虽然两种离子都能水解且水解相互促进,但总的水解程度仍很小,它们在溶液中仍能大量共存。
2.离子共存判断中常见的限制条件
【易错点06】进行离子的检验和推断时不能排除干扰离子
离子检验中的常见干扰离子以及排除措施
突破1 分辨不清电解质和非电解质
【例1】(2022·浙江·统考高考真题)下列物质属于非电解质的是
A.CH4B.KIC.NaOHD.CH3COOH
易错分析:CH4属于有机物,在水溶液中和熔融状态下均不导电。
【变式1-1】下列属于强电解质的是
A.氯水B.HClOC.D.
【变式1-2】下列物质属于电解质且能导电的是
A.盐酸B.熔融氯化钙C.蔗糖D.乙醇
【变式1-3】(2023·浙江·校联考模拟预测)下列物质在熔融状态下不导电且属于电解质是
A.B.C.D.
突破2 误认为强电解质溶液的导电能力一定强于弱电解质溶液
【例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CO2的水溶液能导电,所以CO2是电解质
B.BaSO4难溶于水,其水溶液的导电能力极弱,所以BaSO4的电离方程式为BaSO4Ba2++SOeq \\al(2-,4)
C.液溴不导电,所以溴是非电解质
D.强电解质溶液的导电能力不一定比弱电解质溶液的导电能力强
【变式2-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溶于水得到的氯水能导电,所以是电解质
B.只有在电流作用下才能电离成、和
C.强电解质溶液的导电能力不一定都强;弱电解质溶液的导电能力不一定都弱
D.难溶于水,故B是弱电解质;醋酸铅易溶于水,故醋酸铅是强电解质
突破3 几种类型电离方程式的书写
【例3】下列电离方程式正确的是
A.B.
C.D.
易错分析:①离子的角标应写到其计量数的位置。②弱酸根离子不能拆写。
【变式3-1】(2023·海南省直辖县级单位·统考模拟预测)下列电离方程式正确的是
A.B.
C.D.
【变式3-2】(2023·辽宁大连·大连八中校考模拟预测)下列化学用语错误的是
A.的VSEPR模型:
B.基态原子的价电子轨道表示式:
C.的电子式:
D.在水溶液中的电离方程式:
突破4 离子方程式的书写常见误区
【例4】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不正确的是
A.通入溶液:
B.硅酸钠溶液通入过量:
C.硫酸氢铵溶液中滴入少量溶液:
D.通入溶液中:
【例5】下列离子方程式正确的是
A.足量的CO2通入饱和碳酸钠溶液中:CO2+CO+H2O=2HCO
B.酸性条件下KIO3溶液与KI溶液反应生成I2:5I-+IO+3H2O=3I2+6OH-
C.向NH4Al(SO4)2溶液中滴入Ba(OH)2使SO恰好完全反应:2Ba2++4OH-+Al3++2SO=BaSO4↓+AlO+2H2O
D.NH4HSO3溶液中逐滴加入足量的Ba(OH)2溶液:NH+HSO+Ba2++2OH-=BaSO3↓+NH3·H2O+H2O
【变式4-1】(2023春·河北石家庄·高三石家庄二中校考开学考试)能正确表示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A.硫化钠溶液和硝酸混合:
B.明矾溶液与过量氨水混合:
C.溶液与一定量氯气反应转移的电子数为时,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D.向NaClO溶液中通入少量:
【变式4-2】(2023·广东佛山·统考一模)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正确的是
A.向溶液中滴加溶液:
B.向中投入固体:
C.向溶液通入:
D.用醋酸溶解石灰石:
突破5 离子共存判断的几种隐含条件和限制条件
【例5】常温下,下列各组离子在指定溶液中一定能大量共存的是
A.1.0 ml·L-1的KNO3溶液中:H+、Fe2+、Cl-、SOeq \\al(2-,4)
B.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的溶液中:NHeq \\al(+,4)、Ba2+、AlOeq \\al(-,2)、Cl-
C.pH=12的溶液中:K+、Na+、CH3COO-、Br-
D.滴加几滴KSCN溶液显血红色的溶液中:NHeq \\al(+,4)、Mg2+、I-、Cl-
【变式5-1】(2023·广东汕头·统考一模)离子鉴别能让我们感受微观世界的神奇。下列在透明溶液中能大量共存的离子组是
A.、、、B.、、、
C.、、、D.、、、
【变式5-2】(2023·重庆九龙坡·重庆市育才中学校考三模)常温下,下列各组离子在给定溶液中可能大量共存的是
A.在酸性溶液中:
B.溶液:
C.能使酚酞变红的溶液中:
D.加入铝片产生的溶液中:
突破6 进行离子的检验和推断时不能排除干扰离子
【例7】(2022·全国乙卷)某白色粉末样品,可能含有、、和。取少量样品进行如下实验:
①溶于水,得到无色透明溶液
②向①的溶液中滴加过量稀盐酸,溶液变浑浊,有刺激性气体逸出。离心分离。
③取②的上层清液,向其中滴加溶液有沉淀生成。
该样品中确定存在的是
A.B.
C.D.
【变式6-1】(2023春·湖南长沙·高三雅礼中学校考阶段练习)有一澄清透明的溶液,只可能含有大量的Fe3+、Fe2+、H+、Al3+、AlO、CO、NO七种离子中的几种,向该溶液中逐滴滴入1ml•L-1NaOH溶液一定体积后才产生沉淀。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溶液中可能含有AlOB.溶液中可能含有Fe2+
C.溶液中一定不含Al3+D.溶液中一定含有NO
【变式6-2】(2023·安徽马鞍山·统考一模)某溶液仅由 、Cl-、 、、、Fe3+、Al3+和K+中的若干种离子组成,且各离子浓度相等,取适量溶液进行如下实验:
①取该溶液加入过量NaOH溶液,加热,产生无色气体;
②将①过滤、洗涤、灼烧,得到固体a;
③向上述滤液中加足量BaCl2 溶液,产生白色沉淀:
根据以上实验,下列推断错误的是
A.根据操作①,推断一定存在
B.②中固体a为氧化铁
C.原溶液中一定不存在 、Al3+,可能含有K+
D.说明原溶液中一定存在、Cl-、、、Fe3+、
1.下列属于非电解质的是
A.B.KOHC.75%乙醇溶液D.蔗糖
2.下列物质属于非电解质,但水溶液能导电的是
A.B.石墨C.D.
3.(2023·浙江·校联考一模)含共价键的强电解质的是
A.B.C.D.
4.现有一种固体化合物X,X本身不导电,但在熔融状态下或溶于水中能够导电,下列关于该化合物X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X一定是电解质B.X可能是非电解质
C.X只能是盐D.X可以是任何化合物
5.下列物质在水溶液中的电离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A.B.
C.D.
6.下列指定化学用语正确的是
A.NaHCO3的电离方程式:NaHCO3=Na++H++
B.HF的电离方程式:HF=H++F-
C.NaHSO4在水溶液中的电离方程式:NaHSO4=Na++H++
D.H2S的电离方程式:H2S⇌2H++S2-
7.(2023·北京东城·统考一模)室温下,t1时刻向两个盛有50mL蒸馏水的烧杯中分别加入①1gCaCO3、②1g蔗糖,搅拌,最终分别得到悬浊液和澄清溶液,溶解过程中分散系的导电能力变化如图。
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
A.该实验可证明蔗糖不是电解质
B.该实验可证明碳酸钙是强电解质
C.当①中导电能力不变时,CaCO3(s)Ca2+(aq)+CO(aq)达到平衡
D.t2时刻,①中再加1gCaCO3,导电能力不变
8.对于常温下溶液。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溶液中存在:
B.与混合后溶液呈酸性,则所得溶液中:
C.溶液加水稀释,升高
D.在水溶液中的电离方程式为:
9.(2023·湖南怀化·统考二模)下列离子方程式正确的是
A.用氢氟酸在玻璃表面刻蚀花纹:
B.溶液中滴加稀氨水:
C.用氯化铁溶液蚀刻覆铜板:
D.将等物质的量浓度的和溶液以体积比1:1混合:
10.(2023·广东·校联考一模)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是化学学科核心素养之一,下列反应方程式书写错误的是
A.醋酸除水垢(CaCO3):CaCO3+2CH3COOH=Ca2++2CH3COO-+H2O+CO2↑
B.向FeI2溶液中通入少量氯气:2I-+Cl2=2Cl-+I2
C.硫氰化钾检验溶液中是否存在Fe3+:Fe3++3SCN- =Fe(SCN)3↓
D.制备氢氧化亚铁时,白色沉淀会快速变为灰绿色最后变为红褐色的原因:4Fe(OH)2+O2+2H2O=4Fe(OH)3
11.(2023春·北京东城·高三北京二中校考开学考试)下列物质性质实验对应的离子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A.漂白粉溶液吸收后产生白色沉淀:
B.溶于氢碘酸:
C.同浓度同体积溶液与溶液混合:
D.用碳酸钠溶液处理锅炉水垢:
12.(2021·重庆·高考真题)25°时, 下列各组离子在指定溶液中一定能大量共存的是
A.1.0 ml·L-1氯化钡溶液中: Mg2+、K+、Br-、
B.1.0 ml·L-1硫酸中: A13+、 Na+、Cl-、
C.pH=1l 的氨水中: Fe2+、 Na+、、ClO-
D.pH=1的硝酸中: Fe3+、K+、I-、
13.(2023·福建莆田·统考二模)现有下列实验探究摩尔盐的化学性质。
下列离子方程式不能准确解释相应实验现象的是
A.①中溶液变红:、
B.②中产生白色沉淀:
C.③中溶液变黄:
D.④中产生有刺激性气体:
14.(2023·辽宁·校联考二模)某溶液中可能存在K+、Na+、Fe2+、Al3+、SO、SO中的若干种(除水电离出的H+、OH-之外),并且每种离子的浓度均为0.2ml/L。为确定溶液的组成进行了如下实验:
i.取100mL原溶液,加入稀硝酸,产生气泡,该气泡遇空气立即变为红棕色。
ii.往i的溶液中加BaCl2溶液,产生难溶于水的白色沉淀。
下列有关判断正确的是
A.SO,Fe2+可能同时存在于溶液中
B.若溶液中有SO,则蘸取该溶液做焰色试验,可能观察到黄色火焰
C.溶液中可能有Al3+,一定没有SO
D.产生红棕色气体的离子方程式一定是3Fe2++4H++NO=3Fe3++NO↑
易错类型03 离子反应
【易错点01】分辨不清电解质和非电解质
【易错点02】误认为强电解质溶液的导电能力一定强于弱电解质溶液
【易错点03】不能正确书写几种类型的电离方程式
【易错点04】离子方程式的书写常见误区
【易错点05】离子共存判断的几种隐含条件和限制条件
【易错点06】进行离子的检验和推断时不能排除干扰离子
易错点1 分辨不清电解质和非电解质
【分析】
(1)电解质和非电解质都属于化合物,单质、混合物既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
(2)单质和混合物既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
(3)电解质强弱与化合物类型无关,强电解质不一定是离子化合物,如H2SO4,弱电解质不一定共价化合物,如AlCl3。
(4)电解质不一定导电,如固体NaCl、液态HCl均不导电;导电的物质不一定是电解质,如金属单质、盐酸均可导电,但都不是电解质。
(5)有些化合物的水溶液虽然能导电,但溶液中导电的离子不是其自身电离产生的,故这些化合物不属于电解质,而属于非电解质,如SO2、NH3等。
易错点2 误认为强电解质溶液的导电能力一定强于弱电解质溶液
【分析】(1)电解质的强弱与电解质溶液导电能力的强弱、溶解性大小没有必然联系。如CaCO3的溶解度很小,其溶液导电能力很弱,但属于强电解质。
(2)溶液导电性强弱与自由离子的浓度及离子所带的电荷数有关,与电解质强弱无直接关系。
易错点3 不能正确书写几种类型的电离方程式
【分析】(1)强酸、强碱、大多数盐溶于水能完全电离,用“===”表示。如Na2SO4===eq \a\vs4\al(2Na++SO\\al(2-,4)),HCl===eq \a\vs4\al(H++Cl-),Ba(OH)2===Ba2++2OH-。部分酸式盐在水溶液中的电离:弱酸的酸式酸根不拆开,强酸的酸式酸根拆成离子形式。如NaHCO3===eq \a\vs4\al(Na++HCO\\al(-,3))。
(2)原子团不可拆分。如KClO3的电离方程式为KClO3===K++ClOeq \\al(-,3)。
(3)要遵循质量守恒定律,即在方程式两边原子的种类和数目相同。
(4)NaHSO4溶液中电离出Na+、H+、SOeq \\al(2-,4)。NaHSO4熔融状态下电离出Na+、HSOeq \\al(-,4)。
(5)弱电解质的电离方程式中用“”连接。多元弱酸,分步电离,分步书写,且第一步的电离程度远大于第二步的电离程度;多元弱碱,分步电离,一步书写;弱酸的酸式盐,“强中有弱”。
易错点4 离子方程式的书写常见误区
【分析】1.常见陷阱
(1)“拆分”陷阱
离子方程式的正误判断中,常常设置物质是否能“拆分陷阱”,氧化物、弱电解质、沉淀、多元弱酸的酸式酸根(HSOeq \\al(-,4)除外)在离子方程式中均不能拆分。在复习时,应熟记常见的弱电解质、溶解度表及常见多元弱酸的酸式酸根。
如:硫酸铝溶液中加入过量氨水:Al3++3OH-===Al(OH)3↓(×)
向CuSO4溶液中通入H2S气体:Cu2++S2-===CuS↓(×)
(2)“守恒”陷阱
离子方程式除符合质量守恒外,还应符合电荷守恒,做题时往往只注意质量守恒,而忽略电荷守恒,这也是命题者经常设置的“陷阱”。
如:向水中加入一小块钠:Na+2H2O===Na++2OH-+H2↑(×)
向稀硝酸中加入铜片:Cu+2H++NOeq \\al(-,3)===Cu2++NO↑+H2O(×)
(3)“原理”陷阱
离子反应应符合客观事实,而命题者往往设置不符合“反应原理”的陷阱,如Fe和非氧化性酸反应应生成
Fe2+,金属和氧化性酸反应不生成H2,忽略隐含反应,不符合配比关系,“===”“”使用是否正确以及反应条件等。
如:Fe和稀硝酸反应:Fe+2H+===Fe2++H2↑(×)
Fe(OH)3和HI的反应:Fe(OH)3+3H+===Fe3++3H2O(×)
(4)“量比”陷阱
在离子方程式正误判断中,做题时往往忽略相对量的影响,命题者往往设置“离子方程式正确,但不符合相对量”的陷阱。突破“陷阱”的方法一是审准“相对量”的多少,二是看离子反应是否符合该量。
如:向Ca(ClO)2溶液中通入少量CO2:ClO-+H2O+CO2===HClO+HCOeq \\al(-,3)(×)
少量Ca(OH)2和NaHCO3溶液反应:Ca2++OH-+HCOeq \\al(-,3)===CaCO3↓+H2O(×)
向FeBr2溶液中通入等量Cl2:2Fe2++4Br-+3Cl2===2Fe3++2Br2+6Cl-(×)
2.判断离子方程式正误的4个角度
易错点5 离子共存判断的几种隐含条件和限制条件
【分析】1.隐含条件
(1)溶液颜色
几种常见离子的颜色:
(2)溶液的酸、碱性
①在强酸性溶液中,OH-及弱酸根阴离子(如COeq \\al(2-,3)、SOeq \\al(2-,3)、S2-、CH3COO-等)不能大量存在。
②在强碱性溶液中,H+及弱碱阳离子(如NH4+、Al3+、Fe3+等)不能大量存在。
(3)种特殊情况
①AlOeq \\al(-,2)与HCO3-不能大量共存:AlOeq \\al(-,2)+HCO3-+H2O===Al(OH)3↓+COeq \\al(2-,3)。
②“NO3-+H+”组合具有强氧化性,能与S2-、Fe2+、I-、SOeq \\al(2-,3)等还原性的离子因发生氧化还原反应而不能大量共存。
③NH4+与CH3COO-、COeq \\al(2-,3),Mg2+与HCO3-等组合中,虽然两种离子都能水解且水解相互促进,但总的水解程度仍很小,它们在溶液中仍能大量共存。
2.离子共存判断中常见的限制条件
【易错点06】进行离子的检验和推断时不能排除干扰离子
离子检验中的常见干扰离子以及排除措施
突破1 分辨不清电解质和非电解质
【例1】(2022·浙江·统考高考真题)下列物质属于非电解质的是
A.CH4B.KIC.NaOHD.CH3COOH
易错分析:CH4属于有机物,在水溶液中和熔融状态下均不导电。
【答案】A
【解析】A.CH4属于有机物,在水溶液中和熔融状态下均不导电的化合物,为非电解质,故A符合题意;
B.KI属于盐,在水溶液中和熔融状态下能导电的化合物,为电解质,故B不符合题意;
C.NaOH属于碱,在水溶液中和熔融状态下能导电的化合物,为电解质,故C不符合题意;
D.CH3COOH属于酸,在水溶液中能电离出H+离子和CH3COO-离子,即CH3COOH是在水溶液中导电的化合物,为电解质,故D不符合题意;
答案为A。
【变式1-1】下列属于强电解质的是
A.氯水B.HClOC.D.
【答案】D
【解析】A.氯水为氯气的水溶液,是混合物,不属于电解质,A不符合题意;
B.HClO为一元弱酸,属于弱电解质,B不符合题意;
C.为一元弱碱,属于弱电解质,C不符合题意;
D.属于盐,虽然难溶于水,但溶于水的部分完全电离,为强电解质,D符合题意;
故选D。
【变式1-2】下列物质属于电解质且能导电的是
A.盐酸B.熔融氯化钙C.蔗糖D.乙醇
【答案】B
【解析】A.盐酸是HCl的水溶液,属于混合物,不是化合物,因此不属于电解质,A错误;
B.熔融氯化钙电离产生自由移动的Ca2+、Cl-而能够导电,因此该物质是电解质,B正确;
C.蔗糖是由分子构成的共价化合物,在水溶液中和熔融状态下都不能发生电离而导电,因此蔗糖属于非电解质,C错误;
D.乙醇是由分子构成的共价化合物,在水溶液中和熔融状态下都不能够发生电离,因而不能够导电,因此乙醇属于非电解质,D错误;
故合理选项是B。
【变式1-3】(2023·浙江·校联考模拟预测)下列物质在熔融状态下不导电且属于电解质是
A.B.C.D.
【答案】B
【解析】A.Cu是金属单质,在熔融状态下导电,但不属于电解质,故A不选;
B.是共价化合物,在熔融状态下不导电,属于电解质,故B选;
C.是电解质,在熔融状态下能导电,故C不选;
D.是非电解质,在熔融状态下不导电,故D不选;
故选B。
突破2 误认为强电解质溶液的导电能力一定强于弱电解质溶液
【例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CO2的水溶液能导电,所以CO2是电解质
B.BaSO4难溶于水,其水溶液的导电能力极弱,所以BaSO4的电离方程式为BaSO4Ba2++SOeq \\al(2-,4)
C.液溴不导电,所以溴是非电解质
D.强电解质溶液的导电能力不一定比弱电解质溶液的导电能力强
【答案】D
【解析】A中是因为CO2+H2OH2CO3,H2CO3电离出H+和HCOeq \\al(-,3)从而使溶液导电,而不是CO2自身电离,因此H2CO3是电解质,CO2是非电解质,A错误;电解质强弱的划分是根据其电离的程度,而不是根据其溶解度的大小,BaSO4溶解度很小,但溶于水的BaSO4完全电离,所以BaSO4是强电解质,不能用“”,B错误;电解质和非电解质都是化合物,液溴是单质,C错误;电解质导电能力的强弱与溶液中自由移动的离子的浓度大小以及所带的电荷多少有关,所以强电解质溶液的导电性不一定比弱电解质溶液的导电性强,D正确。
【变式2-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溶于水得到的氯水能导电,所以是电解质
B.只有在电流作用下才能电离成、和
C.强电解质溶液的导电能力不一定都强;弱电解质溶液的导电能力不一定都弱
D.难溶于水,故B是弱电解质;醋酸铅易溶于水,故醋酸铅是强电解质
【答案】C
【解析】A.是单质,既不是电解质又不是非电解质,故A错误;
B.溶于水电离成、和,故B错误;
C.溶液的导电能力与离子浓度有关,强电解质溶液的导电能力不一定都强,弱电解质溶液的导电能力不一定都弱,故C正确;
D.电解质强弱与溶解性无关,B是强电解质,醋酸铅是弱电解质,故D错误;
选C。
突破3 几种类型电离方程式的书写
【例3】下列电离方程式正确的是
A.B.
C.D.
易错分析:①离子的角标应写到其计量数的位置。②弱酸根离子不能拆写。
【答案】C
【解析】A.电荷不守恒,H+的角标应写到其计量数的位置,正确的电离方程式为,A错误;
B.电荷不守恒,OH-的角标应写到其计量数的位置,正确的电离方程式为,B错误;
C.原子、电荷均守恒,硫酸铝的电离方程式正确,C正确;
D.是弱酸碳酸的酸式酸根,在水溶液中不拆写成,正确的电离方程式为,D错误;
故选C。
【变式3-1】(2023·海南省直辖县级单位·统考模拟预测)下列电离方程式正确的是
A.B.
C.D.
【答案】AB
【解析】A.硫酸铜在水溶液中发生完全电离,生成铜离子和硫酸根离子,其电离方程式为:,A正确;
B.属于铵盐,在水溶液中完全电离,其电离方程式为:,B正确;
C.碳酸钠在水溶液中按离子构成可电离出2个钠离子和1个碳酸根离子,其电离方程式为:,C错误;
D.是由钾离子与氯酸根离子构成,在水溶液中的电离方程式为:,D错误;
故选AB。
【变式3-2】(2023·辽宁大连·大连八中校考模拟预测)下列化学用语错误的是
A.的VSEPR模型:
B.基态原子的价电子轨道表示式:
C.的电子式:
D.在水溶液中的电离方程式:
【答案】D
【解析】A.水的孤电子对为=2,所以其VSEPR模型:,A正确;
B.基态原子的价电子排布式为3s23p5,所以其轨道表示式:,B正确;
C.二氧化碳中各原子满足8电子稳定状态,所以中心碳原子与氧原子分别共用两对电子对,CO2的电子式:,C正确;
D.在水溶液中完全电离生成钾离子、氢离子和硫酸氢根离子,所以其电离方程式为:,D错误;
故选D。
突破4 离子方程式的书写常见误区
【例4】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不正确的是
A.通入溶液:
B.硅酸钠溶液通入过量:
C.硫酸氢铵溶液中滴入少量溶液:
D.通入溶液中:
【答案】C
【解析】A.通入溶液生成硫化铜沉淀和硫酸:,A正确;
B.硅酸钠溶液通入过量生成硅酸和碳酸氢钠:,B正确;
C.硫酸氢铵溶液中滴入少量溶液,氢氧化钡完全反应,氢离子和氢氧根离子生成水:,C错误;
D.通入溶液中生成铁离子和硫酸根离子:,D正确;
故选C。
【例5】下列离子方程式正确的是
A.足量的CO2通入饱和碳酸钠溶液中:CO2+CO+H2O=2HCO
B.酸性条件下KIO3溶液与KI溶液反应生成I2:5I-+IO+3H2O=3I2+6OH-
C.向NH4Al(SO4)2溶液中滴入Ba(OH)2使SO恰好完全反应:2Ba2++4OH-+Al3++2SO=BaSO4↓+AlO+2H2O
D.NH4HSO3溶液中逐滴加入足量的Ba(OH)2溶液:NH+HSO+Ba2++2OH-=BaSO3↓+NH3·H2O+H2O
【答案】D
【解析】A.由于碳酸氢钠的溶解度较小,足量的CO2通入饱和碳酸钠溶液中会析出碳酸氢钠晶体,离子方程式应为2Na++CO2+CO+H2O=2NaHCO3,A错误;
B.酸性条件不会有氢氧根生成,正确离子方程式为5I-+IO+6H+=3I2+3H2O,B错误;
C.铵根也可以和氢氧根反应,SO恰好完全反应时应生成氢氧化铝沉淀,正确离子方程式为2Ba2++4OH-+Al3++NH 2SO=2BaSO4↓+Al(OH)3↓+NH3·H2O,C错误;
D.NH4HSO3溶液中逐滴加入足量的Ba(OH)2溶液生成亚硫酸钡沉淀和一水合氨,D正确;
综上所述答案为D。
【变式4-1】(2023春·河北石家庄·高三石家庄二中校考开学考试)能正确表示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A.硫化钠溶液和硝酸混合:
B.明矾溶液与过量氨水混合:
C.溶液与一定量氯气反应转移的电子数为时,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D.向NaClO溶液中通入少量:
【答案】C
【解析】A.硫化钠溶液和硝酸混合的离子方程式为:3S2-+8H++2NO=3S↓+2NO↑+4H2O,故A错误;
B.明矾溶液与过量氨水混合,离子方程式为: Al3++3NH3•H2O=Al(OH)3↓+3,故B错;
C.和Cl2反应过程中,Cl2先将Fe2+氧化为Fe3+,然后将Br-氧化为Br2,溶液与一定量氯气反应转移的电子数为时,说明生成1ml的Fe3+和0.5ml Br2,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故C正确;
D.向NaClO溶液中通入少量SO2,离子方程式:3ClO-+H2O+SO2═SO+2HClO+Cl-,故D错误;
故选C。
【变式4-2】(2023·广东佛山·统考一模)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正确的是
A.向溶液中滴加溶液:
B.向中投入固体:
C.向溶液通入:
D.用醋酸溶解石灰石:
【答案】D
【解析】A.向溶液中滴加溶液生成Fe3+化合价升高,则H2O2中的O的化合价降低为-2价,故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A错误;
B.向中投入固体该反应中Na2O2既是氧化剂又是还原剂,故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B错误;
C.已知H2S是弱酸,离子方程式书写不能拆,故向溶液通入的离子方程式为:,C错误;
D.用醋酸溶解石灰石的离子方程式为:,D正确;
故答案为:D。
突破5 离子共存判断的几种隐含条件和限制条件
【例5】常温下,下列各组离子在指定溶液中一定能大量共存的是
A.1.0 ml·L-1的KNO3溶液中:H+、Fe2+、Cl-、SOeq \\al(2-,4)
B.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的溶液中:NHeq \\al(+,4)、Ba2+、AlOeq \\al(-,2)、Cl-
C.pH=12的溶液中:K+、Na+、CH3COO-、Br-
D.滴加几滴KSCN溶液显血红色的溶液中:NHeq \\al(+,4)、Mg2+、I-、Cl-
C【解析】H+、Fe2+、NOeq \\al(-,3)之间能够发生氧化还原反应,不能大量共存,故A错误;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的溶液为酸性溶液,溶液中存在大量H+,H+与AlOeq \\al(-,2)在溶液中能够反应,且NHeq \\al(+,4)与AlOeq \\al(-,2)会发生相互促进水解,不能大量共存,故B错误;pH=12的溶液显碱性,OH-与K+、Na+、CH3COO-、Br-不反应,且K+、Na+、CH3COO-、Br-之间也不反应,可大量共存,故C正确;滴加几滴KSCN溶液显血红色的溶液中含有Fe3+,Fe3+、I-能够发生氧化还原反应,不能大量共存,故D错误。
【变式5-1】(2023·广东汕头·统考一模)离子鉴别能让我们感受微观世界的神奇。下列在透明溶液中能大量共存的离子组是
A.、、、B.、、、
C.、、、D.、、、
【答案】A
【解析】A.该组离子彼此不发生反应可以大量共存,故A正确;
B.与能发生氧化还原反应,不能大量共存,故B错误;
C.与和均能发生完全双水解,不能大量共存,故C错误;
D.与能反应,不能大量共存,故D错误;
故选:A。
【变式5-2】(2023·重庆九龙坡·重庆市育才中学校考三模)常温下,下列各组离子在给定溶液中可能大量共存的是
A.在酸性溶液中:
B.溶液:
C.能使酚酞变红的溶液中:
D.加入铝片产生的溶液中:
【答案】D
【解析】A.在酸性溶液中之间发生氧化还原反应,不能大量共存,A不符合;
B.溶液中之间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生成氯气,不能大量共存,B不符合;
C.能使酚酞变红的溶液显碱性,均与氢氧根离子反应,不能大量共存,C不符合;
D.加入铝片产生的溶液如果显碱性,之间不反应,可以大量共存,D符合;
答案选D。
突破6 进行离子的检验和推断时不能排除干扰离子
【例7】(2022·全国乙卷)某白色粉末样品,可能含有、、和。取少量样品进行如下实验:
①溶于水,得到无色透明溶液
②向①的溶液中滴加过量稀盐酸,溶液变浑浊,有刺激性气体逸出。离心分离。
③取②的上层清液,向其中滴加溶液有沉淀生成。
该样品中确定存在的是
A.B.
C.D.
【答案】A
【解析】由题意可知,①取少量样品溶于水得到无色透明溶液,说明固体溶于水且相互之间能共存,②向①的溶液中滴加过量稀盐酸,溶液变浑浊,有刺激性气体放出,说明固体中存在Na2S2O3,发生反应S2O+2H+=S↓+H2O+SO2↑,离心分离,③取②的上层清液,向其中滴加BaCl2溶液,有沉淀生成,则沉淀为BaSO4,说明固体中存在Na2SO4,不能确定是否有Na2SO3和Na2CO3,Na2SO3与过量盐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硫,Na2CO3与过量盐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而这些现象可以被Na2S2O3与过量盐酸反应的现象覆盖掉,综上分析,该样品中确定存在的是:Na2SO4、Na2S2O3,
答案选A。
【变式6-1】(2023春·湖南长沙·高三雅礼中学校考阶段练习)有一澄清透明的溶液,只可能含有大量的Fe3+、Fe2+、H+、Al3+、AlO、CO、NO七种离子中的几种,向该溶液中逐滴滴入1ml•L-1NaOH溶液一定体积后才产生沉淀。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溶液中可能含有AlOB.溶液中可能含有Fe2+
C.溶液中一定不含Al3+D.溶液中一定含有NO
【答案】D
【分析】澄清透明的溶液,只可能含有大量的、、、、、、七种离子中的几种,向该溶液中逐滴滴入1NaOH溶液一定体积后才产生沉淀,说明溶液中一定含有,和、不能大量共存,则一定没有、,溶液中必有阴离子,则一定有,酸性条件下,具有强氧化性,和能发生氧化还原反应,则一定不存在,加入NaOH一定体积后才有沉淀生成,则、至少含一种,所以溶液中一定含有、,一定不含有、、,而、至少含一种,以此解答。
【解析】A.由分析可知,溶液中一定不含有,故A错误;
B.由分析可知,溶液中一定不含有,故B错误;
C.由分析可知,溶液中含有、至少一种,故C错误;
D.由分析可知,溶液中含有、,故D正确;
故选D。
【变式6-2】(2023·安徽马鞍山·统考一模)某溶液仅由 、Cl-、 、、、Fe3+、Al3+和K+中的若干种离子组成,且各离子浓度相等,取适量溶液进行如下实验:
①取该溶液加入过量NaOH溶液,加热,产生无色气体;
②将①过滤、洗涤、灼烧,得到固体a;
③向上述滤液中加足量BaCl2 溶液,产生白色沉淀:
根据以上实验,下列推断错误的是
A.根据操作①,推断一定存在
B.②中固体a为氧化铁
C.原溶液中一定不存在 、Al3+,可能含有K+
D.说明原溶液中一定存在、Cl-、、、Fe3+、
【答案】C
【分析】加入过量的碱产生气体为NH3,溶液有。信息②知加入过量的碱产生了沉淀Fe(OH)3,溶液中有Fe3+,与Fe3+会发生双水解不能共存,则溶液中不存在。信息③知加溶液中有。
【解析】A.由上分析溶液中一定有,A项正确;
B.Fe(OH)3受热分解为氧化铁Fe2O3,B项正确;
C.由上分析溶液中一定有 和Fe3+而阴离子有,又溶液中各离子浓度相同,溶液中电荷不守恒,所以一定还有Cl-和。溶液中这五种离子刚好电荷守恒,所以一定不存在和Al3+、K+,C项错误;
D.由C项分析溶液中一定存在 、Fe3+、 、Cl-和,D项正确;
故选C。
1.下列属于非电解质的是
A.B.KOHC.75%乙醇溶液D.蔗糖
【答案】D
【分析】电解质是指在水溶液或熔融状态下能够导电的化合物,而在水溶液和熔融状态下均不能导电的化合物为非电解质,据此定义解题。
【解析】A.是单质,既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A不合题意;
B.KOH是强碱,其水溶液和熔融状态下均能导电,属于电解质,B不合题意;
C.75%乙醇溶液是混合物,既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C不合题意;
D.蔗糖的水溶液和熔融状态下均不导电,属于非电解质,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2.下列物质属于非电解质,但水溶液能导电的是
A.B.石墨C.D.
【答案】D
【解析】A.是单质,既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A不符合题意;
B.石墨是碳单质,既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B不符合题意;
C.水溶液本身能电离出自由移动的H+和,属于电解质,C不符合题意;
D.溶于水中,与水反应生成氨水,氨水能电离出自由移动的铵根离子和OH-,溶液能导电,但由于不是NH3自身电离,属于非电解质,D符合题意;
故选D。
3.(2023·浙江·校联考一模)含共价键的强电解质的是
A.B.C.D.
【答案】B
【分析】强电解质:在水溶液中或熔融状态下能完全电离的化合物;弱电解质:在水溶液中不能完全电离的化合物。相邻原子之间通过共用电子对形成的化学键为共价键,据此判断。
【解析】A.氯化镁只含离子键,A错误;
B.硫酸氢钠是在水溶液中或熔融状态下能完全电离的化合物,属于强电解质,钠离子与硫酸氢根离子之间存在离子键,硫酸氢根离子内氧原子与硫原子、氢原子和氧原子之间存在共价键,B正确;
C.氨气为非电解质,C错误;
D.醋酸在水溶液中只能部分电离,属于弱电解质,D错误;
故答案为:B。
4.现有一种固体化合物X,X本身不导电,但在熔融状态下或溶于水中能够导电,下列关于该化合物X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X一定是电解质B.X可能是非电解质
C.X只能是盐D.X可以是任何化合物
【答案】A
【解析】该化合物熔融时可以导电,说明该化合物一定是电解质,A项正确,B、D两项错误;X为固体,则可能是盐,也可能是碱或金属氧化物,C项错误;
故选A。
5.下列物质在水溶液中的电离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A.B.
C.D.
【答案】A
【解析】A.NaHSO4的电离方程式为:,A正确;
B.Ba(OH)2的电离方程式为:,B错误;
C.FeCl3的电离方程式为:,C错误;
D.H2CO3是多元弱酸,故NaHCO3的电离方程式为:,D错误;
故答案为:A。
6.下列指定化学用语正确的是
A.NaHCO3的电离方程式:NaHCO3=Na++H++
B.HF的电离方程式:HF=H++F-
C.NaHSO4在水溶液中的电离方程式:NaHSO4=Na++H++
D.H2S的电离方程式:H2S⇌2H++S2-
【答案】C
【解析】A.碳酸是弱酸,NaHCO3的电离方程式为:NaHCO3=Na++、+H+,A错误;
B.氢氟酸为弱酸,部分电离:HFH++F-,B错误;
C.硫酸为强酸,NaHSO4在水溶液完全电离,电离方程式为:NaHSO4=Na++H++,C正确;
D.氢硫酸为二元弱酸,分两步电离,H2SH++HS-,HS-H++S2-,D错误;
故选C。
7.(2023·北京东城·统考一模)室温下,t1时刻向两个盛有50mL蒸馏水的烧杯中分别加入①1gCaCO3、②1g蔗糖,搅拌,最终分别得到悬浊液和澄清溶液,溶解过程中分散系的导电能力变化如图。
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
A.该实验可证明蔗糖不是电解质
B.该实验可证明碳酸钙是强电解质
C.当①中导电能力不变时,CaCO3(s)Ca2+(aq)+CO(aq)达到平衡
D.t2时刻,①中再加1gCaCO3,导电能力不变
【答案】B
【解析】A.由图可知,蔗糖溶解过程中分散系的导电能力基本不变,说明蔗糖为非电解质,故A正确;
B.碳酸钙难溶于水,但溶于水的碳酸钙完全电离,属于强电解质,故B错误;
C.由图可知,碳酸钙溶解过程中分散系的导电能力增强,当导电能力不变时,说明CaCO3(s)Ca2+(aq)+CO(aq)达到平衡,故C正确;
D.由图可知,难溶于水的碳酸钙在水中已达到溶解平衡,所以t2时刻,①中再加1g碳酸钙,溶液中的离子浓度不变,导电能力不变,故D正确;
故选B。
8.对于常温下溶液。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溶液中存在:
B.与混合后溶液呈酸性,则所得溶液中:
C.溶液加水稀释,升高
D.在水溶液中的电离方程式为:
【答案】B
【解析】A.根据质子守恒可知,在CH3COONa溶液中存在:,而c(CH3COO-)>c(CH3COOH),A错误;
B.与混合后溶液中的溶质为等物质的量的CH3COOH、CH3COONa和NaCl,溶液呈酸性说明CH3COOH的电离大于CH3COO-的水解,故所得溶液中有:,B正确;
C.溶液加水稀释,促进CH3COO-的水解,根据勒夏特列原理可知,溶液中c(OH-)减小,故溶液降低,C错误;
D.是可溶性盐,属于强电解质,其在水溶液中的电离方程式为:,D错误;
故答案为:B。
9.(2023·湖南怀化·统考二模)下列离子方程式正确的是
A.用氢氟酸在玻璃表面刻蚀花纹:
B.溶液中滴加稀氨水:
C.用氯化铁溶液蚀刻覆铜板:
D.将等物质的量浓度的和溶液以体积比1:1混合:
【答案】A
【解析】A.氢氟酸和二氧化硅反应生成水和气体,HF是弱酸在离子方程式中不能拆,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故A正确;
B.NH3H2O是弱碱,在离子方程式中不能拆,故B错误;
C.氯化铁和铜反应生成氯化亚铁和氯化铜,离子方程式为:,故C错误;
D.当OH-同时遇到NH、H+时,优先有H+反应,将等物质的量浓度的Ba(OH)2与NH4HSO4溶液以体积比1:1混合,Ba(OH)2电离出的OH-与NH4HSO4电离出的H+反应生成水,Ba(OH)2电离出的Ba2+与NH4HSO4电离出的反应生成BaSO4沉淀,反应的离子方程为:Ba2++2OH-+H+++ NH=BaSO4↓+H2O+NH3H2O,故D错误;
故选A。
10.(2023·广东·校联考一模)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是化学学科核心素养之一,下列反应方程式书写错误的是
A.醋酸除水垢(CaCO3):CaCO3+2CH3COOH=Ca2++2CH3COO-+H2O+CO2↑
B.向FeI2溶液中通入少量氯气:2I-+Cl2=2Cl-+I2
C.硫氰化钾检验溶液中是否存在Fe3+:Fe3++3SCN- =Fe(SCN)3↓
D.制备氢氧化亚铁时,白色沉淀会快速变为灰绿色最后变为红褐色的原因:4Fe(OH)2+O2+2H2O=4Fe(OH)3
【答案】C
【解析】A.醋酸为弱酸,CaCO3难溶于水,在离子方程式中,二者均应以化学式表示,则醋酸除水垢的离子方程式为CaCO3+2CH3COOH=Ca2++2CH3COO-+H2O+CO2↑,A项正确;
B.Fe2+和I-都能与Cl2反应,但I-的还原性比Fe2+强,所以I-先和氯气反应,向FeI2溶液中通入少量氯气的离子方程式为2I-+Cl2=2Cl-+I2,B项正确;
C.硫氰化钾检验Fe3+,形成的红色的Fe(SCN)3属于可溶但难电离的物质,离子方程式为Fe3++3SCN-=Fe(SCN)3,C项错误;
D.Fe2+具有较强还原性,容易被氧化,制备氢氧化亚铁时,Fe(OH)2被氧气氧化,白色沉淀迅速变为灰绿色最后变为红褐色:4Fe(OH)2+O2+2H2O=4Fe(OH)3,D项正确;
故选C。
11.(2023春·北京东城·高三北京二中校考开学考试)下列物质性质实验对应的离子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A.漂白粉溶液吸收后产生白色沉淀:
B.溶于氢碘酸:
C.同浓度同体积溶液与溶液混合:
D.用碳酸钠溶液处理锅炉水垢:
【答案】D
【解析】A. 漂白粉溶液吸收后产生碳酸钙沉淀和次氯酸,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故A错误;
B. 溶于氢碘酸生成碘化亚铁、碘单质、水,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故B错误;
C. 同浓度同体积溶液与溶液混合,与等物质的量反应生成硫酸铵、硫酸钠、水,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故C错误;
D. 用碳酸钠溶液处理锅炉水垢,沉淀硫酸钙转化为碳酸钙沉淀,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故D正确;
选D。
12.(2021·重庆·高考真题)25°时, 下列各组离子在指定溶液中一定能大量共存的是
A.1.0 ml·L-1氯化钡溶液中: Mg2+、K+、Br-、
B.1.0 ml·L-1硫酸中: A13+、 Na+、Cl-、
C.pH=1l 的氨水中: Fe2+、 Na+、、ClO-
D.pH=1的硝酸中: Fe3+、K+、I-、
【答案】B
【解析】A.Ba2+与生成BaSO4,不能大量共存,A项错误;
B.该条件下各离子之间不发生反应,可以大量共存,B项正确;C. Fe2+会与氨水反应生成Fe(OH)2沉淀,不能大量共存,C项错误;D.硝酸是强氧化剂会与具有还原性的I-发生氧化还原反应,不能大量共存,D项错误;答案选B。
13.(2023·福建莆田·统考二模)现有下列实验探究摩尔盐的化学性质。
下列离子方程式不能准确解释相应实验现象的是
A.①中溶液变红:、
B.②中产生白色沉淀:
C.③中溶液变黄:
D.④中产生有刺激性气体:
【答案】C
【解析】A.铵根离子、亚铁离子水解使得溶液显酸性,酸性溶液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色,能准确解释相应实验现象,A不符合题意;
B.硫酸根离子和钡离子生成硫酸钡白色沉淀,能准确解释相应实验现象,B不符合题意;
C.亚铁离子和硝酸根离子生成铁离子和一氧化氮气体,,不能准确解释相应实验现象,C符合题意;
D.铵根离子和氢氧根离子生成刺激性气体氨气,能准确解释相应实验现象,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14.(2023·辽宁·校联考二模)某溶液中可能存在K+、Na+、Fe2+、Al3+、SO、SO中的若干种(除水电离出的H+、OH-之外),并且每种离子的浓度均为0.2ml/L。为确定溶液的组成进行了如下实验:
i.取100mL原溶液,加入稀硝酸,产生气泡,该气泡遇空气立即变为红棕色。
ii.往i的溶液中加BaCl2溶液,产生难溶于水的白色沉淀。
下列有关判断正确的是
A.SO,Fe2+可能同时存在于溶液中
B.若溶液中有SO,则蘸取该溶液做焰色试验,可能观察到黄色火焰
C.溶液中可能有Al3+,一定没有SO
D.产生红棕色气体的离子方程式一定是3Fe2++4H++NO=3Fe3++NO↑
【答案】B
【分析】i.取100mL原溶液,加入稀硝酸,产生气泡,该气泡遇空气立即变为红棕色,则含有还原性的离子或;ii.往i的溶液中加BaCl2溶液,产生难溶于水的白色沉淀,则为硫酸钡沉淀。由电荷守恒分析出该溶液可能有两种组成,一种是,。一种是,,。
【解析】A.,因双水解而不可能同时存在,只能二选一,A选项错误。
B.若溶液中有,则含有,,做焰色试验,可能观察到黄色火焰,B选项正确。
C.据分析,溶液中不可能有,故C选项错误。
D.产生红棕色气体的离子方程式可能是,也可能是和反应,故D选项错误。
故选B。
易错类型03 离子反应
【易错点01】分辨不清电解质和非电解质
【易错点02】误认为强电解质溶液的导电能力一定强于弱电解质溶液
【易错点03】不能正确书写几种类型的电离方程式
【易错点04】离子方程式的书写常见误区
【易错点05】离子共存判断的几种隐含条件和限制条件
【易错点06】进行离子的检验和推断时不能排除干扰离子
易错点1 分辨不清电解质和非电解质
【分析】
(1)电解质和非电解质都属于化合物,单质、混合物既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
(2)单质和混合物既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
(3)电解质强弱与化合物类型无关,强电解质不一定是离子化合物,如H2SO4,弱电解质不一定共价化合物,如AlCl3。
(4)电解质不一定导电,如固体NaCl、液态HCl均不导电;导电的物质不一定是电解质,如金属单质、盐酸均可导电,但都不是电解质。
(5)有些化合物的水溶液虽然能导电,但溶液中导电的离子不是其自身电离产生的,故这些化合物不属于电解质,而属于非电解质,如SO2、NH3等。
易错点2 误认为强电解质溶液的导电能力一定强于弱电解质溶液
【分析】(1)电解质的强弱与电解质溶液导电能力的强弱、溶解性大小没有必然联系。如CaCO3的溶解度很小,其溶液导电能力很弱,但属于强电解质。
(2)溶液导电性强弱与自由离子的浓度及离子所带的电荷数有关,与电解质强弱无直接关系。
易错点3 不能正确书写几种类型的电离方程式
【分析】(1)强酸、强碱、大多数盐溶于水能完全电离,用“===”表示。如Na2SO4===eq \a\vs4\al(2Na++SO\\al(2-,4)),HCl===eq \a\vs4\al(H++Cl-),Ba(OH)2===Ba2++2OH-。部分酸式盐在水溶液中的电离:弱酸的酸式酸根不拆开,强酸的酸式酸根拆成离子形式。如NaHCO3===eq \a\vs4\al(Na++HCO\\al(-,3))。
(2)原子团不可拆分。如KClO3的电离方程式为KClO3===K++ClOeq \\al(-,3)。
(3)要遵循质量守恒定律,即在方程式两边原子的种类和数目相同。
(4)NaHSO4溶液中电离出Na+、H+、SOeq \\al(2-,4)。NaHSO4熔融状态下电离出Na+、HSOeq \\al(-,4)。
(5)弱电解质的电离方程式中用“”连接。多元弱酸,分步电离,分步书写,且第一步的电离程度远大于第二步的电离程度;多元弱碱,分步电离,一步书写;弱酸的酸式盐,“强中有弱”。
易错点4 离子方程式的书写常见误区
【分析】1.常见陷阱
(1)“拆分”陷阱
离子方程式的正误判断中,常常设置物质是否能“拆分陷阱”,氧化物、弱电解质、沉淀、多元弱酸的酸式酸根(HSOeq \\al(-,4)除外)在离子方程式中均不能拆分。在复习时,应熟记常见的弱电解质、溶解度表及常见多元弱酸的酸式酸根。
如:硫酸铝溶液中加入过量氨水:Al3++3OH-===Al(OH)3↓(×)
向CuSO4溶液中通入H2S气体:Cu2++S2-===CuS↓(×)
(2)“守恒”陷阱
离子方程式除符合质量守恒外,还应符合电荷守恒,做题时往往只注意质量守恒,而忽略电荷守恒,这也是命题者经常设置的“陷阱”。
如:向水中加入一小块钠:Na+2H2O===Na++2OH-+H2↑(×)
向稀硝酸中加入铜片:Cu+2H++NOeq \\al(-,3)===Cu2++NO↑+H2O(×)
(3)“原理”陷阱
离子反应应符合客观事实,而命题者往往设置不符合“反应原理”的陷阱,如Fe和非氧化性酸反应应生成
Fe2+,金属和氧化性酸反应不生成H2,忽略隐含反应,不符合配比关系,“===”“”使用是否正确以及反应条件等。
如:Fe和稀硝酸反应:Fe+2H+===Fe2++H2↑(×)
Fe(OH)3和HI的反应:Fe(OH)3+3H+===Fe3++3H2O(×)
(4)“量比”陷阱
在离子方程式正误判断中,做题时往往忽略相对量的影响,命题者往往设置“离子方程式正确,但不符合相对量”的陷阱。突破“陷阱”的方法一是审准“相对量”的多少,二是看离子反应是否符合该量。
如:向Ca(ClO)2溶液中通入少量CO2:ClO-+H2O+CO2===HClO+HCOeq \\al(-,3)(×)
少量Ca(OH)2和NaHCO3溶液反应:Ca2++OH-+HCOeq \\al(-,3)===CaCO3↓+H2O(×)
向FeBr2溶液中通入等量Cl2:2Fe2++4Br-+3Cl2===2Fe3++2Br2+6Cl-(×)
2.判断离子方程式正误的4个角度
易错点5 离子共存判断的几种隐含条件和限制条件
【分析】1.隐含条件
(1)溶液颜色
几种常见离子的颜色:
(2)溶液的酸、碱性
①在强酸性溶液中,OH-及弱酸根阴离子(如COeq \\al(2-,3)、SOeq \\al(2-,3)、S2-、CH3COO-等)不能大量存在。
②在强碱性溶液中,H+及弱碱阳离子(如NH4+、Al3+、Fe3+等)不能大量存在。
(3)种特殊情况
①AlOeq \\al(-,2)与HCO3-不能大量共存:AlOeq \\al(-,2)+HCO3-+H2O===Al(OH)3↓+COeq \\al(2-,3)。
②“NO3-+H+”组合具有强氧化性,能与S2-、Fe2+、I-、SOeq \\al(2-,3)等还原性的离子因发生氧化还原反应而不能大量共存。
③NH4+与CH3COO-、COeq \\al(2-,3),Mg2+与HCO3-等组合中,虽然两种离子都能水解且水解相互促进,但总的水解程度仍很小,它们在溶液中仍能大量共存。
2.离子共存判断中常见的限制条件
【易错点06】进行离子的检验和推断时不能排除干扰离子
离子检验中的常见干扰离子以及排除措施
突破1 分辨不清电解质和非电解质
【例1】(2022·浙江·统考高考真题)下列物质属于非电解质的是
A.CH4B.KIC.NaOHD.CH3COOH
易错分析:CH4属于有机物,在水溶液中和熔融状态下均不导电。
【答案】A
【解析】A.CH4属于有机物,在水溶液中和熔融状态下均不导电的化合物,为非电解质,故A符合题意;
B.KI属于盐,在水溶液中和熔融状态下能导电的化合物,为电解质,故B不符合题意;
C.NaOH属于碱,在水溶液中和熔融状态下能导电的化合物,为电解质,故C不符合题意;
D.CH3COOH属于酸,在水溶液中能电离出H+离子和CH3COO-离子,即CH3COOH是在水溶液中导电的化合物,为电解质,故D不符合题意;
答案为A。
【变式1-1】下列属于强电解质的是
A.氯水B.HClOC.D.
【答案】D
【解析】A.氯水为氯气的水溶液,是混合物,不属于电解质,A不符合题意;
B.HClO为一元弱酸,属于弱电解质,B不符合题意;
C.为一元弱碱,属于弱电解质,C不符合题意;
D.属于盐,虽然难溶于水,但溶于水的部分完全电离,为强电解质,D符合题意;
故选D。
【变式1-2】下列物质属于电解质且能导电的是
A.盐酸B.熔融氯化钙C.蔗糖D.乙醇
【答案】B
【解析】A.盐酸是HCl的水溶液,属于混合物,不是化合物,因此不属于电解质,A错误;
B.熔融氯化钙电离产生自由移动的Ca2+、Cl-而能够导电,因此该物质是电解质,B正确;
C.蔗糖是由分子构成的共价化合物,在水溶液中和熔融状态下都不能发生电离而导电,因此蔗糖属于非电解质,C错误;
D.乙醇是由分子构成的共价化合物,在水溶液中和熔融状态下都不能够发生电离,因而不能够导电,因此乙醇属于非电解质,D错误;
故合理选项是B。
【变式1-3】(2023·浙江·校联考模拟预测)下列物质在熔融状态下不导电且属于电解质是
A.B.C.D.
【答案】B
【解析】A.Cu是金属单质,在熔融状态下导电,但不属于电解质,故A不选;
B.是共价化合物,在熔融状态下不导电,属于电解质,故B选;
C.是电解质,在熔融状态下能导电,故C不选;
D.是非电解质,在熔融状态下不导电,故D不选;
故选B。
突破2 误认为强电解质溶液的导电能力一定强于弱电解质溶液
【例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CO2的水溶液能导电,所以CO2是电解质
B.BaSO4难溶于水,其水溶液的导电能力极弱,所以BaSO4的电离方程式为BaSO4Ba2++SOeq \\al(2-,4)
C.液溴不导电,所以溴是非电解质
D.强电解质溶液的导电能力不一定比弱电解质溶液的导电能力强
【答案】D
【解析】A中是因为CO2+H2OH2CO3,H2CO3电离出H+和HCOeq \\al(-,3)从而使溶液导电,而不是CO2自身电离,因此H2CO3是电解质,CO2是非电解质,A错误;电解质强弱的划分是根据其电离的程度,而不是根据其溶解度的大小,BaSO4溶解度很小,但溶于水的BaSO4完全电离,所以BaSO4是强电解质,不能用“”,B错误;电解质和非电解质都是化合物,液溴是单质,C错误;电解质导电能力的强弱与溶液中自由移动的离子的浓度大小以及所带的电荷多少有关,所以强电解质溶液的导电性不一定比弱电解质溶液的导电性强,D正确。
【变式2-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溶于水得到的氯水能导电,所以是电解质
B.只有在电流作用下才能电离成、和
C.强电解质溶液的导电能力不一定都强;弱电解质溶液的导电能力不一定都弱
D.难溶于水,故B是弱电解质;醋酸铅易溶于水,故醋酸铅是强电解质
【答案】C
【解析】A.是单质,既不是电解质又不是非电解质,故A错误;
B.溶于水电离成、和,故B错误;
C.溶液的导电能力与离子浓度有关,强电解质溶液的导电能力不一定都强,弱电解质溶液的导电能力不一定都弱,故C正确;
D.电解质强弱与溶解性无关,B是强电解质,醋酸铅是弱电解质,故D错误;
选C。
突破3 几种类型电离方程式的书写
【例3】下列电离方程式正确的是
A.B.
C.D.
易错分析:①离子的角标应写到其计量数的位置。②弱酸根离子不能拆写。
【答案】C
【解析】A.电荷不守恒,H+的角标应写到其计量数的位置,正确的电离方程式为,A错误;
B.电荷不守恒,OH-的角标应写到其计量数的位置,正确的电离方程式为,B错误;
C.原子、电荷均守恒,硫酸铝的电离方程式正确,C正确;
D.是弱酸碳酸的酸式酸根,在水溶液中不拆写成,正确的电离方程式为,D错误;
故选C。
【变式3-1】(2023·海南省直辖县级单位·统考模拟预测)下列电离方程式正确的是
A.B.
C.D.
【答案】AB
【解析】A.硫酸铜在水溶液中发生完全电离,生成铜离子和硫酸根离子,其电离方程式为:,A正确;
B.属于铵盐,在水溶液中完全电离,其电离方程式为:,B正确;
C.碳酸钠在水溶液中按离子构成可电离出2个钠离子和1个碳酸根离子,其电离方程式为:,C错误;
D.是由钾离子与氯酸根离子构成,在水溶液中的电离方程式为:,D错误;
故选AB。
【变式3-2】(2023·辽宁大连·大连八中校考模拟预测)下列化学用语错误的是
A.的VSEPR模型:
B.基态原子的价电子轨道表示式:
C.的电子式:
D.在水溶液中的电离方程式:
【答案】D
【解析】A.水的孤电子对为=2,所以其VSEPR模型:,A正确;
B.基态原子的价电子排布式为3s23p5,所以其轨道表示式:,B正确;
C.二氧化碳中各原子满足8电子稳定状态,所以中心碳原子与氧原子分别共用两对电子对,CO2的电子式:,C正确;
D.在水溶液中完全电离生成钾离子、氢离子和硫酸氢根离子,所以其电离方程式为:,D错误;
故选D。
突破4 离子方程式的书写常见误区
【例4】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不正确的是
A.通入溶液:
B.硅酸钠溶液通入过量:
C.硫酸氢铵溶液中滴入少量溶液:
D.通入溶液中:
【答案】C
【解析】A.通入溶液生成硫化铜沉淀和硫酸:,A正确;
B.硅酸钠溶液通入过量生成硅酸和碳酸氢钠:,B正确;
C.硫酸氢铵溶液中滴入少量溶液,氢氧化钡完全反应,氢离子和氢氧根离子生成水:,C错误;
D.通入溶液中生成铁离子和硫酸根离子:,D正确;
故选C。
【例5】下列离子方程式正确的是
A.足量的CO2通入饱和碳酸钠溶液中:CO2+CO+H2O=2HCO
B.酸性条件下KIO3溶液与KI溶液反应生成I2:5I-+IO+3H2O=3I2+6OH-
C.向NH4Al(SO4)2溶液中滴入Ba(OH)2使SO恰好完全反应:2Ba2++4OH-+Al3++2SO=BaSO4↓+AlO+2H2O
D.NH4HSO3溶液中逐滴加入足量的Ba(OH)2溶液:NH+HSO+Ba2++2OH-=BaSO3↓+NH3·H2O+H2O
【答案】D
【解析】A.由于碳酸氢钠的溶解度较小,足量的CO2通入饱和碳酸钠溶液中会析出碳酸氢钠晶体,离子方程式应为2Na++CO2+CO+H2O=2NaHCO3,A错误;
B.酸性条件不会有氢氧根生成,正确离子方程式为5I-+IO+6H+=3I2+3H2O,B错误;
C.铵根也可以和氢氧根反应,SO恰好完全反应时应生成氢氧化铝沉淀,正确离子方程式为2Ba2++4OH-+Al3++NH 2SO=2BaSO4↓+Al(OH)3↓+NH3·H2O,C错误;
D.NH4HSO3溶液中逐滴加入足量的Ba(OH)2溶液生成亚硫酸钡沉淀和一水合氨,D正确;
综上所述答案为D。
【变式4-1】(2023春·河北石家庄·高三石家庄二中校考开学考试)能正确表示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A.硫化钠溶液和硝酸混合:
B.明矾溶液与过量氨水混合:
C.溶液与一定量氯气反应转移的电子数为时,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D.向NaClO溶液中通入少量:
【答案】C
【解析】A.硫化钠溶液和硝酸混合的离子方程式为:3S2-+8H++2NO=3S↓+2NO↑+4H2O,故A错误;
B.明矾溶液与过量氨水混合,离子方程式为: Al3++3NH3•H2O=Al(OH)3↓+3,故B错;
C.和Cl2反应过程中,Cl2先将Fe2+氧化为Fe3+,然后将Br-氧化为Br2,溶液与一定量氯气反应转移的电子数为时,说明生成1ml的Fe3+和0.5ml Br2,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故C正确;
D.向NaClO溶液中通入少量SO2,离子方程式:3ClO-+H2O+SO2═SO+2HClO+Cl-,故D错误;
故选C。
【变式4-2】(2023·广东佛山·统考一模)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正确的是
A.向溶液中滴加溶液:
B.向中投入固体:
C.向溶液通入:
D.用醋酸溶解石灰石:
【答案】D
【解析】A.向溶液中滴加溶液生成Fe3+化合价升高,则H2O2中的O的化合价降低为-2价,故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A错误;
B.向中投入固体该反应中Na2O2既是氧化剂又是还原剂,故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B错误;
C.已知H2S是弱酸,离子方程式书写不能拆,故向溶液通入的离子方程式为:,C错误;
D.用醋酸溶解石灰石的离子方程式为:,D正确;
故答案为:D。
突破5 离子共存判断的几种隐含条件和限制条件
【例5】常温下,下列各组离子在指定溶液中一定能大量共存的是
A.1.0 ml·L-1的KNO3溶液中:H+、Fe2+、Cl-、SOeq \\al(2-,4)
B.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的溶液中:NHeq \\al(+,4)、Ba2+、AlOeq \\al(-,2)、Cl-
C.pH=12的溶液中:K+、Na+、CH3COO-、Br-
D.滴加几滴KSCN溶液显血红色的溶液中:NHeq \\al(+,4)、Mg2+、I-、Cl-
C【解析】H+、Fe2+、NOeq \\al(-,3)之间能够发生氧化还原反应,不能大量共存,故A错误;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的溶液为酸性溶液,溶液中存在大量H+,H+与AlOeq \\al(-,2)在溶液中能够反应,且NHeq \\al(+,4)与AlOeq \\al(-,2)会发生相互促进水解,不能大量共存,故B错误;pH=12的溶液显碱性,OH-与K+、Na+、CH3COO-、Br-不反应,且K+、Na+、CH3COO-、Br-之间也不反应,可大量共存,故C正确;滴加几滴KSCN溶液显血红色的溶液中含有Fe3+,Fe3+、I-能够发生氧化还原反应,不能大量共存,故D错误。
【变式5-1】(2023·广东汕头·统考一模)离子鉴别能让我们感受微观世界的神奇。下列在透明溶液中能大量共存的离子组是
A.、、、B.、、、
C.、、、D.、、、
【答案】A
【解析】A.该组离子彼此不发生反应可以大量共存,故A正确;
B.与能发生氧化还原反应,不能大量共存,故B错误;
C.与和均能发生完全双水解,不能大量共存,故C错误;
D.与能反应,不能大量共存,故D错误;
故选:A。
【变式5-2】(2023·重庆九龙坡·重庆市育才中学校考三模)常温下,下列各组离子在给定溶液中可能大量共存的是
A.在酸性溶液中:
B.溶液:
C.能使酚酞变红的溶液中:
D.加入铝片产生的溶液中:
【答案】D
【解析】A.在酸性溶液中之间发生氧化还原反应,不能大量共存,A不符合;
B.溶液中之间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生成氯气,不能大量共存,B不符合;
C.能使酚酞变红的溶液显碱性,均与氢氧根离子反应,不能大量共存,C不符合;
D.加入铝片产生的溶液如果显碱性,之间不反应,可以大量共存,D符合;
答案选D。
突破6 进行离子的检验和推断时不能排除干扰离子
【例7】(2022·全国乙卷)某白色粉末样品,可能含有、、和。取少量样品进行如下实验:
①溶于水,得到无色透明溶液
②向①的溶液中滴加过量稀盐酸,溶液变浑浊,有刺激性气体逸出。离心分离。
③取②的上层清液,向其中滴加溶液有沉淀生成。
该样品中确定存在的是
A.B.
C.D.
【答案】A
【解析】由题意可知,①取少量样品溶于水得到无色透明溶液,说明固体溶于水且相互之间能共存,②向①的溶液中滴加过量稀盐酸,溶液变浑浊,有刺激性气体放出,说明固体中存在Na2S2O3,发生反应S2O+2H+=S↓+H2O+SO2↑,离心分离,③取②的上层清液,向其中滴加BaCl2溶液,有沉淀生成,则沉淀为BaSO4,说明固体中存在Na2SO4,不能确定是否有Na2SO3和Na2CO3,Na2SO3与过量盐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硫,Na2CO3与过量盐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而这些现象可以被Na2S2O3与过量盐酸反应的现象覆盖掉,综上分析,该样品中确定存在的是:Na2SO4、Na2S2O3,
答案选A。
【变式6-1】(2023春·湖南长沙·高三雅礼中学校考阶段练习)有一澄清透明的溶液,只可能含有大量的Fe3+、Fe2+、H+、Al3+、AlO、CO、NO七种离子中的几种,向该溶液中逐滴滴入1ml•L-1NaOH溶液一定体积后才产生沉淀。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溶液中可能含有AlOB.溶液中可能含有Fe2+
C.溶液中一定不含Al3+D.溶液中一定含有NO
【答案】D
【分析】澄清透明的溶液,只可能含有大量的、、、、、、七种离子中的几种,向该溶液中逐滴滴入1NaOH溶液一定体积后才产生沉淀,说明溶液中一定含有,和、不能大量共存,则一定没有、,溶液中必有阴离子,则一定有,酸性条件下,具有强氧化性,和能发生氧化还原反应,则一定不存在,加入NaOH一定体积后才有沉淀生成,则、至少含一种,所以溶液中一定含有、,一定不含有、、,而、至少含一种,以此解答。
【解析】A.由分析可知,溶液中一定不含有,故A错误;
B.由分析可知,溶液中一定不含有,故B错误;
C.由分析可知,溶液中含有、至少一种,故C错误;
D.由分析可知,溶液中含有、,故D正确;
故选D。
【变式6-2】(2023·安徽马鞍山·统考一模)某溶液仅由 、Cl-、 、、、Fe3+、Al3+和K+中的若干种离子组成,且各离子浓度相等,取适量溶液进行如下实验:
①取该溶液加入过量NaOH溶液,加热,产生无色气体;
②将①过滤、洗涤、灼烧,得到固体a;
③向上述滤液中加足量BaCl2 溶液,产生白色沉淀:
根据以上实验,下列推断错误的是
A.根据操作①,推断一定存在
B.②中固体a为氧化铁
C.原溶液中一定不存在 、Al3+,可能含有K+
D.说明原溶液中一定存在、Cl-、、、Fe3+、
【答案】C
【分析】加入过量的碱产生气体为NH3,溶液有。信息②知加入过量的碱产生了沉淀Fe(OH)3,溶液中有Fe3+,与Fe3+会发生双水解不能共存,则溶液中不存在。信息③知加溶液中有。
【解析】A.由上分析溶液中一定有,A项正确;
B.Fe(OH)3受热分解为氧化铁Fe2O3,B项正确;
C.由上分析溶液中一定有 和Fe3+而阴离子有,又溶液中各离子浓度相同,溶液中电荷不守恒,所以一定还有Cl-和。溶液中这五种离子刚好电荷守恒,所以一定不存在和Al3+、K+,C项错误;
D.由C项分析溶液中一定存在 、Fe3+、 、Cl-和,D项正确;
故选C。
1.下列属于非电解质的是
A.B.KOHC.75%乙醇溶液D.蔗糖
【答案】D
【分析】电解质是指在水溶液或熔融状态下能够导电的化合物,而在水溶液和熔融状态下均不能导电的化合物为非电解质,据此定义解题。
【解析】A.是单质,既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A不合题意;
B.KOH是强碱,其水溶液和熔融状态下均能导电,属于电解质,B不合题意;
C.75%乙醇溶液是混合物,既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C不合题意;
D.蔗糖的水溶液和熔融状态下均不导电,属于非电解质,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2.下列物质属于非电解质,但水溶液能导电的是
A.B.石墨C.D.
【答案】D
【解析】A.是单质,既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A不符合题意;
B.石墨是碳单质,既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B不符合题意;
C.水溶液本身能电离出自由移动的H+和,属于电解质,C不符合题意;
D.溶于水中,与水反应生成氨水,氨水能电离出自由移动的铵根离子和OH-,溶液能导电,但由于不是NH3自身电离,属于非电解质,D符合题意;
故选D。
3.(2023·浙江·校联考一模)含共价键的强电解质的是
A.B.C.D.
【答案】B
【分析】强电解质:在水溶液中或熔融状态下能完全电离的化合物;弱电解质:在水溶液中不能完全电离的化合物。相邻原子之间通过共用电子对形成的化学键为共价键,据此判断。
【解析】A.氯化镁只含离子键,A错误;
B.硫酸氢钠是在水溶液中或熔融状态下能完全电离的化合物,属于强电解质,钠离子与硫酸氢根离子之间存在离子键,硫酸氢根离子内氧原子与硫原子、氢原子和氧原子之间存在共价键,B正确;
C.氨气为非电解质,C错误;
D.醋酸在水溶液中只能部分电离,属于弱电解质,D错误;
故答案为:B。
4.现有一种固体化合物X,X本身不导电,但在熔融状态下或溶于水中能够导电,下列关于该化合物X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X一定是电解质B.X可能是非电解质
C.X只能是盐D.X可以是任何化合物
【答案】A
【解析】该化合物熔融时可以导电,说明该化合物一定是电解质,A项正确,B、D两项错误;X为固体,则可能是盐,也可能是碱或金属氧化物,C项错误;
故选A。
5.下列物质在水溶液中的电离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A.B.
C.D.
【答案】A
【解析】A.NaHSO4的电离方程式为:,A正确;
B.Ba(OH)2的电离方程式为:,B错误;
C.FeCl3的电离方程式为:,C错误;
D.H2CO3是多元弱酸,故NaHCO3的电离方程式为:,D错误;
故答案为:A。
6.下列指定化学用语正确的是
A.NaHCO3的电离方程式:NaHCO3=Na++H++
B.HF的电离方程式:HF=H++F-
C.NaHSO4在水溶液中的电离方程式:NaHSO4=Na++H++
D.H2S的电离方程式:H2S⇌2H++S2-
【答案】C
【解析】A.碳酸是弱酸,NaHCO3的电离方程式为:NaHCO3=Na++、+H+,A错误;
B.氢氟酸为弱酸,部分电离:HFH++F-,B错误;
C.硫酸为强酸,NaHSO4在水溶液完全电离,电离方程式为:NaHSO4=Na++H++,C正确;
D.氢硫酸为二元弱酸,分两步电离,H2SH++HS-,HS-H++S2-,D错误;
故选C。
7.(2023·北京东城·统考一模)室温下,t1时刻向两个盛有50mL蒸馏水的烧杯中分别加入①1gCaCO3、②1g蔗糖,搅拌,最终分别得到悬浊液和澄清溶液,溶解过程中分散系的导电能力变化如图。
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
A.该实验可证明蔗糖不是电解质
B.该实验可证明碳酸钙是强电解质
C.当①中导电能力不变时,CaCO3(s)Ca2+(aq)+CO(aq)达到平衡
D.t2时刻,①中再加1gCaCO3,导电能力不变
【答案】B
【解析】A.由图可知,蔗糖溶解过程中分散系的导电能力基本不变,说明蔗糖为非电解质,故A正确;
B.碳酸钙难溶于水,但溶于水的碳酸钙完全电离,属于强电解质,故B错误;
C.由图可知,碳酸钙溶解过程中分散系的导电能力增强,当导电能力不变时,说明CaCO3(s)Ca2+(aq)+CO(aq)达到平衡,故C正确;
D.由图可知,难溶于水的碳酸钙在水中已达到溶解平衡,所以t2时刻,①中再加1g碳酸钙,溶液中的离子浓度不变,导电能力不变,故D正确;
故选B。
8.对于常温下溶液。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溶液中存在:
B.与混合后溶液呈酸性,则所得溶液中:
C.溶液加水稀释,升高
D.在水溶液中的电离方程式为:
【答案】B
【解析】A.根据质子守恒可知,在CH3COONa溶液中存在:,而c(CH3COO-)>c(CH3COOH),A错误;
B.与混合后溶液中的溶质为等物质的量的CH3COOH、CH3COONa和NaCl,溶液呈酸性说明CH3COOH的电离大于CH3COO-的水解,故所得溶液中有:,B正确;
C.溶液加水稀释,促进CH3COO-的水解,根据勒夏特列原理可知,溶液中c(OH-)减小,故溶液降低,C错误;
D.是可溶性盐,属于强电解质,其在水溶液中的电离方程式为:,D错误;
故答案为:B。
9.(2023·湖南怀化·统考二模)下列离子方程式正确的是
A.用氢氟酸在玻璃表面刻蚀花纹:
B.溶液中滴加稀氨水:
C.用氯化铁溶液蚀刻覆铜板:
D.将等物质的量浓度的和溶液以体积比1:1混合:
【答案】A
【解析】A.氢氟酸和二氧化硅反应生成水和气体,HF是弱酸在离子方程式中不能拆,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故A正确;
B.NH3H2O是弱碱,在离子方程式中不能拆,故B错误;
C.氯化铁和铜反应生成氯化亚铁和氯化铜,离子方程式为:,故C错误;
D.当OH-同时遇到NH、H+时,优先有H+反应,将等物质的量浓度的Ba(OH)2与NH4HSO4溶液以体积比1:1混合,Ba(OH)2电离出的OH-与NH4HSO4电离出的H+反应生成水,Ba(OH)2电离出的Ba2+与NH4HSO4电离出的反应生成BaSO4沉淀,反应的离子方程为:Ba2++2OH-+H+++ NH=BaSO4↓+H2O+NH3H2O,故D错误;
故选A。
10.(2023·广东·校联考一模)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是化学学科核心素养之一,下列反应方程式书写错误的是
A.醋酸除水垢(CaCO3):CaCO3+2CH3COOH=Ca2++2CH3COO-+H2O+CO2↑
B.向FeI2溶液中通入少量氯气:2I-+Cl2=2Cl-+I2
C.硫氰化钾检验溶液中是否存在Fe3+:Fe3++3SCN- =Fe(SCN)3↓
D.制备氢氧化亚铁时,白色沉淀会快速变为灰绿色最后变为红褐色的原因:4Fe(OH)2+O2+2H2O=4Fe(OH)3
【答案】C
【解析】A.醋酸为弱酸,CaCO3难溶于水,在离子方程式中,二者均应以化学式表示,则醋酸除水垢的离子方程式为CaCO3+2CH3COOH=Ca2++2CH3COO-+H2O+CO2↑,A项正确;
B.Fe2+和I-都能与Cl2反应,但I-的还原性比Fe2+强,所以I-先和氯气反应,向FeI2溶液中通入少量氯气的离子方程式为2I-+Cl2=2Cl-+I2,B项正确;
C.硫氰化钾检验Fe3+,形成的红色的Fe(SCN)3属于可溶但难电离的物质,离子方程式为Fe3++3SCN-=Fe(SCN)3,C项错误;
D.Fe2+具有较强还原性,容易被氧化,制备氢氧化亚铁时,Fe(OH)2被氧气氧化,白色沉淀迅速变为灰绿色最后变为红褐色:4Fe(OH)2+O2+2H2O=4Fe(OH)3,D项正确;
故选C。
11.(2023春·北京东城·高三北京二中校考开学考试)下列物质性质实验对应的离子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A.漂白粉溶液吸收后产生白色沉淀:
B.溶于氢碘酸:
C.同浓度同体积溶液与溶液混合:
D.用碳酸钠溶液处理锅炉水垢:
【答案】D
【解析】A. 漂白粉溶液吸收后产生碳酸钙沉淀和次氯酸,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故A错误;
B. 溶于氢碘酸生成碘化亚铁、碘单质、水,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故B错误;
C. 同浓度同体积溶液与溶液混合,与等物质的量反应生成硫酸铵、硫酸钠、水,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故C错误;
D. 用碳酸钠溶液处理锅炉水垢,沉淀硫酸钙转化为碳酸钙沉淀,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故D正确;
选D。
12.(2021·重庆·高考真题)25°时, 下列各组离子在指定溶液中一定能大量共存的是
A.1.0 ml·L-1氯化钡溶液中: Mg2+、K+、Br-、
B.1.0 ml·L-1硫酸中: A13+、 Na+、Cl-、
C.pH=1l 的氨水中: Fe2+、 Na+、、ClO-
D.pH=1的硝酸中: Fe3+、K+、I-、
【答案】B
【解析】A.Ba2+与生成BaSO4,不能大量共存,A项错误;
B.该条件下各离子之间不发生反应,可以大量共存,B项正确;C. Fe2+会与氨水反应生成Fe(OH)2沉淀,不能大量共存,C项错误;D.硝酸是强氧化剂会与具有还原性的I-发生氧化还原反应,不能大量共存,D项错误;答案选B。
13.(2023·福建莆田·统考二模)现有下列实验探究摩尔盐的化学性质。
下列离子方程式不能准确解释相应实验现象的是
A.①中溶液变红:、
B.②中产生白色沉淀:
C.③中溶液变黄:
D.④中产生有刺激性气体:
【答案】C
【解析】A.铵根离子、亚铁离子水解使得溶液显酸性,酸性溶液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色,能准确解释相应实验现象,A不符合题意;
B.硫酸根离子和钡离子生成硫酸钡白色沉淀,能准确解释相应实验现象,B不符合题意;
C.亚铁离子和硝酸根离子生成铁离子和一氧化氮气体,,不能准确解释相应实验现象,C符合题意;
D.铵根离子和氢氧根离子生成刺激性气体氨气,能准确解释相应实验现象,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14.(2023·辽宁·校联考二模)某溶液中可能存在K+、Na+、Fe2+、Al3+、SO、SO中的若干种(除水电离出的H+、OH-之外),并且每种离子的浓度均为0.2ml/L。为确定溶液的组成进行了如下实验:
i.取100mL原溶液,加入稀硝酸,产生气泡,该气泡遇空气立即变为红棕色。
ii.往i的溶液中加BaCl2溶液,产生难溶于水的白色沉淀。
下列有关判断正确的是
A.SO,Fe2+可能同时存在于溶液中
B.若溶液中有SO,则蘸取该溶液做焰色试验,可能观察到黄色火焰
C.溶液中可能有Al3+,一定没有SO
D.产生红棕色气体的离子方程式一定是3Fe2++4H++NO=3Fe3++NO↑
【答案】B
【分析】i.取100mL原溶液,加入稀硝酸,产生气泡,该气泡遇空气立即变为红棕色,则含有还原性的离子或;ii.往i的溶液中加BaCl2溶液,产生难溶于水的白色沉淀,则为硫酸钡沉淀。由电荷守恒分析出该溶液可能有两种组成,一种是,。一种是,,。
【解析】A.,因双水解而不可能同时存在,只能二选一,A选项错误。
B.若溶液中有,则含有,,做焰色试验,可能观察到黄色火焰,B选项正确。
C.据分析,溶液中不可能有,故C选项错误。
D.产生红棕色气体的离子方程式可能是,也可能是和反应,故D选项错误。
故选B。
易错类型04 氧化还原反应
【易错点01】不能正确辨析氧化还原反应有关概念
【易错点02】不能正确判断物质氧化性或还原性强弱
【易错点03】不能利用氧化还原反应规律判断反应能否进行
【易错点04】不能利用氧化还原反应规律判断反应物的反应顺序
【易错点05】不能正确书写陌生的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
【易错点06】不能利用守恒律进行氧化还原反应综合判断与计算
易错点1 不能正确辨析氧化还原反应有关概念
【分析】1.理清两条概念线索
2.三步解答氧化还原反应概念的相关题目:
易错点2 不能正确判断物质氧化性或还原性强弱
【分析】物质的氧化性(或还原性)的强弱与得失电子的难易程度有关,与得失电子的数目无关,但外界因素(如反应条件、反应物浓度、酸碱性等)也影响物质的氧化性(或还原性)。例如,NO eq \\al(\s\up1(-),\s\d1(3)) 在酸性条件下具有强氧化性,但在中性或碱性条件几乎不表现氧化性。
易错点3 不能利用氧化还原反应规律判断反应能否进行
【分析】含不同价态同种元素的物质间发生氧化还原反应时,该元素价态的变化一定遵循“高价+低价→中间价”,而不会出现交叉现象。简记为“两相靠,不相交”。例如,不同价态硫之间可以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的是①②③④。
注:⑤中不会出现H2S转化为SO2而H2SO4转化为S的情况。
易错点4 不能利用氧化还原反应规律判断反应物的反应顺序
【分析】
1.难易律
(1)内容:越易失电子的物质,失去电子后就越难得电子,越易得电子的物质,得到后就越难失电子,一种氧化剂同时和几种还原剂相遇时,还原性最强的优先发生反应;同理,一种还原剂同时和几种氧化剂相遇时,氧化性最强的优先发生反应。
可把常见微粒的氧化性、还原性按强弱以位置前后的形式排列:
(2)应用:①判断物质的稳定性;②判断物质反应的先后顺序,即左上方的一种氧化剂可氧化它右下方的还原性微粒.若有多种,则优先氧化较右下方的微粒;③选择合适的氧化剂或还原剂,如要氧化Fe2+而Br-不被氧化,则可选择Br2;④判断氧化性微粒、还原性微粒能否共成。虚线所指两种微粒一定能发生反应,故不共存;实线所指微粒能共存.
2.(1)在浓度相差不大的溶液中,若同时含有多种还原剂,加入氧化剂时,将按照物质的还原性由强到弱的顺序依次发生反应。例如,在FeBr2和FeI2混合液中通入Cl2时,由于还原性:I->Fe2+>Br-,故被Cl2氧化的离子的先后顺序为I-、Fe2+、Br-。
(2) 在浓度相差不大的溶液中,若同时含有多种氧化剂,加入还原剂时,将按照物质的氧化性由强到弱的顺序依次发生反应。如向含有Fe3+、Cu2+、H+的溶液中加入铁粉,因为氧化性:Fe3+>Cu2+>H+,所以铁粉先与Fe3+反应,然后依次与Cu2+、H+反应。
3.熟记两串微粒的反应先后顺序
(1)同一还原剂与多种氧化剂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的先后顺序:KMnO4(H+)>Cl2>Br2>Fe3+>Cu2+>H+。
(2)同一氧化剂与多种还原剂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的先后顺序:S2->SOeq \\al(2-,3)(或HSOeq \\al(-,3))>I->Fe2+>Br->Cl-。
易错点5 不能正确书写陌生的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
【分析】第1步:根据氧化性、还原性强弱顺序确定氧化性最强的为氧化剂,还原性最强的为还原剂;根据化合价规律和题给信息及已知元素化合物性质确定相应的还原产物、氧化产物;
第2步:根据氧化还原反应的守恒规律确定氧化剂、还原剂、还原产物、氧化产物的相应化学计量数。
第3步:根据溶液的酸碱性,通过在反应方程式的两端添加H+或OH-的形式使方程式两端的电荷守恒。
第4步:根据原子守恒(质量守恒),通过在反应方程式两端添加H2O(或其他小分子)使方程式两端的原子守恒。
缺项型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的补项类型、补项原则和组合方式
①补项类型
②补项原则
③组合方式
易错点6 不能利用守恒律进行氧化还原反应综合判断与计算
【分析】守恒思想是我们常用解答计算题的重要方法,也是将问题化繁为简的重要手段,我们平时常涉及到的守恒有电荷守恒、电子守恒、原子守恒。而利用电子守恒思想求解氧化还原问题又是高考重要题型,解答此类题目应首先找出氧化剂、还原剂及对应的还原产物和氧化产物;再确定一个原子或离子得失电子数,列出等式关系,对于多步连续进行的氧化还原反应,只要中间各步反应过程中没有损耗,可直接找出起始物和最终产物,删去中间产物,建立二者之间的电子守恒关系,快速求解。氧化还原反应计算得具体步骤是:找出氧化剂、还原剂及相应的还原产物和氧化产物;确定一个原子或离子得失电子数(注意化学式中的原子个数);根据题中物质的物质的量和得失电子守恒列出等式;对于多步连续进行的氧化还原反应,只要中间各步反应过程中没有损耗,可直接找出起始物和最终产物,删去中间产物,建立二者之间的电子守恒关系,快速求解。
突破1 不能正确辨析氧化还原反应有关概念
【例1】(2022·山东卷)古医典富载化学知识,下述之物见其氧化性者为
A.金(Au):“虽被火亦未熟"
B.石灰(CaO):“以水沃之,即热蒸而解”
C.石硫黄(S):“能化……银、铜、铁,奇物”
D.石钟乳():“色黄,以苦酒(醋)洗刷则白”
【例2】(2022·浙江卷)关于反应,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发生还原反应
B.既是氧化剂又是还原剂
C.氧化产物与还原产物的物质的量之比为2∶1
D.发生反应,转移电子
【变式1-1】(2023·江苏南京·统考二模)2023年3月,“三星堆”遗址考古又发掘出大量青铜器。火法炼铜主要发生的反应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中铜的化合价为+2B.该反应为复分解反应
C.是酸性氧化物D.反应中氧化剂仅为
【变式1-2】(2023·辽宁沈阳·统考一模)明代《徐光启手迹》记载了制备王水的方法,其主要流程如图所示(水蒸气等部分产物已省略),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X不能使酸性溶液褪色B.操作1的名称为蒸馏
C.流程中涉及的均为非氧化还原反应D.步骤ⅱ能在铁容器中进行
【变式1-3】(2023·河南郑州·统考一模)硫代碳酸钠在农业上用作杀菌剂和杀线虫剂,在工业上用于处理废水中的重金属离子。其制备原理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该制备反应属于熵增反应
B.与性质相似,不能被氧化
C.制备的反应属于非氧化还原反应
D.与盐酸反应,生成NaCl、和
突破2 不能正确判断物质氧化性或还原性强弱
【例3】已知工业上制备氧缺位铁酸盐的部分流程如图,该方法可实现氮、硫氧化物的废气利用,转化流程如图所示。
下列有关该转化过程的叙述错误的是
A.若与发生反应的物质的量之比为2:1,则
B.的还原性强于
C.若使完全转化为,需失去(8-2x)ml电子
D.与的反应要在无氧条件下进行
【变式2-1】(2023·广东广州·一模)陈述I和陈述II均正确且具有因果关系的是
【变式2-2】(2023·福建福州·福建省福州第一中学校考模拟预测)钴是一种重要的过渡金属元素,常见化合价有+2、+3价。实验室利用固体进行如下实验。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C在元素周期表中位于第四周期VIII族
B.固体Y为
C.酸性条件下氧化性:
D.结合上述流程信息,若有与足量盐酸充分反应,理论上可以得到
【变式2-3】(2023·河北·校联考模拟预测)为探究类卤离子与的还原性强弱,某同学进行了如下实验:
①分别配制0.1ml·L-1的KSCN溶液、FeSO4溶液;
②向0.1ml·L-1的KSCN溶液中滴加酸性KMnO4溶液,酸性KMnO4溶液褪色;
③向0.1ml·L-1的FeSO4溶液中滴加酸性KMnO4溶液,酸性KMnO4溶液褪色;
④向等体积浓度均为0.1ml·L-1的KSCN和FeSO4混合溶液中滴加酸性KMnO4溶液,溶液先变红后褪色。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实验①中必须用到分液漏斗、锥形瓶等玻璃仪器
B.实验②中将还原为
C.实验③中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D.实验④说明还原性:
突破3 不能利用氧化还原反应规律判断反应能否进行
【例4】(2022·辽宁卷)镀锌铁钉放入棕色的碘水中,溶液褪色;取出铁钉后加入少量漂白粉,溶液恢复棕色;加入,振荡,静置,液体分层。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褪色原因为被还原
B.液体分层后,上层呈紫红色
C.镀锌铁钉比镀锡铁钉更易生锈
D.溶液恢复棕色的原因为被氧化
【变式3-1】已知还原性:Cl-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易错类型17 物质的分离、提纯与鉴别(8大易错点)练习 备战2025年高考化学易错题(新全国通用)(含解析),共74页。
这是一份易错类型09 物质结构与性质(7大易错点)练习 备战2025年高考化学易错题(新全国通用)(含解析),共67页。
这是一份易错类型07 化工流程中的常考问题(7大易错点)练习 备战2025年高考化学易错题(新全国通用)(含解析),共9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