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课件 生产工具和劳作方式第1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8/16685696/0-1738919434697/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新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课件 生产工具和劳作方式第2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8/16685696/0-1738919434818/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新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课件 生产工具和劳作方式第3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8/16685696/0-1738919434875/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新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课件 生产工具和劳作方式
展开
这是一份新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课件 生产工具和劳作方式,共7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工厂制度引入中国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探究一:古代劳作方式以及手工业的发展
东汉田庄与西欧中世纪庄园的异同
同:①都是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庄园内产品齐全,一般很少参与市场交换。②军事上都拥有私人武装。 ③劳动者与其领主有人身依附关系,劳动者都需要无偿地对其领主承担责任。异:①欧洲中世纪的庄园以封地为基础,加以兼并农民的土地,领主与农奴一般没有亲缘关系;而东汉的田庄是由土地兼并而形成的,大多聚族而居,实际上是经济关系和血缘关系融于一体的社会组织。 ②西欧庄园土地不能进行买卖,而东汉田庄土地可进行交易。 ③欧洲中世纪的庄园独立性强,庄园主在自己的庄园有行政权、司法权、财政权;而东汉的田庄主没有这样权力,汉代的中央集权相对于中世纪的西欧更加高效。 ④结果不同。庄园制瓦解后,西欧走上资本主义道路,开始发展近代文明。而东汉田庄的消亡并没有使中国走上资本主义的发展道路。
古代中国手工业的经营形态
特征:多种经营模式并存;明中后叶产生资本主萌芽;地位:农耕经济的补充;
征役制:征役制是一种强迫劳役,工匠对官府有很强的人身依附关系。唐代以前官府手工业多实行征役制。雇募制:官府直接从民间招募工匠,按工给值。工匠人身上相对比较自由。产品几乎不进入市场,仅供官府使用。到了宋代,就以雇募制为主体了。雇佣制:雇佣者指私人老板、雇主,为市场的需要,通过支付薪水以交换自由雇佣劳动者所付出的劳动。
古代中国手工业发展的特征
①历史悠久,源远流长。早在原始社会晚期,手工业就从农业中分离出来,成为独立的生产部门,持续不断地发展。②手工业技术先进。中国古代手工业技术长期领先于世界③手工业生产部门不断增加,劳动分工越来越细。④官营、私营、家庭手工业三种经营形态并存,官营手工业发达,长期占据统治地位,私营手工业到明中叶以后逐渐超过官营手工业占据主导地位。⑤农业与手工业的发展紧密结合,手工业发展受农业生产的制约。⑥手工业布局随经济重心南移发生相应变化。⑦明中叶后私营手工业中出现了资本主义雇佣劳动关系。
探究二:近代工业革命演变
(1)概况:①洋务派:19世纪中后期,清朝洋务派创办了江南制造总局、福州船政局等一系列近代企业,引进了西方的工厂制度,进行机器大生产。②民族资本家:张謇、范旭东等一批民族资本家主张实业救国,开办工厂并借鉴西方工厂的管理经验,中国民族工业初步发展起来。
(2)工业革命对中国的影响:
经济上:打开了中国的大门,使中国被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开始沦为西方资本主义经济的附庸,客观上促进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与发展。政治上: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客观上促进中国人民救亡图存,寻求民主、共和、独立之路。思想文化:西方思想开始传入,中国出现“向西方学习”的思潮,如促进中国近代教育发展,中国自20世纪初清政府推行“癸卯学制”以来,出现了大量小学堂和中学堂。。总之,客观上促进了中国开始近代化进程
(3)近代中西方工业的异同点:同:都采用工厂制度和机器生产,推动经济近代化异:中国:中国近代企业是在西方工业文明刺激下产生的,属于“外发型”。生存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下,肩负反帝反封建的任务,带有救亡图存的色彩。西方:机器大生产和工厂制度是资本主义生产力发展的结果,属于“内生型”,并通过殖民扩张、商品输出、资本输出等传播到世界各地,客观上推动各国近代化。
工业革命对欧洲国家社会转型的影响(三维P271)①促使生产方式转型:工业革命带来的机器化大生产方式是对传统生产方式的巨大突破,而新技术革命则使生产方式面临从单纯增长到可持续发展的挑战。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从竞争走向合作,从国内合作走向国际协调,也成为生产方式变革的重要方面。②促使工业现代化转型:工业现代化是实现农业现代化、科技现代化和国防现代化的物质基础,也是工业化的重要内容。③促使城市化转型:工业革命改变了英国的经济地理状况和人口结构,加快了人口向城市的流动。工业的发展使英国的经济重心迅速向拥有丰富煤铁资源的西北地区转移。④促使社会思想转型:工业化和法国大革命两种力量联合在一起,促进了1815年以后各种新学说的产生与发展(三大思想),这些学说在1848年的欧洲革命中发挥了重要作用。⑤促使社会政治形态转型:工业革命后,工业资产阶级和工业无产阶级成为社会上的两大阶级,社会改革进一步巩固了资产阶级的统治。⑥促使教育的转型与发展:工业革命极大地促进了英国教育的发展,学校数量大大增加,职业技术教育和公办教育得到发展,教育内容日趋合理化、科学化,教育质量有了明显提高,大众化教育开始形成。
自由主义 :以自由作为主要政治价值,提倡以私有财产权为核心的个人权利,主张个人活动和发展的完全自由;过度自由就是无政府主义,表现为事不关己、高高挂起,无组织、无纪律等。1776年经济学家亚当 斯密《国富论》提出自由经营、自由贸易、自由竞争。“民族主义”:即指以自我民族的利益为基础而进行的思想或运动,通常被用来表示个人、群体和一个民族内部成员的一种意识,或者是增进自我民族的力量、自由或财富的一种愿望。主要包括民族独立和解放、民族复兴、民族扩张。“社会主义”:一种社会学思想,主张整个社会应作为整体,由社会拥有和控制产品、资本、土地、资产等,其管理和分配基于公众利益。19世纪30至40年代,"社会主义"在西欧广为流传,发展出不同分支。
相关课件
这是一份新高考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课件第21单元第58讲生产工具与劳作方式(含解析),共60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时空坐标,目标定位·明考向,考点探究·释难点,典例研析·立标杆,主干梳理·理思路,青铜冶炼,提花机,纺织机,铁犁牛耕,家庭式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备战2025届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第17单元食物生产工具与劳作方式课时练第53讲生产工具与劳作方式课件,共27页。
这是一份备战2025届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第17单元食物生产工具与劳作方式第53讲生产工具与劳作方式课件,共53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内容索引,强基础学考回归教材,研考点主题精准突破,练经典素养强化提升,集体劳作,手工业家庭式劳作,青铜农具,改良蒸汽机,洋务派,实业救国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文档详情页底部广告位](http://img.51jiaoxi.com/images/257d7bc79dd514896def3dc0b2e3f598.jpg)