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学活动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英语朗读宝

    人教版2024历史七年级下册 第1单元 第4课 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 PPT课件+教案

    资料中包含下列文件,点击文件名可预览资料内容
    • 课件
      第4课 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pptx
    • 练习
      05 第4课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docx
    第4课 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第1页
    第4课 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第2页
    第4课 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第3页
    第4课 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第4页
    第4课 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第5页
    第4课 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第6页
    第4课 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第7页
    第4课 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第8页
    05  第4课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第1页
    05  第4课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第2页
    05  第4课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第3页
    还剩14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6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初中历史人教版(2024)七年级下册(2024)第4课 安史之乱与唐朝衰亡课文ppt课件

    展开

    这是一份初中历史人教版(2024)七年级下册(2024)第4课 安史之乱与唐朝衰亡课文ppt课件,文件包含第4课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pptx、05第4课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docx等2份课件配套教学资源,其中PPT共22页, 欢迎下载使用。
      《西游记》里的唐僧和历史上的玄奘有什么不同?
    ◎玄奘西行求法(邮票)
      631年(贞观五年),日本派出了由留学生和学问僧组成的第一次“遣唐使”,到894年(乾宁元年)止,共派遣了十九次遣唐使……唐初,日本派出的遣唐使团一般不超过二百人,从8世纪初起,人数倍增……遣唐使团组织完备,设有大使、副使、判官、录事,成员有翻译、医师、阴阳师、画师、史生、射手、船师、音乐长、音声生、玉生、锻生、铸生、细工生、船匠、舵师、水手长、水手等,还有留学生、学问僧多人。——朱绍侯主编《中国古代史》
      概括日本遣唐使团的特点。
    日本派遣使节到中国,当时称为“遣唐使”。
    往来官方化;次数多;人数多;成员多样化。
    日本政府为什么多次派遣唐使到唐朝?
      大唐国者,法式备定,珍国也,常须达。 ——《日本书纪》
    为了学习唐朝先进的文化和制度。
    唐文化对日本文化发展产生了哪些影响?
      从646年开始,日本仿效唐朝的典章制度,进行了一系列改革,史称“大化改新”……大化改新使日本发展成为一个中央集权制的封建国家。
    1.学习唐朝制度,进行了大化改新。
    2.把唐朝先进建筑技术传回日本。
      唐招提寺是鉴真和他的弟子在日本奈良仿唐制建造的寺院,是建筑艺术的杰作,至今被日本视为国宝。
    3.参照汉字,创制日本文字。
      日本文字分为“平假名”和“片假名”。它们的创制,与汉字有直接关系。
    ◎9世纪日本人的书法作品
    4.参照中国货币,创制日本货币。
    5.将中国的风俗习惯传回日本。
      遣唐使还将中国的风俗习惯传回日本,如五月初五的“端午(阳)节”、七月初七的“七夕节”、七月十五的“中元节”、九月初九的“重阳节”等,就是那时从中国传去的,有些节日一直流传至今。
    在唐朝与日本的文化交流中,最有影响的人物是鉴真。
    ◎日本奈良唐招提寺内的鉴真像
      鉴真东渡日本,前后用了12年,随行的有36人献出生命。鉴真虽失明,但百折不挠,到日本时已是66岁高龄。他在日本10年,极受尊敬和爱戴。763年,鉴真卒于唐招提寺。今天,鉴真主持修建的唐招提寺,以及寺内的鉴真塑像,被日本政府定为一级国宝。
      他在日本传授佛经,还传播中国的医药、文学、书法、建筑、绘画等,为中日文化交流作出了卓越的贡献。
    鉴真盲目航东海,一片精诚照太清。舍己为人传道义,唐风洋溢奈良城。——郭沫若
    朝鲜半岛上的国家和隋唐往来频繁。
    许多新罗商人来到中国经商,新罗物产居唐朝进口首位
    新罗仿唐制建立了政治制度,采用科举制选拔官员
    新罗引入了中国的医学、天文、历算等科技成就
    朝鲜半岛的音乐传入中国,不仅在唐朝宫廷演出,而且广泛流行于民间
    派遣使节和大批留学生到唐朝学习中国文化
    秋夜雨中 崔致远 秋风唯苦吟, 举世少知音。 窗外三更雨, 灯前万里心。
      唐朝诗文、典籍等大量传播到朝鲜。新罗人崔致远12岁入唐求学,18岁考中进士。后来他在唐朝做官,写下大量诗文。他的文集《桂苑笔耕》,流传至今。
      唐朝与天竺有频繁的交往。贞观初年,高僧玄奘西行前往天竺取经,不畏艰险,历经磨难,经过4年的长途跋涉到达天竺。
      在玄奘西行之前,国人称印度为天竺。此外,印度还有“身毒”“贤豆”等叫法。玄奘在求法时发现这些称呼都不准确,认为译为“印度”比较合适。他回国后,这一译法逐渐流行,沿用至今。
      僧玄奘,姓陈氏,洛州偃师人。大业末出家,博涉经论。尝谓翻译者多有讹谬,故就西域,广求异本以参验之。——[后晋]刘昫等《旧唐书》
    玄奘为何前往天竺取经?
      玄奘研究佛经后,发现谬误很多,于是决定亲自前往西域,求取真经。
      山谷积雪……寒风惨烈……暴风奋发,飞沙雨石,遇者丧没,难以全生。——[唐]玄奘《大唐西域记》
      自念我先发愿,若不至天竺终不东归一步,今何故来?宁可就西而死,岂归东而生!——[唐]慧立、[唐]彦悰《大慈恩寺三藏法师传》
      他遍访天竺的名寺,研习佛法,曾在佛学最高学府那烂陀寺游学,成为远近闻名的佛学大师。
    ◎玄奘西行与回国路线图
      10多年后,玄奘携带大量佛经回到长安,此后主持译经工作,为中国佛教的发展作出重大贡献。
    (1)取经、游学、译经,为中国佛教的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2)根据玄奘的口述,由弟子记录成书的《大唐西域记》,记载了他游历过的10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山川风物及社会习俗,是研究中外交流史的珍贵文献。
      鉴真东渡和玄奘西行都经历了千辛万苦,他们是如何面对重重困难的?
      鉴真东渡,前后6次,用了12年,困难重重,但他百折不挠,矢志不渝,终于成功。  玄奘西行路途遥远,他不畏艰险,历尽磨难,为追求真理,坚忍不拔,意志坚定。
    下列文物出土于唐朝墓葬,这些文物反映出了什么?
    反映出唐朝与阿拉伯地区、欧洲和非洲都有交往。
    唐朝对外文化交流发展的原因有哪些?我们可以得到什么启示?
    ◎唐朝对外主要交通路线示意图
    实行较为开放、兼容并蓄的对外政策
    陆路和海陆交通比较发达
    文化先进,对各国产生了强大的吸引力
    启示:大力发展经济,坚持对外开放,多向先进文化学习等。

    相关课件

    初中第6课 隋唐时期的中外文化交流授课课件ppt:

    这是一份初中第6课 隋唐时期的中外文化交流授课课件ppt,文件包含第6课北宋的政治pptx、02第6课北宋的政治docx、01第2单元辽宋夏金元时期docx等3份课件配套教学资源,其中PPT共18页, 欢迎下载使用。

    初中历史人教版(2024)七年级下册(2024)第一单元 隋唐时期:繁荣与开放的时代第5课 隋唐时期的民族交往与交融课文内容课件ppt:

    这是一份初中历史人教版(2024)七年级下册(2024)第一单元 隋唐时期:繁荣与开放的时代第5课 隋唐时期的民族交往与交融课文内容课件ppt,文件包含第5课安史之乱与唐朝衰亡pptx、06第5课安史之乱与唐朝衰亡docx等2份课件配套教学资源,其中PPT共18页, 欢迎下载使用。

    初中历史人教版(2024)七年级下册(2024)第3课 开元盛世说课ppt课件:

    这是一份初中历史人教版(2024)七年级下册(2024)第3课 开元盛世说课ppt课件,文件包含第3课盛唐气象pptx、04第3课盛唐气象docx等2份课件配套教学资源,其中PPT共29页, 欢迎下载使用。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