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下册物理同步单元讲练测第八章牛顿第一定律、二力平衡-基础练(原卷版+解析)第1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6/16682816/0-1738763477031/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下册物理同步单元讲练测第八章牛顿第一定律、二力平衡-基础练(原卷版+解析)第2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6/16682816/0-1738763477158/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下册物理同步单元讲练测第八章牛顿第一定律、二力平衡-基础练(原卷版+解析)第3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6/16682816/0-1738763477183/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所属成套资源: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下册物理同步单元讲练测(原卷版+解析)
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下册物理同步单元讲练测第八章牛顿第一定律、二力平衡-基础练(原卷版+解析)
展开
这是一份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下册物理同步单元讲练测第八章牛顿第一定律、二力平衡-基础练(原卷版+解析),共4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填空题,实验题,简答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1. 惯性是物体的固有属性,一切物体都具有惯性,图中惯性最大的是( )
A. 运动的小朋友B. 缓慢进站的磁悬浮列车
C. 飞奔的猎豹D. 漂浮的氢气球
2. 小金对汽车座椅上的头枕产生兴趣,头枕在什么时候会保护乘客呢?以下说法合理的是( )
A. 汽车与前车追尾时B. 汽车急加速时
C. 汽车急转弯时D. 汽车急刹车时
3. 如图所示,拨动簧片,把小球与支座之间金属片弹出时,小球并没有随金属片飞出,而是落入到支座上,对此分析不正确的是( )
A. 金属片飞出是因为受力改变了运动状态
B. 金属片飞出说明金属片有惯性
C. 小球没随金属片飞出是因为小球具有惯性
D. 小球下落到支座是因为受重力作用
4. 锤子的锤头变松了,人们常用撞击锤柄下端的方法使锤头紧套在锤柄上,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锤柄撞击桌面前,锤头随锤柄一起向下运动,此时锤头和锤柄没有惯性
B. 锤柄撞击桌面时,锤头由于受到惯性力的作用紧套在锤柄上
C. 撞击桌面时,锤柄由于受力运动状态改变而停止运动,此时锤柄没有惯性
D. 锤柄撞击桌面时,锤头由于惯性,还要保持原来向下的运动状态,所以紧套在锤柄上
5. 关于牛顿第一定律的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①物体的运动不需要力来维持
②物体的运动必须用力维持
③牛顿第一定律是实验定律
④牛顿第一定律说明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
⑤实际上不存在不受外力作用的物体,所以牛顿第一定律没有意义
A. ①②B. ③④C. ①④D. ②⑤
6. 如图所示,物块放在小车上并随小车一起沿桌面向右做匀速直线运动,当小车遇障碍物而突然停止运动时,车上的物块可能将( )
A. 立即停止运动B. 向右做匀速直线运动
C. 立即向左倒下D. 向右做加速直线运动
7. 如图所示。在竖直平面内用轻质细线悬挂一个小球。将小球拉至A点使细线处于拉直状态,由静止开始释放小球,不计摩擦和空气等一切阻力,小球只能在A、B两点间来回摆动。当小球摆到最高点B点时,线恰好断开,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小球将在B点保持静止
B. 小球将沿BE方向竖立下落
C. 小球将会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继续在A、B之间摆动
D. 小球将沿BC方向做匀速直线运动
8. 下列四种情况中属于二力平衡的是( )
A. B.
C. D.
9. 如图所示的四个情景中说法错误的是( )
A. 手拍桌子感到疼是因为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B. 举重运动员举起杠铃静止时对杠铃的支持力大小等于杠铃的重力大小
C. 球拍对乒乓球上的作用力改变了乒乓球的运动方向
D. 脚用力踢足球时,能使足球飞出去,说明力是维持运动的原因
10. 如图所示,用弹簧测力计水平拉动水平桌面上的物体,使其匀速直线滑动。以下叙述中的二个力属于一对平衡力的是( )
A. 手对测力计的拉力与测力计对手的拉力
B. 测力计对物体的拉力与桌面对物体的摩擦力
C. 物体对桌面的压力与桌面对物体的支持力
D. 物体对桌面的压力与物体所受的重力
二、填空题
11. 如图1所示,小明将盛有水的烧杯放在小车上,推着小车水平向右做匀速直线运动时,烧杯中的水面应是图___________(选填“1”、“2”或“3”)的形状;若此时小车突然刹车减速,烧杯中的水面应是图___________(选填“1”、“2”或“3”)的形状,做出上述判断的依据是___________(选填“水”或“烧杯”)具有惯性。
12. 如图所示,跳伞运动员和伞总重800N,在空中匀速下降过程中,运动员和伞受到的阻力是________N。假设在下降过程中跳伞运动员和伞受到的所有外力突然全部消失,则跳伞运动员和伞将会________。
13. 某同学用绳系住重力为2N的物体使其沿竖直方向缓慢地做匀速直线运动。若不计空气阻力,第一次拉着物体以速度v1匀速上升时,绳对物体的拉力为__________ N,第二次拉着此物体以速度v2匀速下降,若,则绳对物体的拉力_________(选填“大于”或“小于”或“等于”)2N,方向为___________。
14. 如图甲所示,放在水平地面上的物体,受到方向不变的水平推力F的作用,F的大小与时间t的关系和物体的运动速度v与时间t的关系如图乙所示。
(1)由图像可知,当t=1s时,物体处于______状态;
(2)当t=3s时,物体受到的摩擦力为______N;
(3)在另一实验中的某段时间内在同样的条件下木块所受的推力是2N,则对木块所处状态的判断,正确的是______。
A.静止 B.匀速直线运动
C.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 D.条件不足,无法判断
15. 如图所示,将两个完全相同的弹簧测力计的挂钩钩在一起,然后甲同学用500N的拉力拉弹簧测力计B,则A测力计示数为FA=___________N;若甲、乙两同学同时用500N的力向相反方向拉测力计,则此时B测力计的示数FB=___________N。(均不计弹簧测力计和绳的重)
16. 在一辆行驶的汽车车厢里其顶壁上挂着一个小球。当出现了如图所示的情景时,汽车在做____(填“加速”、“匀速”、“减速”)运动。此时绳子对球的拉力和球受到的重力____(填“是”、“不是”、“可能是”)一对平衡力,小车受到的摩擦力____牵引力(填“大于、等于”、“小于”),若汽车行驶过程中突然熄火,失去牵引力,小球将会______。
三、实验题
17. 如图甲是小华同学“探究二力平衡条件”时的实验情景。
(1)如图甲,小华将系于小卡片两对角的线分别跨过左右支架上的滑轮,在线的两端挂上钩码,使作用在小卡片上的两个拉力方向______,并通过调整______来改变拉力的大小;
(2)当小卡片平衡时,小华将小卡片______(选填“翻转”或“旋转”)一个角度,松手后小卡片不能平衡。设计此实验步骤的目的是为了探究______;
(3)为了验证“只有作用在同一物体上的两个力才能平衡”,在图甲所示情况下,小华下一步的操作是______;
(4)甲图的实验装置中,如果两侧定滑轮的高度不一致,将______(选填“仍可以”与“不可以”)完成这个探究实验;
(5)在探究同一问题时,小明将木块放在水平桌面上,设计了如图乙所示的实验,同学们认为小华的实验优于小明的实验。其主要原因是______。
A.小卡片容易扭转
B.小卡片是比较容易获取的材料
C.容易让小卡片在水平方向上保持平衡
D.减小摩擦力对实验结果的影响
18. 某小组同学想通过实验探究静止的物体具有什么性质.他们把质量不同的物体A、B( mA> mB)放在水平桌面的白纸上,然后向右迅速抽掉白纸, A物体仍然静止, B物体向左倾倒,实验现象如图所示.
(1)分析比较图_________可 归纳得出结论是:静止的物体具有保持静止状态的性质.
(2)分析比较图(a)与(b)和(c)与(d)可归纳得出结论是:_________.
19. 在探究“阻力对物体运动影响”实验中,小华进行了如下探究实验:依次将棉布、毛巾分别铺在水平木板上,让小车分别从斜面顶端由静止下滑,观察小车在水平面上滑行的最大距离,三种情况下的运动如图所示。
(1)实验中每次均让小车从斜面顶端由静止自由下滑,目的是使小车在水平面上开始滑行时获得的速度大小______(选填“相等”或“不相等”),本实验中的“阻力”主要是指小车受到的______;
(2)根据图中的实验情景,合理操作顺序为:______(用字母表示),这样排列进行实验的好处:______;
(3)分析图中运动情况可知:小车在毛巾表面上滑行的距离最短,说明小车受到的阻力越大,速度减小得越______(选填“快”或“慢”);
(4)牛顿第一定律______(选填“是”或“不是”)直接由实验得出的。物理学中还有______实验与本实验使用的方法相同。
四、简答题
20. 如图所示,请你利用物理知识解释:
(1)为什么要对机动车的最高行驶速度进行限制?
(2)为什么在同样的道路上,对不同车型设定不一样的最高行驶速度?
(2022·山东济南·中考真题)
21. 下列各种动作中,在水平地面上无法保持的是( )
A. B.
C. D.
(2021·贵州毕节·中考真题)
22. 如图所示,小刚同学用水平推力推静止在平直公路上的汽车,没有推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因为汽车静止,失去了惯性,所以汽车未被推动
B. 因为推力小于汽车所受的阻力,所以汽车未被推动
C. 虽然汽车未被推动,但推力一定等于汽车的重力
D. 虽然汽车未被推动,但推力等于汽车所受的阻力
(2022·湖北·荆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中考真题)
23. 如图所示,人坐在吊椅(椅面水平)上静止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人对吊椅的压力和吊环对吊椅的拉力是一对平衡力
B. 人所受的重力和吊椅对人的支持力是一对平衡力
C. 吊椅所受重力和吊椅对人的支持力是一对相互作用力
D. 人所受的重力和人对吊椅的压力是同一个力
(2022·四川巴中·中考真题)
24. 一本书放在水平桌面上,书上放一支钢笔,都保持静止,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钢笔受到的重力和书对钢笔的支持力是一对平衡力
B. 钢笔对书的压力和书对钢笔的支持力是一对平衡力
C. 书对桌面的压力和桌面对书的支持力是一对平衡力
D. 书受到的重力和桌面对书的支持力是一对平衡力
(2022·广东广州·中考真题)
25. 列车停在平直轨道上,车厢中小球b静止,忽略桌面对b的摩擦及空气的影响。列车启动后,下列选项中的情况可能出现的是( )
A. B.
C. D.
(2022·广西百色·中考真题)
26. 关于牛顿第一定律和惯性,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牛顿第一定律可以用实验直接验证
B. 一切物体都具有惯性
C. 牛顿第一定律说明物体的运动需要力来维持
D. 小轿车行车时司乘人员系安全带为了减小惯性
(2022·黑龙江·中考真题)
27. 下图所示的场景那个,与惯性现象无关的是( )
A. 小球落入凹槽B. 固定锤头
C. 安全气囊D. 瀑布倾泻
(2021·山东枣庄·中考真题)
28. 如图甲所示,弹簧的一端挂在墙上,一人用4N的力F拉另一端,弹簧伸长了5cm;如图乙所示,两个人分别拉该弹簧的两端,弹簧也伸长了5cm,则每个人的拉力F分别为( )
A. 4N 0B. 0 4NC. 4N 4ND. 8N 8N
(2022·重庆·中考真题)
29. 如图所示,北京冬奥会比赛项目中相关物理知识描述正确的是( )
A. 谷爱凌夺冠决赛中完美旋转时,她受到惯性的作用
B. 苏翊鸣完成单板转体,他上升到最高点时受平衡力作用
C. 武大靖蹬地加速通过弯道,是由于力改变了他的运动状态
D. 柳鑫宇和王诗玥以如图造型滑行时,王诗玥相对于柳鑫宇是运动的
(2022·浙江温州·中考真题)
30. 将小球竖直向上抛出后,每隔0.1秒的位置如图所示。假设小球运动至甲处时,所受所有外力都消失,则推测小球从甲处开始,其运动情况及每隔0.1秒的位置正确的是( )
A. AB. BC. CD. D
(2022·北京·中考真题)
31. 图所示的是我国运动员在北京冬奥会上参加冰壶比赛时的情境。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运动员推动冰壶滑行,以冰面为参照物冰壶是静止的
B. 掷出后的冰壶能继续运动,是由于冰壶具有惯性
C. 掷出后的冰壶继续运动时,冰壶受到手的推力
D. 冰壶运动越来越慢的过程中,冰壶的运动状态不变
(2022·贵州黔西·中考真题)
32. 如图所示,王亚平老师在做太空抛物实验。抛出后的冰墩墩不受外力作用,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 冰墩墩的惯性会消失
B. 冰墩墩竖直加速下落
C. 冰墩墩沿抛出方向做匀速直线运动
D. 冰墩墩的运动方向会不断改变
(2021·辽宁丹东·中考真题)
33. 骑踏板车是小朋友喜爱的一项运动,如图是小明在水平路面上匀速骑踏板车的情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小明匀速骑踏板车时受到惯性作用
B. 小明受到的重力和地面对踏板车的支持力是一对平衡力
C. 小明对踏板车的压力和踏板车对小明的支持力是一对相互作用力
D. 小明对踏板车的压力是由于踏板车发生形变产生的
二、多选题
(2021·湖南株洲·中考真题)
34. 中欧班列在欧亚大陆开辟了“生命之路”,为国际抗疫贡献了中国力量。如图,某运送防疫物资的班列由30节车厢组成,列车在车头牵引下沿平直轨道匀速行驶时,车头对第1节车厢的牵引力为F。若每节车厢所受阻力(摩擦阻力和空气阻力的统称)均相等,则( )
A. 每节车厢所受阻力为F
B. 每节车厢所受阻力为
C. 第29节车厢受到的牵引力为
D. 第29节车厢受到的牵引力为
三、填空题
(2020·四川甘孜·中考真题)
35. 如图所示,用尺子快速打击下面的棋子,棋子飞出,说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___________( 选填“运动状态”或“形状”);上面的棋子由于具有惯性___________(选填“会”或“不会”)随着一起飞出。
(2022·湖南张家界·中考真题)
36. 2022年2月6日,中国女足再次问鼎亚洲杯,为祖国争得荣誉。守门员奋勇跃起截住飞来的足球,说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 ___________;足球在空中飞行时,若没有受到力的作用,足球将做 ___________运动。
(2020·贵州黔西·中考真题)
37. 如图甲所示,小明参加高山速降滑雪运动,滑雪板板尾从A点开始加速下滑并越过C点。
(1)小明通过AB段与通过AC段的平均速度的关系为vAB______vAC(选填“”或“=”);
(2)通过雪道后,小明将从2m高的水平台阶滑出,如图乙所示。若此刻小明受到的力全部消失,其运动轨迹将是图中的________(选填“A”“B”或“C”)。
四、实验题
(2021·湖南衡阳·中考真题)
38. 小华同学用下面的装置探究二力平衡的条件,具体操作如下:
(1)如图甲所示,用直径略小于滑轮孔径的铁钉把三个滑轮、、分别钉在木板上,木板竖直挂起待用,用大号缝衣针把细线沿轻质塑料块的中心轴线穿过,并在紧靠塑料块的两侧各打一线结,使塑料块与细线固定在一起,且塑料块不与木板接触。将塑料块由静止开始运动,实验表明,作用在同一个物体上的两个力,方向相反,但___________不相等,则这两个力不平衡。
(2)按住塑料块,把跨过轮的细线移到轮上,在两线端挂上相同质量的钩码,松手后塑料块由静止开始转动,如图乙所示。按住塑料块,把跨过轮的细线移到轮上,把塑料块转过,松手后塑料块由静止开始转动,如图丙所示。由此表明,作用在同物体上的两个力,如果仅仅大小相等,方向成某一角度或方向相反但___________,这两个力不平衡。
(3)在探究同一问题时,另一同学将木块放在水平桌面上,设计了如图丁所示的实验,同学们认为小华的实验优于此实验,其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
A. 塑料块容易扭转
B. 塑料块是比较容易获取的材料
C. 减少了摩擦力对实验结果的影响
(2020·湖南张家界·中考真题)
39. 在“探究二力平衡条件”的活动中,学习小组设计了图甲和图乙两种实验方案。
(1)当物体处于静止状态或___________状态时,它受到的力是相互平衡的;
(2)从实验效果的角度分析,你认为___________方案更好,理由是___________;
(3)乙实验中向两端的小盘里加砝码,当两盘砝码质量___________时,小卡片静止;
(4)把小卡片转过一个角度,然后松手,观察到小卡片转动,最后恢复到静止状态,说明两个力必须作用在___________才能平衡;
(5)在小卡片平衡时,用剪刀将卡片从中间剪开,再松手时,小卡片运动,由此说明两个力必须作用在___________才能平衡。
(2022·辽宁大连·中考真题)
40. 两千多年前,亚里士多德认为: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下面我们就通过实验和科学家的研究历程来判断这个观点是否正确。
(1)使小车从斜面顶端由静止滑下,观察小车在毛巾表面上移动的距离。再分别换用棉布和木板表面进行两次实验,实验现象如图所示。
①每次都使小车从斜面顶端由静止滑下,目的是使小车每次到达水平面时__________相同;
②根据实验现象可以得出:小车受到的阻力越小,运动的距离__________。
(2)十六世纪末,伽利略已通过类似实验和推理得出结论:如果运动的物体没有阻力的影响,它将在水平面上一直运动下去。因此,物体运动__________(选填“需要”或“不需要”)力来维持。如图是伽利略的实验和推理示意图,属于推理的是__________(选填“甲”或“乙);
(3)后来,笛卡尔进一步完善了伽利略的观点:如果运动的物体不受力的作用,它将以同一速度沿直线运动。十七世纪初,牛顿在他们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牛顿第一定律”,相对于“牛顿第一定律”,笛卡尔的观点有什么不足?__________
(4)上述实验及科学家研究成果给予我们的启示是__________。(将正确说法前的字母填写在横线上)
A.科学定律都可以通过实验直接得出
B.科学推理是科学研究的方法之一
C.大多数人认同的观点就是正确的观点
D.普通人观点可以质疑,科学家观点不可以质疑
一、单选题
1. 惯性是物体的固有属性,一切物体都具有惯性,图中惯性最大的是( )
A. 运动的小朋友B. 缓慢进站的磁悬浮列车
C. 飞奔的猎豹D. 漂浮的氢气球
【答案】B
【解析】
【分析】惯性是物体固有的一种性质,其大小只与质量有关.
【详解】物体具有保持原来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叫做惯性,任何物体都具有惯性,他是物体本身的固有属性,其大小只与质量有关,质量越大,惯性越大,图中质量最大的为缓慢进站的磁悬浮列,故磁悬浮列车惯性最大.
2. 小金对汽车座椅上的头枕产生兴趣,头枕在什么时候会保护乘客呢?以下说法合理的是( )
A. 汽车与前车追尾时B. 汽车急加速时
C. 汽车急转弯时D. 汽车急刹车时
【答案】B
【解析】
【详解】在座位的靠背上安装“头枕”,当轿车急加速时,乘客由于惯性会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导致后仰,此时头枕可以起到防止乘客颈椎受伤,故ACD不符合题意,B符合题意。
故选B。
3. 如图所示,拨动簧片,把小球与支座之间的金属片弹出时,小球并没有随金属片飞出,而是落入到支座上,对此分析不正确的是( )
A. 金属片飞出是因为受力改变了运动状态
B. 金属片飞出说明金属片有惯性
C. 小球没随金属片飞出是因为小球具有惯性
D. 小球下落到支座是因为受重力作用
【答案】B
【解析】
【分析】
【详解】A.该实验中金属片飞出,金属片的运动状态发生改变,说明了力能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故A正确,不符合题意;
B.拨动簧片,把小球与支座之间的金属片弹出时,说明了力能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故B错误,符合题意;
C.因为小球具有惯性要保持原来的静止状态,所以小球没随金属片飞出,故C正确,不符合题意;
D.小球由于受到重力的作用最后落到支架上,故D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选B。
4. 锤子的锤头变松了,人们常用撞击锤柄下端的方法使锤头紧套在锤柄上,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锤柄撞击桌面前,锤头随锤柄一起向下运动,此时锤头和锤柄没有惯性
B. 锤柄撞击桌面时,锤头由于受到惯性力的作用紧套在锤柄上
C. 撞击桌面时,锤柄由于受力运动状态改变而停止运动,此时锤柄没有惯性
D. 锤柄撞击桌面时,锤头由于惯性,还要保持原来向下的运动状态,所以紧套在锤柄上
【答案】D
【解析】
【分析】
【详解】A.一切物体都有惯性,锤柄撞击桌面前,锤头随锤柄一起向下运动,此时锤头和锤柄也有惯性,故A错误;
B.锤柄撞击桌面时,惯性不是力,不能说锤头由于受到惯性力的作用,而是锤头由于具有向下运动的惯性,紧套在锤柄上,故B错误;
C.撞击桌面时,锤柄由于受力运动状态改变而停止运动,物体任何时候都具有惯性,此时锤柄仍有惯性,故C错误;
D.锤柄撞击桌面时,锤柄由于受力运动状态改变而停止运动,锤头由于惯性,还要保持原来向下的运动状态,所以紧套在锤柄上,故D正确。
故选D。
5. 关于牛顿第一定律的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①物体的运动不需要力来维持
②物体的运动必须用力维持
③牛顿第一定律是实验定律
④牛顿第一定律说明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
⑤实际上不存在不受外力作用的物体,所以牛顿第一定律没有意义
A. ①②B. ③④C. ①④D. ②⑤
【答案】C
【解析】
【详解】①由牛顿第一定律可知,物体的运动不需要力来维持,物体不受力时也可以保持匀速直线运动,故①正确;
②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物体的运动不需要用力维持,故②错误;
③牛顿第一定律是在实验的基础上推理概括得出的,不是实验定律,故③错误;
④牛顿第一定律说明物体的运动不需要力来维持,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故④正确;
⑤虽然实际上不存在不受外力作用的物体,但根据牛顿第一定律所得出的推论很多都得到了验证,是一条非常有价值的定律,故⑤错误。
综上所述,表述正确的是①④。
故选C。
6. 如图所示,物块放在小车上并随小车一起沿桌面向右做匀速直线运动,当小车遇障碍物而突然停止运动时,车上的物块可能将( )
A. 立即停止运动B. 向右做匀速直线运动
C. 立即向左倒下D. 向右做加速直线运动
【答案】B
【解析】
【详解】A.车停止前,物块和小车一起沿桌面向右做匀速直线运动,当小车突然停止时,由于惯性物块相对于小车继续向右运动,故A不符合题意;
B.如果物块与小车之间十分光滑,不受阻力,那么物块可能向右做匀速直线运动,故B符合题意;
C.如果物块与小车之间阻力较大,那么它的上半部分继续向右运动,而下面由于阻力马上停止运动,因此物块会向右倾倒,故C不符合题意;
D.由于物体不受向右的拉力,因此它不会向右加速,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7. 如图所示。在竖直平面内用轻质细线悬挂一个小球。将小球拉至A点使细线处于拉直状态,由静止开始释放小球,不计摩擦和空气等一切阻力,小球只能在A、B两点间来回摆动。当小球摆到最高点B点时,线恰好断开,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小球将在B点保持静止
B. 小球将沿BE方向竖立下落
C. 小球将会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继续在A、B之间摆动
D. 小球将沿BC方向做匀速直线运动
【答案】B
【解析】
【详解】不计摩擦和空气等一切阻力,小球只能在A、B两点间来回摆动,小球到达B点时的速度为0,此时线断开,小球只受到竖直向下的重力,故竖直向下加速运动,故ACD错误,故B正确。
故选B。
8. 下列四种情况中属于二力平衡的是( )
A. B.
C. D.
【答案】C
【解析】
【详解】A.由图可知,两个力分别作用在不同的物体上,不符合二力平衡的条件,所以不是二力平衡,故A不合题意;
B.由图可知,两个力不是作用在同一条直线上,方向不相反,不符合二力平衡的条件,所以不是二力平衡,故B不合题意;
C.由图可知,两个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个物体上,作用在同一条直线上,是一对平衡力,故C符合题意;
D.由图可知,两个力大小不等,不符合二力平衡的条件,所以不是二力平衡,故D不合题意。
故选C。
9. 如图所示的四个情景中说法错误的是( )
A. 手拍桌子感到疼是因为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B. 举重运动员举起杠铃静止时对杠铃的支持力大小等于杠铃的重力大小
C. 球拍对乒乓球上的作用力改变了乒乓球的运动方向
D. 脚用力踢足球时,能使足球飞出去,说明力是维持运动的原因
【答案】D
【解析】
【详解】A.拍桌子感到疼是因为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手给桌子一个力的同时,桌子也会给手一个作用力,故A正确,不符合题意;
B.举重运动员举起杠铃静止时受平衡力,故对杠铃的支持力等于重力,故B正确,不符合题意;
C.球拍对乒乓球的作用力改变了乒乓球的运动方向,即改变乒乓球的运动状态,故C正确,不符合题意;
D.脚用力踢足球时,能使足球飞出去,说明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不是维持运动的原因,故D错误,符合题意。
故选D。
10. 如图所示,用弹簧测力计水平拉动水平桌面上的物体,使其匀速直线滑动。以下叙述中的二个力属于一对平衡力的是( )
A. 手对测力计的拉力与测力计对手的拉力
B. 测力计对物体的拉力与桌面对物体的摩擦力
C. 物体对桌面的压力与桌面对物体的支持力
D. 物体对桌面的压力与物体所受的重力
【答案】B
【解析】
【详解】A.手对测力计的拉力与木块受到桌面的摩擦力,这两个力不作用在同一物体上,所以也不是一对平衡力,故A不符合题意;
B.测力计对物体的拉力与桌面对物体的摩擦力,两个力的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物体上、作用在一条直线上,所以是一对平衡力,故B符合题意;
C.物体对桌面的压力与桌面对物体的支持力,这两个力不作用在同一物体上,是一对相互作用力,故C不符合题意;
D.物体对桌面的压力与物体所受的重力,力的方向相同、故不是一对平衡力,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二、填空题
11. 如图1所示,小明将盛有水的烧杯放在小车上,推着小车水平向右做匀速直线运动时,烧杯中的水面应是图___________(选填“1”、“2”或“3”)的形状;若此时小车突然刹车减速,烧杯中的水面应是图___________(选填“1”、“2”或“3”)的形状,做出上述判断的依据是___________(选填“水”或“烧杯”)具有惯性。
【答案】 ①. 1 ②. 2 ③. 水
【解析】
【详解】[1]根据图1可知,原来水在烧杯里很平稳,保持相对静止,因此水、水杯和车一起向右匀速直线运动。
[2]小车突然刹车减速,水由于惯性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水面向右倾,应该是图2的形状。
[3]作出以上判断的依据是水具有惯性,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不变,当烧杯运动状态改变时,水面会出现不同的形状。
12. 如图所示,跳伞运动员和伞总重800N,在空中匀速下降的过程中,运动员和伞受到的阻力是________N。假设在下降过程中跳伞运动员和伞受到的所有外力突然全部消失,则跳伞运动员和伞将会________。
【答案】 ①. 800 ②. 匀速下降
【解析】
【详解】[1]由于跳伞运动员和伞在空中匀速直线下降,处于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所以人和伞受到的阻力与人和伞的总重力是一对平衡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因此阻力大小为800N,方向为竖直向上。
[2]假设在下降过程中跳伞运动员和伞受到的所有外力突然全部消失,据牛顿第一定律知,跳伞运动员和伞将会保持此时的速度匀速下降。
13. 某同学用绳系住重力为2N的物体使其沿竖直方向缓慢地做匀速直线运动。若不计空气阻力,第一次拉着物体以速度v1匀速上升时,绳对物体的拉力为__________ N,第二次拉着此物体以速度v2匀速下降,若,则绳对物体的拉力_________(选填“大于”或“小于”或“等于”)2N,方向为___________。
【答案】 ①. 2 ②. 等于 ③. 竖直向上
【解析】
【详解】[1]当钢丝绳拉着它匀速上升时,物体处于平衡状态,绳对物体的拉力和物体受到的重力是一对平衡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所以绳子对物体的拉力等于2N。
[2][3]第二次拉着此物体匀速下降时,物体处于仍平衡状态,绳对物体的拉力和物体受到的重力仍是一对平衡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则绳对物体的拉力等于2N,绳对物体的拉力方向与重力方向相反,竖直向上。
14. 如图甲所示,放在水平地面上的物体,受到方向不变的水平推力F的作用,F的大小与时间t的关系和物体的运动速度v与时间t的关系如图乙所示。
(1)由图像可知,当t=1s时,物体处于______状态;
(2)当t=3s时,物体受到的摩擦力为______N;
(3)在另一实验中的某段时间内在同样的条件下木块所受的推力是2N,则对木块所处状态的判断,正确的是______。
A.静止 B.匀速直线运动
C.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 D.条件不足,无法判断
【答案】 ①. 静止 ②. 2 ③. C
【解析】
【详解】(1)[1]由v﹣t图像可知,0~2s时物体运动的速度为0,则物体处于静止状态,所以,当t=1s时,物体处于静止状态。
(2)[2]由v﹣t图像可知,4s~6s内物体运动的速度4m/s不变,做的是匀速直线运动,处于平衡状态,受到的摩擦力和推力是一对平衡力,二力大小相等;由F﹣t图像可知,4s~6s内物体受到的推力为2N,则t=3s时物体受到的摩擦力为2N。
(3)[3]由F﹣t图像可知,当木块所受的推力是2N,物体与地面的滑动摩擦力大小为2N,可知木块受平衡力作用,木块处于平衡状态,木块可可能处于静止状态,也可能处于匀速直线运动,故ABD错误,C正确。
故选C。
15. 如图所示,将两个完全相同的弹簧测力计的挂钩钩在一起,然后甲同学用500N的拉力拉弹簧测力计B,则A测力计示数为FA=___________N;若甲、乙两同学同时用500N的力向相反方向拉测力计,则此时B测力计的示数FB=___________N。(均不计弹簧测力计和绳的重)
【答案】 ①. 500 ②. 500
【解析】
【详解】[1]将两个完全相同的弹簧测力计的挂钩钩在一起,A弹簧测力计固定,以A弹簧测力计为研究对象,测力计处于平衡状态,受到一对为500N的平衡力,弹簧测力计的示数等于其中一个力的大小,等于500N。
[2]若甲、乙两同学同时用500N的力向相反方向拉测力计,同理以B弹簧测力计为研究对象,测力计处于平衡状态,受到一对为500N的平衡力,弹簧测力计的示数等于其中一个力的大小,测力计的示数仍为500N。
16. 在一辆行驶的汽车车厢里其顶壁上挂着一个小球。当出现了如图所示的情景时,汽车在做____(填“加速”、“匀速”、“减速”)运动。此时绳子对球的拉力和球受到的重力____(填“是”、“不是”、“可能是”)一对平衡力,小车受到的摩擦力____牵引力(填“大于、等于”、“小于”),若汽车行驶过程中突然熄火,失去牵引力,小球将会______。
【答案】 ①. 加速 ②. 不是 ③. 小于 ④. 相对于汽车向前运动
【解析】
【详解】[1]由图知道,小球受到竖直向下的重力和沿绳子斜向右上方的绳子的拉力,两力的合力不会是零,故不可能做匀速直线运动;又因为当汽车加速时,由于惯性,小球要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所以小球就向后偏,所以,根据球向后偏知道,汽车做加速运动。
[2]忽略空气阻力,小球受竖直向下的重力,沿绳子斜向上的拉力,这两个力不在同一条直线上,根据二力平衡条件知道,这两个力不是一对平衡力。
[3]因为小车加速运动,所以,小车受到的摩擦力小于牵引力。
[4]汽车行驶过程中突然熄火,失去牵引力后,汽车将减速运行,而小球由于惯性,还要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则小球相对于汽车将向前运动。
三、实验题
17. 如图甲是小华同学“探究二力平衡条件”时的实验情景。
(1)如图甲,小华将系于小卡片两对角的线分别跨过左右支架上的滑轮,在线的两端挂上钩码,使作用在小卡片上的两个拉力方向______,并通过调整______来改变拉力的大小;
(2)当小卡片平衡时,小华将小卡片______(选填“翻转”或“旋转”)一个角度,松手后小卡片不能平衡。设计此实验步骤的目的是为了探究______;
(3)为了验证“只有作用在同一物体上的两个力才能平衡”,在图甲所示情况下,小华下一步的操作是______;
(4)甲图的实验装置中,如果两侧定滑轮的高度不一致,将______(选填“仍可以”与“不可以”)完成这个探究实验;
(5)在探究同一问题时,小明将木块放在水平桌面上,设计了如图乙所示的实验,同学们认为小华的实验优于小明的实验。其主要原因是______。
A.小卡片容易扭转
B.小卡片是比较容易获取的材料
C.容易让小卡片在水平方向上保持平衡
D.减小摩擦力对实验结果的影响
【答案】 ①. 相反 ②. 钩码个数 ③. 旋转 ④. 不在同一直线上的两个力能否平衡 ⑤. 用剪刀把小卡片剪成两个更小的卡片,观察两个更小卡片是否平衡 ⑥. 仍可以 ⑦. D
【解析】
【详解】(1)[1][2]小卡片两端通过滑轮各挂一个钩码,两个钩码由于重力通过绳子对小卡片施加了两个向相反方向的拉力;并通过调整钩码个数来改变拉力的大小。
(2)[3][4]要探究不在同一直线上的两个力能否平衡,可将小卡片转过一个角度,使小卡片两端的拉力不在一条直线上,观察小卡片是否平衡。
(3)[5]为了验证只有作用在同一物体上的两个力才能平衡,用剪刀把小卡片剪成两个更小的卡片,观察两个更小卡片是否平衡。
(4)[6]两个滑轮安装的高度不相同时,二力的大小不变,方向仍然相反,且在同一直线上,故不会影响实验探究,仍可以完成实验探究。
(5)[7]小华实验用小卡片重力小,可以忽略,悬在空中不受摩擦力影响;小明实验用的木块放在水平桌面上,木块和桌面之间存在摩擦力,摩擦力是不能消除的,实验要受到摩擦力影响,所以还是小华的实验方案好。故ABC不符合题意,D符合题意。
故选D。
18. 某小组同学想通过实验探究静止的物体具有什么性质.他们把质量不同的物体A、B( mA> mB)放在水平桌面的白纸上,然后向右迅速抽掉白纸, A物体仍然静止, B物体向左倾倒,实验现象如图所示.
(1)分析比较图_________可 归纳得出结论是:静止的物体具有保持静止状态的性质.
(2)分析比较图(a)与(b)和(c)与(d)可归纳得出结论是:_________.
【答案】 ①. a与b或者c与d ②. 静止的物体质量越大,越容易保持原来的静止状态
【解析】
【详解】(1)[1]分析比较图a与b可知,放在水平桌面的白纸上,然后向右迅速抽掉白纸,A物体由于惯性要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仍然静止,
分析图c与d,因为静止的物体具有保持静止状态的性质,B物体下部受纸的摩擦力,向前运动,上部由于惯性保持原来的静止状态,所以B物体向左倾倒;
因此由a与b或者c与d均能得出静止的物体具有保持静止状态的性质的结论.
(2)[2] 向右迅速抽掉白纸,由于mA> mB, A物体仍然静止, B物体向左倾倒,由此可以得出结论:静止的物体质量越大,越容易保持原来的静止状态.
19. 在探究“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实验中,小华进行了如下探究实验:依次将棉布、毛巾分别铺在水平木板上,让小车分别从斜面顶端由静止下滑,观察小车在水平面上滑行的最大距离,三种情况下的运动如图所示。
(1)实验中每次均让小车从斜面顶端由静止自由下滑,目的是使小车在水平面上开始滑行时获得的速度大小______(选填“相等”或“不相等”),本实验中的“阻力”主要是指小车受到的______;
(2)根据图中的实验情景,合理操作顺序为:______(用字母表示),这样排列进行实验的好处:______;
(3)分析图中运动情况可知:小车在毛巾表面上滑行的距离最短,说明小车受到的阻力越大,速度减小得越______(选填“快”或“慢”);
(4)牛顿第一定律______(选填“是”或“不是”)直接由实验得出的。物理学中还有______实验与本实验使用的方法相同。
【答案】 ①. 相等 ②. 摩擦力 ③. bac ④. 便于推理得出牛顿第一定律 ⑤. 快 ⑥. 不是 ⑦. 真空不能传声
【解析】
【详解】1(1)[1][2]探究“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时,采用的是控制变量法,需要控制小车的初速度相同,所以应使小车从相同高度滑下;小车在水平面上运动时受到水平面的摩擦力的作用,这个摩擦力就是阻力。
(2)[3][4]根据图中的实验情景,小车在棉布表面滑行的距离最近,受的阻力最小;小车在木板表面上滑行的距离最远,说明木板表面最光滑,阻力最小,小车运动的距离就越远,这说明小车受到的阻力越小,小车运动的路程越远,速度减小得越慢;合理的顺序应该是bac;这样排列进行实验的好处随着摩擦力的减小,小车滑动的越来越远,便于推理得出牛顿第一定律。
(3)[5]由实验现象可知,小车在毛巾表面上滑行的距离最短,说明小车受到的阻力越大,速度减小得越快。
(4)[6][7]实际中不存在物体不受力的情况,牛顿第一定律是在实验的基础上通过进一步推理概括出来的,在研究真空不能传声的实验中也用到了此法。
四、简答题
20. 如图所示,请你利用物理知识解释:
(1)为什么要对机动车最高行驶速度进行限制?
(2)为什么在同样的道路上,对不同车型设定不一样的最高行驶速度?
【答案】(1)见解析;(2)见解析
【解析】
【详解】(1)因为机动车质量一定时,速度越大,动能越大,行驶时危险性越大。所以要对机动车的最高行驶速度进行限制。
(2)因为不车型的机动车质量不同,当速度一定时,质量越大,动能越大,行驶时危险性越大,所以要对不同车型的机动车设定不一样的行驶速度;或因为不同车型的机动车质量不同,当质量越大,惯性越大,行驶时危险性越大,所以要对不同车型的机动车设定不一样的行驶速度。
(2022·山东济南·中考真题)
21. 下列各种动作中,在水平地面上无法保持的是( )
A. B.
C. D.
【答案】B
【解析】
【详解】ACD.二力平衡的条件是:两个力的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直线上,作用在同一物体上。人受到的重力和地面对人的支持力,满足二力平衡的条件,是一对平衡力,能够在水平地面上保持,故ACD不符合题意;
B.人受到的重力和地面对人的支持力不在同一直线上,不是平衡力,所以,在水平地面上无法保持,故B符合题意。
故选B。
(2021·贵州毕节·中考真题)
22. 如图所示,小刚同学用水平推力推静止在平直公路上的汽车,没有推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因为汽车静止,失去了惯性,所以汽车未被推动
B. 因为推力小于汽车所受的阻力,所以汽车未被推动
C. 虽然汽车未被推动,但推力一定等于汽车的重力
D. 虽然汽车未被推动,但推力等于汽车所受的阻力
【答案】D
【解析】
【分析】
【详解】A.一切物体在任何情况下都有惯性,汽车静止,惯性的大小不变,故A错误;
BD.由于汽车未推动,就处于平衡状态,所以推力等于阻力,汽车未被推动,是因为推力小于汽车与地面间的最大静摩擦力,故B错误,D正确;
C.推力与重力不在同一直线上。根本无法去比较衡量。故C错误。
故选D。
(2022·湖北·荆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中考真题)
23. 如图所示,人坐在吊椅(椅面水平)上静止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人对吊椅的压力和吊环对吊椅的拉力是一对平衡力
B. 人所受的重力和吊椅对人的支持力是一对平衡力
C. 吊椅所受的重力和吊椅对人的支持力是一对相互作用力
D. 人所受的重力和人对吊椅的压力是同一个力
【答案】B
【解析】
【详解】A.人对吊椅的压力和吊环对吊椅的拉力大小不等,所以不是一对平衡力,故A错误;
B.人所受的重力和吊椅对人的支持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物体、作用在同一直线上,是一对平衡力,故B正确;
C.吊椅所受的重力和吊椅对人的支持力大小不相等,不是一对相互作用力,故C错误;
D.人所受的重力和人对吊椅的压力大小相等,但不是同一个力,重力是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压力的施力物体是人,故D错误。
故选B。
(2022·四川巴中·中考真题)
24. 一本书放在水平桌面上,书上放一支钢笔,都保持静止,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钢笔受到的重力和书对钢笔的支持力是一对平衡力
B. 钢笔对书的压力和书对钢笔的支持力是一对平衡力
C. 书对桌面的压力和桌面对书的支持力是一对平衡力
D. 书受到的重力和桌面对书的支持力是一对平衡力
【答案】A
【解析】
【详解】二力平衡的条件是作用在同一物体上,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直线上;
A.钢笔受到的重力作用在钢笔上,方向为竖直向下,书对钢笔的支持力作用在钢笔上,方向为竖直向上,两个力大小相等,是一对平衡力,故A正确;
B.钢笔对书的压力作用在书上,书对钢笔的支持力作用在钢笔上,两个力没有作用在同一物体上,所以不是一对平衡力,故B错误;
C.书对桌面的压力作用在桌面上,桌面对书的支持力作用在书上,两个力没有作用在同一物体上,所以不是一对平衡力,故C错误;
D.书受到的重力作用在书上,大小为书的重力,桌面对书的支持力作用在书上,大小为书和钢笔的总重力,两个力大小不相等,所以不是一对平衡力,故D错误。
故选A。
(2022·广东广州·中考真题)
25. 列车停在平直轨道上,车厢中小球b静止,忽略桌面对b的摩擦及空气的影响。列车启动后,下列选项中的情况可能出现的是( )
A. B.
C. D.
【答案】A
【解析】
【详解】由图可知,列车停在平直轨道上,车厢中小球b静止且与路灯杆在同一竖直线上。当列车启动后,小球b由于惯性,仍保持原来的静止状态,忽略桌面对b的摩擦及空气的影响,则小球b与路灯杆之间的位置不发生改变,故A符合题意,BC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2022·广西百色·中考真题)
26. 关于牛顿第一定律和惯性,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牛顿第一定律可以用实验直接验证
B 一切物体都具有惯性
C. 牛顿第一定律说明物体的运动需要力来维持
D. 小轿车行车时司乘人员系安全带是为了减小惯性
【答案】B
【解析】
【详解】A.牛顿第一定律是在实验的基础上进一步的推理概括出来的科学理论,不能直接通过实验得出,故A错误;
B.惯性是物体固有的属性,一切物体都具有惯性,故B正确;
C.由牛顿第一定律知,运动的物体如果不受力,将保持匀速直线运动,故物体的运动不需要力来维持,故C错误;
D.小轿车行车时司乘人员系安全带是为了减小惯性带来的危害,并不能减小惯性,因为惯性只与质量有关,而人的质量不变,故惯性不变,故D错误。
故选B。
(2022·黑龙江·中考真题)
27. 下图所示的场景那个,与惯性现象无关的是( )
A. 小球落入凹槽B. 固定锤头
C. 安全气囊D. 瀑布倾泻
【答案】D
【解析】
【详解】A.纸板受力飞出,小球由于惯性保持在原位置。由于重力的作用落入凹槽,故A不符合题意;
B.锤柄向下运动由于受力而停止运动,锤头由于惯性保持原来运动状态继续向下运动,所以锤头与锤柄套紧,固定锤头 ,故B不符合题意;
C.当车突然受力而停止运动,人由于惯性保持原来的向前运动状态 为了防止人与前方向盘或前挡风玻璃撞击,是人受伤,故配安全气囊,故C不符合题意;
D.瀑布由于受重力作用,且重力方向向下,所以瀑布倾泻,无惯性无关,故D符合题意。
故选D。
(2021·山东枣庄·中考真题)
28. 如图甲所示,弹簧的一端挂在墙上,一人用4N的力F拉另一端,弹簧伸长了5cm;如图乙所示,两个人分别拉该弹簧的两端,弹簧也伸长了5cm,则每个人的拉力F分别为( )
A. 4N 0B. 0 4NC. 4N 4ND. 8N 8N
【答案】C
【解析】
【分析】
【详解】甲图中弹簧即受手拉力,又受到墙的拉力,各为4N,弹簧伸长了5cm,弹簧处于平衡状态;如图乙所示,两个人分别拉该弹簧的两端,弹簧也伸长了5cm,则每个人的拉力F分别为4N、4N,与甲图相同,故C符合题意,AB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2022·重庆·中考真题)
29. 如图所示,北京冬奥会比赛项目中相关物理知识描述正确的是( )
A. 谷爱凌夺冠决赛中完美旋转时,她受到惯性的作用
B. 苏翊鸣完成单板转体,他上升到最高点时受平衡力作用
C. 武大靖蹬地加速通过弯道,是由于力改变了他的运动状态
D. 柳鑫宇和王诗玥以如图造型滑行时,王诗玥相对于柳鑫宇是运动的
【答案】C
【解析】
【详解】A.惯性不是力,“受到惯性的作用”这一说法错误,故A错误;
B.他上升到最高点时,只受到重力的作用,不是受平衡力,故B错误;
C.武大靖蹬地加速通过弯道,速度的大小和方向均改变,运动状态发生改变,是由于受到了力的作用,改变了他的运动状态,故C正确;
D.柳鑫宇和王诗玥以如图造型滑行时,他们之间的相对位置不变,故王诗玥相对于柳鑫宇是静止的,故D错误。
故选C。
(2022·浙江温州·中考真题)
30. 将小球竖直向上抛出后,每隔0.1秒的位置如图所示。假设小球运动至甲处时,所受所有外力都消失,则推测小球从甲处开始,其运动情况及每隔0.1秒的位置正确的是( )
A. AB. BC. CD. D
【答案】B
【解析】
【详解】由图可知,小球运动至甲处时,速度大于其上方位置的速度,即相同时间内运动的距离要大于上方的距离,方向竖直向上,当所受所有外力都消失后,由于小球具有惯性,小球将以甲处的速度竖直向上做匀速直线运动,故ACD错误,B正确。
故选B。
(2022·北京·中考真题)
31. 图所示的是我国运动员在北京冬奥会上参加冰壶比赛时的情境。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运动员推动冰壶滑行,以冰面为参照物冰壶是静止的
B. 掷出后的冰壶能继续运动,是由于冰壶具有惯性
C. 掷出后的冰壶继续运动时,冰壶受到手的推力
D. 冰壶运动越来越慢的过程中,冰壶的运动状态不变
【答案】B
【解析】
【详解】A.运动员推动冰壶滑行,以冰面为参照物,冰壶与冰面的位置在变化,所以冰壶是运动的,故A错误;
B.掷出后的冰壶是运动的,由于冰壶具有惯性,仍能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继续向前运动,故B正确;
C.推力本质是弹力,弹力发生在两个接触的物体之间,掷出后的冰壶与手没有接触,所以冰壶不受手的推力,故C错误;
D.冰壶运动越来越慢,运动状态在改变,故D错误。
故选B。
(2022·贵州黔西·中考真题)
32. 如图所示,王亚平老师在做太空抛物实验。抛出后的冰墩墩不受外力作用,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 冰墩墩的惯性会消失
B. 冰墩墩竖直加速下落
C. 冰墩墩沿抛出方向做匀速直线运动
D. 冰墩墩的运动方向会不断改变
【答案】C
【解析】
【分析】惯性是物体保持原来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一切物体都有惯性;抛出后的冰墩墩不受外力作用,根据牛顿第一定律分析解答。
【详解】A.一切物体都有惯性,所以冰墩墩被王亚平抛出后,冰墩墩的惯性不会消失。故A错误;
BCD.抛出后的冰墩墩不受外力作用,由牛顿第一定律可知,冰墩墩将沿抛出方向做匀速直线运动(即速度大小和运动方向都不变),故C正确,BD错误。
故选C。
【点睛】本题考查了学生对惯性、牛顿第一定律的理解,属于基础题。
(2021·辽宁丹东·中考真题)
33. 骑踏板车是小朋友喜爱的一项运动,如图是小明在水平路面上匀速骑踏板车的情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小明匀速骑踏板车时受到惯性作用
B. 小明受到的重力和地面对踏板车的支持力是一对平衡力
C. 小明对踏板车的压力和踏板车对小明的支持力是一对相互作用力
D. 小明对踏板车的压力是由于踏板车发生形变产生的
【答案】C
【解析】
【分析】
【详解】A.惯性是物体的固有属性,不是一种力。小明匀速骑踏板车时,不能说受到惯性作用,故A错误;
B.小明受到的重力和地面对踏板车的支持力,受力物体不是同一物体,不是平衡力,故B错误;
C.小明对踏板车的压力和踏板车对小明的支持力作用在两个物体上,大小相等,方向相反,是一对相互作用力,故C正确;
D.小明对踏板车压力是由于鞋子发生形变产生的,故D错误。
故选C。
二、多选题
(2021·湖南株洲·中考真题)
34. 中欧班列在欧亚大陆开辟了“生命之路”,为国际抗疫贡献了中国力量。如图,某运送防疫物资的班列由30节车厢组成,列车在车头牵引下沿平直轨道匀速行驶时,车头对第1节车厢的牵引力为F。若每节车厢所受阻力(摩擦阻力和空气阻力的统称)均相等,则( )
A. 每节车厢所受阻力为F
B. 每节车厢所受阻力为
C. 第29节车厢受到的牵引力为
D. 第29节车厢受到的牵引力为
【答案】BC
【解析】
【分析】
【详解】AB.设每节车厢受到的阻力为f,则30节车厢受到的阻力为30f,由于列车在车头牵引下沿平直轨道匀速行驶,所以车头对第1节车厢的牵引力为F等于30节车厢受到的总阻力,即
所以每节车厢所受阻力为
故B符合题意,A不符合题意;
CD.把第29节车厢和第30节车厢看作一个整体,则第29节车厢受到的牵引力等于第29节车厢和第30节车厢所受阻力之和,所以第29节车厢受到的牵引力为
故C符合题意,D不符合题意。
故选BC。
三、填空题
(2020·四川甘孜·中考真题)
35. 如图所示,用尺子快速打击下面的棋子,棋子飞出,说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___________( 选填“运动状态”或“形状”);上面的棋子由于具有惯性___________(选填“会”或“不会”)随着一起飞出。
【答案】 ①. 运动状态 ②. 不会
【解析】
【详解】[1]用尺子快速打击下面的棋子,棋子飞出,棋子由静止变为运动,说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2]上面的棋子由于具有惯性,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即静止状态,故棋子不会随着一起飞出。
(2022·湖南张家界·中考真题)
36. 2022年2月6日,中国女足再次问鼎亚洲杯,为祖国争得荣誉。守门员奋勇跃起截住飞来的足球,说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 ___________;足球在空中飞行时,若没有受到力的作用,足球将做 ___________运动。
【答案】 ①. 运动状态 ②. 匀速直线
【解析】
【详解】[1]当守门员截住飞来的足球时,说明飞来的足球由运动变为静止,运动状态发生了改变。
[2]根据牛顿第一定律可知,运动的物体在不受力时,将做匀速直线运动。
(2020·贵州黔西·中考真题)
37. 如图甲所示,小明参加高山速降滑雪运动,滑雪板板尾从A点开始加速下滑并越过C点。
(1)小明通过AB段与通过AC段的平均速度的关系为vAB______vAC(选填“”或“=”);
(2)通过雪道后,小明将从2m高的水平台阶滑出,如图乙所示。若此刻小明受到的力全部消失,其运动轨迹将是图中的________(选填“A”“B”或“C”)。
【答案】 ①. < ②. B
【解析】
【详解】(1)[1]由于小明做加速运动,速度越来越大,那么小明通过AB段的平均速度小于通过AC段的平均速度,即。
(2)[2]根据牛顿第一定律,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力的作用时,总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所以若此刻小明受到的力全部消失,小明会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匀速直线运动,所以其运动轨迹将是图中的B。
四、实验题
(2021·湖南衡阳·中考真题)
38. 小华同学用下面的装置探究二力平衡的条件,具体操作如下:
(1)如图甲所示,用直径略小于滑轮孔径的铁钉把三个滑轮、、分别钉在木板上,木板竖直挂起待用,用大号缝衣针把细线沿轻质塑料块的中心轴线穿过,并在紧靠塑料块的两侧各打一线结,使塑料块与细线固定在一起,且塑料块不与木板接触。将塑料块由静止开始运动,实验表明,作用在同一个物体上的两个力,方向相反,但___________不相等,则这两个力不平衡。
(2)按住塑料块,把跨过轮的细线移到轮上,在两线端挂上相同质量的钩码,松手后塑料块由静止开始转动,如图乙所示。按住塑料块,把跨过轮的细线移到轮上,把塑料块转过,松手后塑料块由静止开始转动,如图丙所示。由此表明,作用在同物体上的两个力,如果仅仅大小相等,方向成某一角度或方向相反但___________,这两个力不平衡。
(3)在探究同一问题时,另一同学将木块放在水平桌面上,设计了如图丁所示的实验,同学们认为小华的实验优于此实验,其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
A. 塑料块容易扭转
B. 塑料块是比较容易获取的材料
C. 减少了摩擦力对实验结果的影响
【答案】 ①. 大小 ②. 不在同一直线上 ③. C
【解析】
【分析】
【详解】(1)[1]由图甲知道,作用在同一个物体上的两个力大小等于钩码的重力,方向相反,由于大小不相等,物体不能处于平衡态,所以,这两个力不平衡。
(2)[2]由图乙、丙知道,两个大小相等,方向成某一角度或方向相反但不在同一直线上的力作用下,物体不能处于平衡态,即这两个力不是平衡力。
(3)[3]两图相比知道,甲图可减小摩擦力对实验的影响,故选C。
(2020·湖南张家界·中考真题)
39. 在“探究二力平衡条件”的活动中,学习小组设计了图甲和图乙两种实验方案。
(1)当物体处于静止状态或___________状态时,它受到的力是相互平衡的;
(2)从实验效果的角度分析,你认为___________方案更好,理由是___________;
(3)乙实验中向两端的小盘里加砝码,当两盘砝码质量___________时,小卡片静止;
(4)把小卡片转过一个角度,然后松手,观察到小卡片转动,最后恢复到静止状态,说明两个力必须作用在___________才能平衡;
(5)在小卡片平衡时,用剪刀将卡片从中间剪开,再松手时,小卡片运动,由此说明两个力必须作用在___________才能平衡。
【答案】 ①. 匀速直线运动 ②. 乙 ③. 摩擦力对实验的影响较小 ④. 相等 ⑤. 同一直线 ⑥. 同一物体上
【解析】
【分析】
【详解】(1)[1]物体不受力或受到平衡力时处于平衡态,处于平衡态的物体保持静止状态或者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2)[2][3]从实验效果角度分析,乙方案更好,因为乙方案与桌面不接触,摩擦力对实验的影响会更减小。
(3)[4]当两端小盘中砝码质量相同时,小卡片静止,因为小卡片此时受到水平上的两个拉力大小相等。
(4)[5]将小卡片转过一个角度时,小卡片在水平方向上所受的两个力不是作用在一条直线上,不能处于静止状态,而小卡片恢复原状后,水平方向上的两个力作用在同一直线上,则又可处于静止状态,这说明两个力必须作用在同一直线上才能平衡。
(5)[6]将小卡片剪开后,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直线上的两个力分别作用在不同的物体上,则两个物体都会运动,所以说明这样的两个力必须作用在同一物体上,才能平衡。
(2022·辽宁大连·中考真题)
40. 两千多年前,亚里士多德认为: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下面我们就通过实验和科学家的研究历程来判断这个观点是否正确。
(1)使小车从斜面顶端由静止滑下,观察小车在毛巾表面上移动的距离。再分别换用棉布和木板表面进行两次实验,实验现象如图所示。
①每次都使小车从斜面顶端由静止滑下,目的是使小车每次到达水平面时__________相同;
②根据实验现象可以得出:小车受到的阻力越小,运动的距离__________。
(2)十六世纪末,伽利略已通过类似实验和推理得出结论:如果运动的物体没有阻力的影响,它将在水平面上一直运动下去。因此,物体运动__________(选填“需要”或“不需要”)力来维持。如图是伽利略的实验和推理示意图,属于推理的是__________(选填“甲”或“乙);
(3)后来,笛卡尔进一步完善了伽利略的观点:如果运动的物体不受力的作用,它将以同一速度沿直线运动。十七世纪初,牛顿在他们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牛顿第一定律”,相对于“牛顿第一定律”,笛卡尔的观点有什么不足?__________
(4)上述实验及科学家研究成果给予我们的启示是__________。(将正确说法前的字母填写在横线上)
A.科学定律都可以通过实验直接得出
B.科学推理是科学研究的方法之一
C.大多数人认同的观点就是正确的观点
D.普通人观点可以质疑,科学家观点不可以质疑
【答案】 ①. 速度 ②. 越远 ③. 不需要 ④. 甲 ⑤. 见解析 ⑥. B
【解析】
【详解】(1)①[1]每次小车从斜面顶端由静止滑下,小车不变、斜面的状况不变,小车每次到达水平面时速度相同。
②[2]由三次实验可以看出,小车受到的阻力越小,小车在水平面上运动的距离长,速度减小的越慢。
(2)[3]伽利略已通过类似实验和推理得出结论:如果运动的物体没有阻力的影响,它将在水平面上一直运动下去;说明物体的运动不需要力来维持。
[4]属于推理的是甲图,让小球从斜面的左端自由滚下,如果小球不受阻力,每次它都能滚上与起始时同样的高度,如果斜面变成水平面,小球将在水平面上一直运动下去。
(3)[5]笛卡尔的观点只总结出了运动的物体不受力时怎样运动,没有说明静止的物体不受力时,处于哪种状态。牛顿第一定律指出,一切物体在不受力的作用时,总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4)[6]A .科学定律不一定都可以通过实验直接得出,牛顿第一定律不能用实验来验证,故A不符合题意;
B.科学推理是科学研究的方法之一,牛顿第一定律就是在大量实验的基础上推理得出的,故B符合题意;
C.大多数人认同的观点不一定就是正确的观点,真理有时在少数人手里,故C不符合题意;
D.普通人观点可以质疑,科学家观点也可以质疑,质疑求证才能促进事物的发展,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下册物理同步单元讲练测第十二章滑轮-基础练(原卷版+解析),共3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填空题,作图题,实验题,计算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下册物理同步单元讲练测第十二章杠杆-基础练(原卷版+解析),共4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填空题,作图题,实验题,计算题,综合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下册物理同步单元讲练测第九章固体压强-基础练(原卷版+解析),共3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填空题,实验题,计算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文档详情页底部广告位](http://img.51jiaoxi.com/images/257d7bc79dd514896def3dc0b2e3f598.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